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123-07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二
 儒行
  儒行是记有道德者所行也张子曰旧多疑儒行今
  观之亦多善处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
 少居鲁衣逄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
 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123-0723d.png
  此言儒服之名义也逢掖谓肘掖之所宽大大袂禅
  衣也宋殷之后章甫殷冠也孔子自卫反鲁哀公馆
  之问于孔子曰夫子之被服威仪与俗不同其儒者
  之服与孔子对曰某少居于鲁所衣者即鲁逄掖之
  衣长居于宋所冠者即宋章甫之冠某闻之也君子
  之学也宜于博其服也从乎乡某固不自知其为儒
  服尔盖儒之名始见于周官曰儒以道得民不徒以
  服而已孔子欲以学立其本故不以儒服自居也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123-0724a.png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
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
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
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此言孔子侍坐而陈脩己立身之事也物犹事也仆
 臣之摈相者更仆久则疲倦使之更代也珍美器也
 哀公曰敢问儒者之行孔子对曰此即猝遽数之有
 不能终其事详悉数之久留至于更仆而犹未可终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123-0724b.png
 也哀公命设席孔子侍坐而言曰儒有席上之珍务
 成德以待聘夙夜强学务穷理以待问怀忠与信务
 存诚以待举致力于行务实胜以待取其卓然自立
 有如此者案儒必自贵而后有以贵于物必自治而
 后可以治乎人此即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意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
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
如此者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123-0724c.png
 此言儒者之容貌也粥粥卑让貌儒有以礼自治衣
 冠得其中动作致其谨大让以自抗则如慢小让以
 致曲则如伪大则有所不敢犯而如威小则有所不
 敢放而如愧其难于进而易于退也谦恭自下粥粥
 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
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
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123-0724d.png
 此言儒者备豫之行也齐难齐庄可畏难也儒有居
 处必齐难其坐起必恭敬言必无妄而先信行必无
 邪而中正于道涂则不争险易之利于冬夏则不争
 阴阳之和凡所以爱其死者将于天之时而有所待
 也所以养其身者将于己之道而有所为也其备豫
 有如此者案郑注云行不争道止不选处能敬与恕
 则有以先立乎诚矣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123-0725a.png
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
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
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近人之行也儒有不宝金玉而惟忠信居
 心即以为宝不祈土地而惟立义于身即以为土地
 不祈多积而惟积学多文即以为富难于得而实易
 禄也易于禄而实难畜也非其时有可为而不即见
 不亦难得乎非其义之所在而不苟合不亦难畜乎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123-0725b.png
 先劳于职业而后受君之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
 如此者周子曰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
 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盖内
 重则外自轻而又不为己甚之行此儒之所以近于
 人也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
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
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123-0725c.png
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特立之行也淹浸渍也虫者鸟兽之通称
 程犹量也不极不问所从出也儒有或委之以货财
 淹之以乐好而能见利而不亏其义或劫之以众沮
 之以兵而能见死而不更其守勇足以犯难则如鸷
 虫之当攫搏有不待程量其勇者材足以任事又如
 引举重鼎而不待程量其力已往者不至于可悔未
 来者不必其豫防过言则改之而不再流言亦听之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123-0725d.png
 而不极权足制物而不断挫其威知足应变而不试
 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
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
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刚毅之行也溽浓厚也儒有可亲而不可
 劫以力也可近而不可迫以威也可杀而不可辱其
 志也唯自胜以义而无欲则刚故其居处正而不淫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123-0726a.png
 其饮食质而不溽其有过失止可微辨而不可面数
 也其刚毅有如此者吕氏大临曰子路闻过则喜成
 汤改过不吝推是心也虽怨詈且受之况面数乎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
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自立之行也甲铠也胄兜鍪也干小楯橹
 大楯也自立家语作自守儒有忠信以为周身之甲
 胄礼义以为禦侮之干橹达则戴仁而行穷则抱义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123-0726b.png
 而处虽有暴政不能更变其所守其自立有如此者
 吕氏大临曰首条自立论其所学所行足以侍天下
 之用此则论其所信所守足以更天下之变也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
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
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出仕之行也径一步长百步为亩此盖谓
 宫墙四方皆十步也方丈为堵环之为围此谓四围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123-0726c.png
 各一堵也筚门以荆竹织为门圭窬谓穿墙为穴上
 锐下方状如圭也蓬户编蓬为户瓮牖谓牖圆如瓮
 易衣而出谓不人人有衣出则更著之并日而食谓
 不日日得食或二日而得一日之食也儒有贫乏而
 不遇止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而
 居至不堪易衣而后出并日而始食而养至不足曾
 不肯委曲迁就以为居处衣食之计而必以其道道
 合而上答之可就则就而不敢以疑道不合而上不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123-0726d.png
 答可去即去而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盖人有恶
 贫贱贪富贵之心则进退皆无自主是故上交不谄
 惟守义之君子能之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
逄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
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
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忧世之行也楷法也起居犹言举事动作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123-0727a.png
 危起居谓因事中伤之也信与伸同儒有今人而身
 与之居古人而心与之稽今世行之后世即可以为
 楷适不幸而弗逄于世在上弗援以升在下弗推以
 进其谗谄之民又有比周为党而共危之者身可危
 也而志则不可夺也虽危其起居而竟信其本志尚
 且无一日而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案上
 言不疑不谄而此言忧思所谓乐天之志忧世之诚
 并行而不悖也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123-0727b.png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
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慕贤而容众毁
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宽裕之行也儒有博学而知类不穷笃行
 而历久不倦幽居而其守不淫上通而其道不困礼
 之用和为贵故内焉有忠信之美外焉有优游之法
 量闳故慕贤而容众智圆故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
 如此者案毁方而瓦合如云刓方以为圜矣学未至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123-0727c.png
 于圣人不如言守节之有绳尺也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
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忘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
能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举贤援能之行也称亦举也儒有内称不
 避私亲外举不避私怨但程量其功积累其事推以
 为贤而进达之初不望其所报逮乎君得其忘惟有
 利于国家而不自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案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123-0727d.png
 以人事君臣子之分故昔人举雠举子不失为忠唯
 其公尔忘私也况儒者以天下为度乎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
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任举同类之行也儒有于其同类闻善言
 则以相告也见善行则以相示也爵位则推让而相
 先也患难则救援而相死也欲与之升则宁久而必
 相待也欲偕之进则虽远而必相致也其任举有如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123-0728a.png
 此者方氏悫曰任举谓相任以事相举以职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
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
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待立独行有如此

 此言儒者特立独行之事也翘与招其君之过招字
 同举也儒有澡其身浴其德不自污浊正己以立正
 君之本及陈言于君而犹必自隐伏所谓以嘉谋嘉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123-0728b.png
 猷入告而顺之于外者当过之未形则静而正之默
 为之图而上弗知也过之已著则粗而翘之明为之
 告然又缓而不急为也行不必临深相形而后显其
 高文不必加少相益而后成其多世治不以趋利而
 轻世乱不以避害而沮同乎已者不必与异乎已者
 不必非而一唯理之是从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马氏曰立见于有守行见于有为自立者以对人言
 之特立者以对众言之也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123-0728c.png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仕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
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
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志操规为之事也知服知力行之要也厉
 本作砺砥砺磨石也廉隅陛廉侧隅棱角分辨处也
 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八两为锱规者
 心之规度为者身之作为儒有上不臣于天子下不
 仕乎诸侯而一以自脩为重谨慎安静而待人则尚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123-0728d.png
 乎宽然宽而有制则仍强毅以与人慎静而非苟安
 则仍博学以知服其学也近文章而其服行也砥砺
 廉隅虽或分国如锱铢之轻而欲专任之犹以为未
 可事人治人而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案先儒
 谓漆雕开已见大意要非有守者不能是故规为过
 人必以廉隅为要也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
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123-0729a.png
友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交友之行也儒有与友合志而同乎所向
 之方营道而同乎所习之术并立而无忌心则见其
 乐相下而有逊心则见其不厌虽久不相见闻流言
 而能不信是以其素行而定之也本方而处得其正
 立义而行得其宜同则进而从之不同则退而避之
 其交友有如此者案闻流言不信则信之深矣而又
 曰不同而退所以为君子之交也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123-0729b.png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
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
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
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此言儒者尊仁让善之行也本谓根本也地犹践履
 也作充广也能能事也施施与也儒之行不同要归
 于仁焉而已是故居心温良者仁之本也持躬敬慎
 者仁之地也处事宽裕者仁之作也与人孙接者仁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123-0729c.png
 之能也礼仪有节者仁之貌也言谈有中者仁之文
 也歌以言志乐以合情者仁之和也分人以财积而
 能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则尽乎仁之实
 矣然其心犹且不敢自以为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案仁统四端兼万善故言儒而必归于仁其所谓仁
 之地者犹大传以履为德之基也
儒有不陨穫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
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123-0729d.png
病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
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此总言儒行之可贵也陨者如有所坠失穫者如有
 所割刈充者骄气之盈诎者吝气之歉慁犹辱也累
 犹系也闵穷也儒有正志而不陨穫于贫贱行义而
 不充诎于富贵虽在贫困而能不慁于君王不累于
 长上不闵于有司以故谓之曰儒而无愧今众人之
 自命为儒也妄而不实由是常以儒为轻而动相诟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123-0730a.png
 病则固无怪其然矣当是时孔子至舍哀公馆之既
 得闻此言也于言则加信于行则加义且自言曰终
 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盖知儒行之真而因以重孔
 子者如此案此篇所陈义寡而辞繁殆非所谓有伦
 有要者学者节而取焉可也
大学
 朱子章句
冠义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123-0730b.png
 冠以责成人其礼甚重古者士二十而冠仪礼有士
 冠礼而此释其义吕氏大临曰冠昏乡射燕聘天下
 之达礼仪礼所载谓之礼者礼之经礼记所载谓之
 义者皆举其经之节文以述其制作之义也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
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
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
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123-0730c.png
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此言圣王重冠礼以正人道之始也顺谓顺理凡人
 之所以为人者非徒血气之躯以其有礼义也礼义
 之所由始则在于正其容体齐其颜色顺其辞令至
 于容体既正而无失足颜色既齐而无失色辞令既
 顺而无失口则威仪不忒而后礼义备由是外以正
 其君臣内以亲其父子和其长幼至于君臣既正而
 朝廷肃父子既亲而闺门定长幼既和而宗族安则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123-0730d.png
 伦理克敦而后礼义立然此非幼者所能故必冠而
 后一身之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盖
 服以章德故曰冠者礼之所由始也是故古者圣王
 重冠案容体颜色辞令乃德之符曾子谓君子所贵
 乎道者三是也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自成童以至
 于终其身斯可以为成人矣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
礼所以为国本也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123-0731a.png
 此言筮日筮宾之义也古者冠礼筮日以求其吉筮
 宾以择其贤皆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乎礼之
 始重礼则人道立此所以为国本也郑氏康成曰古
 者有吉事则乐与贤者欢成之有凶事则欲与贤者
 哀戚之故士冠礼主人戒宾宾礼辞许
故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
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此言冠礼以重成人之义也说并见郊特牲故适子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123-0731b.png
 冠于阼阶所以著明代父之义也醮必于客位三加
 以渐而弥尊是加礼于有成之人也已冠而宾字之
 敬其名而不称成人之道也
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
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
人见也
 此言既冠而见于尊长之义也元冠齐冠元端齐服
 古者相见必执挚以为礼士当执雉也乡先生谓乡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123-0731c.png
 老而致仕者已冠之后见于母则母拜之见于兄弟
 则兄弟拜之以其成人而与为礼也于是服元冠元
 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与乡先生是皆以
 成人之道见于尊者也案仪礼冠者奠觯取脯北面
 见于母母拜受子拜送母又拜郑氏注云妇人于丈
 夫虽其子犹侠拜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
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123-0731d.png
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
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
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
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
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此申明冠礼之重也嘉事谓嘉礼事言其实礼言其
 名以成人之道待之者非谓服备异于童稚将责以
 成人之礼焉故也责以成人之礼焉者将责以为人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123-0732a.png
 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而使备行焉将责
 此四者之行于人则其礼岂可不重与故必孝于亲
 弟于兄忠于君顺于长四者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
 可以为人则有诸己而后可推之以治人也故圣王
 必重乎礼而礼有由始故曰冠者礼之始也乃嘉事
 之重者也是故古者必重乎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
 之于庙者所以尊其重事尊其重事而不敢擅其重
 事不敢擅其重事凡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案孔疏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123-0732b.png
 士冠礼注庙谓祢庙此云尊先祖者尊祢即尊先祖
 之义且下士祖祢共庙诸侯冠于太祖之庙故左传
 云以先君之祧处之天子当冠于始祖庙也吕氏大
 临曰昏礼自纳采至亲迎皆主人筵几于庙聘礼君
 亲拜迎于大门之外而庙受爵有德禄有功君亲策
 命于庙丧礼既启则朝庙皆示有所尊而不敢专也
昏义
 昏者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取阳往阴来之义仪礼有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123-0732c.png
 士昏礼而此释其义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
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
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此总明昏礼之义也纳采者纳雁为采择之礼纳吉
 者得吉卜而纳之也纳徵者纳币为昏姻之證请期
 请昏期也筵以交神几以安神昏礼者将以合二姓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123-0732d.png
 之好上以事宗庙为祭祀之主下以继后世为本支
 之传也以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首之以纳采次之
 以问名又次之以纳吉然后纳币以徵之请日以期
 之皆男氏遣使者将命女氏之主人先设筵几于庙
 中而拜迎使者于门外逮使者入揖让而后升于是
 听男氏之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乎此昏礼也案孔
 疏云纳采问名二礼一使兼行之唯纳徵无雁有币
 其馀皆用雁又云问名者问其母所生之姓名或谓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123-0733a.png
 纳采时既告以某之子矣此是问女之名氏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
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
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
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
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此言亲迎之义也奠置也奠雁有四说程子曰取其
 不再偶朱子曰取其顺阴阳往来之义亦所以摄盛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123-0733b.png
 又昏礼挚不用死故不得不越雉而用雁也御轮以
 三周为节取阴阳奇偶之数成也共牢而食者同食
 一牲合卺而酳者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婿与妇
 各执一片以酳酳演也谓食毕饮酒演安其气也亲
 迎之礼父必亲醮子于寝而命之迎为男当先于女
 也子承父命以迎女氏之主人先设筵几于庙中而
 拜迎婿于门外婿执雁以入揖让而升堂北面再拜
 奠雁盖亲受女于其父母也于是降阶而出御妇车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123-0733c.png
 而婿授之以绥御轮三匝御者代之婿自乘其车而
 归先俟于门外妇至寝门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不
 异牲合卺而酳不异爵合卺有合体之义共牢有同
 尊卑之义以示相亲而不相离也案阴阳之义不判
 则不合昏礼合二姓之好故曰敬而亲之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
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
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123-0733d.png
之本也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
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此申言昏礼所系之重也乡谓乡饮酒礼射谓乡射
 礼昏礼必敬慎重正而后亲之者以其为礼之大体
 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则正
 始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则端本而后父子有亲
 父子有亲则移孝作忠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
 礼之本也夫礼始于冠以责成人本于昏以继后世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123-0734a.png
 重于丧祭以慎终追远尊于朝聘以明君臣之义和
 于乡射以合宾主之欢此礼之大体也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枣栗
段脩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
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
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此言妇见舅姑与舅姑飨妇之礼也质明昏之次日
 正明也赞相礼者也笲形如筥段脩见曲礼以特豚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123-0734b.png
 馈合升而分载之左胖馈舅右胖馈姑士昏礼妇见
 舅姑之日即舅姑飨妇此言厥明者容大夫以上礼
 多或异日也昏后夙兴妇沐浴以俟见于天正明时
 赞者见妇于舅姑妇执笲所盛之枣栗段脩为挚以
 见赞者设醴以礼妇妇因祭脯醢与祭醴所以成为
 妇之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为馈所以明为妇之
 顺也又明日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既毕各
 还燕寝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所以著明代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123-0734c.png
 姑之义也案此为冢妇之礼庶妇则使人醮妇不馈
 郑注云妇见及馈飨于适寝谓舅姑之适寝也仪礼
 贾疏云舅献姑酬共成一献盖舅献妇则妇饮一爵
 妇酢舅则舅饮一爵姑酬妇则姑先导欲一觯然后
 实觯酬妇妇奠之而不举所谓正礼成也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
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
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123-0734d.png
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此又申言昏礼之重以责成于妇顺也室人谓女妐
 女叔诸妇也女妐婿之姊女叔婿之妹诸妇娣姒之
 属当犹称也昏礼之重始成妇礼继明妇顺又申之
 以著代所以重责其妇以顺之道焉也所谓妇顺者
 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能当于夫由是以成丝
 麻布帛之事则祭服有备以审守委积盖藏则粢盛
 有供而可以富其家是故妇顺备而后恩明谊美而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123-0735a.png
 内以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得而长久也故圣王必
 于昏礼而重以责之案夫妇人伦之始为夫者必和
 于妻子宜于兄弟而后顺于父母为妇者必顺于舅
 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二义相备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
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
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
 此言妇顺之教有素也宗室宗子之家也与大宗近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123-0735b.png
 者于大宗教之与小宗近者于小宗教之妇德贞顺
 妇言辞令妇容婉娩妇功丝麻也鱼与蘋藻皆水物
 阴类也芼之为羹也是以古者妇人先嫁期之三月
 必使女师教之如此女于祖庙未毁而有服即教于
 公宫若于祖庙既毁而无服斯教于宗室而其教则
 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而告于所出之祖女乃
 祭之牲惟用鱼羹之以蘋藻所以教之如此其豫者
 欲其知此而成妇顺也案注疏祭之祭其所出之祖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123-0735c.png
 也女亲行祭诗云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张子曰古者
 妇人亦须有教教于公宫宗室是也故知夙兴夜寐
 临祭祀事宾客承尊长又曰祖庙未毁教于公宫则
 知诸侯于有服族人亦引而亲之如家人焉推之自
 天子至卿大夫士礼皆可知矣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
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
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123-0735d.png
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
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
听外治后听女职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
谓盛德
 此由昏义而极言之也郑注天子六寝而六宫在后
 六官在前内治妇学之法也或曰御妻当作御女古
 者天子后立六宫之职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0123-0736a.png
 之凡为妇者化之则内和而家以理天子立六官之
 职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
 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凡为男者化之则外
 和而国以治故曰天子所听者男教后所听者女顺
 天子所理者阳道后所治者阴德天子所听者外治
 后所听者内治至于教既顺而成俗则外内莫不和
 顺而国家咸归于理治此由天子与后有以统正六
 官表仪六宫而致然夫是之谓盛德也案九嫔世妇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0123-0736b.png
 女御见于周礼而昏义始详列其数郑康成解小星
 诗及内则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孔疏并从而附会
 之谓御见之法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
 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
 夕此缪说也后世之礼失而矫诬六经其不足信决
 矣
是故男教不脩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
脩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0123-0736c.png
服而脩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脩
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
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后脩
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
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
 此申言天子与后之为教本也适之言责也荡荡涤
 其秽恶也资当为齐惟天子重男教后重女顺是故
 男教若不脩则阳事不得谪必见于天而日为之食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0123-0736d.png
 妇顺若不脩则阴事不得谪必见于天而月为之食
 此天子与后之责也是故日食则天子不敢安其常
 易素服而脩六官之职以荡涤天下之阳事月食则
 后不敢安其常易素服而脩六宫之职以荡涤天下
 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必相
 须而后成其化者也天子脩男教勉天下之为子者
 父之道也后脩女顺勉天下之为妇者母之道也故
 曰天子之与后而天下戴之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0123-0737a.png
  王服斩衰即服父之义也为后服齐衰即服母之义
  也真氏德秀曰家人之卦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
  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易言其理而礼述其法盖
  相表里云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0123-0737b.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