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a 页 WYG0335-0001a.png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编年之书莫备于
皇祖御批之资治通鉴纲目盖是书集三编为一部自三皇
  以至元末明初振纲挈目谨予严夺足以昭万世法戒
  为人君者不可不日手其帙而心其义也然
皇祖虽尝抉精微徵辞旨著论百馀首亦惟析疑正陋垂教
  后世耳于其书则一仍厥旧无所笔削也故全书篇幅
  虽多而议论乃什倍于事实即如前编之中总论史论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b 页 WYG0335-0001b.png
  音释辨疑考證纷不一家正编之中凡例发明书法考
  异集览考證正误质实滥觞益甚至于续编之作成于
  有明诸臣其时周礼沿尹起莘例作发明而广义则出
  于张时泰效刘友益书法而为之者夫发明书法其于
  历朝兴革正统偏安之际已不能得执中之论而况效
  而为之者哉且以本朝之臣而纪其开国之事自不能
  不右本朝而左胜国此亦理之常也况三编中嬗代崛
  起之际称太祖而系以我者不一而足亦非体例也故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a 页 WYG0335-0002a.png
  命儒臣纂历代通鉴辑览一书尽去历朝臣各私其君
  之习而归之正自隆古以至本朝四千五百五十九年
  事实编为一部全书于凡正统偏安天命人心系属存
  亡必公必平惟严惟谨而无所容心曲徇于其间观是
  书者凛天命之无常知统系之应守则所以教万世之
  为君者即所以教万世之为臣者也书中批论一依
皇祖之例自述所见据事以书者十之三儒臣拟批者十之
  七而经笔削涂乙者七之五即用其语弗点窜者亦七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b 页 WYG0335-0002b.png
  之二云
  乾隆丁亥秋月御笔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a 页 WYG0335-0002c.png
御制观通鉴辑览至褚遂良贬潭州事嘉其忠悃辄效
  其体拟作
元舅与功臣由来不可诛草茅承顾托宁当惜残躯忍
视夷姜污曲从政君诬国是太宗创臣忝召奭徒叩首
愿还笏忤旨罪奚逋潭州被薄谴敢曰非其辜回首望
金门无言以嗟吁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a 页 WYG0335-0003a.png
御制书通鉴辑览明崇祯甲申纪年事
通鉴辑览将成司事者举通鉴纲目三编之例于甲申
岁𣣔大书顺治元年分注崇祯十七年于下且凡胜朝
事皆别书明而于李自成陷京师即系以明亡余曰不
可夫三编之例非𫐠续编之例乎续续于元顺帝二十
七年即分注明年元主北奔而系以元亡去至正二十
八年为洪武元年且自顺帝十五年明祖起兵之后于
凡元政即别书元以示异虽臣各私其君之义也而朕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b 页 WYG0335-0003b.png
实鄙之盖以理责人者必光以理自处天下者天下之
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居今之
时贬亡明而尊本朝如明之元其谁曰不可然朕不为
也也通鉴辑览之书非一时之书乃万世之书于正统
偏安之系必公必平天命人心之向必严必谨且正编
续编既一正其自视尊大之陋习而顾于本朝嬗代之
际有所偏向是不有恧于心而贻来世之讥乎兹于甲
申岁仍命大书崇祯十七年分书顺治元年以别之即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a 页 WYG0335-0003c.png
李自成陷京师亦不遽书明亡而福王弘光元年亦令
分注于下必俟次年福王于江宁被执而后书明亡夫
福王设于江南能自立未尝不可为南北朝如宋高宗
之例也而奈其日即慆淫以致天命去而人心失是非
开创者欲究我兵威而实守成者自失其神器也若夫
唐王桂王穷窜边隅苟延旦夕此正与宋之帝炳帝是
同例不可仍以正统属之用以示万世守成之主思天
命人心之难谌凛凛乎惴惴乎保祖宗所贻留为臣民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b 页 WYG0335-0003d.png
所系属而不敢谬恃书法之可有高下焉庶几朕纂通
鉴辑览之本意或不失春秋大一统之义乎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6a 页 WYG0335-0004a.png
命通鉴辑览附纪明唐桂二王事迹谕
甲申岁我国家既定鼎京师而明福王朱由崧为南京
诸臣迎立改元首尾一载其后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
榔相继称号者又十有馀年当时以其事涉本朝开创
之初凡所纪年号例从芟削即朱璘之明纪辑略亦以
附三王纪年为浙江抚臣等所奏燬兹以搜访遗籍外
省奏进此书阅其体例非不尊崇本朝且无犯讳字迹
徒以附纪明末三王自不宜在概禁之列前命编纂通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6b 页 WYG0335-0004b.png
鉴辑览馆臣请不录福王事寔因念历朝嬗代之际进
退予夺系乎万世公论若前代偏私袒徇之陋习以曲
笔妄为高下朕寔鄙之即如福王承其遗绪江山半壁
疆域可凭使能立国自强未尝不足比于宋高宗之建
炎南渡乃孱弱荒淫自贻颠覆而偏安之规模未失不
可遽以亡国法绝之特命于崇祯末附纪福王年号仍
用双行分注而提纲则书明以为别至芜湖被执始大
书明亡盖所以折衷至是务合乎人情天理之公也至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7a 页 WYG0335-0004c.png
于唐王桂王遁迹闽滇苟延残喘不复成其为国正与
宋末是炳二王之流离海岛者相类本不得等于福王
之例是以辑览内未经载入今思二王究为明室宗支
与异姓僣窃者不同非伪托也且其始末虽无足道而
奔窜事迹亦多有可考与其听不知者私相传述或致
失实无稽转不若为之约举大凡俾知二王穷蹙情形
不过如此更可以正传闻之讹舛又其下诸臣以旅拒
王师者向多以伪官目之然其间如白文选李定国等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7b 页 WYG0335-0004d.png
本献贼义子反侧无常彼在明已合称贼称伪自当准
春秋书盗之例又如金堡等之五虎横行把持国是者
亦无足齿录若其他各为其主始终不屈以至陨首捐
躯者不一而足较宋末之文天祥陆秀夫寔相彷佛虽
混一之初兵威迅扫不得不行抗命之诛而诸人琐尾
间关有死无贰洵无愧人臣忠于所事之义迄今日久
将遂泯没朕甚悯之亦宜略为纪绿使之有传于后设
以为载笔有体则凡事涉二王者不妨直以彼字称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8a 页 WYG0335-0005a.png
用存偏正之别而其臣则竟书为某王之某官某槩不
必斥之为伪也明纪辑略已命有司弛其禁而通鉴辑
览校刋将竣其令四库全书馆总裁诠叙唐桂二王本
末别为附录卷尾凡彼时仗节死义之人考订事迹悉
与备书朕将亲为裁定宣付刋行俾读者咸知朕大中
至正未尝有一毫私意偏倚其间而崇奖忠贞亦足以
为世道人心之劝书成即以此谕同御制辑览原序并
冠卷端庶将来有所恭考喻朕意焉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9a 页 WYG0335-0005c.png
   凡例
   一历代通鉴纂要本明正德间所辑其书仿宋司
    马光举要之例上自伏羲下迄元代凡九十有
    二卷我
 皇上几馀省览以编内采录尚未精审
 特敕重加订正并增入明代事迹釐为一百十六卷发
    凡起例皆经
 睿裁鉴定尽善尽美集史学之大成实足表里六经准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9b 页 WYG0335-0005d.png
    式万世
   一朱子纲目及前编续编我
圣祖仁皇帝御批刋布昭如星日我
 皇上圣学高深缉熙绳
武凡数千百年史策得失靡不条贯兼综折衷美备(臣/)
    以次属稿进
  呈仰蒙
 亲御丹毫详加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0a 页 WYG0335-0006a.png
 论定其间析疑考异洞悉毫芒而大义所昭
 微言特揭谨次第敬录简端用垂
 至教
   一年经事纬提纲分目一依朱子纲目书法
   一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此纲目旧例也今提纲
    缀目皆酌用大书取便观览其有事非一时而
    牵连并及或语非至要而采摭堪资者则用小
    字附书至注内有更须诠释者空格以别本文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0b 页 WYG0335-0006b.png
    务使眉目朗然无淆睹记
   一表岁首年纲目第一要义高辛以前无甲子可
    纪帝尧甲辰以后谨遵
圣祖仁皇帝御批纲目前编用邵子皇极经世书例编次
    干支标于每年之上历代仿此至唐虞称载夏
    称岁商称祀周以后称年皆随其代而书之
   一刘恕陈桱通鉴外纪胡宏皇王大纪皆始于盘
    古其说荒远难稽金履祥通鉴前编始自唐尧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1a 页 WYG0335-0006c.png
    于上古事又多阙略今以孔子系易为断肇始
    庖羲不更远溯邃古
   一我
  国家诞膺
符命朱果发祥瑞贶屡臻昭烁今古
太祖高皇帝肇兴大业
太宗文皇帝嗣炳鸿谟凡伟烈丰功事关明纪者自宜登
    诸简策用昭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1b 页 WYG0335-0006d.png
  兴运之隆今并恭依
实录敬谨纂辑
   一尚书备称祀载春秋首纪春王统事表年实史
    家大法是书于历代纪年之际大书分注进退
    攸关皆仰禀
 圣谟权衡允协其有未改岁而事涉两朝者则并用一
    年两系之例以存其统至附庸小国岁首不书
    年号惟嗣位改元乃一书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2a 页 WYG0335-0007a.png
   一正统偏安之辨其界最严前史每以兴代而纪
   载前朝因多偏徇若续纲目于宋元明之际更
   属不公瀛国既执而犹以宋纪年顺帝未亡而
   即标明国号任意低昂适足贻识者者今自景
   炎而后至正以前皆恪奉
宸裁统归元纪至于明之崇祯十七年明统尚存亦用
   大书纪岁而福王事迹并遵
旨采辑附书明纪大公至正旷古无伦谨于卷内恭录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2b 页 WYG0335-0007b.png
御制文冠诸卷首以昭定论
  一凡立纲书法褒贬攸关仰蒙
睿鉴精详折衷至当大义炳然如贾充褚渊等之书死
   狄仁杰之书周唐肃宗之书太子徐寿辉之书
   害并以变文示义
特笔所垂发千古未发之隐洵足微显阐幽永彰法戒
  一纲目始于周威烈王之二十三年前编亦止于是
    年二书起讫之际自当区分明晰今于初命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3a 页 WYG0335-0007c.png
   晋大夫一条另标卷首以还二书之旧
  一史法固宜简要而纪载实贵详明今自三代以
   前皆上本六经旁稽诸子秦汉而后事迹滋繁
   从本史以迄外乘稗官无不博采汇参以衷至
   是其或异同互见之处并加案语考定弗蹈两
   岐
  一纲目凡例凡命官惟宰相皆书馀官非有故不
   书今酌用其例凡宰臣之拜免及卒皆书其非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3b 页 WYG0335-0007d.png
   有事迹显然者则于他条互见若非宰相而用舍
   有关国是者则以特书例书之
  一前史措词类多失实而南北区分之会则彼此
   互相指斥尤舛至公如五代晋之于辽南宋之
   于金于元皆尝称臣称侄而交兵搆衅犹以入
   寇书之于情义实为未协今并恪遵
指示酌量改定书法悉去偏私以归至正
  一纲目一书乃朱子门人纂集纪年系月舛误尚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4a 页 WYG0335-0008a.png
   多至续纲目所载尤为疏略失当如分夔离不萧
   干为二人之类舛驳叠见考證难资今依据正
   史博稽群籍悉正牴牾之旧以臻完善之观
  一凡舆地名目悉按现在郡邑沿革注其大略其
   有谬误相沿之处仍行核正不使异义少滋至
   于
 本朝声教四讫遐方绝域尽入版图如河有重源足
   證都实传闻之误实为得诸目睹一破群盲今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4b 页 WYG0335-0008b.png
   并详加按语用以垂信方来
  一凡卷内所见人名字里并依本传详注其有本
   史未立传者则为旁采诸书俾无渗漏至或有
   一人而异名及数人而同名者亦悉分晰證明
   以资考核
  一金元二史出自后代儒臣之手大抵音译失宜
   乖舛滋甚历蒙
指示以国语及蒙古语證合本音本义无不确合近又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5a 页 WYG0335-0008c.png
命喀尔喀亲王成衮札布
进所藏蒙古源流一书堪以互为考證今并遵
旨详加译改仍于初见处注明旧作某某字样俾开卷
   了然足资考据
  一唐宋而后野史渐夥增饰流传殊难依据若宋
   太祖之斧声烛影明惠宗之逊国出亡等事异
   说滋多尤当剖晰是非以昭定论今并随文驳
   正勿使滋惑传闻致乖大义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5b 页 WYG0335-0008d.png
  一凡一事而首尾相距颇远者纲目于前后皆为
   立纲虽起讫自明而检寻未易今皆量其事之
   本末酌行总叙或于初见一条备言其终或于
   最后一条追叙其始仍用先是至是及初字寻
   字等文分别纪录眉清目朗庶觉贯串非难
  一纲目定例书月不书日今仍其旧惟日食则仍
   系日其或有事迹纷冗必须详载干支次序方
   能明了者则亦于目内书日以别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6a 页 WYG0335-0009a.png
  一先儒论断其醇正可取者间加甄录具载姓名
   其采于本史者则曰史臣或称某史赞以别之
  一史家音注如司马贞之于史记颜师古之于汉
   书胡三省之于资治通鉴并称详赡今于奥义
   奇文间采诸家之说为之笺释至如贺善之赞
   尹起莘之发明以及周礼张时泰等所述皆摭
   拾空谈文芜义浅并加刋削以省繁文
  一杜预解左传及胡三省解通鉴多有注某事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6b 页 WYG0335-0009b.png
   此某人始此等例今于事之有关系者并仿其
   例酌加标注以便检寻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7a 页 WYG0335-0009c.png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告成进
 呈表
  大学士公(臣/)傅恒等奉
敕编纂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告成谨奉
 表上
 进者(臣/)恒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上言钦惟我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7b 页 WYG0335-0009d.png
皇上
 法古绥猷
 右文成化
 稽帝尧而稽帝舜考礼乐以等百世之王
 监有夏而监有殷秉权衡以定一中之统刋历代廿
  二家之史文订差讹纪胜国三百载之书编沿正
  续广修明于旧典取鉴无遗阐义例于微言折衷
  有待惟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8a 页 WYG0335-0010a.png
作者之谓圣体则史而义则经洵
焕乎其有文指以千而言以万成编既定
至教斯垂原夫在昔有邦若时稽古因文见义用布训
  于丹青比事属辞咸取裁于笔削盖史使其记必
  明取舍之宜而鉴监于前实具是非之迹至编年
  以定体尤提要而徵文涑水之表岁系时裒辑实
  原于汉纪紫阳之列纲分目指归悉本于鲁书洎
  递嬗夫元明亦间沿为著述然而年芟益部不同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8b 页 WYG0335-0010b.png
  习氏之存刘系黜房陵莫问昭公之在晋合书地
  书人以表例枘凿恒多系岁阳岁阴以表名盾矛
  不免虽纠唐有作文人之习相沿而讥郐无庸史
  法之传渐失乃在前明中叶复有纂要一书略具
  规模倍多舛驳鲁鱼错见沿故牍之乖讹臧否失
  宜任詹言之芜漏当发函于
几暇欲订毫釐因付馆以编摩载陈圭臬纂排数载会
  萃群书授青简而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9a 页 WYG0335-0010c.png
 肇锡嘉名
 御丹毫而时抒精义溯自分编以论次逮兹削藁而观
   成凡条目之攸纷幸
 睿裁之悉禀
 阐特标之论觉管窥蠡测而无由
 垂删定之文实壤薄流涓之莫助承素王而缵彝典说
   明则道自可行仰
圣祖而绍前闻揆一则心无不合昭其经法大旨备而悉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19b 页 WYG0335-0010d.png
   奉指南示以变通旧例繁而不皆从朔大用策而
   小用牍若网在纲国为纬而年为经咸指诸掌审
   是非而绳悬悉准具首尾而囊括无馀纪载之例
   綦严宜事增而文省见闻之辞各异故远略而近
   详或分注以备言特书与附书并列或后经以终
   义事本与事末兼该披月竁之舆图悉河判重源
   之实考星经之次舍知躔同五纬之诬国语则遥
   證金源按出之传讹始剖世牒则远徵蒙古却特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0a 页 WYG0335-0011a.png
  之受姓咸稽以至正字审音三苍并协旁及释名
  辨物五雅兼资凡质实而辨疑尽部居而州次譬
  校雠于扫叶作述之义昭如揽体要于挈裘兴替
  之端备矣且夫正统偏安之辨尤属人心天命所
  关即良史未协于大公钦
宸断独衷于至是盖自缇油失职恒缘讳饰为文迨至
  光岳分区浸以诋諆成习名互称夫岛索徒相嘲
  出聘之车号已贬于孙臣尚欲侈横磨之剑总偏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0b 页 WYG0335-0011b.png
  私之曲徇致名义之都乖况如丙子谶成宋祚随
  江潮并歇庚申史就元基与塞草同荒乃或续景
  炎于南渡之馀更且摈至正于北迁之始皆妄加
  其予夺遂尽悖乎公平惟
至圣之制义因心故定案必循名责实削纪年于闰位
  凛乎大命之难谌改书寇于旧条截然内词之莫
  假实从古未发之义于此心适得所同属胜朝改
  玉之时当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1a 页 WYG0335-0011c.png
 圣代膺图之会欣际
六龙乘御大一统已悉受周疆
 特念五马仓皇小朝廷尚仅留夏肄殉黄巾于冀北既
   大书春月之三擅白版于江东遂并纪福王之一
   运分甲乙存残局而国号斯加事削闽滇溯遗封
   而藩称非伪是皆扩
 天地为公之量覆载同符因之冠
 星云有倬之章典谟并灿春秋之旨在居正奉正义以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1b 页 WYG0335-0011d.png
   无私帝王之事集大成勒成书于有永允矣无偏
   而无党粲然是训而是行至
 特笔之所垂统全书而咸贯剑南之册未至肃皇不改
   储称上都之号犹存怀邸难逃篡字循莽大夫之
   例望石城而冷笑褚公冠周平章之名对高庙而
   多惭狄相莫不约群纷以炳义本
 彝训以敷言立纲常名教之大防极微显婉彰而一致
   信读书之贵得间不啻引锥而画沙审观人之必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2a 页 WYG0335-0012a.png
  于微乃如铸鼎以象物盖扬王鈇以治万世非
天子莫操其权而会民极以执两端独
圣人能见其大昔者兰陵通史繁华徒侈千篇贞观晋
  书论断祇存四赞咨忠臣而录袁粲宁本亲裁侈
  盛事而补陈桥何关正体从未有定书法则
轩镜心悬著史评则
尧文手勒善者劝而恶者惧知衮钺之非空言参于天
  而验于人在方策以明大道书成一百十六卷尽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2b 页 WYG0335-0012b.png
  善尽美而蔑以加事纪四千五百年举要举凡而
  得其当(臣/)等学惭闳览才谢淹通识故籍而有愧
  五难论先民而粗闻十例时政记言起居记事愿
  依左右史之班伯恭知古君举知今难参大小贤
  之列属操觚于虎观滥厕分排承执简于麟编幸
  邀
鉴定惟子夏得其书矣讵能赞夫一词若皋陶见而知
  之实叨荣于千载从此名山藏副定百家作史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3a 页 WYG0335-0012c.png
  模更欣
 秘殿刋成阐奕祀传心之要(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恭
 进以

 乾隆三十三年正月初十日大学士公(臣/)傅 恒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3b 页 WYG0335-0012d.png
           大 学 士 (臣/) 尹继善
           大 学 士 (臣/) 刘统勋
           协办大学士尚书公(臣/)阿里衮
           协办大学士尚书(臣/)刘 纶
           户部尚书(臣/)于敏中
           刑部尚书(臣/)舒赫德等谨
 上表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4a 页 WYG0335-0013a.png
    监理
 武英殿管理事务多罗履郡王   (臣/)永 珹
 经筵讲官武英殿管理事务户部左侍郎总管内务府大臣(臣/)英 廉
 武英殿管理事务正红旗汉军副都统      (臣/)和尔经额
    校刋
 经筵讲官武英殿总裁礼部尚书        (臣/)王际华
                      (臣/)觉罗奉宽
    监造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4b 页 WYG0335-0013b.png
  内务府管理六库事务郎中加十级纪录五次(臣/)六十九
  内务府营造司郎中加一级纪录七次(臣/)诚 意
  南 苑 员 外 郎 兼 佐 领(臣/)刘 淳
  武备院主事加一级纪录 七次(臣/)永 善
  内      管     领(臣/)扎 钦
  副      管      领(臣/)六 格
  监   造  加  三   级(臣/)吉兰泰
  监   造  加  三   级(臣/)文殊保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5a 页 WYG0335-0013c.png
  库            掌(臣/)六达塞
  库            掌(臣/)伊灵阿
    校对
 日讲起居注官武英殿提调左春坊左赞善(臣/)彭绍观
 武英殿提调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 淦
  翰  林  院  修  撰(臣/)张书勋
  翰  林  院  编  修(臣/)姚 颐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陆费墀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5b 页 WYG0335-0013d.png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昌图
  翰  林  院  编  修(臣/)陈桂森
  翰  林  院  编  修(臣/)黄良栋
  翰  林  院  编  修(臣/)徐天柱
  翰  林  院  编  修(臣/)秦 泉
  翰  林  院  编  修(臣/)刘锡嘏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杨寿楠
  翰  林  院  检  讨(臣/)张运暹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6a 页 WYG0335-0014a.png
  翰  林  院  检  讨(臣/)季学锦
  举            人(臣/)顾天骏
  举            人(臣/)𡊮锡衡
  举            人(臣/)毛 圻
  副   榜   贡    生(臣/)戚健中
  副   榜   贡    生(臣/)杨有源
  岁      贡     生(臣/)王炳文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7a 页 WYG0335-0014c.png
    正总裁
                  (臣/)傅 恒
                  (臣/)来 保
                  (臣/)尹继善
                  (臣/)刘统勋
    副总裁
                  (臣/)兆 惠
                  (臣/)阿里衮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7b 页 WYG0335-0014d.png
                  (臣/)舒赫德
                  (臣/)阿 桂
                  (臣/)刘 纶
                  (臣/)于敏中
 经筵讲官刑部尚书今任工部尚书   (臣/)裘曰修
    提调官
  礼科掌印给事中今任河南布政使(臣/)觉罗巴延三
  原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续任刑部侍郎(臣/)额尔景额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8a 页 WYG0335-0015a.png
  原任户部员外郎续任工部侍郎(臣/)珠鲁讷
  户部员外郎续任理藩院侍郎(臣/)庆 桂
  原任户部郎中续任漕运总督(臣/)傅 显
  户部员外郎今任内阁学士(臣/)博清额
  原任内阁侍读学士续任户部侍郎世袭云骑尉(臣/)伊克坦布
  吏部文选司郎中今任吏部侍郎(臣/)袁守侗
  陜西道监察御史今任湖南沅州府知府(臣/)晆朝栋
  原 任 江 西 道 监 察 御 史(臣/)毛永燮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8b 页 WYG0335-0015b.png
  原 任 吏 部 员 外 郎 (臣/) 顾 云
  原任户部郎中续任云南盐驿道(臣/)冯光熊
  吏科给事中今任户部仓场侍郎(臣/)刘秉恬
  原任刑部郎中今授吏部主事(臣/)王 昶
  户部员外郎今任贵州道监察御史(臣/)张 霁
    收掌官
  刑 部 员 外 郎 今 任 郎 中(臣/)保 成
  中书科笔帖式今任山西归化城同知(臣/)勒 保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9a 页 WYG0335-0015c.png
  原任内阁中书续任湖南辰州府元陵县知县(臣/)毛应藻
  宗人 府 主 事 今任礼部郎中(臣/)郑步云
  内 阁 中 书 今任宗人府主事(臣/)冯应榴
    纂修官
  原任翰林院侍读四 品 职 衔(臣/)杨述曾
  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 (臣/) 朱 筠
  翰 林 院 侍 读 学 士 (臣/) 韦谦恒
  翰林院编修今任詹事府少詹事(臣/)彭元瑞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29b 页 WYG0335-0015d.png
  翰林院编修今任贵州贵西道(臣/)赵 翼
  翰林院庶吉士今任刑部郎中(臣/)曹锡宝
  内阁中书今任刑部员外郎(臣/)陆锡熊
  内 阁 中 书 今 候 补 主 事(臣/)阮葵生
  原任内阁中书续任吏部主事(臣/)汪孟鋗
  内   阁   中    书 (臣/) 赵文哲
  内   阁   中    书 (臣/) 严长明
  内阁中书今任吏部主事(臣/)程晋芳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0a 页 WYG0335-0016a.png
    校对官
  翰林院庶吉士今任礼部主事(臣/)沈世炜
  内 阁 侍 读 今 任起居注主事(臣/)孙士毅
  内阁中书今任起居注主事(臣/)王嵩柱
  内   阁    中   书 (臣/) 方 炜
  内 阁 中 书 今 任 侍 读(臣/)郭元湰
  内阁中书今任刑部主事(臣/)刘凤翔
  内阁中书今任刑部员外郎(臣/)褚寅亮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0b 页 WYG0335-0016b.png
  内阁中书今任福建汀州府同知(臣/)吴 宽
  内阁中书今任山西宁武府同知(臣/)吴 烺
  原 任  内  阁 中 书 (臣/) 周发春
    总校官
  翰林院侍读学士今任工部侍郎(臣/)刘星炜
  詹事府少詹事今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汪廷玙
  右春坊右庶子今任陜西布政使(臣/)毕 沅
  原任翰林院编修续任浙江宁波府知府(臣/)王绍曾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1a 页 WYG0335-0016c.png
  右春坊右中允 今 任 庶子(臣/)曹文埴
  翰  林  院   侍   读(臣/)吴省钦
  翰林院编修今任四川道监察御史(臣/)李孔阳
  翰林 院编修今 任 赞 善(臣/)王燕绪
  翰林院编修今任刑部 主 事(臣/)陈兰森
  原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今任编修(臣/)纪 昀
  翰  林  院   编  修(臣/)嵇承谦
  原任司经局洗马续任湖南衡州府知府(臣/)宋 铣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2a 页 WYG0335-00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目录  编年类
  第一卷
   伏羲氏至高辛氏祇载传世年代
   起甲辰陶唐氏帝尧元载(始书纪/元甲子)讫乙亥有虞
   氏帝舜五十载 卷凡一百五十二年
  第二卷
   起丙子夏后禹元岁讫己卯商王受辛三十三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2b 页 WYG0335-0017b.png
   祀(即周武王/十三年) 卷凡一千八十三年有奇
  第三卷
   起己卯周武王十三年讫庚午周幽王十一年
    卷凡三百五十二年
  第四卷
   起辛未周平王元年讫戊寅周襄王九年 卷
   凡一百二十八年
  第五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3a 页 WYG0335-0017c.png
   起己卯周襄王十年讫乙亥周定王二十一年
    卷凡五十七年
  第六卷
   起丙子周简王元年讫丁卯周景王十一年
    卷凡五十二年
  第七卷
   起戊辰周景王十二年讫辛亥周敬王三十年
    卷凡四十四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3b 页 WYG0335-0017d.png
  第八卷
   起壬子周敬王三十一年讫丁丑周威烈王二
   十二年 卷凡八十六年
  第九卷
   起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讫辛巳周赧王三
   十五年 卷凡一百二十四年
  第十卷
   起壬午周赧王三十六年讫己卯秦王政二十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4a 页 WYG0335-0018a.png
   五年 卷凡五十八年
  第十一卷
   起庚辰秦始皇二十六年讫甲午秦二世三年
    卷凡十五年
  第十二卷
   起乙未楚义帝元年讫己亥(西楚霸王五年/即汉高帝五年)
   卷凡四年有奇
  第十三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4b 页 WYG0335-0018b.png
   起己亥汉高帝六年讫辛酉汉吕后八年 卷
   凡二十二年有奇
  第十四卷
   起壬戍汉文帝元年讫庚子汉景帝后三年
   卷凡三十九年
  第十五卷
   起辛丑汉武帝建元元年讫甲子汉武帝元狩
   六年 卷凡二十四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5a 页 WYG0335-0018c.png
  第十六卷
   起乙丑汉武帝元鼎元年讫庚子汉昭帝始元
   六年 卷凡三十六年
  第十七卷
   起辛丑汉昭帝元凤元年讫壬申汉宣帝黄龙
   元年 卷凡三十二年
  第十八卷
   起癸酉汉元帝初元元年讫戊申汉成帝永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5b 页 WYG0335-0018d.png
   四年 卷凡三十六年
  第十九卷
   起己酉汉成帝元延元年讫乙丑汉平帝元始
   五年 卷凡十七年
  第二十卷
   起丙寅汉孺子婴居摄元年讫乙酉五月汉淮
   阳王三年 卷凡十九年有奇
  第二十一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6a 页 WYG0335-0019a.png
   起乙酉六月后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元年讫壬
   寅后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卷凡十七
   年有奇
  第二十二卷
   起癸卯后汉世祖光武帝建武十九年讫癸未
   后汉章帝建初八年 卷凡四十一年
  第二十三卷
   起甲申后汉章帝元和元年讫辛酉后汉安帝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6b 页 WYG0335-0019b.png
   建光元年 卷凡三十八年
  第二十四卷
   起壬戍后汉安帝建光元年讫己亥后汉桓帝
   延熹二年 卷凡三十八年
  第二十五卷
   起庚子后汉桓帝延熹三年讫丁卯后汉灵帝
   中平四年 卷凡二十八年
  第二十六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7a 页 WYG0335-0019c.png
   起戊辰后汉灵帝中平五年讫己卯后汉献帝
   建安四年 卷凡十二年
  第二十七卷
   起庚辰后汉献帝建安五年讫庚子后汉献帝
   建安二十五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二十八卷
   起辛丑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讫戊辰蜀汉帝
   禅延熙十一年 卷凡二十八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7b 页 WYG0335-0019d.png
  第二十九卷
   起己巳蜀汉帝禅延熙十二年讫己亥晋武帝
   咸宁五年 卷凡三十一年
  第三十卷
   起庚子晋武帝太康元年讫甲子晋惠帝永兴
   元年 卷凡二十五年
  第三十一卷
   起乙丑晋惠帝永兴二年讫戊寅晋元帝太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8a 页 WYG0335-0020a.png
   元年 卷凡十四年
  第三十二卷
   起己卯晋元帝太兴二年讫丁未晋穆帝永和
   三年 卷凡二十九年
  第三十三卷
   起戊申晋穆帝永和四年讫己卯晋孝武帝太
   元四年 卷凡三十二年
  第三十四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8b 页 WYG0335-0020b.png
   起庚辰晋孝武帝太元五年讫戊戍晋安帝隆
   安二年 卷凡十九年
  第三十五卷
   起己亥晋安帝隆安三年讫庚戍晋安帝义熙
   六年 卷凡十二年
  第三十六卷
   起辛亥晋安帝义熙七年讫丁卯宋文帝元嘉
   四年魏太武帝始光四年 卷凡十七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9a 页 WYG0335-0020c.png
  第三十七卷
   起戊辰宋文帝元嘉五年魏太武帝神麚元年
   讫庚寅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
   真君十一年 卷凡二十三年
  第三十八卷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太武帝太平
   真君十二年讫丙午宋明帝泰始二年魏献文
   帝天安元年 卷凡十六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39b 页 WYG0335-0020d.png
  第三十九卷
   起丁未宋明帝泰始三年魏献文帝皇兴元年
   讫丙寅齐武帝永明四年魏孝文帝太和十年
    卷凡二十年
  第四十卷
   起丁卯齐武帝永明五年魏孝文帝太和十一
   年讫庚辰齐主宝卷永元二年魏宣武帝景明
   元年 卷凡十四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0a 页 WYG0335-0021a.png
  第四十一卷
   起辛巳齐和帝中兴元年魏宣武帝景明二年
   讫己亥梁武帝天监十八年魏孝明帝神龟二
   年 卷凡十九年
  第四十二卷
   起庚子梁武帝普通元年魏孝明帝正光元年
   讫庚戍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孝庄帝永安三
   年 卷凡十一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0b 页 WYG0335-0021b.png
  第四十三卷
   起辛亥梁武帝中大通三年魏节闵帝普泰元
   年讫丙寅梁武帝中大同元年东魏孝静帝武
   定四年 卷凡十六年
  第四十四卷
   起丁卯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孝静帝武定五
   年讫壬申梁元帝承圣元年魏废帝钦元年齐
   文宣帝天保三年 卷凡六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1a 页 WYG0335-0021c.png
  第四十五卷
   起癸酉梁元帝承圣二年魏废帝钦二年齐文
   宣帝天保四年讫戊子陈主伯宗光大二年齐
   天统四年 卷凡十六年
  第四十六卷
   起己丑陈宣帝太建元年讫戊申隋文帝开皇
   八年 卷凡二十年
  第四十七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1b 页 WYG0335-0021d.png
   起己酉隋文帝开皇九年讫丙寅隋焬帝大业
   二年 卷凡十八年
  第四十八卷
   起丁卯隋焬帝大业三年讫丁丑隋焬帝大业
   十三年 卷凡十一年
  第四十九卷
   起戊寅隋焬帝大业十四年讫癸未唐高祖武
   德六年 卷凡六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2a 页 WYG0335-0022a.png
  第五十卷
   起甲申唐高祖武德七年讫丙申唐太宗贞观
   十年 卷凡十三年
  第五十一卷
   起丁酉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讫乙卯唐高宗永
   徽六年 卷凡十九年
  第五十二卷
   起丙辰唐高宗显庆元年讫己丑唐中宗嗣圣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2b 页 WYG0335-0022b.png
   六年 卷凡三十四年
  第五十三卷
   起庚寅唐中宗嗣圣七年讫庚戍唐睿宗景云
   元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五十四卷
   起辛亥唐睿宗景云二年讫丁丑唐元宗开元
   二十五年 卷凡二十七年
  第五十五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3a 页 WYG0335-0022c.png
   起戊寅唐元宗开元二十六年讫丙申唐元宗
   天宝十五载是岁即肃宗至德元载 卷凡十
   九年
  第五十六卷
   起丁酉唐肃宗至德二载讫戊申唐代宗大历
   三年 卷凡十二年
  第五十七卷
   起己酉唐代宗大历四年讫癸亥唐德宗建中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3b 页 WYG0335-0022d.png
   四年 卷凡十五年
  第五十八卷
   起甲子唐德宗兴元元年讫癸酉唐德宗贞元
   九年 卷凡十年
  第五十九卷
   起甲戌唐德宗贞元十年讫壬辰唐宪宗元和
   七年 卷凡十九年
  第六十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4a 页 WYG0335-0023a.png
   起癸巳唐宪宗元和八年讫丙午唐敬宗宝历
   二年 卷凡十四年
  第六十一卷
   起丁未唐文宗太和元年讫丙寅唐武宗会昌
   六年 卷凡二十年
  第六十二卷
   起丁卯唐宣宗大中元年讫戊戌唐僖宗乾符
   五年 卷凡三十二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4b 页 WYG0335-0023b.png
  第六十三卷
   起己亥唐僖宗乾符六年讫己酉唐昭宗龙纪
   元年 卷凡十一年
  第六十四卷
   起庚戌唐昭宗大顺元年讫辛酉唐昭宗天复
   元年 卷凡十二年
  第六十五卷
   起壬戌唐昭宗天复二年讫壬申唐昭宗天祐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5a 页 WYG0335-0023c.png
   九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 卷凡十一年
  第六十六卷
   起癸酉后梁主瑱乾化三年讫癸未后唐庄宗
   同光元年 卷凡十一年
  第六十七卷
   起甲申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辽太祖天/赞四年)讫辛卯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辽太宗天/显七年) 卷凡八年
  第六十八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5b 页 WYG0335-0023d.png
   起壬辰后唐明宗长兴三年(辽太宗天/显八年)讫辛丑后
   晋高祖天福六年(辽太宗会/同五年) 卷凡十年
  第六十九卷
   起壬寅后晋高祖天福七年(辽太宗会/同六年)讫戊申
   后汉隐帝乾祐元年(辽世宗天/禄三年) 卷凡七年
  第七十卷
   起己酉后汉隐帝乾祐二年(辽世宗天/禄四年)讫戊午
   后周世宗显德五年(辽穆宗应/历九年) 卷凡十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6a 页 WYG0335-0024a.png
  第七十一卷
   起己未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辽穆宗应/历十年)讫甲戌
   宋太祖开宝七年(辽景宗保/宁七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七十二卷
   起乙亥宋太祖开宝八年(辽景宗保/宁八年)讫甲午宋
   太宗淳化五年(辽圣宗统/和十四年) 卷凡二十年
  第七十三卷
   起乙未宋太宗至道元年(辽圣宗统/和十五年)讫己未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6b 页 WYG0335-0024b.png
   真宗天禧三年(辽圣宗太/平元年) 卷凡二十五年
  第七十四卷
   起庚申宋真宗天禧四年(辽圣宗太/平二年)讫辛巳宋
   仁宗庆历元年(辽兴宗重/熙十二年) 卷凡二十二年
  第七十五卷
   起壬午宋仁宗庆历二年(辽兴宗重/熙十三年)讫己未宋
   仁宗至和二年(辽道宗清/宁三年) 卷凡十四年
  第七十六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7a 页 WYG0335-0024c.png
   起丙申宋仁宗嘉祐元年(辽道宗清/宁四年)讫己酉宋
   神宗熙宁二年(辽道宗咸/雍七年) 卷凡十四年
  第七十七卷
   起庚戌宋神宗熙宁三年(辽道宗咸/雍八年)讫乙卯宋
   神宗熙宁八年(辽道宗太/康三年) 卷凡六年
  第七十八卷
   起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辽道宗大/康四年)讫辛未宋
   哲宗元祐六年(辽道宗太/安九年) 卷凡十六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7b 页 WYG0335-0024d.png
  第七十九卷
   起壬申宋哲宗元祐七年(辽道宗太/安十年)讫癸未宋
   徽宗崇宁二年(辽天祚帝/乾统五年) 卷凡十二年
  第八十卷
   起甲申宋徽宗崇宁三年(辽天祚帝/乾统六年)讫戊戌宋
   徽宗重和元年(辽天祚帝/天庆十年) 卷凡十五年
  第八十一卷
   起己亥宋徽宗宣和元年(辽天祚帝/保大元年)讫乙巳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8a 页 WYG0335-0025a.png
   徽宗宣和七年(金太宗天/会三年) 卷凡七年
  第八十二卷
   起丙午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太宗天/会四年)讫丁未五
   月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太宗天/会五年) 卷凡一年有
   奇
  第八十三卷
   起丁未五月宋高宗建炎元年讫戊申宋高宗
   建炎二年(金太宗天/会六年) 卷凡一年有奇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8b 页 WYG0335-0025b.png
  第八十四卷
   起己酉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讫辛亥宋
   高宗绍兴元年(金太宗天/会九年) 卷凡三年
  第八十五卷
   起壬子宋高宗绍兴二年(金太宗天/会十年)讫丁巳宋
   高宗绍兴七年(金太宗天/会十五年) 卷凡六年
  第八十六卷
   起戊午宋高宗绍兴八年(金熙宗天/眷元年)讫乙丑宋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9a 页 WYG0335-0025c.png
   高宗绍兴十五年(金熙宗皇/统元年) 卷凡八年
  第八十七卷
   起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金熙宗皇/统六年)讫壬午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 卷凡十七
   年
  第八十八卷
   起癸未宋孝宗隆兴元年(金世宗大/定三年)讫己酉宋
   孝宗淳熙十六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 卷凡二十七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49b 页 WYG0335-0025d.png
   年
  第八十九卷
   起庚戌宋光宗绍熙元年(金章宗明/昌元年)讫乙丑宋
   宁宗开禧元年(金章宗泰/和五年) 卷凡十六年
  第九十卷
   起丙寅宋宁宗开禧二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元太祖元年)讫庚
   辰宋宁宗嘉定十三年(金宣宗兴定四年/元太祖十五年) 卷
   凡十五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0a 页 WYG0335-0026a.png
  第九十一卷
   起辛巳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宣宗兴定五年/元太祖十六年)
   讫壬辰宋理宗绍定五年(金哀宗天兴元/年元太宗四年) 卷
   凡十二年
  第九十二卷
   起癸巳宋理宗绍定六年(金哀宗天兴二/年元太宗五年)讫庚
   戌宋理宗淳祐十年(元定宗/五年) 卷凡十八年
  第九十三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0b 页 WYG0335-0026b.png
   起辛亥宋理宗淳祐十一年(元宪宗/元年)讫戊辰宋
   度宗咸淳四年(元世祖至/元五年) 卷凡十八年
  第九十四卷
   起己巳宋度宗咸淳五年(元世祖至/元六年)讫丙子三
   月宋帝㬎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卷凡七年有
   奇
  第九十五卷
   起丙子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宋益王是/景炎元年)讫丁亥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1a 页 WYG0335-0026c.png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卷凡十二年
  第九十六卷
   起戊子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讫丁未元成宗
   大德十一年 卷凡二十年
  第九十七卷
   起戊申元武宗至大元年讫戊辰元泰定帝致
   和元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九十八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1b 页 WYG0335-0026d.png
   起己巳元明宗元年讫壬辰元顺帝至正十二
   年 卷凡二十四年
  第九十九卷
   起癸巳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讫戊申元顺帝至
   正二十八年 卷凡十五年有奇
  第一百卷
   起戊申明太祖洪武元年讫丙寅明太祖洪武
   十九年 卷凡十九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2a 页 WYG0335-0027a.png
  第一百一卷
   起丁卯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讫壬午明惠帝建
   文四年 卷凡十六年
  第一百二卷
   起癸未明成祖永乐元年讫乙巳明仁宗洪熙
   元年 卷凡二十三年
  第一百三卷
   起丙午明宣宗宣德元年讫丙寅明英宗正统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2b 页 WYG0335-0027b.png
   十一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一百四卷
   起丁卯明英宗正统十二年讫丙子明景帝景
   泰七年 卷凡十年
  第一百五卷
   起丁丑明景帝景泰八年英宗复辟天顺元年
   讫癸巳明宪宗成化九年 卷凡十七年
  第一百六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3a 页 WYG0335-0027c.png
   起甲午明宪宗成化十年讫丙辰明孝宗弘治
   九年 卷凡二十三年
  第一百七卷
   起丁巳明孝宗弘治十年讫戊寅明武宗正德
   十三年 卷凡二十二年
  第一百八卷
   起己卯明武宗正德十四年讫甲午明世宗嘉
   靖十三年 卷凡十六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3b 页 WYG0335-0027d.png
  第一百九卷
   起乙未明世宗嘉靖十四年讫庚申明世宗嘉
   靖三十九年 卷凡二十六年
  第一百十卷
   起辛酉明世宗嘉靖四十年讫辛巳明神宗万
   历九年 卷凡二十一年
  第一百十一卷
   起壬午明神宗万历十年讫辛丑明神宗万历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4a 页 WYG0335-0028a.png
   二十九年 卷凡二十年
  第一百十二卷
   起壬寅明神宗万历三十年讫庚申明光宗泰
   昌元年 卷凡十九年
  第一百十三卷
   起辛酉明熹宗天启元年讫丁卯明熹宗天启
   七年 卷凡七年
  第一百十四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4b 页 WYG0335-0028b.png
   起戊辰明庄烈帝崇祯元年讫丙子明庄烈帝
   崇祯九年 卷凡九年
  第一百十五卷
   起丁丑明庄烈帝崇祯十年讫癸未庄烈帝崇
   祯十六年 卷凡七年
  第一百十六卷
   起甲申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是年五月明福/王由崧自立讫)
   (乙酉五/月明亡) 卷凡一年五月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5a 页 WYG0335-0028c.png
  第一百十七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唐王/)
  第一百十八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一/)
  第一百十九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二/)
  第一百二十卷
   附明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三/)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6a 页 WYG0335-0029a.png
    (臣/)等谨案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一百十六卷附明唐桂二王
    本末四卷乾隆三十二年奉
  敕撰是书排辑历朝事迹起自黄帝讫于明代编
    年纪载纲目相从目所不该者则别为分注
    于其下而音切训诂典故事实有关考證者
    亦详列焉盖
   内府旧藏明正德中李东阳等所撰通鉴纂要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6b 页 WYG0335-0029b.png
    一书
  皇上几暇披寻以其褒贬失宜纪载芜漏不足以
    备
  乙览因
  命重加编订发凡起例咸禀
  睿裁每一卷成即缮稿进
  御
  指示书法悉准麟经又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7a 页 WYG0335-0029c.png
  亲洒丹毫详加评断
  微言大义灿若日星凡
  特笔昭垂皆天理人情之极则不独词臣载笔不
    能窥见
  高深即涑水紫阳亦莫能钻仰于万一所谓原始
    要终推见至隐者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不可
    一一缕陈而尤于系统年表著
  笔削之大旨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7b 页 WYG0335-0029d.png
  予夺进退悉准至公故大业冠号则义等于存陈
    至正书年则旨同于在郓知景炎祥兴之不
    成为宋而后遁荒弃国者始不能以滥窃虚
    名知泰定天顺之相继为君而后乘衅夺宗
    者不得以冒干大统凡向来怀铅握椠聚讼
    而不决者一经
  烛照无不得所折衷用以斥彼偏私著为明训仰
    见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8a 页 WYG0335-0030a.png
  圣人之心体如鉴空衡平
  圣人之制作如天施地设惟循自然之理而千古
    定案遂无复能低昂高下于其间诚
  圣训所谓此非一时之书而万世之书也至明季
    北都沦覆大命已倾福王窃号江东仅及一
    载
  皇上如天圣度谓犹有疆域可凭
  特命分注其年从建炎南渡之例又唐桂二王迹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御制历代通鉴辑览序 第 58b 页 WYG0335-0030b.png
    同是炳虽黜其伪号犹
  轸念其遗臣亦
  诏别考始终附缀书后俾不至湮没无传大哉
  王言量同天地尤非(臣/)等所能仰赞一辞矣乾隆
    四十九年十一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