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123-02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五
 礼运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
 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
 其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此言穷欲恶之情必由于礼也凡人莫不有欲而饮
  食男女则大欲存焉莫不有恶而死亡贪苦则大恶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123-0295b.png
  存焉故人虽有七情而欲恶者乃心之大端也人既
  各藏其心而不可以测度则是美恶皆在其心而未
  尝遽见于色也将欲一一穷而察之非礼其将何以
  哉盖礼以治人情而即以是穷之礼器云欲察物而不
  由礼弗之得矣夫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所以为礼
  之德也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
 也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123-0295c.png
 此言人有所禀以生将以明制作之有本也德指实
 理而言交指变合而言会指凝成而言也人之所以
 为人有非苟然而已者其原于一理则为天地之德
 理行于气则或变或合而为阴阳之交或屈或伸而
 为鬼神之会至于形生神发则皆五行之气之秀者
 为之此实理所以全具而独为万物之灵也案德即
 性也天地之德即孝经所谓天地之性也阴阳之交
 鬼神之会则莫著于魂魄矣万物皆生于五行之气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123-0295d.png
 而人之所以贵于物者以得其秀而最灵故也周子
 太极图说盖本于此
故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
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阙
 此言天地所以生物之本也窍孔也播分布也欲明
 乎人生之贵当先知天地所以生物之本所以生物
 者何阴阳而已矣是故天为阳气所积而位乎上其
 成象于天则垂而为日星者是地为阴气所积而位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123-0296a.png
 乎下其成形于地则窍而为山川者是夫日星之光
 下垂则天交于地山川之窍上通则地交于天由是
 阳变阴合而生五行则五行一阴阳也播五行之气
 于四时则四时亦一阴阳也以其分而言则土无专
 气而以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可也以水木为阳火金
 为阴亦可也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可也以冬春为
 阳夏秋为阴亦可也阴阳调和而后月于是乎生焉
 则阴精阳气会于太虚而成象而万物之胎产应之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123-0296b.png
 矣是故月也者兼阴阳而处乎天地之间者也自朔
 之后而生明以渐至于望则三五而盈以受阳之施
 也自望之后而生魄以渐至于晦则三五而阙以毓
 阴之孕也从父而舒光归母而生霸故凡物之生以
 月为节也案日月星皆系于天而此乃先言日星而
 后言月者盖日星则纯乎阳也山川则纯乎阴也月
 轮处乎九重天之下而于地为最近是故大块噫气
 山川出云乃其所专职以上交于天者而二气絪缊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123-0296c.png
 矣故记以月为天地之和而尧典命羲和亦先言日
 星而后言月洪范既曰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而又
 必曰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也三五而盈三五而阙故
 三十日为一月而月主月也月远日则光满近日则
 光微阴阳消息之几于是为著纳甲之法以明魄分
 阴阳其亦有见于此与旧注谓生生明也不及生魄
 似于义为偏又下文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亦列月
 于日星之后而论者皆未之及今故参书义而订之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123-0296d.png
 如此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
 此承上言五行之运也动运也竭尽也终也本始也
 五行之运由木而火而金而水唯土无不在而此盛
 则彼衰是迭相竭也五行播于四时时各三月而成
 十二月其气更互环生是还相为本也案五行之运
 终则有始分固一定而不移命实流行而不已盖天
 地阴阳之所以生万物者固如此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123-0297a.png
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也
 此以乐言亦阴阳五行之所为也宫商角徵羽为五
 声黄钟子太蔟寅姑洗辰蕤宾午夷则申无射戌为
 六律合大吕丑应钟亥南吕酉林钟未中吕巳夹钟
 卯之六吕为十二管管以竹为之即十二月之管也
 其序则黄钟一林钟二太蔟三南吕四姑洗五应钟
 六蕤宾七大吕八夷则九夹钟十无射十一中吕十
 二宫者君主之义十二管皆可为宫也先王作乐播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123-0297b.png
 之以五声宣之以六律而候之以十二管始于黄钟
 终于中吕上生三分益一下生三分损一皆隔八相
 生当其为宫则五声皆备如黄钟为第一宫下生林
 钟为徵上生太蔟为商下生南吕为羽上生姑洗为
 角若林钟为宫则上生太蔟为徵下生南吕为商上
 生姑洗为羽下生应钟为角馀并仿此是五声六律
 十二管之属还相为宫也朱子曰案五声相生至于
 角位隔八下生当得宫前一位以为变宫五声之正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123-0297c.png
 至此而穷又自变宫隔八上生当得徵前一位以为
 变徵馀分不可损益而其数又穷故立均之法至于
 是而终焉孔氏以本文但云五声十二管故不及二
 变而止为六十声增入二变二十四声合为八十四
 声自唐以来法皆如此云又曰黄钟惟本宫用正律
 若他律为宫则黄钟之为徵商羽角二变者但用变
 律汉志谓黄钟至尊不为役也方氏悫曰律左旋而
 生吕则为同位所以象夫妇吕右转而生律则为异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123-0297d.png
 位所以象子母
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
为质也
 此以味与色言亦阴阳五行之所为也酸苦辛咸甘
 为五味加滑为六和是为十二月之食青赤黄白黑
 为五色并天元为六章是为十二月之衣质犹主也
 家语下相为质作相为主更以味言之如春多酸夏
 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馀味皆用又加滑甘成六和而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123-0298a.png
 为十二食但以时之所宜还相为质也更以色言之
 如春衣青夏衣赤秋衣白冬衣黑馀色皆用又并天
 元成六章而为十二衣但以其时之象还相为质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
者也
 此结上文而言人生之独异也端谓端绪犹物在中
 而绪见于外也人之有是生也元亨利贞之理赋而
 为仁义礼智之性是即天地之心也水火木金土之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123-0298b.png
 气凝而为貌言视听思之质是即五行之端也五行
 滋而为五味食之以养其口感而为五声别之以养
 其耳形而为五色被之以章其身乃人之所由以生
 养者也案上言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气此又言天地
 之心五行之端者德具于心而气必有所从始也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
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
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地为本故物可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123-0298c.png
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
也以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
神以为徒故事可守也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
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四
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此承上而言圣人所以立极也量分限也艺极考成
 也奥犹主也圣人之制为礼法也必以天地为本原
 以阴阳为端绪以四时为权柄以日星为纪纲月以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123-0298d.png
 为程量鬼神以为徒侣五行以为本质礼义以为器
 用人情以为田功四灵以为畜养夫万物生于天地
 以天地为本故物可统而举也阳为德阴为刑以阴
 阳为端故情可推而见也因时起事以四时为柄故
 事可劝而趋也日星有次舍以为纪故事可列而序
 也月有盈阙以为量故功有艺而不敢过不敢不及
 也鬼神为造化之用而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之属实
 与政事相依以为徒故事可据而守也五行之运终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123-0299a.png
 始相循以为质故事可往而复也器利则事成礼义
 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能治人者人必归之人情以
 为田故人以为奥也德盛化神万物咸若四灵以为
 畜故饮食有由也案天地至五行其制作所取象也
 礼义人情其政治也四灵者其徵报也张子曰自天
 地为本至四灵为畜一理也特细别耳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
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123-0299b.png
故人情不失
 此申言四灵为畜也淰惊散之猊獝惊飞也狘惊走
 也何谓四灵若麟性之仁厚凤之知治乱龟之兆吉
 凶龙之能变化则所谓四灵是已唯龙以为畜故鱼
 鲔不至于惊散凤以为畜故鸟不至于惊飞麟以为
 畜故兽不至于惊走龟以为畜故疑可取决而不失
 乎人情之正也案三灵驯扰则其类皆从龟乃不言
 介虫类应者以前知之物尤圣人所宝故特明之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123-0299c.png
故先王秉著龟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
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此言圣人所以制为祭礼之意也御犹治也先王措
 天下于治安如此而犹不敢自任也故秉蓍龟以定
 其期陈列祭祀之所宜行以尽其敬瘗埋缯帛以备
 其物宣扬祝嘏辞说以致其情设委曲之制度以脩
 其文是故国有典礼则百官各有所治百事各有所
 司而凡所行礼皆有次第也案设制度以上专言祭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123-0299d.png
 礼下则自国有礼而递推之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
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
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
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
无为也以守至正
 此言达礼之事也宗宗人祝大祝也三公大师大傅
 大保也卜大卜筮筮人瞽侑乐官侑食者惟礼达而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123-0300a.png
 分乃定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而一于祭祀焉致
 之故祭帝于郊所以尊之而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
 以亲之而列地利也祖庙所以致孝而本仁也山川
 所以致敬而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明制度而本事也
 故庙有宗祝朝有三公学有三老五更巫主吊临而
 居前史书言动而居后卜筮瞽侑或审灾祥或辨声
 乐而皆在于左右王居其中此心何为哉不过守君
 道之至正而已真氏德秀曰古之所以众建忠贤森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123-0300b.png
 列左右者皆以正人君之心也君心至正而礼之达
 于下也有原矣案南北郊分合之义论者不一或据
 此文以为方泽即国中之社盖地统于天故尊天而
 亲地汪氏克宽云祭天必及地者尊可以统卑礼地
 不及天者卑不可以屈尊也
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
礼行于祖庙而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
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脩而礼之藏也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123-0300c.png
 此承上而言礼行之效也礼所以治神人和上下故
 礼行于郊而天心协应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地
 无遗利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父子以定孝慈
 服习焉礼行于五祀而等威以辨率正法则焉故自
 郊社祖庙山川五祀皆义之脩而礼之藏也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
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此言礼之本于造化也官主也当天地未分浑沦之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123-0300d.png
 元气函三为一是曰太乙圣人之制夫礼实本于此
 由是分为天地而有高卑转为阴阳而有动静变为
 四时而有舒敛列为鬼神而有屈伸圣人本此以降
 命者皆主于法天而非人之所为也案礼本大一犹
 云易有太极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于分
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
射御朝聘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123-0301a.png
 此言礼之切于人而究其所以行也协合也艺犹才
 也夫礼必本于天此秩序之原也动而之地而有所
 效法列而之事而有所兼及变而从时而有所推行
 合乎分艺而有所宜称所谓官于天者如此至于其
 居人也则曰养礼以养人为本也其行之则以货力
 辞让饮食而周于冠昏丧祭射御朝聘则礼之达于
 下也备矣荀子曰恭敬辞让所以养安礼义文理所
 以养情是故物有节文非特养人之欲而已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123-0301b.png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肌肤
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
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
以己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
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此言礼义为治身之要也窦孔穴之通出入者礼为
 义之用义为礼之体二者至切于人乃人之大端也
 所以讲信脩睦而内而治心外而脩身以固人肌肤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123-0301c.png
 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明而养生送死幽而祭祀鬼
 神之大端也所以达乎天道顺乎人情以为出入必
 由之大窦也故礼之不可以己也唯圣人为能知之
 故坏国丧家亡人未有不先去其礼者故礼之于人
 人待之以成德犹酒之以蘖而成味也君子则以厚
 小人则以薄礼岂有厚薄哉人自为之尔案此言顺
 人情犹孟子言以利为本自此至终篇皆𤼵此意
故圣王脩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123-0301d.png
田也脩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
之播乐以安之
 此言礼以人情为主而喻之于治田也脩者讲明之
 意播者散布发越之谓人情易流而难制故圣王所
 务为讲明者必以义为所操之柄以礼为所行之序
 而后人情可得而治矣盖人之有情犹地之有田而
 圣王之治之也无不至是故以礼为防范而脩之犹
 治田者之始于耕也以义为裁制而举而措之犹之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123-0302a.png
 随乎土宜而种以嘉榖也讲学明理以去其非犹之
 养苗而务去草也知既高明而践履笃实则本于心
 德之仁以聚之犹榖之熟而后穫也由是以造于从
 容之域则播于乐之自然者以安之此则犹食而无
 不餍饫也案郑注治者去瑕秽养菁华也圣人之治
 天下也人情以为田亦异夫率法而强之者矣
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
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123-0302b.png
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此承上而言礼义仁之相须也艺以事言仁以心言
 讲明也礼也者必权衡于义而制之既定则确然而
 有常是义之实也苟协诸义而协则虽先王所未有
 之礼固可以度于义而创为也义者人心之裁制故
 在外之艺以义为分限在内之仁以义为品节果能
 合于艺之分明于仁之节则义之道得而人望而畏
 之是得之者强也仁者本心之全德而化而裁之推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123-0302c.png
 而行之乃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其道足以长人故得
 之者尊也张子曰人情所安即礼也故礼所以由义
 起盖性之𤼵为仁敛为义而礼则进反于仁义之间
 故于此合而言之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
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以学
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穫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
乐犹穫而弗食也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123-0302d.png
 此是申喻以明前意也礼者先王治国之具犹耜为
 农夫治田之具治国而不以礼则是无耜而耕也礼
 必因时而制宜田则既垦而播种为礼而不本于义
 是犹耕而弗种也义必以学而辨其是非种必以耘
 而去其稂莠为义而不讲之以学是犹种而弗耨也
 学之勤则理可聚耨之勤则榖可登讲之以学而不
 合之以仁是犹耨而弗穫也乐所以乐而安其心食
 所以养而享其利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是犹穫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123-0303a.png
 而弗食也案前言陈义而此言本者方氏悫谓凡种
 皆所以立本前言本仁而此言合者以人本仁也合
 而言之道也
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四体既正肤革
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
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
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
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大顺者所以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123-0303b.png
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
 此因治人情而极言礼教之效也肥者充盛之意乐
 之入人期于和顺食之养人期于肥体安之以乐而
 不能达于至顺是犹食而弗肥也顾肥则有所致矣
 如四体顺正而肤革充盈乃人一身之肥也父慈子
 孝而其情厚兄友弟恭而其情亲夫义妇听而其情
 洽乃一家之肥也大臣有持循而奉乎法小臣有分
 辨而著其廉官职以次而相序君臣以义而相正乃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123-0303c.png
 一国之肥也天子有德以安民之居如车之承载有
 乐以和民之心如御之调适诸侯朝聘时而以礼相
 与大夫靖共而以法相序士忠顺而以信相考百姓
 淳朴而以睦相守乃天下之肥也夫是之谓大顺而
 由是以养生送死祭祀鬼神各得其常而有莫知所
 以然者此圣王礼教之极功也案篇首言礼以治人
 之情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至是乃详言之
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谬细行而不失深而通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123-0303d.png
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
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此极言大顺之理也苑蕴滞之意人君以大顺治天
 下故天下之事虽大积焉而推行有渐不至于苑滞
 并行而彼此各得不至于错缪细行而曲折皆当不
 至于有失深远而能通茂密而仍有间连而得其分
 者不相及也动而协其宜者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
 故明于顺然后能守危而无患也案易言危者安其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123-0304a.png
 位者也顺之与危相去远矣而对举言之此警戒之
 深意也夫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
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
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位必当年德用
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
 此言行顺以致太平之事也小洲曰渚广平曰原所
 谓明于顺者原非苟徇乎人而必本于礼以为治故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123-0304b.png
 礼之不同也当杀者不可丰当丰者不可杀所以持
 人之情而使之称合事之危而使之安此乃圣王之
 所以为顺也是故因地之宜则不使居山者居川不
 使居渚者居中原而不致有更徙之困因天之候则
 于民所需之水火金木与夫饮食而用必以时因人
 之情则于合男女必当其年颁爵禄必当其德凡用
 民力而无有不顺者由是感召天和国不生旱乾水
 溢螟蝗之灾民不罹凶饥妖孽之疾则礼之所以为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123-0304c.png
 治也至矣案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圣人以礼治天
 下其效至于尽人物之性而与天地参盖夫子之极
 言礼也有如此
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
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皆在郊棷龟
龙在宫沼其馀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
先王能脩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此极言大顺之效也膏露露凝如膏醴泉泉甘如醴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123-0304d.png
 器如银瓮丹甑之属车谓山车不待揉治而自圆曲
 者马图龙马负图也棷与薮同惟大顺之世嘉祥协
 应故以天之高而不爱其道以地之厚而不爱其宝
 以人之多欲而不爱其情天降如膏之露地出如醴
 之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皇麒麟在于郊之棷龟
 龙在于宫之沼其馀鸟兽之卵胎以无獝狘之患皆
 可俯首而窥也此岂有他故哉惟先王能脩礼于上
 以达义于下体实理于身以达和顺于人故天地无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123-0305a.png
  心而嘉祥显著此大顺之实迹昭然可见者也程子
  曰君子脩己以敬笃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
  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
  之道朱子曰信是实理顺是和气体信是致中达顺
  是致和实体此道于身则自然发而中节推之天下
  而无所不通也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123-0305b.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