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114-06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集卷十二     宋 陈师道 撰
  记
   思白堂记
元丰四年余游吴过秀见林侯侯家于苏而宦学于杭
能道其江湖山林之美游览之乐而甚爱思白堂也其
秋八月就舍钱塘问思白之堂而往观焉临渊而望西
山楼观出焉渊昧而林茂鱼鸟乐焉江海山泽林庐之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114-0622b.png
气相错风林水麓鸟兽之声相乱而雨霜寒暑昼夜之
变不齐也慨然怀顾昔人之风声而乐一时之得意宜
侯之甚爱而不忘也而耆老豪杰文学之士请载之石
以侈其赐余未有以辞也湖之东洲保宁之寺故唐刺
史白公居易燕游之所也近时律师某治其后堂而请
于侯于是名之以致其思又大书之以表其处而思白
之号闻于吴中夫前世游居之士有传于后者多矣独
有意于白公何耶进则效其忠退则存其身仁以成政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114-0623a.png
文以成言此公之行而后世士大夫之所为思也公为
刺史知民之啬于水筑塘浚井利至今岂特士大夫之
思哉夫怨其所恶思其所好人之所同士以德言民以
功利其所异也而吏无全能故上下之论不一若公则
思者众矣士之为善诚无事于言而行终其身功尽于
事必待言而后传则又不可巳也公言见于书行见于
史故今有以思之此言之不忘而记之所以作也林侯
尝以集贤校理通判秀州今为尚书礼部郎中其文学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114-0623b.png
行治略与公等后之人又将思之其可辞乎明年而余
北归又明年而为之记不知余文使人思之如两侯否
六年八月十日彭城陈师道记
   二亭记
居则行其仁仕则行其义家非仁不亲君臣之际又有
义焉仁始于身内有以使同其乐于天外有以使同其
好于人故宫室苑囿以燕其居车马器服以效其用宾
射燕飨以广其意故能群天下而世守焉钱塘关氏于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114-0623c.png
其居之右地积土为坂伐石为坛而艺以药坂之下有
甘井焉挟以二室左竹右木断而不斲命其坂曰药坂
坛曰芝坛井曰丹井左曰巢亭右曰节亭自是关氏之
父兄子弟仕而休者与夫学而未仕者朝夕在焉府县
之吏乡邑之老与夫四方之过宾间从其游所乐虽异
而各有得焉呜呼可谓仁其身矣引而近之守莫固焉
推而外之政莫善焉关氏为吴大家世有彦士其宦于
朝者三人仕于州县者四人处而学者又十有几人因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114-0623d.png
而大之其兴乎蜀方士李翁曰石有玉可攻甘井可化
丹砂而未试也后有贪者将剥石以贾玉竭井以市砂
关氏盛衰于是见之作亭之明年关氏之良彦瞻来京
师以告其僚友游旧于是士大夫之能诗者皆为赋之
而属余为之记元祐元年八月丙戌彭城陈师道记
   徐州学记
夫祭之有报以反本也是故食则祭先饭饮则祭先酒
耕则祭先穑桑则祭先蚕畜则祭先牧祭夔于乐祭龙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114-0624a.png
于社祭弃于稷祭皋陶于理祭周公孔子于学祀周公
非也治始于伏牺更虞夏商至周而大备行始于伊尹
更夷叔柳下惠至孔子而大成盖治成于周公行成于
孔子故学者主焉自唐改礼孔颜及今元丰继以邹孟
其与后之学者从祀而礼成徐故无学天禧几年承相
濮阳李公迪来守改庙为学置师弟子请名与田以教
养之徐人始兴于学而仕者众矣徐地东近齐鲁北属
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通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114-0624b.png
也南守则略河南山东北守则瞰淮江故于兵家为守
攻之不克时民亦连年历战力极而亡故进则可攻退
则可守形利势便先发后从故项氏当都临制四方宋
武常守并护南北晋隋之间实以重兵称谓大府盖古
用武之国故其人悍坚恃气尚力易为剽窃然质直谨
言诺宁死不隐故犯者虽众而易治盖可抚而教也熙
宁几年始置官师广弟子员元祐四年中书舍人番阳
彭公出守使其从事告于庙而新之又加其旧明年学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114-0624c.png
成公率其属文武之士祭以告焉于是州之学士大夫
耆老子弟乐公之承上而报本也合而为诗以侈后观
其词曰
(一作/洙)泗之间大彭之国霸者之馀以武为俗雄桀之
气乐于盗贼亦有仁政莫救其成国之有学王教以明
示之好恶靡有不承庙学崇新自我两公皇化其东徐
方攸同桓桓三圣七十其徒俯偻而趋有严其初有堂
有庭居有室庐右弦左书伐鼓于于成则有毁物惟其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114-0624d.png
常前者不已后者其忘
   思亭记
甄故徐富家至甄君始以明经教授乡称善人而家益
贫更数十岁不克葬其贷邑里葬其父母兄弟凡几丧
邑人怜之多助之者既葬益树以木作室其旁而问名
于余余以谓目之所视而思从之视干戈则思斗视刀
锯则思惧视庙社则思敬视第家则思安夫人存好恶
喜惧之心物至而思固其理也今夫升高而望松梓下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114-0625a.png
丘垄而行墟墓之间棘荆莽然狐兔之迹交道其有不
思其亲者乎请名之曰思亭亲者人所不忘也而君子
慎之故为墓于郊而封沟之为庙于家而尝禘之为哀
为忌而悲哀之所以存其思也其可忘乎虽然自亲而
下至于服尽服尽则情尽情尽则忘之矣夫自吾之亲
而至于忘之者远故也此亭之所以作也凡君之子孙
登斯亭者其有忘乎因其亲以广其思其有不兴乎君
曰博哉子之言也吾其庶乎曰未也贤不肖异思后岂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114-0625b.png
不有望其木思以为材视其榛棘思以为薪登其丘墓
思发其所藏者乎于是遽然流涕以泣曰未也吾为子
记之使君之子孙诵斯文者视其美以为劝视其恶以
为戒其可免乎君揽涕而谢曰免矣遂为之记元祐七年
八月三日
   彭城移狱记
徐居东方为南境梁楚之郊其地四来无林泽之阻其
民拙木无武击之技而其治多狱其狱多盗多劫论以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114-0625c.png
重典购以重赏死者岁以百计购以巨万计余徐人也
知其说焉庆历嘉祐之间曹濮两州称为盗区始用权
制而徐故无也治平末有为徐守舍萧盗夜穴其室私
其装焉于是请用重法而盗由是兴古之为盗有三惰
民无生业恶子多费取资于人凶年穷里老弱死闾巷
壮者起而自救郡国亡命依阻探丸以缓朝夕今之为
盗有二两军亡卒无以自存县之尉士终更罢归凡民
去耒耜更邑市偷惰侈靡不能自达而其技足使也重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114-0625d.png
法之盗有二奸猾诱民为盗而反告逐捕之吏以窃为
强上下相通以掠服之不然毒死狱中以幸赏徐之盗
有二其愚易罔其拙不能自明凡为盗者五而徐之为
盗九凡盗不急利则缓死而徐之盗以身为市而就死
也凡盗抵法而徐之盗罔于法也可不察乎夫刑之不
胜盗久矣故季康子以为患智之不胜盗久矣故赵京
兆盗谋辄觉而不能禁也购之不胜盗久矣为购以尽
敌也盗可尽乎然则前三者可不可也刘叔贡父为曹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114-0626a.png
州盗贼衰息犴狱屡空或问弭盗之术叔贡父曰吾何
术焉不以重地视之而巳有为句容令多盗改置社稷
而加礼焉既而盗止先君子所说先吏所为世必以为
难而今人所行世所共知者复何难哉盖世以簿书讼
狱为治故意不及其外而一切绝之非行之难而不为
也此两人者特一其所遇敬其所事而其效如此又况
古人之善其身而行之者乎彭城狱故近市汶阳梁叔
忱废县圃而徙之为南北之室以时寒暑不以考掠而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114-0626b.png
狱益明叔忱为令有能方地数百历年数十未有其比
余为徐学官过之见其兴作而乞余为之记会徙颍不
果作明年狱成使来告而记之后之人以余所称为心
以叔忱所治为法彭城之狱庶其清乎叔忱名子谅丞
相庄肃公之孙以奉议郎知县事云元祐七年六月十
五日陈师道记
   彭城县令石记
庆历初西边弛兵益脩政事谓吏之近民莫如令始出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114-0626c.png
王官行县事以休其民盖自选人三考用举者为令令
三考用举者为京官京官满三岁为朝官盖士之选者
以选士治剧县若相宜然而犹有不合者岂法使然哉
徐为州部五县而四用选令县故为难治而彭城其尤
也昔汉宣帝责成郡国守相班班声迹可纪今选士为
令于古为加详而吏治不尽如古其故何耶盖汉承秦
弊纲目疏阔吏自为治故易为功而非王制今法令备
具上下维持中才可以守而智者常患不尽其用故其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114-0626d.png
治难无赫赫之功虽然善其身明其视听使民有所恃
而不冤亦可谓良有司矣司马迁班固传循吏不列县
令岂以县非王官不登简策略而不书耶今皆天子命
吏可不自勉使史氏有述焉令厅故无记承议郎梁君
始追纪其名氏列于石凡十九人记与不记不足为吏
能否而梁君力能及之为有馀也元祐七年八月十四
日陈师道记
   披云楼记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114-0627a.png
曹故周之城国亡而为邑陶之故城是也陶之西南有
丘焉禹贡所为陶丘墨子竹书纪年所谓釜丘图记所
谓南右山而州人所谓南鲁太师之墓者也汉哀帝由
定陶王而为天子尊其父恭王为皇帝置寝庙如祖宗
周丘而城以为陵邑今州治是也州之北数里而近两
丘相属六国魏王之墓也有冈自东北屈而西南隐如
伏龙魏之所以葬也择地而葬尚矣而曰魏隧王墓者
以其始隧而葬也其后名州曰左城墓曰左山冈曰左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114-0627b.png
冈记曰左山其下多左姓故名然莫得而考也余谓尔
雅丘再成为陶釜者负也犹陶也而皇甫谧曰舜陶河
滨而名郭璞又云在定陶城中者皆误矣然则州之所
治犹曹国之旧也朱公谓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所
交易班氏亦谓尧作成阳舜渔雷泽汤居亳故其土有
先王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服以致畜藏秦
汉去今未久而幽僻荒虚商旅不出其涂五代承唐之
乱田里壮少弃本业酒食歌舞驰狗马饰冠屦强悍喜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114-0627c.png
攻劫佩刀引强指人之藏以为费至杀吏士冒城郭皆
与古异世亦多变矣故常选用武吏重法厚赏击伐斩
杀狱市无虚日号曹濮为盗区吏常日夜讯掠證验省
文书出购募调兵选将期会赴告不得休息故郊无台
池苑囿而府无门馆宾不劳赠吏无燕赐号为辅州大
府而威重不称岂上所崇极而下所观听者哉曹近京
师皇化所先承平百年风俗移易金鼓不作狱市屡空
吏始于其间兴筑除饰以待四方之宾与闾巷之士而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114-0627d.png
来者继焉堂馆相望如诸侯居而连檐曲室坐者挥汗
每盛夏常闭阁谢客于礼犹有阙也朝请大夫郭侯之
为是州不忍盗贼其民必以仁恕而人益劝振其纲目
百识具举而府益无事又连岁大穰稼有藏积其明年
之春始因其旧广而新之为披云之楼其地之宜与登
望之乐栋宇之制为一州之胜而其费盖不及民也夫
人不可以久劳亦不可以久逸逸者所以大劳也劳逸
相济然后身安而事治礼曰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114-0628a.png
以远眺望昔吕不韦与其客记其所闻以为月纪则居
高瞩远乃先王之政也而世之吏道致期会程文书以
为治盖亦其一焉台池苑囿燕射畋渔虽非政之所先
亦非其所不为也今失先后之序与不勤其事而受其
养者则有愧矣虽然吏之所以能有此者岂非世之承
平岁之丰穰而政之暇豫也耶则居其职者可不知乎
余常从侯而登极目四顾则昔之范蠡慎到穰侯宁武
子与夫汉魏之墓也其人非万乘之君则其相也其功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114-0628b.png
誉富贵文学辨议皆惊世而绝俗而今日之风霜荆棘
狐貉之与穴也河济之间禹之所治声烈赫然而通川
广泽皆失其故处使人悲伤慷慨而兴起盖可采而赋
顾吾老矣力不足以及此而为之记绍圣四年十一月
五日彭城陈师道记
   汳水新渠记
汳句于萧其阙如玦水经谓河至荥阳莨荡渠出焉渠
至阳武其下为沙蔡水是也其出为阴沟仪至浚其下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114-0628c.png
为涡别为汳汳至蒙别为获馀波迤于进阳东历萧彭
城入于泗注谓鸿沟官渡淄获丹浚与渠一也禹塞荥
泽而通渠于甫田其后河绝旃然入焉即索水也汉书
地理志荥阳既有汴水又有莨荡而受泲梁蒙有获水
首受淄获至彭城入泗以余考之河渠书云自禹之后
荥阳引河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于楚而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入河于甫田又引而东明
非禹之旧也书曰济入于河东出于陶丘北者入而复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114-0628d.png
出也溢为荥者济之别也荥波既猪障而东之也周官
又谓豫之川荥洛幽兖之川河泲则河南无济矣其谓
莨荡受济禹塞荥泽而用河者皆失之汉志莨荡无出
淄获无始盖略之也余谓与经合而荥水诸书皆不载
又疑渠汳为二而荥有一焉杜佑以经作于顺帝之后
诡诞无据而注叙渠源或河或泲或河泲合其说不一
次其所引经纷错悖戾而志亦阔略不具辨始末盖皆
不可考也自汉末河入于汳灌注兖豫永平中导汳自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114-0629a.png
荥阳别而东北至千乘入于海而河复于是故渎在新
渠之南注所谓绝河而受索自此始隋开皇中因汉之
旧导河入汳大业初合河索为通济渠别而东南入于
淮而故道竭今始东都受退水为臭河于畿为白沟于
宋为长沙于单为石梁于徐为汳而入于南清南清故
泗也盖自王都而东畿宋亳宿单济之间千里四来而
故道浅狭春夏不胜舟秋水大至亦不能受也萧故附
庸之国城小不足居民又列肆于河外每水至南里之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114-0629b.png
民皆徙避之庐舍没焉率数岁一逢民以为病绍圣三
年县令朝奉郎张惇始自河西因故作新支为大渠合
于东河以导滞而援溺于是富者出财壮者出力日劝
旬劳既月而成邑人相与语曰渠议旧矣更数令不决
而卒成于吾侯孰有惠而不报者乎于是不谋而同欲
纪于石以属余余谓张侯其居善守行峻而言直以成
其名其任善义不畏不侮以登于治其可纪者多矣而
诸父兄独有见于此者何也夫善为治者人知其善而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114-0629c.png
已至其所善盖莫得而言也渠之兴作有迹其效在今
此邑人之所欲书也遂为之书八月二十五日彭城陈
师道记
   佛指记
建隆几年皇师伐蜀(一本云建隆/初王师伐蜀)曹卒有在行者樵刍
山间数见光气发地得石函藏佛指焉念无所置且畏
夺乃破半臂而藏之老而归兵乞丐道路开元寺法华
院僧闻而收之厚其供御数岁破半臂出以报焉后归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114-0629d.png
上生而僧持去客成武邑人迎供得舍利无数上生主
者重宝通三论严律居众供施不倦思有以还之会僧
如东都过曹宝谕意他日赴供西里渡浰水遇而申之
且厚其报僧行不辍宝反随之及郭会僧市益焉其主
见而讼之乃留宝请于州而得焉骨裂苍然而无感应
疑为僧所欺也余迎致兴国院率私属而敬焉供茶三
盏澄聚为华余谓宝曰非圣何以致此其体坏色变殆
为物所触耳如来铁钵祖师所传曹溪所藏者南汉之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114-0630a.png
霸迎入宫中传之妇人应手而裂其何疑焉宝曰我以
(一作/作水)玉匣而藏之使目可视而手不近可乎余应曰
可退求于家无物可施为记其事使疑者信谤者悔富
者施是亦助也语有之欲知前时视今日余以词义名
次四君而贫于一代其可以文施耶昔童子聚沙以戏
见佛而施佛为授记之转轮王福四之一其后百年阿
育王是也转论四王相好同佛而王肤如错人不可近
施之人胜故其报重施之物微故其报轻夫三界惟心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114-0630b.png
万法惟识无待于事而此何也盖等心而施则生与佛
等沙与金等事夺于理故报随于理心有分别则物有
高下理夺于事故报从于事岂不为心也耶夫轮王大
福也特一念尔顾其心之何如我以文施其不可乎虽
然佛之报身以万德穷其所以别各有因是以菩萨虽
證道体而具万行盖未有无理之事无事之理也则以
文施其有阙乎客有言曰曹近京师一有传焉国将宝
之覆且不保张之可乎余应之曰不然佛无去来而人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114-0630c.png
有因缘因有厚薄故缘有时限缘之所在孰得止之前
日也以悲为心明扬劝厉与众兴福则先佛之愿若欲
独善而私有之虽缘于佛其非贪乎行不契圣鬼将夺
之不待缘也宝以为然又曰我初出家抽架上书得證
道歌先能成诵虽听相论而喜性宗暇则读之我岂与
有缘乎三岁之后将参学于东南而终老焉余叹曰赵
州临济皆曹人也今数百岁矣嗣古导今将在子与夫
人命呼吸间三岁不亦远乎与其悔后宁好先耶子与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114-0630d.png
时竞时不待子也绍圣三年八月十日居士陈师道记
   是是亭记
刘子佐巨野架室以居名曰是是之亭而语客曰吾刚
不就俗介不容众而人亦不吾容也故吾勉焉是其所
是而不非其所非又惧与时而忘之也以吾居耳目属
焉亦盘盂几杖服佩之类也吾其免乎客笑之曰是是
近谄非非近讪不幸而遇宁讪无謟以病刘子晁子闻
而作曰事无常是亦无常非使天下举以为非而子独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114-0631a.png
是之何所取正使天下举以为是而子独非之安得力
而争诸尝与子问津于无可无之涂而弭节乎两忘之
圃夫安知吾是之所在又为之赋以砭刘子陈子见而
叹曰夫三子之言其皆有所激乎今夫是非参于前子
将称其所是而默其所非自以为得矣而曾不思默而
不称则固巳非之矣使世皆愚也其有知之者矣吾惧
子之不免夫是其所非则为谄非其所是则为讪是非
不失其正二何有焉客之笑非子之病也夫道二理与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114-0631b.png
事是也是非两忘者理也有是与非者事也事待理而
后立理待事而后行今使刘子忘而不有于事犹有阙
乎晁子之砭非子之药也刘子名某(一本云刘/子名义仲)南康人
其大父凝之有所不顾举世挽之不能回也仕不合而
去老于庐山之下庐陵文忠公为赋庐山高也其父道
原面数人短长不避权贵群居聚语是是非非公无所
隐闻者至心掉手失掩耳疾走而略不以为意卒穷以
死而天下归重焉今刘子博览伟辩刻身苦思既嗣其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114-0631c.png
世向善雠恶亦不减其二父而能沉潜摧折以成其材
故士君子皆乐告以善也孟子曰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又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薋菉之不知白黑之不分固
士之所弃而尽言招过又昔人之所戒也然则何施而
可乎夫明天下之是非者智也正天下之是非者任也
进则见于事退则见于书子姑明之二者必有一矣绍
圣四年二月五日彭城陈师道记
   白鹤观记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114-0631d.png
徐山不泉州治之南有平泉焉深明洁甘旱潦自如泉
之上有老氏宫其地为彭城之西乡皆曰白鹤说者曰
泉有鹤下焉故名观乡又因泉而名观有记曰唐高宗
遗之所建也余读杜光庭灵验记曰天皇东封鹤集其
坛使诸州为老氏筑宫号以白鹤与石文合而说为妄
其泉与乡盖因观而名也庆历几年筑州之南郭吏从
其学者求而不得乃曲其处以限焉泉与观始异嘉祐
中农者赵真病死梦御鹤适野视下如江湖杰木行列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114-0632a.png
蛇厉守之既度控东山而下乃泗上定云山也寤而愈
以为老氏之祥尽其有以报焉道士刘归真与其徒李
道亨又协众而继之以成其名以石而属余凡数岁十
馀请而不已则其可巳乎夫老释氏之教并行于世而
有衰盛世遂以为优劣又谓教有利有不利皆非也夫
二氏离行而合委其所异者因于俗也至其隆替系于
世世之好恶则系其习岂今之人于老氏未夙习乎昔
庄生子休谓诸子阙老墨惠与已之道同出于六经而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114-0632b.png
老庄各自为家盖子休学于田生子方子方学于端木
生子贡而列禦寇庚桑楚皆寓言无实后之学者因而
成书至汉两刘校中书为七略其序方伎有神仙诸子
有道家而老庄并焉天神地祇三灵百神又皆出于礼
官而今之为道者合而有之益以符咒法箓捕使鬼物
皆老氏所不道然其祈报祸祥驱禳回起昭昭不诬而
非余所能知也盖自聃休而后士不明于理而术益工
此其所以不振也耶而刘一士独能有成岂不良哉虽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114-0632c.png
然余有私焉刘行数千里受天师之箓于龙虎山未及
行庄犹有待也今老矣盍辍其巳能而勤其未能乎李
方壮可任以事而嗣其志也如是其有不兴者乎元符
元年九月甲寅东里陈师道撰
   观音院脩满净佛殿记
物有盛衰人有向背向盛背衰人则逐物虽然向则盛
背则衰物亦有待于人焉吾州之南山太平兴国寺山
之南北凡十有七院其东南隅别有胜果禅院始时寺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114-0632d.png
之卧佛罗汉观音为盛金罄之施门无虚日其后胜果
兴而三家替以故像毁不饰室毁不补革金不鸣而突
无烟使人一视而等施则盛不极而事毕虽然人所避
就物所丰悴岂智力所能元祐八年比丘某始合众施
既新其殿又载于石使人请者累至余学于释氏愿自
效使不请且强与之况其请之勤耶夫始之非难而述
之难积土为址伐山出木虚日费财世以为能而竞焉
易故而新就下而高事半功倍谓因人成事而不为也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114-0633a.png
惟然故天下之事莫不皆然岂特浮屠氏之役乎故其
说以起废为胜福则彼固知之矣院故有阁当诸山之
冲属两洪之声余从居者登而乐焉已而少者壮壮者
老老者逝矣而前者之乐又为今之悲也身既与物同
其盛衰心亦与时而迁谢则其所异者何乎览者其自
知之淳化初知制诰孙何以布衣来于时曹武忠王得
罪右府以节来守门不纳谒而一府无过之者院之楞
严讲师惠泉召而致馆且为治行明年而登上第其次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114-0633b.png
路枨来贰使事而属之且曰急穷而忘报交素而远名
僧之英乎路未以为然也泉知其意去游吴遂不还路
至之明日过则亡矣于是赋其堂则其所兴坏盖知矣
元符元年九月己酉东里陈师道撰
   御书记
仁宗皇帝御书两纸四字其文曰善法行政其玺文曰
帝箓皇祐嘉祐之间以赐其臣江休复于是休复为集
贤校理御试详定官休复以文义诵说明习世务奉使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114-0633c.png
有绩列于名臣遂蒙显扬能以翰墨归藏于家而世守
之其为平生之观学者之荣至矣休复后为刑部郎中
脩起居注以卒其孙端礼以示臣师道使记载皇帝所
以照临江氏假宠子孙明示来今臣盖不得辞臣愚敬
惟皇帝之于书极矣在位四十馀年外被四夷下逮百
世口耳所传纸墨所载德政道化有不胜言其不习而
能者岂圣人优为哉臣亦不敢赞也臣生于皇祐四年
被蒙恩泽上下田里不畏不夭至于成人而不得望前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114-0633d.png
驱之尘蹈后车之躅臣不胜至恨乃今幸得伏览圣制
见至人之用心附于不忘臣亦与有荣焉端礼学而不
息文而又能世其家将复受赐矣元祐元年闰月己丑
徐州彭城县王乡任化里臣师道昧死谨记
   忘归亭记
熙宁七年尚书水部郎中开封刘君刺守金州平政岁
丰士民康乐乃作亭于北城之上以望牛山而临汉水
以乐府僚属四方之游士名之曰忘归之亭又使其客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114-0634a.png
彭城陈师道记其意曰西城治汉上游庐舍弊陋市肆
落莫名虽为州实不如秦楚下县山林四塞行数百千
里水道阻险转缘山间悬流递折触石破舟回洑平渊
深昧不测射工水蛭中人多死陆行凭陵因山梯石悬
栈过险脩林丛竹悍蛇鸷兽卒出杀人家有蛊厉乘间
行毒邻里无过从行路不敢饮食拥掩荫郁日月隐蔽
夜长昼短暄寒无时又多雾雨疾疢易作土疏河润地
气发泄人多病脚废丘故宫颓城败冢达于四境狐鸣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114-0634b.png
鸟声日夜间作使人怅然怀归凄然发叹挥然出泪于
是相与登斯亭以向坐则又志意舒徐气血和平蘧然
而笑栩然而歌超然而忘归其山川之美临观之乐不
言可知言不能尽也士大夫去坟墓背田庐祖宗因友
旧从戍于异域故虽君子无厌苦之志而有归心居官
有守义不得去念岁月之永而忧不可极作为斯亭与
人同乐以居而忘怀其志壮哉公以治人私以养生古
之政也师道敢不承君之命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114-0634c.png
   面壁庵记
禅人祖圆觉老师自天竺来居嵩高少林道埸盖面壁
者九年二祖禅师断臂立雪世举知之而昧其处自少
林行殿而西林篁荫郁千步而近度密越阻群山四临
前则少室诸峰嵱嵷连层后则五乳崒兀拥掩如举手
内向中峰之下乃其故处有泉泠然始至无水则杖刺
地随举而涌引而东出世号以锡杖而丛榛族棘荒秽
翳塞兔蹊雉域蛇鼯所舍樵数避焉元祐几年留守简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114-0634d.png
翼张公求而得之始往过焉使作亭以识其处除地得
址层甓宛然后十有馀年知登封县楼异复往过之谓
长老清江襄棘开道始有人声马迹再至则治矣盍复
其故对曰下南山之木出西谷之竹伐薪以陶率少而
役可立具其所乏者财尔异请任之于时众治泰陵休
于次异敬以请自监司与百局之执事及郡县之令丞
佐尉下逮工贾士庶不挽而同于是智者谋仁者施壮
效其力工献其技为堂为室图像陈焉守卫有次门庑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114-0635a.png
有列盖十朝而具既月而成林出芝十有二本华各异
色茎如漆饰甘露雨于泉池夜有光气四起属天合为
大练东西数十里呜呼其兴可量乎耶夫道一而今之
教者三三家之后相与诋訾盖世异则教异教异则说
异尽已之道则人之道可尽究其说则说亦究其相自
也固宜三圣之道非异其传与不传也耶子孔氏之门
颜闵冉皆无传仲弓之后则有荀卿曾舆之后则有孟
轲端木赐之后则庄休而荀孟庄之后无闻焉李氏之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114-0635b.png
传关尹尹之传后无闻焉释自能仁二十八世而为初
祖祖之东六世而为曹溪至于今又十有五世而儒老
子之徒欲与校其源委误矣呜呼道之不传盖始于此
历岁千百逮今而兴岂有待于异耶建中靖国元年九
月十八日居士陈师道撰比丘昙潜书
 
 
 后山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