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a 页 WYG0249-04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上
(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春秋左氏传曰前志有之)
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师古曰虞书舜/典也同谓齐等)所以齐远近立
民信也自伏戏画八卦由数起(师古曰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也○刘攽曰志)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上
(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春秋左氏传曰前志有之)
虞书曰乃同律度量衡(师古曰虞书舜/典也同谓齐等)所以齐远近立
民信也自伏戏画八卦由数起(师古曰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也○刘攽曰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b 页 WYG0249-0448b.png
(言卦起于数颜云/数起于卦非也)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
章焉(师古曰三代夏殷周也稽考/也考于古事而法度益明)周衰官失孔子陈后
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
矣(师古曰此论语载孔子述古帝王之政以示后世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法度丈尺也逸民谓有德而隐)
(处/者)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师古曰首/谓始定也)孝武帝时乐
官考正(师古曰更/质正其事)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徵天
下通知钟律者百馀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
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师古曰班氏自云作/志取刘歆之义也自)
章焉(师古曰三代夏殷周也稽考/也考于古事而法度益明)周衰官失孔子陈后
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
矣(师古曰此论语载孔子述古帝王之政以示后世权/谓斤两也量斗斛也法度丈尺也逸民谓有德而隐)
(处/者)汉兴北平侯张苍首律历事(师古曰首/谓始定也)孝武帝时乐
官考正(师古曰更/质正其事)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徵天
下通知钟律者百馀人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
最详故删其伪辞取正义著于篇(师古曰班氏自云作/志取刘歆之义也自)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a 页 WYG0249-0449a.png
(此以下讫于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则其辞焉)
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
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效之于气物和之于心
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
曰先其算命(师古曰逸书也言王者统/业先立算数以命百事也)本起于黄钟之
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孟康曰黄钟子之律也子/数一泰极元气含三为一)
(是以一数变/而为三也)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
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参
五以变错综其数稽之于古今效之于气物和之于心
耳考之于经传咸得其实靡不协同
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书
曰先其算命(师古曰逸书也言王者统/业先立算数以命百事也)本起于黄钟之
数始于一而三之三三积之(孟康曰黄钟子之律也子/数一泰极元气含三为一)
(是以一数变/而为三也)历十二辰之数十有七万七千一百四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b 页 WYG0249-0449b.png
七而五数备矣(孟康曰初以子一乘丑三馀则转因其/成数以三乘之历十二辰得是积数也)
(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于此矣)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
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苏林曰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算九枚相)
(因之数有十正面之数实九其表六九/五十四算中积凡得二百七十一枚)径象乾律黄钟
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张晏曰林钟长六寸韦昭/曰黄钟管九寸十分之一)
(得其一/分也)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
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孟康曰以四十九成阳六爻为/乾乾之策数二百一十六以成)
(六爻是为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历生律(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制器规
(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于此矣)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
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苏林曰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算九枚相)
(因之数有十正面之数实九其表六九/五十四算中积凡得二百七十一枚)径象乾律黄钟
之一而长象坤吕林钟之长(张晏曰林钟长六寸韦昭/曰黄钟管九寸十分之一)
(得其一/分也)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
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孟康曰以四十九成阳六爻为/乾乾之策数二百一十六以成)
(六爻是为周流/六虚之象也)夫推历生律(张晏曰推历十二/辰以生律吕也)制器规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a 页 WYG0249-0449c.png
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张晏曰准水平量/知多少故曰嘉)探赜索
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师古曰赜亦/深也索求也)度长短者不失豪
氂(孟康曰豪兔豪也十豪为/氂师古曰度音大角反)量多少者不失圭撮(应劭/曰圭)
(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师古曰撮音仓括反)权轻重
者不失黍累(孟康曰累音累蠡应劭曰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师古曰累孟音来戈反此字读亦)
(音累绁/之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
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
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师古曰赜亦/深也索求也)度长短者不失豪
氂(孟康曰豪兔豪也十豪为/氂师古曰度音大角反)量多少者不失圭撮(应劭/曰圭)
(自然之形阴阳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师古曰撮音仓括反)权轻重
者不失黍累(孟康曰累音累蠡应劭曰十黍为累十累/为一铢师古曰累孟音来戈反此字读亦)
(音累绁/之累)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
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职在太史羲和掌之
声者宫商角徵羽也所以作乐者谐八音荡涤人之邪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b 页 WYG0249-0449d.png
意全其正性移风易俗也八音土曰埙(应劭曰世本暴/辛公作埙师古)
(曰烧土为之其形锐上而平底六孔吹/之埙音许元反字或作埙其音同耳)匏曰笙(应劭曰/世本随)
(作笙师古曰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皮曰鼓(师古曰鼓者郭也言郭张/皮而为之○宋祁曰郭景)
(本/廓)作竹曰管(孟康曰礼乐器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尚/书大传西王母来献白玉琯汉章帝时零)
(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
木曰柷(师古曰柷与俶同俶始也乐将作先鼓之故谓/之柷状如漆桶中有椎连底撞之令左右击音)
(昌六/反)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
章度也(师古曰度/音大角反)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
(曰烧土为之其形锐上而平底六孔吹/之埙音许元反字或作埙其音同耳)匏曰笙(应劭曰/世本随)
(作笙师古曰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皮曰鼓(师古曰鼓者郭也言郭张/皮而为之○宋祁曰郭景)
(本/廓)作竹曰管(孟康曰礼乐器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尚/书大传西王母来献白玉琯汉章帝时零)
(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古以玉作不但竹也)丝曰弦石曰磬金曰钟
木曰柷(师古曰柷与俶同俶始也乐将作先鼓之故谓/之柷状如漆桶中有椎连底撞之令左右击音)
(昌六/反)五声和八音谐而乐成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
章度也(师古曰度/音大角反)角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a 页 WYG0249-0450a.png
也居中央畅四方唱始施生为四声纲也徵祉也物盛
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夫声者中于宫
触于角祉于徵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
五行则角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
徵为火为礼为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
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
羽为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五声之本生
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
大而繁祉也羽宇也物聚臧宇覆之也夫声者中于宫
触于角祉于徵章于商宇于羽故四声为宫纪也协之
五行则角为木五常为仁五事为貌商为金为义为言
徵为火为礼为视羽为水为智为听宫为土为信为思
以君臣民事物言之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
羽为物唱和有象故言君臣位事之体也五声之本生
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徵羽九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b 页 WYG0249-0450b.png
相生阴阳之应也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
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师古曰族/音千豆反)三曰姑洗四
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师古曰亡读曰/无射音亦石反)吕以旅阳
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
钟六曰中吕(师古曰中/读曰仲)有三统之义焉其传曰黄帝之
所作也黄帝使泠纶(师古曰泠音/零纶音伦)自大夏之西(应劭曰/大夏西)
(戎之/国也)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沟节者也一)
(说昆仑之北谷名也/晋灼曰谷名是也)生其窍厚均者(应劭曰生者治也/窍孔也孟康曰竹)
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师古曰族/音千豆反)三曰姑洗四
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师古曰亡读曰/无射音亦石反)吕以旅阳
宣气一曰林钟二曰南吕三曰应钟四曰大吕五曰夹
钟六曰中吕(师古曰中/读曰仲)有三统之义焉其传曰黄帝之
所作也黄帝使泠纶(师古曰泠音/零纶音伦)自大夏之西(应劭曰/大夏西)
(戎之/国也)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脱也谷竹沟也/取竹之脱无沟节者也一)
(说昆仑之北谷名也/晋灼曰谷名是也)生其窍厚均者(应劭曰生者治也/窍孔也孟康曰竹)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a 页 WYG0249-0450c.png
(孔与肉薄厚等也晋灼曰取谷中之竹生而肉孔外内/厚薄自然均者截以为筒不复加削刮也师古曰晋说)
(是/也)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师古曰黄钟之/宫律之最长者)制
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师古曰筒/音大东反)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师古曰比合也/可以生之谓上)
(下相生也故谓之/律本比音频寐反)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
之风气正十二律定(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臣瓒曰风气正则十二月)
(之气各应其/律不失其序)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
之中数五(韦昭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
(是/也)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师古曰黄钟之/宫律之最长者)制
十二筒以听凤之鸣(师古曰筒/音大东反)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是为律本(师古曰比合也/可以生之谓上)
(下相生也故谓之/律本比音频寐反)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
之风气正十二律定(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臣瓒曰风气正则十二月)
(之气各应其/律不失其序)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
之中数五(韦昭曰一三在/上七九在下)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b 页 WYG0249-0450d.png
地之中数六(韦昭曰二四在/上八十在下)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
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师古曰/孳读与)
(滋同滋益也/萌始生也)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
也宫以九唱六(孟康曰黄钟阳九林/钟阴六言阳唱阴和)变动不居周流六
虚始于子在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
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阳气大
奏地而达物也(师古曰/奏进也)位于寅在正月夹钟言阴夹助
大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姑洗洗
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师古曰/孳读与)
(滋同滋益也/萌始生也)为六气元也以黄色名元气律者著宫声
也宫以九唱六(孟康曰黄钟阳九林/钟阴六言阳唱阴和)变动不居周流六
虚始于子在十一月大吕吕旅也言阴大旅助黄钟宣
气而牙物也位于丑在十二月太族族奏也言阳气大
奏地而达物也(师古曰/奏进也)位于寅在正月夹钟言阴夹助
大族宣四方之气而出种物也位于卯在二月姑洗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a 页 WYG0249-0451a.png
絜也言阳气洗物辜絜之也(孟康曰辜必也/必使之絜也)位于辰在
三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气
齐物也位于已在四月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
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林钟林君也言阴气
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也(师古曰种物种/生之物楙古茂)
(字种音/之勇反)位于未在六月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
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师古曰/夷亦伤)位于申在七月南吕南
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在八月亡
三月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于其中旅助姑洗宣气
齐物也位于已在四月蕤宾蕤继也宾导也言阳始导
阴气使继养物也位于午在五月林钟林君也言阴气
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楙盛也(师古曰种物种/生之物楙古茂)
(字种音/之勇反)位于未在六月夷则则法也言阳气正法度而
使阴气夷当伤之物也(师古曰/夷亦伤)位于申在七月南吕南
任也言阴气旅助夷则任成万物也位于酉在八月亡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b 页 WYG0249-0451b.png
射射厌也言阳气究物而使阴气毕剥落之终而复始
亡厌已也位于戍在九月应钟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
物而杂阳阂种也(孟康曰阂臧塞也阴杂阳气臧塞为/万物作种也晋灼曰外闭曰阂师古)
(曰阂音胡待反下言该/阂于亥音训并同也)位于亥在十月三统者天施地
化人事之纪(李奇曰/统绪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
始著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
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
阴与阳(师古曰易/说卦之辞)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
亡厌已也位于戍在九月应钟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
物而杂阳阂种也(孟康曰阂臧塞也阴杂阳气臧塞为/万物作种也晋灼曰外闭曰阂师古)
(曰阂音胡待反下言该/阂于亥音训并同也)位于亥在十月三统者天施地
化人事之纪(李奇曰/统绪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气伏于地下
始著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天统律长九
寸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为万物元也易曰立天之道曰
阴与阳(师古曰易/说卦之辞)六月坤之初六阴气受任于太阳继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a 页 WYG0249-0451c.png
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种刚彊大故林钟为地
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
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师古曰此亦/说卦之辞也)乾知大
始坤作成物(师古曰此/上系之辞)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九/三当作九二)万
物棣通(孟康曰棣谓通意也师古曰棣音替○宋祁曰/南本有臣瓒曰案阳气上下相及逮而通之也)
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
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族为人统律
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
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之施楙之于六合之内令
刚柔有体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师古曰此亦/说卦之辞也)乾知大
始坤作成物(师古曰此/上系之辞)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九/三当作九二)万
物棣通(孟康曰棣谓通意也师古曰棣音替○宋祁曰/南本有臣瓒曰案阳气上下相及逮而通之也)
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
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族为人统律
长八寸象八卦宓戏氏之所以顺天地通神明类万物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b 页 WYG0249-0451d.png
之情也(师古曰宓/读与伏同)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师古曰此/说卦之辞)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师古曰此/上系之辞)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
地之宜以左右民(师古曰此泰卦象辞也后君也谓王/者也左右助也左读曰佐右读曰佑)
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
(师古曰正音之/成反下皆类此)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
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适其始纽于阳东北丑位易曰东
北丧朋乃终有庆(孟康曰未在西南阳也阴而入阳/为失其类也师古曰此坤卦彖辞)荅
应之道也及黄钟为宫则太族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
成象在地成形(师古曰此/上系之辞)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
地之宜以左右民(师古曰此泰卦象辞也后君也谓王/者也左右助也左读曰佐右读曰佑)
此三律之谓矣是为三统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
(师古曰正音之/成反下皆类此)林钟未之冲丑为地正太族寅为人正
三正正始是以地正适其始纽于阳东北丑位易曰东
北丧朋乃终有庆(孟康曰未在西南阳也阴而入阳/为失其类也师古曰此坤卦彖辞)荅
应之道也及黄钟为宫则太族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a 页 WYG0249-0452a.png
声应无有忽微(孟康曰忽微若有若无细于/发者也谓正声无有残分也)不复与它
律为役者同心一统之义也非黄钟而它律虽当其月
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孟康曰十二月之/气各以其月之律)
(为宫非五音之正则声有高下差/降也空积若郑氏分一寸为数千)不得其正此黄钟至
尊亡与并也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师古曰易说卦之/辞也倚立也参谓)
(奇也两谓耦也七/九阳数六八阴数)天之数始于一终于二十有五其义
纪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
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
律为役者同心一统之义也非黄钟而它律虽当其月
自宫者则其和应之律有空积忽微(孟康曰十二月之/气各以其月之律)
(为宫非五音之正则声有高下差/降也空积若郑氏分一寸为数千)不得其正此黄钟至
尊亡与并也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师古曰易说卦之/辞也倚立也参谓)
(奇也两谓耦也七/九阳数六八阴数)天之数始于一终于二十有五其义
纪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
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b 页 WYG0249-0452b.png
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孟康曰十九岁为一/章一统凡八十一章)千五百
三十九岁之章数黄钟之实也繇此之义(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用)
(也/)起十二律之周径(孟康曰律孔径三分参天之/数也围九分终天之数也)地之
数始于二终于三十其义纪之以两故置一得二凡三
十置终地之数得六十以地中数六乘之为三百六十
分当期之日林钟之实(孟康曰林钟长六寸围六分以/围乘长得积三百六十分也师)
(古曰期音基谓十/二月为一期也)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
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
三十九岁之章数黄钟之实也繇此之义(师古曰繇读/与由同由用)
(也/)起十二律之周径(孟康曰律孔径三分参天之/数也围九分终天之数也)地之
数始于二终于三十其义纪之以两故置一得二凡三
十置终地之数得六十以地中数六乘之为三百六十
分当期之日林钟之实(孟康曰林钟长六寸围六分以/围乘长得积三百六十分也师)
(古曰期音基谓十/二月为一期也)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
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9a 页 WYG0249-0452c.png
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义极天地之变以天地
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六百四十分以应六十四
卦大族之实也(孟康曰太族长八寸围八/分为积六百四十分也)书曰天功人
其代之(师古曰虞书咎繇谟也言圣/人禀天造化之功代而行之)天兼地人则天故
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象也(师古曰/则法也)
(论语称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美帝尧能法天而行化)地以中数乘者
阴道理内在中馈之象也(师古曰馈字与馈同易家人/卦六二爻辞曰无攸遂在中)
(馈言妇人之道取象于阴无所必/遂但居中主馈食而已故云然)三统相通故黄钟林
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六百四十分以应六十四
卦大族之实也(孟康曰太族长八寸围八/分为积六百四十分也)书曰天功人
其代之(师古曰虞书咎繇谟也言圣/人禀天造化之功代而行之)天兼地人则天故
以五位之合乘焉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之象也(师古曰/则法也)
(论语称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美帝尧能法天而行化)地以中数乘者
阴道理内在中馈之象也(师古曰馈字与馈同易家人/卦六二爻辞曰无攸遂在中)
(馈言妇人之道取象于阴无所必/遂但居中主馈食而已故云然)三统相通故黄钟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9b 页 WYG0249-0452d.png
钟太族律长皆全寸而亡馀分也天之中数五地之中
数六而二者为合六为虚五为声周流于六虚虚者爻
律夫阴阳登降运行列为十二而律吕和矣太极元气
函三为一(孟康曰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师古曰函读与含同)
(后皆类/此也)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
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又参
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参之于已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
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
数六而二者为合六为虚五为声周流于六虚虚者爻
律夫阴阳登降运行列为十二而律吕和矣太极元气
函三为一(孟康曰元气始起于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故子数独一也师古曰函读与含同)
(后皆类/此也)极中也元始也行于十二辰始动于子参之于
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又参
之于辰得八十一又参之于已得二百四十三又参之
于午得七百二十九又参之于未得二千一百八十七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0a 页 WYG0249-0453a.png
又参之于申得六千五百六十一又参之于酉得万九
千六百八十三又参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
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
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故孳萌于子纽牙于丑引达于寅
冒茆于卯(师古曰茆谓丛/生也音莫保反)振美于辰巳盛于巳咢布于
午(苏林曰/咢音愕)昧薆于未(师古曰薆/蔽也音爱)申坚于申留孰于酉毕
入于戍该阂于亥出甲于甲奋轧于乙(师古曰轧/音于黠反)明炳
于丙大盛于丁丰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
千六百八十三又参之于戌得五万九千四十九又参
之于亥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此阴阳合德气钟
于子化生万物者也故孳萌于子纽牙于丑引达于寅
冒茆于卯(师古曰茆谓丛/生也音莫保反)振美于辰巳盛于巳咢布于
午(苏林曰/咢音愕)昧薆于未(师古曰薆/蔽也音爱)申坚于申留孰于酉毕
入于戍该阂于亥出甲于甲奋轧于乙(师古曰轧/音于黠反)明炳
于丙大盛于丁丰楙于戊理纪于己敛更于庚悉新于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0b 页 WYG0249-0453b.png
辛怀任于壬陈揆于癸故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
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玉衡
杓建天之纲也(如淳曰杓音猋斗端星也孟康曰斗在/天中周制四方犹宫声处中为四声纲)
(也师古曰杓/音必遥反)日月初躔星之纪也(孟康曰躔舍也二十/八舍列在四方日月)
(行焉起于星纪而又周之犹四声为宫纪也晋灼曰下/言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
(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是/谓天之纲纪也师古曰躔践也音直连反)纲纪之交以
原始造设合乐用焉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师古曰条达/也鬯与畅同)
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玉衡
杓建天之纲也(如淳曰杓音猋斗端星也孟康曰斗在/天中周制四方犹宫声处中为四声纲)
(也师古曰杓/音必遥反)日月初躔星之纪也(孟康曰躔舍也二十/八舍列在四方日月)
(行焉起于星纪而又周之犹四声为宫纪也晋灼曰下/言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
(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月起其中是/谓天之纲纪也师古曰躔践也音直连反)纲纪之交以
原始造设合乐用焉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师古曰条达/也鬯与畅同)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1a 页 WYG0249-0453c.png
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孟康曰成之数者谓黄钟之法/数该之积为黄钟变生十二辰)
(积实之数也忖除也言以法数除积得九寸即黄钟之/长也言该者该众律之数也师古曰忖音于本反○刘)
(敞曰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按上言南吕任成万/物然后成之数谓酉也从酉数除亥数则得九矣)如法
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孟康曰得一寸则所谓得/九寸也言一者张法辞)参分
损一下生林钟(张晏曰黄钟长九寸以二乘九得十八/以三除之得林钟六寸其法率如此推)
(当算乃解晋灼曰蔡邕律历记/凡阳生阴曰下阴生阳曰上也)参分林钟益一上生太
族参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参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
参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参分应钟益一上生蕤宾参
(积实之数也忖除也言以法数除积得九寸即黄钟之/长也言该者该众律之数也师古曰忖音于本反○刘)
(敞曰故以成之数忖该之积按上言南吕任成万/物然后成之数谓酉也从酉数除亥数则得九矣)如法
为一寸则黄钟之长也(孟康曰得一寸则所谓得/九寸也言一者张法辞)参分
损一下生林钟(张晏曰黄钟长九寸以二乘九得十八/以三除之得林钟六寸其法率如此推)
(当算乃解晋灼曰蔡邕律历记/凡阳生阴曰下阴生阳曰上也)参分林钟益一上生太
族参分太族损一下生南吕参分南吕益一上生姑洗
参分姑洗损一下生应钟参分应钟益一上生蕤宾参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1b 页 WYG0249-0453d.png
分蕤宾损一下生大吕参分大吕益一上生夷则参分
夷则损一下生夹钟参分夹钟益一上生亡射参分亡
射损一下生中吕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
伍(孟康曰从子数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钟数未至寅得/八上生太族律上下相生皆以此为率伍耦也八八)
(为/耦)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太常掌之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师古曰度音大/各反下皆类此)本
起黄钟之长以子榖秬黍中者(师古曰子榖犹言榖子/秬即黑黍中者不大不)
(小也言取黑黍榖子大小/中者率为分寸也秬音钜)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
夷则损一下生夹钟参分夹钟益一上生亡射参分亡
射损一下生中吕阴阳相生自黄钟始而左旋八八为
伍(孟康曰从子数辰至未得八下生林钟数未至寅得/八上生太族律上下相生皆以此为率伍耦也八八)
(为/耦)其法皆用铜职在大乐太常掌之
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师古曰度音大/各反下皆类此)本
起黄钟之长以子榖秬黍中者(师古曰子榖犹言榖子/秬即黑黍中者不大不)
(小也言取黑黍榖子大小/中者率为分寸也秬音钜)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2a 页 WYG0249-0454a.png
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
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
寸尺丈存焉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
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孟康曰高一分广六/分一为阳六为阴也)分者自
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师古曰/蒦音约)丈
者张也引者信也(师古曰信读/曰伸言其长)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
蒦于尺张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职在内官(师古/曰内)
(官署名也百官表云内官长丞/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廷尉掌之(师古曰法度/所起故属廷)
引而五度审矣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
寸尺丈存焉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
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孟康曰高一分广六/分一为阳六为阴也)分者自
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寸者忖也尺者蒦也(师古曰/蒦音约)丈
者张也引者信也(师古曰信读/曰伸言其长)夫度者别于分忖于寸
蒦于尺张于丈信于引引者信天下也职在内官(师古/曰内)
(官署名也百官表云内官长丞/初属少府中属主爵后属宗正)廷尉掌之(师古曰法度/所起故属廷)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2b 页 WYG0249-0454b.png
(尉/也)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师古曰龠音/籥合音閤)所以量多少也本起
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师古曰因度以生量也其/容谓其中所容受之多少)
(也/)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
(孟康曰槩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则平也师古/曰槩所以槩平斗斛之上者也音工代反又音工内反)
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师古曰/嘉善也)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郑氏曰庣/音条桑之)
(条庣过也算方一尺所受一斛过九氂五豪然后成斛/今尚方有王莽时铜斛制尽与此同师古曰庣不满之)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师古曰龠音/籥合音閤)所以量多少也本起
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师古曰因度以生量也其/容谓其中所容受之多少)
(也/)以子榖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槩
(孟康曰槩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则平也师古/曰槩所以槩平斗斛之上者也音工代反又音工内反)
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师古曰/嘉善也)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郑氏曰庣/音条桑之)
(条庣过也算方一尺所受一斛过九氂五豪然后成斛/今尚方有王莽时铜斛制尽与此同师古曰庣不满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3a 页 WYG0249-0454c.png
(处也音/吐彫反)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孟康曰其上谓仰斛也其/下谓覆斛之底受一斗)
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晋灼曰/縻散也)上
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其
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孟康曰三十斤为钧钓/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
(孟康曰反斛声中黄钟覆斛亦中黄钟之宫宫为君也/臣瓒曰仰斛受一斛覆底受一斗故曰反覆焉师古曰)
(覆音芳/目反)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
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
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晋灼曰/縻散也)上
三下二参天两地圜而函方左一右二阴阳之象也其
圜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
(孟康曰三十斤为钧钓/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声中黄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
(孟康曰反斛声中黄钟覆斛亦中黄钟之宫宫为君也/臣瓒曰仰斛受一斛覆底受一斗故曰反覆焉师古曰)
(覆音芳/目反)君制器之象也龠者黄钟律之实也跃微动气
而生物也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3b 页 WYG0249-0454d.png
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夫量者跃于龠合
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师古曰米粟之/量故在太仓也)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
其道如底(师古曰底平也谓以底石/厉物令平齐也底音指)以见准之正绳之
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玑斟酌建指
以齐七政(师古曰七政/日月五星也)故曰玉衡论语云立则见其参
于前也(孟康曰权衡/量三等为参)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又曰齐之
于合登于升聚于斗角于斛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
(师古曰米粟之/量故在太仓也)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
其道如底(师古曰底平也谓以底石/厉物令平齐也底音指)以见准之正绳之
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玑斟酌建指
以齐七政(师古曰七政/日月五星也)故曰玉衡论语云立则见其参
于前也(孟康曰权衡/量三等为参)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又曰齐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4a 页 WYG0249-0455a.png
以礼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
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
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
(孟康曰忖度也度其义冇十八也黄钟龠铢两钧斤石/凡七与下十一象为十八也张晏曰象易三揲蓍而成)
(一爻十八变具/六爻而成卦)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馀小
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孟康曰/谓为锤)
(之形如环也如淳曰体为肉孔为好师古曰锤者称之/权也音直垂反又直睡反○宋祁曰南本为好字下冇)
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
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
(孟康曰忖度也度其义冇十八也黄钟龠铢两钧斤石/凡七与下十一象为十八也张晏曰象易三揲蓍而成)
(一爻十八变具/六爻而成卦)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馀小
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孟康曰/谓为锤)
(之形如环也如淳曰体为肉孔为好师古曰锤者称之/权也音直垂反又直睡反○宋祁曰南本为好字下冇)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4b 页 WYG0249-0455b.png
(肉者环之实好/者环之虚十字)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铢者物
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李奇曰黄钟之管重十二/铢两十二得二十四也)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
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
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
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
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
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孟康曰六甲为六旬一岁冇八/节六甲周行成岁以六乘八节)
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李奇曰黄钟之管重十二/铢两十二得二十四也)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
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
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
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
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
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孟康曰六甲为六旬一岁冇八/节六甲周行成岁以六乘八节)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5a 页 WYG0249-0455c.png
(得/之)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
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
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
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孟康曰称之数始/于铢终于石石重)
(百二十斤象十二月铢之重本取于子律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故曰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千
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
也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
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权与物钧而生衡(孟康曰/谓锤与)
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
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十斤者十二月之象也
终于十二辰而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孟康曰称之数始/于铢终于石石重)
(百二十斤象十二月铢之重本取于子律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故曰复于子黄钟之象也)千
九百二十两者阴阳之数也三百八十四爻五行之象
也四万六千八十铢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
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权与物钧而生衡(孟康曰/谓锤与)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5b 页 WYG0249-0455d.png
(物钧所称适/停则衡平也)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
(韦昭曰立准以/望绳以水为平)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规者
所以规圜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
失其形也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圜方乃成准者所以揆
平取正也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准绳连体衡权
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辅弼执玉以翼天子诗云尹
氏大师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师古/曰小)
(雅节南山之诗也言尹氏居太师之官执持国/之权量维制四方辅翼天子使下无迷惑也)咸有五
(韦昭曰立准以/望绳以水为平)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规者
所以规圜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
失其形也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圜方乃成准者所以揆
平取正也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准绳连体衡权
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辅弼执玉以翼天子诗云尹
氏大师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师古/曰小)
(雅节南山之诗也言尹氏居太师之官执持国/之权量维制四方辅翼天子使下无迷惑也)咸有五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6a 页 WYG0249-0456a.png
象其义一也以阴阳言之太阴者北方北伏也阳气伏
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乃可称水润下知者谋
谋者重故为权也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
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礼者齐齐者平
故为衡也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
秋𩏶也(师古曰𩏶/子由反)物𩏶敛乃成孰金从革改更也义者
成成者方故为矩也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
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
于下于时为冬冬终也物终臧乃可称水润下知者谋
谋者重故为权也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于
时为夏夏假也物假大乃宣平火炎上礼者齐齐者平
故为衡也少阴者西方西迁也阴气迁落物于时为秋
秋𩏶也(师古曰𩏶/子由反)物𩏶敛乃成孰金从革改更也义者
成成者方故为矩也少阳者东方东动也阳气动物于
时为春春蠢也物蠢生乃动运木曲直仁者生生者圜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6b 页 WYG0249-0456b.png
故为规也中央者阴阳之内四方之中经纬通达乃能
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
也五则揆物有轻重圜方平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
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职在
大行鸿胪掌之(师古曰平均曲直齐/一远近故在鸿胪)书曰子欲闻六律
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女听(师古曰虞书益稷/篇所载舜与禹言)
子者帝舜也言以律吕和五声施之八音合之成乐七
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顺以歌咏五常之言听之则顺
端直于时为四季土稼啬蕃息信者诚诚者直故为绳
也五则揆物有轻重圜方平直阴阳之义四方四时之
体五常五行之象厥法有品各顺其方而应其行职在
大行鸿胪掌之(师古曰平均曲直齐/一远近故在鸿胪)书曰子欲闻六律
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女听(师古曰虞书益稷/篇所载舜与禹言)
子者帝舜也言以律吕和五声施之八音合之成乐七
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顺以歌咏五常之言听之则顺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7a 页 WYG0249-0456c.png
乎天地序乎四时应人伦本阴阳原情性风之以德感
之以乐(师古曰以德化之以乐动/之诗序曰上以风化下)莫不同乎一唯圣人
为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闻之也今广延群儒博谋
讲道修明旧典同律审度嘉量平衡钧权正准直绳立
于五则备数和声以利兆民贞天下于一同海内之归
(师古曰贞正也易下系之辞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言皆以一为正也又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言涂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则一也故志引之云尔)凡律度量衡用铜者名自
名也(师古曰取铜之/名以合于同也)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之
之以乐(师古曰以德化之以乐动/之诗序曰上以风化下)莫不同乎一唯圣人
为能同天下之意故帝舜欲闻之也今广延群儒博谋
讲道修明旧典同律审度嘉量平衡钧权正准直绳立
于五则备数和声以利兆民贞天下于一同海内之归
(师古曰贞正也易下系之辞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言皆以一为正也又曰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言涂虽殊其归则同虑虽百/其致则一也故志引之云尔)凡律度量衡用铜者名自
名也(师古曰取铜之/名以合于同也)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铜为物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7b 页 WYG0249-0456d.png
至精(刘云当为铜之为物至/精○宋祁曰当去之字)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
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子之行(师/古)
(曰介然特/异之意)是以用铜也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李奇曰/引长十)
(丈高一分广六分唯/竹篾柔而坚为宜耳)
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
(臣瓒曰南正司天则北正当司地不得言火正也古文/火字与北相似故遂误耳师古曰此说非也班固幽通)
(赋云玄黎淳耀于高/辛是则黎为火正也)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师古曰/三苗国)
(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者/即饕餮也二官重黎也)而闰馀乖次(孟康曰以岁之/馀日为闰故曰)
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子之行(师/古)
(曰介然特/异之意)是以用铜也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李奇曰/引长十)
(丈高一分广六分唯/竹篾柔而坚为宜耳)
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
(臣瓒曰南正司天则北正当司地不得言火正也古文/火字与北相似故遂误耳师古曰此说非也班固幽通)
(赋云玄黎淳耀于高/辛是则黎为火正也)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师古曰/三苗国)
(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者/即饕餮也二官重黎也)而闰馀乖次(孟康曰以岁之/馀日为闰故曰)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8a 页 WYG0249-0457a.png
(闰馀次十二次也史推历/失闰则斗建与月名错也)孟陬殄灭(孟康曰正月为孟/陬历纪废绝闰馀)
(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也)摄提失方(孟康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
(三月当指辰而乃/指已为失方也)尧复育重黎之后使纂其业故书曰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
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官众功皆
美(师古曰此皆虞书尧典之辞也钦敬若顺也昊天言/天气广大也星四方之中星也辰日月所会也羲氏)
(和氏重黎之后以其继掌天地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历象星辰之分节敬记天时以授下人也匝四时凡三)
(百六十六日而定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则馀六日矣又除小月六日是为岁有馀十二日未)
(乖错不与正岁相/值谓之殄灭也)摄提失方(孟康曰摄提星名随斗杓/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
(三月当指辰而乃/指已为失方也)尧复育重黎之后使纂其业故书曰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
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釐百官众功皆
美(师古曰此皆虞书尧典之辞也钦敬若顺也昊天言/天气广大也星四方之中星也辰日月所会也羲氏)
(和氏重黎之后以其继掌天地故尧命之使敬顺昊天/历象星辰之分节敬记天时以授下人也匝四时凡三)
(百六十六日而定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正三百六十/日则馀六日矣又除小月六日是为岁有馀十二日未)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8b 页 WYG0249-0457b.png
(盈三岁便得一月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节/成一岁之历象则能信理百官众功皆美也)其后以
授舜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至周武
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孟康曰岁/月日星辰)
(是谓五纪也师古曰大法九章即/洪范九畴也其四曰协用五纪也)故自殷周皆创业改
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三代既没
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或
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战国扰
攘秦兼天下未遑暇也亦颇推五胜(孟康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
授舜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至周武
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孟康曰岁/月日星辰)
(是谓五纪也师古曰大法九章即/洪范九畴也其四曰协用五纪也)故自殷周皆创业改
制咸正历纪服色从之顺其时气以应天道三代既没
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或
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战国扰
攘秦兼天下未遑暇也亦颇推五胜(孟康曰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9a 页 WYG0249-0457c.png
(胜/之)而自以为获水德乃以十月为正色尚黑(师古曰获/水德谓有)
(黑龙/之瑞)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
张苍言用颛顼历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正朔
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至武帝
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
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是时御史大夫儿
宽明经术(师古曰儿/音五奚反)上乃诏宽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
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宽与博士赐等议皆曰帝王必改
(黑龙/之瑞)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
张苍言用颛顼历比于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正朔
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至武帝
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
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是时御史大夫儿
宽明经术(师古曰儿/音五奚反)上乃诏宽曰与博士共议今宜何
以为正朔服色何上宽与博士赐等议皆曰帝王必改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19b 页 WYG0249-0457d.png
正朔易服色所以明受命于天也创业变改制不相复
(师古曰复重也因也/音扶目反次下亦同)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臣等问学
褊陋不能明陛下躬圣𤼵愤昭配天地(师古曰躬圣者/言身冇圣德也)
(𤼵愤谓念正朔/未定也昭明也)臣愚以为三统之制后圣复前圣者二
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统绝而不序矣唯陛下发圣德宣
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
于是乃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宣问以考
星度未能雠也(师古曰/雠相当)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
(师古曰复重也因也/音扶目反次下亦同)推传序文则今夏时也臣等问学
褊陋不能明陛下躬圣𤼵愤昭配天地(师古曰躬圣者/言身冇圣德也)
(𤼵愤谓念正朔/未定也昭明也)臣愚以为三统之制后圣复前圣者二
代在前也今二代之统绝而不序矣唯陛下发圣德宣
考天地四时之极则顺阴阳以定大明之制为万世则
于是乃诏御史曰乃者有司言历未定广延宣问以考
星度未能雠也(师古曰/雠相当)盖闻古者黄帝合而不死名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0a 页 WYG0249-0458a.png
𤼵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应劭曰言黄帝造历/得仙名节会察寒暑)
(致启分𤼵敛至定清浊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历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历历)
(终而复始无穷已也故曰不死名春夏为发秋冬为敛/清浊谓律声之清浊也五部谓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
(五行也气二十四气也物万物也分历数之分也晋灼/曰蔡邕天文志浑天名察𤼵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臣)
(瓒曰黄帝圣德与神灵合契升龙登仙故曰合而不死/题名宿度候察进退史记曰名察宿度谓三辰之度吉)
(凶之/验也)然则上矣书缺乐弛朕甚难之(师古曰弛废/也音式尔反)依违
以惟未能修明(师古曰依违不决/之意也惟思也)其以七年为元年(李/奇)
(曰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
(致启分𤼵敛至定清浊起五部五部金木水火土也建/气物分数皆叙历之意也孟康曰合作也黄帝作历历)
(终而复始无穷已也故曰不死名春夏为发秋冬为敛/清浊谓律声之清浊也五部谓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
(五行也气二十四气也物万物也分历数之分也晋灼/曰蔡邕天文志浑天名察𤼵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臣)
(瓒曰黄帝圣德与神灵合契升龙登仙故曰合而不死/题名宿度候察进退史记曰名察宿度谓三辰之度吉)
(凶之/验也)然则上矣书缺乐弛朕甚难之(师古曰弛废/也音式尔反)依违
以惟未能修明(师古曰依违不决/之意也惟思也)其以七年为元年(李/奇)
(曰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0b 页 WYG0249-0458b.png
(师古曰姓/射名姓也)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
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应/劭)
(曰躔径也离远也臣瓒曰案离历也日/月之所历也邓展曰日月践历度次)乃以前历上元
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卦七年复得阏逢摄
提格之岁中冬(孟康曰言复得者上元泰初时亦是阏/逢之岁岁在甲曰阏逢在寅曰摄提格)
(此为甲寅之岁也师古曰中读曰/仲○刘攽曰十七岁当作十一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
至日月在建星(李奇曰古以建星为宿今以牵牛为宿/孟康曰建星在牵牛间晋灼曰贾逵论)
(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初者牵牛中星也古历皆在建/星建星即斗星也太初历四分法在斗二十六度史官)
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应/劭)
(曰躔径也离远也臣瓒曰案离历也日/月之所历也邓展曰日月践历度次)乃以前历上元
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卦七年复得阏逢摄
提格之岁中冬(孟康曰言复得者上元泰初时亦是阏/逢之岁岁在甲曰阏逢在寅曰摄提格)
(此为甲寅之岁也师古曰中读曰/仲○刘攽曰十七岁当作十一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
至日月在建星(李奇曰古以建星为宿今以牵牛为宿/孟康曰建星在牵牛间晋灼曰贾逵论)
(太初历冬至日在牵牛初者牵牛中星也古历皆在建/星建星即斗星也太初历四分法在斗二十六度史官)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1a 页 WYG0249-0458c.png
(旧法冬夏至常不及太初历五度四分法在斗二十一/度与行事候法天度相应○宋祁曰建星在斗后十三)
(度在牵牛前十一度当/云在斗牛间孟说非)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
正姓等奏不能为算(师古曰姓/即射姓也)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
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
可酒泉候宜君(师古曰可者司马之名也宜君亦候之/名也候官号也故曰东南一尉西北一)
(候/)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馀人方士唐都巴
郡落下闳与焉(晋灼曰三人姓名也史记历书唐都分/天部而巴郡落下闳运算推历师古曰)
(姓唐名都方术之士也姓落下/名闳巴郡人也都与闳凡二人)都分天部(孟康曰谓分/部二十八宿)
(度在牵牛前十一度当/云在斗牛间孟说非)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新
正姓等奏不能为算(师古曰姓/即射姓也)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
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
可酒泉候宜君(师古曰可者司马之名也宜君亦候之/名也候官号也故曰东南一尉西北一)
(候/)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馀人方士唐都巴
郡落下闳与焉(晋灼曰三人姓名也史记历书唐都分/天部而巴郡落下闳运算推历师古曰)
(姓唐名都方术之士也姓落下/名闳巴郡人也都与闳凡二人)都分天部(孟康曰谓分/部二十八宿)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1b 页 WYG0249-0458d.png
(为距/度)而闳运算转历其法以律起历曰律容一龠积八
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孟康曰黄钟律长九寸围九分/以围乘长得积八十一寸也)
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三复而得甲
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
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与邓平所治同于是皆观新星
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闳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
阴历所谓阳历者先朔月生阴历者朔而后月乃生平
十一寸则一日之分也(孟康曰黄钟律长九寸围九分/以围乘长得积八十一寸也)
与长相终律长九寸百七十一分而终复三复而得甲
子夫律阴阳九六爻象所从出也故黄钟纪元气之谓
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与邓平所治同于是皆观新星
度日月行更以算推如闳平法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
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先藉半日名曰阳历不藉名曰
阴历所谓阳历者先朔月生阴历者朔而后月乃生平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2a 页 WYG0249-0459a.png
曰阳历朔皆先旦月生以朝诸侯王群臣便乃诏迁用
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
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
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
(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师古曰言其应候不差也)陵渠奏状遂用邓
平历以平为太史丞后二十七年元凤三年太史令张
寿王上书言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所为传黄帝调律
历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诏下
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律历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复使
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
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
(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师古曰言其应候不差也)陵渠奏状遂用邓
平历以平为太史丞后二十七年元凤三年太史令张
寿王上书言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所为传黄帝调律
历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诏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2b 页 WYG0249-0459b.png
主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寿王不服妄人请与治历大
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馀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
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宋祁曰钧/校当作钩校)奏可诏与丞相
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
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
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
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
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
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馀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
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宋祁曰钧/校当作钩校)奏可诏与丞相
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
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
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
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
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3a 页 WYG0249-0459c.png
亦第一(师古曰且/音子余反)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
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馀岁丞相属宝长安
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苏林曰杯音布回反师古/曰姓杯名育也单音善)言
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寿王又移
帝王录舜禹年岁不合人年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
(师古曰化/益即伯益)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皆不合经术寿
王历乃太史官殷历也寿王猥曰安得五家历(师古曰/猥曲也)
又妄言太初历亏四分日之三去小馀七百五分以故
疏阔又言黄帝至元凤三年六千馀岁丞相属宝长安
单安国安陵杯育治终始(苏林曰杯音布回反师古/曰姓杯名育也单音善)言
黄帝以来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与寿王合寿王又移
帝王录舜禹年岁不合人年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
(师古曰化/益即伯益)骊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间皆不合经术寿
王历乃太史官殷历也寿王猥曰安得五家历(师古曰/猥曲也)
又妄言太初历亏四分日之三去小馀七百五分以故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3b 页 WYG0249-0459d.png
阴阳不调谓之乱世劾寿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服儒
衣诵不祥之辞作妖言欲乱制度不道奏可寿王候课
比三年下(师古曰比频也下/下狱也音胡稼反)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
(师古曰更经/也音工衡反)遂不更言诽谤益甚竟以下吏故历本之
验在于天自汉历初起尽元凤六年三十六岁而是非
坚定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
究其微眇(师古曰眇细也音莫小/反又读曰妙他皆类此)作三统历及谱以说
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师古曰自此以下皆班/氏所述刘歆之说也)
衣诵不祥之辞作妖言欲乱制度不道奏可寿王候课
比三年下(师古曰比频也下/下狱也音胡稼反)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
(师古曰更经/也音工衡反)遂不更言诽谤益甚竟以下吏故历本之
验在于天自汉历初起尽元凤六年三十六岁而是非
坚定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
究其微眇(师古曰眇细也音莫小/反又读曰妙他皆类此)作三统历及谱以说
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师古曰自此以下皆班/氏所述刘歆之说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4a 页 WYG0249-0460a.png
夫历春秋者天时也列人事而因以天时传曰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师古曰此春秋左传刘康公/之言也中谓中和之气也)所谓命也是
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
能者败以取祸(师古曰之往也往就福也/自此以上皆刘康公辞)故列十二公
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故春为阳中
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
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师古/曰离)
地之中以生(师古曰此春秋左传刘康公/之言也中谓中和之气也)所谓命也是
故有礼谊动作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不
能者败以取祸(师古曰之往也往就福也/自此以上皆刘康公辞)故列十二公
二百四十二年之事以阴阳之中制其礼故春为阳中
万物以生秋为阴中万物以成是以事举其中礼取其
和历数以闰正天地之中以作事厚生皆所以定命也
易金火相革之卦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师古/曰离)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4b 页 WYG0249-0460b.png
(下兑上故云金火/相革此革卦彖辞)又曰治历明时(师古曰此/革卦象辞)所以和人
道也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
闰馀一之岁为蔀首(孟康曰当以闰尽岁为蔀首今失/正未尽一岁便以为蔀首也师古)
(曰蔀音剖/又音部)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辰
在申(孟康曰辰谓斗建臣瓒曰日月之/会为辰师古曰事在襄二十七年)而司历以为在
建戌史书建亥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
(张晏曰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再失闰当为八月建/酉而云建申误也仲尼曰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刘歆徒)
(以诗七月流火为喻不/知八月火犹西流也)而怪蛰虫之不伏也自文公闰
道也周道既衰幽王既丧天子不能班朔鲁历不正以
闰馀一之岁为蔀首(孟康曰当以闰尽岁为蔀首今失/正未尽一岁便以为蔀首也师古)
(曰蔀音剖/又音部)故春秋刺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辰
在申(孟康曰辰谓斗建臣瓒曰日月之/会为辰师古曰事在襄二十七年)而司历以为在
建戌史书建亥哀十二年亦以建申流火之月为建亥
(张晏曰周之十二月夏之十月也再失闰当为八月建/酉而云建申误也仲尼曰火犹西流司历过也刘歆徒)
(以诗七月流火为喻不/知八月火犹西流也)而怪蛰虫之不伏也自文公闰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5a 页 WYG0249-0460c.png
月不告朔至此百有馀年莫能正历数故子贡欲去其
饩羊孔子爱其礼(师古曰饩生牲也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冇祭事故用牲子贡见其礼废)
(而欲去其羊孔子曰赐也汝/爱其羊我爱其礼事见论语)而著其法于春秋经曰冬
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
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厎日礼也(苏林曰厎致也师/古曰音之履反)
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言告朔也(师古曰刘家/本有此语)元
典历始曰元传曰元善之长也共养三德为善(孟康曰/谓三统)
(之微气也当施育万物故/谓之德师古曰共读曰供)又曰元体之长也合三体而
饩羊孔子爱其礼(师古曰饩生牲也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冇祭事故用牲子贡见其礼废)
(而欲去其羊孔子曰赐也汝/爱其羊我爱其礼事见论语)而著其法于春秋经曰冬
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
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厎日礼也(苏林曰厎致也师/古曰音之履反)
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言告朔也(师古曰刘家/本有此语)元
典历始曰元传曰元善之长也共养三德为善(孟康曰/谓三统)
(之微气也当施育万物故/谓之德师古曰共读曰供)又曰元体之长也合三体而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5b 页 WYG0249-0460d.png
为之原故曰元于春三月每月书王元之三统也三统
合于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孟康曰辰有十/二其三为天地)
(人之统老子曰三生万物是以馀九辰得三气乃能施/化故每辰皆以三统之数乘之是谓九三之法得积万)
(九千六百/八十三)十一三之以为实(孟康曰以子数一乘丑三/馀次辰亦每三乘之周十)
(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实如法得一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
变也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钟(孟康曰以六乘黄/钟之九得五十四)初
六吕之首阴之变也皆参天两地之法也(孟康曰三三/而九二三而)
(六参两/之义也)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损之皆以九为法九
合于一元故因元一而九三之以为法(孟康曰辰有十/二其三为天地)
(人之统老子曰三生万物是以馀九辰得三气乃能施/化故每辰皆以三统之数乘之是谓九三之法得积万)
(九千六百/八十三)十一三之以为实(孟康曰以子数一乘丑三/馀次辰亦每三乘之周十)
(二辰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实如法得一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
变也因而六之以九为法得林钟(孟康曰以六乘黄/钟之九得五十四)初
六吕之首阴之变也皆参天两地之法也(孟康曰三三/而九二三而)
(六参两/之义也)上生六而倍之下生六而损之皆以九为法九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6a 页 WYG0249-0461a.png
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孟康曰异类为子母谓黄钟/生林钟也同类为夫妇谓黄)
(钟以大吕/为妻也)律娶妻(如淳曰黄/钟生林钟)而吕生子(如淳曰林/钟生太族)天地
之情也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五声清浊而十日行
矣(李奇曰声一清一浊合为二五声凡十合于十日从/甲至癸也孟康曰谓东方甲乙南方丙丁之属分在)
(五方故五/声属焉)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张晏曰/六气阴)
(阳风雨/晦明也)降生五味(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咸是也)夫五六者天地之
中合(孟康曰天阳数奇一三五七九五在其中地阴/数耦二四六八十六在其中故曰天地之中合)而
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孟康曰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
(钟以大吕/为妻也)律娶妻(如淳曰黄/钟生林钟)而吕生子(如淳曰林/钟生太族)天地
之情也六律六吕而十二辰立矣五声清浊而十日行
矣(李奇曰声一清一浊合为二五声凡十合于十日从/甲至癸也孟康曰谓东方甲乙南方丙丁之属分在)
(五方故五/声属焉)传曰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有六气(张晏曰/六气阴)
(阳风雨/晦明也)降生五味(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咸是也)夫五六者天地之
中合(孟康曰天阳数奇一三五七九五在其中地阴/数耦二四六八十六在其中故曰天地之中合)而
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辰有五子(孟康曰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6b 页 WYG0249-0461b.png
(故有/五子)十一而天地之道毕言终而复始太极中央元气
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
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经元一以统始易太
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岁(邓展曰春秋则为二矣孟康/曰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
(阴中万物以成举/春秋以目一岁)易两仪之中也于春每月书王易三
极之统也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时
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张晏曰二至二/分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象事成败易吉凶之效也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
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所
以生权衡度量礼乐之所繇出也经元一以统始易太
极之首也春秋二以目岁(邓展曰春秋则为二矣孟康/曰春为阳中万物以生秋为)
(阴中万物以成举/春秋以目一岁)易两仪之中也于春每月书王易三
极之统也于四时虽亡事必书时月易四象之节也时
月以建分至启闭之分易八卦之位也(张晏曰二至二/分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象事成败易吉凶之效也朝聘会盟易大业之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7a 页 WYG0249-0461c.png
也故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传曰龟象也筮数也物生
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师古曰左氏传载/韩简之言也物生)
(则有象冇象而滋益滋益乃数起/龟以象告吉凶筮以数示祸福)是故元始有象一也
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
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馀四十九所当用也
故筮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
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孟康曰岁有闰分七分满十九/则为闰也师古曰奇音居宜反)及
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师古曰扐音勒○刘攽曰/两之得九十八三之得二)
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师古曰左氏传载/韩简之言也物生)
(则有象冇象而滋益滋益乃数起/龟以象告吉凶筮以数示祸福)是故元始有象一也
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
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馀四十九所当用也
故筮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
之又归奇象闰十九(孟康曰岁有闰分七分满十九/则为闰也师古曰奇音居宜反)及
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师古曰扐音勒○刘攽曰/两之得九十八三之得二)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7b 页 WYG0249-0461d.png
(百九十四四之得一千一百七十六象闰所据一加/之为一千一百九十六两之为二千三百九十二)是
为月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
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孟康曰三辰日月星也轨道相/错故有交会交会即阴阳有干)
(陵胜负故/生吉凶也)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
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
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师古曰皆/上系之辞)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
变故为闰法(孟康曰天终数九地终数十穷终也言/闰亦日之穷馀故取二终之数以为义)参
为月法之实如日法得一则一月之日数也而三辰之
会交矣是以能生吉凶(孟康曰三辰日月星也轨道相/错故有交会交会即阴阳有干)
(陵胜负故/生吉凶也)故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
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
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
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师古曰皆/上系之辞)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
变故为闰法(孟康曰天终数九地终数十穷终也言/闰亦日之穷馀故取二终之数以为义)参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8a 页 WYG0249-0462a.png
天九两地十是为会数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是
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于朔旦冬至是为会月
(孟康曰会月二十七章之月/数也得朔旦冬至日与岁复)九会而复元(孟康曰谓四/千六百一十)
(七岁之月数/也所谓元月)黄钟初九之数也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
时月时所以纪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
分至者中也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故
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
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
为朔望之会以会数乘之则周于朔旦冬至是为会月
(孟康曰会月二十七章之月/数也得朔旦冬至日与岁复)九会而复元(孟康曰谓四/千六百一十)
(七岁之月数/也所谓元月)黄钟初九之数也经于四时虽亡事必书
时月时所以纪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
分至者中也节不必在其月故时中必在正数之月故
传曰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
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8b 页 WYG0249-0462b.png
不悖(师古曰自此以上左氏传之辞也履端于始谓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也举正于中谓分一期为)
(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也归馀于终谓有馀/日则归于终积而成闰也悖乖也音布内反)此圣王之
重闰也以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四分月
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
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闰法其馀七
分此中朔相求之术也朔不得中是为闰月言阴阳虽
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三统是为元
岁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
(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也归馀于终谓有馀/日则归于终积而成闰也悖乖也音布内反)此圣王之
重闰也以五位乘会数而朔旦冬至是为章月四分月
法以其一乘章月是为中法参闰法为周至以乘月法
以减中法而约之则六扐之数为一月之闰法其馀七
分此中朔相求之术也朔不得中是为闰月言阴阳虽
交不得中不生故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三统是为元
岁元岁之闰阴阳灾三统闰法易九厄曰初入元百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9a 页 WYG0249-0462c.png
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孟康曰易传也所谓阳九之/厄百六之会者也初入元百)
(六岁冇厄者则前元之馀气也若馀分为闰也易爻有/九六七八百六与三百七十四六乘八之数也六八四)
(十八合为四/百八十岁也)次四百八十阳九(孟康曰亦六乘八之数/也于易爻六有变故再)
(数也如淳曰六八四十八/为四百八十岁有九年旱)次七百二十阴七(孟康曰亦/九乘八之)
(数也八九七十二/为七百二十岁)次七百二十阳七(孟康曰亦九乘八/之数也于易爻九)
(变故再数也如淳曰八十岁纪一甲子冬至以/八乘九八九七十二故七百二十岁乃有灾也)次六百
阴五次六百阳五(孟康曰七八爻乘八之数也七乘八/得五百六十岁八乘八得六百四十)
(岁合千二百岁也于易爻七八不变气不通故合而数/之各得六百岁也如淳曰爻有七八八八六十四七八)
(六岁冇厄者则前元之馀气也若馀分为闰也易爻有/九六七八百六与三百七十四六乘八之数也六八四)
(十八合为四/百八十岁也)次四百八十阳九(孟康曰亦六乘八之数/也于易爻六有变故再)
(数也如淳曰六八四十八/为四百八十岁有九年旱)次七百二十阴七(孟康曰亦/九乘八之)
(数也八九七十二/为七百二十岁)次七百二十阳七(孟康曰亦九乘八/之数也于易爻九)
(变故再数也如淳曰八十岁纪一甲子冬至以/八乘九八九七十二故七百二十岁乃有灾也)次六百
阴五次六百阳五(孟康曰七八爻乘八之数也七乘八/得五百六十岁八乘八得六百四十)
(岁合千二百岁也于易爻七八不变气不通故合而数/之各得六百岁也如淳曰爻有七八八八六十四七八)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29b 页 WYG0249-0462d.png
(五十六二爻之数合千二百满纯阴七/八不变故通其气使各六百岁乃有灾)次四百八十阴
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孟康曰此六乘八之数也六既有/变又阴爻也阳奇阴偶故九再数)
(而六四数七八不变又无偶各一数一元之中有五阳/四阴阳旱阴水九七五三皆阳数也故曰阳九之厄如)
(淳曰九六者阳奇阴偶偶故重出覆取上六八四十八/故同四百八十岁正以九七五三为灾者从天奇数也)
(易天之数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系天故取其奇为灾/岁数八十岁则甲子冬至一甲子六十日一岁三百六)
(十日八十岁得四百八十甲子又五日五八四十为四/百日又四分日之一八十岁有八十分八十分为二十)
(日凡四百八十日得七十甲子八十岁合四百八/十七甲子馀分皆尽故八十岁则一甲子冬至也)凡四
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
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孟康曰此六乘八之数也六既有/变又阴爻也阳奇阴偶故九再数)
(而六四数七八不变又无偶各一数一元之中有五阳/四阴阳旱阴水九七五三皆阳数也故曰阳九之厄如)
(淳曰九六者阳奇阴偶偶故重出覆取上六八四十八/故同四百八十岁正以九七五三为灾者从天奇数也)
(易天之数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系天故取其奇为灾/岁数八十岁则甲子冬至一甲子六十日一岁三百六)
(十日八十岁得四百八十甲子又五日五八四十为四/百日又四分日之一八十岁有八十分八十分为二十)
(日凡四百八十日得七十甲子八十岁合四百八/十七甲子馀分皆尽故八十岁则一甲子冬至也)凡四
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0a 页 WYG0249-0463a.png
五十七(孟康曰经岁从百六终阳三也得灾岁/五十七合为一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岁)是以春
秋曰举正于中又曰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
以作事事以厚生(师古曰言四时渐差则置闰以正之/因顺时而命事事得其序则年榖丰)
(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
民(师古曰自此以上皆左/氏传之辞也为治也)故鲁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
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
至失闰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履端于始
秋曰举正于中又曰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
以作事事以厚生(师古曰言四时渐差则置闰以正之/因顺时而命事事得其序则年榖丰)
(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正也何以为
民(师古曰自此以上皆左/氏传之辞也为治也)故鲁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
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
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
至失闰至在非其月梓慎望氛气而弗正不履端于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0b 页 WYG0249-0463b.png
也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
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
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
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
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
之大数也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
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夏数得天(师古曰自此以/上左传之辞)得四
时之正也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首(师古/曰迭)
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斗纲之端连贯营室织女
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曰星纪五星起其初日
月起其中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
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故曰制礼上物不过十二天
之大数也经曰春王正月传曰周正月火出于夏为三
月商为四月周为五月夏数得天(师古曰自此以/上左传之辞)得四
时之正也三代各据一统明三统常合而迭为首(师古/曰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1a 页 WYG0249-0463c.png
(互也音大结/反此下亦同)登降三统之首周还五行之道也(师古曰/还读曰)
(旋/)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苏林曰子/之西亥之)
(东其中间也或曰于子半曰地统受于丑初臣瓒曰谓/分十二辰各有上中下言半谓在中也又受于寅初此)
(谓上/也)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
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
生成而青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如淳曰地以/十二月生万)
(物三月/乃毕)人生自寅成于申(如淳曰人功自正/月至七月乃毕)故历数三
统天以甲子(李奇曰夏/正月朔日)地以甲辰(韦昭曰殷/正月朔日)人以甲申
(旋/)故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苏林曰子/之西亥之)
(东其中间也或曰于子半曰地统受于丑初臣瓒曰谓/分十二辰各有上中下言半谓在中也又受于寅初此)
(谓上/也)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
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
生成而青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辰(如淳曰地以/十二月生万)
(物三月/乃毕)人生自寅成于申(如淳曰人功自正/月至七月乃毕)故历数三
统天以甲子(李奇曰夏/正月朔日)地以甲辰(韦昭曰殷/正月朔日)人以甲申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1b 页 WYG0249-0463d.png
(李奇曰周/正月朔日)孟仲季迭用事为统首三微之统既著而五
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与三统相错传曰天有三
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易曰参五以变错
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师古曰易/上系之辞)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
于下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
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
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
行自青始其序亦如之五行与三统相错传曰天有三
辰地有五行然则三统五星可知也易曰参五以变错
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师古曰易/上系之辞)太极运三辰五星于上而元气转三统五行
于下其于人皇极统三德五事故三辰之合于三统也
日合于天统月合于地统斗合于人统五星之合于五
行水合于辰星火合于荧惑金合于太白木合于岁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2a 页 WYG0249-0464a.png
土合于填星三辰五星而相经纬也天以一生水地以
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
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阴阳比类交错
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
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
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
之策(苏林曰/策数也)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
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胜相
乘以生小周以乘乾坤之策而成大周阴阳比类交错
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
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
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参之则得乾之策两之则得坤
之策(苏林曰/策数也)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
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阴阳各一卦之微算策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2b 页 WYG0249-0464b.png
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而八卦小成引而信之(师古曰/信读曰)
(仲/)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
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
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
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
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九章
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一阳各
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
(仲/)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
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五星会终触类而长之以乘
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
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
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于太极上元九章
岁而六之为法太极上元为实实如法得一阴一阳各
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气体之数天下之能事毕矣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3a 页 WYG0249-0464c.png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3b 页 WYG0249-0464d.png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4a 页 WYG0249-0465a.png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考證
律历志上孝武帝时乐官考正○(臣召南/)按此即礼乐
志所云立乐府置协律都尉本志所云造太初历是
也颜注未明
使羲和刘歆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注班氏自云作志取
刘歆之义也自此以下讫于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
则其辞焉○(臣召南/)按一曰备数以下皆刘歆之词
而班氏稍加删节所谓删伪辞取正义也是以晋志
律历志上孝武帝时乐官考正○(臣召南/)按此即礼乐
志所云立乐府置协律都尉本志所云造太初历是
也颜注未明
使羲和刘歆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注班氏自云作志取
刘歆之义也自此以下讫于用竹为引者事之宜也
则其辞焉○(臣召南/)按一曰备数以下皆刘歆之词
而班氏稍加删节所谓删伪辞取正义也是以晋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4b 页 WYG0249-0465b.png
引此志直云刘歆序论而风俗通义引刘歆钟律书
当亦指此若隋书牛弘传引刘歆钟律书春宫秋律
百卉必凋秋宫春律万物必荣云云今志所无是则
班氏所删去者也
一曰备数云云○监本接连前文写非也今另提行
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云云○(臣召南/)按隋志曰
其算用竹广二分长三寸正策三廉积二百一十六
枚成六觚乾之策也负策四廉积一百四十四枚成
当亦指此若隋书牛弘传引刘歆钟律书春宫秋律
百卉必凋秋宫春律万物必荣云云今志所无是则
班氏所删去者也
一曰备数云云○监本接连前文写非也今另提行
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云云○(臣召南/)按隋志曰
其算用竹广二分长三寸正策三廉积二百一十六
枚成六觚乾之策也负策四廉积一百四十四枚成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5a 页 WYG0249-0465c.png
方坤之策也觚方皆经十二天地之大数也较此志
亦少异
木曰柷注连底撞之○撞之别本作动之
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注○(臣浩/)按依孟康说应
以取竹之解谷断句生字连下文读然于文义不顺
晋灼谓解谷为谷名甚是但如晋说则之字当作往
解亦与上文不顺当以取竹之解谷生(读/)其窍厚均
者(句/)于文始顺
亦少异
木曰柷注连底撞之○撞之别本作动之
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注○(臣浩/)按依孟康说应
以取竹之解谷断句生字连下文读然于文义不顺
晋灼谓解谷为谷名甚是但如晋说则之字当作往
解亦与上文不顺当以取竹之解谷生(读/)其窍厚均
者(句/)于文始顺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5b 页 WYG0249-0465d.png
注生而肉孔外内厚薄自然均者○监本孔字上脱
肉字外内讹外肉今改正又截以为筒监本讹䇶从
宋本改
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晋志作断两节间
长三寸九分而吹之
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云云○沈约宋志曰班氏所志未
能通律吕本原空烦其文而为辞费又推九六欲符
刘歆三统之数假托非类以饰其说皆孟坚之妄矣
肉字外内讹外肉今改正又截以为筒监本讹䇶从
宋本改
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晋志作断两节间
长三寸九分而吹之
九者所以究极中和云云○沈约宋志曰班氏所志未
能通律吕本原空烦其文而为辞费又推九六欲符
刘歆三统之数假托非类以饰其说皆孟坚之妄矣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6a 页 WYG0249-0466a.png
(臣召南/)按此志附会三统诚多穿凿然皆刘歆条奏
本文而班氏述之非班氏欲符刘歆三统之数也
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九三当作九二○(臣召南/)按
宋说非也自子至午为乾卦六爻自未至亥为坤卦
六爻此言人生于寅正是乾之九三泰卦三阳之象
非九二也
参分损一下生林钟云云○晋志曰校其相生所得与
司马迁同(臣召南/)按是志本刘歆歆言钟律专主司
本文而班氏述之非班氏欲符刘歆三统之数也
正月乾之九三○宋祁曰九三当作九二○(臣召南/)按
宋说非也自子至午为乾卦六爻自未至亥为坤卦
六爻此言人生于寅正是乾之九三泰卦三阳之象
非九二也
参分损一下生林钟云云○晋志曰校其相生所得与
司马迁同(臣召南/)按是志本刘歆歆言钟律专主司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6b 页 WYG0249-0466b.png
马迁故与吕览淮南京房三家小异
八八为伍○按晋志引此文作八八为位此传写之讹
也
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按隋志
引此文作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一黍为一分
廷尉掌之○旧本附注皇祐冬益州进士房庶言尝得
古本汉志云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
十分今文脱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八字(臣召南/)按房
八八为伍○按晋志引此文作八八为位此传写之讹
也
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按隋志
引此文作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一黍为一分
廷尉掌之○旧本附注皇祐冬益州进士房庶言尝得
古本汉志云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广度之九
十分今文脱起积一千二百黍之八字(臣召南/)按房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7a 页 WYG0249-0466c.png
庶此说范镇深是之而司马光力攻其谬光与镇书
有曰房生家有汉书异于今本不知传于何世而相
承积误由古及今更大儒甚众曾不悟也其书既云
积一千二百黍之广何必更云一黍之起此四字者
将安设施子骏孟坚之书不宜如此冗长也
合龠为合○宋祁曰旧本作十龠杭本作合龠予以后
参考之十当作合○(臣召南/)按玉海引胡瑗新乐图
曰今文讹作十龠唐六典曰二龠为合然则合龠者
有曰房生家有汉书异于今本不知传于何世而相
承积误由古及今更大儒甚众曾不悟也其书既云
积一千二百黍之广何必更云一黍之起此四字者
将安设施子骏孟坚之书不宜如此冗长也
合龠为合○宋祁曰旧本作十龠杭本作合龠予以后
参考之十当作合○(臣召南/)按玉海引胡瑗新乐图
曰今文讹作十龠唐六典曰二龠为合然则合龠者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7b 页 WYG0249-0466d.png
二龠也
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刘
攽曰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古文为在治忽盖字之变
师说不同非孔氏虞书也○(臣召南/)按七始之文见
于此泠州鸠言七律晏子言七音与此稍异汉初安
世房中歌曰七始华始肃倡和声注孟康曰天地四
时人之始即用此志语然则汉初所传尚书其文如
此又按天地人三始即黄钟林钟太簇前文已明其
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刘
攽曰七始咏以出内五言古文为在治忽盖字之变
师说不同非孔氏虞书也○(臣召南/)按七始之文见
于此泠州鸠言七律晏子言七音与此稍异汉初安
世房中歌曰七始华始肃倡和声注孟康曰天地四
时人之始即用此志语然则汉初所传尚书其文如
此又按天地人三始即黄钟林钟太簇前文已明其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8a 页 WYG0249-0467a.png
四时之始则隋时郑译荅苏夔云七调所从出谓姑
洗为春蕤宾为夏南吕为秋应钟为冬是为四时始
也
畴人子弟分散注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宋祁
曰南本世世相传为畴下有历年二十二传之畴官
各从其父学也(臣浩/)按史记集解亦引如淳此条但
作律年二十二云云盖引汉律文也宋祁所见之南
本作历亦误
洗为春蕤宾为夏南吕为秋应钟为冬是为四时始
也
畴人子弟分散注如淳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宋祁
曰南本世世相传为畴下有历年二十二传之畴官
各从其父学也(臣浩/)按史记集解亦引如淳此条但
作律年二十二云云盖引汉律文也宋祁所见之南
本作历亦误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8b 页 WYG0249-0467b.png
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臣召南/)按皆后人依托
为之艺文志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颛顼历二十
一卷又夏殷周历十四卷至鲁历则杜预释例云今
世所谓鲁历不与春秋相符殆好事者为之非真也
未能雠也○史记历书作未能詹也
名察𤼵敛注应劭曰名节会察寒暑致启分𤼵敛至○
(臣世骏/)按致启分𤼵敛至六字费解以史记注正之
作致启闭分至五字较为明白或疑当作察寒暑启
为之艺文志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颛顼历二十
一卷又夏殷周历十四卷至鲁历则杜预释例云今
世所谓鲁历不与春秋相符殆好事者为之非真也
未能雠也○史记历书作未能詹也
名察𤼵敛注应劭曰名节会察寒暑致启分𤼵敛至○
(臣世骏/)按致启分𤼵敛至六字费解以史记注正之
作致启闭分至五字较为明白或疑当作察寒暑启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9a 页 WYG0249-0467c.png
闭分至理或然也(臣召南/)按历家因此有𤼵敛率谓
盈缩也见唐志
又注臣瓒曰史记曰名察宿度○(臣召南/)按史记原
文作名察度验此作名察宿度盖转写之误也下文
又云谓三辰之度吉凶之验可知瓒说本不讹
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
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注此为甲寅之岁也○(臣/)
(永祚/)按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不应干支重逢此不可
盈缩也见唐志
又注臣瓒曰史记曰名察宿度○(臣召南/)按史记原
文作名察度验此作名察宿度盖转写之误也下文
又云谓三辰之度吉凶之验可知瓒说本不讹
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
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注此为甲寅之岁也○(臣/)
(永祚/)按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不应干支重逢此不可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39b 页 WYG0249-0467d.png
解(臣召南/)按太初元年实丁丑岁通鉴目录云太初
元年彊圉赤奋若丁丑是也若甲寅则在元朔二年
前乎此二十四岁矣唐志日度议云汉太初历元起
丁丑命曰阏逢摄提格之岁而实非甲寅可谓至确
盖元封之六年岁在丙子仲冬朔旦甲子冬至复得
上古历元之甲寅耳故后文曰太初元年前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又引汉志曰岁
名困敦是也
元年彊圉赤奋若丁丑是也若甲寅则在元朔二年
前乎此二十四岁矣唐志日度议云汉太初历元起
丁丑命曰阏逢摄提格之岁而实非甲寅可谓至确
盖元封之六年岁在丙子仲冬朔旦甲子冬至复得
上古历元之甲寅耳故后文曰太初元年前十一月
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又引汉志曰岁
名困敦是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0a 页 WYG0249-0468a.png
寿王候课比三年下注下下狱也○顾炎武曰谓课居
下也下文言竟以下吏乃是下狱师古注非
向子歆究其微眇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沈约宋
志曰歆作三统历以说春秋属辞比事虽甚精巧非
其实也
列人事而因以天时○因汲古阁本作目
故春为阳中云云○(臣召南/)按汉世解春秋名义皆是
如此故贾逵服虔之说左氏何休之说公羊并承歆
下也下文言竟以下吏乃是下狱师古注非
向子歆究其微眇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沈约宋
志曰歆作三统历以说春秋属辞比事虽甚精巧非
其实也
列人事而因以天时○因汲古阁本作目
故春为阳中云云○(臣召南/)按汉世解春秋名义皆是
如此故贾逵服虔之说左氏何休之说公羊并承歆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0b 页 WYG0249-0468b.png
说以阴中阳中为义
降生五味注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咸是也○(臣召/)
(南/)按酸咸之下似应有辛苦甘三字
故筮以为数以象两○筮监本讹蓍今改正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考證
降生五味注孟康曰月令五方之味酸咸是也○(臣召/)
(南/)按酸咸之下似应有辛苦甘三字
故筮以为数以象两○筮监本讹蓍今改正
前汉书卷二十一上考證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1a 页 WYG0249-04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下
统母
日法八十一(孟康曰分一日为八十/一分为三统之本母也)元始黄钟初九自
乘一龠之数得日法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
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下
统母
日法八十一(孟康曰分一日为八十/一分为三统之本母也)元始黄钟初九自
乘一龠之数得日法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1b 页 WYG0249-0469b.png
闰法十九因为章岁合天地终数得闰法
统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参统法得元法
会数四十七参天九两地十得会数
章月二百三十五五位乘会数得章月
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推大衍象得月法
通法五百九十八四分月法得通法
中法十四万五百三十以章月乘通法得中法
统法一千五百三十九以闰法乘日法得统法
元法四千六百一十七参统法得元法
会数四十七参天九两地十得会数
章月二百三十五五位乘会数得章月
月法二千三百九十二推大衍象得月法
通法五百九十八四分月法得通法
中法十四万五百三十以章月乘通法得中法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2a 页 WYG0249-0470a.png
周天五十六万二千一百二十以章月乘月法得周天
岁中十二以三统乘四时得岁中
月周二百五十四以章月加闰法得月周
朔望之会一百三十五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得
朔望之会
会月六千三百四十五以会数乘朔望之会得会月
统月一万九千三十五参会月得统月
元月五万七千一百五参统月得元月
岁中十二以三统乘四时得岁中
月周二百五十四以章月加闰法得月周
朔望之会一百三十五参天数二十五两地数三十得
朔望之会
会月六千三百四十五以会数乘朔望之会得会月
统月一万九千三十五参会月得统月
元月五万七千一百五参统月得元月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2b 页 WYG0249-0470b.png
章中二百二十八以闰法乘岁中得章中
统中一万八千四百六十八以日法乘章中得统中
元中五万五千四百四参统中得元中
策馀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馀
周至五十七参闰法得周至
统母木金相乘为十二是为岁星小周小周乘川策为
一千七百二十八是为岁星岁数
见中分二万七百三十六
统中一万八千四百六十八以日法乘章中得统中
元中五万五千四百四参统中得元中
策馀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馀
周至五十七参闰法得周至
统母木金相乘为十二是为岁星小周小周乘川策为
一千七百二十八是为岁星岁数
见中分二万七百三十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3a 页 WYG0249-0470c.png
积中十三中馀百五十七
见中法一千五百八十三(见数/也)
见闰分万二千九十六
积月十三月馀一万五千七十九
见月法三万七十七
见中日法七百三十万八千七百一十一
见月日法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二百三十七
金火相乘为八又以火乘之为十六而小复小复乘乾
见中法一千五百八十三(见数/也)
见闰分万二千九十六
积月十三月馀一万五千七十九
见月法三万七十七
见中日法七百三十万八千七百一十一
见月日法二百四十三万六千二百三十七
金火相乘为八又以火乘之为十六而小复小复乘乾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3b 页 WYG0249-0470d.png
策为三千四百五十六是为太白岁数
见中分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二
积中十九中馀四百一十三
见中法二千一百六十一(复/数)
见闰分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
积月十九月馀三万二千三十九
见月法四万一千五十九
晨中分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八
见中分四万一千四百七十二
积中十九中馀四百一十三
见中法二千一百六十一(复/数)
见闰分二万四千一百九十二
积月十九月馀三万二千三十九
见月法四万一千五十九
晨中分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八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4a 页 WYG0249-0471a.png
积中七中馀千七百一十八
夕中分万八千一百四十四
积中八中馀八百五十六
晨闰分万三千六百八
积月十一月馀五千一百九十一
夕闰分万五百八十四
积月八月馀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八
见中日法九百九十七万七千三百三十七
夕中分万八千一百四十四
积中八中馀八百五十六
晨闰分万三千六百八
积月十一月馀五千一百九十一
夕闰分万五百八十四
积月八月馀二万六千八百四十八
见中日法九百九十七万七千三百三十七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4b 页 WYG0249-0471b.png
见月日法三百三十二万五千七百七十九
土木相乘而合经纬为三十是为镇星小周小周乘川
策为四千三百二十是为镇星岁数
见中分五万一千八百四十
积中十二中馀一千七百四十
见中法四千一百七十五(见数/也)
见闰分三万二百四十
积月十二月馀六万三千三百
土木相乘而合经纬为三十是为镇星小周小周乘川
策为四千三百二十是为镇星岁数
见中分五万一千八百四十
积中十二中馀一千七百四十
见中法四千一百七十五(见数/也)
见闰分三万二百四十
积月十二月馀六万三千三百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5a 页 WYG0249-0471c.png
见月法七万九千三百二十五
见中日法一千九百二十七万五千九百七十五
见月日法六百四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五
火经特成故二岁而过初三十二过初为六十四岁而
小周小周乘乾策则太阳大周为一万三千八百二十
四岁是为荧惑岁数
见中分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
积中二十五中馀四千一百六十三
见中日法一千九百二十七万五千九百七十五
见月日法六百四十二万五千三百二十五
火经特成故二岁而过初三十二过初为六十四岁而
小周小周乘乾策则太阳大周为一万三千八百二十
四岁是为荧惑岁数
见中分十六万五千八百八十八
积中二十五中馀四千一百六十三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5b 页 WYG0249-0471d.png
见中法六千四百六十九(见数/也)
见闰分九万六千七百六十八
积月二十六月馀五万二千九百五十四
见月法十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一
见中日法二千九百八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三
见月日法九百九十五万五千七百九十一
水经特成故一岁而及初六十四及初而小复小复乘
川策则太阴大周为九千二百一十六岁是为辰星岁
见闰分九万六千七百六十八
积月二十六月馀五万二千九百五十四
见月法十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一
见中日法二千九百八十六万七千三百七十三
见月日法九百九十五万五千七百九十一
水经特成故一岁而及初六十四及初而小复小复乘
川策则太阴大周为九千二百一十六岁是为辰星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6a 页 WYG0249-0472a.png
数
见中分十一万五百九十二
积中三中馀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九
见中法二万九千四十一(复数/也)
见闰分六万四千五百一十二
积月三月馀五十一万四百二十三
见月法五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九
晨中分六万二千二百八
见中分十一万五百九十二
积中三中馀二万二千四百六十九
见中法二万九千四十一(复数/也)
见闰分六万四千五百一十二
积月三月馀五十一万四百二十三
见月法五十五万一千七百七十九
晨中分六万二千二百八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6b 页 WYG0249-0472b.png
积中二中馀四千一百二十六
夕中分四万八千三百八十四
积中一中馀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三
晨闰分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八
积月二月馀十一万四千六百八十二
夕闰分二万八千二百二十四
积月一月馀三十九万五千七百四十一
见中日法一亿三千四百八万二千二百九十七
夕中分四万八千三百八十四
积中一中馀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三
晨闰分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八
积月二月馀十一万四千六百八十二
夕闰分二万八千二百二十四
积月一月馀三十九万五千七百四十一
见中日法一亿三千四百八万二千二百九十七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7a 页 WYG0249-0472c.png
见月日法四千四百六十九万四千九十九
合太阴太阳之岁数而中分之各万一千五百二十阳
施其气阴成其物
以星行率减岁数馀则见数也
东九西七乘岁数并九七为法得一金水晨夕岁数
以岁中乘岁数是为星见中分
星见数是为见中法
以岁闰乘岁数是为星见闰分
合太阴太阳之岁数而中分之各万一千五百二十阳
施其气阴成其物
以星行率减岁数馀则见数也
东九西七乘岁数并九七为法得一金水晨夕岁数
以岁中乘岁数是为星见中分
星见数是为见中法
以岁闰乘岁数是为星见闰分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7b 页 WYG0249-0472d.png
以章岁乘见数是为见月法
以元法乘见数是为见中日法
以统法乘见数是为见月日法
五步
木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一日
始留二十五日而旋逆日行七分度一八十四日复留
二十四日三分而旋复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一十一
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二分而伏凡见三百
以元法乘见数是为见中日法
以统法乘见数是为见月日法
五步
木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一日
始留二十五日而旋逆日行七分度一八十四日复留
二十四日三分而旋复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一十一
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二分而伏凡见三百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8a 页 WYG0249-0473a.png
六十五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五分除逆定
行星三十度百六十六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分凡见一
岁行一次而后伏日行不盈十一分度一伏三十三日
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行星三度百六十
七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分壹见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
十六万三千一百二分(○刘敞曰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二分者通)
(计上文见伏之日分也今作壹见字疑后人/妄改之以下文金晨见伏夕见伏推之可知)行星三十
三度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通其率故曰
行星三十度百六十六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分凡见一
岁行一次而后伏日行不盈十一分度一伏三十三日
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行星三度百六十
七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分壹见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
十六万三千一百二分(○刘敞曰三百九十八日五百/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二分者通)
(计上文见伏之日分也今作壹见字疑后人/妄改之以下文金晨见伏夕见伏推之可知)行星三十
三度三百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三十七分通其率故曰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8b 页 WYG0249-0473b.png
日行千七百二十八分度之百四十五
金晨始见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分度一六日始留八日
而旋始顺日行四十六分度三十三四十六日顺疾日
行一度九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四日而伏凡见二百
四十四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日行一度九
十二分度三十三有奇(师古曰奇音居/宜反下皆类此)伏八十三日行
星百一十三度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二百二十分凡晨
见伏三百二十七日行星三百五十七度四百三十六
金晨始见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分度一六日始留八日
而旋始顺日行四十六分度三十三四十六日顺疾日
行一度九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四日而伏凡见二百
四十四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四度伏日行一度九
十二分度三十三有奇(师古曰奇音居/宜反下皆类此)伏八十三日行
星百一十三度四百三十六万五千二百二十分凡晨
见伏三百二十七日行星三百五十七度四百三十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9a 页 WYG0249-0473c.png
万五千二百二十分夕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一度九
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一日百七分日四十五顺迟日
行四十六分度四十三四十六日始留七日百七分日
六十二分而旋逆日行三分度一六日而伏凡见二百
四十一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一度伏逆日行八分
度七有奇伏十六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
行星十四度三百六万九千八百六十八分一凡夕见
伏二百五十七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行
十二分度十五百八十一日百七分日四十五顺迟日
行四十六分度四十三四十六日始留七日百七分日
六十二分而旋逆日行三分度一六日而伏凡见二百
四十一日除逆定行星二百四十一度伏逆日行八分
度七有奇伏十六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
行星十四度三百六万九千八百六十八分一凡夕见
伏二百五十七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行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49b 页 WYG0249-0473d.png
星二百二十六度六百九十万七千四百六十九分壹
复五百八十四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刘)
(敞曰此又妄改为壹复自是/通计晨夕见伏之日分也)行星亦如之故曰日行一
度
土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七日始
留三十四日而旋逆日行八十一分度五百一日复留
三十三日八十六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分而旋复顺日
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五日而伏凡见三百四十日八十
复五百八十四日百二十九万五千三百五十二分(○/刘)
(敞曰此又妄改为壹复自是/通计晨夕见伏之日分也)行星亦如之故曰日行一
度
土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七日始
留三十四日而旋逆日行八十一分度五百一日复留
三十三日八十六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分而旋复顺日
行十五分度一八十五日而伏凡见三百四十日八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0a 页 WYG0249-0474a.png
六万二千四百五十五分除逆定行星五度四百四十
七万三千九百三十分伏日行不盈十五分度三百三
十七日千七百一十七万一百七十分行星七度八百
七十三万六千五百七十分壹见三百七十七日千八
百三万二千六百二十五分(○刘敞曰此壹见与火一/见字皆妄与木通计义同)
行星十二度千三百二十一万五百分通其率故曰日
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十五
火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二百
七万三千九百三十分伏日行不盈十五分度三百三
十七日千七百一十七万一百七十分行星七度八百
七十三万六千五百七十分壹见三百七十七日千八
百三万二千六百二十五分(○刘敞曰此壹见与火一/见字皆妄与木通计义同)
行星十二度千三百二十一万五百分通其率故曰日
行四千三百二十分度之百四十五
火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二百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0b 页 WYG0249-0474b.png
七十六日始留十日而旋逆日行六十二分度十七六
十二日复留十日而旋复顺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
二百七十六日而伏凡见六百三十四日除逆定行星
三百一度伏日行不盈九十二分度七十三分伏百四
十六日千五百六十八万九千七百分行星百一十四
度八百二十一万八千五分一见七百八十日千五百
六十八万九千七百分凡行星四百一十五度八百二
十一万八千五分通其率故曰日行万三千八百二十
十二日复留十日而旋复顺日行九十二分度五十三
二百七十六日而伏凡见六百三十四日除逆定行星
三百一度伏日行不盈九十二分度七十三分伏百四
十六日千五百六十八万九千七百分行星百一十四
度八百二十一万八千五分一见七百八十日千五百
六十八万九千七百分凡行星四百一十五度八百二
十一万八千五分通其率故曰日行万三千八百二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1a 页 WYG0249-0474c.png
四分度之七千三百五十五
水晨始见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度一日始留二日而旋
顺日行七分度六十七日顺疾日行一度三分度一十
八日而伏凡见二十八日除逆定行星二十八度伏日
行一度九分度七有奇三十七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
九千六百五分行星六十八度四千六百六十一万一
百二十八分凡晨见伏六十五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
九千六百五分行星九十六度四千六百六十一万一
水晨始见去日半次逆日行二度一日始留二日而旋
顺日行七分度六十七日顺疾日行一度三分度一十
八日而伏凡见二十八日除逆定行星二十八度伏日
行一度九分度七有奇三十七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
九千六百五分行星六十八度四千六百六十一万一
百二十八分凡晨见伏六十五日一亿二千二百二万
九千六百五分行星九十六度四千六百六十一万一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1b 页 WYG0249-0474d.png
百二十八分夕始见去日半次顺疾日行一度三分度
一十六日二分日一顺迟日行七分度六七日留一日
二分日一而旋逆日行二度一日而伏凡见二十六日
除逆定行星二十六度伏逆日行十五分度四有奇二
十四日行星六度五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八百二十
分凡夕见伏五十日行星十九度七千五百四十一万
九千四百七十七分壹复百一十五日一亿二千二百
二万九千六百五分(○刘敞曰此壹复字/亦妄与金通计义同)行星亦如之
一十六日二分日一顺迟日行七分度六七日留一日
二分日一而旋逆日行二度一日而伏凡见二十六日
除逆定行星二十六度伏逆日行十五分度四有奇二
十四日行星六度五千八百六十六万二千八百二十
分凡夕见伏五十日行星十九度七千五百四十一万
九千四百七十七分壹复百一十五日一亿二千二百
二万九千六百五分(○刘敞曰此壹复字/亦妄与金通计义同)行星亦如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2a 页 WYG0249-0475a.png
故曰日行一度
统术
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
馀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盈统除之馀则
地统甲辰以来年数也又盈统除之馀则人统甲申以
来年数也各以其统首日为纪
推天正以章月乘人统岁数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
盈者名曰闰馀闰馀十二以上岁有闰求地正加积月
统术
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
馀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盈统除之馀则
地统甲辰以来年数也又盈统除之馀则人统甲申以
来年数也各以其统首日为纪
推天正以章月乘人统岁数盈章岁得一名曰积月不
盈者名曰闰馀闰馀十二以上岁有闰求地正加积月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2b 页 WYG0249-0475b.png
一求人正加二
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积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
者名曰小馀小馀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积日盈六十除
之不盈者名曰大馀数从统首日起算外则朔日也求
其次月加大馀二十九小馀四十三小馀盈日法得一
从大馀数除如法求弦加大馀七小馀三十一求望倍
弦
推闰馀所在以十二乘闰馀加十得一盈章中数所得
推正月朔以月法乘积月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
者名曰小馀小馀三十八以上其月大积日盈六十除
之不盈者名曰大馀数从统首日起算外则朔日也求
其次月加大馀二十九小馀四十三小馀盈日法得一
从大馀数除如法求弦加大馀七小馀三十一求望倍
弦
推闰馀所在以十二乘闰馀加十得一盈章中数所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3a 页 WYG0249-0475c.png
起冬至算外则中至终闰盈中气在朔若二日则前月
闰也
推冬至以算馀乘人统岁数盈统法得一名曰大馀不
盈者名曰小馀除数如法则所求冬至日也
求八节加大馀四十五小馀千一百求二十四气三其
小馀加大馀十五小馀千一十(林文炳曰当作小馀千/一十当云求二十四气)
(加大馀十五三分其小馀千/一十盖传写颠倒漏一分字)
推中部二十四气皆以元为法
闰也
推冬至以算馀乘人统岁数盈统法得一名曰大馀不
盈者名曰小馀除数如法则所求冬至日也
求八节加大馀四十五小馀千一百求二十四气三其
小馀加大馀十五小馀千一十(林文炳曰当作小馀千/一十当云求二十四气)
(加大馀十五三分其小馀千/一十盖传写颠倒漏一分字)
推中部二十四气皆以元为法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3b 页 WYG0249-0475d.png
推五行其四行各七十三日统岁分之七十七(○宋祁/曰十七)
(当作/十四)中央各十八日统法分之四百四冬至后中央二
十七日六百六分
推合晨所在星置积日以统法乘之以十九乘小馀而
并之盈周天除去之不盈者令盈统法得一度数起牵
牛算外则合晨所入星度也
推其日夜半所在星以章岁乘月小馀以减合晨度小
馀不足者破全度
(当作/十四)中央各十八日统法分之四百四冬至后中央二
十七日六百六分
推合晨所在星置积日以统法乘之以十九乘小馀而
并之盈周天除去之不盈者令盈统法得一度数起牵
牛算外则合晨所入星度也
推其日夜半所在星以章岁乘月小馀以减合晨度小
馀不足者破全度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4a 页 WYG0249-0476a.png
推其月夜半所在星以月周乘月小馀盈统法得一度
以减合晨度
推诸加时以十二乘小馀为实各盈分母为法数起于
子算外则所加辰也
推月食置会馀岁积月以二十三乘之盈百三十五除
之不盈者加二十三得一月盈百三十五数所得起其
正算外则食月也加时在望日冲辰
纪术
以减合晨度
推诸加时以十二乘小馀为实各盈分母为法数起于
子算外则所加辰也
推月食置会馀岁积月以二十三乘之盈百三十五除
之不盈者加二十三得一月盈百三十五数所得起其
正算外则食月也加时在望日冲辰
纪术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4b 页 WYG0249-0476b.png
推五星见复置太极上元以来尽所求年乘大统见复
数盈岁数得一则定见复数也(○宋祁曰景本/大统作大终)不盈者
名曰见复馀见复馀盈其见复数一以上见在往年倍
一以上又在前往年不盈者在今年也
推星所在见中次以见中分乘定见复数盈见中法得
一则积中法也不盈者名曰中馀以元中除积中馀则
中元馀也以章中除之馀则入章中数也以十二除之
馀则星见中次也中数从冬至起次数从星纪起算外
数盈岁数得一则定见复数也(○宋祁曰景本/大统作大终)不盈者
名曰见复馀见复馀盈其见复数一以上见在往年倍
一以上又在前往年不盈者在今年也
推星所在见中次以见中分乘定见复数盈见中法得
一则积中法也不盈者名曰中馀以元中除积中馀则
中元馀也以章中除之馀则入章中数也以十二除之
馀则星见中次也中数从冬至起次数从星纪起算外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5a 页 WYG0249-0476c.png
则星所见中次也
推星见月以闰分乘定见以章岁乘中馀从之盈见月
法得一并积中则积月也不盈者名曰月中馀以元月
除积月馀名曰月元馀以章月除月元馀则入章月数
也以十二除之至有闰之岁除十三入章三岁一闰六
岁二闰九岁三闰十一岁四闰十四岁五闰十七岁六
闰十九岁七闰不盈者数起于天正算外则星所见月
也
推星见月以闰分乘定见以章岁乘中馀从之盈见月
法得一并积中则积月也不盈者名曰月中馀以元月
除积月馀名曰月元馀以章月除月元馀则入章月数
也以十二除之至有闰之岁除十三入章三岁一闰六
岁二闰九岁三闰十一岁四闰十四岁五闰十七岁六
闰十九岁七闰不盈者数起于天正算外则星所见月
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5b 页 WYG0249-0476d.png
推至日以中法乘中元馀盈元法得一名曰积日不盈
者名曰小馀小馀盈二千五百九十七以上中大数除
积日如法算外则冬至也
推朔日以月法乘月元馀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馀名
曰小馀小馀三十八以上月大数除积日如法算外则
星见月朔日也
推入中次日度数以中法乘中馀以见中法乘其小馀
并之盈见中日法得一则入中日入次度数也中次至
者名曰小馀小馀盈二千五百九十七以上中大数除
积日如法算外则冬至也
推朔日以月法乘月元馀盈日法得一名曰积日馀名
曰小馀小馀三十八以上月大数除积日如法算外则
星见月朔日也
推入中次日度数以中法乘中馀以见中法乘其小馀
并之盈见中日法得一则入中日入次度数也中次至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6a 页 WYG0249-0477a.png
日数次以次初数算外则星所见及日所在度数也求
夕在日后十五度
推入月日数以月法乘月馀以见月法乘其小馀并之
盈见月日法得一则入月日数也并之大馀数除如法
则见日也
推后见中加积中于中元馀加后馀于中馀盈其法得
一从中元馀数如法则见中也(○宋祁曰景本/馀盈下有中字)
推后见月加积月于月元馀加后月馀于月馀盈其法
夕在日后十五度
推入月日数以月法乘月馀以见月法乘其小馀并之
盈见月日法得一则入月日数也并之大馀数除如法
则见日也
推后见中加积中于中元馀加后馀于中馀盈其法得
一从中元馀数如法则见中也(○宋祁曰景本/馀盈下有中字)
推后见月加积月于月元馀加后月馀于月馀盈其法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6b 页 WYG0249-0477b.png
得一从月元馀除数如法则后见月也
推至日及入中次度数如上法
推朔日及入月数如上法
推晨见加夕夕见加晨皆如上法
推五步置始见以来日数至所求日各以其行度数乘
之其星若日有分者分子乘全为实分母为法其两有
分者分母分度数乘全分子从之令相乘为实分母相
乘为法实如法得一名曰积度数起星初见星宿所在
推至日及入中次度数如上法
推朔日及入月数如上法
推晨见加夕夕见加晨皆如上法
推五步置始见以来日数至所求日各以其行度数乘
之其星若日有分者分子乘全为实分母为法其两有
分者分母分度数乘全分子从之令相乘为实分母相
乘为法实如法得一名曰积度数起星初见星宿所在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7a 页 WYG0249-0477c.png
宿度算外则星所在宿度也
岁术
推岁所在置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岁数除去之不盈
者以百四十五乘之以百四十四为法如法得一名曰
积次不盈者名曰次馀积次盈十二除去之不盈者名
曰定次数从星纪起算尽之外则所在次也欲知太岁
以六十除馀积次馀不盈者数从丙子起算尽之外则
太岁日也赢缩传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
岁术
推岁所在置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岁数除去之不盈
者以百四十五乘之以百四十四为法如法得一名曰
积次不盈者名曰次馀积次盈十二除去之不盈者名
曰定次数从星纪起算尽之外则所在次也欲知太岁
以六十除馀积次馀不盈者数从丙子起算尽之外则
太岁日也赢缩传曰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7b 页 WYG0249-0477d.png
鸟帑(师古曰帑/与奴同)周楚恶之五星之赢缩不是过也过次
者殃大过舍者灾小不过者亡咎次度六物者岁时数
日月星辰也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于夏为十一月/商为十二月周)
(为正/月)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于夏为十二月商/为正月周为二月)
终于危十五度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今曰雨水/于夏为正)
者殃大过舍者灾小不过者亡咎次度六物者岁时数
日月星辰也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于夏为十一月/商为十二月周)
(为正/月)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于夏为十二月商/为正月周为二月)
终于危十五度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今曰雨水/于夏为正)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8a 页 WYG0249-0478a.png
(月商为二月/周为三月)终于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今曰/惊蛰)中娄四度春分(于夏为二月/商为三月周)
(为四/月)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榖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榖雨于/夏为三月商)
(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于夏为四月商为/五月周为六月)
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于夏为五/月商为六)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今曰/惊蛰)中娄四度春分(于夏为二月/商为三月周)
(为四/月)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榖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榖雨于/夏为三月商)
(为四月周/为五月)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于夏为四月商为/五月周为六月)
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于夏为五/月商为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8b 页 WYG0249-0478b.png
(月周为/七月)终于柳八度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于夏为六月商为/七月周为八月)
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处暑(于夏为七月/商为八月周)
(为九/月)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于夏为八月商/为九月周为十)
(月/)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于夏为九月商为/十月周为十一月)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于夏为六月商为/七月周为八月)
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处暑(于夏为七月/商为八月周)
(为九/月)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于夏为八月商/为九月周为十)
(月/)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于夏为九月商为/十月周为十一月)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9a 页 WYG0249-0478c.png
终于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
(月/)终于斗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东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虚十
危十七 营室十六 壁九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于夏为十月商为/十一月周为十二)
(月/)终于斗十一度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东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虚十
危十七 营室十六 壁九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59b 页 WYG0249-0478d.png
北九十八度
奎十六 娄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二 参九
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张十八 翼十八 轸十七
南百一十二度
九章岁为百七十一岁而九道小终九终千五百三十
奎十六 娄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二 参九
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张十八 翼十八 轸十七
南百一十二度
九章岁为百七十一岁而九道小终九终千五百三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0a 页 WYG0249-0479a.png
九岁而大终三终而与元终进退于牵牛之前四度五
分九会阳以九终故日有九道阴兼而成之故月有十
九道阳名成功故九会而终四营而成易故四岁中馀
一四章而朔馀一为篇首八十一章而终一统
一甲子元首(汉太初/元年) 十辛酉 十九己未
二十八丁巳 三十七乙卯 四十六壬子
五十五庚戌 六十四戊申 七十三丙午中
甲辰二统 辛丑 己亥 丁酉 乙未 壬辰
分九会阳以九终故日有九道阴兼而成之故月有十
九道阳名成功故九会而终四营而成易故四岁中馀
一四章而朔馀一为篇首八十一章而终一统
一甲子元首(汉太初/元年) 十辛酉 十九己未
二十八丁巳 三十七乙卯 四十六壬子
五十五庚戌 六十四戊申 七十三丙午中
甲辰二统 辛丑 己亥 丁酉 乙未 壬辰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0b 页 WYG0249-0479b.png
庚寅 戊子 丙戌季
甲申三统 辛巳 己卯 丁丑(文王四/十二年)乙亥(微二十/六年)
壬申 庚午 戊辰 丙寅孟(悯二十/二年)
二癸卯 十一辛丑 二十己亥 二十九丁酉
三十八甲午 四十七壬辰 五十六庚寅
六十五戊子(○宋祁曰景/本作戊午) 七十四乙酉中
癸未 辛巳 己卯 丁丑 甲戌 壬申 庚午
戊辰 乙丑季
甲申三统 辛巳 己卯 丁丑(文王四/十二年)乙亥(微二十/六年)
壬申 庚午 戊辰 丙寅孟(悯二十/二年)
二癸卯 十一辛丑 二十己亥 二十九丁酉
三十八甲午 四十七壬辰 五十六庚寅
六十五戊子(○宋祁曰景/本作戊午) 七十四乙酉中
癸未 辛巳 己卯 丁丑 甲戌 壬申 庚午
戊辰 乙丑季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1a 页 WYG0249-0479c.png
癸亥 辛酉 己未(○宋祁曰景/本作乙未)丁巳(周公五年○宋/祁曰景本作丁)
(酉/) 甲寅 壬子 庚戌 戊申(元四/年) 乙巳孟
三癸未 十二辛巳 二十一已卯 三十丙子
三十九甲戌 四十八壬申 五十七庚午
六十六丁卯 七十五乙丑中
癸亥 辛酉 己未 丙辰 甲寅 壬子 庚戌
丁未 乙巳季
癸卯 辛丑 己亥 丙申 甲午 壬辰 庚寅(成/十)
(酉/) 甲寅 壬子 庚戌 戊申(元四/年) 乙巳孟
三癸未 十二辛巳 二十一已卯 三十丙子
三十九甲戌 四十八壬申 五十七庚午
六十六丁卯 七十五乙丑中
癸亥 辛酉 己未 丙辰 甲寅 壬子 庚戌
丁未 乙巳季
癸卯 辛丑 己亥 丙申 甲午 壬辰 庚寅(成/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1b 页 WYG0249-0479d.png
(二/年) 丁亥 乙酉孟
四癸亥(初元/二年)十三辛酉 二十二戊午 三十一丙辰
四十甲寅 四十九壬子 五十八己酉 六十七丁
未 七十六乙巳中
癸卯 辛丑 戊戌 丙申 甲午 壬辰 己丑
丁亥 乙酉季
癸未 辛巳 戊寅 丙子 甲戌 壬申(惠三十/八年)
己巳 丁卯 乙丑孟
四癸亥(初元/二年)十三辛酉 二十二戊午 三十一丙辰
四十甲寅 四十九壬子 五十八己酉 六十七丁
未 七十六乙巳中
癸卯 辛丑 戊戌 丙申 甲午 壬辰 己丑
丁亥 乙酉季
癸未 辛巳 戊寅 丙子 甲戌 壬申(惠三十/八年)
己巳 丁卯 乙丑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2a 页 WYG0249-0480a.png
五癸卯(河平/元年)十四庚子 二十三戊戌 三十二丙申
四十一甲午 五十辛卯 五十九己丑 六十八丁
亥 七十七乙酉中
癸未 庚辰 戊寅 丙子 甲戌 辛未 己巳
丁卯 乙丑季(商太甲元年○宋祁曰太/甲元年当在楚元三年上)
癸亥 庚申 戊午 丙辰 甲寅(献十/五年) 辛亥
己酉 丁未 乙巳孟(楚元三年○宋祁/曰景本无三字)
六壬午 十五庚辰 二十四戊寅 三十三丙子
四十一甲午 五十辛卯 五十九己丑 六十八丁
亥 七十七乙酉中
癸未 庚辰 戊寅 丙子 甲戌 辛未 己巳
丁卯 乙丑季(商太甲元年○宋祁曰太/甲元年当在楚元三年上)
癸亥 庚申 戊午 丙辰 甲寅(献十/五年) 辛亥
己酉 丁未 乙巳孟(楚元三年○宋祁/曰景本无三字)
六壬午 十五庚辰 二十四戊寅 三十三丙子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2b 页 WYG0249-0480b.png
四十二癸酉 五十一辛未 六十己巳 六十九丁
卯 七十八甲子中
壬戌 庚申 戊午 丙辰 癸丑 辛亥 己酉
丁未 甲辰季
壬寅 庚子 戊戌 丙申(炀二十/四年) 癸巳 辛卯
己丑 丁亥(康四/年) 甲申孟
七壬戌(始建国/三年)十六庚申 二十五戊午 三十四乙
卯 四十三癸丑 五十二辛亥(○宋祁曰/改作辛巳) 六十一
卯 七十八甲子中
壬戌 庚申 戊午 丙辰 癸丑 辛亥 己酉
丁未 甲辰季
壬寅 庚子 戊戌 丙申(炀二十/四年) 癸巳 辛卯
己丑 丁亥(康四/年) 甲申孟
七壬戌(始建国/三年)十六庚申 二十五戊午 三十四乙
卯 四十三癸丑 五十二辛亥(○宋祁曰/改作辛巳) 六十一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3a 页 WYG0249-0480c.png
己酉 七十丙午 七十九甲辰中
壬寅 庚子 戊戌 乙未 癸己 辛卯 己丑
丙戌 甲申季
壬午 庚辰 戊寅 乙亥 癸酉 辛未
己巳(定七年○宋祁/曰景作十一年) 丙寅 甲子孟
八壬寅 十七庚子 二十六丁酉 三十五乙未
四十四癸巳 五十三辛卯 六十二戊子
七十一丙戌 八十甲申中
壬寅 庚子 戊戌 乙未 癸己 辛卯 己丑
丙戌 甲申季
壬午 庚辰 戊寅 乙亥 癸酉 辛未
己巳(定七年○宋祁/曰景作十一年) 丙寅 甲子孟
八壬寅 十七庚子 二十六丁酉 三十五乙未
四十四癸巳 五十三辛卯 六十二戊子
七十一丙戌 八十甲申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3b 页 WYG0249-0480d.png
壬午 庚辰 丁丑 乙亥 癸酉 辛未 戊辰
丙寅 甲子季
壬戌 庚申 丁巳 乙卯 癸丑 辛亥(僖五/年)
戊申 丙午 甲辰孟
九壬午 十八己卯 二十七丁丑 三十六乙亥
四十五癸酉 五十四庚午 六十三戊辰
七十二丙寅 八十一甲子中
壬戍 己未 丁巳 乙卯 癸丑 庚戌 戊申
丙寅 甲子季
壬戌 庚申 丁巳 乙卯 癸丑 辛亥(僖五/年)
戊申 丙午 甲辰孟
九壬午 十八己卯 二十七丁丑 三十六乙亥
四十五癸酉 五十四庚午 六十三戊辰
七十二丙寅 八十一甲子中
壬戍 己未 丁巳 乙卯 癸丑 庚戌 戊申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4a 页 WYG0249-0481a.png
丙午 甲辰季
壬寅 己亥 丁酉 乙未 癸巳(懿九/年)庚寅 戊子
丙戌 甲申孟(元朔/六年)
推章首朔旦冬至日置大馀三十九小馀六十一数除
如法各从其统首起求其后章当加大馀三十九小馀
六十一各尽其八十一章
推篇大馀亦如之小馀加一求周至加大馀五十九小
馀二十一
壬寅 己亥 丁酉 乙未 癸巳(懿九/年)庚寅 戊子
丙戌 甲申孟(元朔/六年)
推章首朔旦冬至日置大馀三十九小馀六十一数除
如法各从其统首起求其后章当加大馀三十九小馀
六十一各尽其八十一章
推篇大馀亦如之小馀加一求周至加大馀五十九小
馀二十一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4b 页 WYG0249-0481b.png
世经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
何故(师古曰郯国名子其君之爵也郯国即东海郯县/是也朝朝于鲁也昭子鲁大夫叔孙昭子也名婼)
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
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
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师古曰共读曰/龚下皆类此)太昊氏以龙纪故
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
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
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传曰昭子问少昊氏鸟名
何故(师古曰郯国名子其君之爵也郯国即东海郯县/是也朝朝于鲁也昭子鲁大夫叔孙昭子也名婼)
对曰吾祖也我知之矣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
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
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师古曰共读曰/龚下皆类此)太昊氏以龙纪故
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
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言郯子据少昊受黄帝黄帝受炎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5a 页 WYG0249-0481c.png
帝炎帝受共工共工受太昊故先言黄帝上及太昊稽
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师古曰炮/与庖同)
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
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
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师古曰/祭典即)
(礼经祭法也伯读/与霸同下亦类此)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
任知刑以彊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
(师古曰志言秦为闰位亦/犹共工不当五德之序)周人□其行序故易不载(邓/展)
之于易炮牺神农黄帝相继之世可知(师古曰炮/与庖同)
太昊帝易曰炮牺氏之王天下也言炮牺继天而王为
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为帝太昊作罔罟以田渔取牺
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师古曰/祭典即)
(礼经祭法也伯读/与霸同下亦类此)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非其序也
任知刑以彊故伯而不王秦以水德在周汉木火之间
(师古曰志言秦为闰位亦/犹共工不当五德之序)周人□其行序故易不载(邓/展)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5b 页 WYG0249-0481d.png
(曰□去也以其非次故去之师古曰/此指谓共工也□古迁字其下并同)
炎帝易曰炮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
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
号曰神农氏
黄帝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
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邓/展)
(曰凡冠前卑后高故曰轩冕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轩轩车也冕冕服也春秋左氏传曰服冕乘轩)故天
下号曰轩辕氏
炎帝易曰炮牺氏没神农氏作言共工伯而不王虽有
水德非其序也以火承木故为炎帝教民耕农故天下
号曰神农氏
黄帝易曰神农氏没黄帝氏作火生土故为土德与炎
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邓/展)
(曰凡冠前卑后高故曰轩冕也师古曰此说非也/轩轩车也冕冕服也春秋左氏传曰服冕乘轩)故天
下号曰轩辕氏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6a 页 WYG0249-0482a.png
少昊帝考德曰少昊曰清(师古曰考德者考/五帝德之书也)清者黄帝
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
号曰金天氏周□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颛顼帝春秋外传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
命重黎苍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
高阳氏周□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帝喾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元嚣之
孙也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高辛氏帝挚继之不
之子清阳也是其子孙名挚立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
号曰金天氏周□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颛顼帝春秋外传曰少昊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
命重黎苍林昌意之子也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
高阳氏周□其乐故易不载序于行
帝喾春秋外传曰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元嚣之
孙也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高辛氏帝挚继之不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6b 页 WYG0249-0482b.png
知世数周□其乐故易不载周人禘之
唐帝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
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
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
虞帝帝系曰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
处虞之妫汭(师古曰妫水名也水/曲曰汭音人锐反)尧嬗以天下(师古曰/嬗古禅)
(让字也其/下亦同)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让天下
于禹使子商均为诸侯即位五十载
唐帝帝系曰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盖高辛氏
衰天下归之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陶唐氏让天
下于虞使子朱处于丹渊为诸侯即位七十载
虞帝帝系曰颛顼生穷蝉五世而生瞽叟瞽叟生帝舜
处虞之妫汭(师古曰妫水名也水/曲曰汭音人锐反)尧嬗以天下(师古曰/嬗古禅)
(让字也其/下亦同)火生土故为土德天下号曰有虞氏让天下
于禹使子商均为诸侯即位五十载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7a 页 WYG0249-0482c.png
伯禹帝系曰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虞舜嬗以天下
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
三十二岁
成汤书经汤誓汤伐夏桀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
商后曰殷(孟康曰初契封商汤/居殷而受命故二号)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
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岁在大火房五度故传曰大
火阏伯之星也实祀商人后为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
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
土生金故为金德天下号曰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
三十二岁
成汤书经汤誓汤伐夏桀金生水故为水德天下号曰
商后曰殷(孟康曰初契封商汤/居殷而受命故二号)三统上元至伐桀之岁
十四万一千四百八十岁岁在大火房五度故传曰大
火阏伯之星也实祀商人后为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
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故书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7b 页 WYG0249-0482d.png
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篇曰惟
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
方明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
于方明(如淳曰觐礼诸侯觐天子为坛十有二寻加方/明于其上孟康曰方明者神明之象也以木为)
(之方四尺画六采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上玄下黄)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
也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馀分是为
孟统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
祀六百
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诞资有牧
方明言虽有成汤太丁外丙之服以冬至越茀祀先王
于方明(如淳曰觐礼诸侯觐天子为坛十有二寻加方/明于其上孟康曰方明者神明之象也以木为)
(之方四尺画六采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上玄下黄)以配上帝是朔旦冬至之岁
也后九十五岁商十二月甲申朔旦冬至亡馀分是为
孟统自伐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故传曰殷载
祀六百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8a 页 WYG0249-0483a.png
殷历曰当成汤方即世用事十三年十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终六府首(师古曰府/首即蔀首)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
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
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
也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
二十九岁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
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
冬至终六府首(师古曰府/首即蔀首)当周公五年则为距伐桀四
百五十八岁少百七十一岁不盈六百二十九又以夏
时乙丑为甲子计其年乃孟统后五章癸亥朔旦冬至
也以为甲子府首皆非是凡殷世继嗣三十一王六百
二十九岁
四分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
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8b 页 WYG0249-0483b.png
春秋历周文王四十二年十二月丁丑朔旦冬至孟统
之二会首也后八岁而武王伐纣武王书经牧誓武王
伐商纣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周室三统上元至
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岁在鹑火张十三度
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纣故书序曰惟
十有一年武王伐纣太誓八百诸侯会还归二年乃遂
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故书序曰武王克殷以
箕子归作洪范洪范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自
之二会首也后八岁而武王伐纣武王书经牧誓武王
伐商纣水生木故为木德天下号曰周室三统上元至
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岁在鹑火张十三度
文王受命九年而崩再期在大祥而伐纣故书序曰惟
十有一年武王伐纣太誓八百诸侯会还归二年乃遂
伐纣克殷以箕子归十三年也故书序曰武王克殷以
箕子归作洪范洪范篇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自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9a 页 WYG0249-0483c.png
文王受命而至此十三年岁亦在鹑火故传曰岁在鹑
火则我有周之分壄也师初𤼵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
析木箕七度故传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
为天驷故传曰月在天驷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
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䢅
星始见(师古曰䢅古晨字也其/字从臼臼音居玉反)癸巳武王始𤼵丙午还
师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
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䢅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
火则我有周之分壄也师初𤼵以殷十一月戊子日在
析木箕七度故传曰日在析木是夕也月在房五度房
为天驷故传曰月在天驷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合
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故传曰辰在斗柄明日壬辰䢅
星始见(师古曰䢅古晨字也其/字从臼臼音居玉反)癸巳武王始𤼵丙午还
师戊午度于孟津孟津去周九百里师行三十里故三
十一日而度明日己未冬至䢅星与婺女伏历建星及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69b 页 WYG0249-0483d.png
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故传曰星在天鼋周书武成
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孟康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师古曰霸)
(古魄/字同)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序曰一
月戊午师度于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
牧壄夜陈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传曰王以二月癸亥
夜陈武成篇曰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
商王纣(师古曰今文尚/书之辞刘杀也)是岁也闰数馀十八正大寒中
在周二月己丑晦明日闰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
篇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孟康曰月二日以往月生魄死/故言死魄魄月质也师古曰霸)
(古魄/字同)若翌日癸巳武王乃朝步自周于征伐纣序曰一
月戊午师度于孟津至庚申二月朔日也四日癸亥至
牧壄夜陈甲子昧爽而合矣故外传曰王以二月癸亥
夜陈武成篇曰粤若来三月既死霸粤五日甲子咸刘
商王纣(师古曰今文尚/书之辞刘杀也)是岁也闰数馀十八正大寒中
在周二月己丑晦明日闰月庚寅朔三月二日庚申惊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0a 页 WYG0249-0484a.png
蛰四月己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
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
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
庶国祀馘于周庙(师古曰亦今文尚书也祀馘献于/庙而告祀也截耳曰馘音居获反)文
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后四年而武王克
殷克殷之岁八十六矣后七岁而崩故礼记文王世子
曰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凡武王即位十
一年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六
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粤六日庚戌
武王燎于周庙翌日辛亥祀于天位粤五日乙卯乃以
庶国祀馘于周庙(师古曰亦今文尚书也祀馘献于/庙而告祀也截耳曰馘音居获反)文
王十五而生武王受命九年而崩崩后四年而武王克
殷克殷之岁八十六矣后七岁而崩故礼记文王世子
曰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凡武王即位十
一年周公摄政五年正月丁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六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0b 页 WYG0249-0484b.png
年戊午距炀公七十六岁入孟统二十九章首也后二
岁得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月乙亥朔庚寅
望后六日得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粤六日乙未
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诰曰惟三月丙午朏(孟/康)
(曰朏月出也/音敷尾反)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师古曰月采说/月之光采其书)
(则/亡)是岁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诰篇曰戊辰
王在新邑烝祭岁命作策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
年
岁得周公七年复子明辟之岁是岁二月乙亥朔庚寅
望后六日得乙未故召诰曰惟二月既望粤六日乙未
又其三月甲辰朔三日丙午召诰曰惟三月丙午朏(孟/康)
(曰朏月出也/音敷尾反)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朏(师古曰月采说/月之光采其书)
(则/亡)是岁十二月戊辰晦周公以反政故洛诰篇曰戊辰
王在新邑烝祭岁命作策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
年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1a 页 WYG0249-0484c.png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此命伯禽俾侯于鲁之岁也(师/古)
(曰俾使也封/之使为诸侯)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
霸(师古曰/哉始也)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
王乃洮沬水作顾命(师古曰洮盥手也沬洗面也洮音/徒高反沬即颒字也音呼内反)
翌日乙丑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
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丰
刑(孟康曰逸/书篇名)
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
(曰俾使也封/之使为诸侯)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
霸(师古曰/哉始也)故顾命曰惟四月哉生霸王有疾不豫甲子
王乃洮沬水作顾命(师古曰洮盥手也沬洗面也洮音/徒高反沬即颒字也音呼内反)
翌日乙丑成王崩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
故毕命丰刑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王命作策丰
刑(孟康曰逸/书篇名)
春秋殷历皆以殷鲁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数故据周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1b 页 WYG0249-0484d.png
伯禽以下为纪鲁公伯禽推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
六年而薨故传曰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师古曰燮父晋/唐叔虞之子禽)
(父即伯禽也父读曰/甫甫者男子之美称)言晋侯燮鲁公伯禽俱事康王也
子考公就立酋(师古曰又记此酋者诣说不同而名/字或异也下皆放此酋音在由反)考
公世家即位四年及炀公熙立(师古曰及者兄弟相及/非子继父也下皆类此)
炀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距
微公七十六岁(师古曰炀/音弋向反)世家炀公即位十六年子幽
公宰立幽公世家即位十四年及微公茀立㵒(师古曰/茀音弗)
六年而薨故传曰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师古曰燮父晋/唐叔虞之子禽)
(父即伯禽也父读曰/甫甫者男子之美称)言晋侯燮鲁公伯禽俱事康王也
子考公就立酋(师古曰又记此酋者诣说不同而名/字或异也下皆放此酋音在由反)考
公世家即位四年及炀公熙立(师古曰及者兄弟相及/非子继父也下皆类此)
炀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丁酉距
微公七十六岁(师古曰炀/音弋向反)世家炀公即位十六年子幽
公宰立幽公世家即位十四年及微公茀立㵒(师古曰/茀音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2a 页 WYG0249-0485a.png
(㵒古/沸字)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丙
子距献公七十六岁世家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厉公翟
立擢厉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及献公具立献公十五
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卯距懿公七十六
岁世家献公即位五十年子慎公埶立嚊(师古曰嚊音/皮秘反又音)
(许器/反)慎公世家即位三十年及武公敖立武公世家即
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戏(师古曰戏/音许宜反)懿公九年正月癸巳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岁世家懿公
子距献公七十六岁世家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厉公翟
立擢厉公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及献公具立献公十五
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历以为乙卯距懿公七十六
岁世家献公即位五十年子慎公埶立嚊(师古曰嚊音/皮秘反又音)
(许器/反)慎公世家即位三十年及武公敖立武公世家即
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戏(师古曰戏/音许宜反)懿公九年正月癸巳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岁世家懿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2b 页 WYG0249-0485b.png
即位九年兄子柏御立柏御世家即位十一年叔父孝
公称立孝公世家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皇立惠公三
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癸酉距釐公七
十六岁(师古曰釐读曰/僖下皆类此)世家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隐
公息立
凡伯禽至春秋三百八十六年
春秋隐公春秋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轨立此元年上距
伐纣四百岁桓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庄公同立庄公
公称立孝公世家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皇立惠公三
十八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癸酉距釐公七
十六岁(师古曰釐读曰/僖下皆类此)世家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隐
公息立
凡伯禽至春秋三百八十六年
春秋隐公春秋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轨立此元年上距
伐纣四百岁桓公春秋即位十八年子庄公同立庄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3a 页 WYG0249-0485c.png
春秋即位三十二年子悯公启方立悯公春秋即位二
年及釐公申立釐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历以
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岁是岁距上元十四万二千五
百七十七岁得孟统五十三章首故传曰五年春王正
月辛亥朔日南至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童谣云丙子
之辰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旂(师古曰袀音均又/弋均反振音之人)
(反/)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师古曰贲/音奔焞音)
(徒门反又/土门反)卜偃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
年及釐公申立釐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历以
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岁是岁距上元十四万二千五
百七十七岁得孟统五十三章首故传曰五年春王正
月辛亥朔日南至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童谣云丙子
之辰龙尾伏辰袀服振振取虢之旂(师古曰袀音均又/弋均反振音之人)
(反/)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师古曰贲/音奔焞音)
(徒门反又/土门反)卜偃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3b 页 WYG0249-0485d.png
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冬十二月丙子灭虢言历者
以夏时故周十二月夏十月也是岁岁在大火故传曰
晋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师古曰晋侯谓献公也/寺人奄人也披其名也)
(蒲晋邑也公子重耳之所居献公用骊姬之谗故令披/伐之而重耳惧罪出奔也事见春秋左氏传及国语)
董因曰君之行岁在大火(师古曰董因晋史也本周太/史辛有之后以董主史官故)
(为董氏因/其名也)后十二年釐之十六岁岁在寿星故传曰重
耳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五鹿乞食于壄人壄人举块
而与之子犯曰天赐也后十二年必获此土岁复于寿
以夏时故周十二月夏十月也是岁岁在大火故传曰
晋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师古曰晋侯谓献公也/寺人奄人也披其名也)
(蒲晋邑也公子重耳之所居献公用骊姬之谗故令披/伐之而重耳惧罪出奔也事见春秋左氏传及国语)
董因曰君之行岁在大火(师古曰董因晋史也本周太/史辛有之后以董主史官故)
(为董氏因/其名也)后十二年釐之十六岁岁在寿星故传曰重
耳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五鹿乞食于壄人壄人举块
而与之子犯曰天赐也后十二年必获此土岁复于寿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4a 页 WYG0249-0486a.png
星必获诸侯后八岁釐之二十四年也岁在实沈秦伯
纳之故传曰董因云君以辰出而以参入必获诸侯春
秋釐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距辛亥
朔旦冬至二十九岁是岁闰馀十三正小雪闰当在十
一月后而在三月故传曰非礼也后五年闰馀十是岁
亡闰而置闰闰所以正中朔也亡闰而置闰又不告朔
故经曰闰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传曰不告朔非礼也
春秋文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师古曰倭/音于危反)宣公春
纳之故传曰董因云君以辰出而以参入必获诸侯春
秋釐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距辛亥
朔旦冬至二十九岁是岁闰馀十三正小雪闰当在十
一月后而在三月故传曰非礼也后五年闰馀十是岁
亡闰而置闰闰所以正中朔也亡闰而置闰又不告朔
故经曰闰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传曰不告朔非礼也
春秋文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师古曰倭/音于危反)宣公春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4b 页 WYG0249-0486b.png
秋即位十八年子成公黑肱立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辛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岁春秋
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距辛亥
百九岁九月乙亥朔是建申之月也鲁史书十二月乙
亥朔日有食之传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
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言时实行以为十一月也
不察其建不考之于天也二十八年距辛亥百一十岁
岁在星纪故经曰春无冰传曰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辛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岁春秋
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距辛亥
百九岁九月乙亥朔是建申之月也鲁史书十二月乙
亥朔日有食之传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于是
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言时实行以为十一月也
不察其建不考之于天也二十八年距辛亥百一十岁
岁在星纪故经曰春无冰传曰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5a 页 WYG0249-0486c.png
三十年岁在娵訾三十一年岁在降娄是岁距辛亥百
一十三年二月有癸未上距文公十一年会于承匡之
岁夏正月甲子朔凡四百四十有五甲子奇二十日为
日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故传曰绛县老人曰臣生之
岁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
一也师旷曰郤成子会于承匡之岁也七十三年矣史
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则其日数也(孟康曰下/二画使就)
(身也师古曰杜预云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画竖置身旁)士文伯曰
一十三年二月有癸未上距文公十一年会于承匡之
岁夏正月甲子朔凡四百四十有五甲子奇二十日为
日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故传曰绛县老人曰臣生之
岁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有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
一也师旷曰郤成子会于承匡之岁也七十三年矣史
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则其日数也(孟康曰下/二画使就)
(身也师古曰杜预云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画竖置身旁)士文伯曰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5b 页 WYG0249-0486d.png
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春秋襄公即位三十一
年子昭公稠立昭公八年岁在析木十年岁在颛顼之
虚玄枵也十八年距辛亥百三十一岁五月有丙子戊
寅壬午火始昏见宋卫陈郑火二十年春王正月距辛
亥百三十三岁是辛亥后八章首也正月己丑朔旦冬
至失闰故传曰二月己丑日南至三十二年岁在星纪
距辛亥百四十五岁盈一次矣故传曰越得岁吴伐之
必受其咎春秋昭公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
年子昭公稠立昭公八年岁在析木十年岁在颛顼之
虚玄枵也十八年距辛亥百三十一岁五月有丙子戊
寅壬午火始昏见宋卫陈郑火二十年春王正月距辛
亥百三十三岁是辛亥后八章首也正月己丑朔旦冬
至失闰故传曰二月己丑日南至三十二年岁在星纪
距辛亥百四十五岁盈一次矣故传曰越得岁吴伐之
必受其咎春秋昭公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6a 页 WYG0249-0487a.png
七年正月己巳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庚午距元公七十
六岁
春秋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蒋立哀公十二年冬十
二月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传曰火伏而后
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诗曰七月流火春秋哀
公即位二十七年自春秋尽哀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
年
六国春秋哀公后十三年逊于邾子悼公曼立宁悼公
六岁
春秋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蒋立哀公十二年冬十
二月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传曰火伏而后
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诗曰七月流火春秋哀
公即位二十七年自春秋尽哀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
年
六国春秋哀公后十三年逊于邾子悼公曼立宁悼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6b 页 WYG0249-0487b.png
世家即位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元公四年正月戊申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岁元公世家
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显穆公世家即位三十三
年子恭公奋立恭公世家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
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戊子距缗公
七十六岁(师古曰缗读与/悯同下皆类此)康公世家即位九年子景公
偃立景公世家即位二十九年子平公旅立平公世家
即位二十年子缗公贾立缗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
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岁元公世家
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显穆公世家即位三十三
年子恭公奋立恭公世家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
康公四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戊子距缗公
七十六岁(师古曰缗读与/悯同下皆类此)康公世家即位九年子景公
偃立景公世家即位二十九年子平公旅立平公世家
即位二十年子缗公贾立缗公二十二年正月丙寅朔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7a 页 WYG0249-0487c.png
旦冬至殷历以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岁缗公世家即
位二十三年子顷公雠立顷公表十八年秦昭王之五
十一年也秦始灭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岁
秦伯(师古曰伯读曰/霸其下亦同)昭王本纪无天子五年孝文王本
纪即位一年元年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为家人周灭后
六年也庄襄王本纪即位三年始皇本纪即位三十七
年二世本纪即位三年凡秦伯五世四十九岁
汉高祖皇帝著纪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
位二十三年子顷公雠立顷公表十八年秦昭王之五
十一年也秦始灭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岁
秦伯(师古曰伯读曰/霸其下亦同)昭王本纪无天子五年孝文王本
纪即位一年元年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为家人周灭后
六年也庄襄王本纪即位三年始皇本纪即位三十七
年二世本纪即位三年凡秦伯五世四十九岁
汉高祖皇帝著纪伐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7b 页 WYG0249-0487d.png
曰汉距上元年十四万三千二十五岁岁在大棣之东
井二十二度鹑首之六度也故汉志曰岁在大棣名曰
敦牂太岁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
也故殷历以为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岁著纪高帝即位
十二年
惠帝著纪即位七年
高后著纪即位八年
文帝前十六年后七年著纪即位二十三年
井二十二度鹑首之六度也故汉志曰岁在大棣名曰
敦牂太岁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三年
也故殷历以为丙午距元朔七十六岁著纪高帝即位
十二年
惠帝著纪即位七年
高后著纪即位八年
文帝前十六年后七年著纪即位二十三年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8a 页 WYG0249-0488a.png
景帝前七年中六年后三年著纪即位十六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
旦冬至殷历以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岁元狩元鼎元
封各六年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
十七岁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
故汉志曰岁名困敦(师古曰/敦顿也)正月岁星出婺女太初天
汉太始征和各四年后二年著纪即位五十四年
昭帝始元元凤各六年元平一年著纪即位十三年
武帝建元元光元朔各六年元朔六年十一月甲申朔
旦冬至殷历以为乙酉距初元七十六岁元狩元鼎元
封各六年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
十七岁前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岁在星纪婺女六度
故汉志曰岁名困敦(师古曰/敦顿也)正月岁星出婺女太初天
汉太始征和各四年后二年著纪即位五十四年
昭帝始元元凤各六年元平一年著纪即位十三年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8b 页 WYG0249-0488b.png
宣帝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各四年黄龙一年
著纪即位二十五年
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子
以为纪首是岁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会不得为纪首
距建武七十六岁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宁一年著
纪即位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绥和二年
著纪即位二十六年
著纪即位二十五年
元帝初元二年十一月癸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甲子
以为纪首是岁也十月日食非合辰之会不得为纪首
距建武七十六岁初元永光建昭各五年竟宁一年著
纪即位十六年
成帝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四年绥和二年
著纪即位二十六年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9a 页 WYG0249-0488c.png
哀帝建平四年元寿二年著纪即位六年
平帝著纪即位元始五年以宣帝玄孙婴为嗣谓之孺
子孺子著纪新都侯王莽居摄三年王莽居摄盗袭帝
位窃号曰新室始建国五年天凤六年地皇三年著纪
盗位十四年更始帝著纪以汉宗室灭王莽即位二年
赤眉贼立宗室刘盆子灭更始帝自汉元年讫更始二
年凡二百三十岁
光武皇帝著纪以景帝后高祖九世孙受命中兴复汉
平帝著纪即位元始五年以宣帝玄孙婴为嗣谓之孺
子孺子著纪新都侯王莽居摄三年王莽居摄盗袭帝
位窃号曰新室始建国五年天凤六年地皇三年著纪
盗位十四年更始帝著纪以汉宗室灭王莽即位二年
赤眉贼立宗室刘盆子灭更始帝自汉元年讫更始二
年凡二百三十岁
光武皇帝著纪以景帝后高祖九世孙受命中兴复汉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79b 页 WYG0249-0488d.png
改元曰建武岁在鹑尾之张度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
年即位三十三年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年即位三十三年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0a 页 WYG0249-0489a.png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考證
律历志下统母○(臣召南/)按各本俱以统母二字连下
文日法云云非也统母五步统术纪术岁术世经凡
六项乃历法之标目应另为一行以挈纲领今改正
策馀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馀○(臣永祚/)
按八千八十绝句什乘元中以减周天绝句古本从
八千八十什绝句非也
乘川策○川古坤字
律历志下统母○(臣召南/)按各本俱以统母二字连下
文日法云云非也统母五步统术纪术岁术世经凡
六项乃历法之标目应另为一行以挈纲领今改正
策馀八千八十什乘元中以减周天得策馀○(臣永祚/)
按八千八十绝句什乘元中以减周天绝句古本从
八千八十什绝句非也
乘川策○川古坤字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0b 页 WYG0249-0489b.png
积月十三月馀一万五千七十九○监本误割积月十
三为一行月馀为一行今从宋本移正
金水晨夕岁数○(臣召南/)按宋祁曰一本水作木按金
水相距不远不晨见则夕见故能同符恐无作木字
之理
统术○监本连接推日月元统又纪术二字连接推五
星见复不知推日月元统推五星见复皆下文之首
句也今移正
三为一行月馀为一行今从宋本移正
金水晨夕岁数○(臣召南/)按宋祁曰一本水作木按金
水相距不远不晨见则夕见故能同符恐无作木字
之理
统术○监本连接推日月元统又纪术二字连接推五
星见复不知推日月元统推五星见复皆下文之首
句也今移正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1a 页 WYG0249-0489c.png
以章岁乘中馀从之○(臣召南/)按从之二字必讹但各
本并同无可订正以文义推之当是并之二字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臣召南/)
按古节气以惊蛰为正月中以雨水为二月节郑康
成月令注曰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孔颖达春秋疏
曰太初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
月节迄今不改据此志云云则是太初节气犹仍古
时至东汉始改雨水于惊蛰之前又改榖雨于清明
本并同无可订正以文义推之当是并之二字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臣召南/)
按古节气以惊蛰为正月中以雨水为二月节郑康
成月令注曰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孔颖达春秋疏
曰太初以后更改气名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
月节迄今不改据此志云云则是太初节气犹仍古
时至东汉始改雨水于惊蛰之前又改榖雨于清明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1b 页 WYG0249-0489d.png
之后后书志可证也
角十二亢九云云○(臣召南/)按此洛下闳所度星度祗
据赤道唐志详言之其黄道度数自续志始载然后
世历家疏密不一惟黄道度较赤道为易差郭守敬
曰赤道列舍相距度数历代所测不同非微有动移
则前人所测或未密也今以此文星度校之元史具
列唐一行宋皇祐元丰崇宁时所测元至元中用二
线所测度分稍有不同然大致不异也则洛下闳之
角十二亢九云云○(臣召南/)按此洛下闳所度星度祗
据赤道唐志详言之其黄道度数自续志始载然后
世历家疏密不一惟黄道度较赤道为易差郭守敬
曰赤道列舍相距度数历代所测不同非微有动移
则前人所测或未密也今以此文星度校之元史具
列唐一行宋皇祐元丰崇宁时所测元至元中用二
线所测度分稍有不同然大致不异也则洛下闳之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2a 页 WYG0249-0490a.png
术亦神矣
是其子孙名挚立○(臣召南/)按左传郯子曰我祖少昊
挚之立也是少昊名挚此志云名挚立涉彼文而讹
者也
子考公就立酋注师古曰又记此酋者诸说不同而名
字或异也○(臣召南/)按此志凡某公某立皆系世本
之文其名或异者并记于下则史记世家文也如考
公世本名就世家名酋微公世本名茀世家作魏公
是其子孙名挚立○(臣召南/)按左传郯子曰我祖少昊
挚之立也是少昊名挚此志云名挚立涉彼文而讹
者也
子考公就立酋注师古曰又记此酋者诸说不同而名
字或异也○(臣召南/)按此志凡某公某立皆系世本
之文其名或异者并记于下则史记世家文也如考
公世本名就世家名酋微公世本名茀世家作魏公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2b 页 WYG0249-0490b.png
㵒下俱仿此
世家炀公即位十六年○(臣召南/)按世家炀公六年但
此志上文既曰炀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
蔀首之岁鲁历必有所据汲古阁本作即位六十年
是也宋本讹作十六年监本亦从而讹以积年求之
炀公二十四年为蔀首又三十六年而薨历幽公十
四年至微公二十六年复为蔀首恰符七十六岁之
数知本文作六十年无疑即世家亦于六字下脱十
世家炀公即位十六年○(臣召南/)按世家炀公六年但
此志上文既曰炀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
蔀首之岁鲁历必有所据汲古阁本作即位六十年
是也宋本讹作十六年监本亦从而讹以积年求之
炀公二十四年为蔀首又三十六年而薨历幽公十
四年至微公二十六年复为蔀首恰符七十六岁之
数知本文作六十年无疑即世家亦于六字下脱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3a 页 WYG0249-0490c.png
字耳
世家献公即位五十年○(臣召南/)按世家作三十二年
又武公二年世家作九年与此文不符又孝公二十
七年世家同而年表云三十八年
子惠公皇立○(臣世骏/)按皇世家作弗湟世本作弗皇
年表作弗生
及桓公轨立此元年上距伐纣四百岁○黄宗羲曰伐
纣之岁据汉志推之断为己卯岁若依史记鲁世家
世家献公即位五十年○(臣召南/)按世家作三十二年
又武公二年世家作九年与此文不符又孝公二十
七年世家同而年表云三十八年
子惠公皇立○(臣世骏/)按皇世家作弗湟世本作弗皇
年表作弗生
及桓公轨立此元年上距伐纣四百岁○黄宗羲曰伐
纣之岁据汉志推之断为己卯岁若依史记鲁世家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3b 页 WYG0249-0490d.png
推之为戊子岁然以授时步戊子岁距至元辛巳二
千三百三十三年无一合者当从班氏以己卯为准
而后春秋以上之时日乃可得耳
卜偃曰○卜讹上今改正
距上元年十四万三千二十五岁○按文不必有年字
疑衍
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
(臣召南/)按元史三统积年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一十
千三百三十三年无一合者当从班氏以己卯为准
而后春秋以上之时日乃可得耳
卜偃曰○卜讹上今改正
距上元年十四万三千二十五岁○按文不必有年字
疑衍
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
(臣召南/)按元史三统积年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一十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4a 页 WYG0249-0491a.png
一与此文异又按前文曰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
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又不同也
百一十七岁至于元封七年又不同也
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 第 84b 页 WYG0249-0491b.png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