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123-015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三
 王制
  王制者记先王班爵授禄祭祀养老之法制汉文帝
  令博士诸生作其书采集秦以前古书所载而又杂
  取传记之说故与周官孟子不尽合程子曰孟子时
  载籍未经秦火然班爵禄之制已不详今礼书掇拾
  于煨烬之馀多出于汉儒一时之附会奈何欲尽信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123-0155b.png
  而句为之解乎故凡郑氏解有难通而指以为夏殷
  制者当分别观之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
 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此言班禄爵之制而先举制爵之大较也王者之治
  天下制为禄以驭其富也则因功之多寡而为丰杀
  焉制为爵以驭其贵也则因德之厚薄而为崇卑焉
  权之定于一尊如此就爵之通于天下者言之近于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123-0156a.png
 天子以无私为德者爵惟公远于天子而障捍于外
 者爵惟侯道足以长人者爵惟伯道足以养人者爵
 惟子道足以安人者爵惟男以次而差凡有五等皆
 助王以治天下者也就爵之施于国中者言之知进
 退而道足以上达者为上大夫卿知足以帅人者为
 下大夫才足以事人者为上士才能稍亚者为中士
 才能仅称者为下士以次而差亦有五等所以左右
 其君奉天子之德而致之民者也案周礼大司徒以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123-0156b.png
 贤制爵以庸制禄此先禄而后爵者田不分不可以
 制禄禄不制不可以定爵也列爵必以五等天地之
 中数也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此言制君之禄通于天下者也民功曰庸天子有天
 下畿内之田方千里开方为百万里非此不足以居
 重驭轻也天子而下有公侯其田方百里开方为万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123-0156c.png
 里伯则方七十里开方为四千九百里子男则方五
 十里开方为二千五百里其不足于五十里者不得
 会合列侯以朝聘于王但以其功劳附大国而达于
 天子则谓之附庸此制禄之大者也案孔疏七十里
 倍减于百里五十里倍减于七十里孝经纬云德不
 倍者不异其爵功不倍者不异其土故转相半别优
 劣也盖里数有二分服以袤计如二十五家为里者
 是分田以方计如方里而井者是分服则计道里远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123-0156d.png
 近以为朝贡之节分田则计田亩多寡以为赋禄之
 制也朱子曰丰镐去洛邑三百里长安所管六百里
 亦有横长处非若今世之为图画方也恐井田之制
 亦是类此又案书武成云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孟子
 及此经所言是也周礼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
 百里其食者半诸侯方四百里诸伯方三百里其食
 者参之一诸子方二百里诸男方百里其食者四之
 一或曰孟子王制所言正封也周礼所言广封也诗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123-0157a.png
 云锡之山川土田附庸附庸者虚封土田者实封也
 或曰大司徒论公侯伯子男之地各以封疆言而其
 食者或半或参之一或四之一孟子王制专主田禄
 即周礼所谓食者也或曰三代尺度不同夏极大殷
 次小周极小故同此百里而周可言五百里四百里
 如同此百亩而夏可言五十亩殷可言七十亩也此
 亦求其说不得而姑云尔周礼为周公之书而在当
 时未必尽行必欲合孟子王制而一之即其说愈棼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123-0157b.png
 而终无确据如明堂位言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
 里以开方法计之为方百里者四十九当得王畿千
 里之半是岂可信哉
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
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此言制王朝有位者之禄也田谓所食之采邑三公
 师保傅也视犹比也天子之三公其田视公侯之百
 里天子之卿视伯之七十里天子之大夫视子男之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123-0157c.png
 五十里天子之元士视附庸之或四十里或三十里
 食邑之数以渐而差有内外无多寡也徐氏自明曰
 先王之制出为列国之君入则为王朝之臣故毕公
 保釐东土山甫徂齐式遄其归春秋以来郑武公为
 周司徒郑庄公为平王卿士盖出入均劳先王之一
 内外者如此所以内诸侯之禄即以外诸侯为准也
 案周礼载师士田任近郊之地家邑之田任稍地小
 都之田任县地大都之田任畺地即此所谓视侯伯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123-0157d.png
 子男者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
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
禄以是为差也
 此言制庶人在官者之禄以农为准也百亩以周尺
 言之六尺为步步百为亩分谓分所当受者孟子作
 粪禄出于田之所入而数则起于农夫之百亩昔先
 王之制井田也以百亩为率百亩之分一夫受之而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123-0158a.png
 田之所入不同惟上农夫能食九人其次则食八人
 次则食七人又次则食六人下农夫止食五人其以
 力田之上下为所食之多寡如此彼庶人在官而为
 府史胥徒者其禄率以是为差也贾氏公彦曰王制
 言下士视上农夫食九人则府食八人史食七人胥
 食六人徒食五人其官并亚士故号庶人在官此是
 官长所除不命于天子国君者案古者爵起于士而
 禄起于农明乎授田之法则逆而推之凡制禄之等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123-0158b.png
 差俱可以坐而得也
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
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
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
卿禄
 此言制列国君臣之禄也惟庶人在官者以农为差
 故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盖足以代其耕也中士
 倍于下士上士倍于中士下大夫倍于上士卿四倍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123-0158c.png
 于大夫君则十倍于卿此公侯大国之制也次国之
 卿三倍于大夫其君伯之禄十倍于卿小国之卿倍
 于大夫其君子男之禄亦十倍于卿案孔疏自下士
 至小国之卿倍大夫禄皆据无采地者言之大夫以
 下位卑禄少故大小国不殊卿与君禄重位尊故禄
 随国之大小为节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123-0158d.png
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
 此言诸侯使卿大夫頫聘并会之事也其有中士下
 士者二句徐氏谓此错简当在上士二十七人之下
 国有大小之殊故其臣之等列亦异次国上卿之位
 当大国之中卿中卿当其下卿下卿当其上大夫而
 递降一等小国上卿之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卿当其
 上大夫下卿当其下大夫而递降二等其国有中士
 下士者则中士三倍于上士下士三倍于中士数各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123-0159a.png
 居其上之三分案孔疏同是卿则小国卿在大国卿
 下大国是大夫小国是卿则小国卿位大国大夫上
 知者以卿执羔大夫执雁卿絺冕大夫元冕卿不得
 在大夫下也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
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
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123-0159b.png
 此言天子畿外封建之制也九州周之扬荆豫青兖
 雍冀幽并也凡四海之内有九州州之从横皆方千
 里每一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以封公侯七十里之国
 六十以封伯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以封子男总计
 其数凡有二百一十国境内之名山大泽则不以分
 封至建国之所馀有已封人而不能五十里者则为
 附庸有未封人而待有功者则为閒田推之八州莫
 不皆然州各有二百一十国盖畿外之制如此案周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123-0159c.png
 礼九州之川泽山薮职方氏掌之而诸侯无所隶焉
 亦以与民同财不得障管也朱子曰封国之制只是
 汉儒立下一个算法其实不然建国必因山川形𫝑
 无截然可方之理若封王子弟必须有空地方可封
 左氏载齐地蒲姑氏因之而后太公因之若武王不
 得蒲姑之地即太公亦未有安放处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
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其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123-0159d.png
馀以禄士以为閒田
 此言畿内封建之制也朌读曰班与颁通天子畿内
 与八州所建不同故以千里之地分为百县县内方
 百里之国九以为公之采邑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
 以为卿之采邑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以为大夫之
 采邑总计其数凡有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朌赐
 至制国之所馀则以为元士视附庸者之禄或为閒
 田以待有功盖畿内之制如此案上节言封此言朌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123-0160a.png
 者疏谓畿外有封建之义畿内不世位惟有朌赐也
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

 此总言畿内外封建之制也凡四海之内九州八州
 各二百一十国合王畿七十三国总为千七百七十
 三国而天子之元士与诸侯之附庸皆不与盖国至
 五十里而止元士附庸惟不能五十里故取畿内外
 之閒田禄之也案先王众建诸侯而居中以治凡畿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123-0160b.png
 内外之定制无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三代以来大略
 如此
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
 此言畿内田税之所给也天子畿内之地有在百里
 之内者其租税所入以供官如郊庙社稷宾客燕享
 之类有司所供者是也有在千里之内者其赋税所
 入以为御如乘舆服膳匪颁赐予之类王所用者是
 也盖君子廉于奉已而严于事神人故其叙如此郑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123-0160c.png
 注以官为其文书财用恐非是
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
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
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
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
二伯
 此言畿外方伯畿内二伯之制也帅正伯皆长也老
 上公也千里之外设方伯以总之其制合五国以为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123-0160d.png
 属属则有长取其仁足以长人而联属之也合十国
 以为连连则有帅取其帅人而连比之也合三十国
 以为卒卒则有正取其正人而萃聚之也合二百一
 十国以为州择一贤君加之一命为伯得专征伐总
 计八州凡有八伯伯之属为正者五十六为帅者百
 六十八为长者三百三十六八伯各以其属而上属
 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而主之曰二伯
 则如周初周召之任是也案八伯各为一州之伯即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123-0161a.png
 曲礼所谓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也二伯为天
 下之伯即曲礼所谓五官之长曰伯也郑注云凡长
 皆因贤侯为之
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此言分服之制也王圻千里之内名曰甸服甸者治
 田之义凡治甸田者纳税常厚食甸邑者朝见常密
 以在畿内而综理为详也千里之外近曰采取供给
 王事之义远曰流取流放罪人之义凡在采流之间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123-0161b.png
 者纳贡渐薄朝见渐疏以在畿外而经略有序也案
 禹贡五服甸侯绥要荒甸服之外莫近于侯服而采
 在侯服内百里又其最近者莫远于荒服而流在荒
 服外二百里又其最远者举此则绥要在其中矣周
 礼职方氏九服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大行人七服
 侯甸男采卫要蕃皆有采无流此节盖本禹贡而约
 言之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国三卿皆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123-0161c.png
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
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此言设官之制也九卿谓三孤与六卿也畿内天子
 所治于是设公以论道经邦其数三取阳数也设卿
 以佐理承化其数九再倍于公也有大夫以服官政
 其数二十七又再倍于卿也有元士以理庶务其数
 八十一又再倍于大夫也王畿以外有公侯伯子男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123-0161d.png
 以分治其国而辅之者各有卿大夫士焉惟大国之
 三卿皆命于天子更有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所以具其官也次国之三卿惟二卿命于天子一卿
 即命于其君其有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犹之
 乎大国也下而小国则二卿皆命于其君其有下大
 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亦犹之乎大国也案郑注小
 国亦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此文似误
 脱耳或者欲见畿内之国二卿与崔氏灵恩曰大国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123-0162a.png
 三卿者周制立司徒兼冢宰司马兼宗伯司空兼司
 寇故左传云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
 也下大夫五人者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小宰一
 小司徒司空之下亦置二小卿一小司寇一小司空
 司马之下惟置一小卿小司马也夫诸侯之上大夫
 即卿矣故曰下大夫五人也前文言小国之中卿位
 当大国之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者崔氏谓小宰小
 司徒为上小司马小司寇小司空为下也司马事省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123-0162b.png
 惟置小司马而鲁又有夏父弗忌为宗伯或曰有礼
 事即转小司马为宗伯如燕射之转司马为司正也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
 此言设监之制也三监官名方伯既属于天子之老
 二人矣又虑其地远而不及周知也于是使王朝之
 大夫以为三监监临于方伯之国每国三人所以佐
 方伯领诸侯也案方伯得专征伐而监以大夫即周
 大宰职所谓建其牧立其监者盖以轻权重而制威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123-0162c.png
 柄于天子也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此言世禄世爵之制也天子畿内之地百官之采邑
 在焉是内诸侯所以为食禄者也畿外之地五等之
 封建在焉是外诸侯所以为嗣守者也案寰内之公
 卿大夫受田视公侯伯子男故通称为诸侯至于世
 禄变而为世官则周礼之末失也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次国之君不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123-0162d.png
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
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此言内臣命服之制而因及外臣之命数也卷与衮
 同天子而下惟三公最尊以命服之制言之三公八
 命亦服七命之鷩冕其有功德而加一命是为上公
 得服九旒九章之衮冕若更有加益则是君之特赐
 而不得过乎九命也次国侯伯之君服鷩冕而不过
 七命小国子男之君服毳冕而不过五命大国之上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123-0163a.png
 卿中卿服元冕而不过三命下卿服絺冕而为再命
 小国之卿与下大夫服爵弁而止一命皆以制有一
 定不容踰越也案此章所言君命与周礼典命同而
 卿大夫之命则异郑注云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
 之下互明之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
定然后禄之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涂弗与言也屏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123-0163b.png
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示弗故生也
 此言官人与用刑之制也材质也凡民之材分不同
 官之者必先审论其德行道艺之优劣论既辨而后
 使之能任事而后爵之位既定而后禄之皆所以程
 其实也夫人君之治天下赏与刑而已爵人者必于
 朝是与士共之而非私喜也刑人者必于市是与众
 弃之而非私怒也是故公家不畜被刑之人大夫弗
 养士遇之涂而弗与言也其当流者屏之四裔罪有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123-0163c.png
 重轻流有远近惟其所之而不及以赋役之政以示
 不欲故生之意也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此记诸侯之朝聘以时也比年每岁也诸侯受封在
 外而致臣节于天子于是有朝聘之礼比年使大夫
 一小聘三年使卿一大聘所以通好五年诸侯亲来
 一朝所以述职也案小聘曰聘大聘曰殷春秋传谓
 之殷聘礼是也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123-0163d.png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
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
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此言天子巡守和神人考法制之事也岱宗泰山也
 柴本作祡大师乐官之长典礼掌礼之官市典市者
 天子分土建国命诸侯以守之于是有巡守之礼五
 年一巡率以为常当巡守之岁二月先东行而至于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123-0164a.png
 泰岱之下燔柴祭天望祀东方之山川遂接见诸侯
 问有百年者则就见之命大师采录民间之诗以观
 风俗之美恶次命司市纳物价以观民之所好恶若
 民志奢淫则好尚邪辟而政教可知矣又次命典礼
 考其时之节气早晚月之弦望晦朔定其日之甲乙
 先后同其候气之律玉帛之礼鼓钟之乐及制度衣
 服之等级皆举而正之使协于一也
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123-0164b.png
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
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
民者加地进律
 此言东巡守黜陟之事也神祗谓群祀君谓五等诸
 侯律谓爵命之等刑赏者天子所以驭诸侯也如诸
 侯于外祭之山川神祗有废其祀典而不举者是为
 慢神而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于内祭之宗庙有紊
 其昭穆而不顺者是为忘先而不孝不孝者君绌以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123-0164c.png
 爵礼乐由天子而出有变之易之者是为无法而不
 从不从者君流制度衣服由天子而定有革之者是
 为无上而畔畔者君讨如治国贤君有功德于民则
 从而庸之而益其土地隆以爵命凡以示劝惩也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
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
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祢用特
 此终言巡守之礼也假至也特一牛也天子于五月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123-0164d.png
 则南巡守至于南岳衡山其所举行皆如东巡守之
 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华山一如南巡守之礼十
 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恒山一如西巡守之礼由
 是以归京师告至于祖祢之庙各用特牛而巡守之
 事毕矣案王者一岁四巡而礼无不一所以明治化
 之无外并无私也出既造乎祢故归亦必假乎祖祢
 用特者礼从乎约推此则巡守之不为烦费如所谓
 兵卫省而徵求寡者从可知也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123-0165a.png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
 造乎祢
  此言天子诸侯将出而行祭告之礼也类宜造皆祭
  名天子为巡守而将出其事大其礼隆则类乎上帝
  天神远而尊仿郊祭以致敬也宜乎社地社近人而
  亲随宜而告义与事称也造乎祢至庙而告其事如
  生时之出必告也诸侯因将出朝王与自相朝及会
  盟征伐之事亦必宜乎社造乎祢而后行盖天子有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123-0165b.png
  天下受天之命而为君故类乎上帝诸侯主社稷守
  君之土而为臣故宜乎社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