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一
卷六十一 第 1a 页 WYG0123-07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一
 三年问
  此篇设问以明五服之重轻而亲丧为重首问所以
  必三年之义故以三年问名篇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
 之节而弗可损益也故曰无易之道也创钜者其日久
 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卷六十一 第 1b 页 WYG0123-0711b.png
 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
 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
 是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
  此言丧所以必三年之义而见其无可损益也饰章
  表也群五服之亲也亲谓大功以上疏谓小功以下
  贵谓天子诸侯绝期卿大夫降期以下贱谓士庶人
  服族复生除丧而反生者之事也或问人子于亲所
  以必行三年之丧者何义也答曰先王制服自三年
卷六十一 第 2a 页 WYG0123-0712a.png
 而下凡五等盖称哀情之重轻而立礼文之隆杀因
 以表饰人群辨别亲疏贵贱之节各使分明而弗可
 以损益也故曰此为万世不易之常道也夫丧莫重
 于斩衰莫久于三年所以然者尝从病者观之创钜
 而其日久凡以痛甚而其愈迟人子于父母属毛离
 里而一旦割绝其痛有不可名言者故丧必三年称
 情而立文正以其为至痛之极也于是有斩衰苴杖
 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之礼所以为至痛之饰而弗
卷六十一 第 2b 页 WYG0123-0712b.png
 可损也然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而毕此时哀痛
 犹未尽思慕犹未忘而服以是裁断之者岂不送死
 者之礼须有已复生者之事须有节恐至以死伤生
 而弗可益也哉吴氏澄曰此又言重丧虽名三年实
 则二十五月盖二十四月则两期矣其第二十五月
 者第三年之月也大祥后除练服去绖杖则丧事毕
 矣其丧后所服至二十七月禫祭毕而除者此非丧
 之正服也故丧之正服止于二十五月
卷六十一 第 3a 页 WYG0123-0712c.png
凡生天地之閒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
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踰时焉则
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䠱焉踟蹰焉然后
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
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
不穷
 此言哀之生于爱也翔回鸣号谓鸟蹢䠱踟蹰谓兽
 啁噍小鸟声凡哀痛之情每由中而不能已试观生
卷六十一 第 3b 页 WYG0123-0712d.png
 于天地之閒者其为有血气之属则必有知既为有
 知之属即莫不知爱同类今如是大鸟兽有失丧其
 群匹至于越月踰时焉则必反巡而过其故乡或见
 其翔回焉鸣号焉或见其蹢䠱焉踟蹰焉然后乃能
 舍去之又其小者至于燕雀于类之初死犹必群沸
 迫急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舍去之物且如此故
 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人为万物之灵故于其亲
 也则生爱敬至于死而哀痛无穷丧非三年之久而
卷六十一 第 4a 页 WYG0123-0713a.png
 何以安乎案此条之说所以明伦教孝最为切近而
 真挚盖哀生于爱爱根于性极之大孝终身之孺慕
 亦犹是至情之自致而已矣
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
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将
由夫脩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
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
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卷六十一 第 4b 页 WYG0123-0713b.png
 此言先王制服之得中道也患犹害也邪淫之害性
 如疾痛之害身脩饰谓脩其饰群之道驷之过隙喻
 疾也壹谓齐同释犹除也去也哀痛虽人所同然人
 有贤不肖则情亦有过不及将由夫患邪淫之人而
 言与则彼于亲朝死而夕已忘之然若从其情而不
 以礼勉之则是猊为人而曾鸟兽之不若也夫安能
 相与群居而不作乱乎将由夫脩饰之君子而言与
 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疾如驷马之过隙何足
卷六十一 第 5a 页 WYG0123-0713c.png
 以伸其哀痛然若遂其情而不以礼抑之则是服不
 以时除而无穷极也故先王于此为之立其中道制
 有丧服年月之限节一切使之足以成其仪文义理
 则除去其服矣案节谓二十五月在不肖者当仰而
 跂若过此则更有所不胜贤者当俯而就若不及此
 则更有所不满所谓礼贵得中万世不昜者此也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
易矣四时则已变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
卷六十一 第 5b 页 WYG0123-0713d.png
是象之也
 此言期可除而不除之义也三年既为中制然则何
 以至期而练也答曰服之正者至亲皆以期而断故
 变服为宜又问以期断者何义也答曰盖至于期天
 地之气则已易矣四时之候则已变矣凡其在天地
 之中者莫不于是更始焉先王以是而法象之故期
 而练男子除绖妇人除带也案郑氏注期者谓为人
 后及父在为母孔氏疏则谓但问一期应除之义今
卷六十一 第 6a 页 WYG0123-0714a.png
 依以为解实则后又就九月以下为问此当是正言
 期服其亲丧降至于期者从可知也
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
 此言再期及九月以下制服之义也焉使之焉语辞
 陆氏佃曰是也至亲既以期断然则何以又至三年
 也答曰惟孝子欲加隆厚于亲焉尔也是以使倍之
 而至再期也又问亲丧三年之外又有从大功九月
卷六十一 第 6b 页 WYG0123-0714b.png
 以下之服何义也答曰此等之服所以使其恩以渐
 而杀九月不及期五月不及九月三月不及五月也
 案丧不过三年以期增倍五五二十五月义断仁示
 民有终故汉人丧服之制谓之五五
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閒上取象
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
理尽矣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
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
卷六十一 第 7a 页 WYG0123-0714c.png
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
下之达丧也
 此总言五服而伸明所以三年之义也閒中閒也和
 以情言壹以礼言达论语作通惟称情以立文故亲
 丧三年以为服之隆缌小功以为服之杀期与九月
 以为在隆杀之閒上则取象于天道之有盈虚下则
 取法于地道之有高下中则取则于人道之有亲疏
 凡人之所以相与群居而情和礼壹其理胥于丧服
卷六十一 第 7b 页 WYG0123-0714d.png
 尽之矣故服备五者而三年之丧则于人道中尤为
 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
 壹也直与天地相终始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孔子
 曰亲服之所以独隆者以子之生必三年然后得免
 于父母之怀抱是三年之丧乃天下之达丧无贵贱
 一也孔氏疏曰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
 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尚书云百姓如丧考妣
 三载此云不知所自来者但不知定在何时唐虞以
卷六十一 第 8a 页 WYG0123-0715a.png
 前丧服与吉服同皆以白布为之故郊特牲云太古
 冠布齐则缁之若不齐则皆用白布至三代吉凶异
 也案子于亲丧宁戚无易质之甚也而以为至文者
 盖上古丧期无数逮中古而立中制节以伸仁孝之
 思使贵贱贤愚皆得缘分以自尽则质也而文莫至
 焉是故极之三才以见其义之精推之百王以见其
 用之大验之古今以见其情之同所以维礼而训世
 者可谓深切著明矣
卷六十一 第 8b 页 WYG0123-0715b.png
深衣
 深衣燕私之服也古者衣裳殊制以别上下惟此则
 衣连裳而不殊其被于体也深邃而取义至深故谓
 之深衣此篇盖言其制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
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
 此总言深衣之制度也深衣有同一制各以所纯之
 异而为名者长衣纯素麻衣纯布中衣著于祭服之
卷六十一 第 9a 页 WYG0123-0715c.png
 内者纯素朝服纯布丧服纯縓又不得继掩尺此深
 衣则谓纯采者也肤足肤也续犹属也衽裳旁也裳
 之连者皆曰衽此则指裳旁两幅言之钩覆缝也边
 旁也谓十二片之旁也下齐也齐一丈四尺四寸要
 七尺二寸故玉藻云缝齐倍要互言之则要缝半下
 矣古者法服不以燕居而或苟故观于深衣盖有制
 度焉以应夫规矩绳权衡短毋约而见肤长毋丰而
 被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其旁两幅开而不属惟深
卷六十一 第 9b 页 WYG0123-0715d.png
 衣之裳以布六幅斜裁为十二幅在两旁者合而缝
 之使前后相续而不殊是则所谓续衽其十二小片
 一边有布幅一边无布幅必以有边者与无边者相
 合先以无边者缉之后以有边者掩其外而再缉之
 是则所谓钩边至斜裁之片三分之一皆在上为要
 三分之二皆在下为齐上狭而下宽是则所谓要缝
 半于下齐也吕氏大临曰深衣之用上下不嫌同名
 吉凶不嫌同制男女不嫌同服诸侯朝朝服夕深衣
卷六十一 第 10a 页 WYG0123-0716a.png
 大夫士朝元端夕深衣庶人吉服亦深衣此上下同
 也有虞氏深衣而养老将军文子除丧受吊练冠深
 衣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深衣缟总以趋丧此
 吉凶男女同也或曰朝祭之服其领直左右二衽皆
 摺而掩于内深衣领方交于两衽之上先掩左衽于
 内次掩右衽于外故曰衽当旁也朝祭之衣与裳别
 故衣有垂下之衽以蔽裳深衣衣与裳连则衣垂下
 之衽无所用之故言续衽言裳与衣相续在垂衽之
卷六十一 第 10b 页 WYG0123-0716b.png
 处其名衽为小要者衣之上属于袖裳之齐又倍要
 唯当要处最小也
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
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此言袼袂与带之度也袼袖与衣接当腋下缝合处
 也运回转也肘臂中曲节也诎折也衣袂当腋之缝
 为袼袼之高下与衣身齐可以运转其肘袂之长短
 属幅于衣当臂中为节故反摺之而适及于肘至于
卷六十一 第 11a 页 WYG0123-0716c.png
 系带之所下毋厌髀骨上毋厌胁骨宜当其中无骨
 之处若带当骨缓急难为中也孔氏疏曰袂二尺二
 寸肘尺二寸是容运肘也袂长二尺二寸并缘寸半
 为长二尺三寸半除去缝之所杀各一寸馀有二尺
 一寸半在从肩至手二尺四寸今二尺一寸半之袂
 得反诎及肘者以袂属于衣幅广二尺二寸身脊至
 肩尺一寸从肩覆臂又尺一寸是衣幅之畔覆臂将
 尽今又属袂于衣又二尺一寸半故反诎其袂得及
卷六十一 第 11b 页 WYG0123-0716d.png
 于肘也刘氏曰记称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及袼可运
 肘袂反及肘皆以人身为度而不言尺寸者以尺度
 布幅有古今之异而人身亦有大小长短之殊故也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
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
 此申言应规矩绳权衡之义也十二幅者衣四幅袂
 二幅裳六幅也袷交领也绳谓裻衣之背缝也踝足
 跟也下齐裳末缉处也深衣之制通计共十有二幅
卷六十一 第 12a 页 WYG0123-0717a.png
 所以应十有二月一身而备四时之气也袂广二尺
 二寸渐杀至袪才一尺二寸而圜所以应规曲袷则
 以右襟之末斜交于左胁以左襟之末斜交于右胁
 不至直垂而如矩所以应方衣之背缝与裳之中缝
 上下相接如负绳而及踝所以应直裳之下齐前后
 无所参差而如权衡所以应平也陈氏祥道曰十二
 月者天之数规而圜者天之体矩应方者地之象直
 与平者人之道
卷六十一 第 12b 页 WYG0123-0717b.png
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
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
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
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
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此申言五法之义也政易作正完且弗费言可苦衣
 而易有也深衣用十五升布锻濯灰治纯之以采善
 衣谓吉服朝祭之服也所以袂圜中规者欲使行者
卷六十一 第 13a 页 WYG0123-0717c.png
 举手揖让以为容仪也负绳之直与领之抱方者欲
 其无斜倚而宅心以正无亏缺而制事以义也故易
 有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者此之谓也下齐如权衡
 者欲其存主一定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既施故圣
 人服之而各有所取规矩则取其方圆之至而无私
 绳则取其直权衡则取其平是故先王贵之端冕之
 馀燕则服此而可文介胄之馀燕则服此而可武于
 文也可以赞礼而为摈相于武也可以运筹而治军
卷六十一 第 13b 页 WYG0123-0717d.png
 旅既完固而又弗费是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
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此言用纯之色与数也具父母父母俱存也大父母
 祖父母也纯衣之缘也馈画文也三十以下无父称
 孤纯袂缘缘袖口也纯边缘襟旁及下齐也广各寸
 半表里共三寸也惟袷广二寸深衣以纯致饰而其
 色有辨如具父母而又逮事祖父母则衣纯以缋备
卷六十一 第 14a 页 WYG0123-0718a.png
 五采以为乐也具父母则衣纯以青体少阳以致敬
 也如孤子当室则衣纯以素存凶饰以致哀也至衣
 之用纯凡有三处袖口缘并缘衣旁及下齐其广各
 寸半此又凡用纯者之所同也
投壶
 投壶亦逸礼也壶所以实酒而置之席閒者也古者
 诸侯之射必先行燕礼卿大夫之射必先行乡饮酒
 之礼投壶射之细也庭之脩广或不足以张侯置鹄
卷六十一 第 14b 页 WYG0123-0718b.png
 宾之众寡或不足以备官比耦于燕饮而谋以乐宾
 因举席閒之器以寄射节焉此投壶所由兴也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
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
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
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
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
 此言燕礼之后请投壶于宾之词也中者盛算之器
卷六十一 第 15a 页 WYG0123-0718c.png
 或如鹿或如兕或如虎或如闾闾如驴形一角而岐
 蹄或如皮树皮树亦兽名皆刻木为之上有圆圈以
 盛算枉材不直也哨口不正也投壶之礼所以洽宾
 主之欢矢将以授宾则主人奉于阼阶之上西面中
 将以待获则司射奉于西阶之上北面壶将以待投
 则使人执于司射之西北面于是主人为自谦之词
 而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答曰子有旨酒
 嘉肴某既受其赐矣又重以此乐敢辞主人曰枉矢
卷六十一 第 15b 页 WYG0123-0718d.png
 哨壶本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复曰某既受其赐矣
 又重以此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本不足辞也
 敢固以请宾于是曰某既固辞不得命敢不敬而从
 之案乡射记云大夫兕中士鹿中孔氏疏曰知是大
 夫士礼者以主人请宾是平敌之辞其诸侯相燕亦
 有之故左传云晋侯与齐侯燕投壶也
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

卷六十一 第 16a 页 WYG0123-0719a.png
 此言以矢授受之节也宾既许主人投壶乃于西阶
 上北面再拜而遥将受矢主人因般曲折还而告宾
 曰辟使知其不敢当而止宾拜也于是宾及主人皆
 来两楹之閒相就俱南面主人在东授矢与宾主人
 复归阼阶上北面拜而送矢宾亦归西阶上般曲折
 还而告主人曰辟使知其不敢当而止主人拜也吕
 氏大临曰投壶之礼主人奉矢三请宾宾三辞而后
 许拜受拜送皆般还以辟有加于射礼者不敢以礼
卷六十一 第 16b 页 WYG0123-0719b.png
 杀而纾吾敬也
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此言主人受矢就筵之节也两楹间者投壶之地筵
 者投壶之席也主人既拜送矣赞者因持矢授主人
 主人于阼阶受之进就两楹间视投壶之处所复退
 反阼阶之位西向揖宾以就筵筵皆南向郑氏注曰
 进即两楹间者言将有事于此退乃揖宾即席欲与
 偕进明为偶也
卷六十一 第 17a 页 WYG0123-0719c.png
司射进度壶閒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
 此言度壶执算之节也度犹量也间犹空也司射位
 在西阶上于执壶之人处受壶乃进而量度置壶于
 宾主筵之南不问矢之长短俱閒以二矢半复反西
 阶上之位设盛算之中乃于中西东面手执八算而
 起立所以俟投也孔氏疏曰投壶日中于室日晚于
 堂大晚于庭各随光明故也矢有长短随地广狭而
 度壶皆使去宾主之席二矢半也室中去席五尺堂
卷六十一 第 17b 页 WYG0123-0719d.png
 上去席七尺庭中去席九尺方氏悫曰凡射人各四
 矢四矢则四算投壶亦如之宾与主则八算矣
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
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
亦如之
 此言司射告宾主以投壶之法也顺投矢本入也比
 频也释谓释算于中之两旁正爵谓正礼之爵或以
 罚或以庆皆正礼也司射请于宾曰投壶重在矢本
卷六十一 第 18a 页 WYG0123-0720a.png
 必顺投乃为入又须宾主更递而投若频投则不为
 之释算及投毕而胜负分胜者酌酒以饮不胜者则
 于正爵既行之后请为胜者立马以表之礼以三马
 为成胜者或全得其三或止得二彻取劣偶之一马
 以从二马而为三则于三马既立之后又酌酒请庆
 于多马之偶其请于主人亦如之案乡射礼三偶先
 射宾主乃射投壶不立三耦礼轻故也马是威武之
 用射与投壶皆以习武故谓胜算为马方氏悫曰算
卷六十一 第 18b 页 WYG0123-0720b.png
 与马一也方其执之谓之算以计多少为义及其释
 之谓之马以胜敌为义或谓算言释马言立下言马
 各直其算则算非马也汉人格法有功马散马皆刻
 马象而植之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閒若一大师曰诺
 此言司射命奏乐章以为节也弦者瑟工也狸首诗
 篇名今逸閒者乐之节也大师乐官之长司射命工
 之弦者曰请奏狸首之篇而于前后乐节中閒疏数
卷六十一 第 19a 页 WYG0123-0720c.png
 当如一大师承命而应曰诺案孔疏知弦是鼓瑟者
 约乡射礼用瑟也节亦有鼓以弦为重故特云命弦
 者非诸侯投壶而奏狸首义取燕饮之仪犹乡射奏
 驺虞不计人之尊卑也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宾
党于右主党于左
 此正言投壶与释算之仪也拾更也坐跪也投壶之
 席南向主居左宾居右司射东面而立左右告以矢
卷六十一 第 19b 页 WYG0123-0720d.png
 具请更递而投于是有投入者司射乃跪而释一算
 于地其释算之位宾党则于右在司射之前稍南主
 党则于左在司射之前稍北也案司射东面则以南
 为右北为左已投者退各反其位以辟后来者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数二算为纯一纯以取
一算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奇则曰奇
钧则曰左右钧
 此言数算之法也左谓主右谓宾纯全也即读曰全
卷六十一 第 20a 页 WYG0123-0721a.png
 奇只也贤犹胜也宾主之党毕已投司射乃于壶西
 东面执算而告曰左右既卒投矣请数算以明胜负
 数算之法二算合者为纯地上取算之时每一纯则
 别而取之其止有一算者为奇遂以奇算告如所馀
 者双数则曰某贤于某若干纯所馀者单数则曰若
 干奇若宾主维钧则左右各执一算以告曰左右钧
 明无胜负也盖投凡三番番各四矢通十二矢但逢
 双算者曰纯逢只算者曰奇释算之法十纯则缩而
卷六十一 第 20b 页 WYG0123-0721b.png
 委之每委异之有馀则横诸纯下一算为奇奇则缩
 诸纯下
命酌曰请行觞酌者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
者跪曰敬养
 此言行爵之仪也酌者胜党之子弟也皆字疑衍文
 告算毕司射因命酌者行罚爵酌者应曰诺乃于西
 阶上南面设丰洗觯升酌坐奠于丰上其不胜而当
 饮者跪而奉觞曰赐灌胜者亦跪而答曰敬养皆以
卷六十一 第 21a 页 WYG0123-0721c.png
 明谦也案灌犹饮也周礼曰以灌宾客
正爵既行请立马马各直其算一马从二马以庆庆礼
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此言行庆爵之仪也直当也罚之正爵既行司射因
 请于宾主而立马马各当其初释算之前或三番不
 能全得三马则以一马从二马助胜者而为乐以行
 其庆庆礼将行司射乃言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
 主皆同声曰诺由是庆之正爵既行司射即请彻去
卷六十一 第 21b 页 WYG0123-0721d.png
 其马盖礼毕而饮无算矣案郑注饮庆爵者偶亲酌
 不使弟子无丰一马从二马既以服人之善又以成
 人之美也以上为投壶礼之正经算多少以下为记
算多少视其坐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算长
尺二寸壶颈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
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
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此记算与壶矢之制也筹即矢也扶与肤同铺四指
卷六十一 第 22a 页 WYG0123-0722a.png
 曰肤一指案寸肤广四寸也脩长也设算之多少视
 坐上之人数每人四筹亦四算也矢之制室中狭则
 五扶长二尺堂上稍广则七扶长二尺八寸庭中弥
 广则九扶长三尺六寸算之制长尺二寸壶之制颈
 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径二寸半可容斗五升壶中实
 以小豆焉为其矢之将跃而出也置壶之所去宾主
 之席二矢半制矢则用柘若棘以其坚且重毋去其
 皮取质而已陈氏祥道曰先王制礼未尝无所因焉
卷六十一 第 22b 页 WYG0123-0722b.png
 故室中必用几而因几以度室堂上必用筵而因筵
 以度堂野外必用步而因步以度野投壶用指而已
 故因指以度筹
鲁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背立毋踰言背立踰言有
常爵薛令弟子辞曰毋幠毋敖毋背立毋踰言若是者

 此言二国命弟子之辞也弟子谓宾党主党之年弱
 者幠亦敖也背所向不正也踰言远谈语也常爵常
卷六十一 第 23a 页 WYG0123-0722c.png
 行之罚爵也浮谓罚爵之满而浮也投壶时宾党主
 党各有童子侍立鲁所以令弟子者其辞曰毋幠毋
 敖毋背立毋踰言背立踰言当知有常行之罚爵薛
 所以令弟子者其辞曰毋幠毋敖毋背立毋踰言有
 若是者当浮二国戒令之辞意同而辞小异如此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
属主党
 此言凡序立之礼也庭长司正也冠士既冠之士乐
卷六十一 第 23b 页 WYG0123-0722d.png
 人国子能为乐者使者主人所使荐羞者此节注疏
 在尽用之为射礼之下今从陈浩本诸序立者司射
 以赞礼庭长以正礼冠士与立者以观礼皆属宾党
 乐人以乐宾使者以承宾童子以事宾皆属主党案
 属宾党者位在西阶下东向属主党者位在阼阶下
 西向
鼓○□○○□□○□○○□半○□○□○○○□
□○□○鲁鼓○□○○○□□○□○○□□○□
卷六十一 第 24a 页 WYG0123-0723a.png
 ○○□□○半○□○○○□□○薛鼓取半以下为
 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鲁鼓○□○○□□○○半○
 □○□○○○○□○□○薛鼓○□○○○○□○
 □○□○○○□○□○○□○半○□○□○○○
 ○□○
  此记鲁薛击鼓之节也鲁薛之鼓既异而傅之者又
  异圜者击鼙方者击鼓用半鼓节为投壶礼用全鼓
  节为射礼盖古者举事鼓各有节闻其节则知其事
卷六十一 第 24b 页 WYG0123-0723b.png
  矣图首一鼓字乃总辞前图则先图而因以鲁鼓薛
  鼓识之后图则先列鲁鼓薛鼓而因以图实之兼列
  之者郑氏谓礼衰乖异不知孰是也
 
 
 
 
日讲礼记解义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