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719-07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性理精义卷十一
  治道类一
   总论治道
 程子上书曰天下之势所甚急者在安危治乱之机若
  夫指一政之阙失陈一事之利病徒为小补不足以
  救当世之弊也安危治乱之机所尤先者有三焉一
  曰立志二曰责任三曰求贤三者之中复以立志为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719-0773b.png
  本君志立而天下治矣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
  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行不
  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
  世也夫以一夫之身立志不笃则不能自脩况天下
  之大非体乾刚健其能治乎自昔人君孰不欲天下
  之治然而或欲为而不知所措或始锐而不克其终
  或安于积久之弊而不能改为或惑于众多之口而
  莫知适用此皆上志不立故也所谓责任者海宇之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719-0774a.png
 广亿兆之众一人不可以独治必赖辅弼之贤然后
 能成天下之务自古圣王未有不以求任辅相为先
 者也夫图任之道以慎择为本择之慎故知之明知
 之明故信之笃信之笃故任之专任之专故礼之厚
 而责之重择之慎则必得其贤知之明则仰成而不
 疑信之笃则人致其诚任之专则得尽其才礼之厚
 则体猊尊而其势重责之重则其自任切而功有成
 是故推诚任之待以师傅之礼坐而论道责之以天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719-0774b.png
 下治阴阳和故当之者自知礼尊而任专责深而势
 重则挺然以天下为己任故能称其职也虽有奸谀
 巧佞知其交深而不可閒势重而不可摇亦将息其
 邪谋归附于正矣后之任相者异于是其始也不慎
 择择之不慎故知之不明知之不明故信之不笃信
 之不笃故任之不专任之不专故礼之不厚而责之
 亦不重矣择不慎则不得其人知不明则用之犹豫
 信不笃则人怀疑虑任不专则不得尽其能礼不厚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719-0774c.png
 则其势轻而易摇责不重则不称其职是故任之不
 尽其诚待之不以其礼仆仆趋走若吏史然文案纷
 冗下行有司之事当之者自知交不深而其势轻动
 怀顾虑不肯自尽上惧君心之疑下虞群议之夺故
 蓄缩不敢有为苟循常以图自安耳奸邪之人亦知
 其易摇日伺閒隙如是其能自任以天下之重乎若
 曰非任之艰知之惟艰且何以知其贤而任之或失
 其人治乱所系此人君所以难之也所谓求贤者古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719-0774d.png
 圣王之所以能致天下之治无他术也朝廷至于天
 下公卿大夫百职群僚皆称其任而已何以得称其
 任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而已何以得贤能而任之求
 之有道而已今取士之弊议者亦多矣大概投名自
 荐记诵声律非求贤之道求不以道则得非其贤閒
 或得才适由偶幸非知其才而取之也以今选举之
 科用今进任之法而欲得天下之贤兴天下之治其
 犹北辕适越不亦远乎夫以人主之势心之所向天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719-0775a.png
 下风靡景从设若珍禽异兽瑰宝奇玩之物虽遐方
 殊域之所有深山大海之所生志所欲者无不可致
 盖上心所好奉之以天下之力也若使存好贤之心
 如是则何岩穴之幽不可求山林之深不可致所患
 好之不笃耳夫人君用贤亦赖公卿大臣推援荐达
 之力今朝廷未尝求贤公卿大臣亦不以求贤取士
 为意相先引汇世所罕闻访道求师贵达所耻欲其
 助皇明烛幽隐不可得也然亦系上之所为而已诚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719-0775b.png
 能专心致志孜孜不倦以求贤为事常恐天下有遗
 弃之才朝廷之上推贤援能者登进之蔽贤自任者
 疏远之自然天下向风自下及上孰不以相先为善
 行荐达为急务搜拔既广虽小才片善无所隐晦如
 此则士益贵而守益坚廉耻格而风俗厚矣既得天
 下之贤则天下之治不足道也今世人情浅近积惯
 成俗朝廷进人苟循常法则虽千伯而取群伍而用
 庸恶混杂曾不以为非设或拔一贤进一善出于不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719-0775c.png
 次则求摭小差众议嚣沸设非君心笃信宁免疑惑
 反自以为过此所以非常之举旷久不行也三者治
 天下之本也非不知有兴利除害之方安国养民之
 术边境备禦之策教化根本之论顾三者不先徒虚
 言耳三者既行不患为之无术也○论学便要明理
 论治便须识体○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行周
 官法度○治身齐家以至平天下者治之道也建立
 纲纪分正百职顺天揆事创制立度以尽天下之务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719-0775d.png
 治之法也法者道之用也○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
 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
 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出乎理义若履大路而行
 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
 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王则王矣假之而霸则霸矣
 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易所谓差之豪釐缪
 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审也故治天下者必先立其
 志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故力进于道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719-0776a.png
 而莫之禦也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之成是衒石
 以为玉也故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而曾西羞比
 管仲者义所不由也况下于霸者哉○王者奉若天
 道动无非天者故称天王命则天命也讨则天讨也
 尽天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持天下者霸道也○
 必井田必封建必肉刑非圣人之道也善治者放井
 田而行之而民不病放封建而使之而民不劳放肉
 刑而用之而民不怨故善学者得圣人之意而不胶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719-0776b.png
 其迹迹也者圣人因其一时之利而制之也○守国
 者必设险山河之固城郭沟洫之阻特其大端耳若
 夫尊卑贵贱之分明之以等威异之以物采凡所以
 杜绝陵僭限隔上下皆险之大用也○圣人为戒必
 于方盛之时方盛虑衰则可以防其满极而图其永
 久至于既衰而后戒则无及矣自古天下之治未有
 久而不乱者盖不能戒于其盛也狃安富则骄侈生
 乐舒肆则纪纲坏忘祸患则衅孽萌是以浸淫滋蔓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719-0776c.png
 而不知乱亡之相寻也
张子曰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忧者
 孔孟可作将推其所得而施诸天下耶将以其所不
 为而强施之于天下与大都君相以父母天下为王
 道不能推父母之心于百姓谓之王道可乎所谓父
 母之心非徒见于言必须视四海之民如己之子设
 使四海之内皆谓己之子则讲治之术必不为秦汉
 之少恩必不为五霸之假名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719-0776d.png
 閒也能使吾君爱天下之人如赤子则治德必日新
 人之进者必良士帝王之道不必改途而成学与政
 不殊心而得矣
朱子曰平易近民为政之本○问班朝治军涖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非礼不诚不庄先生谓古
 人以诚庄对威严盖为政以严为本宽以济严之太
 过也某窃谓居上以宽为本宽则得众严以济宽之
 不及耳若一意任威其弊将有至于法令如牛毛者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719-0777a.png
 然先王为政之本宽严先后之异施者不敢不讲曰
 为政以宽为本者谓其大体规模意思当如此耳古
 人察理精密持身整肃无偷惰戏豫之时故其政不
 待作威而自严但其意则以爱人为本耳及其施之
 于政事便须有纪纲文章关防禁约截然而不可犯
 然后吾之所谓宽者得以随事及人而无颓敝不举
 之处人之蒙德于我亦得以通达明白实受其赐而
 无閒隔欺蔽之患圣人说政以宽为本而今反欲其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719-0777b.png
 严正如古乐以和为主而周子反欲其淡盖今之所
 谓宽者乃纵弛所谓和者乃淫哇非古之所谓宽与
 和者故必以是矫之乃得其平耳○问为政更张之
 初莫亦须稍严以整齐之否曰此事难断定说在人
 如何处置然亦何消要过于严今所难者是难得晓
 事之人若晓事之人历练多事才至面前他都晓得
 依事分寸而施以应之人自然畏服今人往往过严
 者多半是自家不晓又虑人欺已又怕人慢已若自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719-0777c.png
 见得何消过严○问程子云论治便要识体如为朝
 廷有朝廷之体为一国有一国之体为州县有州县
 之体否曰然是大体有格局当作处如作州县便合
 治告讦除盗贼劝农桑抑末作如朝廷便须开言路
 通下情消朋党如为大吏便须求贤才去赃吏除暴
 敛均力役这都是定底格局合当如此作○古人立
 法只是大纲下之人得自为后世法皆详密下之人
 只是守法法之所在上之人亦进退下之人不得○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719-0777d.png
 贾谊作保傅传论所以教谕之方必以孝仁礼义为
 本而其条目之详则至于容貌辞气之微衣服器用
 之细纤悉曲折皆有法度必使化与心成中道若性
 而犹不敢怠焉此三代之君所以有道之长至于累
 数百年而不失其天下也降而及于近世所以教者
 不过记诵书札之工而未尝开以仁孝礼义之习至
 于容貌辞气衣服器用则虽极于邪侈而未尝有以
 裁之也寮属具员而无保傅之严讲读备礼而无箴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719-0778a.png
 规之益朝夕所与出入居处而亲密无閒者不过宦
 官近习扫除趋走之流而已夫以帝王之世当传付
 之统上有宗庙社稷之重下有四海烝民之生前有
 祖宗垂创之艰后有子孙长久之计而所以辅养之
 具疏略如此是犹家有明月之珠夜光之璧而委之
 衢路之侧盗贼之冲也
陆氏九渊曰天下之事有可立至者有当驯致者旨趣
 之差议论之失是惟不悟悟则可以立改故定趋向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719-0778b.png
 立规模不待悠久此则所谓可立至者如救宿弊之
 风俗正久隳之法度虽大舜周公复生亦不能一旦
 尽如其意惟其趋向既定规模既立徐图渐治磨以
 岁月乃可望其丕变此则所谓当驯致者日至之时
 阳气即应此立至之验也大冬不能一日而为大夏
 此驯致之验也凡事不合天理不当人心者必害天
 下效见之著无愚智皆知其非然或者明不烛理量
 不容物一旦不胜其忿骤为变更其祸败往往甚于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719-0778c.png
 前日后人惩之乃谓无可变更之理真所谓惩羹吹
 齑因噎废食者也自秦汉以来治道庞杂而甘心怀
 愧于前古者病正坐此大抵古事是非初不难论但
 论于今日多类空言事体辽绝形势隔塞无可施行
 然则三代之政其终不复矣乎合抱之木萌蘖之生
 长也大夏之暑大冬之推移也三代之政岂终不可
 复哉顾当为之以渐而不可骤耳有包荒之量有冯
 河之勇有不遐遗之明有朋亡之公于复三代乎何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719-0778d.png
 有
许氏衡曰禹平水土契敷五教稷播百榖子孙皆有天
 下天之报施如此是皆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
 宜以左右民于天有功故天之报施如此后世法术
 功利与异端之教贼天明乱圣法行之者殃及其身
 于子孙福泽无有也士君子当以圣道为心有补于
 天地生灵斯可矣不然亦天地鬼神之所不与也法
 术如申商纵横如仪秦兵法如孙吴欺诞如方士惑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719-0779a.png
 乱如异端皆非所以为学也君子慎所学○春秋大
 一统在天下尊王在国尊君在家尊父这三件起来
 便治这三处失位便乱在人身尊德性德性用事便
 治才性用事便乱圣人汲汲说忠信孝悌仁义只是
 为此处说
  君道
程子曰圣人脩已以敬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惟上
 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四灵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719-0779b.png
 何有不至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智皆由是出以
 此事天飨帝○古之人君守成业而致盛治者莫如
 周成王其所以成德则由乎周公周公之辅成王也
 幼而习之所见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
 人故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辅养之道不可不至也
 所谓辅养之道非谓告诏以言过而后諌也尤在涵
 养薰陶之而已矣今夫一日之閒接贤士大夫之时
 多亲寺人宦官之时少则气质自化德器自成谨选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719-0779c.png
 贤德之士以侍劝讲讲读既罢常留以备访问从容
 燕语不独渐摩道义至于人情物态稼穑艰难日积
 既久自然通达比之常处深宫为益多矣夫傅德义
 者在乎防闻见之非节嗜欲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
 起居之宜存畏谨之心故左右近侍宜选老成重厚
 小心之人服饰器用皆须质朴之物俾华巧靡丽不
 至于前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凡动作言语必使劝讲
 者知之庶几随物箴规应时谏正调护圣躬莫过乎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719-0779d.png
 此矣人君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百官畏惧而莫
 敢仰视万方崇奉而所欲必得苟非知道畏义所养
 如此则中常之君无不骄肆英明之主自然满假此
 古今同患治乱所由也所以周公告成王称前王之
 德以寅恭祗惧为首云○君道稽古正学明善恶之
 归辨忠邪之分晓然趋道之至正君志定而天下之
 治成矣夫义理不先定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
 则守善而或移必也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以先王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719-0780a.png
 之治为必可法不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滞不为流
 俗因循之论所迁改信道极于笃自知极于明去邪
 勿疑任贤勿贰必期致治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
 患常生于忽微而志亦戒乎渐习故古之人君虽从
 容燕闲必有诵训箴諌左右前后罔非正人辅成德
 业诚能尊礼老成访求儒学之士不必劳以官职俾
 日亲便坐讲论道义又博延俊彦陪侍法从朝夕延
 见讲磨治体则睿知益明王猷允塞矣○王者高拱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719-0780b.png
 于穆清之上而化行于裨海之外何脩何饰而致哉
 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此纯王之心也使老者得其养幼
 者得其所此纯王之政也尚虑其未也则又尊国老
 而躬事之优庶老而时养之风行海流民陶其化孰
 有怠于亲而慢于长者哉虞夏商周之盛王由是道
 也人伦以正风俗以厚鳏寡孤独无不得其养焉后
 世礼废法坏教化不明播弃耆老饥寒转死者往往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0719-0780c.png
 而是呜呼率是而行而欲王道之成犹却行而求及
 前抑有甚焉尔○为民立君所以养之也养民之道
 在爱其力民力足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
 俗美故为政以民力为重也春秋凡用民力必书其
 所兴作不时害义固为罪也虽时且义必书见劳民
 为重事也后之人君知此义则知慎重于民力矣然
 有用民力之大而不书者为教之意深矣僖公脩泮
 宫复閟宫非不用民力也然而不书二者复古兴废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0719-0780d.png
 之大事为国之先务如是而用民力乃所当用也人
 君知此义知为政之先后轻重矣
范氏祖禹曰人主学与不学系天下之治乱如好学则
 天下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上辅助德业
 而致太平矣如不好学则天下之小人皆动其心欲
 立于朝以邪谄事上窃取富贵而专权利矣○人君
 以一人之身而御四海之广应万务之众苟不以至
 诚与贤而役其独智以先天下则耳目心志之所及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0719-0781a.png
 者其能几何是故人君必清心以涖之虚已以待之
 如鉴之明如水之止则物至而不能罔矣夫权衡设
 而不可欺以轻重者惟其平也绳墨设而不可欺以
 曲直者惟其正也我以其正彼以其邪我以其直彼
 以其佞何患乎邪之不察佞之不辨一为不诚则心
 且蔽矣邪正何能辨乎是故鉴垢则物不能察也水
 动则形不能见也已不明故也且待物以诚犹恐其
 不动也况不诚而能动物乎○君人者如天运于上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0719-0781b.png
 而四时寒暑各司其序则不劳而万物生矣不明之
 君不能知人故务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
 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无大
 小皆归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贤者不得行其志
 而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胡氏宏曰人君尽下则聪明开而万里之远亲于衽席
 偏信则昏乱而父子夫妇之閒有远于万里者矣人
 君欲救偏信之祸莫先于穷理莫要于寡欲穷理寡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0719-0781c.png
 欲交相发者矣
朱子曰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
 人主之心盖不惟其赏之所劝刑之所威各随所向
 势有不能己者而其观感之閒风动神速又有甚焉
 是以人主以𦕈然之身居深宫之中其心之邪正若
 不可得而窥者而其符验则著于外而不可掩此大
 舜所以有惟精惟一之戒孔子所以有克己复礼之
 云皆所以正吾此心而为天下万事之本也然邪正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0719-0781d.png
 之验著于外者莫先于家人而次及于左右然后有
 以达于朝廷而及于天下若宫闱之内端庄斋肃后
 妃有关雎之德后宫无盛色之讥贯鱼顺序而无一
 人敢恃恩私以乱典常纳贿赂而行请谒此则家之
 正也退朝之后从容燕息贵戚近臣携仆奄尹陪侍
 左右各恭其职无一人敢通内外窃威福招权市宠
 以紊朝政此则左右之正也内自禁省外彻朝廷二
 者之閒洞然无閒然后发号施令群听不疑进贤退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0719-0782a.png
 奸众志咸服纪纲得以振而无侵挠之患政事得以
 脩而无阿私之失此所以朝廷百官六军万民无敢
 不出于正而治道毕也心一不正则是数者固无从
 而得其正是数者一有不正而曰心正则亦安有是
 理哉是以古先圣王兢兢业业虽在纷华波动之中
 幽独得肆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克之复之未尝敢
 有须臾之怠然犹恐其隐微之閒或有差失而不自
 知也是以建师保之官以自开明列谏诤之职以自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0719-0782b.png
 规正左右前后一动一静无不制以有司之法而无
 纤芥瞬息得以隐其豪发之私盖虽以一人之尊深
 居九重之邃而懔然常若立乎宗庙之中朝廷之上
 此先王之治所以精粹纯白无少瑕翳而其遗风馀
 烈犹可以为后世法程也○天下万事有大根本而
 每事之中又各有要切处所谓大根本者固无出于
 人主之心术而所谓要切处者则必大本既立然后
 可推而见也如论任贤相杜私门则立政之要也择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0719-0782c.png
 良吏轻赋役则养民之要也公选将帅不由近习则
 治军之要也乐闻警戒不喜导谀则听言用人之要
 也推此数端馀皆可见然未有大本不立而可以与
 此者此古之欲平天下者所以汲汲于正心诚意以
 立其本也若徒言正心而不足以识事物之要或精
 覈事情而特昩夫根本之归则是腐儒迂阔之论俗
 士功利之谈皆不足与论当世之务矣○天下之纲
 纪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0719-0782d.png
 侧之私然后纪纲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正必
 亲贤臣远小人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
 乃可得而正○人主当务聪明之实而不可求聪明
 之名信任大臣日与图事反覆辩论以求至当之归
 此聪明之实也偏听左右轻信其言此聪明之名也
 务其实者今虽未明久必通悟务其名者或一时可
 以竦动观听然中实未明愈久而愈暗矣二者之间
 所差豪釐而其得失则有大相远者○存祗惧之心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0719-0783a.png
 以畏天扩宽弘之度以尽下不敢自是而欲人必已
 同不徇偏见而谓众无足取不甘受佞人而外敬正
 士不狃于近利而昧于远猷
张氏栻曰人主不可以苍苍者便为天当求诸视听言
 动之閒一念才是便是上帝鉴观上帝临汝简在帝
 心一念才不是便是上帝震怒
陆氏九渊曰人主不亲细事故皋陶赓歌致丛脞之戒
 周公作立政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唐德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0719-0783b.png
 宗亲择吏宰畿邑柳浑曰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
 臣当择京兆尹以承大化尹当求令长以亲细事代
 尹择令非陛下所宜此言诚得皋陶周公之旨今天
 下米盐靡密之务往往皆上累宸听虽得皋陶周公
 亦何暇与之论道经邦哉荀卿子曰主好要则百事
 详主好详则百事荒今日之事有宜责之令者令则
 曰我不得自行其事有宜责之守者守亦曰我不得
 自行其事推而上之莫不皆然文移回复互相牵制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0719-0783c.png
 其说曰所以防私而行私者方藉是以藏奸伏慝使
 人不可致诘惟尽忠竭力之人欲举其职则苦于隔
 绝而不得以遂志岂非好详之过耶
许氏衡曰民生有欲无主乃乱上天眷命作之君师必
 予之聪明刚断之资重厚包容之量使首出庶物表
 正万邦此盖天以至难任之非予之可安之地而娱
 之也尧舜以来圣帝明王莫不兢兢业业小心畏慎
 日中不暇未明求衣诚知天之所畀至难之任初不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0719-0783d.png
 可以易心处也知其为难而以难处则难或可易不
 知为难而以易处则他日之难有不可为者矣孔子
 谓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则其说所由来远矣
 ○人君处亿兆之上所操者予夺进退赏罚生杀之
 权不幸见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其害可胜既耶人
 君惟无喜怒也有喜怒则赞其喜以市恩鼓其怒以
 张势人君惟无爱憎也有爱憎则假其爱以济私藉
 其憎以复怨甚至本无喜也诳之使喜本无怒也激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0719-0784a.png
 之使怒本无足爱也强誉之使爱本无可憎也强短
 之使憎人君不悟日在欺中方仗若曹擿发细隐以
 防天下之欺欺而至此欺尚可防耶大抵人君以知
 人为贵以用人为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既不
 出此则所近者争进之人耳好利之人耳无耻之人
 耳彼挟诈用术千蹊万径以蛊君心于此欲防其欺
 虽尧舜不能也
  臣道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0719-0784b.png
程子曰记曰鲁郊非礼也其周公之衰乎圣人尝讥之
 矣说者乃云周公有人臣不能为之功业因赐以人
 臣所不得用之礼乐则妄也人臣岂有不能为之功
 业哉借使功业有大于周公亦是人臣所当为尔人
 臣而不当为其谁为之岂不见孟子言事亲若曾子
 可也曾子之孝亦大矣孟子才言可也盖曰子之事
 父其孝虽过于曾子岂是分外事若曾子者仅可以
 免责尔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臣之能立功业者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0719-0784c.png
 以君之人民也以君之势位也假如功业大于周公
 而谓人臣所不能为可乎使人臣恃功而怀怏怏之
 心者必此言矣○事君者知人主不当自圣则不为
 谄谀之言知人臣义无私交则不为阿党之计○今
 之监司多不与州县一体监司专欲伺察州县州县
 专欲掩蔽不若推诚心与之共治有所不逮可教者
 教之可督者督之至于不听择其甚者去一二使足
 以警众可也○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0719-0784d.png
 所济○问临民曰使民各得输其情问御吏曰正已
 以格物○韩持国尝患在下者多欺曰欺有三有为
 利而欺者则固可罪有畏罪而欺者在所恕事有类
 欺者在所察○吕进明使河东伊川问之曰为政何
 先对曰莫要于守法曰拘于法而不得有为者举世
 皆是也若某之意谓犹有可迁就不害于法而可以
 有为者也昔明道为邑凡及民之事多众人所谓于
 法有碍焉者然明道为之未尝大戾于法人亦不以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0719-0785a.png
 为骇也谓之得伸其志则不可求小补焉则过之与
 今之为政者远矣○明道先生为泽州晋城令民以
 事至邑者必告之以孝弟忠信入所以事父兄出所
 以事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
 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煢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
 使无失所行旅出于其涂者疾病皆有所养诸乡皆
 有校暇时亲至召父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
 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0719-0785b.png
 乡民为社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有劝有耻○扶
 沟地卑岁有水旱明道先生经画沟洫之法以治之
 未及兴工而去官先生曰以扶沟之地尽为沟洫必
 数年乃成吾为经画十里之閒以开其端后之人知
 其利必有继之者矣夫为令之职必使境内之民凶
 年饥岁免于死亡饱食逸居有礼义之训然后为尽
 故吾于扶沟兴设学校聚邑人子弟教之亦几成而
 废夫百里之施至狭也而道之兴废系焉是数事者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0719-0785c.png
 皆未及成岂不有命与然知而不为而责命之兴废
 则非矣此吾所以不敢不尽心也○明道先生作县
 凡坐处皆书视民如伤四字当曰某常愧此四字
吕氏大临曰横渠为云岩令政事大抵以敦本善俗为
 先每以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
 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
 子弟之意
杨氏时曰人臣之事君岂可佐以刑名之说如此是使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0719-0785d.png
 人主失仁心也人主无仁心则不足以得人故人臣
 能使其君视民如伤则王道行矣
罗氏从彦曰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
 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二者不可偏也一于
 正直而不忠厚则渐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
 流入于懦汲黯正直所以辟公孙弘之阿谀忠厚所
 以辟张汤之残刻武帝之臣之贤独此一人而已○
 立朝之士当爱君如爱父爱国如爱家爱民如爱子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0719-0786a.png
 然三者未尝不相赖也凡人爱君则必爱国爱国则
 必爱民未有以君为心而不以民为心者故范希文
 谓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谅
 哉
胡氏宏曰寡欲之君然后可与言王道无欲之臣然后
 可与言王佐
朱子曰古之君子居大臣之任者其于天下之事知之
 不惑任之有馀则汲汲乎其时而勇为之知有所未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0719-0786b.png
 明力有所不足则咨访讲求以进其知攀援汲引以
 求其助如救火追亡尤不敢以少缓上不敢慢其君
 以为不足与言仁义下不敢鄙其民以为不足以兴
 教化中不敢薄其士大夫以为不足共成事功一日
 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一日不得乎其官则不
 敢一日立乎其位有所爱而不肯为者私也有所畏
 而不敢为者亦私也屹然中立无一豪私情之累而
 惟知其职之所当为者夫如是是以志足以行道道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0719-0786c.png
 足以济时而于大臣之责可以无愧○当官勿避事
 亦勿侵事○温公作魏公祠堂记说得魏公事分明
 见得魏公不可及处记中所载魏公之言曰凡为臣
 者尽力以事君死生以之顾事之是非何如耳至于
 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成遂辍不为哉○大臣虑
 四方若位居宰相也须虑周于四方始得如今宰相
 思量得一边便全然掉却那一边如人为一家之长
 一家上下也须常常都记挂在自家心下始得○官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0719-0786d.png
 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作得来也精采便
 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作来作去
 也只得个没下梢○因论郡县政治之乖曰民虽众
 毕竟只是一个心甚易感也○为守令第一是民事
 为重其次则便是军政今人都不理会○开落丁口
 推割产钱是治县八字法词牒无情理者不必判○
 当官廉谨是吾辈本分事不待多说然微细处亦须
 照管不可忽略因循怠惰吕氏童蒙训下卷数条防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0719-0787a.png
 闲之道甚至皆可佩服自治既不苟更能事上以礼
 接物以诚临民以宽御吏以法而簿书期会之閒亦
 无所不用其敬焉则庶乎其少过矣
吕氏祖谦曰事君如事亲事官长如事兄与同僚如家
 人待群吏如奴仆爱百姓如妻子处官事如家事然
 后为能尽吾之心如有毫末不至皆吾心有所不尽
 也故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岂有二理哉○处事者不以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0719-0787b.png
 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当官处事但务著实如
 涂擦文书追改日月重易押字万一败露得罪反重
 亦非所以养诚心事君不欺之道也百种奸伪不如
 一实反复变诈不如慎始防人疑众不如自慎智数
 周密不如省事不易之道也○忍之一字众妙之门
 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慎勤之外更行一忍何
 事不办书曰必有忍其乃有济此处事之本也谚有
 之曰忍字敌灾星杜少陵诗云忍过事堪喜此皆切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0719-0787c.png
 于事理为世大法非空言也
真氏德秀曰古今事业未尝无所本诸葛武侯平生所
 立事业奇伟然求其所以则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
 广忠益而已盖此四者乃武侯事业之本而诚之与
 公又其本也
许氏衡曰臣子执威权未有无祸者岂惟人事在天道
 亦不许夫月阴魄也借日为光与日相远则光盛犹
 臣远于君则声名大威权重与日相近则光微愈近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0719-0787d.png
 愈微臣道阴道理当如此大臣在君侧而擅权此危
 道也古人举善荐贤不敢自名欲恩泽出于君也刑
 人亦然恩威岂可使出于已使人知恩威出于己是
 生多少怨敌其危亡可立待也故月星皆借日以为
 光及近日却失其光此理殊可玩索○恐害于己者
 必思所以害人也岂知利人则未有不利于己者也
 至于推勘公事已得大情适当其法不旁求深入是
 乃利人之一端也彼俗吏不达此理专以出罪为心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0719-0788a.png
 谓之阴德予曰不然履正奉公嫉恶举善人臣之道
 也有违于此则恶者当害之而反利之善者当利之
 而反害之显不能逃其刑责幽不能欺于神明顾阴
 德何有焉
  用人
程子曰天地生一世人自足了一世事但恨人不能尽
 用天下之才此其不能大治○作新人才难变化人
 才易今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岂肯甘为小人在君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0719-0788b.png
 相变化如何尔若宰相用之为君子孰不为君子○
 正献公既荐常秩后差改节尝对伯淳有悔荐之意
 伯淳曰愿侍郎宁百受人欺不可使好贤之心少替
杨氏时曰明道在鄠邑政声流闻当路欲荐之朝而问
 其所欲对曰夫荐士者问才之所堪不问志之所欲
罗氏从彦曰名器之贵贱以其人何则授于君子则贵
 授于小人则贱名器之所贵则君子勇于行道而小
 人甘于下僚名器之所贱则小人勇于浮竞而君子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0719-0788c.png
 耻于求进以此观之人君之名器可轻授人哉
朱子曰古之大臣以其一身任天下之重非以其一耳
 目之聪明一手足之勤力为能周天下之事也其所
 赖以共正君心同断国论必有待于众贤之助焉是
 以君子将以其身任此责者必咨诹询问取之于无
 事之时而参伍较量用之于有事之日盖方其责之
 必加于己而未及也无旦暮仓卒之须则其观之得
 以久无利害纷拿之惑则其察之得以精诚心素著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0719-0788d.png
 则其得之多岁引月长则其蓄之富自重者无所嫌
 而敢进则无幽隐之不尽欲进者无所为而不来则
 无巧伪之乱真久且精故有以知其短长之实而不
 差多且富故有以使其更迭为用而不竭幽隐毕达
 则谠言日闻而吾德脩取舍不眩则望实日隆而士
 心附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
 其遗风馀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今之人则不然
 其于天下之士固有漠然不以为意者矣其求之者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0719-0789a.png
 又或得之近而不知其遗于远足于少而不知其漏
 于多求之备而不知其失于详也其平居暇日所以
 自任者虽重而所以待天下之士者不过如此是以
 勤劳恻怛虽尽于鳏寡孤独之情而未及乎本根长
 久之计恩威功誉虽播于儿童走卒之口而未喻乎
 贤士大夫之心此盖未及乎有为而天下之士先以
 訑訑之声音颜色待之矣至于临事仓卒而所蓄之
 材不足以待用乃始欲泛然求已所未知之贤而用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0719-0789b.png
 之不亦难哉或曰然则未当其任而欲先得天下之
 贤者宜奈何曰权力所及则察之举之礼际所及则
 亲之厚之皆不及则称之誉之又不及则乡之慕之
 如是而犹以为未足也又于其类而求之不以小恶
 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其如此而已抑吾闻之李
 文公之言曰有人告曰某所有女国色也天下之人
 必将极其力而求之无所爱也有人告曰某所有人
 国士也天下之人则不能一往而先焉此岂非好德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0719-0789c.png
 不如好色者乎呜呼欲任天下之重者诚反此而求
 之则亦无患乎士之不至矣○天生一世人才自足
 一世之用自古及今只是这一般人但是有圣贤之
 君在上气焰大熏蒸陶冶得别只如时节虽不好但
 上面意思略转下面便转况乎圣贤是甚力量少閒
 无状底人自销铄改变不敢作出来以其平日为己
 之心为公家办事自然脩举○君子小人如冰炭之
 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小人进则君子必退君子亲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0719-0789d.png
 则小人必疏未有可以兼收并蓄而不相害者也能
 审乎此以定取舍则其见闻之益薰陶之助所以谨
 邪僻之防安义理之习者自不能已而其举措刑赏
 所以施于外者必无偏陂之失一有不审则不惟其
 妄行请托窃弄威权有以害吾之政事而其导谀薰
 染使人不自知觉而与之俱化其害吾之本心正性
 又有不可胜言者○伏节死义之士当平居无事之
 时诚若无所用者然古之人君所以必汲汲以求之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0719-0790a.png
 者盖以如此之人临患难而能外死生则其在平世
 必能轻爵禄临患难而能尽忠节则其在平世必能
 不诡随平日无事之时得而用之则君心正于上风
 俗美于下足以逆折奸萌潜消祸本自然不至真有
 伏节死义之事也○人材衰少风俗颓坏之时士有
 一善即当扶接导诱以就其器业此亦将来切身利
 害盖士不素养临事仓卒乃求非所以为国远虑而
 能无失于委任之閒也○古之人教民以德行道艺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0719-0790b.png
 而兴其贤者能者其法备而意深矣今之为法不然
 其教之之详取之之审反覆澄汰至于再三而其具
 不越乎无用之空言而已深求其意虽或亦将有赖
 于其用然彼知但为无用之空言而便足以要吾之
 爵禄则又何暇复思吾之所以取彼者其意为何如
 哉○因论科举法虽不可以得人然尚公曰铨法亦
 公然法至于尽公不在人便不是好法要可私而公
 方始好○姚崇择十道使之说甚善范富天章所条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0719-0790c.png
 亦只说到择监司而已今诸路监司猥众恰如无一
 般不若每路只择一监司其馀悉可省罢又曰朝廷
 只当择监司太守自馀职幕县官容他各辟所知方
 可责成天下须是放开作使恢恢有馀地乃可○朝
 廷设官求贤故在上者不当以请托而荐人士人当
 有礼义廉耻故在下者不当自衒鬻而求荐○好士
 而取之文字语言之閒则道学德行之士吾不得而
 闻之矣求士而取之投书献启之流则自重有耻之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0719-0790d.png
 士吾不得而见之矣待士而杂之妄庸便佞之伍则
 志节慷慨之士宁有长揖而去耳而况乎所谓对偶
 骈俪谀佞无实以求悦乎世俗之文又文字之末流
 非徒有志于高远者鄙之而不为若乃文士之有识
 者亦未有肯深留意于其閒者也
陆氏九渊曰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
 必差石称丈量径而寡失此可为论人之法且如其
 人大概论之在于为国为民为道义此则君子人矣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0719-0791a.png
 大概论之在于为私己为权势而非忠于国徇于义
 者则是小人矣若铢称寸量校其一二节目而违其
 大纲则小人或得为欺君子反被猜疑邪正贤否未
 免倒置矣
许氏衡曰贤者以公为心以爱为心不为利回不为势
 屈寘之周行则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泽贤者之于
 人国其重固如此也然或遭世不偶务自韬晦有举
 一世而人不知者虽或知之而当路之人未有同类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0719-0791b.png
 不见汲引者虽或知之召之命之泛如厮养而贤者
 有不屑就者虽或接之以貌待之以礼而其所言不
 见信用有超然引去者虽或信用复使小人参于其
 閒责小利期近效有用贤之名无用贤之实贤者亦
 岂肯尸位素餐取讥诮于天下也虽然此特论难进
 者然也又有难合者焉人君位处崇高日受容悦贤
 者必欲匡而正之扶而安之使如尧舜而后已故其
 势难合况奸邪佞倖丑正恶直肆为诋毁多方以陷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0719-0791c.png
  之将见罪戾之不免又可望庶事得其正天下被其
  泽耶益戒禹曰任贤勿贰贰之一言在大禹犹当警
  省后世宜如何哉此任贤之难也
 吴氏澄曰治天下者在得人相天下者在用人用人必
  自好贤始周公大圣也而急于见贤一食三吐其哺
  一沐三握其发赵文子贤大夫也所举筦库之士七
  十有馀家呜呼当时周公所见文子所举岂必皆其
  亲旧而有所请求者哉好贤之臣能容人而天下治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0719-0791d.png
  妒贤之臣不能容人而天下乱此大学平天下章所
  以引秦誓之言而深切教戒也
 
 
 
 
 
御纂性理精义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