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123-00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四
 曲礼下
  名义与前篇同简策重多分为上下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
 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
 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踵立则磬折
 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卷四 第 1b 页 WYG0123-0048b.png
  此言执器之仪也绥下也下于带也主通指天子诸
  侯大夫凡为主者而言尚上也凡执器有高下之节
  奉持者两手当心提挈者屈臂当带此平常执器之
  仪也若为天子执器则上衡是上于心也为国君则
  平衡与心平也为大夫则绥之下于心也为士则提
  之当乎带也凡执主器当重慎之故器虽轻而有若
  不克主器之重者莫如币与圭璧圭以为聘璧以为
  享束帛以附璧操之则尚左手以尊阳若执器行时
卷四 第 2a 页 WYG0123-0049a.png
 不得举足但起前拽后使踵如车轮曳地而行迨于
 以器相授受之际立者曲如磬折而垂其佩主微俯
 而佩倚于身则臣小俯而佩垂于前主小俯而佩垂
 于前则臣大俯而佩委于地臣视君为加恭也案孔
 疏云衡有二大夫衡视则面为衡此衡谓心也朱子
 亦以上如揖下如授为平衡陆氏佃云衡高七尺七
 寸中人八尺则平衡与眉齐矣上衡又少高焉若今
 奉御食器上眉是也此即孔疏以面为衡之义
卷四 第 2b 页 WYG0123-0049b.png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此言聘宾衣服之宜也玉圭璋琮璧也藉荐也以束
 帛居玉下而荐之也凡行聘享之礼而执玉者在行
 享礼时于君用璧而荐以锦是玉有藉者也则以文
 为贵而裼以执之在行聘之时于君用圭特达而不
 加束帛是玉无藉者也则以质为敬而袭以执之若
 聘夫人用琮则裼用璋则袭盖聘宾之衣服贵与玉
 相称如此案贾氏公彦曰凡服四时不同假令冬有
卷四 第 3a 页 WYG0123-0049c.png
 裘衬身单衫又有襦襦上有裘裘上有裼衣裼衣上
 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若夏则有絺绤絺绤上有中
 衣中衣上复有上服也案玉藻羔裘豹饰缁衣以裼
 之狐裘黄衣以裼之此裼衣与裘同色也君衣狐白
 裘锦衣以裼之君子狐青裘豹袖元绡衣以裼之麛
 裘青豻袖绞衣以裼之此裼衣与裘不必同色也如
 缁衣羔裘朝服也素衣麑裘皮弁服也缁衣素衣皆
 上衣然则上衣固与裘同色与裼衣比之上衣为华
卷四 第 3b 页 WYG0123-0049d.png
 观于锦衣元绡衣绞衣者足以徵之矣贾氏所云中
 衣即指裼衣非白布之中衣与长衣深衣为类者也
 古人礼服皆直领而对襟当膺左右各馀一寸以为
 衽以左掩右则谓之袭开而摺于左露其裼衣则谓
 之裼裼衣盖亦对襟者衣裘则毛之文采閒露于左
 右衽之閒与裼衣同为见美若不衣裘则但以裼衣
 为美也孔疏谓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上有常著之服
 如皮弁之属则多一衣矣或谓裼衣上加深衣曰袭
卷四 第 4a 页 WYG0123-0050a.png
 或又谓裼衣为半袖单衣皆非是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大夫不名世臣侄娣士不名家相
长妾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
敢自称曰嗣子某不敢与世子同名
 此言正名之礼也卿老谓上卿世妇谓两媵世臣谓
 父时老臣侄谓妻之兄女娣谓妻之妹皆从妻来为
 妾者家相助知家事者长妾妾有子者余小子天子
 之子未除丧之称嗣子某诸侯之子未除丧之称世
卷四 第 4b 页 WYG0123-0050b.png
 子君之适子也国君不以名呼其卿老世妇大夫不
 以名呼其世臣侄娣士不以名呼其家相长妾盖卿
 老世臣家相皆辅赞于外者敬而不名所以示外之
 有所统也世妇侄娣长妾皆辅赞于内者敬而不名
 所以示内之有所统也天子之大夫其子不敢自称
 曰余小子避嗣天子之称也列国之大夫士其子不
 敢自称曰嗣子某避嗣诸侯之称也诸臣之子不敢
 与世子同名敬储贰所以尊君也郑注君大夫天子
卷四 第 5a 页 WYG0123-0050c.png
 大夫有土地者不与世子同名避僭效也其先之生
 则亦不改案杂记云与君之讳同则称字若先生与
 世子同名亦当然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此言古人之重射也负薪之忧言病不能负薪也射
 法每两人为耦以决胜负卿与卿耦大夫与大夫耦
 不足则使士备其数故有君使士射之礼夫射者男
 子之所有事也于君之使射而或未习则不可以不
卷四 第 5b 页 WYG0123-0050d.png
 能对而以疾为辞曰某适有负薪之忧负薪者庶人
 之事谦辞也案古者司徒以六艺教万民既为士宜
 未有不娴于射者是故讳言不能而托辞有疾所以
 激其愧励之心而使之兴于艺也
侍于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
 此言应对之礼也与众人侍坐于君子若君子有问
 礼当顾左右以致让望颜色以致察从容详审而后
 出之若不顾望而对一若恐人之先己者然则为失
卷四 第 6a 页 WYG0123-0051a.png
 礼矣孔疏云谓多人侍而君子有问若指问一人则
 一人直对若问多人则不得率尔先对也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
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
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告于宗后
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从
新国之法
 此言去国者重本之礼也宗后宗子也君子为卿大
卷四 第 6b 页 WYG0123-0051b.png
 夫士有去本国而徙居他国者凡所行礼不可求变
 其故国之俗若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当
 从旧国之故谨修其典法而审慎以行之如去国三
 世爵禄尚有列于朝而得守先祀出入尚有诏于国
 而吉凶相闻其兄弟宗族犹存则冠昏死丧必反告
 于宗后若去国三世朝无仕宦之列出入不复相闻
 则时久而义已绝矣然犹必待兴起而为卿大夫乃
 从新国之法前此盖不忍变也盖乐乐其所自生礼
卷四 第 7a 页 WYG0123-0051c.png
 不忘其本况以道去君君待之有礼者乎必不得已
 而舍故从新仁人孝子之用心抑犹有所不忍焉厚
 之至也或曰孔子相卫司徒敬子之丧用殷礼子游
 问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夫子变俗乎子曰非也丧
 事吾从其质而已禹入裸国而解衣亦不易其俗之
 意特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则不至于失礼意矣至去
 国三世以下方是言去国之礼
君子已孤不更名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
卷四 第 7b 页 WYG0123-0051d.png
 此言孤子之礼也暴贵谓其父非贵者而子骤贵也
 古者子生三月父名之名有不便父更之若己为孤
 子而欲更其名是忘亲也孤子宜有所不忍也古者
 生有爵则死有谥若父不当谥因孤子骤贵而追为
 之谥是适以彰父之贱非所以敬其亲也孤子宜有
 所不敢也
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居丧不
言乐祭祀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卷四 第 8a 页 WYG0123-0052a.png
 此言诵习言语之礼也复常除服之后也乐章弦歌
 之诗也人子居丧而未葬则读丧礼如敛殡成服启
 殡迁柩之类每事务于诚信也既葬则读祭礼如虞
 卒哭祔祥禫之类因时致其孝敬也服已除而复常
 则读乐书之篇章借弦歌以释其忧痛也若夫居丧
 宜哀故不言乐祭祀吉礼故不言凶公庭宜严肃故
 不言妇女郑注曰为礼各于其时也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筴侧龟于君前有诛龟筴几
卷四 第 8b 页 WYG0123-0052b.png
杖席盖重素袗絺绤不入公门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
门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此类言敬君之礼也书簿领也筴有本末故曰倒龟
 有背面故曰侧苞读曰藨丧屦用藨蒯为之衽谓深
 衣前衽初丧恐妨号踊故扱于带也厌伏也吉冠有
 纚有梁丧冠无之故厌帖然也事君主乎敬如承行
 文书之官簿领乃其所掌者若至君前始振去其尘
 埃而端整之则有罚卜筮之官龟筴其所奉以周旋
卷四 第 9a 页 WYG0123-0052c.png
 者若至君前而有颠倒反侧之状则有罚为其不豫
 事也公门为尊严之地如龟筴嫌于问吉凶几杖嫌
 于自长老席盖为丧车之饰衣裳重素为丧服袗絺
 绤而见体则嫌亵皆不可以入公门又如以苞为屦
 扱衽于带服厌帖之冠皆为凶服亦不可以入公门
 若臣妾死于宫中则条录送死物数之方板五服之
 衰与棺椁墙翣之凶器皆不祥之物必先告乃得将
 入不告则不得入也案郑注以席盖为载丧车是与
卷四 第 9b 页 WYG0123-0052d.png
 重素为类吕氏谓席所以坐盖以禦雨日者非是
公事不私议
 此言谋事之礼也公事可否必合聚而公议焉则人
 心同而国是定若谋于私室计于近习是私议也私
 议起则公是掩且以启擅权之渐故秉礼者谨之案
 私议如季氏专鲁政不与同列议于公朝而与家臣
 谋于私室之类若君大夫来访则据理告之非私议
 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23-0053a.png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
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
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
为宫室不斩于丘木
 此言营造之礼以明奉先之当敬也牺牲赋于民故
 曰牺赋亦以造言者如周官牛人供牛牲之互与盆
 簝之类有位之君子将营宫室必以宗庙为先所以
 奉先也厩与库为次所以备用也居室则所以安身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23-0053b.png
 故后之凡始造家事必以祭器为先牺牲之赋为次
 自养之器为后如无田禄者则不设祭器以祭器可
 假也有田禄者则先为祭服以祭服不可假也君子
 虽贫不敢粥祭器嫌废祀也虽寒不敢衣祭服恐其
 亵也为宫室不斩丘垄之木以广敬也案太王之迁
 豳也作庙翼翼然后百堵皆兴宣王之考室也嗣续
 妣祖然后筑室百堵古人之所重者可知已大夫有
 家记以士之臣为家相则士亦可称家也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23-0053c.png
大夫士去国祭器不踰竟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
器于士大夫士去国踰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
素冠彻缘鞮屦素簚乘髦马不蚤鬋不祭食不说人以
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此言去国之礼也坛位除地为位也鞮屦革屦无絇
 饰者簚车覆阑也素簚谓白狗皮为之大夫士以食
 禄故有祭器若去国而挈器踰竟是窃君之禄以诬
 其先矣故大夫以寓于大夫士以寓于士使之得用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23-0053d.png
 且觊已复还也大夫士去国盖有所甚不得已故既
 踰竟必除地为位乡本国而哭以凶丧之礼自处素
 衣素裳素冠彻去中衣之采缘而纯素履用革屦车
 用素簚乘不剪剔之马不治其手足爪不剔其须发
 不食盛馔而祭先代为食之人不以己出为无罪而
 向人解说妇人不侍御寝宿以求自安必待三月而
 后复其常服案郑注云臣无君犹无天也不说人以
 无罪所谓忠臣去国不洁其名也观于孔子去鲁而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23-0054a.png
 以微罪行则君子之用心可知已矣
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君若迎
拜则还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
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凡非吊丧非见国
君无不答拜者
 此言聘时之拜礼也国君谓所聘国之主君大夫士
 出聘他国见于主君君若慰劳其道路之勤苦则还
 转退避而不敢当再拜稽首以拜君之德意此以拜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23-0054b.png
 为敬也聘宾初至主国大门外主君若迎而先拜之
 则还转退避不敢答君之拜嫌与君抗宾主之礼此
 以不拜为敬也聘礼既毕本国之大夫士与来聘之
 大夫士其相见之礼贵贱有所不论如主人敬客则
 先拜客虽主为大夫而拜客之士也可客敬主人则
 先拜主人虽客为大夫而拜主人之士也可此又以
 先拜为敬也总之礼尚往来凡拜必答惟吊丧宾不
 答主人之拜谢以为助执丧役而来非行宾主之礼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23-0054c.png
 也大夫士见聘国之君君若迎拜则不敢答拜以已
 虽为宾犹不敢与主君抗也二者之外则无不答拜
 者旧说士见本国之君君不答拜则与下君于士不
 答拜之意同似非此处之解朱子曰大夫士相见此
 未有以见同国异国之辨更详之
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
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
答拜之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23-0054d.png
 此言初见与答拜之礼也大夫见他国之君而拜国
 君必答之以拜其辱士见他国之大夫而拜大夫必
 答之以拜其辱以皆为宾主故也同国之大夫士始
 受命相见此拜见则彼拜辱亦以其为宾主也惟君
 于本国之士不答拜以士卑也若非其臣则答拜之
 非已尊所加也大夫于家臣虽非家老拜亦答拜之
 避正君也男女有别拜独相答者不以行礼为嫌也
 案郑注自外来而拜拜见也自内来而拜拜辱也熊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23-0055a.png
 氏谓大夫见己君君拜其辱者以初为大夫敬之与
 孔疏异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此言田猎之礼也司马仲春教振旅遂以蒐故国君
 有春田之礼而大夫士皆从之其时鸟兽字乳但搜
 取其不字者而不围泽以泽之广则无物不在其中
 也大夫不掩群以物既群聚孳尾必多也士不取麛
 卵以兽子鸟卵方向生育也盖古之田猎一以驱禽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23-0055b.png
 兽使不害稼一以习战阵使不忘武是为取物之义
 而兼寓恤物之仁故不尚多获而暴天物也案王制
 谓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与此不同者王制是诸
 侯会王田猎之礼此是诸侯在国田猎之礼
岁凶年榖不登君膳不祭肺马不食榖驰道不除祭祀
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
 此言恤灾之礼也礼食杀牲则祭周人重肺公食大
 夫礼正馔后乃加设稻粱当岁凶而年榖不登则在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23-0055c.png
 上位者当与民同忧故君之膳不以肺祭不杀牲为
 盛馔也马不以榖为秣不欲夺民食也驰道不扫除
 其草莱不欲用民力也祭祀不设钟磬之县示不奏
 乐也至于大夫亦不加食夫稻粱不求自养也士饮
 酒而不作乐不御琴瑟也此即周礼荒政所谓弛力
 眚礼蕃乐者君大夫士皆有养民之责故遇灾而自
 贬损如此
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23-0055d.png
 此明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之意也故谓灾变丧疾之
 类君子比德于玉故为君者必佩玉非有故则玉不
 去身也大夫有钟磬之县所以昭其德非有故则不
 彻县也士常御琴瑟以调其性情非有故则不彻琴
 瑟也盖古之人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有不可斯
 须去身者考之礼大夫佩水苍玉士佩瓀玟则玉固
 上下之所通佩也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士特县则县
 亦上下之所通用也诗言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又言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23-0056a.png
 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则琴瑟亦上下之所通御也此
 分言之者互文可知
士有献于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
对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士私行出疆必请反
必告君劳之则拜问其行拜而后对
 此亦言敬君之礼也士有物以贡献于君恐君答已
 拜乃自致于外他日因便见君君问之曰何所取彼
 物也则先再拜稽首而后对取物之由盖敬君之问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23-0056b.png
 也人臣非公事不越境大夫若以私事有行而出疆
 必先请命其反也必有献于君士私行出疆必先请
 命其反也必告于君君若慰劳其道路之劳苦则拜
 询问其游历之所经则拜而后对盖敬君之劳与问
 也案必请必告臣不敢自专也大夫私行出疆若季
 友如陈葬原仲亦是
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
庙也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23-0056c.png

 此言处变之礼也诸侯若迫于强暴而去国其臣民
 止之则曰奈何去社稷社稷皆主于养人国之本也
 大夫去国其家臣属吏止之则曰奈何去宗庙宗庙
 以祀先祖家之本也士去国其亲戚朋友止之则曰
 奈何去坟墓坟墓以葬祖考身之本也若以礼之正
 而言诸侯守社稷国亡则必死之大夫抚君之众丧
 师辱国则死之士守君之制见危执节则死之盖止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23-0056d.png
 其去者存乎私情死其事者止乎公义虽经权互用
 而所守要于不渝如此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践阼
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临诸侯畛于鬼
神曰有天王某甫
 此言天子称谓之礼也阼主阶也畛接也祭名礼莫
 先于正名惟有天下而为大君曰天子以其为天之
 元子也朝诸侯分职事授政令责成功曰予一人在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23-0057a.png
 自称则为谦而臣民称之则至尊而莫与抗也践主
 阶而临祭祀祝辞于宗庙之内事曰孝王某于郊社
 之外事曰嗣王某事先则原其心事神则明其统也
 巡狩临于诸侯而使祝史畛于其方之鬼神曰有天
 王某甫臣不敢名君而告神又不可以无字也案郑
 注以天子予一人为摈者之辞称孝王不称孝子者
 天下重器王者大统又继世不必皆子也
崩曰天王崩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措之庙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23-0057b.png
立之主曰帝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此言天子丧祭称名之礼也复者人死则形神离古
 人持死者之衣升屋北面呼名招魂令复体魄冀再
 生也假读曰遐遐者远邈之义立主者始死则凿木
 为重以依神既虞而埋之乃别作主也崩者若自天
 坠下也史书策辞曰夫王崩凡复必称名惟王呼曰
 天子复臣不名君又普天率土止此一人也告丧于
 诸侯曰天王登假言升于高远也葬后卒哭竟而祔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23-0057c.png
 庙立主曰帝同之天神也天子即位三年除丧而后
 称王在三年之内自称予小子未踰年则称名或不
 幸而死则亦称名皆不忍忘先王也案春秋景王崩
 悼王未踰年入于王城不称天王而称王猛所谓生
 名之死不称天王崩而称王子猛卒所谓死亦名之
 也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此言天子治内之礼也天子立六宫之治必先有后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23-0057d.png
 后君也后也配天子以君天下又后于天子以广后
 嗣也其次有夫人夫之言扶也以德扶助乎王也无
 职坐而论妇礼有世妇妇之言服也以服事人也以
 其贵故以世言其职祭祀宾客丧纪有嫔嫔者妇人
 之美称言可宾敬也其职妇学之法有妻妻之言齐
 也进御于王暂亦齐同所谓御妻也有妾妾接也得
 接见于君也盖夫妇人伦之本宫闱王化之基天子
 立六宫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有德则充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23-0058a.png
 无德则阙关雎麟趾之德实为周官立政所自出宫
 壸之所系顾不重与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
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
司五众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
典司六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
工典制六材
 此言天子设官分职之礼也上典主也下典法也府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23-0058b.png
 者藏物之所六材者六工之所用也天子法天为治
 故建天官而先设六大以任之曰大宰以亮天工大
 宗以祀鬼神大史以掌天文大祝以奉宗庙大士以
 察祲祥大卜以辨吉凶各典司其六典之法而天官
 实总其成则钦若之道得矣次于天官者是为天子
 之五官曰司徒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司马掌邦
 政以佐王乎邦国司空掌事典以富邦国司士掌群
 臣之版万民之数以诏王治司寇掌邦禁以佐王刑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23-0058c.png
 邦国此五官者各有其属如大夫以至府史胥徒是
 谓五众当典司五众而分职以考其绩则群臣之职
 举矣用人以理财则有天子之六府曰司土以典农
 人之税司木以典虞人之税司水以典泽人之税司
 草以典囿人之税司器以典工人之税司货以典商
 人之税典司者各致其物以藏于六府随其职而守
 之则财用足矣至于天子之六工曰土工者塼埴之
 工也金工者镕铸之工也石工者刮磨之工也木工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23-0058d.png
 者攻木之工也兽工者攻皮之工也草工者设色之
 工也此六工者典制此六材当各随所长而精之则
 制器利用之道得矣案此于周官既不尽同旧说以
 为殷制亦无所考證要之皆为先王设官分职所以
 裁成辅相左右斯民之大要记礼者盖各据所闻而
 志之也
五官致贡曰享
 此言人臣质成之礼也五官即司徒已下五官贡功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23-0059a.png
  也享献也一说以公侯伯子男为五官以时致方物
  为贡非是天子之五官既备而功罪不进于上则下
  之情不通黜陟不行于下则上之权不立故每岁之
  终五官必各致其功以献于王其名则曰享焉案六
  卿皆天子所建而质成独五官者周礼所谓大宰岁
  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
  废置也曰享者臣之事君一如君之事天功罪既昭
  而黜陟惟命所以尊王者至矣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23-0059b.png
 
 
 
 
 
 
 
日讲礼记解义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