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0123-05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卷
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九
 祭法
  此篇记祭人鬼天神地示之定制故曰祭法首节及
  圣王之制以下见国语展禽论祀爰居其郊禘祖宗
  庙祧坛墠之制并见家语庙制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
 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0123-0578b.png
 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此言四代禘郊祖宗之制也喾黄帝之曾孙颛顼黄
  帝之孙尧稷契皆帝喾之子鲧禹之父礼莫重于祭
  而祭有法焉昔先王尽其诚孝报本追远既己祖有
  功宗有德立为世室而百世不迁矣又于孟夏而行
  禘礼则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以
  始祖配之于冬至而行郊礼则祀天于郊而以始祖
  配之在有虞氏则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0123-0579a.png
 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则禘喾
 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亦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
 宗武王杨氏复曰禘与祖宗皆宗庙之祭也祭法禘
 在郊上者谓郊以祖配天禘上及其祖之所自出禘
 远而祖近故也郑氏分圜丘与郊为二以禘为冬至
 祀昊天于圜丘而以喾配之以郊为祭感生帝于南
 郊而以稷配之既谓禘郊皆为配天矣遂并以祖宗
 为祀五帝于明堂而以祖宗配之皆非也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0123-0579b.png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
 此言祭天地之礼也燔燎也泰者尊之之辞泰坛即
 圜丘泰折即方泽折如折旋之义喻方也骍赤色积
 柴而加牲玉其上燔于泰坛者祭天之礼也以牲币
 而瘗埋于泰折者祭地之礼也所用之牲厥惟骍犊
 盖天秉阳而神在上地秉阴而神在下故燔柴则升
 而明瘗埋则藏而幽所以达其气与诚也地阴祀用
 黝牲与天俱用犊连言尔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0123-0579c.png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
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
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
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

 此广言祭上下四方诸神之礼也泰昭坛名时四时
 也相近王肃本作祖迎深者为坎高者为坛王宫谓
 日坛营域如王者之宫也夜明谓月坛月明于夜也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0123-0579d.png
 幽宗谓星坛幽光小而闇也宗之为言尊也雩宗谓
 水旱坛雩吁嗟求雨声也四坎坛四方之坎坛也自
 祭天地而外如四时错行以生万物而必埋少牢于
 泰昭者所以祭四时也寒暑往来以成岁功而必或
 送或迎于坎与坛者所以祭寒暑也日者阳德而有
 君象故春朝之于王宫所以祭日也月者阴德而以
 夜出故秋宵之于夜明所以祭月也月为明而星则
 幽故有坛曰幽宗者所以祭星也水旱不时则祷故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0123-0580a.png
 有坛曰雩宗者所以祭水旱也在天则为四时在地
 则为四方故四坎坛者所以祭四方之神也他如山
 林川谷丘陵能兴云气为风雨见怪物者亦皆曰神
 唯天子为百神之主故有天下者祭百神若诸侯必
 神在其地乃祭之使亡其地则有不得复祭者案相
 近郑注当为禳祈声之误也寒暑不时或禳之或祈
 之王肃作祖迎盖本于周礼籥章逆暑迎寒之意张
 子则曰日月星辰风雨寒暑无时祭皆从祀于郊言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0123-0580b.png
 王宫夜明幽禜之类皆指其祭位尔寒暑无定暑近
 日坛寒近月坎故曰相近于坎坛也此先儒疑义当
 并存之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
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祖宗
其馀不变也
 此言礼有因革之不同也物谓之折言其有所毁人
 谓之鬼言其有所归也大凡人物生于天地之间虽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0123-0580c.png
 数有长短分有大小而莫不有制焉者是皆曰命其
 万物之死皆曰折人之死则曰鬼此所命之名固唐
 虞夏商周历五代而有所不能变也若夫统计颛顼
 帝喾以来七代之所更立者唯禘郊祖宗之祭各主
 其所自生其馀若天地日月山川之类则仍不变也
 方氏悫曰不变自尧而下者由尧以前其法未成其
 名或变也更立不及黄帝者七代同出自黄帝黄帝
 无统于上七代则更于下也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0123-0580d.png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
为亲疏多少之数
 此总言分封建庙之制也建国封诸侯也置都立邑
 为卿大夫之采地及赐士有功者之地祧超也谓超
 而上也封土曰坛除地曰墠天下有王则法制所由
 定也于是乎分地建国置都立邑加恩于其下而更
 推孝于其先爰设为庙及毁庙之祧去祧之坛去坛
 之墠以祭之然人心无穷分则有限乃又为之昭穆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0123-0581a.png
 祖考以定其亲疏之数为之七五三二以定其多少
 之数盖先王立制之大槩如此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
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
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曰鬼
 此言天子之庙制也七庙谓高曾祖祢与始祖为五
 并二祧凡七也王考即祖皇考即曾祖显考即高祖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0123-0581b.png
 祖考谓始祖也享尝四时之祭也惟祭有亲疏多少
 之数是故王者既立七庙又设一坛一墠曰考庙曰
 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夫始祖百世
 不迁高曾祖祢四亲庙乃恩所当厚是皆每月而祭
 之至远庙为祧以奉昭穆递迁之主者有二祧庙则
 但享尝祭之而止世远则去祧而为坛去坛而为墠
 此惟有祷焉斯祭之无祷乃止其视坛墠又远者虽
 祷不及但名之曰鬼而已案注疏以文武不迁之庙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0123-0581c.png
 为二祧足七庙之数实止于五庙将与诸侯何异盖
 文武二世室当在七庙之外此朱子所以取刘歆之
 说也张子曰庙祧坛墠之法与经多不合恐别是一
 法非世之达礼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
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
 此言诸侯之庙制也诸侯降于天子立五庙又立一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0123-0581d.png
 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亲近而恩隆皆
 每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则但享尝祭之而止高祖
 以上去庙而为坛去坛而为墠此惟有祷焉斯祭之
 无祷乃止其又远者虽祷不及则去墠而为鬼已案
 诸侯庙止于五有功德而数不加无功德而数不减
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
止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此言大夫之庙制也大夫降于诸侯立三庙又设二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0123-0582a.png
 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俱于享尝祭之而止
 显考祖考则无庙有祷焉斯为坛祭之其当迁者虽
 祷不及则去坛而为鬼已案始为大夫者如诸侯始
 封之君此云祖考无庙非也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皇考无庙
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
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此言士庶人之庙制也适士谓天子上中下之士及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0123-0582b.png
 诸侯之上士官师诸侯之中士下士为一官之长者
 庶人谓府史之属士又降于大夫惟适士立二庙设
 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俱于享尝祭之而止皇考则
 无庙有祷焉斯为坛祭之其当迁者虽祷不及则去
 坛而为鬼官师之士祇立一庙曰考庙王考虽无庙
 而得于此祭之其更上者则去王考而为鬼庶士庶
 人皆降而无庙死则曰鬼而已案庶士庶人死皆曰
 鬼而所以事者必有道焉则王制云庶人荐于寝家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0123-0582c.png
 语云四时祭于寝是也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
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
立社曰置社
 此言立社之义也社土神大社在库门内之右王社
 在籍田国社在公宫之右侯社亦在籍田大夫以下
 包士庶而言成群立社即今里社也天子主天下之
 土榖欲奠亿万人之居足亿万人之食而为群姓立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0123-0582d.png
 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以供粢盛曰王社诸侯主域
 中之土榖欲奠一国之民居足一国之民食而为百
 姓立社曰国社侯自立社以供粢盛曰侯社大夫以
 下因成聚而居共立一社曰置社方氏悫曰王有天
 下故称群姓诸侯有一国故称百姓亦天子曰兆民
 诸侯曰万民之意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
厉曰户曰灶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0123-0583a.png
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
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
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此言立祀之不同也司命主督察人命者中霤门行
 户灶见月令国门谓城门国行在国门外之西泰厉
 古帝王之无后者公厉古诸侯之无后者族厉古大
 夫之无后者春秋传云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故祀之
 也神之散处人间者祀必各因其等王为群姓凡立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0123-0583b.png
 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
 灶皆所以为民此外王又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其国
 凡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亦
 所以为民此外诸侯又自为立五祀大夫凡立三祀
 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凡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庶
 人止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案五祀为王侯以下之
 达礼见于经传者非一今增减其数别无可据注家
 于仪礼士祷于五祀则以为博求以自尽于曲礼大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0123-0583c.png
 夫祭五祀又以为有地之大夫盖皆本此而为之词
 不若阙疑之为愈也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诸侯下
祭三大夫下祭二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此言以尊祭卑之义也元孙之子称来者以其世数
 虽远方来而未巳也尊有祭卑之礼王之下祭殇凡
 五为适子适孙适曾孙适元孙适来孙诸侯之下祭
 凡三大夫之下祭凡二适士及庶人则祭子而止应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0123-0583d.png
 氏镛曰祭殇之数唯王者德厚流光祭及于五所爱
 者远也祭止于适所重者正统也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
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

 此总言制祭祀之义也夫圣王之制祭祀所以报功
 也民功曰庸故法施于民则祀之事功曰劳故以死
 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治功曰力故能禦天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0123-0584a.png
 之大菑则祀之能捍人之大患则祀之凡皆以为民
 而已
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
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
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此言农弃后土之法施于民也厉亦作烈炎帝神农
 也周弃为后稷官因号为后稷共工氏在炎帝之前
 太昊之后后君也为君而掌土故谓之后土上古稼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0123-0584b.png
 穑之不知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脩耒耜之利其
 子名柱能殖百谷作农官因命之曰农及夏之衰也
 有周弃继之故以谷神祀之而为稷上古水土之不
 平自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名勾龙为后土官因
 号曰后土实能平治九州故以土神祀之而为社案
 弃在夏末以树艺称圣自殷以来遂代烈山氏而祀
 之配榖神也共工氏乃春秋传所谓以水纪官者勾
 龙功在水土故祀之以配土神也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0123-0584c.png
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
 此言帝喾与尧之法施于民也上古之民不知天象
 帝喾能序星辰之次舍得推步之法以著于天下于
 是乎众因占验而知休作之期尧当在位既能赏得
 其均刑中其法后复官天下而不私禅位于舜而以
 义终焉孔氏疏曰封禹稷官得其人是能赏均平也
 五刑有法是能刑有法也陈注以能赏二字为句者
 非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0123-0584d.png
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鄣鸿水而殛死禹能脩鲧之功
 此言舜之以死勤事禹之以劳定国也鄣壅塞也舜
 当在位勤于众事甚至而其后竟以巡守而崩于苍
 梧之野鲧治鸿水不知因势利导而壅塞焉以至殛
 死于羽山禹能改正其事是以卒成治水之功而贻
 明德之远也案禹以劳定国而又实禦大菑固宜万
 世祀之至鲧治水九载亦有功得祀盖列于以死勤
 事者与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0123-0585a.png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脩之
 此言黄帝颛顼之法施于民也黄帝以前物未有名
 因为正名百物以明示于民而使取以备财用颛顼
 能继而脩明之故其利之所及者大也刘氏彝曰黄
 帝垂衣裳而定尊卑之法舟楫取诸涣服牛乘马取
 诸随重门击柝取诸豫杵臼取诸小过弧矢取诸睽
 宫室取诸大壮棺椁取诸大过书契取诸夬皆其正
 百物之名以兴天下之利而共其财用于无穷者也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0123-0585b.png
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
 此言契之法施于民冥之以死勤事也司徒教官之
 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使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之伦各得其分所由化民而成俗也契之六世孙有
 名冥者勤于其官甚至而其后竟以水死案月令三
 冬之月其神元冥冥即元冥以其为水官故曰元冥
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
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0123-0585c.png
 此言汤与文武之禦菑捍患也烈业也汤既伐夏因
 桀之残民以逞也于是乎治民以宽为之悉除其虐
 文王治于岐山发政施仁化行俗美是为文治武王
 伐纣秉旄杖钺除暴救民是为武功文武之治功不
 同而皆所以去民之菑凡此自厉山氏以下皆其有
 功烈于民者也陆氏佃曰于此言稷喾尧鲧禹颛顼
 契冥汤文武以见四代郊禘祖宗非专为私恩也徐
 氏师曾曰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之当祀乃以继天立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0123-0585d.png
 极道统渊源之故不但如上数者功烈之迹而已记
 者特举以见例耳
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
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此推言祀典以总结上文也族类也祀典祭祀之典
 籍也更兼乎上下而言之则及乎日月星辰照临下
 土而为民之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长养万物而
 为民之所取以资财用也有天下者祀以为报要无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0123-0586a.png
  非所以重民之生而已如其无功烈与无益于民而
  非此族也则有不得在乎祀典者案此就上泰坛泰
  折等祀而约言天神地祗之属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0123-0586b.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