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123-01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六
 王制
 太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斋戒受谏
  此言天子受谏之事也恶犹忌也太史典守礼法国
  有大事则豫执简策记载所当行之礼仪及所当行
  之讳恶奉而进之天子天子必斋戒以受其所教诏
  焉案大史为礼官宗伯之属掌建王之六典八法八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123-0185b.png
  则大祭祀会同朝觐执书以诏王其属小史掌诏王
  之忌讳不言大宗伯者其体貌尊唯诏相大礼于临
  时也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斋戒受质大乐正大司
 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
 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质然后休老
 劳农成岁事制国用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123-0185c.png
 此言百官质成之事也成计要也市即司市司会为
 冢宰之属总主簿书于岁将终以百官一岁之计要
 上质于天子冢宰必斋戒而赞王以受之大乐正大
 司寇市三官各以其当司成要从司会以质于天子
 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必斋戒以受之百官位卑不
 敢专达则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
 空为之质于天子天子受而平之还报于下百官亦
 必斋戒以受以为天工天职而不敢忽也至此则废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123-0185d.png
 置之典行正官之事毕然后休养老者蜡祭劳农岁
 事于是乎成而可以制国用矣案周官六卿分职而
 此止言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者盖汉制以此为三
 公也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
人脩而兼用之
 此言四代养老之制也凡养老之礼历代不同有虞
 氏用燕礼牲用狗一献既毕坐而饮酒行之于寝夏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123-0186a.png
 后氏用飨礼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立而不坐依
 尊卑为献取数毕而止行之于庙殷人用食礼有饮
 有殽虽设酒而不饮亦行于庙周人则修而兼用之
 陈氏祥道曰天子之于老也所养者三岁养之亦三
 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声于时天子视学此养
 于仲春仲秋者也季春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亲
 往视之大合乐必遂养老此养于季春者也罗氏献
 鸠以养之者国老也司徒以保息养之者庶老也司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123-0186b.png
 门以其财养之者死政之老也凡天子入学莫不养
 老又不在岁养之数案周人脩而兼用之皇氏云先
 行飨次燕次食盖既致其敬又从而安乐之义或然
 也
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
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异粻六
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
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唯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123-0186c.png
绞紟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
帛不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煖矣五十杖于
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
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
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
宾客之事八十斋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
学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此详言优老之礼也粻粮也紟单被也秩常也八十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123-0186d.png
 不斋则不祭也子代之祭是谓宗子不孤五十养于
 乡学六十养于国中之小学七十养于大学此礼自
 天子达于诸侯无降杀也八十不复能来学受养君
 以飨食之礼使人就家致之其受君命也不能备礼
 惟足一跪而首再至地瞽人之拜君命亦如是九十
 并不必亲拜得使人代受也凡所以养其生者五十
 异粻非少壮可比也六十宿肉恒隔日而备也七十
 贰膳有副而不缺也八十常珍所食皆珍美也九十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123-0187a.png
 饮食不离寝恐需求无时而必以庋阁美善之味水
 浆之饮从于所游可也至于送终之具六十以岁制
 七十以时制八十以月制九十则日脩之唯绞以束
 衣紟与衾以覆尸冒以韬尸四者必死而后制以其
 易为而不忍豫也年至五十而始衰六十非食肉不
 饱七十非衣帛不煖八十非得人不煖九十虽得人
 亦不煖矣杖也者所以扶力而优其礼也五十则杖
 于家六十则杖于乡七十则杖于国八十则杖于朝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123-0187b.png
 九十者天子若欲有所问焉必就其室以致其尊以
 珍从而致其养杖不待言也大夫士七十而致事者
 入至朝位君出揖即退不待朝毕八十则君每月使
 人致膳以告存九十则日致常膳所以优国老也五
 十不从力役之征六十不与兵戎之事七十并不与
 宾客之事八十即斋丧之事亦不及也所以优庶老
 也古者五十曰艾服官政故受爵于朝六十曰耆指
 使不能备弟子礼故不亲学七十曰老故致政而传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123-0187c.png
 家事于子孙有丧惟衰麻在身而已又所以优国老
 也刘氏敞曰养于乡者乡饮酒之礼五十者始预于
 养也六十养于国者有命赒饩老者则及之矣养于
 学者则君就行焉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
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
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
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123-0187d.png
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
养老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此言古者养老之异制而总结之也皇收冔冕皆冠
 名深衣白布衣也燕衣黑色燕饮服之缟衣亦白布
 深衣也玄衣即缁衣也古之养老其地与服各有不
 同者有虞氏则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
 氏则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则养国老
 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则养国老于东胶养庶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123-0188a.png
 老于虞庠虞庠在于国之西郊也有虞氏则以皇而
 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尚黑则以收而祭燕衣而养
 老殷人尚白则以冔而祭缟衣而养老至周而兼用
 则以冕而祭元衣而养老凡三王之养老也恐四海
 之内不能遍及于是皆行引户校年之令而恩赐其
 老者焉皇氏侃曰庶老兼庶人在官者其致仕之老
 大夫以上养从国老之法士养从庶老之法故外饔
 云邦飨耆老掌其割烹案养老必于学者以其为讲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123-0188b.png
 明孝弟礼义之所也旧说以养国老为大学养庶老
 为小学祭言冠养言衣者互文也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
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
丧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
家期不从政
 此因养老而类言宽恤之政也从政给公家之力役
 也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以其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123-0188c.png
 须人以养也或有废疾非人不能养者一人不从政
 有父母之丧三年不从政有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
 从政王畿采地之民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诸侯
 之民徙于王畿采地期不从政盖人莫衰于老莫苦
 于疾莫忧于丧莫劳于徙故所以恤之者如此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
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
者也皆有常饩瘖聋跛躄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123-0188d.png

 此言矜恤穷民之事也人之少而无父者谓之孤以
 其顾望无所瞻见也老而无子者谓之独以其鹿鹿
 无所依也老而无妻者谓之矜以其愁悒不能寝如
 鱼目之恒不闭也老而无夫者谓之寡以其裸然单
 独也此四者为天民之至穷而无所告诉故养之者
 皆有常饩焉其有口不能言耳不能闻足不能行与
 夫支莭解绝容貌短小者是为瘖聋跛躄断者侏儒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123-0189a.png
 之人则使就百工之役各以其器能之所宜得者食
 之下无弃人而上亦无弃事是又恤穷之仁术也案
 荀子曰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晋语胥臣对文
 公曰戚施权镈蘧蒢蒙璆侏儒扶庐矇瞍循声聋瞆
 司火其童昏嚚瘖僬侥官司所不材宜于掌土淮南
 子曰伊尹之兴土功也脩胫者使蹠钁强脊者使负
 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是之谓各以其器食之
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123-0189b.png
 此言男女有别之事也在道路男子常由右妇人常
 由左而车则从乎中央行有三涂以远别也案地道
 尚右故男右女左
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踰䡖任并重任分
斑白者不提挈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
 此又推言尊耆老之义也君子谓士以上与父之齿
 相若者随从其后而行与兄之齿相若者如雁飞之
 次而行年相若之朋友则并行而不相踰至或有所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123-0189c.png
 担负老少俱轻则并与少者老少俱重则分为轻重
 而以其重与少者班白之老即不复手自提挈而有
 少者以代之故耆老之中有君子焉行必有车不徒
 行也有庶人焉食必有肉不徒食也先王之世敦崇
 孝弟始自朝廷而达于天下为子弟者莫不知尊德
 而养老虽在道路亦翕然有敬让之风王道之成见
 于此矣故述王制者以是终焉
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123-0189d.png
 此言大夫重祭之事也有采地之大夫必自造祭器
 而不假诸人若祭器未成则不造燕器先神而后人
 也皇氏云若无地大夫则当假之故礼运云大夫祭
 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
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
九万亩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方千
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
 此以开方之法记井田之制也方一里者凡为田九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123-0190a.png
 百亩方十里者有百个一里之方是为田九万亩方百里
 者有百个十里之方是为田九十亿亩方千里者有百
 个百里之方是为田九万亿亩孔疏步百为亩长一百
 步阔一步亩百为夫是一顷也长阔一百步夫三为屋是
 三顷也阔三百步长一百步屋三为井是九百亩也长
 阔一里陈氏浩曰方千里当云九千亿亩或九万万亩
 经文误案此以下皆申释前文古经后有记皆如此纵
 横百里则九百万亩此大国之数纵横千里则九万万亩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123-0190b.png
 此一州之数朱子谓汉儒硬造这算法是也综其寔田
 可井则井之不可井即截长补短有百亩之地便可授
 一夫有二十五亩之地便可授一馀夫此方田所以为
 九数之首也今积步法即古方田法
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
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
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
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123-0190c.png
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
亿亩
 此记四海之内地远近里数也一万亿亩之上衍万
 亿二字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为冀州域自南
 河至于江千里而近为豫州域自江至于衡山千里
 而遥为荆州域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为徐州
 域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亦为冀州域自西河
 至于流沙千里而遥为雍州域统而论之西不尽于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123-0190d.png
 流沙南不尽于衡山东不尽于东海北不尽于恒山
 凡四海之内截长补短方三千里计为田八十一万
 亿亩陈氏浩曰方三千里当云八十一万亿亩案禹
 贡序九州自冀州始唐虞至商皆都冀三面距河此
 云南河东河西河亦主冀州言之南北为经东西为
 纬自恒山至南河而至于江而至于衡山以经言自
 东河至东海自东河至西河而至于流沙以纬言也
 主冀州故冀州之域两言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123-0191a.png
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
室涂巷三分去一其馀六十亿亩
 此再言百里田亩之数也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
 其间有山陵林麓焉川泽沟渎焉城郭宫室涂巷焉
 三分而去其一馀以授民凡六十亿亩前文既以开
 方法计疆域之数此复举一大国以约计其田亩之
 实而七十里五十里之国可知
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123-0191b.png
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
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此总言井田亩步之数也今谓汉东田即诗所谓东
 南其亩之东也古者步大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
 尺六尺四寸为步则一步为五十二寸比古者每步
 剩出一十二寸以此计之则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
 四十六亩有奇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有奇此
 古今之田里所以有长短广狭之不同也案郑注云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123-0191c.png
 周尺之数未详闻也陈氏祥道曰周法十寸八寸皆
 为尺考工记于案言十有二寸于镇圭言尺有二寸
 此十寸尺也说文咫八寸周尺也古者以周尺八尺
 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六尺四寸乃八尺也
 蔡氏元定曰以十寸之尺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为
 引八寸之尺起度则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蔡邕独断
 云夏以十寸为尺商以九寸为尺周以八寸为尺季
 氏本曰六尺为步古法也自后稷以来即有一亩三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123-0191d.png
 畎畎广尺深尺之说则六尺为步不始于周矣朱子
 曰古以百步为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当今
 四十一亩或曰周尺当今营造尺六寸四分今方五
 尺为步在周止方三尺二寸周以百步为亩今二百
 四十步为亩则周百亩当今二十五亩六分汉景帝
 始定二百四十步为亩王制作于文帝时故犹以百
 步为亩
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馀方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123-0192a.png
百里者七十又封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
九方十里者四十其馀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
又封方五十里者百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其馀方百
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
庸閒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
归之閒田
 此记畿外八州建国之法也天下九州王畿居中其
 外八州每州方千里是为方百里者百也内封公侯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123-0192b.png
 百里之国凡三十尚馀七十个方百里又封伯七十
 里之国六十是去二十九个方百里又四十个方十
 里也尚馀四十个方百里六十个方十里又以封子
 男五十里之国百二十是去方百里者三十也所馀
 者止有十个方百里六十个方十里而已通除三䓁
 封国及名山大泽不以封因以所馀者为附庸以及
 閒田凡诸侯之有功者即取于閒田以禄之其有削
 地亦归之于閒田焉周氏谞曰所谓封国之数非实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123-0192c.png
 有此国特计其地之广狭所能容者也周官职方谓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
 六侯方三百里则十一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
 百里则百男以周知天下盖以一千里度之则天下
 可以周知法与此同
天子之县内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九
其馀方百里者九十一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为方
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馀方百里者八十方十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123-0192d.png
里者七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为方百里者十
五方十里者七十五其馀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
九十六
 此记畿内之制也天子之畿内地方千里是为方百
 里者百也内封公之国方百里者九尚馀九十一个
 方百里又封卿之国方七十里者二十一是去十个
 方百里二十九个方十里也所馀八十个方百里七
 十一个方十里又以封大夫之国方五十里者六十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123-0193a.png
 三是去十五个方百里七十五个方十里也所馀者
 六十四个方百里九十六个方十里而已陈氏浩曰
 畿外封国多而馀地少广封建之制于天下畿内封
 国少而馀地多备采地之分于王朝也案畿内馀地
 所以多者当是天子自有之以为居重驭䡖之势如
 秦分天下为四十郡汉初承之大启九国而汉自得
 十五郡也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123-0193b.png
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
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
百六十人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
人次国之卿命于其君者如小国之卿
 此申言侯国君臣制禄多寡之法也大国禄食之数
 以䓁而推则诸侯之下士可食九人中士倍下士食
 十八人上士倍中士食三十六人下大夫倍上士食
 七十二人卿四倍于大夫食二百八十八人君十倍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123-0193c.png
 于卿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三倍于大夫食
 二百一十六人君十倍于卿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
 国之卿一倍于大夫食百四十四人君十倍于卿食
 千四百四十人其次国之卿命于其君者止如小国
 之卿食百四十四人以其降于天子所命故也孔疏
 云天子之士卿大夫无文宜准大国之卿大夫士也
 案庶人在官者之禄有食九人至五人之差下士皆
 视上农之食九人所以优士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123-0193d.png
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
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取之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
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
 此申言三监之制也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诸
 侯为方伯者之国其禄视大国之卿其爵视次国之
 君其禄则取于八州方伯之地方伯朝于天子皆有
 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以给斋戒自洁清之用其
 数视元士亦五十里以下案三监之禄视诸侯之卿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123-0194a.png
 者其食少爵视次国之君者其体尊盖视子男而一
 隆之一杀之也
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未赐爵视
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
 此申言内外爵禄之制也诸侯之世子得世国而不
 得世爵天子之大夫不得世爵而但得世禄盖先王
 之于臣使之任事必以德爵之命数必以功所以皆
 不世爵也诸侯之世子世国必请命于天子赐之以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123-0194b.png
 爵而后得如先君之旧若未赐爵则其衣服礼数但
 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诸侯之大夫不惟不得世
 爵并不得世禄此待内外臣之别也程子曰古者使
 以德爵以功世禄而不世官故贤才众而庶绩成及
 周之衰公卿大夫皆世官政由是败矣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
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此申言司徒所掌之事也司徒所掌者有六礼焉嘉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123-0194c.png
  则为冠为昏凶则为丧吉则为祭宾则为乡为相见
  所谓修之以莭民性者如此有七教焉亲属父子睦
  属兄弟别属夫妇义属君臣序属长幼信属朋友让
  属宾客所谓明之以兴民德者如此又有八政焉饮
  食则资以养生衣服则藉以适礼事为则著于百工
  之技艺异别则见于五方之器械度与量则辨其长
  短小大数与制则区其多寡广狭所谓齐之以防淫
  者如此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123-0194d.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