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719-07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纂性理精义卷八
  学类二
   致知
 程子曰君子以识为本行次之今有人焉力能行之而
  识不足以知之则有异端者出彼将流荡而不知反
  内不知好恶外不知是非虽有尾生之信吾弗贵矣
  ○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照○如眼
卷八 第 1b 页 WYG0719-0715b.png
  前诸人要特立独行煞不难得只是要一个知见难
  人知见不通透便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
  知见岂有不能行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著意作
  才著意作便是有个私心这一点意气能得几时○
  古人言知之非艰者吾谓知之亦未易也今有人欲
  之京师必知所出之门所由之道然后可往未尝知
  也虽有欲往之心其能进乎后世非无美才能力行
  者然鲜能明道盖知之者难也○知者吾之所固有
卷八 第 2a 页 WYG0719-0715c.png
 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之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
 物○问学何以至有觉悟处曰莫先致知能致知则
 思一日愈明一日久而后有觉也学而无觉则何益
 矣又奚学为思曰睿睿作圣才思便睿以至作圣亦
 是一个思故曰勉强学问则闻见博而智益明○致
 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
 虑始皆溷浊久自明快○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
 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或问进修之术何先曰莫
卷八 第 2b 页 WYG0719-0715d.png
 先于正心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格至也凡
 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至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
 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接物而
 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
 物而万理皆知曰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
 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
 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格物穷理非是要尽
 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或先
卷八 第 3a 页 WYG0719-0716a.png
 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深浅如千蹊万径皆可
 适国但得一道入门便可所以能穷者只为万物皆
 是一理○所务于穷理者非道须尽穷了天下万物
 之理又不道是穷得一理便到只是要积累多后自
 然见去○至显者莫如事至微者莫如理而事理一
 致显微一源古之君子所以善学者以其能通于此
 而已世之人务穷天地万物之理不知反之一身五
 脏六腑毛发筋骨之所存鲜或知之善学者取之身
卷八 第 3b 页 WYG0719-0716b.png
 而已自一身以观天地○问观物察已还因见物反
 求诸身否曰不必如此说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
 合内外之道也语其大至天地之高厚语其小至一
 物之所以然学者皆当理会又问致知先求之四端
 如何曰求之性情固是切于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
 须是察○问格物是外物是性分中物曰不拘凡眼
 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
 寒至于君臣父子閒皆是理又问只穷一物见此一
卷八 第 4a 页 WYG0719-0716c.png
 物便还见得诸理否曰须是遍求虽颜子亦只能闻
 一知十若到后来达理了虽亿万亦可通○问致知
 力行其功并进乎曰人谓非礼勿为则必勉强而从
 之至于言穿窬不可为不必勉强而后能也故知有
 浅深则行有远近此进学之效也
张子曰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心中苟有所
 闻即便劄记不思则还塞之矣更须得朋友之助一
 日閒朋友论著则一日閒意思差别须日日如此讲
卷八 第 4b 页 WYG0719-0716d.png
 论久则自觉进
谢氏良佐曰闻见之知非真知也知水火自然不蹈真
 知故也真知自然行之不难不真知而行未免有意
 意有尽时○穷理则是寻个是处问天下多少事如
 何见得是处曰穷理便见得事不胜穷理则一也
朱子曰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
 已知其所以然故志不惑知其所当然故行不谬非
 谓取彼之理而归诸此也程子所谓物我一理才明
卷八 第 5a 页 WYG0719-0717a.png
 彼即晓此○荅程允夫曰穷理之要不必深求此语
 有病行得即是固为至论然穷理不深则安知所行
 之可否哉宰予以短丧为安是以不可为可也子路
 以正名为迂是以可为不可也彼亲见圣人日闻善
 诱犹有是失况于馀人穷理既明则理之所在动必
 由之无论高而不可行之理但世俗以苟且浅近之
 见谓之不可行耳如行不由径固世俗之所谓迂不
 行私谒固世俗之所谓矫又岂知理之所在言之虽
卷八 第 5b 页 WYG0719-0717b.png
 若甚高而未尝不可行哉理之所在即是中庸惟穷
 之不深则无所准则而有过不及之患未有穷理既
 深而反有此患也易曰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盖惟如
 此然后可以应务未至于此则凡所作为皆出于私
 意穿凿冥行而已○穷理只就自家身上求之都无
 别物事只有个仁义礼智看如何千变万化都离此
 四者不得如信只有此四者故谓之信信实也论其
 体则实有是仁义礼智论其用则实有是恻隐羞恶
卷八 第 6a 页 WYG0719-0717c.png
 恭敬是非更假伪不得所以说信者以其实有而非
 伪也更自一身推之一家实是有父子有兄弟有夫
 妇推之天地之间实是有君臣有朋友都不是待人
 安排是合下元有此至于物亦莫不然但其拘于形
 拘于气而不变然亦就他一角子有发见处看他亦
 自有父子之亲有牝牡便是有夫妇有大小便是有
 兄弟就他同类中各有群聚便是有朋友亦有主脑
 便是有君臣只缘本来都是天地所生共此根蒂所
卷八 第 6b 页 WYG0719-0717d.png
 以大率多同圣贤出来抚临万物各因其性而导之
 昆虫草木未尝不顺其性如取之以时用之有节当
 春生时不夭夭不覆巢不杀胎草木零落然后入山
 林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所以
 能使万物各得其所者惟是先知得天地本来生生
 之意
 (案此条说得穷理之义最为精切子思子谓之明善/孟子谓之知性正此意也明善故能尽已之性则能)
 (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知性故知万物皆备于我实体/此理则谓之反身而诚也实推此心则谓之强恕而)
卷八 第 7a 页 WYG0719-0718a.png
 (行也人所以阙其仁爱之心漠视万物者以其与我/异体也诚就五常五伦之理穷格推究而知此理之)
 (同原则自有不容已之心自有不容已之事于民也/老老幼幼固视为一膜同胞于物也取时用节亦非)
 (徒所以滋殖其生而实所以咸若其性所谓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者皆从此处发出也后人动以多)
 (闻识多晓会为格物穷理故议程朱之学为支离是/未尝读其书知其意而就其所见之理上臆古人者)
 (尔/)
 ○不说穷理却言格物盖言理则无可捉摸言物则
 理自在释氏只说见性下梢寻得一个空洞无稽底
 性于事上更动不得○以圣贤之学观圣贤之书以
卷八 第 7b 页 WYG0719-0718b.png
 天下之理观天下之事人多以私见自去求理只是
 自家所见去圣贤之心尚远在○只争个知与不知
 争个知得切与不切○问穷理集义孰先曰穷理为
 先然亦不是截然有先后曰穷是穷在物之理集是
 集处物之义否曰是○问以类而推之说曰是从已
 理会底推将去如此便不隔越若远去寻讨则不切
 于已○问程子言觉悟便是信如何曰未觉悟时不
 能无疑便半信半不信已觉悟了别无所疑便是信
卷八 第 8a 页 WYG0719-0718c.png
陆氏九渊曰凡人之病患不能知若真知之病自去矣
 亦不待费力驱除真知之知却说得勿忘两字所以
 要讲论者乃是辨明其未知处耳○为学有讲明有
 践履大学致知格物中庸博学审问谨思明辨孟子
 始条理者智之事此讲明也大学脩身正心中庸笃
 行之孟子终条理者圣之事此践履也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卷八 第 8b 页 WYG0719-0718d.png
 在格物自大学言之固先乎讲明矣自中庸言之学
 之弗能问之弗知思之弗得辨之弗明则亦何所行
 哉未尝学问思辨而曰吾惟笃行之而已是冥行者
 也自孟子言之则事盖未有无始而有终者讲明之
 未至而徒恃其力行是犹射者不习于教法之巧而
 徒恃其有力谓吾能至于百步之外而不计其未尝
 中也故曰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讲明有所未
 至则虽材质之卓异践行之纯笃如伊尹之任伯夷
卷八 第 9a 页 WYG0719-0719a.png
 之清柳下惠之和不思不勉从容而然可以谓之圣
 矣而孟子顾有所不愿学拘儒瞽生又安可以其硁
 硁之必为而傲知学之士哉然必一意实学不事空
 言然后可以谓之讲明若谓口耳之学为讲明则又
 非圣人之徒矣
  力行(杂论言行出处附/)
程子曰难胜莫如已私学者能克之岂非大勇乎○知
 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克己以徙义其刚明者乎○
卷八 第 9b 页 WYG0719-0719b.png
 有过必改罪已是也改而已矣常有歉悔之意则反
 为心害○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可以尽去就之道
 能尽去就之道则可以尽死生之道饮食言语去就
 死生小大之势一也故君子之道自微而显自小而
 章○有志之士不以天下万物挠已已立矣则运天
 下济万物必有馀裕○人当审己如何不必恤浮议
 志在浮议则心不在内不可应卒处事○大凡利害
 祸福亦须致命始得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盖命苟不
卷八 第 10a 页 WYG0719-0719c.png
 知无所不至故君子于困穷之时须致命便得遂志
 ○人之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
 然处之
张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行其所知则光大凡未理会
 至实处如空中立终不会踏著实地○尽得天下之
 物须要穷理穷得理又须要实到孟子曰万物皆傋
 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实到其閒方可言知未
 知者方且言识之而已既知之又行之惟艰万物皆
卷八 第 10b 页 WYG0719-0719d.png
 备于我矣又却要强恕而行求仁为近○天下事大
 患只是畏人非笑不养车马食粗衣恶居贫贱皆恐
 人非笑不知当生则生当死则死今日万钟明日弃
 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亦不恤惟义所在
司马氏光曰去恶而从善舍非而从是人或知之而不
 能徙以为如制駻马如斡磻石之难也静而思之在
 我而已如转户枢何难之有
尹氏焞曰克己惟在克其所好便是下手处然人未有
卷八 第 11a 页 WYG0719-0720a.png
 不自知所好处而能克之者如好财即于财上克好
 酒即于酒上克今人只为事事皆好便没下手处然
 须择其偏好甚处先克
朱子曰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
 之实○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
 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方其知之而行未及
 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
 味○士患不知学知学矣而知所择之为难能择矣
卷八 第 11b 页 WYG0719-0720b.png
 而勇足以行之内不顾于私己外不牵于习俗此又
 难也○若不用躬行只是说得便了则七十子之从
 孔子只用两日说便尽何用许多年随孔子不去不
 然则孔门诸子皆是愚无能底人矣恐不然也古人
 只是日夜皇皇汲汲理会身心到得事业只随自家
 分量以应之如由之果赐之达求之艺只此便可以
 从政各随他分量作出来如何强得○人言匹夫无
 可行便是乱说凡日用之閒动止语默皆是行处且
卷八 第 12a 页 WYG0719-0720c.png
 须于行处警醒须是战战兢兢若悠悠泛泛过则不
 可又曰学者实下功夫须是日日为之就事亲从兄
 接物处事理会其有未能益加勉行如此之久则日
 化而不自知遂只如常事作将去又曰自早至暮无
 非是作功夫时节○气不从志时乃是天理人欲交
 战处也○大抵人能于天理人欲界分上立得脚住
 则尽得长进○讲学固不可无须是更去自已分上
 作功夫且如人虽知此事不可为忽然无事又自起
卷八 第 12b 页 WYG0719-0720d.png
 此念又如临事时虽知其不义又却不知不觉自去
 作了又如好事初心本自要作又却终不肯作盖人
 心本善方其见善欲为之时此即是真心发见之端
 然才发便被气禀物欲随即蔽固之不教他发此须
 自去体察存养看得此最是一件大功夫○人作不
 好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蔽固虽有端
 倪无力争得出须是著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
 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
卷八 第 13a 页 WYG0719-0721a.png
 欲自住不得濂溪曰果而确无难焉○荅蔡季通曰
 所谓一剑两断者改过之勇固当如此改过贵勇而
 防患贵怯二者相须然后真可以脩慝辨惑而成徙
 义崇德之功○悔字难说既不可常存在胸中以为
 悔又不可不悔问如何是著中底道理曰不得不悔
 但不可留滞既作错此事他时更遇此事或与此事
 相类便须惩戒不可再作错了○问向因子夏大德
 小德之说遂只知于事之大者致察而于小者苟且
卷八 第 13b 页 WYG0719-0721b.png
 放过德之不脩实此为病张子云纤恶必除善斯成
 性矣察恶未尽虽善必粗矣学者须是豪发不得放
 过德乃可进曰若能如此善莫大焉以小恶为无伤
 是诚不可○大凡人只合讲明道理而谨守之以无
 愧于天之所与者若乃身外荣辱休戚当一切听命
 而已又曰看得道理熟后除了此道理是真实法外
 见世閒万事颠倒迷妄耽嗜恋著无一不是戏剧真
 不堪著眼也○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已则实践其迹
卷八 第 14a 页 WYG0719-0721c.png
 念念向前不轻自恕则在我者虽甚孤高然与他人
 原无交涉亦何必私忧过计而陷于同流合污之地
 乎○身劳而心安者为之利少而义多者为之○人
 须有廉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耻便是羞恶之心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今人不能安贫其气销屈以
 至立脚不住不知廉耻亦何所不至因举吕舍人诗
 云逄人即有求所以百事非如论语必先说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卷八 第 14b 页 WYG0719-0721d.png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后说君子去仁
 恶乎成名必先教取舍之际界限分明然后可作功
 夫不然则立脚不定安能有进○问近见得富贵果
 不可求贫贱果不可逃曰此是就命上理会须更就
 义上看当求与不当求当避与不当避更看自家所
 以求之避之之心是如何且其得丧荣辱与自家义
 理之得失利害孰为轻重则当有以处此矣○惟君
 子然后知义理之所必当为与义理之必可恃利害
卷八 第 15a 页 WYG0719-0722a.png
 得失既无所入于其心而其学又足以应事物之变
 是以气勇谋明无所慑惮不幸蹉跌死生以之小人
 之心一切反是○学者当常以志士不忘在沟壑为
 念则道义重而计较死生之心轻矣况衣食至微末
 事不得未必死亦何用犯义犯分役心役志营营以
 求之耶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
 者众矣可不戒哉○困厄有轻重力量有大小若能
 一日十二辰点检自己念虑动作都是合宜仰不愧
卷八 第 15b 页 WYG0719-0722b.png
 俯不怍如此而不幸填沟壑丧躯殒命有不暇恤只
 成就得一个是处如此则方寸之间全是天理虽遇
 大困厄有致命遂志而已亦不知有人之是非向背
 惟其是而已○古人临事所以要回互时是一般国
 家大事系死生存亡之际有不可直情径行处便要
 权其轻重而行之今则事事用此一向回互至于枉
 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
黄氏干曰知之不至则如擿埴索涂而有可南可北之
卷八 第 16a 页 WYG0719-0722c.png
 疑行之不力则如敝车羸马而有中道而废之患
真氏德秀曰无心而误则谓之过有心而为则谓之恶
 不待别为不善方谓之恶只知过不改便谓之恶易
 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天下之至迅
 疾者莫如风雷故圣人以此为迁善改过之象
程子曰圣人之言冲和之气也贯彻上下(以下杂论/言行出处)
 圣人之言远如天近如地其远也若不可得而及其
 近也亦可得而行扬子曰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
卷八 第 16b 页 WYG0719-0722d.png
 言近如地非也○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有述事
 之言有德者止言已分事造道之言如颜子言孔子
 孟子言尧舜止是造道之深所见如是○凡立言欲
 含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言贵简言愈
 多于道未必明杜元凯却有此语云言高则旨远辞
 约则义微大率言语须是含蓄而有馀意所谓书不
 尽言言不尽意也○问人言语紧急莫是气不定否
 曰此亦当习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学
卷八 第 17a 页 WYG0719-0723a.png
 至气质变方是有功○言行不足以动人临事而倦
 且怠者皆诚不至也○行践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
 未有不践言而人信之者○圣人责人缓而不迫事
 正则已矣○圣人作事甚宏裕今人不知义理者更
 不须说才知义理便迫窄若圣人则绰绰有馀裕○
 人量随识长亦有人识高而量不长者是识实未至
 也人有斗筲之量有釜斛之量有钟鼎之量有江河
 之量江河之量亦大矣然有涯亦有时而满惟天地
卷八 第 17b 页 WYG0719-0723b.png
 之量则无满故圣人者天地之量也圣人之量道也
 常人之有量者天资也惟知道者量自然宏大不勉
 强而成○人以料事为明则骎骎乎逆诈亿不信○
 所谓利者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
 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
 处便是利○有实则有名名实一物也若夫好名者
 则徇名为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谓无善可
 称耳非徇名也○君子好成物故吉小人好败物故
卷八 第 18a 页 WYG0719-0723c.png
 凶○问君子之与小人处也必有侵陵困辱之患则
 如之何曰于是而能反已兢谨以远其祸则德日进
 矣诗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之仕者为人今
 之仕者为已○择才而用虽在君以身许国则在已
 道合而后进得正则吉矣汲汲以求遇者终必自失
 非君子自重之道也○问家贫亲老应举求仕不免
 有得失之累何脩可以免此曰此只是志不胜气若
 志胜自无此累家贫亲老须用禄仕然得之不得为
卷八 第 18b 页 WYG0719-0723d.png
 有命曰在已固可为亲奈何曰为已为亲也只是一
 事
胡氐宏曰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
 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
朱子曰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先儒以为心平气和则
 能言易系辞曰易其心然后语谓平易其心而后语
 也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
 拂告子云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孟子以为不可孟子
卷八 第 19a 页 WYG0719-0724a.png
 之意以言有不顺理不自得处即是心有不顺理不
 自得处故不得于言须求之于心即心上理会也心
 气和则言顺理矣然亦须就言上作功夫始得伊川
 曰发禁躁妄内斯静专是也内外表里照管无少空
 阙始得相应○知人之难尧舜以为病而孔子亦有
 听言观行之戒然以余观之此特为小人设耳若皆
 君子则何难知之有哉盖天地之閒有自然之理凡
 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
卷八 第 19b 页 WYG0719-0724b.png
 测故圣人作易遂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其所以通
 幽明之故类万物之情者虽百世不能易也余尝窃
 推其说以观天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疏畅洞达如
 青天白日如高山大川如雷霆之为威如雨露之为
 泽如龙虎之为猛而麟凤之为祥磊磊落落无纤芥
 可疑者必君子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隐伏纠结如
 蛇蚓琐细如虮虱如鬼蜮狐蛊如盗贼诅咒闪倏狡
 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极既定于内
卷八 第 20a 页 WYG0719-0724c.png
 则其形于外者虽言谈举止之微无不发见而况于
 事业文章之际尤所谓粲然者彼小人者虽曰难知
 而亦岂得而逃哉○凡是名利之地退步便安稳进
 步向前便危险事势定是如此○向来一番前辈少
 日粗有时望晚来往往不满人意正坐讲学不精不
 见圣门广大规模小有所立即自以为事业止此更
 不求进荆公所谓末俗易高险涂难尽者可念也○
 士大夫之辞受出处又非独善其身之事而已其所
卷八 第 20b 页 WYG0719-0724d.png
 处之得失乃关风俗之盛衰故尤不可以不审也○
 观圣人出处须看他至诚恳切处及洒然无累处○
 问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曰明哲只是见得道理分明
 顺理而行自然灾害不及其身非趋利避害偷以全
 躯之谓也今人以邪心看了先占取便宜必至于孔
 光之徒而后已如杨子云说明哲煌煌旁烛无疆逊
 于不虞以保天命便是占便宜说话所以一生被这
 几句误古人到舍生取义处不如此
卷八 第 21a 页 WYG0719-0725a.png
许氏衡曰称人之善宜就迹上言议人之失宜就心上
 言盖人之初心本自无恶特以利欲驱之故失正理
 其始甚微其终至于不可救仁人虽恶其去道之远
 然亦未尝不悯其昏暗无知误至此极也故议之必
 从始失之地言之使其人闻之足以自新而无怨而
 吾之言亦自为长厚切要之言善迹既著即从而美
 之不必更求隐微主为一定之论在人闻则乐于自
 勉在我则为有实验而又无他日之弊也○善恶消
卷八 第 21b 页 WYG0719-0725b.png
 长善少恶多则长其善而不敢攻其恶善多恶少然
 后敢攻治病亦然痼病之人且当扶护元气至如圣
 人于门弟子教养之际亦如此○世閒事一壁静便
 能一壁动俱动则困惫随之且如平地行不困沙行
 便困只为举足不稳故也人行事只要一壁静故动
 而不困人精力要使在当用处于不当用处用了殊
 可惜也且如人能提精力都在拳头上射弓时精力
 都在指爪上精力所在期于必中苟能移此精力于
卷八 第 22a 页 WYG0719-0725c.png
 所当用则圣人贤者之地为不难也
 (案从古圣贤言学大纲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而已/内指心外指事故书曰以义制事义以方外之说也)
 (以礼制心敬以直内之说也此丹书所谓敬胜怠者/吉义胜欲者从也欲败度则是无义纵败礼则是无)
 (敬此丹书所谓怠胜敬者灭欲胜义者凶也养心则/以敬为德之舆处事则以义为行之标进德修业之)
 (方不外乎是先儒变为存养省察二义其源盖自中/庸首章而来特敬之纯至于虽不睹闻而戒慎恐惧)
 (则心常存而得所养矣故曰存养辨义之精至于至/隐至微而必谨其独则事尝有省而必致察矣故曰)
 (省察二者已尽为学之方然又必曰知行云者知是/明其理行是践其事二者造道之大端也所谓存养)
 (省察者乃所以为知行之本要故非存养则此心昏/乱而知无以致此心纵弛而行无以力是存养者知)
卷八 第 22b 页 WYG0719-0725d.png
 (行之本也非省察则不能切己体验而所知或不真/不能反躬克治而所行或不实是省察者知行之要)
 (也故言存养省察则已包乎知行之事而其义理也/该以约言知行则又不离乎存养省察之功而其规)
 (模也详以大存养则诚省察则明此由心以之事者/也致知则明力行则诚此由事以归之心者也四者)
 (名目虽异而功实一贯程朱所为传先圣之心者以/此学者见其条件繁多而破析以求之则失前贤之)
 (意远/矣)
  人伦(师道附/)
问尽其道谓之孝弟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血
 气以生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能
卷八 第 23a 页 WYG0719-0726a.png
 敬其父母矣不尽其道则不敬其身不敬其身则不
 敬其父母其斯之谓与程子曰今士大夫受职于君
 期尽其职受身于父母安可不尽其道○今人多不
 知兄弟之爱且如闾阎小人得一食必先以食父母
 夫何故以父母之口重于己之口也得一衣必先以
 衣父母夫何故以父母之体重于己之体也至于犬
 马亦然待父母之犬马必异乎已之犬马也独爱父
 母之子却轻于己之子甚者至若雠敌如此惑之甚
卷八 第 23b 页 WYG0719-0726b.png
 矣○问事兄尽礼不得兄之欢心奈何曰但当起敬
 起孝尽至诚不求伸已可也曰接弟之道如何曰尽
 爱敬之道而已○君臣朋友之际其合不正未有久
 而不离者故贤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几而固守○
 朋友讲习更莫如相观而善功夫多○人之于朋友
 脩身诚意以待之疏戚在人而已不巧言令色曲从
 苟合以求人之与己也虽乡党亲戚亦然
吕氏希哲曰孝子事亲须事事躬亲不可委之使令也
卷八 第 24a 页 WYG0719-0726c.png
 尝观榖梁言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供祭
 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
 若以已所自亲者也此说最尽事亲之道又说为人
 子者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未尝顷刻离亲也事亲如
 天顷刻离亲则有时而违天天不可得而违也
吕氏大临曰君子之道莫大乎孝孝之本莫大乎顺亲
 故仁人孝子欲顺乎亲必先乎妻子不失其好兄弟
 不失其和室家宜之妻孥乐之然后可以养父母之
卷八 第 24b 页 WYG0719-0726d.png
 志而无违也故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文王刑于寡
 妻至于兄弟则治家之道必自妻子始
尹氏焞曰学者虽是要从师然赖朋友相成处甚多师
 只是开其大端又体猊严重若于从容閒暇之际委
 曲论难须是朋友便发明得子细
朱子曰男女居室人事之至近而道行乎其閒然幽暗
 之中衽席之上人或亵而慢之则天命有所不行矣
 此君子之道所以造端乎夫妇之微而语其极则察
卷八 第 25a 页 WYG0719-0727a.png
 乎天地之高深也然非知几谨独之君子其孰能体
 之易首于乾坤而中于咸恒礼谨大昏而诗以二南
 为正始之道其以此与知言亦曰道存乎饮食男女
 之事而溺于流者不知其精又曰接而知有礼焉交
 而知有道焉惟敬者能守而不失耳亦此意也○人
 之大伦其别有五然必欲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閒
 交尽其道而无悖焉非有朋友以责其善辅其仁其
 孰能使之然哉故朋友之于人伦其势若轻而所系
卷八 第 25b 页 WYG0719-0727b.png
 为甚重其分若疏而所关为至亲其名若小而所职
 为甚大自世教不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閒既皆
 莫有尽其道者而朋友之伦废阙尤甚盖其亲不足
 以相维其情不足以相固其势不足以相摄而为之
 者初未尝知其理之所从职之所任其重有如此也
 且其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閒犹或未尝求尽其
 道则固无所藉于责善辅仁之益此其所以恩疏而
 义薄轻合而易离亦无怪其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
卷八 第 26a 页 WYG0719-0727c.png
 也夫人伦有五而其理则一朋友者又所藉以维持
 是理而不使悖焉者也由夫四者之不求尽道而朋
 友以无用废朋友之道废而责善辅仁之职不举彼
 夫四者又安得独立而久存哉○朋友之交责善所
 以尽吾诚取善所以益吾德非以相为赐也然各尽
 其道而无所苟焉则丽泽之益自有不能已者
真氏德秀曰夫之道在敬身以帅其妇妇之道在敬身
 以承其夫故父之醮子必曰勉帅以敬亲之送女必
卷八 第 26b 页 WYG0719-0727d.png
 曰敬之戒之夫妇之道尽于此矣
许氏衡曰事亲大节目是养体养志致爱致敬四事中
 致爱敬尤急所以孝只是爱亲敬亲两事耳天子之
 孝推爱敬之心以及天下亦惟此二事为能刑于四
 海固结人心舍此则法术矣其效与圣人不相似○
 天下皆以阳者为天为君为夫阴者为地为臣为妇
 阳尊而先下求于阴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夫先乎妇
 者合乎理也其在下阴求乎阳止有二焉一则为臣
卷八 第 27a 页 WYG0719-0728a.png
 在患难中不能自保者一则童蒙求师发蒙者除此
 皆不可求也○凡在朋侪中切戒自满惟虚故能受
 满则无所容人不我告则止于此尔不能日益也故
 一人之见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
 之能矣取之不已至于百人千人则在我者岂可量
 也哉
程子曰学者必求其师记问文章不足以为人师以所
 学者外也故求师不可不慎所谓师者何也曰理也
卷八 第 27b 页 WYG0719-0728b.png
 义也(以下/师道)○古之人得其师傅故因经以明道后世
 失其师傅故非明道不能以知经○语学者以所见
 未到之理不惟所闻不深彻久将理低看了○胡安
 定在湖州置治道斋学者有欲明治道者讲之于中
 如治兵治民水利算数之类尝言刘彝善治水利后
 累为政皆兴水利有功
张子曰师不立服不可立也当以情之厚薄事之大小
 处之如颜闵于孔子虽斩衰三年可也其成己之功
卷八 第 28a 页 WYG0719-0728c.png
 与君父并其次各有浅深称其情而已下至曲艺莫
 不有师岂可一槩制服○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
 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已亦了此文义二益也
 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常以因已而坏人之
 才为忧则不敢惰四益也
吕氏大临曰古者宪老而不乞言宪者仪刑其德而已
 无所事于问也其次则有问有荅问荅之閒然犹不
 愤则不启不悱则不发又其次则有讲有听讲者不
卷八 第 28b 页 WYG0719-0728d.png
 待问也听者不致问也学至于有讲有听则师益勤
 而道益轻学者之功益不进矣又其次则有讲而未
 必听学至于有讲而未必听则无讲可矣
谢氏良佐曰横渠以礼教人明道以忠信为先
游氏酢曰张子厚学成德尊然犹秘其学不多为人讲
 之其意若曰虽复多闻不务蓄德徒善口耳而已故
 不屑与之言明道先生谓之曰道之不明于天下久
 矣人善其所习自谓至足必欲如孔门不愤不启不
卷八 第 29a 页 WYG0719-0729a.png
 悱不发则师资势隔而先王之道或几乎熄矣趋今
 之时且当随其资而诱之虽识有明暗志有浅深亦
 各有得焉而尧舜之道庶可驯致子厚用其言故关
 中学者躬行之多与洛人并
朱子曰君子之学以诚其身非直为观听之美而已古
 之君子以是行之于身而推之以教其子弟莫不由
 此此其风俗所以淳厚而德业所以崇高也近世之
 俗不然自父母所以教其子弟固已使之假手程文
卷八 第 29b 页 WYG0719-0729b.png
 以欺罔有司矣新学小生自为儿童时习见其父兄
 之诲如此因恬不以为愧而安受其空虚无实之名
 内以傲其父兄外以骄其闾里终身不知自力以至
 卒就小人之归者未必不由此也故为今之父兄有
 爱其子弟之心者当为求明师良友使之究义理之
 指归而习为孝弟驯谨之行以诚其身而已禄爵之
 不至名誉之不闻非所忧也何必汲汲使之俯心下
 首务欲因人成事以幸一朝之得而贻终身之羞哉
卷八 第 30a 页 WYG0719-0729c.png
 ○古之学者八岁而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记之事
 十五而入大学学先圣之礼乐焉非独教之固将有
 以养之也盖礼义以养其心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
 养其目舞蹈登降疾徐俯仰以养其血脉以至于左
 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其所以养之之具可谓
 备至尔矣夫如是故学者有成材而庠序有实用此
 先王之教所以为盛也自学绝而道丧至今千有馀
 年学校之官有教养之名而无教之养之之实学者
卷八 第 30b 页 WYG0719-0729d.png
 挟策而相与嬉其閒其杰然者乃知以干禄蹈利为
 事至于语圣贤之馀旨究学问之本原则罔乎莫知
 所以用其心者其规为动息举无以异于凡民而有
 甚者焉呜呼此教者过也而岂学者之罪哉然君子
 以为是亦有罪焉尔何则今所以异于古者特声音
 采色之盛舞蹈登降疾徐俯仰之容左右起居盘盂
 几杖之戒有所不及为至推其本则理义之所以养
 其心者固在也诸君日相与诵而傅之顾不察耳然
卷八 第 31a 页 WYG0719-0730a.png
 则此之不为而彼之久为又岂非学者之罪哉○白
 鹿洞规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
 善改过(右脩身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
 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
 求诸已(右接物之要/)某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
 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脩其身然后推以及
卷八 第 31b 页 WYG0719-0730b.png
 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
 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
 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
 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
 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
 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
 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閒诸君其相与讲明
卷八 第 32a 页 WYG0719-0730c.png
 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
 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
陆氏九渊曰扬子云韩退之虽未知道而识度非常人
 所及其言时有所到而不可易者扬子云谓务学不
 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模不模范不范为不少
 矣韩退之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傅道授业
 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求师其为
 惑也终不解矣近世诸儒反不及此然后知二公之
卷八 第 32b 页 WYG0719-0730d.png
 识不易及也吾亦谓论学不如论师得师而不能虚
 心委已则又不可以罪师
许氏衡曰圣人是因人心固有良知良能上扶接将去
 爱亲敬长蔼然四端随感而见圣人只是与发达推
 扩就他元有底本领上进将去后世却将人性上元
 无底强去安排栽接如雕虫小技以此学校废坏坏
 却天下人才及去当官于世事人情殊不知远近不
 知何者为天理民彝似此民何由向方如何养得成
卷八 第 33a 页 WYG0719-0731a.png
 风俗他于风化人伦本不曾学自家本性已自坏了
 如何化得人
  读书法
程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
 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问世有以读书
 为文为艺者曰为文谓之艺犹之可也读书谓之艺
 则求诸书者浅矣○入德之门无如大学今之学者
 赖有此一篇书存其他莫如论孟○学者当以论语
卷八 第 33b 页 WYG0719-0731b.png
 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
 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与
 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
 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某自十七八读论语
 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论语有读
 后全无事者有读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后知
 好之者有读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今人
卷八 第 34a 页 WYG0719-0731c.png
 不会读书如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
 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须是未读诗时授以政不达
 使四方不能专对既读诗后便达于政能专对四方
 始是读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须
 是未读周南召南一似面墙到读了后便不面墙方
 是有验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未读
 是此人及读后又只是此人便是不曾读也○问圣
 人之经旨如何能穷得曰以理义去推索可也学者
卷八 第 34b 页 WYG0719-0731d.png
 先须读论孟穷得论孟以此观他书甚省力论孟如
 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
 重今人虽善问未必如当时人借使问如当时人圣
 人所荅不过如此今人看论孟之书亦如见孔孟何
 异○传经为难如圣人之后才百年传之已差圣人
 之学若非子思孟子则几乎息矣○诗书载道之文
 春秋圣人之用(原注一本此下云五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律令惟言其法至)
 (于断例则始见/其法之用也)诗书如药方春秋如用药治疾圣人
卷八 第 35a 页 WYG0719-0732a.png
 之用全在此书所谓不如载之行事深切著明者也
 有重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
 不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异则义
 须别○问左传可信否曰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某年二十时看春秋黄聱隅问某如何看荅之曰有
 两句法云以傅考经之事迹以经别傅之真伪○卦
 爻始立义既具即圣人别起义以错综之如春秋已
 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便书得别
卷八 第 35b 页 WYG0719-0732b.png
 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之矣○凡读史不徒要
 记事迹须要识治乱安危兴废存亡之理○读史须
 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
 物
张子曰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
 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
 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
 坐得之不记得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卷八 第 36a 页 WYG0719-0732c.png
 所以观书者释已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加新益
 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
杨氏时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
 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閒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
 书言象意之表
李氏侗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
 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
 直以文字求之说其辞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
卷八 第 36b 页 WYG0719-0732d.png
 志者几希
朱子曰学者观书多走作者亦恐是根本上功夫未齐
 整只是以纷扰杂乱心去看不曾以湛然凝定心去
 看不若先涵养本原且将已熟底义理玩味待其浃
 洽然后去看书便自知只是如此○学者读书须要
 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虚心方能
 得圣贤意切已则圣贤之言不为虚说○读书小作
 课程大施功力○温公荅一学者书说为学之法举
卷八 第 37a 页 WYG0719-0733a.png
 荀子四句云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
 之除其害以持养之荀子此说亦好诵数云者想是
 古人读书亦记遍数贯字训熟如习贯如自然又训
 通诵得熟方能通晓若诵不熟亦无可得思索○观
 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
 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至于文义有
 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閒先使
 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
卷八 第 37b 页 WYG0719-0733b.png
 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
 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
 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抵徐行却立处
 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
 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读书
 须是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
 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如孟子所谓以
 意逆志者庶乎可以得之若便以吾先入之说横于
卷八 第 38a 页 WYG0719-0733c.png
 胸次而驱率圣贤之言以从己意设使义理可通已
 涉私意穿凿而不免于郢书燕说之诮况又义理窒
 碍亦有所不可行者乎○圣贤立言本自平易而平
 易之中其旨无穷今必推之使高凿之使深是未必
 真能高深而固已离其本指丧其平易无穷之味矣
 ○读书以观圣贤之意因圣贤之意以观自然之理
 ○人看文字多有浅迫之病浅则于其文义多所不
 尽迫则于其文理亦或不暇周悉兼义理精微纵横
卷八 第 38b 页 WYG0719-0733d.png
 错综各有意脉今人多是见得一边便欲尽废他说
 此乃古人所谓执德不弘者非但读书为然也要须
 识破此病随事省察庶几可以深造自得○读书如
 煮物初时烈火煮了却须慢火养读书初勤敏著力
 子细穷究后来却须缓缓温寻反复玩味道理自出
 又不得贪多欲速直须要熟功夫自熟中出○须择
 要用功读一书沈潜玩索究极至处既有著落虽不
 再读自然道理浃洽省记不忘譬如饮食从容咀嚼
卷八 第 39a 页 WYG0719-0734a.png
 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读书之法须是
 用功去看先一书费许多功夫后则无许多矣始初
 一书费十分功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
 又后则费四五分矣○山谷与李几仲帖云大率学
 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汎滥百书不若精于一也有馀
 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盖以我观书
 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某深喜之以
 为有补于学者○人多是向前趱去不曾向后反覆
卷八 第 39b 页 WYG0719-0734b.png
 只要去看明日未读底不曾去䌷绎前日已读底须
 玩味反覆始得用力深便见意味长意味长便受用
 牢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
 乎句读文义之閒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
 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
 奚益于学哉故程子曰善学者求言必自近易于近
 者非知言者也此言殊有味○读书须读到不忍舍
 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
卷八 第 40a 页 WYG0719-0734c.png
 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学者读
 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
 废乃能骤进因叹骤进二字最好须是如此若进得
 些子或进或退若存若亡不济事○读书无疑者须
 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东坡教
 人读书小简某取以示学者曰读书要当如是东坡
 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
 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
卷八 第 40b 页 WYG0719-0734d.png
 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
 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馀念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若
 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圣人七
 通八达事事说到极致处学者须是多读书使互相
 发明事事穷到极致处所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诸
 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
 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直到此田地方是语云执德不
卷八 第 41a 页 WYG0719-0735a.png
 弘易云宽以居之圣人多说广大宽弘之意学者须
 要体之○尹先生门人言尹先生读书云耳顺心得
 如诵己言功夫到后诵圣贤言语都一似自己言语
 ○读书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而后获先事
 而后得皆是此理○或云尝见人说凡是外面寻讨
 入来底都不是曰吃饭也是外面寻讨入来若不是
 时须在肚里作病如何又吃得安稳盖饥而食者即
 是从里面出来读书亦然书固在外读之而通其义
卷八 第 41b 页 WYG0719-0735b.png
 者却是里面事必欲舍诗书而别求道理异端之说
 也○读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
 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
 微妙○论语之书无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书莫
 非体认扩充之端盖孔子大槩使人优游厌饫涵泳
 讽味孟子大槩是要人探索力讨反己自求○圣人
 作经以诏后世将使读者诵其文思其义有以知事
 理之当然见道义之全体而身力行之以入圣贤之
卷八 第 42a 页 WYG0719-0735c.png
 域也其言虽约而天下之故幽明巨细靡不该焉欲
 求道以入德者舍此无所用其心矣然去圣既远讲
 诵失傅自其象数名物训诂凡例之閒老师宿儒尚
 有不能知者况于新学小生骤而读之是亦安能遽
 有以得其大指要归也哉故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
  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书然后及乎
 六经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
 ○汉书易本隐以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易与春秋天
卷八 第 42b 页 WYG0719-0735d.png
 人之道也易以形而上者说出在形而下者上春秋
 以形而下者说上那形而上者去
 (案汉书两句极精惟朱子解得是推见见字读如莫/见乎隐之见言易根于天地阴阳而开物成务在其)
 (中是本天道之幽隐以之显也春秋述二百馀年事/迹而性命之理在其内是推人事之显见以至隐也)
 (故总之曰/天人之道)
 ○今人说易所以不将卜筮为主者只是怕小却这
 道理故凭虚失实茫昧臆度而已殊不知由卜筮而
 推则上通鬼神下通事物精及于无形粗及于有象
卷八 第 43a 页 WYG0719-0736a.png
 如包罩在此随取随得○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一
 般其閒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
 他人只缘序者立例篇篇作美刺说将诗人意思尽
 穿凿坏且如今人见人才作事便作一诗歌美之或
 讥刺之如此一似里巷无知之人称颂谀说把持放
 雕何以见先王之泽何以为情性之正○诗小序不
 可信而今看诗有诗中分明说是某人某事者则可
 信其他不曾说者而今但可知其说此等事而已韩
卷八 第 43b 页 WYG0719-0736b.png
 退之诗云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又曰如人拾得
 一个无题目诗再三熟看亦须辨得出来若被旧说
 局定便看不出某向作诗解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
 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虽存小序閒
 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
 序便自可通于是尽涤旧说诗意方活○问先生论
 春秋一经本是明道正谊权衡万世典刑之书如朝
 聘会盟侵伐等事皆是因人心之敬肆为之详略或
卷八 第 44a 页 WYG0719-0736c.png
 书字或书名皆就其事而为之义理最是斟酌毫忽
 不差后之学春秋多是较量齐鲁长短自此以后如
 宋襄晋悼等事皆是论伯事业不知当时为王道作
 耶为伯者作耶若是为伯者作则此书岂足为义理
 之书曰大率本为王道正其纪纲看已前春秋文字
 虽觕尚知有圣人明道正谊道理尚可看近来只说
 得伯业权谲底意思更开眼不得此义不可不知○
 读书须细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见注解但见有正
卷八 第 44b 页 WYG0719-0736d.png
 经几个字在方好○读书须是将本文熟读字字咀
 嚼若有理会不得处深思之又不得然后却将注脚
 看方有意味如人饥而后食渴而后饮方有味不饥
 不渴而强饮食之终无益也○荅吕东莱云比日讲
 授次第闻只令诸生读左氏及诸贤奏疏至于诸经
 论孟则恐学者徒务空言而不以告也若果如此则
 恐未安盖为学之序为己而后可以及人达理而后
 可以制事故程夫子教人先读论孟次及诸经然后
卷八 第 45a 页 WYG0719-0737a.png
 看史其序不可乱也若恐其徒务空言但当就论孟
 经书中教以躬行之意庶不相远至于左氏奏疏之
 言则皆时事利害而非学者切身之急务也其为空
 言亦益甚矣而欲使之从事其閒而得躬行之实不
 亦背驰之甚乎○先读语孟然后观史则如明镜在
 此而妍丑不可逃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
 史胸中无权衡多为所惑○问为学只是看六经语
 孟其他史书杂学皆不必看如何曰如此即不见古
卷八 第 45b 页 WYG0719-0737b.png
 今成败书岂有不可读者六经是三代以上之书曾
 经圣人手全是天理三代以下文字有得失然而天
 理却在于此自若也要有主觑得破皆是学○士居
 平世处下位视天下之事意若无足为者及居大位
 遭事会便觉无下手处信乎义理之难穷而学问之
 不可己也病中信手乱抽得通鉴一两卷看正值难
 处置处不觉骨寒毛耸心胆堕地向来只作文字看
 过真是枉读古人书也
卷八 第 46a 页 WYG0719-0737c.png
吕氏祖谦曰凡为学之道必先至诚不诚未有能至焉
 者也何以见其诚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
 笑开卷伏读必起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沈思必根义
 理以闲邪僻行之悠久习与性成便有圣贤前辈气
 象○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
 可畏耳
陆氏九渊曰大抵读书训诂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
 必勉加揣量则无非浸灌培养鞭策磨砺之功或有
卷八 第 46b 页 WYG0719-0737d.png
 未通晓处姑阙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
 泳则自然日充日明后日本原深厚则向来未晓者
 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
许氏衡曰阅子史必须有所折衷六经语孟乃子史之
 折衷也譬如法家之有律令格式赏功罚罪合于律
 令格式者为当不合于律令格式者为不当诸子百
 家之言合于六经语孟者为是不合于六经语孟者
 为非以此夷考古之人而去取之鲜有失矣
卷八 第 47a 页 WYG0719-0738a.png
  文艺
程子曰圣贤之言不得已也盖有是言则是理明无是
 言则天下之理有阙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
 则生人之道有不足矣圣贤之言虽欲已得乎然其
 包涵尽天下之理亦甚约也后之人始执卷则以文
 章为先平生所为动多于圣人然有之无所补无之
 靡所阙乃无用之赘言也不止赘而已既不得其要
 则离真失正反害于道必矣○问作文害道否曰害
卷八 第 47b 页 WYG0719-0738b.png
 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
 能与天地同其大也书云玩物丧志为文亦玩物也
 吕与叔有诗云学如元凯方成癖文似相如始类俳
 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氏得心斋此诗甚好古之
 学者惟务养情性其他则不学今为文者专务章句
 悦人耳目既务悦人非俳优而何曰古者学为文否
 曰人见六经便以为圣人亦作文不知圣人亦摅发
 胸中所蕴自成文耳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曰游夏
卷八 第 48a 页 WYG0719-0738c.png
 称文学何也曰游夏亦何尝秉笔学为词章也且如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岂词
 章之文也○或谓科举事业夺人之功是不然且一
 月之中十日为举业馀日即可为学然人不志于此
 必志于彼故科举之学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朱子曰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然则诗者
 岂复有工拙哉亦视其志之所向者高下如何耳是
 以古之君子德足以求其志必出于高明纯一之地
卷八 第 48b 页 WYG0719-0738d.png
 其于诗固不学而能之至于格律之精粗用韵属对
 比事遣辞之善否今以魏晋以前诸贤之作考之盖
 未有用意于其閒者而况于古诗之流乎近世作者
 乃始留情于此故诗有工拙之论而葩藻之词胜言
 志之功隐矣○欧阳子云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
 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此
 古今不易之至论也然彼知政事礼乐之不可不出
 于一而未知道德文章之尤不可使出于二也夫古
卷八 第 49a 页 WYG0719-0739a.png
 之圣贤其文可谓盛矣然初岂有意学为如是之文
 哉有是实于中则必有是文于外如天有是气则必
 有日月星辰之光辉地有是形则必有山川草木之
 行列圣贤之心既有是精明纯粹之实以旁薄充塞
 乎其内则其著见于外者亦必自然条理分明光辉
 发越而不可掩盖不必托于言语著于简册而后谓
 之文但自一身接于万事凡其语默动静人所可得
 而见者无所适而非文也姑举其最而言则易之卦
卷八 第 49b 页 WYG0719-0739b.png
 画诗之咏歌书之记言春秋之述事与夫礼之威仪
 乐之节奏皆已列为六经而垂万世其文之盛后世
 固莫能及然其所以盛而不可及者岂无所自来而
 世亦莫之识也故夫子之言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盖虽已决知不得辞其责矣然犹若逡巡顾望而
 不能无所疑也至于推其所以兴衰则又以为是皆
 出于天命之所为而非人力之所及此其体之甚重
 夫岂世俗所谓文者所能当哉○尝论科举云非是
卷八 第 50a 页 WYG0719-0739c.png
  科举累人自是人累科举若高见远识之士读圣贤
  之书据吾所见而为文以应之得失置之度外虽日
  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也不免应
  举然岂能累孔子耶
 陈氏淳曰圣贤学问未尝有妨于科举之文理义明则
  文字议论益有精神光采躬行心得者有素则形之
  商订时事敷陈治体莫非溢中肆外之馀自有以当
  人情中物理蔼然仁义道德之言一一皆可用之实
卷八 第 50b 页 WYG0719-0739d.png
  也
 许氏衡曰上世圣人何尝有意于文彼其德性聪明声
  自为律身自为度岂后世小人笔端所能模仿德性
  中发出不期文而自文所谓出言有章者也在事物
  之閒其节文详备后人极力为之有所不及何者无
  圣人之心为圣人之事不能也
 
御纂性理精义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