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123-04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
 学记
  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故名学记其旨与大学相表里
  开端言学而推及于化民成俗是学有用也篇终言
  学而推本于先源后委是学有体也有体有用大人
  之事备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123-0460b.png
 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此言君子以务学为急也宪法也謏之言小也体犹
  亲也远谓疏远之士为治莫先于择术如起发谋虑
  必拟度于法式又能招求善良之士此足以小致声
  誉而未足以感动众心使之兴起也若能下贤亲远
  则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于善也在上之君子欲化
  民以成美俗必也其由学乎盖学也者乃古之人所
  以明明德于天下也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123-0460c.png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
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此言立学教人之事也兑命商书典常也玉有美质
 可以为器然不琢则不成犹人有美质可以造道然
 不学则不知是以古之王者建国君民必以立教立
 学为先务盖教所以一其学之方学所以定其教之
 地教学兴而后道可明矣傅说之告高宗有曰人当
 一心终始常在于学其即君之教民为学终始有常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123-0460d.png
 而不暂废之谓乎案六经言学莫有先于说命者不
 曰始终而曰终始学无穷已也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
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此申言教学之善也兑命上学字当作敩敩即教也
 嘉肴虽旨弗食则不知其旨也至道虽善弗学则不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123-0461a.png
 知其善也是故学以求其所未至然后知自得之不
 足也教以推其所有馀然后知肆应之困也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以期其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以济其困
 此教学所以相长也兑命所云敩学半者其即此相
 长之谓乎方氏悫曰足则厌矣故学以不厌为知困
 则倦矣故教以不倦为仁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
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123-0461b.png
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
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
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
谓乎
 此言立学立教之方而并及教成之效也陈注术当
 作州比年每岁也中年间一年也博习无所不习也
 记谓古书蛾蚍蜉也古之教者二十五家为闾同在
 一巷巷首门侧有塾以教其闾之人五百家为党其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123-0461c.png
 学曰庠以教闾塾所升之人二千五百家为州其学
 曰序以教党庠所升之人王都及侯国之学为国学
 则又以教元子众子及卿大夫之子与所升俊选之
 士也于每岁之入学者间一年而考校焉一年岁终
 则察视其能离绝经书之句读辨别志趣之高下三
 年则视其敬业而习无怠荒乐群而交无睽贰五年
 则视其博习而不限于程亲师而不忘所授七年则
 视其论学而能求其蕴取友而能收其益如此谓之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123-0461d.png
 小成至于九年致知而识之精可以触类旁通力行
 而守之定可以强立不反则谓之大成夫然后以此
 大成之士而官使之则推所学于人足以化民而易
 其污俗使近者被其教而无不说服远者闻其风而
 无不怀之此乃大学所谓明新止至善之道也古记
 有曰蛾子以时时学习衔土而成大垤其即此由积
 学而成大道之谓乎案郑注术当为遂古术遂二字
 通用据周礼州长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则陈说可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123-0462a.png
 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
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
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
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此言教学之制也宵之言小也夏圆楚方大伦犹言
 大节官已仕者士未仕者大学之始教也有司必释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123-0462b.png
 菜于先圣先师服用皮弁祭用蘋藻示以尊敬道艺
 也肄习小雅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之三篇示以教成
 官使之义于其始也入学之时大胥击鼓以召学士
 既至而发箧出书所以振动其志使之逊顺而进业
 也其用夏楚二物者警其怠忽使之收敛威仪也未
 及卜禘则不视学以考校者所以优游其志也时为
 观示而不悉语以故者欲其默识诸心也幼者但有
 听受而无问难以学不可踰等也此七者皆大学教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123-0462c.png
 人之大节也记曰凡学之道不拘一途官则先其职
 事之所急士则先其志意之所尚其即此教必先大
 伦之谓乎朱子曰圣贤教人合下便要他用便要用
 贤以治不肖举能以教不能所以公卿大夫思各举
 其职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
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
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脩焉息焉游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123-0462d.png
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
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脩乃来其此
之谓乎
 此言大学教人其功无间而益无穷也正业谓时教
 之业如春诵夏弦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是
 也居学谓退息之所学即下操缦博依杂服是也操
 缦谓操弄琴瑟之弦博依谓诗人比兴之词托于物
 理而至博杂服谓礼文冕弁衣裳之类藏息以地言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123-0463a.png
 脩游以学言辅友也大学之教人也四时之立教必
 有正业偶然之退息必有居学如不学操缦则心手
 弗调而不能安于弦矣不学博依则物理弗明而不
 能安于诗矣不学杂服则制度弗详而不能安于礼
 矣所以然者不兴起于艺即不能乐学故也故君子
 之于学也藏之时而有脩焉则所习者专而志不分
 息之时而有游焉则所养者纯而艺愈熟夫然故安
 其学而益亲其师乐其友而益信其道是以虽离去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123-0463b.png
 师友而所守坚固自不变移也兑命曰学能敬孙其
 志无时而不敏斯进脩之益如水源源而来其即此
 离师友而不反之谓乎张子曰古之教人先使有以
 乐之者如操缦博依如此则心乐乐则道义生服事
 也杂服洒埽应对投壶沃盥细碎之事案张子解杂
 服与注异而义甚切实今并存之
今之教者呻其佔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123-0463c.png
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
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此言今教者之失也呻吟也佔视毕简讯问也佛读
 作拂数进谓数数进之刑成也惟古之为教有法故
 其为学有成若今之教者但诵其所视之简多其所
 问之辞至于数进而不顾其能安与否使之不由其
 实教之不尽其能所施者悖而所求者拂如是则不
 能明其所受于师之学甚而至于疾其师止苦其进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123-0463d.png
 之难而初不知其得之益也虽勉强以终其业而去
 之必速教之所以不成者其殆由于此乎案郑氏谓
 数是法象朱子谓数是形名度数言及于数欲以是
 穷学者之未知非求其本也惟吴氏澄以言字断句
 数字读入声连下为句比旧说为直截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
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此备言兴学之由也陵节犹言躐等大学立教之法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123-0464a.png
 有禁于情欲之未发者宁先毋后是之谓豫有迎其
 气机之适可者不先不后是之谓时有不至陵节而
 施者予以渐入是之谓孙有可使相观而善者资以
 互益是之谓摩此四者乃教之所由兴也朱子曰禁
 于未发但谓豫为之防其事不一不必皆谓十五时
 也当其可谓适当其可告之时亦不必以年为断相
 观而善但谓观人之能而于己有益如以两物相摩
 而各得其助也吴氏澄曰此四者三属于师一属于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123-0464b.png
 友
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此备言废学之由也捍格言相抵也胜承也燕犹亵
 也其在不善教者已发而后为之禁则情欲既炽必
 至于捍格而不胜时过而后命之学则智力既退必
 至于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序之既紊必至于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123-0464c.png
 坏乱而不脩独学而无友则群之既离必至于孤陋
 而寡闻由是燕私之朋乘之相与逆其师燕游之僻
 因之以至废其学此六者乃教之所由废也吴氏澄
 曰此六者在师者三在学者三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
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
以思可谓善喻矣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123-0464d.png
 此承上而详言施教之善也喻晓也教有兴废如此
 君子既知其所由兴而从之又知其所由废而防之
 然后能成就后学而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而
 以言为喻也引以所当由而不曳之必进勉以所自
 立而不按之使止启以所从来而不竟其所往盖道
 而弗牵则和而不戾强而弗抑则易而不苦开而弗
 达则思而善入能使之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戴氏
 溪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未尝示人以难开而弗达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123-0465a.png
 亦未尝示人以易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
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
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此言教者当知学者之心而救其失也学者之气质
 不齐约有四失教者必先知之而后教可施盖人之
 学也以知而言或务广而失之多或孤陋而失之寡
 以行而言或兼人而失之易或自画而失之止此四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123-0465b.png
 者皆原于心而心之病固莫同也惟知其心然后能
 激厉裁抑而有以救其失教也者正所以长其固有
 之善而救其一偏之失也吕氏本中曰知其心然后
 能救其失譬如医者要识他病处方始随證用药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
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此言善教之道也善歌者务使人继其声善教者务
 使人继其志诚欲其相引于无穷也夫志之所发不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123-0465c.png
 在多言其言也虽至约而能使人通之虽至微而能
 使人善之虽少所取譬而能使人晓之斯志得所传
 而可谓之继志矣朱子曰继声继志者皆谓微发其
 端而不究其说使人有所玩索而自得之也约而达
 微而臧罕譬而喻皆不务多言而使人自得之意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
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123-0465d.png
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此言人君当慎于择师也三王夏商周也并虞为四
 代君子教人必先知其至于学之难易而因以知其
 质之美恶然后能循循善诱随其浅深高下而不以
 一类喻之能博喻然后能教人而为师能为师然后
 能治人而为长能为长然后能治百姓而为君故师
 也者乃所以讲明为君之道而择之不可不慎也彼
 记有言三王四代所以治者非但能作之君亦唯其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123-0466a.png
 师之得人耳其即此择师当慎之谓乎朱子曰能为
 师以教人则能为君以治人择师不可以不慎言能
 为师者其人难得故不可不择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
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
以尊师也
 此言师道之当敬也严师谓尊礼严重之也师既择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123-0466b.png
 矣抑不可以不重凡学之道欲尽严师之礼为难必
 师严而后道尊必道尊而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于天
 下莫有不臣而所不臣者有二当其为尸所以象神
 则弗臣也当其为师所以传道则弗臣也大学之礼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者所以尊师也案书曰能自得
 师者王如武王之访于箕子受丹书于尚父是矣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
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123-0466c.png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
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此言学与问之视乎其人也庸功也善学者求诸己
 故师教甚逸而收功则倍及其成也又于师而庸之
 不善学者恃诸人故师教虽勤而为功仅半及其无
 成也又于师而怨之善问者心以缓而善入如攻坚
 木然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之难者及其久也以彼触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123-0466d.png
 此自然相说以解而不善问者反此矣善待问者心
 以虚而善应如撞钟然叩以小者则小鸣叩以大者
 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得以尽其声而不善答问者
 反此矣此善学善问与夫善于答问者所以皆为进
 学之道也朱子曰善问者如攻坚木若先其难者理
 会不得便进步不去须先其易者难处且放下少间
 见多了自然相證而解读书求义理之法皆然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123-0467a.png
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此言学贵心得而教贵随时也为师者不在乎据已
 所有以告之而在乎因人所疑以启之是故记诵古
 书以待问此其为学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不足以
 为人之师必也听所问之语以为答斯其应乃可不
 穷乎有力不能问者待其愤悱而后语之语之不能
 知则终无隅反之望虽舍之可也程子曰记问文章
 不足以为人师以其所学者外也所谓师者何也曰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123-0467b.png
 理也义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
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此言习事有渐以明进学之有序也良善也良冶之
 子见其父陶镕金铁补合成器必学取兽皮连缀成
 裘以学乎冶良弓之子见其父桡屈干角调和成弓
 必学取柳条屈曲成箕以学乎弓驹始学驾更不驾
 在车前惟反系车后使日见驰骤以学乎驾此三者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123-0467c.png
 习之有渐而不骤进学之以类而不泛求君子察于
 此可以有志于学循序而期于有成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
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
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此借物以明学与师之当务而结上文也比方也丑
 齐也当犹主也五声宫商角徵羽也五色青赤黄白
 黑也五官身口耳目心之所职也五服斩齐衰大小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123-0467d.png
 功缌麻之亲属也古之学者比方事物而齐其类如
 鼓本无当于五声然五声弗得鼓则不能和水本无
 当于五色然五色弗得水则不能章知此则知学本
 无当于五官然五官弗得学则不能治师本无当于
 五服然五服弗得师则不能亲君子果可以不志学
 而求师乎戴氏溪曰天下之理有不相为而实相用
 者故视听言貌思非学则不得其正五服隆杀非师
 则恩义不笃也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123-0468a.png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
 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
 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此言学之当务本也不明乎体用之合者不知至学
  之有本不审乎源流之数者不知务本之当先君子
  尝曰德之大者无所不宜非但专于一官之职道之
  大者无所不备非但局于一器之用信之大者盟誓
  要结皆无所施故不约时之大者仕止久速各当其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123-0468b.png
  可故不齐四者皆由本立而用自周君子察于此亦
  可以有志于本矣试以三王之祭川言之河与海皆
  川而祭必先河后海者以水之来处为源其聚处为
  委河则源也海则委也此之谓本之当务而君子之
  学所以莫先于知本也案大学以知本为知之至是
  故知本而务之所以尽性也
 
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