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22-002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执中成宪卷二
 汉孝景皇帝
  前汉书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
  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
  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颜师古曰/失其常理)
  (也/)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李斐曰奸法/因法作奸也)
  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
卷二 第 1b 页 WYG0722-0021d.png
  辄谳之(颜师古曰厌服/也谳平议也)
  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
  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
  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大官省繇赋欲天下务
  农蚕素有蓄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
  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
  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
卷二 第 2a 页 WYG0722-0022a.png
 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颜师古曰与盗盗/者共盗为盗耳)甚亡谓
 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颜师古/曰耗不)
 (明/也)丞相以闻请其罪
 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颜师古曰币者所以/通有无易贵贱也)间岁或
 不登意为末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
 种树可得衣食物吏发民若取庸(韦昭曰发民用其/民取庸用其资以)
 (顾/用)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谓与盗/赃同罪)二千石听者与
卷二 第 2b 页 WYG0722-0022b.png
 同罪
 诏曰高年老长人所尊敬也鳏寡不属逮者(罪非己/造为人)
 (所累曰逮不属/逮不连及也)人所哀怜也其著令年八十以上八
 岁以下及孕者未乳师朱儒(如淳曰师乐师盲瞽者/朱儒短人不能走者)
 当鞠系者颂系之(颜师古曰颂宽/容之不桎梏也)
汉世宗孝武皇帝
 前汉书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諌之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
卷二 第 3a 页 WYG0722-0022c.png
 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请皆罢奏可
 诏曰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
 也夫本仁祖义褒德录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由
 昌也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
 老(颜师古曰旅耆老者加惠/于耆老之人若宾旅也)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
 稽参政事祈进民心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
 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
 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
卷二 第 3b 页 WYG0722-0022d.png
 君子壅于上闻也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
 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且进贤受
 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
 士议不举者罪
御制论
 汉武帝下求贤之诏而曰议不举者罪盖其求贤若
 渴之意迫切于中故其形于教令者如此夫知人则
 哲古帝其难之故人不难于举而难于所举之公且
卷二 第 4a 页 WYG0722-0023a.png
 明也使臣工果贤则不待罪之而自能举即或不举
 亦必有不举之故举不举公当则均有益即此亦可
 以观举者之心志如臣工未必皆贤则所举何能尽
 当又岂可绳之以法使之借口以不得已滥举塞责
 乎古者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盖谓素所深知之
 贤而媢嫉遏抑不与同升耳非概言不举者俱加之
 以重罚也
 诏曰仁不异远义不辞难(颜师古曰远近如一是为/仁也不惮艰难是为义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0722-0023b.png
 今京师虽未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
 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
 火耕水耨(应劭曰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高七/八寸因悉芟去复下水灌之草死独稻长)
 (所谓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等分循行
 谕告所抵无令重困(抵至也谓分循所至无令烦/扰使饥寒之民重受其困也)
 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
 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寖所以育五榖也左右
 内史地(京畿所统曰内史言其在内以别于诸郡/守也其地即京兆冯翊扶风三辅之地)
卷二 第 5a 页 WYG0722-0023c.png
 山川原甚众细民未知其利故为通沟渎畜陂泽所
 以备旱也今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颜师古曰/租挈收田)
 (租之约令也郡/谓四方诸郡也)其议减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
 水勿使失时(颜师古曰平繇者均齐渠/堰之力役谓俱得水利也)
汉中宗孝宣皇帝
 前汉书令郡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
 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敷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
 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
卷二 第 5b 页 WYG0722-0023d.png
 诏曰朕既不逮导民不明反侧晨兴念虑万方不忘
 元元惟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
 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傅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
 本与其令郡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诏曰死者不可生刑者不可息(颜师古曰/息生长也)此先帝之
 所重而吏未称今系者或以掠辜若饥寒瘦死狱中
 (苏林曰囚徒/病律名为瘦)何用心逆人道也朕甚痛之其令郡国
 岁上系囚以掠笞若瘦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
卷二 第 6a 页 WYG0722-0024a.png
 史课殿最以闻
 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也能
 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矣今则不然用
 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
 罪奏不如实上亦亡繇知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
 方黎民将何仰哉二千石各察官属勿用此人吏务
 平法或擅兴繇役饰厨傅称过使客越职踰法以取
 名誉譬犹践薄冰以待白日岂不殆哉今天下颇被
卷二 第 6b 页 WYG0722-0024b.png
 疾疫之灾朕甚悯之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
 租赋
 诏曰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閒
 者上帝之祠阙而不亲十有馀年朕甚惧焉朕亲饬
 躬斋戒亲奉祀为百姓蒙嘉气获丰年焉
 诏曰盖闻上古之治君臣同心举措曲直各得其所
 是以上下和洽海内康平其德弗可及已朕既不明
 数申诏公卿大夫务行宽大顺民所疾苦将欲配三
卷二 第 7a 页 WYG0722-0024c.png
 王之隆明先帝之德也今吏或以不禁奸邪为宽大
 纵释有罪为不苛或以酷恶为贤皆失其中奉诏宣
 化如此岂不缪哉方今天下少事繇后省减兵革不
 动而民多贫盗贼不止其咎安在上计簿(计簿谓户/口钱榖之)
 (数及案讯诸囚论课殿最之簿也/每岁终郡国遣使诣京师上之)具文而已务为欺
 谩以避其课三公不以为意朕将何任诸请诏省卒
 徒自给者皆止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
 毋相乱
卷二 第 7b 页 WYG0722-0024d.png
 诏曰颍川太守黄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悌弟
 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
 赡助贫穷狱或八年无重罪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
 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其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汉世祖光武皇帝
 后汉书帝封功臣皆为列侯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
 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惟诸将业远功大诚
 欲傅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慄慄日慎
卷二 第 8a 页 WYG0722-0025a.png
 一日
 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侈贫者
 单财(李贤曰/单尽也)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其布告天下
 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剑贾兼百金诏
 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损上林池籞之官废骋望弋
 猎之事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
 勤约之风行于上下
卷二 第 8b 页 WYG0722-0025b.png
 诏曰有德之君以所乐乐人无德之君以所乐乐身
 乐人者其乐长乐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谋远者劳而
 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汉显宗孝明皇帝
 后汉书诏曰方春戒节人以耕桑其敇有司务顺时
 气使无烦扰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
 放手(李贤曰放手/谓贪纵为非)有司明奏罪名并正举者(李贤曰/举非其)
 (人并正举/主之罪)又郡国每因徵发轻为奸利诡责羸弱先
卷二 第 9a 页 WYG0722-0025c.png
 急下贫(诡犹伪也下犹贱也纵豪强故/诡责嬴弱缓富实故先急下贫)其务在均平
 无令枉刻
 诏曰丧贵致哀礼存宁俭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
 靡生者无儋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糖
 而牲牢兼于一奠糜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费子
 孙饥寒岂祖考之意哉又车服制度恣极耳目田荒
 不耕游食者众有司具申明科禁宜于今者宣下郡
 国
卷二 第 9b 页 WYG0722-0025d.png
汉肃宗孝章皇帝
 后汉书诏曰三事大夫(李贤曰三/事三公也)莫肯夙夜小雅之
 所伤也予违汝弼汝无面从股肱之正义也群后百
 僚勉思厥职各贡忠诚称朕意焉
 诏曰昔仲弓季氏之家臣子游武城之小宰孔氏犹
 诲以贤才问以得人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夫乡
 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
 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能显谓才/能显著)甚无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22-0026a.png
 谓也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圳亩不系阀阅敷奏
 以言则文章可采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文质彬彬
 朕甚嘉之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
 良方正能直言极諌之士各一人
 诏曰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
 忧也于戏其勉之哉
汉孝和皇帝
 后汉书诏曰堤防沟渠所以顺助地理通利壅塞今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22-0026b.png
 废慢懈弛不以为负刺史二千石其随宜疏导勿因
 缘妄发以为烦扰将显行其罚
晋世祖武皇帝
 晋书诏曰虽诏有所欲及奏得可而于事不便者皆
 不可隐情
 诏以汲郡太守王宏勤恤百姓督劝开荒五千馀顷
 遇年普饥而郡界独无匮乏其赐榖千斛布告天下
南齐世祖武皇帝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22-0026c.png
 南齐书有司以天文失度请禳之上曰应天以实不
 以文我克己求治思隆惠政若灾眚在我禳之何益
 诏曰婚礼下达人伦攸始周官设媒氏之职国风兴
 及时之咏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晚俗浮丽历兹永久每思惩革而民未知禁乃闻同
 牢之费华泰尤甚膳羞方丈有过王侯富者扇其骄
 风贫者耻躬不逮或以供帐未具动致推迁年不再
 来盛时忽往宜为节文颁之士庶并可拟则公朝方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22-0026d.png
 樏供设合卺之礼无亏宁俭之义斯在如故有违绳
 之以法
梁高祖武皇帝
 梁书诏曰经国有体必询诸朝所以尚书置令仆丞
 郎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顷者不
 尔每有疑事倚立求决古人有云主非尧舜何得发
 言便是是故放勋之圣犹咨四岳重华之睿亦待多
 士岂朕寡德所能独断自今尚书中有疑事前于朝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22-0027a.png
 堂参议然后启闻不得习常其军机要切前须咨审
 自依旧典
魏太宗明元皇帝
 魏书敇有司劝课留农者曰前志有之人生在勤勤
 则不匮凡庶民之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
 树者死无椁不蚕者衣无帛不绩者丧无衰教行三
 农生殖五榖教行园囿毓长草木教行虞衡山泽作
 材教行薮牧养蕃鸟兽教行百工饬成器用教行商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22-0027b.png
 贾阜通货贿教行嫔妇化治丝枲教行臣妾事勤力
 役自是民皆力勤故岁数丰穰畜牧滋息
魏高祖孝文皇帝
 魏书诏曰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宜简其徭役
 先之劝奖相其水陆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
 勤若轻有徵发致夺民时以侵擅论民有不从长教
 惰于农桑者加以罪刑
 诏曰婚娉过礼则嫁娶有失时之弊厚葬送终则生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22-0027c.png
 者有糜费之苦圣王知其如此故申之以礼数约之
 以法禁乃者民渐奢尚婚葬越轨致贫富相高贵贱
 无别朕今宪章旧典祇案先制著之律令永为定准
 诏曰朕承祖宗夙夜惟惧然听政之际犹虑未周至
 于案文审狱思闻已过自今群官奏事当献可替否
 无或面从俾朕之过彰于远近
 诏曰文武之道自古并行威福之地必也相藉故三
 五至仁尚有征伐之事夏殷明睿未舍兵甲之行然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22-0027d.png
 则天下虽平忘战者殆不教民战可谓弃之是以
 立
司马之官汉置将军之职皆所以辅文强武威肃
 四方者矣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然
 于习武之方犹为未尽今则训文有典教武阙然将
 于马射之前先行讲武之式可敇有司豫修场埒其
 列阵之仪五戎之数别俟后敇
 诏曰三载考绩自古通经三考黜陟以彰能否今若
 待三考然后黜陟可黜者不足为迟可进者大成赊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22-0028a.png
 缓是以朕今三载一考考即黜陟欲令愚滞无妨于
 贤者才能不壅于下位各令当曹考其优劣为三等
 六品以下尚书重问五品以上朕将亲与公卿论其
 善恶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本任
 北史诏禁图谶秘纬诸巫觋假称鬼神妄说吉凶及
 委巷诸非坟典所载者严加禁断
魏世宗宣武皇帝
 魏书诏曰诸州刺史不亲民事缓于督察郡县稽逋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22-0028b.png
 旬月之间才一览决淹狱久讼动延时序百姓怨嗟
 方成困弊尚书可明条制申下四方令日亲庶事严
 敇守宰不得因循宽怠亏政
唐高祖皇帝
 旧唐书诏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于秘书外省别立
 小学
 高祖命刘文静与当朝通识之士更刋律令谓曰本
 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22-0028c.png
 缘此舞弄宜更刋定务使易知
 西突厥曷萨那可汗献大珠于高祖高祖劳之曰珠
 信为宝朕所重者赤心珠无所用竟不受之
 孙伏伽初以三事上諌(三事谓纳諌诤戒游戏及/择任太子诸王群僚也)
 祖览之大悦下诏曰秦以不闻其过而亡典籍岂无
 先诫臣仆謟谀故弗之觉也汉高祖反正从諌如流
 洎乎文景继业宣元承绪不由斯道孰隆景祚周隋
 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良足深诫永言于此常深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22-0028d.png
 叹息朕每惟寡薄恭膺宝命虽不能性于天道庶思
 勉力常冀弼谐以匡不逮而群工卿士罕进直言将
 申虚受之怀物所未谕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
 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非有不次之举曷
 贻利行之益伏伽既怀谅直宜处宪司可治书侍御
 史仍颁示远近知朕意焉
 雍州万年人宋兴贵累世同居躬耕致养至兴贵已
 四从矣高祖闻而嘉之诏曰人禀五常仁义为重士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22-0029a.png
 有百行孝敬为先自古哲王经邦致治设教垂范皆
 尚于斯叔世浇讹人多伪薄修身克己事资诱劝朕
 躬膺灵命抚临四海悯兹弊俗方思迁导宋兴贵立
 操雍和志情友穆同居合㸑累代积年务本力农崇
 谦履顺弘长名教敦立风俗宜加褒显以劝将来可
 表其门闾蠲免课役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高祖赐高丽王建武书曰朕恭膺宝命君临率土祇
 顺三灵绥柔万国普天之下情均抚字日月所照咸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22-0029b.png
 使乂安王既统摄辽左世居藩服思禀正朔远循职
 贡故遣使者跋涉山川申布诚恳朕甚嘉焉方今六
 合宁晏四海清平玉帛既通道路无壅方申辑睦永
 敦聘好各保疆场岂非盛美但隋氏季年连兵搆难
 攻战之所各失其民遂使骨肉乖离室家分析多历
 年岁怨旷不申今二国通和义无阻异在此所有高
 丽人等已令追括寻即遣送彼处有此国人者王可
 放还务尽抚育之方共弘仁恕之道于是建武悉搜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22-0029c.png
 括华人以礼宾送前后至者万数
唐太宗皇帝
 贞观政要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
 者并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
 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
 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人者以天下
 为公无私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相犹曰吾心如
 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22-0029d.png
 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
 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
 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
 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而
 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欲安天下必
 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朕每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22-0030a.png
 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
 滋味玩悦声色所愿既多所损滋大既妨政事又扰
 生人至于出一非理之言则万姓为之解体怨讟既
 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又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
 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
 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谓萧瑀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22-0030b.png
 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
 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
 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
 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之意固未及于弓弓
 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
 书内省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
 害政教得失焉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22-0030c.png
 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
 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
 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
 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
 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
 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
 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
 所不取也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22-0030d.png
 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
 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
 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
 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
 任智力吞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
 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
 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又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22-0031a.png
 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
 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
 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
 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
 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
 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
 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可为笑
 谓房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22-0031b.png
 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
 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遗诸衣冠以为耻累
 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欲专心政道闻有好人则
 抽擢驱使而议者多称彼皆宰臣亲故公等但至公
 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古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
 避雠为举得其贤故也但能举用得才虽是子弟及
 有雠嫌不得不举
 王圭拜谏议大夫每推诚尽节多所献纳太宗谓曰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22-0031c.png
 卿所论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
 而不得者祗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今朕
 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复闻过能改何虑社稷之不安
 乎
 谓朝集使曰任土作贡布在前典当州所产则充庭
 实比闻都督刺史邀射声名厥土所赋或嫌其不善
 踰竟外求更相仿效遂以成俗极为劳扰宜改此弊
 不得更然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22-0031d.png
 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
 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
 乱耳是以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
 行此事也
 又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朕今志在
 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理道公等各宜
 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22-0032a.png
 又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
 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
 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
 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
 者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諌奏朕每思出一
 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高听卑何得不
 畏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
 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22-0032b.png
 太常少卿祖孝孙奏所定新乐太宗曰礼乐之作是
 圣人缘物设教以为撙节治政善恶岂此之由御史
 大夫杜淹对曰前代兴亡实由于乐陈将亡也为玉
 树后庭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
 泣所谓亡国之音以是观之实由于乐太宗曰不然
 夫音声岂能感人欢者闻之则悦哀者听之则悲悲
 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将亡之政其人心苦然苦心
 相感故闻则悲耳何乐声哀怨能使悦者悲乎今玉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22-0032c.png
 树伴侣之曲其声俱存朕能为公奏之知公必不悲
 耳
 谓侍臣曰古人云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
 不在于水故尧舜率天下以仁而人从之桀纣率天
 下以暴而人从之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至如梁
 武帝父子惟好释氏老氏之教终日谈论苦空未尝
 以军国典章为意及侯景率兵向阙尚书郎以下多
 不解乘马孝元帝在于江陵为万纽于谨所围犹讲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22-0032d.png
 老子不辍百寮皆戎衣以听此事亦足为鉴戒朕今
 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
 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又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閒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
 督刺史或不堪养百姓故于屏风上录其姓名坐卧
 恒看在官如有善事亦具列于名下朕居深宫之中
 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理乱所
 系尤须得人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22-0033a.png
 又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
 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
 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
 而大失者也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
 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
 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
 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22-0033b.png
 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
 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
 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
 者遂观其本傅可谓公平正直尤识治体又汉微巳
 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陈寿称亮之为政开诚
 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
 必罚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
 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22-0033c.png
 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
 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
 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
 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
 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
 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閒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
 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
 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22-0033d.png
 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
 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
 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諌公等亦须
 受人諌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
 不能受諌安能谏人
 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
 若复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
 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22-0034a.png
 一日虽休勿休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
 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倘君臣相疑不
 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
 又曰朕比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频有表贺庆如朕
 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
 于尧舜夫为人君当须至公理天下以得万姓之欢
 心若尧舜在上百姓敬之如天地爱之如父母动作
 兴事人皆乐之发号施令人皆悦之此是大祥瑞也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22-0034b.png
 自此后诸州所有祥瑞并不用申奏
 又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
 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
 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
 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
 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
 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理蜀
 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22-0034c.png
 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今
 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
 常冀侥倖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谓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
 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
 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
 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諌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
 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22-0034d.png
 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敇云有諌者即斩必知天下
 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容纳諌诤卿等常
 须以此意共相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
 有所裨益也
 谓侍中魏徵曰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
 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朕所
 有子弟欲使见前言往行冀其以为规范因命徵录
 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以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22-0035a.png
 赐诸王
 谓侍臣曰朕每閒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
 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
 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
 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
 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
 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又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22-0035b.png
 意犹不足徵求无巳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
 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
 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榖丰稔百姓安乐夫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
 姓何得不安乐乎
 又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
 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22-0035c.png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又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
  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有其
  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諌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
  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
  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卷二 第 29b 页 WYG0722-0035d.png
  诏曰比来有司断狱多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
  违法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门下省复有据法合
  死而情在可矜者宜录状奏闻
 
 
 
 
钦定执中成宪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