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719-07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性理精义卷十二
  治道类二
   田赋
 吕氏大临曰横渠慨然有意三代之治论治人先务未
  始不以经界为急尝曰仁政必自经界始贫富不均
  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
 问横渠谓世之病井田难行者以亟夺富人之田为辞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719-0792b.png
  然处之有术期以数年不刑一人而可复不审井议
  之行于今果何如朱子曰讲学时且恁讲若欲行之
  须有机会经大乱之后天下无人田尽归官方可给
  与民如唐口分世业是从魏晋积乱之极至元魏及
  北齐后周乘此机方作得荀悦汉纪一段正说此意
  甚好若平世则诚为难行(附荀悦汉纪论曰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
  (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豪强富人占田/逾侈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
  (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今不正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719-0792c.png
 (资富强夫土地者天下之大本也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
 (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己是自专其地也孝/武时董仲舒尝言宜限民名田至哀帝时乃限民占)
 (田不得过三十顷虽有其制卒不得施然三十顷有/不平矣且夫井田之制宜于民众之时地广民稀勿)
 (为可也然欲废之于寡立之于众土地既富列在豪/强卒而规之并起怨心则生纷乱制度难行由是观)
 (之若高帝初定天下及光武中兴之后民人稀少立/之易矣就未悉备井田之法宜以口数占田为立科)
 (限民得耕种不得买卖以赡贫弱以防兼并且为制/度张本不亦宜乎虽古今异制损益随时然纲纪大)
 (略其致/一也)○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閒便自不同富者贫
 贫者富少閒病败便多飞产匿名无所不有须是三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719-0792d.png
 十年再与打量一番则乘其弊少而易为力人习见
 之亦无所容其奸矣○有治人无治法此虽老生之
 常谈然其实不可易之至论也夫先王之世使民三
 年耕者必有一年之蓄故积之三十年则有十年之
 蓄而民不病于凶饥此可谓万世之良法矣其次则
 汉之所谓常平者今固行之其法亦未尝不善也然
 考之于古则三登泰平之世盖不常有而验之于今
 则常平者独其法令簿书筦钥之仅存耳是何也盖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719-0793a.png
 无人以守之则法为徒法而不能以自行也而况于
 所谓社仓者聚可食之物于乡井荒閒之处而主之
 不以任职之吏驭之不以流徒之刑苟非常得聪明
 仁爱之令又得忠信明察之士相与并心一力以谨
 其出纳而杜其奸欺则其法之难守不待已日而见
 之矣○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始而抚
 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譬如伤寒大病之人方其
 病时汤剂砭灸固不可以少缓而其既愈之后饮食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719-0793b.png
 起居之间所以将护节宣少失其宜则劳复之證百
 死一生尤不可以不深畏也○青苗者其立法之本
 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榖其处
 之也以县而不以乡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
 士君子其行之也以聚敛亟疾之意而不以惨怛忠
 利之心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
 下○问差役雇役孰便曰互有得失而今所谓雇役
 便者即谓不扰税人然聚浮浪无根著之人又多害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719-0793c.png
 事所谓差役便者即谓税人自顾藉爱惜然其为之
 者多有破家荡产之患
陆氏九渊曰社仓固为农之利然年常丰田常熟则其
 利可久苟非常熟之田一遇歉岁则有散而无敛来
 岁阙种粮时乃无以赈之莫若兼置平籴一仓豆时
 籴之使无价贱伤农之患阙时粜之以摧富民闭廪
 腾价之计析所籴为二每存其一以备歉岁代社仓
 之匮实为长利也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719-0793d.png
  学校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宋兴百馀年而
 教化未大醇人情未尽美士人微谦退之节乡闾无
 廉耻之行刑虽繁而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者此
 盖学校不脩师儒不尊无以风劝养厉之使然也去
 圣久远师道不立儒者之学几于废熄古者一道德
 以同风俗方今人执私见家为异说支离经训无复
 统一道之不明不行盖在于此宜先礼命近侍贤儒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719-0794a.png
 各以类举及百执事方岳州县之吏悉心推访凡有
 明先王之道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其次有笃志好
 学材良行脩者皆以名闻其高蹈之士朝廷当厚礼
 延聘其馀命州县敦遣萃于京师馆之宽閒之宇丰
 其廪饩恤其家之有无以大臣之贤典领其事俾群
 儒朝夕相与讲明正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
 其教自小学洒扫应对以往脩其孝弟忠信周旋礼
 乐其所以诱掖激厉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其要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719-0794b.png
 在于择善脩身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
 道其学行皆中于是者为成德又其次取才识明达
 可进于善者使日受其业稍久则举其贤杰以备高
 任择其学业大明德义可尊者为大学之师次以分
 教天下之学久之则十室之乡达于党遂皆当脩其
 庠序之制为之立师既一以道德仁义教养之又专
 以行实材学升进去其声律小碎糊名誊录一切无
 义理之弊不数年閒学者靡然丕变岂惟得士浸广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719-0794c.png
 天下风俗将日入醇正王化之本也○善言治者必
 以成就人才为急务人才不足虽有良法无与行之
 矣欲成就人才者不患其禀质之不美患夫师学之
 不明也师学不明虽有美质无由成之矣○古之士
 自十五入学至四十方仕中閒自有二十五年学又
 无利可趋则所志可知后之人自童稚閒已有汲汲
 趋利之意何由得向善故古必使四十而仕然后志
 定只营衣食却无害惟利禄之诱最害人○天下有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719-0794d.png
 多少才只为道不明于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古者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于诗如今人歌曲一般
 虽闾巷童稚皆习闻其说而晓其义故能兴起于诗
 后世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如何责得学者是不
 得兴于诗也古礼既废人伦不明以至治家皆无法
 度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有歌咏以养其性情声音
 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
 乐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719-0795a.png
曾氏巩曰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
 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弦歌洗爵俯
 仰之容升降之节以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之举措又
 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以习其恭让进材论狱出兵
 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
 进戒其不率其所以为具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
 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
 异皆可以进之于中而无过不及使其识之明气之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719-0795b.png
 充于其心则用之于进退语默之际而无不得其宜
 临之以祸福死生之故而无足动其意者为天下之
 士为所以养其身之备如此则又使知天地事物之
 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废置先后始终之要无
 所不知其在堂户之上而四海九州之业万世之策
 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则随所施为
 无不可者何则其素所学问然也盖凡人之起居饮
 食动作之小事至于脩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719-0795c.png
 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
 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
 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
 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
 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
 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及三
 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馀年之閒学有存者亦非
 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惟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719-0795d.png
 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
 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
 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
 不行盗贼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与
朱子曰古者学校选举之法始于乡党而达于国都教
 之以德行道艺而兴其贤者能者盖其所以居之者
 无异处所以官之者无异术所以取之者无异路是
 以士有定志而无外慕早夜孜孜惟惧德业之不脩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719-0796a.png
 而不忧爵禄之未至若夫三代之教艺为最下然皆
 有实用而不可阙其为法制之密又足以为治心养
 气之助而进于道德之归此古之为法所以能成人
 材厚风俗济世务而兴太平也○古人学校教养德
 行道艺选举爵禄宿卫征伐师旅田猎皆只是一项
 事皆一理也○今科举之弊极矣乡举里选之法是
 第一义今不能行只是就科举法中与之区处且变
 著如今经义格子使天下士子各通五经大义禁怀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719-0796b.png
 挟出题目使写出注疏与诸家之说而断以已意策
 论则试以时务如礼乐兵刑之属革奔竞之弊独取
 经明行脩之人如此亦庶几矣○有少年试教官先
 生曰某思量须是立个定制非四十以上不得任又
 云须是罢了堂除及注授教官却请本州乡先生为
 之士子也归心他教也必不苟
许氏衡曰先王设学校养育人材以济天下之用及其
 弊也科目之法愈严密而士之进于此者愈巧以至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9-0796c.png
 编摩字样期于必中上之人不以人材待天下之士
 下之人应此者亦岂仁人君子之用心也哉
  宗庙
程子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五服未尝有异皆至高祖服
 既如是祭祀亦须如是其疏数之节未有可考但其
 理必如此七庙五庙亦只是祭及高祖大夫士虽或
 三庙二庙一庙或祭寝庙则虽异亦不害祭及高祖
 祭祢而不及祖非人道也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9-0796d.png
张子曰宗子之法不立则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
 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宗法不立既死遂族散
 其家不传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
 益或问朝廷何所益曰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
 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言宗子者谓宗
 主祭祀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
 家
朱子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9-0797a.png
 侯大夫士降杀以两而祭法又有适士二庙官师一
 庙之文大抵士无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其制皆在
 中门外之左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为门垣太祖
 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天子太祖百世不迁一昭
 一穆为宗亦百世不迁二昭二穆为四亲庙高祖以
 上亲尽则毁而递迁昭常为昭穆常为穆诸侯则无
 二宗大夫又无二庙其迁毁之次则与天子同仪礼
 所谓以其班祔檀弓所谓祔于祖父者也三代之制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9-0797b.png
 其详虽不得闻然其大略不过如此汉承秦敝不能
 深考古制诸帝之庙各在一处不容合为都宫以序
 昭穆贡禹韦玄成匡衡之徒虽欲正之而终不能尽
 合古制旋以废罢后汉明帝又欲遵俭自抑遗诏无
 起寝庙但藏其主于光武庙中更衣别室其后章帝
 又复如之后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庙皆为同堂异
 室之制自是以来更历魏晋下及隋唐其閒非无奉
 先思孝之君据经守礼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其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9-0797c.png
 弊至使太祖之位下同孙子而更僻处于一隅既无
 以见其为七庙之尊群庙之神则又上厌祖考而不
 得自为一庙之主以人情而论之则生居九重穷极
 壮丽而没祭一室不过寻丈之间甚或无地以容鼎
 俎而阴损其数孝子顺孙之心于此宜有所不安矣
 ○古者一世自为一庙有门有堂有寝凡屋三重而
 墙四周焉自后汉以来乃为同堂异室之庙一世一
 室而以西为上如韩文中家庙碑有祭初室祭东室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9-0797d.png
 之语今国家亦只用此制故士大夫家亦无一世一
 庙之法而一世一室之制亦不能备故温公诸家祭
 礼皆用以右为尊之说○问始祖之祭曰古无此伊
 川以义起某当初也祭后来觉得僭遂不敢祭余正
 父谓此天子诸侯之礼若士大夫则自古无明文先
 生因举春秋如单氏尹氏王朝之大夫自上世至后
 世皆不变其初来姓号则必有太祖又如季氏之徒
 世世不改其号正父谓春秋自是世卿不由天子先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9-0798a.png
 生云非独春秋如诗说南仲太祖是文王时人至宣
 王时为太祖不知古者世禄不世官之法如何○问
 祭礼曰温公祭自曾祖以下伊川以高祖有服所当
 祭今见于遗书者甚详此古礼所无创自伊川所以
 使人尽孝敬追远之义○古人所以祔于祖者以有
 庙制昭穆相对将来祧庙则以新死者安于祖庙所
 以设祔祭豫告今不异庙只共一堂排列以西为上
 则将来祧其高祖只趱得一位死者当移在祢处如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9-0798b.png
 此则只当祔祢今祔于祖全无义理但古人本是祔
 祖若卒改之后世或有重立庙制则又须改也○问
 周制有大宗之礼乃有立适之义今大宗之礼废无
 立适之法而子各得以为后则长子少子当为不异
 曰宗子虽未能立然服制自当从古是亦爱礼存羊
 之意不可妄有改易也如汉时宗子法已废然其诏
 令犹云赐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是此礼意犹在也
 岂可谓宗法废而诸子皆得为父后乎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9-0798c.png
陈氏埴曰宗法之立嫡长之尊有君道焉大宗所以统
 其宗族凡合族中有大事当禀大宗而后行小宗所
 以统其兄弟如同祢者有大事则同祢之兄弟当禀
 继祢之小宗而后行一族之中大宗只是一人小宗
 尽多故一人之身从下数至始祖大宗惟一数至高
 祖小宗则四此古者宗族人情相亲人伦不乱岂非
 明嫡庶之分有君臣之义由大宗小宗之法而然与
吴氏澄曰古之大夫元士有家有家者何谓都邑有食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9-0798d.png
 采之田以奉宗庙子孙虽不世爵而犹世禄承家之
 宗子世世守其宗庙而支子不得与焉宗子出在他
 国而不复然后命其兄弟若族人主之此古者大夫
 士之家所以与国咸休而无时或替也
  礼乐(谥法附/)
程子曰礼之本出于民之情圣人因而导之耳礼之器
 出于民之俗圣人因而节文之耳圣人复出必因今
 之衣服器用而为之节文其所谓贵本而亲用者亦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9-0799a.png
 在时王斟酌损益之耳○大凡礼必须有意礼之所
 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先王之
 乐必须律以考其声今律既不可求人耳又不可全
 信正惟此为难求中声须得律律不得则中声无由
 见律者自然之数至如今之度量权衡亦非正也今
 之法且以为准则可非如古法也此等物虽出于自
 然亦须人为之但古人为之得其自然至于规矩则
 极尽天下之方圆○今尺长于古尺欲尺度权衡之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9-0799b.png
 正须起于律律取黄钟黄钟之声亦不难定世自有
 知音者将上下声考之须得其正便将黍以实其管
 看管实几粒然后推而定法可也古法律管当实千
 二百粒黍今羊头山黍不相应则将数等验之看如
 何大小者方应其数然后为正昔胡先生定乐取羊
 头山黍用三等筛子筛之取中等者用之此特未为
 定也
张子曰礼者理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9-0799c.png
 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今在上者未能穷则
 在后者乌能尽今礼文残阙须是先求得礼之意然
 后观礼合此礼者即是圣人之制不合者即是诸儒
 添入可以去取○古乐不可见盖为今人求古乐太
 深始以古乐为不可知只以虞书诗言志歌永言声
 依永律和声求之得乐之意盖尽于是诗只是言志
 歌只是永其言而已只要转其声令人可听今日歌
 者亦以转声而不变字为善歌长言后却要入于律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9-0799d.png
 律则知音者知之知此声入得何律古乐所以养人
 德性中和之气后之言乐者止以求哀故晋平公曰
 音无哀于此乎哀则止以感人不善之心歌亦不可
 以太高亦不可以太下太高则入于噍杀太下则入
 于啴缓盖穷本知变乐之情也
欧阳氏脩曰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
 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宫室车
 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9-0800a.png
 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民其
 岁时聚会以为朝觐聘问欢忻交接以为射乡食飨
 合众兴事以为师田学校下至里闾田亩吉凶哀乐
 凡民之事莫不一出于礼由之以教其民为孝慈友
 悌忠信仁义者常不出于居处动作衣服饮食之閒
 盖其朝夕从事者无非乎此也此所谓治出于一而
 礼乐达于天下使天下安习而行之不知所以迁善
 远罪而成俗也及三代已亡遭秦变古后之有天下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9-0800b.png
 者自天子百官名号位序国家制度宫车服器一切
 用秦其閒虽有欲治之主思所改作不能超然远复
 三代之上而牵其时俗稍即以损益大抵安于苟简
 而已其朝夕从事则以簿书狱讼兵食为急曰此为
 政也所以治民至于三代礼乐具其名物而藏于有
 司时出而用之郊庙朝廷曰此为礼也所以教民此
 所谓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故自汉以来史官所
 记事物名数降登揖让拜俛伏兴之节皆有司之事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9-0800c.png
 尔所谓礼之未节也然用之郊庙朝廷自搢绅大夫
 从事其閒者皆莫能晓习而天下之人至于老死未
 尝见也况欲识礼乐之盛晓然喻其意而被其教化
 以成俗乎
朱子曰古礼繁缛后人于礼日益疏略然居今而欲行
 古礼亦恐情文不相称不若只就今人所行礼中删
 脩令有节文制数等威足矣古乐亦难遽复且如今
 乐中去其噍杀促数之音并考其律吕令得其正更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9-0800d.png
 令掌辞命之官制撰乐章其閒略述教化训戒及宾
 主相与之情及如人主待臣下恩意之类令人歌之
 亦足以养人心之和平○问先生所谓古礼繁文不
 可考究欲取今见行礼仪增损用之庶其合于人情
 方为有益如何曰固是曰若是则礼中所载冠婚丧
 祭等仪有可行者否曰如冠婚礼岂不可行但丧祭
 有繁杂耳问若是则非理明义精者不足以与此曰
 固是曰井田封建如何曰亦有可行者如有功之臣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719-0801a.png
 封之一乡如汉之乡亭侯田税亦须要均则经界不
 可以不行大纲在先正沟洫又如孝悌忠信人伦日
 用閒事播为乐章使人歌之仿周礼读法遍示乡村
 里落亦可代今粉壁所书条禁○圣人有作古礼未
 必尽用须别有个措置视许多琐细制度皆若具文
 且是要理会大本大原曾子说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猊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
 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上许多正是大本大原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719-0801b.png
 如今所理会许多正是笾豆之事夫子焉不学而亦
 何常师之有到孟子已是不说到细碎上只说诸侯
 之礼吾未之学也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
 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这三项便是大本大原
 ○问南北郊之辨曰如礼说郊特牲而社稷太牢书
 谓用牲于郊及社于新邑此其明验也故本朝亦尝
 分南北郊至徽宗时又不知何故却合为一又曰周
 礼亦只是说祀昊天上帝不说祀后土故先儒说祭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719-0801c.png
 社便是又问周礼大司乐冬至奏乐于圜丘以礼天
 夏至奏乐于方丘以礼地曰周礼中止有此说更有
 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之说馀皆无明文又曰周礼
 他处不说只宗伯以黄琮礼地注谓夏至地神在昆
 崙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注谓祀于北郊大司乐夏
 日至于泽中方丘奏之他书亦无所考又曰后来人
 说地便是后土见于书传言郊社多矣某看来不要
 如此也自还有方泽之祭○问后土氏之祭曰极而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719-0801d.png
 言之亦似僭然此即古人中霤之祭而今之所谓土
 地者郊特牲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
 教民美报焉故家主中霤而国主社观此则天不可
 祭而土神在民亦可祭盖自上古陶为土室其当中
 处上为一窍以通明名曰中霤及中古有宫室亦以
 室之中央为中霤存古之旧示不忘本虽曰土神而
 只以小者言之非如天子所谓皇天后土之大者也
 ○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719-0802a.png
 尤亲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司乐之职也是用乐教
 人朝夕从事于此盖为乐有节奏学他底急也不得
 缓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一副情性○问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曰古人作诗只是说他心下所存
 事说出来人便将他诗来歌其声之清浊长短各依
 他诗之语言却将律来调和其声今人却先安排下
 腔调了然后作语言去合腔子岂不是倒了却是永
 依声也古人是以乐去就他诗后世是以诗去就他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719-0802b.png
 乐如何解兴起得人○律管只吹得中声为定若谓
 用周尺或羊头山黍虽应准则不得中声终不是本
 朝太祖神圣特异初不曾理会乐律但听乐声嫌其
 太高令降一分其声遂和唐太宗所定乐及本朝乐
 皆和平所以世祚久长○问国语云律者立均出度
 韦昭注云均谓均钟木长七尺系之以弦不知其制
 云何曰均只是七均如以黄钟为宫便用林钟为徵
 太蔟为商南吕为羽姑洗为角应钟为变宫蕤宾为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719-0802c.png
 变徵这七律自成一均其声自相谐应古人要合声
 须先吹律使众声皆合律方可用后来人想不解去
 逐律吹得京房始有律准乃是先作下一个母子调
 得正了后来只依此为准国语谓之均梁武帝谓之
 通其制十三弦一弦是全律底黄钟只是散声又自
 黄钟起至应钟有十二弦要取甚声用柱子来逐弦
 分寸上柱定取声立均之意本只是如此又云戊巳
 土律中黄钟之宫詹卿以为阳生于子至午而尽到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719-0802d.png
 未又生出一黄钟某思量得不是如此如京房律准
 十三弦中一弦为黄钟不动十二弦却柱起应十二
 月○问周礼祭不用商音或以为是武王用厌胜之
 术窃疑圣人恐无此意曰曾见乐家言是有杀伐之
 意故祭不用然也恐是无商调不是无商音奏起来
 五音依旧皆在如今人曲子所谓黄钟宫大吕羽此
 便是调谓如头一声是宫声尾后一声亦是宫声便
 是宫调若是其中桉拍处那五音依旧都用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719-0803a.png
陈氏淳曰人徒见升降裼袭有类乎美观铿锵节奏有
 近乎末节以为礼乐若无益于人者抑不知释回增
 美皆由于礼器之大备而好善听过皆本于乐节之
 素明礼以治躬则庄敬不期而自肃乐以治心则鄙
 诈不期而自销盖接于视听者所以养其耳目而非
 以娱其耳目形于舞蹈者所以导其血气而非以乱
 其血气则礼乐之用可知矣
程子曰刑罚虽严可警于一时爵赏虽重不及于后世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719-0803b.png
 惟美恶之谥一定则荣辱之名不朽矣故历代圣君
 贤相莫不持此以励世风也(以下/谥法)
司马氏光荅程子书曰承问及张子厚谥仓卒奉对以
 汉魏以来此例甚多无不可者退而思之有所未尽
 窃惟子厚平生用心欲率今世之人复三代之礼者
 也汉魏以下盖不足法郊特牲曰古者生无爵死无
 谥爵谓大夫以上也檀弓记礼所由失以谓士之有
 诔自县贲父始子厚官比诸侯之大夫则已贵宜有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719-0803c.png
 谥矣然曾子问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天子
 称天以诔之诸侯相诔犹为非礼况弟子而诔其师
 乎孔子之没哀公诔之不闻弟子复为之谥也子路
 欲使门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门人厚葬颜渊孔子
 叹不得视犹子也君子爱人以礼今关中诸君欲谥
 子厚而不合于古礼非子厚之志与其以陈文范陶
 靖节王文中子孟贞曜为比其尊之也曷若以孔子
 为比乎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719-0803d.png
  兵政
程子曰古者以少击众而取胜者多盖兵多亦不足恃
 袁绍以十万阻官渡而曹操只以万卒取之王莽百
 万之众而光武昆阳之众有八千仍有在城中者然
 则只是数千人取之苻坚下淮百万而谢玄才二万
 人一麾而乱以此观之兵众则易老适足以资敌人
 一败不支则自相蹂践譬之一人躯干极大一人轻
 捷两人相当则拥肿者迟钝为轻捷者出入左右之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719-0804a.png
 则必困矣○韩信多多益办只是分数明
杨氏时曰传曰秦之锐士不可当齐晋之节制齐晋之
 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窃谓虽有仁义之兵苟
 无节制亦不可以取胜甘誓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
 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牧誓曰不愆于六步也步
 乃止齐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乃止齐焉其节制
 之严盖如此故诸葛孔明曰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
 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以胜此之谓也○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719-0804b.png
 王者之兵未尝以术胜人然亦不可以计败后世惟
 诸葛亮李靖为知兵如诸葛亮已死司马仲达观其
 行营军垒不觉叹服而李靖惟以正出奇此为得法
 制之意
朱子曰看古来许多阵法遇征战亦未必用得所以张
 巡用兵未尝仿古兵法不过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
 盖未论临机应变方略不同只如地圆则须布圆阵
 地方则须布方阵亦岂容槩论也○今日之患在于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719-0804c.png
 主兵之员多朝廷虽知其无用姑存其名曰费国家
 之财不可胜计又刻剥士卒使士卒困怨于下若更
 不变而通之则其害未艾也要之此事但可责之郡
 守他分明谓之郡将若使之练习士卒脩治器甲筑
 固城垒以为一方之守岂不隐然有备而可畏○因
 论保伍法或曰此诚急务曰固是先王比闾什伍之
 法便是此法都是从这里作起所谓分数是也兵书
 云驭众有多寡分数是也看是统驭几人只是分数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719-0804d.png
 明所以不乱王介甫锐意欲行保伍法不曾作得成
 范伯达为袁州万载令行得保伍极好自来言保伍
 法无及之者每有疑似无行止人保伍不敢著互相
 传送至县县验其无他方令传送出境讫任满无一
 寇盗
真氏德秀曰古之用武者不急于治兵而急于择将将
 之勇怯兵实系焉天下无必胜之兵而有不可败之
 将昔人未尝不用民兵也然既募之后则有纪律焉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719-0805a.png
 马燧之练戍精卒是也方募之始则有差择焉马隆
 之立标拣试是也
  刑罚
程子曰君子之于议狱尽其忠而已于决死极于恻而
 已天下之事无所不尽其忠而议狱缓死最其大者
 也
胡氏宏曰生刑轻则易犯是教民以无耻也死刑重则
 难悔是绝民自新之路也生刑死刑轻重不相悬然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719-0805b.png
 后民知所避而风化可兴矣
朱子曰以舜命皋陶之辞考之士官所掌惟象流二法
 而已其曰惟明克允则或刑或宥亦惟其当又岂一
 于宥而无刑哉今必曰尧舜之世有宥而无刑则是
 杀人者不死而伤人者不刑也是圣人之心不忍于
 元恶大憝而反忍于衔冤抱痛之良民也是所谓怙
 终贼刑刑故无小者皆为空言也夫刑虽非先王所
 恃以为治然以刑弼教禁民为非则所谓伤肌肤以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719-0805c.png
 惩恶者亦既竭心思而继之以不忍人之政之一端
 也今徒流之法既不足以止穿窬淫放之奸而其过
 于重者则又有不当死而死苟采陈群之议一以宫
 剕之辟当之则虽残其支体而实全其躯命且绝其
 为乱之本而使后无以肆焉岂不仰合先王之意而
 下适当世之宜哉○先王之义刑义杀虽或伤民之
 肌肤残民之躯命然刑一人而天下之人耸然不敢
 肆意于为恶是乃所以正直辅翼而若其有常之性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719-0805d.png
 也后世之论刑者不知出此其陷于申商之刻薄者
 既无足论至于鄙儒姑息之论异端报应之说俗吏
 便文自营之计则又一以轻刑为事然刑愈轻而愈
 不足以厚民之俗往往反以长其悖逆作乱之心而
 使狱讼之愈繁则不讲乎先王之法之过也○今人
 说轻刑者只见所犯之人为可悯而不知被伤之人
 尤可念也如劫盗杀人者人多为之求生殊不念死
 者之为无辜是知为盗贼计而不为良民地也若如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719-0806a.png
 酒税伪会子及饥荒窃盗之类犹可以情原其轻重
 大小而处之○狱讼面前分晓事易看其情伪难通
 或旁无佐证各执两说系人性命处须吃紧思量犹
 恐有误也
陆氏九渊曰五刑五用古人岂乐施此于人哉天讨有
 罪不得不然耳是故大舜有四裔之罚孔子有两观
 之诛善观大舜孔子宽仁之实者于四裔两观之閒
 而见之矣近时之言宽仁者则异于是盖不究夫宽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719-0806b.png
 仁之实而徒欲为容奸廋慝之地殆所谓以不禁奸
 邪为宽大纵释有罪为不苛者也罪疑惟轻罪而有
 疑固宜为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谓罪疑者也使
 其不经甚明而无疑则天讨所不容释岂可失也宥
 过无大刑故无小使在趋走使令之閒簿书期会之
 际偶有过误宥之可也若其贪黩奸宄出于其心而
 至于伤民蠹国则何以宥为于其所不可失而失之
 于其所不可宥而宥之则为伤善为长恶为悖理为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719-0806c.png
 不顺天殆非先王之政也
  谏诤
程子曰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
 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所以斋戒而告君也宿
 斋豫戒潜思存诚觊感动于上心若使营营于职事
 纷纷其思虑待至上前然后善其辞说徒以颊舌感
 人不亦浅乎○或曰邹浩以极谏得罪世疑其卖直
 也曰君子之于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719-0806d.png
 中求有过
刘氏安世曰书称尧之德曰稽于众舍己从人舜戒其
 臣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伊尹之告太甲
 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
 非道傅说之复于高宗曰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
 圣然则古之聪明睿知之君所以能大过于人者未
 有不以求諌为先务也
真氏德秀曰为人君者受谏则明拒谏则昏明则君子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719-0807a.png
 得以自尽昏则小人得以为欺故为君子者惟恐其
 君之不受谏为小人者惟恐其君之不拒谏彼小人
 者岂以受谏为不美哉盖正论胜则邪说不容公道
 行则私意莫逞故其术不得不出诸此○欲諌其君
 者必先能受人之谏倘在已则知尽言以谏君而于
 人则不欲尽言以谏我是以善责君而未尝以善责
 已也其可乎哉故为大臣必以群下有言为救己之
 过而不以为形己之短以为爱己而不以为轻己以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719-0807b.png
 为助己而不以为异已然后可称宰相之度矣
许氏衡曰后世臣子谋于君只说利害有如此以利害
 相恐动则利害不应时便不信矣人只当言义理可
 与不可当与不当且如天道福善祸淫有时而差是
 祸福亦不足信也人只得当于义理而已利害一切
 不恤也
  祯异
程子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人有喜事气见面目圣人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719-0807c.png
 不贵祥瑞者盖因灾异而脩德则无损因祥瑞而自
 恃则有害也○春秋书灾异盖非偶然不云霜陨而
 云陨霜不云夷伯之庙震而云震夷伯之庙分明是
 有意于人也天人之理自有相合人事胜则天不为
 灾人事不胜则天为灾人事常随天理天变非应人
 事如祁寒暑雨天之常理然人气壮则不为疾气羸
 弱则必有疾非天固欲为害人事德不胜也如汉儒
 之学皆牵合附会不可信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719-0807d.png
张子韶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既前知之则以诚造化
 转移变易使祸为福妖为祥亡为兴盖无难也朱子
 曰至诚之道非可以者以之则非诚矣夫转祸为福
 易灾为祥以太戊高宗之事观之则理固有是然不
 如是之易也是以古之圣贤遇灾而惧严恭祇畏以
 正厥事犹不敢庶几其万一故曰瞻仰昊天曷惠其
 宁岂曰转移变易而无难哉
陆氏九渊曰昔之言灾异者多矣如刘向董仲舒李寻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719-0808a.png
  京房翼奉之徒皆通乎阴阳之理而陈于当时者非
  一事矣然君子无取焉者为其著事应之故也孔子
  书灾异于春秋以为后王戒而君子有取焉者为其
  不著事应故也夫旁引物情曲指事类不能无偶然
  而合者然一有不合人君将忽焉而不惧孔子于春
  秋著灾异不著事应者实欲人君无所不谨以荅天
  戒而已
 真氏德秀曰祥多而恃未必不危异众而戒未必不安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719-0808b.png
  顾人主应之者如何耳
 问天变许氏衡曰胡氏一说好如父母嗔怒或是子妇
  有所触渎而怒亦有父母别生烦恼时为子者皆当
  恐惧脩省此言殊有理
 
 
 
御纂性理精义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