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123-02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一
 曾子问
  此篇多论丧祭之事芮氏城曰曾子所问或事所有
  或所不必有虽虚位也而实理寓焉夫子所答或礼
  所有或未有而以义起虽权制也而经常在焉易曰
  至赜而不可恶至动而不可乱此之谓也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
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123-0242b.png
 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
 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
 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尽一
 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举币
  此言君薨而世子生告殡之事也摄主谓上卿摄国
  事者裨埤也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馀为裨以事尊
  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服裨衣而著冕故云裨冕诸
  侯之卿大夫絺冕及元冕也束帛十端五两也等阶
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123-0243a.png
 之级也祝声三祝为噫歆之声者三噫是叹恨之声
 歆是欲其歆飨之义皆以警神听也某夫人之氏也
 几筵在殡东特设也众主人君之亲也房中妇人也
 曾子问曰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然亦有吉凶杂出
 之时若君薨而世子生处此当如之何孔子曰古者
 未殡弗告既殡则告于殡殡在西阶而群臣朝夕临
 之位在东阶下将告则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
 阶之南变哭位而近殡也群臣皆服衰大祝独裨冕
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123-0243b.png
 而执束帛以接神故祭服也升自西阶尽等而不升
 堂位酌其远近之中也命毋哭告神宜静也祝声三
 既警神听而后告曰某之子生敢告明继体也升堂
 奠币于殡东几上哭而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
 哭而不踊尽一哀乃复朝夕临之位遂朝奠如常仪
 时则小宰升堂举币而埋之两阶之间告殡之礼如
 此案丧之皋某复祭之噫歆皆古人命鬼之辞也夫
 礼以辨吉凶吉凶杂出而处之悉当岂非天理自然
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123-0243c.png
 之节文乎
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
裨冕少师奉子以衰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者止
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
之子某从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祝宰宗人众主人卿
大夫士哭踊三者三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
者三袭衰杖奠出大宰命祝史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
 此言世子生三日名之以见殡之礼也子拜哭踊奉
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123-0243d.png
 子者拜哭踊也凡踊三度为一节孔子言至三日则
 众主人卿大夫士悉至西阶下列位如初告子生之
 仪大宰大宗与大祝皆裨冕少师奉子以衰服祝先
 进子从大宰大宗为诏赞君事故后从当是时子自
 为主故不从摄主入殡宫门哭者皆止子升自西阶
 不忍从先君之阼阶也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
 亦北面祝为噫歆之声者三既警神则名子以见曰
 某之子某从执事敢见少师奉子拜稽颡哭祝宰宗
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123-0244a.png
 人在堂上众主人卿大夫士在西阶下者哭踊为三
 节者三然后降而尽反其朝夕之哭位皆袒子踊房
 中亦踊为三节者三袭衰杖朝奠而出大宰命祝史
 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之神盖三日见殡之礼如此
 案世子之生所以祇承庙社统壹臣民也踊袭衰杖
 则成乎其为子告五祀山川则正乎其为君矣三日
 负子日也因负子名之丧礼略也
曾子问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则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
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123-0244b.png
宗从大祝而告于祢三月乃名于祢以名遍告及社稷
宗庙山川
 此言葬后世子生之礼也祢谓父殡宫之主也曾子
 问曰如君已葬而后世子生则又如之何孔子言未
 葬而告于殡已葬则告于祢斯时也大宰大宗从大
 祝而告焉三月乃见既见乃名于祢因以名遍告及
 于社稷宗庙山川孔氏曰既葬无尸柩惟有主在渐
 神事之故以庙名而曰祢不云摄主者葬竟则丧之
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123-0244c.png
 大事已毕故自还依大宰之礼也前不云社稷宗庙
 此不云五祀相互也
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命
祝史告于社稷宗庙山川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道而
出告者五日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牲币反亦如之
 此言诸侯朝觐将出之礼也祖祢皆奠币以告互文
 也裨冕者公衮侯伯鷩子男毳视朝听国事也牲郑
 注当为制今如字五官五大夫典事者不云曾子问
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123-0244d.png
 因上起文也孔子言诸侯当朝觐之期而将适天子
 必先奠币而告于祖祢之庙裨冕以听国事命祝史
 遍告于社稷宗庙山川又戒命国家之五大夫使无
 废弛其职事而后行行必軷祭而后出告者不过五
 日近则就告远则望告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牲
 币及其反亦如之孔氏曰诸侯视朝当用元冠缁衣
 素裳案觐礼侯氏裨冕天子受之于庙今诸侯往朝
 为天子将庙受故豫敬之以冕服视朝也郑注谓制
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123-0245a.png
 币一丈八尺陈氏祥道曰告有特用币有兼牲币
诸侯相见必告于祢朝服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
所过山川亦命国家五官道而出反必亲告于祖祢乃
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听朝而入
 此言诸侯相见将出之事也五庙大祖之庙与二昭
 二穆也孔子言若诸侯相见亦必告于祢庙服朝服
 以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及所过山川而亦命国家
 之五官祖道而出迨其反也必亲告于祖祢更命祝
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123-0245b.png
 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至于听朝而入则礼成矣案注
 疏诸侯朝天子著冕服诸侯相朝惟著临朝听事之
 服山川所不过则不告
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轻而
后重其奠也先重而后轻礼也自启及葬不奠行葬不
哀次反葬奠而后辞于殡遂脩葬事其虞也先重而后
轻礼也
 此言并有丧葬之事也次谓大门外之右平时待宾
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123-0245c.png
 之处殡郑注当为宾今如字曾子问人生或不幸同
 时而有父母或祖父母之丧其先后之次当何如孔
 子曰以父母言之葬先轻而后重奠先重而后轻礼
 也自母启殡以至于葬皆不设奠行葬之时柩车出
 大门即行不以悲哀不忍之故暂停于次为父丧在
 殡也葬母而反设启殡之奠以告于父遂营葬父之
 事其虞祭也必先父而后母礼也皇氏曰葬是夺情
 故从轻者为首奠是奉养故令重者居先案孔疏云
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123-0245d.png
 不奠谓不奠父而唯设母启殡朝庙祖遣之奠是奠
 先轻也疑经谓母自启及葬诸奠皆不设而遂行葬
 并门外亦不哀次是谓葬先轻可辞于殡即启殡之
 奠
孔子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非宗子虽无主妇可也
 此言宗子宗妇之重也宗子大宗也孔子言凡人年
 六十无妻者不复娶惟宗子不然虽七十无无主妇
 盖族人之妇不可以无所统若非宗子则虽无主妇
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123-0246a.png
 可也程子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此谓承祭祀也
 孔氏曰此亦谓大宗之无子孙及有而年幼者否则
 可以传继曲礼七十老而传是也
曾子问曰将冠子冠者至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
如之何孔子曰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彻馔而埽
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则废
 此言冠子逢丧之事也冠者谓宾与赞礼之人内丧
 同门也曾子问曰如将冠子宾与赞者已及门与主
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123-0246b.png
 人揖让以入矣主人忽闻齐衰大功之丧则将如之
 何孔子言若门内之丧则废而不行以冠礼行于庙
 吉凶不可同处也若门外之丧则可以冠但礼至三
 加之后应设醴以礼冠者今则三加而不醴彻去待
 宾之馔埽除旧位使洁净更新然后即位而哭如宾
 与赞者未至则废也方氏悫曰冠礼内丧则废义有
 所屈也外丧则冠义有所伸也然虽冠而不醴以变
 常而为之杀也
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123-0246c.png
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
丧服而冠除丧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
弁服于大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父
没而冠则已冠埽地而祭于祢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
后飨冠者
 此言将冠未及期日而遭丧之礼并及父没后之冠
 礼也酌而无献酬曰醮冠礼醴重而醮轻醴亦无酬
 酢而异者三加之后总行一醴醮则每一加行一醮
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123-0246d.png
 凡三醮也孔子既答曾子之问又言将冠子未及期
 日而遭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著丧服而加丧冠
 以其俱为成人之服也曾子问他日除丧之后不更
 改易而行吉冠之礼乎孔子答云诸侯及大夫有幼
 弱未冠总角从事至当冠之年因朝天子而天子赐
 以或冕或弁之服于大庙受赐者荣君之赐归设奠
 告庙服所赐之服于是时惟有冠醮无冠醴若改冠
 则当醴之今既不醴是不改冠也惟孤子除丧而冠
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123-0247a.png
 冠之日主人紒而迎宾已冠则埽地而祭于祢庙已
 祭而见伯父叔父乃飨冠宾及赞者盖已除丧而用
 吉礼也案内则二十而冠左传言国君十五而生子
 冠而后生子是冠之年无定也夏小正二月绥多士
 女注谓可冠昏而士冠礼言夏葛屦冬皮屦是冠之
 月无定也记言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已虽小功卒哭
 而冠是齐功之丧不因丧冠也上节已及期日尚不
 因丧而冠况未及期日乎惟父母之丧年几二十不
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123-0247b.png
 忍以未成人之服服其亲可因丧而冠故曰以丧冠
 者惟三年之丧可也成王年十四居丧明年六月既
 葬乃冠此记又有父没而冠之礼是父母之丧亦不
 尽因丧而冠则齐功可知当阙疑以俟知者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
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
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
非礼也
卷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123-0247c.png
 此言丧祭简略之事也练小祥祭也不旅不旅酬也
 奠酬于宾奠其酬爵于宾前也孝公隐公之祖曾子
 问曰祭而旅酬礼也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
 子曰是惟小祥之祭为然闻之小祥主人练祭但致
 爵于宾宾不举此爵而行旅酬礼也若大祥则可矣
 昔者鲁之先君如昭公方练祭而即举酬行旅非礼
 也孝公已大祥而犹奠酬弗举亦非礼也案郑注奠
 无尸虞不致爵小祥不旅酬大祥无无算爵弥吉也
卷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123-0247d.png
 致爵者特牲礼尸止爵之后主妇致爵于主人主人
 致爵于主妇也主人西阶上献宾宾卒爵主人酌酢
 北面酬宾宾奠觯于荐南主人献长兄弟众兄弟内
 兄弟毕兄弟弟子举觯于长兄弟如主人酬宾仪宾
 乃取所奠觯于阼阶前酬长兄弟长兄弟于西阶前
 酬众宾众宾及众兄弟交错以辩所谓旅酬也旅酬
 之后宾弟子兄弟弟子洗酌于尊各举觯于其长宾
 取觯酬兄弟之党长兄弟取觯酬宾之党所谓无算
卷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123-0248a.png
 爵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
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
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
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
不足则反之
 此言为死者服还得为死者馈奠之事也馈奠奠于
 殡也大夫朔望皆有奠士惟月朔其礼盛故执事者
卷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123-0248b.png
 众反者反而上也曾子问大功之丧可以与他人馈
 奠之事乎孔子言岂但大功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
 盖据为所服者馈奠而言曾子不悟此旨乃曰不太
 轻已之服而重于为他人乎孔子答云非此为他人
 之谓也凡殡奠主人悲哀故不亲奠天子诸侯之丧
 诸臣皆斩衰则斩衰者奠大夫则兄弟之服齐衰者
 奠士则朋友奠若人不充数则取大功以下又不足
 则反取大功以上之人也孔疏云大夫子及家臣皆
卷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123-0248c.png
 斩衰子不亲奠家臣辟天子诸侯不得馈奠故惟遣
 兄弟之服齐衰者奠士位卑不嫌敌君故遣僚属奠
 僚属吊服加麻则朋友也或曰不足则反之谓相授
 于阶上复出取也公食大夫礼先者反之
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
斩衰以下与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
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
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
卷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123-0248d.png
 此言为所服者得与于祭而并释轻丧重祭之疑也
 祭谓虞与卒哭之祭曾子问若已有小功之丧可以
 与于祭乎孔子仍据所服者答之言何但小功自斩
 衰以下与祭礼也曾子曰不太轻丧而重祭乎不知
 使服重者与丧祭正所以重丧也故孔子晓之曰天
 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大夫则齐衰者与
 士祭若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孔疏云知与
 祭为虞卒哭时非练祥者士练祥之祭大功之服已
卷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123-0249a.png
 除不得云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其天子诸侯则练
 祥时犹斩衰与祭也
曾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祭
又何助于人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
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以摈相可也
 此申言有丧服者不得与祭也祭谓吉祭废犹除也
 曾子问若相识之人有祭事而已有丧服可以助为
 之执事否孔子言己有缌麻之服服之轻者也尚不
卷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123-0249b.png
 得自祭其宗庙又何得助他人之祭乎又问丧服始
 除或可以与于在殡馈奠之事乎孔子言方说衰即
 与奠是忘哀太速非礼也若以摈相则非行事之正
 其或可也案曾子以凶事相因疑得助奠而孔子以
 非礼断之知除服犹不得相为则知有丧服者决不
 可与于他人之祭矣
曾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
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
卷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123-0249c.png
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
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
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婿免丧女之
父母使人请婿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
如之
 此论昏娶遭丧之事也吉日谓昏期也某之子某字
 是伯父之名使某致命某字是使者之名曾子问昏
 礼既纳币有吉日矣而女之父母死则处之当如何
卷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123-0249d.png
 孔子言此时婿当使人往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
 家亦然凡吊彼为父丧则此称父名彼为母丧则此
 称母名若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其亲而
 嘉期尚远则婿之伯父使使者致还其许昏之命于
 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恐继此不得复为兄弟
 故使某致命言兄弟者夫妇有兄弟之义不曰夫妇
 者未成昏嫌也女氏闻命许诺而不敢嫁其女礼也
 婿既免丧女之父母使请成昏婿犹弗取而后以女
卷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123-0250a.png
 归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则致命于男氏者礼亦如之
 罗氏钦顺曰婿弗取免丧之初不忍遽从吉也女氏
 再请婿曰有先人之好在又重之以嘉命敢不敬从
 而后嫁之所谓有故二十三年而嫁也案此与旧说
 异而于义为长婿弗取者犹戚戚乎尔盖不亲迎也
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
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涂而女之父母死则
女反
卷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123-0250b.png
 此言逆女在涂者遭丧之变也服嫁服也衣与裳相
 连而前后深邃曰深衣缟白绢也总束发也曾子问
 亲迎女既在涂若婿之父母死则处之当如何孔子
 言女当改其嫁服用布为深衣缟为总以奔舅姑之
 丧若女在涂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郑氏曰布深衣
 缟总妇人始丧未成服之服也女反奔丧服期案既
 嫁之女所以降其父母之本服者义无两重也若在
 涂而反则犹未嫁也郑注以为服期疑未是
卷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123-0250c.png
如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
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
哭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时不祭
礼也又何反于初
 此言处丧与昏之礼也曾子问如婿亲迎在涂女未
 至而婿家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处之当如何孔子言
 男不入大门改其亲迎之服服深衣于门外之次女
 入大门改其嫁服服深衣于门内之次改服毕然后
卷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123-0250d.png
 即位而哭曾子问如是则昏礼燕饮停矣除丧之后
 不可复乎孔子言祭重而昏轻祭过时即不复祭者
 礼也况轻者岂可反于初乎案除丧不复昏礼黄氏
 以终废见舅姑与庙见为疑所谓礼者注云同牢馈
 飨相饮食之道非庙见及见舅姑之礼也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
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
于祢成妇之义也
卷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123-0251a.png
 此言昏礼之重也孔子言昏礼者女之终妇之始也
 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当其嫁女则其家三夜不息
 烛者以思相离不能寝寐故也男子生而愿为之有
 室当其取妇则其家三日不举乐者以思嗣亲不无
 感伤故也成昏之明日妇见舅姑若舅姑已没则三
 月见于庙祝辞称曰某氏来妇言来为妇也必择吉
 庙见以祭者以妇应供养舅姑故成其生时盥馈之
 义也案舅姑有偏没者崔氏曰厥明妇盥馈于其存
卷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123-0251b.png
 者三月庙见于其亡者此皆谓适妇若庶妇则不馈
 亦不庙见张子曰古者妇三月而后庙见女家马亦
 必三月而后反此则慎重服事祖考其可以事宗庙
 与否于此时决之也
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
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
成妇也
 此言未成为妇者既死之礼也皇大也曾子问女若
卷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123-0251c.png
 未及庙见而死则处之当如何孔子言是则不迁柩
 而朝于祖庙亦不祔主于祖姑之庙婿为之服齐衰
 而不杖不草屦不别处哀次仍归葬于女氏之党以
 示未庙见者未得成其为妇也或曰此未庙见而死
 谓舅姑皆没者若舅姑存则厥明见于舅姑舅姑醴
 妇而授之室不可谓未成妇也死当葬于男之党
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
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卷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123-0251d.png
 此言女子昏礼之变也曾子问取女有吉日矣而女
 死则处之如何孔子言婿当齐衰而吊以曾请期也
 既葬则除之未成妇也若有吉日而夫死则女亦如
 之案郑注谓女服斩衰或谓女在家从父礼不贰斩
 亦当齐衰也三月未庙见尚曰未成妇方有吉日而
 死即服之哭之于义为疑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
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昔者齐
卷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123-0252a.png
桓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及反藏诸祖庙庙有二主自
桓公始也丧之二孤则昔者卫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
丧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入吊康子立于
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
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今之二孤自季康
子之过也
 此言丧不得有二孤庙不得有二主也亟数也曾子
 问丧有孤庙有主礼也丧有二孤庙有二主亦礼也
卷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123-0252b.png
 与孔子言在天无二日在土无二王祭之尝禘郊社
 其尊无二上明乎庙之必无二主则无疑于丧之必
 无二孤矣我未知其为礼也古礼师行必载迁庙之
 主于齐车示有所尊也昔齐桓公亟举兵作假主以
 行反而藏之祖庙庙有二主实自桓公始也至于丧
 之二孤则昔者卫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卫君请
 吊哀公既辞之而不获命遂为主客入吊则主宜拜
 宾康子尊卑不等但当哭踊而已乃立于门右北面
卷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123-0252c.png
 当公揖让升自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哭之
 时而亦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能辨也今之二孤则自
 季康子之过也案注疏邻国之君吊宾主尊卑宜敌
 故君为主唯君答拜若康子者君吊其臣之礼也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
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
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无虚主虚主者惟天子
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于祖为无主耳吾闻诸老
卷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123-0252d.png
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
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庙君去其国大宰取群庙
之主以从礼也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
庙必跸老聃云
 此言行师而载七庙主之非也齐车金路也曾子问
 古者天子亲征其师必载迁庙之主行乎孔子言非
 独行师也天子巡守必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凡事
 禀命所以明有尊也今乃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
卷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123-0253a.png
 矣盖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皆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
 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祫祭于祖为然可老聃为多
 闻古礼者吾闻之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
 藏诸祖庙以丧三年不祭且象生者为凶事而聚集
 也至卒哭成事改题而后各反其庙若诸侯大去其
 国则大宰取群庙之主皆行不敢弃其先祖也诸侯
 祫祭于祖则祝迎高曾祖祢入大祖之庙主之出入
 必跸止行人而不敢渎即天子可知矣盖老聃之云
卷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123-0253b.png
 如此案吴氏澄曰迁庙主谓祔祢时所迁主在昭庙
 穆庙之上最尊亲者也君将出行遍告有庙之诸主
 又特告此无庙之一主而载之以行必于齐车者方
 氏悫谓有齐敬之心是也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问曰
何谓也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
祢遂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
告设奠卒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閒乃出盖贵命也
卷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123-0253c.png
 此言无迁主者奉命以行之礼也曾子问古者师行
 必载迁主固也若无当毁之庙则将何主乎孔子曰
 是则主命焉耳曾子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凡天子诸
 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在庙之祖弥告讫遂奉
 此币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是则已受命而神实凭
 之每至停舍之处先以脯醢奠此币玉而后就舍反
 必告于庙设奠既卒然后敛此币玉埋诸两阶之问
 乃出盖贵此主命故也黄氏震曰主命者主在庙而
卷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123-0253d.png
 受其命以行不以主行也益可见齐桓作伪主之为
 非礼矣
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
外有傅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鲁
昭公少丧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丧之
有司以闻曰古之礼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
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遗后世
无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公弗忍也遂
卷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123-0254a.png
练冠以丧慈母丧慈母自鲁昭公始也
 此言诸侯之子于慈母无服之事也天子练冠以燕
 居郑注谓庶子王为其母考家语作古者天子丧慈
 母练冠以燕居子游问丧慈母一如母之服礼有之
 与孔子言此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内有慈母乃
 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乎昔者鲁昭公少丧
 其母有慈母者性行良善及其死也公弗忍而欲丧
 之有司据礼以谏曰古礼慈母无服今君而乃为之
卷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123-0254b.png
 服是逆古礼而乱国法也君举必书若终行之则有
 司将书之以遗后世无乃不可乎昭公曰古者天子
 练冠以燕居盖是慈母之服公固弗忍也遂练冠以
 丧慈母丧慈母乃自鲁昭公始也案礼言慈母有三
 条一则妾子无母使妾之无子者养之命为子母服
 以三年丧服齐衰章所言慈母如母是也二则嫡妻
 子无母使妾养之虽均乎慈爱但嫡妻之子妾无为
 母之义而恩深事重故服以小功丧服小功章所以
卷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123-0254c.png
  不直言慈母而云庶母慈已者明异于三年之慈母
  也其三则是无服者内则所云择于诸母与可者使
  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保母无服则此慈
  母亦无服孔子言君命所使教子者是也
 
 
 
 
卷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123-0254d.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