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123-01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
 檀弓下
 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
 殇车一乘
  此言诸侯卿大夫送殇遣车之礼也公即君也谓五
  等诸侯注谓庶子言公卑远之也车谓遣车载牲体
  之包以置之椁内四隅者君之适子年自十六以至
卷十 第 1b 页 WYG0123-0118b.png
  十九未成人而死者谓之长殇遣车则用三乘若公
  之庶子长殇则车止一乘大夫之适子长殇车亦止
  一乘案礼诸侯遣车七乘大夫五乘降杀以两成人
  子视父降一等殇视成人子又降一等庶殇视适长
  殇又降一等故其差如此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此言臣为君杖之礼也达官谓受命于君名达于上
  者公之丧而臣为之服惟达官之长则杖而不及其
卷十 第 2a 页 WYG0123-0119a.png
 属者以恩尤深故其礼尤重也郑注虽有官职不达
 于君则不服斩孔疏不达于君谓府史之属不服斩
 衰但服齐衰三月若近臣阍寺之属虽无爵命但嗣
 君服斩则亦服斩
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如是者
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
 此言君吊臣之礼也宫殡宫也出柩始行也君于大
 夫之丧将葬往吊于殡宫吊毕柩出君命引之三步
卷十 第 2b 页 WYG0123-0119b.png
 则止犹若不忍其行之遽也如是者凡三而后君退
 盖所以致其哀礼者如此然君来吊不必定在殡宫
 或当柩朝庙将发亦如之或当既出大门至平日之
 宾次停柩举哀亦如之时有早晚而礼则一也案礼
 吊于葬者必执引君尊故命人代为之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
 此言衰老者不可有徒行远吊之事也老者不以筋
 力为礼若年至五十无车可乘而越疆以吊人必有
卷十 第 3a 页 WYG0123-0119c.png
 更益其衰者此礼之所不许也
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亡矣
士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
也曾点倚其门而歌
 此言存礼者之善而因及废礼之事也鲁大夫季武
 子寝疾蟜固有齐衰之丧不说凶服而入见且告之
 曰斯道也或几于亡矣士唯于君门乃说齐衰耳武
 子曰子之言岂不善乎凡失礼显著者人皆可知若
卷十 第 3b 页 WYG0123-0119d.png
 其微细固唯君子乃能表明之也盖心不怿而强言
 如此及武子死曾点则倚其门而歌以明己之不与
 季氏也
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吊于人是日不乐妇人不越
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吊于葬者必执引
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此言受吊与吊人之礼也辞犹告也车曰引棺曰绋
 大夫吊于士主人应下堂以迎若适当小敛大敛与
卷十 第 4a 页 WYG0123-0120a.png
 殡之时则摈者以主人有事告焉君子哀乐不同日
 故吊日不乐妇人无外事故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
 日馀哀未忘故不饮酒食肉凡吊于葬者本为助执
 事故必执引以导柩车若从柩至圹当其下窆必皆
 执绋案执引最尊者千人诸侯五百人大夫三百人
 士五十人至有赢馀虽不执引或从柩及圹亦皆执
 绋引取长远之义绋取拨举之义
丧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吊曰寡君
卷十 第 4b 页 WYG0123-0120b.png
承事主人曰临君遇柩于路必使人吊之
 此亦言君吊臣之礼也臣有丧公来亲吊或遣人来
 吊必有为主而拜者若无主后则以次疏亲拜之若
 又无疏亲则朋友或同州同里典舍之人拜之可也
 其吊摈者必曰寡君承事谓承助其丧事也主人则
 曰临谓对摈者而谢君之辱临也君出而遇柩于路
 亦必使人吊之于臣民有父母之恩也案丧大记曰
 丧有无后无无主则吊必有拜者明矣郑注以拜为
卷十 第 5a 页 WYG0123-0120c.png
 往谢实则兼吊时及往拜而言
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
 此言庶子不为有爵丧主之礼也大夫之丧适子主
 之受吊拜宾若适子或以他故不在则庶子不敢受
 吊盖礼莫严于适庶之辨也案无适子则庶子之长
 者受吊适子不在虽同母之弟亦不受吊
妻之昆弟为父后者死哭之适室子为主袒免哭踊夫
入门右使人立于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父在哭于妻
卷十 第 5b 页 WYG0123-0120d.png
之室非为父后者哭诸异室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
侧室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此言闻丧而哭之事也父后妻父之后也适室正寝
 也侧室燕寝之旁室也礼女子适人为昆弟之为父
 后者不降其夫亦为之哭于适室之中庭以其正故
 也然已无服而子为甥宜为舅缌故命为之主受吊
 拜宾袒免哭踊尽为主之礼也子为主在东阶下故
 夫入门右北面而哭示无二主也此时乡里有以哭
卷十 第 6a 页 WYG0123-0121a.png
 而来吊者则使人立于门外告以其故若与此死者
 曾相狎习则入共哭其不狎者不入也若己父在则
 不敢以私亲之丧干尊者故但哭于妻之室而不于
 适室也若妻之兄弟不为父后则哭于异室别于适
 也若有殡在堂闻兄弟之在异国者有丧则哭于侧
 室嫌哭殡也无侧室则哭于大门内之右变其主位
 也若同国则往哭于其家丧无外事也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
卷十 第 6b 页 WYG0123-0121b.png
吊曾子曰我吊也与哉
 此言哭友变礼之事也子张死曾子适有母之丧不
 脱齐衰而往哭之或止之曰齐衰不以吊而曾子则
 曰我以同道之恩但往哭之耳岂以为吊也与哉案
 吊主于礼而哭本于情故郑注谓曾子于朋友哀痛
 甚而往哭之非若凡吊盖曾子此时已卒哭而易受
 服矣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
卷十 第 7a 页 WYG0123-0121c.png
 此言丧事为摈之位异于吉也悼公鲁哀公子名宁
 摈赞相礼事者有若之丧悼公往而吊焉子游为摈
 而由左盖丧礼废亡时人以为此仪当如诏辞而皆
 由右相故子游正之案由左由右皆谓主人之左右
 也孔疏谓推宾居右而已居左者未是
齐榖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
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
 此言鲁侯为王姬著服之事也榖当作告王姬周女
卷十 第 7b 页 WYG0123-0121d.png
 齐襄公夫人也齐以王姬之丧来告于鲁鲁庄公为
 之服大功解之者或曰王姬归齐由鲁为主比于鲁
 女故为之服出嫁姊妹之服也或又曰王姬为庄公
 外祖母故为之服大功则失之矣案春秋周女由鲁
 嫁卒则服之如内姊妹而天子不为之服庄公元年
 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又书王姬归于齐此于齐之告
 丧所以服大功也或者不察而以为外祖母庄公是
 襄公女弟文姜之子则王姬乃舅之妻非外祖母又
卷十 第 8a 页 WYG0123-0122a.png
 诸侯绝期外祖母不当有服也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
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
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以告舅犯舅
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
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
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
卷十 第 8b 页 WYG0123-0122b.png
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
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
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此言晋公子重耳不因父丧以取国之事也狐偃即
 子犯子显公子絷也晋公子重耳以骊姬之赞避难
 奔翟逮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之且述穆公之命
 曰寡人闻之从来死生更代之际亡国于斯得国亦
 于斯虽吾子俨然今在忧服中然失位亦不可久也
卷十 第 9a 页 WYG0123-0122c.png
 乘时亦不可失也孺子盍图之重耳以告舅犯舅犯
 曰孺子其必辞焉亡人无所为宝惟仁亲以为宝今
 父之死是何等事若又因以为得国之利其罪大矣
 将天下其孰能为我解之孺子其必辞焉公子重耳
 因对使者曰以君之惠辱吊亡臣重耳身出亡而父
 死曾不得居于丧次尽哭泣之哀而以为君忧父之
 死是何等事或敢有他志以辱君惠吊之义乎于是
 稽颡而不拜谢哭泣而起起而不复与使者私言使
卷十 第 9b 页 WYG0123-0122d.png
 者子显归以致命于穆公穆公称之曰仁矣夫公子
 重耳乎为后者当拜谢今但稽颡而已以未立为后
 故不成拜也哭而起则哀痛其父也起而不私是远
 反国之利也案舅犯之教重耳特致饰于辞命盖霸
 者假仁之事耳然其言则恻然仁孝之言也故大学
 论不外本内末亦有取焉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此言哭殡者不宜帷殡之事也穆伯鲁大夫季悼子
卷十 第 10a 页 WYG0123-0123a.png
 之子公甫靖也柩在殡朝夕哭礼必褰彻其帷若帷
 殡而哭则非古也自敬姜之哭其夫穆伯始也案敬
 姜早寡常昼哭以避嫌帷殡宜亦此意然夫妇之义
 生同室死同穴何独在殡之时嫌于褰帷而哭乎自
 敬姜行之世俗从而效之非礼意矣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此言居丧不敢过于哀毁之事也始犹生也孝子遭
 丧而行一切之礼乃是哀戚之至也惟哀戚之至故
卷十 第 10b 页 WYG0123-0123b.png
 礼为之节正以顺孝子之心使之渐变而轻也所以
 然者君子念始而父母之生已恐伤其性而不敢至
 于太过也案子以著代始而生之者亲也终而成之
 者子也若毁至灭性则子道不终而亲之生我为徒
 然矣故节哀顺变正先王之所以教孝也
复尽爱之道也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
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
 此言孝子尽爱亲之道而冀其复生也祷祠如云祷
卷十 第 11a 页 WYG0123-0123c.png
 祀而求也孝子无不爱其亲者于亲之死为之复以
 冀其复生是尽爱亲之道也盖犹有祷祠之心焉幽
 者鬼神之道望反诸幽以鬼神求之也北者幽阴之
 方北面而呼自幽而求之也案死者不可复生而万
 一冀其复生者孝子之用心如是也故升屋北面而
 望其反如自出而反者然
拜稽颡哀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
 此言孝子哀痛之情尤以稽颡为极也隐痛也丧礼
卷十 第 11b 页 WYG0123-0123d.png
 本欲尽哀如拜与稽颡均为哀戚之至痛也就二者
 而言则稽颡以头触地无复礼容尤痛之甚也盖拜
 是答宾之礼稽颡则全是自致其哀孔子之从稽颡
 而后拜者以此
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
 此言饭含之义取其洁而不取其亵也人始死而饭
 含用米与贝实于死者之口而弗忍其口之虚也此
 不是用饮食之道亦用其物之美洁者云尔
卷十 第 12a 页 WYG0123-0124a.png
铭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爱之斯
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焉耳
 此言铭旌之义也人死有铭者以其为神明之旌也
 以死者之形貌为不可见故用旗书名以识之惟爱
 之而不敢忘故为旌以录其名敬之而不敢遗故为
 旌以尽送死之道焉耳
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
 此言设重之义殷与周异也人始死以木作重长三
卷十 第 12b 页 WYG0123-0124b.png
 尺此虽非主而神所凭依在是是有主之道也殷礼
 始殡设重于殡庙之庭及作虞主后犹联缀以悬于
 所殡之庙有不忍弃焉周礼作虞主后遂彻重而埋
 于土有不敢渎焉案重与主皆所以依神而不同者
 何方氏悫曰始死而未葬则有柩矣有柩而又设重
 所以为重也既有庙矣有庙而必立主是为主也
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礼主人自
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
卷十 第 13a 页 WYG0123-0124c.png
 此言奠与祭之尽其爱敬也哀素哀痛无饰也自始
 死至葬而有奠奠用素器以丧未久生者哀心特甚
 不尚饰也唯祭祀之礼必致其文则主人自尽焉尔
 此岂知神之所飨必在于此亦以表其齐敬之心也
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袒括发变也愠哀之
变也去饰去美也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
哀之节也
 此言哀痛之必有节也抚心为辟顿足为踊女辟男
卷十 第 13b 页 WYG0123-0124d.png
 踊孝子丧其亲而有辟踊乃哀痛之极也若不裁限
 则伤其性故有算数以为之节文也辟踊之时袒衣
 括发者容貌之变也悲愠恚懑者哀情之变也去其
 寻常吉时之服饰是去其华美也而袒括发又在去
 饰之中为最甚也孝子理宜常袒而有所袒又有所
 袭者以明哀之有节限也
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弁而葬殷
人冔而葬
卷十 第 14a 页 WYG0123-0125a.png
 此言葬时用素冠之礼也弁素冠也绖环绖也居丧
 之时冠服俱用纯凶至葬则以素帛为弁制如爵弁
 而其上用葛为环绖所以然者葬而即远与神交之
 道也于是乎有敬心焉如弁为周人之祭冠而以葬
 冔为殷人之祭冠而以葬皆以示敬也案丧事以哀
 为本故有厌冠麻绖之制葬则以弁易厌冠以葛易
 麻绖而敬心生矣
歠主人主妇室老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
卷十 第 14b 页 WYG0123-0125b.png
 此言居丧病困尊者命食之事也歠歠粥也主人亡
 者之子主妇亡者之妻无则主人之妻也室老家之
 长相居丧三日不食以后大夫之家歠粥者则有主
 人主妇与室老焉惟虑其病困之故有不胜丧也是
 以君必命之食疏饭以纾其哀也陆氏佃曰谓亲丧
 三日之后君命以粥歠焉故曰为其病也君命食之
 也案此则当以歠字连下主人主妇室老为句而以
 下两句释之义甚通贯虽与注异然固可从
卷十 第 15a 页 WYG0123-0125c.png
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
 此言既葬反哭之事也堂与室皆谓庙中也卒窆而
 归主人反哭而升于堂盖以堂者乃亲平日祭祀冠
 昏行礼之处也主妇反哭而入于室盖以室者是亲
 平日饮食供养之处也案既夕礼主人反哭入升自
 西阶东面又云主妇入于室盖此时亲之形魄已归
 于土亲之神明则欲其仍反于庙诚不忍其一日而
 无所归也朱子曰须知得此意思则所谓践其位行
卷十 第 15b 页 WYG0123-0125d.png
 其礼等事行之自安方见得继志述事之事
反哭之吊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殷
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殷已悫吾从周
 此言反哭之事而折衷于圣人也封读为窆下棺也
 人之始死则哀其死既葬则哀其亡故反哭之有吊
 也哀之至也盖前此尚见殡宫反则吾亲亡焉不可
 复见哀故于是为甚也殷之礼既封而受吊于墓周
 之礼反哭而受吊于家夫亲之在土固为可哀不若
卷十 第 16a 页 WYG0123-0126a.png
 求亲于平日居止之所而不得其哀尤甚也孔子曰
 殷已悫吾从周言其情文兼尽礼所宜从也案士丧
 礼主人反哭吊者升自西阶曰如之何主人拜稽颡
 送于门外遂适殡宫悫者质野之意盖吊礼不当于
 野行之也
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
 此言葬礼之顺乎鬼神也北方国之北北首首在北
 也殡从南首固有不忍遽以鬼神待其亲者至于葬
卷十 第 16b 页 WYG0123-0126b.png
 则终死事矣其于必北方而北首三代通用此礼也
 以鬼神所尚在幽暗欲顺死者之情而反乎幽故也
 方氏悫曰南方以阳而明北方以阴而幽人之生也
 自幽而出乎明故生者南乡及其死也自明而反乎
 幽故死者北首
既封主人赠而祝宿虞尸
 此言葬讫主人将为虞祭之事也宿读为肃戒也进
 也虞祭名葬有以币送死之礼盖柩行至城门公使
卷十 第 17a 页 WYG0123-0126c.png
 宰夫赠元纁束既窆主人用以赠死者于墓祝于此
 时则先归以肃虞祭之尸焉案虞犹安也窆毕迎精
 而反祭于殡宫以安之士虞礼记云男男尸女女尸
 至祭于庙则男女共尸
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
反日中而虞
 此言虞祭之礼也士虞礼虞牲以特豕几以依神筵
 以坐神舍同释奠置也既葬而反哭主人与有司先
卷十 第 17b 页 WYG0123-0126d.png
 省视虞祭应用之牲别令有司以几筵释奠于墓左
 以礼地神为亲之托体于斯也待祭墓之有司反即
 于日中时举行虞祭之事焉案周人尚赤大事用日
 出故朝葬而日中虞释奠必使有司代者欲速反而
 脩虞事虞祭必待有司反者葬礼毕然后可行祭礼
 也释奠则无尸周官墓人凡祭墓为尸意者其君礼
 与
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日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
卷十 第 18a 页 WYG0123-0127a.png
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其变而之吉祭
也比至于祔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末有所归也
 此言虞祭至祔孝子弗忍于亲之事也卒哭三虞后
 祭名吉祭即卒哭之祭也祔于祖父祭告于其祖之
 庙也葬之日日中即虞者以孝子之心弗忍一日离
 其亲也自始死以来皆为丧奠至是乃易而为虞祭
 三虞之后其祭为卒哭言无时之哭自此而止唯存
 朝夕哭也祝辞曰哀荐成事祭以吉为成故是日以
卷十 第 18b 页 WYG0123-0127b.png
 吉祭易丧祭也卒哭之明日祔于祖父庙以孙之与
 祖昭穆同也夫以吉祭易丧祭是变而之吉祭矣自
 吉祭而至于祔必接连于卒哭之日者不忍使其亲
 一日而无所归也案方氏悫曰不忍一日离推生者
 之情不忍一日末有所归穷死者之理也旧说变者
 变其常谓未及葬期而葬者自虞至祔但遇刚日即
 连接其祭于经传未有明据盖必于是日也接者即
 所谓明日祔于祖父也
卷十 第 19a 页 WYG0123-0127c.png
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
 此言殷周祔礼之不同也殷以练之明日而祔周以
 卒哭之明日而祔夫三月而即鬼其亲疑于太迫期
 则时少宽矣此孔子所以善殷也案祔者以主附藏
 于祖庙有祭则就祭之俟除丧而后迁主于新庙之
 中时而祭焉殷人练而祔则未练以前犹祭于寝而
 有不忍遽改之心故比周为善也
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丧
卷十 第 19b 页 WYG0123-0127d.png
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
 此言君临臣丧之礼也桃性辟恶鬼神所畏茢萑苕
 可扫不祥臣丧未袭之前君往临之则使巫执桃祝
 执茢小臣执戈为有凶邪之气可恶也若往临生者
 但有执戈此所以异于生也丧有恶死之道焉先王
 之所不忍言也姚氏舜牧曰死与生自不同恶生于
 所畏故为之祓除正以释其疑畏之心而使君得尽
 礼于臣也
卷十 第 20a 页 WYG0123-0128a.png
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
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此言殷周死者朝庙之事也将葬之时而奉柩以朝
 是顺死者之孝心也又推死者之心必自哀其违离
 寝处欲一至于祖考之庙告诀而后行也殷则大敛
 之后即奉柩朝祖而遂殡于庙周则殡于寝及葬而
 后朝庙以行其不同如此案殷殡于庙故未殡先朝
 周殡于寝故朝而后葬此神道人道之别如晋文公
卷十 第 20b 页 WYG0123-0128b.png
 之丧殡于曲沃当是用殷礼然则先朝祢而殡于祖
 庙与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
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
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
者善谓为俑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哉
 此言古用明器之善而以孔子之言为断也殆几也
 俑木偶人设机而能踊跳故曰俑孔子谓送葬而有
卷十 第 21a 页 WYG0123-0128c.png
 明器者其知丧之道矣虽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以
 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近于用殉乎哉夫名之曰
 明器者是以神明之道事其亲也以泥为车束草为
 人自古有此即明器之类也故孔子谓古之为刍灵
 者善谓今之为俑者不仁盖俑则有面目机发太似
 乎人非复刍灵之略似而已不近于用人乎哉案神
 与人异道则不相伤易明器而用生者之器易刍灵
 而为俑后世以生人殉葬所自来矣
卷十 第 21b 页 WYG0123-0128d.png
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
进人以礼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毋为戎首不亦善
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此言为旧君反服之礼也鲁穆公问于子思曰礼有
 为旧君反服者是古之制与子思曰古之君子之待
 其臣也进必以礼而本于诚退必以礼而归于厚故
 有去国而为旧君反服之礼也若今之君子进则引
卷十 第 22a 页 WYG0123-0129a.png
 之唯恐不高而若加诸膝退则挤之唯恐不深而若
 坠诸渊其去国之后得不为寇乱之主斯亦善矣又
 何反服之礼之有案此与孟子之告齐宣王皆似有
 为而发应氏镛云世衰道微君多虐其臣者故警以
 相为感应之理若夫忠孝之至弥性无穷则所以事
 其君亲宜必有道矣
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
粥天下之达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
卷十 第 22b 页 WYG0123-0129b.png
不闻矣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
者乎哉我则食食
 此言臣于君丧有食粥之礼也昭子季康子曾孙名
 强敬子孟武伯子名捷三臣孟孙叔孙季孙也鲁悼
 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臣于君丧何食而可
 敬子曰居丧食粥此天下共由之礼也但吾三臣者
 之不能居公室而以礼事君也四方其莫不闻矣故
 勉强食粥而为毁瘠之貌我虽能之然岂不使人疑
卷十 第 23a 页 WYG0123-0129c.png
  我非以真情而处此毁瘠者乎哉我是以宁违乎礼
  而食食也案礼莫大乎臣子之事其君亲鲁称秉礼
  而孟孙之言如此与所谓三年之丧鲁先君莫之行
  者皆可叹也
 
 
 
 
卷十 第 23b 页 WYG0123-0129d.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