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WYG0123-06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七
 表记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
 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
 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
 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亲子
 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WYG0123-0666b.png
 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
 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亲命之于民
 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此言仁天下之道尊亲兼至之为难也诗大雅泂酌
  之篇命教令也子言之仁无所不爱而又非偏于爱
  也君子之所谓仁者不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
  父母夫凯之为言在乎强教之驱以道而成民性弟
  之为言在乎说安之抚以恩而得民心此其实非有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WYG0123-0666c.png
 两事也盖和乐而不至于荒有礼而不失其亲威庄
 而行之以安孝慈而主之以敬故凯弟交尽使民有
 父道之尊有母道之亲必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
 矣苟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夫父之亲子也亲贤
 而贱其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于无能则怜之
 母主于慈故亲而不尊父主于严故尊而不亲推是
 言之水之于民也以其懦而狎而玩之故亲而不尊
 火以其烈而望而畏之故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以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WYG0123-0666d.png
 近人而有利可爱故亲而不尊天远于人而有威可
 畏故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显而易见故亲而不尊
 鬼幽而难测故尊而不亲君子所以贵乎兼之也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
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憃而愚乔而野
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
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WYG0123-0667a.png
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此言三代尊亲之异也乔如字亢直之貌旧读曰骄
 用爵列如赏有九命之差罚有八辟之议之类子曰
 三代之治其始各有所尊其终各有所敝夏之道尊
 重命令事鬼敬神而远之务在近人而尚乎忠焉是
 其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惟有亲而不尊者故其
 民之敝则见为憃然无知而愚乔然自负而野朴率
 自将而不文殷人从而矫之尊神而率民以事神是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WYG0123-0667b.png
 其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惟有尊而不亲者故其
 民之敝则见为流荡而不静好胜而无耻周人又从
 而矫之尊礼而尚施与亦如夏之事鬼敬神而远之
 务在近人而尚乎忠焉是其赏罚无所先后一以爵
 列之高下为准惟有亲而不尊者故其民之敝则见
 为便利而多机巧美文辞而大言不惭贼害而蔽于
 理案三王之治至矣而犹有敝焉何也程子曰惟圣
 人为能通其变于未穷不使至于极也是在乎善法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WYG0123-0667c.png
 先王者师其意而已矣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
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
穷矣
 此申言三代治民之异也穷犹尽也谓法制备具一
 说赏爵不能劝善刑罚不能止恶故曰穷子曰夏道
 尊命而未至于渎辞唯其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故民
 犹未厌其亲殷人以礼为后未至于渎礼而已求备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WYG0123-0667d.png
 于民周人则强民仅未至于渎神而繁文备设则赏
 爵刑罚极于此矣案古之为治者躬焉以化之政焉
 以处之无取乎渎辞为也至于科条备而民多伪态
 则亦求备而大望于民之过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子曰虞
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
不胜其文
 此言四代质文之异也子曰帝王之治天下立本无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WYG0123-0668a.png
 殊而趋时则异如虞夏之道宽简而责人略故寡怨
 于民殷周之道繁密而责人详故不胜其敝是盖于
 其文质之尚而知之子曰如虞夏之为质殷周之为
 文可谓至矣虞夏非无文而文要不能胜其质殷周
 非无质而质要不能胜其文故其各至者如此黄氏
 乾行曰质有二有从心而言者礼以忠信为质是也
 帝王之所同也有从事而言者此云虞夏之质是也
 帝王之所异也案殷本尚质而此言文之至者何盖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WYG0123-0668b.png
 视周为质而视夏以上则文矣此所以为殷周之文
 与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
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
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其君
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
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WYG0123-0668c.png
 此言大舜之尽君道也忠者爱民之实即孟子教人
 以善谓之忠也利谓利民也耻费以费用为耻俭于
 自奉也实货财也子言之君道贵于兼尽要莫过于
 有虞后世虽有起而王天下者虞帝诚弗可及也已
 矣其君天下也有天下而不与生既无所私为天下
 而得人死复不厚其子其子民也如父母然既有憯
 怛之爱又有忠利之教惟其亲而尊故安而能敬威
 而能爱敬故富而有礼爱故惠而能散其君子化之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WYG0123-0668d.png
 尊仁畏义而不敢违则耻费轻财而不敢徇欲尽忠
 而不至于犯制义而能顺乎理文明而沈静宽容而
 有辨是足以观舜治之盛矣甫刑曰君德有威而天
 下无不畏君德有明而天下无不明非虞帝之盛德
 其孰能至于此乎应氏镛曰自庇民大德而下言臣
 道之难于尽仁惟舜禹文王周公可以为仁之厚而
 后稷庶几近之自凯弟君子而下言君道之难于尽
 仁惟虞帝可以为德之至而夏商周皆未免有所偏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WYG0123-0669a.png
 也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
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其受罪益

 此言人臣宜重于始进也资凭藉也子言之事君者
 先以其言为资藉而后拜而自献其身行所言以成
 其信是故君举要而有责于其臣臣守职而有死于
 其言故其受禄可以不诬而受罪因之益寡也案古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WYG0123-0669b.png
 之用人者敷纳以言明试以功故事君者先资其言
 而后成其信唐宋而下取士以浮文而治功亦绌矣
 此虚与实之辨也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
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此言人臣进言受禄之道也易大畜卦辞子曰事君
 者大言而入则可以立大事而望其有被天下及后
 世之利小言而入则可以立小事而望其有进一善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WYG0123-0669c.png
 治一官之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以所利者小
 事不足以称其位也不以大言受小禄以所利者大
 位不足以行其道也易曰大畜之君子当食禄于朝
 而不家食则吉此言而受禄之一證与张子曰大言
 入则望大利利非归己之利大言入则吾道可大行
 是大利也小言入则可小利案此则旧注以利为禄
 赏者非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WYG0123-0669d.png
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榖以女
 此言人臣当尽正直之道也自所由以进者小雅小
 明之篇靖治式用榖禄也以犹与也子曰事君者责
 难陈善而不下达正己格心而不尚辞始进必以其
 人否则弗以为进身之自小雅曰人臣能敬治其职
 事唯正直之人是与则神明听之将用福禄于汝矣
 吕氏大临曰以下达之事事其君则贼其君者也尚
 辞而实不称则欺其君者也非其人而自达之枉己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WYG0123-0670a.png
 以事君者也皆非所谓靖共正直者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子曰迩
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此言人臣当随分以自尽也尸主也迩近也宰冢宰
 大臣牧伯也子曰事君者不容以越位亦不可以旷
 官若远于君而谏则是觊于见知而谄也近于君而
 不谏则是苟以自容而尸利也子曰迩臣在乎辅养
 君德是以献可替否而守夫和宰主于表率朝廷是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WYG0123-0670b.png
 以进贤退不肖而正百官大臣在乎共理天下是以
 有分土无分民而虑四方凡所以各效其职者如此
 应氏镛曰其序先君德而后朝廷先朝廷而后天下
 也
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
藏之何日忘之
 此言人臣当尽忠爱于君也诗小雅隰桑之篇瑕诗
 作遐遐之言胡也谓犹告也子曰事君者欲止君之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WYG0123-0670c.png
 失而谏不欲扬君之失而陈诗云我既心乎爱矣何
 不遂告之矣纵未即告将中心藏之而何日忘之乎
 案诗本为爱贤而作此引中心藏之以明不欲招君
 过之意也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
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子曰事君三违
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
 此言人臣进退之道也违犹去也子曰事君者进必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WYG0123-0670d.png
 以礼而见其难退必以义而见其易则人知自重贤
 不肖各得其分而位有序若易进而难退患得患失
 则乱所由生也故君子之相接三揖而后进一辞而
 即退所以豫远乱萌也子曰事君者道不合至于三
 违而不遂出境则是实无去志而贪于利禄也要利
 即以要名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案君臣朋友皆以
 义合者也夫才德之过人者必于难进易退乎取之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WYG0123-0671a.png
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此言人臣当敬慎而安于义命也乱谓违废事君之
 礼子曰事君者身之所在即道之所在故必慎于服
 官之始而敬于宦成之终所以有序而远乱也子曰
 事君者命制于天而义存乎我故可以贵可以贱可
 以富可以贫可以生可以杀而独不可以使为乱周
 氏谞曰进以礼所以慎始退以义所以敬终不可使
 为乱所谓不失其正也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WYG0123-0671b.png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
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
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此言人臣尽职之道也辟读曰避孰与熟通易蛊上
 九爻辞子曰事君者守义而非以自私故在军旅不
 辟难在朝廷不辞贱若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职守
 皆旷而乱之道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不敢以自满
 而必慎虑而从之不得志亦不敢以自隳而必孰虑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WYG0123-0671c.png
 而从之至于卒事则致为臣而退而已无利焉此臣
 道之厚也易曰惟不事王侯乃可以高尚其事可以
 见事终而退之义矣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
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
之无良我以为君
 此言君命所系之重也诗鄘风鹑之奔奔篇姜诗作
 彊贲诗作奔彊彊奔奔居有匹而飞相随之貌人指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 WYG0123-0671d.png
 宣姜君谓小君言宣姜与公子顽非匹而相从也子
 曰唯天子代天而治故凡秩叙命讨一皆受命于天
 士则以事人为事凡所以致之民者又一皆受命于
 君故君命顺乎理则臣有遵守而顺命君命不顺乎
 理则臣有匡救而逆命诗曰鹊之姜姜然鹑之贲贲
 然犹不乱其匹至于人之无良既鹑鹊之不若而我
 乃以为小君乎此可以见君命之当慎也叶氏梦得
 曰君莫尊于天子臣莫卑于士故言天子而止士
卷五十七 第 13a 页 WYG0123-0672a.png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
无道则辞有枝叶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
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
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
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
乱是用餤
 此言君子不以辞为重也小雅巧言之篇盗言谓谗
 贼之言餤进也子曰言虚而行实君子之听言也不
卷五十七 第 13b 页 WYG0123-0672b.png
 敢以其辞之善而尽信其为人也故世教盛则人敦
 实行而行有枝叶世教衰则人尚虚文而辞有枝叶
 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苟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
 费于有病者之侧苟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
 而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皆辟有言而无其实也故
 君子之接人也如水小人之接人也如醴君子如水
 之淡虽无味而可久而交道以成小人如醴之甘虽
 有味而易变而交道以坏小雅曰谗人之言甚为甘
卷五十七 第 14a 页 WYG0123-0672c.png
 美使嗜之而不厌乱必有用是而进者此甘以坏之
 證也吕氏大临曰枝叶者干之文天下有道则人致
 文于行天下无道则人致文于辞案中庸曰淡而不
 厌唯诚故淡也传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唯伪故甘
 也甘言而极之以盗是故修省言辞所以立诚也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
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善则爵之国风曰心之
忧矣于我归说
卷五十七 第 14b 页 WYG0123-0672d.png
 此言君子好善之实也国风曹风蜉蝣之篇盖念昭
 公之无依而作说读曰税舍也息也子曰君子之善
 善也惟不徒以口誉人而必有其实则民相劝而作
 忠矣故君子问人之寒则必衣之问人之饥则必食
 之称人之善则必爵之国风曰心之忧乎无依者至
 矣其将于我归说乎此可以见忠实之意也案君子
 操爵人之柄而徒以口誉人则是善善而不能用也
 书称帝尧之德舍己从人而又必曰野无遗贤者以
卷五十七 第 15a 页 WYG0123-0673a.png
 此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
责也宁有己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此言君子重信之道也己之言止谓止而不诺也国
 风卫风氓之篇晏晏和柔也旦旦明显也反复也谓
 践言也子曰惟有其实之谓信若口惠而实不至则
 人怨之而菑及其身矣是故君子与其有轻诺之责
卷五十七 第 15b 页 WYG0123-0673b.png
 也宁有不诺之怨而犹不害其为信国风曰以言笑
 之晏晏成信誓之旦旦而曾不思其能反夫既践言
 之不思矣其亦已焉哉吕氏大临曰有求而不许始
 虽咈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
 始虽不拂人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
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此言君子当接人以诚也巧陈注当作考子曰君子
卷五十七 第 16a 页 WYG0123-0673c.png
 内外如一故不以容貌伪亲乎人若情本疏而貌为
 亲主于欺人而常恐人之窥己拟诸其类在小人则
 为穿窬之盗也与子曰凡与人相接者情欲其信辞
 欲其考则内不至无实而外不至无稽矣案口惠而
 实不至者心与口不相应也情疏而貌亲者心与色
 不相应也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惟其诚而
 已矣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
卷五十七 第 16b 页 WYG0123-0673d.png
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以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
不相袭也
 此言天子当敬以事天地也子言之王者父事天而
 母事地于是乎有郊社之礼自昔三代明王皆必敬
 事天地之神明于日与牲无非藉卜筮以为用而不
 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以于他祭祀则不犯素定之
 日月因不违乎所用之卜筮而卜筮又不可相袭凡
 以致其敬也案祭以卜筮为诚敬不卜筮为私亵故
卷五十七 第 17a 页 WYG0123-0674a.png
 择牲择日之属皆必用之不犯日月如四时迎气用
 四立之日之类张子曰若一时有两祭则必相回互
 使之不相妨
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
日不违龟筮子曰牲牷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
怨乎百姓
 此申言祭用卜筮之义也大事祭大神也小事祭小
 神也刚日柔日见曲礼祭祀之用卜筮者以大事前
卷五十七 第 17b 页 WYG0123-0674b.png
 期而定故有时日小事则临机而作故无时日而有
 筮外事从阳故用刚日内事从阴故用柔日要皆不
 违乎龟筮也子曰由是则牲牷之物礼乐之陈齐盛
 之品无一不备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神人
 胥顺也吕氏大临曰大事有时日者时如启蛰而郊
 及四时宗庙之祭之类日如郊用辛社用甲之类有
 是时日以上中下三旬而卜之小事无时日有筮者
 若非时有所告及祈祷之类皆无定日必筮而谓之
卷五十七 第 18a 页 WYG0123-0674c.png
 也马氏曰郊为外事而用辛社为内事而用甲者说
 者以天地至尊之祭不可同于外内似得之矣
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诗
曰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此言古人祭尽其诚而泽垂于后也富犹备也诗大
 雅生民之篇兆诗作肇始也子曰祭不惟其物惟其
 诚吾观后稷之祀其先为物易备也主于敬而其辞
 恭无所求而其欲俭由是自然获福而禄及于子孙
卷五十七 第 18b 页 WYG0123-0674d.png
 诗曰后稷始受国为祭主即兢业小心庶几其无罪
 悔以至于今世世相承而无改也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
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庙
 此言龟筴之器当严敬而因详其用之辨也大人谓
 圣人守筮犹言守龟道路也子曰龟为卜筴为筮乃
 圣人所以寓神道之教其器当威严敬重而不可轻
 用古者大事卜小事筮唯天子至尊则事皆用卜而
卷五十七 第 19a 页 WYG0123-0675a.png
 不用筮以龟重于筴也诸侯有守国之筮则事皆用
 筮而不用卜嫌同于天子也然天子亦有用筮时如
 巡狩征伐出而在涂有事则筮明杀于在内也诸侯
 亦有不用筮时盖守筮用于本国若非其国则不筮
 不欲启人吉凶之疑也诸侯亦有用卜时苟非因国
 则卜宅及寝室欲慎于所居也天子亦有不用卜时
 建国之初既得吉卜不待更卜处大庙所在以吉可
 知也此可见器之当威敬矣孔氏疏曰天子无筮谓
卷五十七 第 19b 页 WYG0123-0675b.png
 不徒用筮而已兼用卜也左氏傅曰国有守龟则诸
 侯亦有龟也此不过就大略言之耳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
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此言君子尽敬于己而获效于人也君长指天子及
 大国之君言子曰君子于其所敬则飨献之礼不用
 燕器而用祭器如天子之于诸侯大国之于小国皆
 是也是以敬之所感莫不守其朝见之常期而不废
卷五十七 第 20a 页 WYG0123-0675c.png
  日月谨其贡献之礼物而不违卜筮于以敬事其君
  长焉是以上不至渎于民下不至亵于上也案王者
  以义治天下则贵贱皆有事是也以礼治天下则上
  下交相敬是也礼主于敬故表记以是终始焉
 
 
 
 
卷五十七 第 20b 页 WYG0123-0675d.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