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993-063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七
  鳞介部一(龙/)
   龙一
 原说文曰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川顺也
  增又曰龙行曰龖龙飞曰龖 原广雅曰有鳞曰蛟
 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毛诗名物解/曰龙五百年)
 (有角千年/为应龙) 增埤雅广要曰龙八十一鳞具九九之数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993-0631d.png
 九阳也 又曰龙亦卵生思抱 又曰内典曰龙火得
 湿则燄得水则燔(以人水逐/之即息) 原方言曰龙未升天曰
 蟠龙 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时乘六龙以御天初
 九潜龙勿用象曰阳在下也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德施溥也九五飞龙在天象曰大人造也 又曰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增又曰震为龙 春秋元命苞
 曰龙之言萌也阴中之阳故曰龙举而云兴 易通卦
 验曰立夏风至而龙升天 原孝经援神契曰德至水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993-0632a.png
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孝经左契曰天子孝天龙
负图地龟出书 河图曰黄金千岁生黄龙青金千岁
生青龙赤白龙亦然黑金千岁生黑龙 瑞应图曰黄
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
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漉池而渔德达深渊则
应和气而游于池沼 又曰黄龙不众行不群处必待
风雨而游乎青气之中游乎天外之野出入应命以时
上下有圣则见无圣则处 增史记曰明月之珠藏于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993-0632b.png
蚌中蛟龙伏之 后魏书曰波知国有三池传云大池
有龙王次者龙妇又次者龙子行人设祭乃得过不祭
多遇风雨 吕览曰孔子曰龙食乎清而游乎清 原
孙卿子曰积水成川蛟龙生焉 韩非说难曰夫龙之
为虫可狎而骑也然喉下有逆鳞径尺婴之则杀人
管子曰龙被五色而游于神欲小则化如蚕蠋大则极
于天下欲上则凌乎气欲沈则入乎深泉变化无日上
下无时谓之神 淮南子曰龙举而景云属 又曰夫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993-0632c.png
蛟龙伏潜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鸣上风其雌鸣下风
而化者形精之至也人不见龙之飞举而能高者风雨
奉之也 增地形篇曰羽嘉生飞龙毛犊生应龙介鳞
生蛟龙介潭生先龙 张衡应间曰夫苍龙迎夏则陵
云而奋鳞应时也涉冬则淈泥而潜蟠避害也 班固
荅宾戏曰应龙潜乎潢池鱼鼋媟之而不睹其能奋灵
德合风云超忽而躆昊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
之神也 论衡曰龙少鱼众少者为神 原抱朴子曰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993-0632d.png
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 又曰山中辰日称雨
师者龙也 增淮南子曰烛龙在雁门北藏于委羽之
山 原山海经曰钟山之神名曰烛龙视为昼瞑为夜
身长三千里 增水经注曰鱼龙以秋日为夜按龙秋
分而降则蛰寝于渊秋日为夜岂谓是乎 水经注曰
交州丹渊有神龙每旱村人以䒽草置渊上流鱼则多
死龙怒当时大雨 原括地图曰龙池之山四方高中
央有池方七百里群龙居之多五色树群龙食之去会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993-0633a.png
稽四万五千里 又曰昆崙山之弱水非乘龙不得至
 博物志曰龙肉以醢渍之则文章生 增又曰虭蛥
其形似龙而小性好险故立于护朽上 又曰龙生三
卵一为吉吊上岸与鹿交或在水边遗精与流槎遇粘
裹浮木枝如蒲桃焉号紫梢花道枢所谓龙盐者也
又曰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二鱼自海及诸川争
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一初登龙门即有
风雨随之火自后烧其尾则为龙矣 拾遗记曰方丈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993-0633b.png
之山东有龙场有龙皮骨如山阜布散百顷遇其蜕骨
之时如生龙或云龙常斗此处膏血如流水 述异记
曰普宁县有龙葬洲父老云龙蜕骨于此洲其水今犹
多龙骨按山阜冈岫龙兴云雨者皆有龙骨或深或浅
多在土中齿角脊足宛然皆具大者数十丈或盈十丈
小者才一二尺或三四寸体皆具焉尝因采取见之
又曰冀州鹄山传龙千年则于山中蜕骨今有龙冈冈
中出龙脑 洛阳伽蓝记曰西方不可依山甚寒冬夏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993-0633c.png
积雪山中有池毒龙居之昔有商人止宿池侧值龙忿
怒咒杀商人槃陀闻之舍位与子向乌场国学婆罗门
咒四年之中尽得其术复王位就池咒龙龙变为人悔
过向王王乃徙之 又曰西方乌场国西有池龙王居
之池边有一寺五十馀僧龙王每作神变国王祈请以
金玉珍宝投之池中在后涌出令僧取之此寺衣食待
龙而济世人名曰龙王寺 原齐地记曰昌平城有井
与荆水通有神龙出入焉故曰龙城 辛氏三秦记曰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993-0633d.png
河津一名龙门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
不上者鱼故云暴腮龙门(大鲤鱼登龙门化为龙/不登者点额暴腮矣) 又
曰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逮樊川头高二十丈
尾渐下高五六丈云昔有异龙从山南出饮渭水其行
道成土山故因以为名 增交州记曰交趾封溪县有
堤防龙门水深百寻大鱼登此门化成龙不得过暴腮
点额血流此水常如丹池 华阳国志曰蜀五城县其
地值天门龙升天不达死坠此地故掘取龙骨 一统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993-0634a.png
志曰临封县西二十里石龙岩中有石如龙岁旱洗之
即雨 又曰烟塘在永州府城东北十里其深莫测相
传昔有民得一白鳝将烹之有老叟曰此湘江之龙恐
祸及民怒以为虚诞排之翌日一村俱陷 国史补曰
旧说春水时至鱼发龙门则有化者至今汾晋山穴龙
蜕骨角甚众采以为药有五色者 传载曰五台山北
台下有青龙池约二亩已来佛经云禁五百毒龙之所
每至盛午昏雾渐开比丘及净行居士方可一观比丘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993-0634b.png
尼及女子近即雷电风雨当时大作如近池必为毒气
所吸逡巡而没 原外国事曰毗呵罗寺有神龙往来
仓中奴取米龙辄却后奴若长取米龙不与仓中米若
尽奴向龙拜仓即盈溢 增元珠集曰江湖见龙卵主
大水 南部新书曰龙之性粗猛而畏蜡爱玉及空青
而嗜烧燕肉故食燕人不可渡海 北梦琐言曰乖龙
若行雨多窜匿古木中及檐楹内雷神捕之 戊辰杂
钞曰有大龙蜕于太湖之湄其鳞甲中出虫顷刻化为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993-0634c.png
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疟今人见蜻蜓朱色者谓之龙
甲又谓之龙孙不敢伤之 避暑录话曰吴越之俗以
五月二十日为分龙日故五六月之间每雷起云簇云
中若见尾堕地蜿蜒屈伸谓之龙挂 原楚词曰神龙
失水而陆居为蝼蚁之所裁 公孙弘荅东方朔书曰
譬犹龙之未升与鱼鳖为伍及其升天鳞不可睹 增
柳宗元荅问曰蛟龙之腾于天渊也弥六合泽万物而
虾蛭不离尺水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993-0634d.png
  龙二
增淮南子曰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黑龙水精也/杀之以止水)
原尚书中候曰河龙图出雒龟书成赤文像字以授轩
辕 龙鱼河图曰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从河中
出付黄帝帝令侍臣写以示天下 史记曰黄帝土德
黄龙见 增淮南子曰黄帝治天下而力牧泰山稽辅
之青龙进驾 山海经曰蚩尤作兵犯黄帝黄帝乃令
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993-0635a.png
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原又曰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
夸父不得复上应龙遂在地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状
乃得大雨(气应/所感) 增魏文帝杂占曰黄帝录图五龙舞
沙 春秋元命苞曰尧游河渚赤龙负图以出图亦如
绨 尚书中候曰尧火德故赤龙应焉 原又曰舜沈
璧于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龙鱼河
图曰黄龙从洛水出诣虞舜鳞甲成字令左右写文竟
龙去 瑞应图曰舜东巡狩黄龙五采负图置舜前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993-0635b.png
河图曰舜以太尉即位与三公临观于河黄龙五采负
图出置舜前以黄玉为柙玉检金绳芝为泥章曰天黄
帝符玺 增贾氏说林曰舜使虞虎养一紫龙虎恒持
燕炙示龙而不即与食龙俯而垂涎虎以器盛之日得
一合和绘实磨之色正赤以画金玉色透一寸绘实仙
草也尧时生于朝堂四时有花成实 原史记曰夏木
德青龙生于郊 吕氏春秋曰禹南省方过江黄龙负
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禹曰吾受命于天竭力养人生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993-0635c.png
性也死命也何忧龙哉龙俯而去 括地图曰禹诛防
风氏夏后德盛二龙降之禹使范氏御之以行经南方
防风神见禹怒射之有迅雷二龙升去神惧以刃自贯
其心而死禹哀之疗以不死草皆生是为穿胸国 增
抱朴子曰禹乘二龙郭支为御 又曰夏时龙生于太
庙之中 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氏于此乘两龙
增又淮南子曰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崙 宋
志曰成王观河洛沈璧青龙临坛衔六甲之图 原吕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993-0635d.png
氏春秋曰晋文公反国介之推不肯受赏自为赋诗曰
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承辅龙反其乡既
得其所四蛇从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槁死中野 左
传曰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虫莫智
于龙以其不生得也对曰人实不智非龙实智古者畜
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昔有飂叔安(飂古国名叔/安其君名)
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
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993-0636a.png
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有雌雄
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者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
甲能饮食龙夏后氏嘉之赐氏曰御龙龙一雌死潜醢
以食夏后氏飨之龙水物也今水官弃矣故龙不生得
 又曰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国人请禜焉子
产弗许曰我斗龙不觌也龙斗我何觌焉禳之则彼其
室也我无求于龙龙亦无求于我乃止 增拾遗记曰
周灵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993-0636b.png
自天而下东附徵在之旁因梦而生孔子 原庄子曰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何规
哉子曰人用意如飞鸿者为弓弩射之如游鹿者走狗
而逐之若游鱼者钓缴以投之吾今见龙合而成体散
而成章余口张不能噏舌出不能言 又曰子张见鲁
哀公不礼焉去之曰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
龙雕龙画之于是天龙闻而示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
叶公见之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993-0636c.png
似龙非龙也今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者 说苑曰吴
王欲从民饮酒子胥谏曰不可昔者白龙下清泠之渊
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
是之时若安置而形对曰吾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
所射也豫且何罪今君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
酒臣恐有豫且之患王乃止 又庄子曰河上有家贫
恃纬萧而食者子投渊得千金之珠谓其子取石来锻
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若能得珠者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993-0636d.png
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又曰朱伻
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增
南越志曰昔有温氏媪者端溪人也居常涧中捕鱼以
资日给忽于水侧遇一卵大如斗乃将归置器中经十
日许有一物如守宫长尺馀穿卵而出因任其去留稍
长二尺便能入水捕鱼日得十馀头稍长五尺许得鱼
渐多常游波水萦洄媪侧媪后治鱼误断其尾遂逡巡
而去数年乃还媪见其辉色炳耀谓曰龙子今复来也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993-0637a.png
因盘旋游戏亲驯如初秦始皇闻之曰此龙子也朕德
之所致乃使以玄圭之礼聘媪媪恋土不以为乐至始
兴江去端溪千馀里龙辄引船还不踰夕至本所如此
数四使者惧而卒止不能召媪媪殒瘗于江阴龙子常
为大波至墓侧萦浪转沙以成坟人谓之掘尾龙今人
谓船为龙掘尾即此也 原诗含神雾曰含始吞赤珠
刻曰王英生汉皇后赤龙感女娲刘季兴也 史记曰
高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993-0637b.png
龙 古今注曰高祖五年黄龙见华阳池十馀日九年
又见长安 汉书曰文帝十五年春黄龙见成纪上乃
诏议郊祀 增西京杂记曰瓠子河𣲺有蛟龙从九子
自𣲺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 述异记曰当阳
南有龙川云汉武时八龙常见于此 原古今注曰五
凤四年黄龙出广汉甘露元年黄龙见新丰二年龙见
上郡腾跃五色升天丞相以下上寿 汉书曰宣帝甘
露元年黄龙见新丰因改元应之 增谷永传曰汉成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993-0637c.png
帝时有黑龙见东莱 玉海曰汉成帝建初五年有八
黄龙见于泉陵 原东观汉记曰黄龙见于河冯异劝
上即位上曰我昨夜梦见赤龙上天觉寤心中动悸异
等贺曰此天命发于神明 增又曰公孙述有龙出其
府殿中夜有光耀述以为符瑞因称尊号改元曰龙兴
 原古今注曰章帝建初三年黄龙见汝南项氏田庐
中长五丈馀高二丈光耀庐舍及树皆黄 增水经注
曰建武中曹凤字仲理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龙应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993-0637d.png
于九里谷高冈亭角长三丈大十围稍至十馀丈天子
嘉之赐泉加秩 述异记曰汉元和元年大雨有一龙
堕于宫中帝命烹之赐群臣龙羹各一杯故李尤七命
曰味兼龙羹 原东观汉记章帝元和二年黄龙四见
 古今注和帝永元十年黄龙见颍川定陵民家井中
色黄目如镜又见巴郡宕渠草木色皆黄 东观汉记
曰安帝延光三年黄龙见历城又见诸县 增后汉书
曰哀牢夷其先有妇人捕鱼水中触沈木有孕生男子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993-0638a.png
十人沈木化为龙出水上九男惊走一儿不去背龙因
舐之后诸儿推为哀牢主 原抱朴子曰案使者甘宗
所奏西域事云外国方士能神咒者临川禹步吹气龙
即浮出初出乃长十馀丈方士吹之一吹则龙辄一缩
至长数寸乃取著壶中以少水养之外国常患旱灾于
是方士闻有旱处便赍龙往卖之一龙直金数十斤举
国会敛以顾之直毕乃发壶出龙著渊中因复禹步吹
之长数十丈须臾而雨四集矣 增一统志曰大小龙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993-0638b.png
溪俱在洋县东北三十里相传汉时张鲁女因卧水旁
石上而雾蒙身遂孕后生三龙即此溪也 原魏略曰
文帝欲受禅郡国奏黄龙十三见明帝铸铜黄龙高四
尺置殿前 魏志曰汉嘉平五年黄龙见谯光禄大夫
乔玄太史令单飏曰其国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当
复见内黄殷登默记之四十五年登尚在黄龙此时见
谯登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 又曰青龙元年春正月
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于是改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993-0638c.png
摩陂为龙陂 汉晋春秋曰青龙三年七月曹睿崇华
殿灾时郡国有龙九见故改曰九龙殿 吴志曰黄龙
元年樊口武昌并言黄龙见孙权即位改年为黄龙孙
休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果立为帝而无后 又曰孙
权潘夫人父为吏坐法死夫人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
充后宫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以蔽膝受之遂生
孙亮 增宋黄休复名画录曰吴赤乌元年冬十月武
帝游青溪见一赤龙自天而下凌波而行遂命曹弗兴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993-0638d.png
图之至宋文帝时累月亢旱祈祷无应乃取弗兴画龙
置水上应时畜水成雾累日滂沱 晋书曰刘毅为尚
书左仆射时龙见武库井中帝亲观之有喜色百官将
贺毅独曰易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證据旧典无贺龙
之礼 又曰吕光伐龟兹军其城南营外夜有一物大
如断堤摇动有头角目光若电及明而云雾四周遂不
复见乃视其处南北五里东西三千馀步鳞爪隐地之
所昭然犹在光叹曰黑龙也俄而云起西北暴雨灭其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993-0639a.png
迹杜进言于光曰龙者兽之君大人利见之象愿勉之
以成大庆光有喜色 又曰冯跋茅素弗与从兄万泥
及诸少年游于水滨有一金龙浮水而下素弗谓万泥
曰颇有见否万泥等皆曰无所见也乃取龙而示之咸
以为非常之瑞 原晋中兴书曰孝武太后李氏以微
贱入为会稽王宫人梦两龙抗膝入怀太宗异而召之
生烈宗 增水经注曰佛图澄别传曰石虎时自正月
不雨至六月澄诣滏口祠稽首曝露即日二白龙降于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993-0639b.png
池下于是雨千里 又曰石勒时天旱沙门佛图澄于
石井冈掘得死龙长尺馀渍之以水良久乃苏咒而祭
之龙腾空而上天即雨降因名龙冈 西河记曰张骏
立谦光殿成后池水中有五龙昼日见移时乃灭水通
变红色骏即为铜龙以厌之 山川纪异曰汤阴西有
真人社旧传孙登寓此值旱众祷于龙得雨将祭谢之
登曰此病龙安能苏禾稼弗信请嗅之水果腥秽龙时
背生疽闻登言化老翁求治曰病痊当有报不数日果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993-0639c.png
大雨石上忽裂一井其水湛然盖龙穿此以报也 又
曰平阳府平山麓有金龙池晋永嘉中有韩媪者出野
见巨卵持归育之得一儿名橛儿生四岁刘渊筑城不
就募能城者橛儿应募因变为蛇令媪遗灰识其后后
凭灰筑城立就渊怪之遂潜入山穴露尾数寸使者斩
之忽涌泉出穴化为池 沈约宋书曰太史奏西方有
天子气时太祖为宜都王镇荆州后纂大位在道有黑
龙跃出负上所乘舟左右皆失色上谓王昙首曰此乃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993-0639d.png
夏禹所以受天命我何德以堪之 又曰徐羡之尝从
兄履之为临海乐安县尝行经山中见黑龙长丈馀头
有角前两足皆具无后足曳尾而行后文帝立羡之竟
以凶终 齐书曰建武中荆州大风雨龙入柏斋中挂
壁上有爪足处刺史萧遥欣畏恐不敢居也 南史曰
永明五年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色红有文 梁书
曰武帝郗后素妒忌及终化为龙入于后宫井通梦于
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体将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是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993-0640a.png
井上为殿衣服委积 南史曰梁江陵城壕中有龙腾
出焕烂五色竦跃入云六七小龙相随飞去群鱼腾跃
坠死于道龙出处为窟若数百斛圌 又曰初承圣二
年三月有两龙自城西江中腾跃升天五色分明遥映
江水百姓咸仰面目之父老或聚而悲窃相谓曰地龙
已去国其亡乎 法苑曰梁释法聪与晋安王临白马
泉内有白龟就聪手中取食谓王曰此是雄龙又临灵
泉有五色鲫鱼亦就手食谓王曰此是雌龙王与群臣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993-0640b.png
重赏而回 又曰隋师济江廖世宠领火舫诈降欲烧
隋舰更𣲺死一战于是有五黄龙备色象各长十馀丈
骧首连接顺流而东风浪大起云雾晦冥陈人震骇不
觉火自焚 后周书曰大象中荣州有黑龙见与赤龙
斗于汴水之侧黑龙死 寰宇记曰齐天统三年行台
右丞卢潜屯兵于𤾂于时龙鸣城内潜以不祥移军在
外乃号龙鸣城 郡志曰成都濯龙池隋蜀王秀取土
筑广子城因为池有胡僧见之曰摩诃宫毗罗盖胡僧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993-0640c.png
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此池广大有龙也 赵耕
龙公碑曰张路斯颍上人隋初明经登第景龙中为宣
城令夫人关州石氏生九子自宣城罢归尝钓于焦氏
台之阴一日顾见钓处有宫室楼殿遂入居之自是夜
出旦归归辄体寒而湿夫人惊问之公曰我龙也蓼人
郑祥远者亦龙也骑白牛据吾池自谓郑公池吾屡与
战未胜明日取𣲺可使九子助我领有绛绡者我也青
绡者郑也明日九子以弓矢射青绡者中之怒而去公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993-0640d.png
亦逐之所过为溪谷达于淮而青绡者投于合淝之西
山以死为龙穴山九子皆化为龙公之兄为马步候者
子孙散居颍山其墓皆存焉 朝鲜志曰朝鲜扶馀县
扶苏山下有怪石跨于江渚石上有龙攫之迹谚传唐
高宗时苏定方伐百济临江欲渡忽风雨大作以白马为
饵钓得一龙须臾开霁故江曰白马岩曰钓龙台 唐
书曰贞观中汾州言青龙白龙见白龙吐物在空中有
光如火至地陷入二尺掘之则乌金也形圆斜广尺馀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993-0641a.png
高六七寸 法苑曰贞观十八年汶水县天雷震云中
落一石下大如碓觜脊高腹平县丞张孝静奏闻时有
西域僧磨伽陀菩提寺中长年师到西京颇推博识敕
问之云是龙食二龙相争故落下耳 酉阳杂俎曰孙
思邈隐居终南山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
雨七日缩水数尺池龙化为老人至思邈石室请救孙
谓曰我知昆明池有仙方三十首能与予予将救汝老
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993-0641b.png
至思邈曰尔当无虑自是池水忽涨溢岸数日胡僧羞
恚而死 续仙传曰孙思邈尝救一青蛇龙子也后为
龙王召至水府得龙宫药方三千道作千金方三十卷
俱非人世所有 玉海曰景龙二年六月黄龙再见于
牛山九月见于上党伏牛山之南冈 唐书曰先天中
明皇以旱亲往龙首池祈祷有赤蛇自池中而出应时
澍雨 宣室志曰北庭西北沙州有黑河中巨龙为患
民甚苦之凡吏兹土者皆先备牲醴往祀河浒然后敢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993-0641c.png
视事开元中南阳张嵩为都护即命致祭密令左右挈
弓矢侍其侧俄有巨龙长百尺自波中跃出委首于席
伸其舌且长数尺将食未及为矢所毙于时中右胁遽
伏于地声若山摧龙既死观者如市嵩命封其腹具表
以献上壮之诏断其舌函以赐嵩且降优诏劳之因赐
号为龙舌张氏 柳宗元集曰明皇西幸马至咸阳入
渭水化为龙 龙城录曰开元间景州水中见一龙三
头 江行杂录曰肃宗在春宫尝与诸王从明皇诣太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993-0641d.png
清宫有龙见于殿之东梁明皇目之顾问诸王有所见
乎皆曰无之问太子太子俛而未对上问头在何处曰
在东上抚之曰真我儿也 开元遗事曰帝在东都梦
一女子高髻广裳拜而言曰妾凌波池中龙也久护宫
苑陛下知音乞赐一曲帝觉为作凌波曲奏于池上神
出波间 灵怪录曰房琯尝修学终南山谷中忽闻声
若物戛铜器之属问父老云此龙吟也不久雨至矣琯
望之冉冉云气游漫果骤雨作自尔再闻徵验不差后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993-0642a.png
将赤金钵戛之为伪龙吟 唐书曰建中四年九月戊
寅有龙见于汝州城壕 又曰李嗣业为疏勒镇使城
一隅地屡筑辄坏嗣业祝之有白龙见因祠以祭城遂
不坏 埤雅广要曰顺宗时拘弘国贡履水珠色类铁
持入海江可行于洪涛中后化为龙 杂俎曰有史秀
才者元和中与道流游华山时方暑憩一小溪忽有一
叶大如掌红润可爱随流而下史独接得置怀中坐食
顷觉怀中渐重潜出视之其叶上粟粟而动史惊惧弃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993-0642b.png
林中遽白众人曰此必龙也可速去须臾林中白烟生
弥布一谷史下山未半风雷大至 唐薛用弱集异记
曰元和中故都尉韦宥出牧温州道经江渚见有新丝
筝弦周缠芦心宥即拔芦伸弦其长倍寻则试纵之应
手复结宥奇之付筝妓施于器以听其音妓将安之更
无少异惟短二三寸耳方馔妓置之赴食及食罢就视
则已蜿蜒舒展选蠕摇动妓乃惊告众来竞观而双眸
瞭然矣宥骇曰得非龙乎遽命衣冠焚香致敬盛诸盂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993-0642c.png
水之内而投于江才及中流风浪皆作蒸云走电咫尺
昏晦俄有白龙长百尺拿攫升天众咸观之良久乃灭
 唐书曰文宗太和二年五龙会于密州裨产山之北
次第而至五方之色具焉自申及戌而没 戎幕閒谈
曰茅山龙池中其龙如蜥蜴而五色自昔严奉贞观中
敕取龙子以观御制歌送归黄冠之徒竞诧其神李德
裕恐其惑世尝捕而脯之龙亦竟不能神也 剧谈录
曰李德裕尝夏日宴朝士咸有郁蒸之苦既延入小阁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993-0642d.png
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于座中暑气都尽清飙凛冽
如涉高秋皮乃新罗国所献得之大海中 玉泉子曰
牛僧孺镇襄州日以久旱祈祷无应有处士自云豢龙
者公请致雨处士曰江湖间无龙独一湫泊中有之黑
龙也强驱逐之虑为灾难制公固命之果有大雨汉水
泛涨漂溺万户处士惧罪潜去 孔帖曰太和三年成
都门外有龙与牛斗 唐年补录曰咸通末舒州刺史
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993-0643a.png
政乡百姓胡举家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
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
上血不污箔旋渐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
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
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馀丈身尾相半尾
本褊薄鳞鬣皆鱼惟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
角各长二丈其腹自相龃龉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
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 中朝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993-0643b.png
故事曰长安有豢龙户观水即知龙色目有无悉知之
懿皇朝龙户上言龙池中走失两条往关东寻访数十
日东都魏王池中见之取而归阙经华州时李讷为刺
史为人正直闻得龙来大以为虚妄命就公府视之则
于二小瓶子中倒于盆内乃二细鱼也讷怒曰何以为
验其人对曰验非难也请凿穴尺许注水其间投鱼水
内相趁旋转尾触穴四隅随触而陷水亦暴涨逡巡穴
已阔数尺其人云恐穴更广即难制也遂搦入瓶中讷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993-0643c.png
方奇之携归辇下 天中记曰唐乾符中有僧日以课
诵为事因下峡泊舟白帝城夜深持念之际忽觉有腥
气见水面有一人渐近船来僧问之曰某非人也许姓
名道坤唐初为夔牧以贪残暴虐殁受业报为滟滪堆
龙王三千年于今二百四十年矣适闻师持课故来逊
谢耳僧曰峡路险恶多覆溺之患盍敕诸龙而禁戢之
可乎曰此类实繁皆业报所作非常力能制也僧将复
问忽失 北梦琐言曰大江之南芦荻之间往往烧起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993-0643d.png
睡龙朱梁末辰州民向氏因烧起一龙四面风雷急雨
不能扑灭寻为煨烬而角不化莹白如玉向氏宝而藏
之湖南行军高郁酬其价而强取于时术士曰高司马
其祸乎安得不祥之物以速之俄而被诛 又曰同光
中沧州民子路逢白蛇以绳系之摆其头落须臾雷电
撮此子上空中为雷火烧死坠地而背有朱书曰此人
杀安天龙为天符所诛 周史曰徐州丰县民单兴井
中龙出民有子母三人同睹即时皆卒既出澍雨漂沫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993-0644a.png
城内居民济之以筏登城以避水 吴越备史曰临安
大旱宰君命道士东方氏起龙祈雨对曰茅山前池中
有之然不可起起必大异遂止明年宰君复召至将临
池遽指王所居曰此龙生彼家矣时王已诞数日 又
曰吴王巡行次馀姚文亭镇舟凑巨石不能进既而大
雨震电有二龙负舟俄而二龙自舟首升焉 南唐史
曰有持龙水图求货或得之将练以为服忽釜中雾蒸
起见二龙腾跃而去 野人閒话曰伪蜀大军未至前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993-0644b.png
自春及夏无雨螟蝗大作一旦汉川什邡县石井中夜
有十丈火龙腾跃而出浩浩升天而去乃至鳞甲首足
明耀粲然大风吼天草木俱拔馀烬堕地延烧数百家
 一统志曰宋建隆中池州府有狗登木化为龙风雨
勃兴穿山而行因名山洞曰五穿 宋史曰茅山有池
产龙如蜥蝪而五色祥符中尝取二龙入都半途失其
一中使云飞空而逝民俗虔奉不懈程颢捕而脯之
梦溪笔谈曰天圣中近辅献龙卵云得自大河中诏遣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7a 页 WYG0993-0644c.png
中人送润州金山寺是岁大水金山庐舍为水所漂者
数十间人皆以为龙卵所致 志林曰皇祐三年五月
龙斗于扈州城南江中驰逐往来久之水暴涨未几侬
智高陷二广 又曰扶风有大白山至灵祷无不应天
宝中封为灵应公后奏改为济民侯自此祷遂不验因
复改原号修其庙祀之日有白鼠长尺许馀历酒殽上
嗅而不食父老云龙也是嘉祐七年 纬略曰郑内翰
獬未贵时病疫困甚梦至一处若宫阙有吏迎谒甚恭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7b 页 WYG0993-0644d.png
公曰吾病烦热思凉浴以清肌肤吏曰办之久矣遂导
至一室中有小方池甃以明玉水光滟滟以手测之清
泠可爱公坐其上引水沃身俄顷两臂皆生白鳞顾水
中影则头已角出公惊遽去吏云玉龙池惜乎公不入
其水入当大贵但沾洒而已幸而公是白龙翁虽贵不
至一品乃觉大汗而愈公后登第为天下第一乃戏为
诗云文闱数载夺先锋变化须时自古同霹雳一声从
地起到头元是白龙翁 铁围山丛谈曰江湖间小龙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8a 页 WYG0993-0645a.png
号灵异崇宁中淮水暴涨而汴口樯舟不能进一日昧
爽小龙出运纲之舟尾舵工之妇不识也谓蜥蜴拨置
之又缘柁而上妇怒举火柴击其首随击霹雳大震汴
口官私船七百只自相撞击俱碎死者数百十人朝廷
闻之不乐第命官赈恤焉会发运使上计而小龙又出
大漕甚窘惧乃焚香祝之愿与王偕上计入觐天子龙
即作喜状举身入香奁中不动大漕遂携至都奏闻遣
使索入内为具酒核以祝之龙辄跃出奁中两爪据金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8b 页 WYG0993-0645b.png
杯饮几釂于是天子异之取大琉璃合贮龙亲加封识
降付都城汴水之小龙祠中一夕封识如故视缶中龙
已变化去矣上喜加封四字仍大敞其祠宇 埤雅广
要曰宣和元年五月有龙见于京师茶肆佣晨兴见大
犬蹲榻旁近视之则龙也军器作坊兵士取而食之逾
五日大雨如注历七日而止京城外水高十馀丈 老
学庵笔记曰张震字真甫为成都帅未至旬日前大风
雷龙起剑南西川门揭牌掷数十步外坏南字爪迹宛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9a 页 WYG0993-0645c.png
然 夷坚志曰德兴㠣崛山亘百馀里有三潭龙螭所
藏其在桃源坞者时现光怪顷岁一村妪过之见异物
如牛卧潭侧鳞甲熠熠每片如斗大其长夭矫数尺许
妪狼狈奔归尚能为家人道所见即死淳熙中县境苦
旱民吴彦柔者与妻素奉佛教亲诣潭所焚香启告曰
天久不雨田禾将稿愿一施灵赐于是旋绕回傍虔诵
经咒少焉一小青蛇出水面俄化为巨鲤久之又化为
鲇而首则蛇也悠洋自如吴祝曰若神龙能下雨救禾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29b 页 WYG0993-0645d.png
稼当以家财建立祠庙于此使民俗永远香火供事则
又露双角屹然吴遽趋下未几大雨倾注弥日方已阖
境赖以有秋吴不甚富才有田千亩乃以三分之二与
两子而卖其一为工匠土木费庙成夫妇弃家徙居于
门躬执洒埽之役龙之灵日以诡异人或汲潭水置盆
中小鱼充溢不可计及还之于水盖无一鳞投纸钱者
或沈或浮俚俗言沈者神所受者也脱不当神意虽缒
之以石亦裂碎浮出 辽史曰太祖神册五年射龙于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0a 页 WYG0993-0646a.png
伊喇山阳水上其龙一角尾长足短身长五尺舌二尺
有半敕藏内府 金五行志曰天眷元年夏有龙见于
熙州野水凡三日初于水面见一苍龙良久而没次日
见金龙一爪承三婴儿儿为龙所戏略无惧色 夷坚
志曰宋洪迈言皇统中河中府大旱太守李金吾祈祷
未效闻西岩寺僧慈惠戒律精高为缁徒所仰乃往请
之僧曰身老无以动天地但每日说法之时必有一老
叟来听讲莫知所从来疑为龙也当试叩之须金吾明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0b 页 WYG0993-0646b.png
旦至此洁诚以待李从之如期叟至李即焚香设席命
左右掖之再拜致词叟惊止之曰使君屈膝于山翁敢
问何以李曰亢阳为灾五榖不入万民将无以生愿龙
君仁慈亟下甘泽当肇建祠宇岁时奉祀以彰大神之
威灵唯神念之叟无言少顷颦蹙而叹曰噫泄吾天机
者师也吾死无日矣遂告李曰使君勿忧誓以死报又
顾僧曰吾今以师故获罪上帝立降诛罚吾即死尸坠
于地然不出此境中乞为作證明使阖郡民为行坛七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1a 页 WYG0993-0646c.png
 昼夜庶几藉此功德可获超升僧许之而去于是一雨
 三日外邑虞乡有死龙堕山下李尽率士庶召浮屠千
 人诣其处筑坛场延慈惠演供事毕龙见于空作人言
 谢曰吾虽蒙天诛而赖法力救助乘无上妙因得为菩
 萨龙矣李为建庙请额于朝且名其地为豢龙谷 剪
 胜野闻曰太祖在滁尝濯手于柏子潭有五蛇扰而就
 之因祝之曰如天命在予汝其永附焉一日战毕群坐
 藉土蛇忽蜒蜿其侧帝乃掩以兜鍪顷复报战亟戴兜
御定渊鉴类函 卷四百三十七 第 31b 页 WYG0993-0646d.png
 鍪而往是日手刅甚众军法战胜必祭甲胄众推帝功
 居多乃置兜鍪于前甫奠忽霹雳大震白龙夭矫自兜
 鍪中出挟雷声握火光腾空而去诸将自是畏服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