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0922-051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帝王经世图谱卷八
            宋 唐仲友 撰
  司马九畿之图
  司徒建王国之图
  王畿提封之图
  武成分土之图
  司徒建邦国之图
卷八 第 1b 页 WYG0922-0513d.png
  职方封国设法之图
  成王广鲁之图
  今定分土惟三之图
  五沟五涂异同之谱
  九夫为井之图
  四丘为甸之图
  四县为都之图
卷八 第 2a 页 WYG0922-0514a.png

卷八 第 3a 页 WYG0922-0514c.png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
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
方五百里曰蕃畿 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
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
卷八 第 3b 页 WYG0922-0514d.png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
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
之甸服二岁一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
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
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
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
卷八 第 4a 页 WYG0922-0515a.png
贡货物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

尚书益稷弼成五服至于五千 禹贡五百里甸服百
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
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
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
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康诰
卷八 第 4b 页 WYG0922-0515b.png
曰侯甸男邦采卫 周官曰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又曰
六年五服一朝
国语周语祭公谋父誎穆王曰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
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
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
贡终王
 尧命禹治水弼成五服自王畿而至荒服面各二千
 五百里九州之境方五千里为方千里者二十五九
卷八 第 5a 页 WYG0922-0515c.png
 州之外东渐西被朔南暨声教者不在五服之内则
 与九州之法实同无毫釐差矣学者惑于五百里之
 说谓周公斥大封域九州之界方七千里非也又谓
 夷镇皆在九州之外亦非也或谓周之境广于禹贡
 五百里虽稍异于郑氏亦知尽知禹贡也若如二说
 则不惟不与禹贡合周官既言六服又言五服祭公
 谋父周人也不言五服何哉盖九服五服一也自禹
 贡一面言之率五百里限周礼以二面言之率以二
卷八 第 5b 页 WYG0922-0515d.png
 百五十里为限则自镇畿而内二畿而当一服与弼
 成五服至于五千无纤毫牴牾者周公祭公之说亦
 不待释而明矣惟蕃畿在九州之外即所谓东渐西
 被朔南暨声教者也周官以二百五十里率之亦非
 地域止于此也夷镇尚在九州之内以其荒服使之
 终王各挚所宝同于蕃国行人之言与周官六服合
 矣不谓夷镇即在九州之外也然则商制如何曰诗
 颂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自邦畿至西
卷八 第 6a 页 WYG0922-0516a.png
 海知其与禹贡周礼同制也又曰自彼氐羌莫敢不
 来享莫敢不来王中举来享外举来王知其与祭公
 之言合也况作康诰之初周礼未制已言侯甸男邦
 采卫则周因商礼其可知矣然则王制言四海之内
 九州州方千里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说者
 谓商之制有诸乎曰王制汉文帝博士所作自春秋
 而降四夷交侵中国之境土褊矣王制采六经而作
 欲行诸当时此乃据所见境土言之岂商制哉方五
卷八 第 6b 页 WYG0922-0516b.png
 千里为方千里者二十五由尧迄周无异制也况禹
 贡五服自侯服而外已有百里二百里三百里之别
 与周九畿何异哉今具图以见禹贡周礼祭公所言
 皆同制并畿内郊甸稍县都纳总铚秸粟米之制具
 著焉
卷八 第 7a 页 WYG0922-0516c.png

卷八 第 8a 页 WYG0922-0517a.png
周礼大司徒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方千里/则面五)
(百/里)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都鄙/王子)
(弟公卿大/夫之采地)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
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
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
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太宰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
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
卷八 第 8b 页 WYG0922-0517b.png
都之赋 乡士掌国中 遂士掌四郊 县士掌野
方士掌都家
 王畿方千里面五百里王城之内谓之国中廛里任
 焉六乡之民所居也其赋曰邦中之赋五十里为近
 郊乡田之外场圃宅田士田贾田任焉百里为远郊
 乡田之外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焉其赋曰四郊之
 赋其狱则乡士治之二百里为甸六遂在焉馀为公
 邑其赋曰邦甸之赋遂狱在四郊遂士治之乡遂皆
卷八 第 9a 页 WYG0922-0517c.png
 出军乘马之法始于公邑以甸法在焉故曰邦甸公
 邑之狱县士治之三百里为稍家邑任焉夫夫与王
 子弟之尤疏者所食采地也其赋曰家稍之赋稍削
 皆小之称言采地之小者也四百里为县小都任焉
 卿与王子弟之疏者所食采地也其赋曰邦县之赋
 五百里为畺大都任焉公与王子弟之亲者所食采
 地也其赋曰邦都之赋都家之狱方士治之三等采
 地之馀皆为公邑孟子言天子三公受地视侯卿受
卷八 第 9b 页 WYG0922-0517d.png
 地视伯大夫受地视子男此家削小都大都之等差
 也受地不得视司徒邦国之封疆视其百里七十里
 五十里之田而已都鄙制以室数而出赋以邱乘则
 采地之大者其民不过六万夫其兵不过百乘较之
 外诸侯其势相什自稍至都近者愈小远者愈大防
 微杜渐之意深矣禹贡百里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
 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率以百里为差此王
 畿出赋轻重之法也郊有远近以别任地之征都有
卷八 第 10a 页 WYG0922-0518a.png
 小大以明采地之等曰四郊以见四面相似曰家削
 以别公邑小都曰县合县而成都大都曰畺在国之
 境也自公邑至于大都通谓之都鄙兼君子野人所
 居而言之也
卷八 第 11a 页 WYG0922-0518c.png

卷八 第 12a 页 WYG0922-0519a.png
周礼大司徒建王国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 小司
徒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
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以比追胥以令赋贡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
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
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
毋过家一人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
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 大司马凡令赋以地与民
卷八 第 12b 页 WYG0922-0519b.png
制之(法与小/司徒同)
班固汉志载司马法曰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
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
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
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
四丘为甸甸六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
二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
 汉志乃通率千里之法尔若以周礼考之则王畿提
卷八 第 13a 页 WYG0922-0519c.png
 封百同内为乡遂地占四同乡田在四同之地馀地
 为场圃宅田士田贾田官田牛田赏田牧田六遂但
 占甸地二同计其出军已为兵车千五百乘馀九十
 四同通用丘甸之法出赋九千四百乘合乡遂之军
 过万乘之数几千乘故知司马法乃通率之数耳司
 徒会卒伍率家一人经土地四丘一乘内外之法备
 矣
卷八 第 14a 页 WYG0922-0520a.png

卷八 第 15a 页 WYG0922-0520c.png

卷八 第 16a 页 WYG0922-0521a.png

卷八 第 17a 页 WYG0922-0521c.png

卷八 第 18a 页 WYG0922-0522a.png
周礼大司徒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
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
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
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
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职方氏凡邦国千里
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里
则十一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
知天下
卷八 第 18b 页 WYG0922-0522b.png
尚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孟子万章北宫锜问周室班爵禄孟子曰公侯皆方百
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达于天子
附于诸侯曰附庸
左传子产曰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
 学者见司徒建邦国封疆与武成分土之等孟子班
 禄之制不合因谓周礼非周公之制为周礼者又强
 为之说曰周九州之界方七千里周公变商汤之制
卷八 第 19a 页 WYG0922-0522c.png
 虽小国地皆方百里是皆未深考之耳费誓曰鲁人
 三郊三遂左氏曰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诸侯之大
 者三军可也然则大国三军出于三郊三遂副之周
 制然矣牧誓曰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御事
 司马司徒司空然则大国三军三卿为之帅一军之
 戎车百二十五乘商制然矣商周诸侯之军制既同
 分土之制安得而异周之九服即禹之九服乌睹所
 谓七千里者周公相武王灭国者五十而所立七十
卷八 第 19b 页 WYG0922-0522d.png
 一国分土之制遽过于商大者二十四倍小者犹三
 倍何所容之后儒不能通则曰是兼附庸诚是也抑
 不思百里之地提封万井三分去一为六万夫之地
 悉以家一人率之为兵六万尚不足三郊三遂七万
 五千人之数为车六百乘亦不足千乘之数所谓园
 廛宅田士田贾田官田赏田牛田牧田与卿大夫公
 子弟之采邑于何容之家既役其一人百亩又征其
 什一它无馀地车辇马牛干戈之属于何出之百亩
卷八 第 20a 页 WYG0922-0523a.png
 之分以中农计之足食七人什取其一则十夫而食
 七人古庶人在官次等之禄也六万夫之税足当中
 农夫六千人而已三乡之吏九千四百六十八人于
 何给之尚未言三遂之吏与其百官之众府史胥徒
 之禄宗庙朝廷之礼王朝之朝贡四邻之邦交于何
 取用也百里之地不足为公侯之国明甚况七十里
 止二万九千四百夫之地五十里止一万五千夫之
 地其不能为诸侯之国抑又明矣然则子产孟子之
卷八 第 20b 页 WYG0922-0523b.png
 言非欤曰二子何可非也抑古人之为言省文而互
 见详而考之未有不合者古之为国有军有赋王六
 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此军也出于国之
 郊者也天子万乘诸侯千乘此赋也出于成国者也
 自军言之则方百里而具三军方七十里而具二军
 方五十里而具一军推而上之方二百里而具六军
 自赋言之则方千里而具万乘二百一十里而具千
 乘通军与赋而言之则方千里者为兵车万九百乘
卷八 第 21a 页 WYG0922-0523c.png
 推而下之方百里者为方五十里者四五十里具一
 军又五十里者为一遂合为兵军二百五十乘馀方
 五十里者二定出赋五十乘军赋合三乘乘男之国
 也由是推而上之七十里而具二军又七十里而具
 二遂略当一同合为兵车五百乘加一同定出赋百
 乘军赋合六百乘伯之国也百里而具三军又百里
 而具三遂合为兵车七百五十乘加二同有半定出
 赋二百五十乘军赋合千乘公之国也伯二同则方
卷八 第 21b 页 WYG0922-0523d.png
 百四十一里公四同有半功方二百一十一里子下
 同于男侯上同于公是谓分土惟三自是而外则附
 庸也山川也土田也虽未必皆其所有皆在封疆之
 内矣今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
 中矣此附庸在封疆之證也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此土田在封疆之證也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奄有凫
 绎遂荒徐宅此山川在封疆之證也封疆之内附庸
 山川土田皆在焉然皆非出军制赋之壤故地方七
卷八 第 22a 页 WYG0922-0524a.png
 百里而止于革车千乘则举封疆而言虽七百里犹
 可而况五百里四百里三百里二百里百里乎故于
 天子言千里者兼军赋而言也于诸侯言百里七十
 里五十里者独举军制而言也于天子言万乘者以
 赋法通率也于诸侯言千乘者兼军赋而言也于诸
 公言五百里诸侯言四百里伯言三百里子言二百
 里者包山川土田附庸于封疆也于诸男言百里者
 独举其出军赋之封疆也凡此者皆省文而互见若
卷八 第 22b 页 WYG0922-0524b.png
 异而实相通何尝纤毫牴牾哉且先王之于诸侯岂
 其封疆一定而遂无所劝惩哉公之地锡之山川土
 田附庸合五百里而止侯伯子亦然男之百里所自
 有有庆而益以地则岂以百里为拘哉存男之百里
 以见自有之封疆耳公侯伯子庆而益责而削皆在
 封疆之中矣此周公之定制而成王广鲁以七百里
 则广周公云尔非周公之制所得而拘也于齐有赐
 履焉于卫有封畛土略焉于韩侯有奄受北国焉山
卷八 第 23a 页 WYG0922-0524c.png
 川土田附庸或得其全或得其偏皆封疆之数也与
 武成孟子之言盖相表里矣然则其食者半三之一
 四之一诸儒之说孰是乎曰皆非也郑司农谓所食
 租税之数男适五十里是大国贡轻而小国贡重也
 郑康成谓公以一易侯伯以再易子男以三易是大
 国土沃而小国土瘠也九等自不易至再易而止未
 有三易者岂诸侯之地皆无不易者哉康成之说既
 不通司农之说又倒置轻大而重小是侮弱而畏强
卷八 第 23b 页 WYG0922-0524d.png
 也岂所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者哉子产曰先王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卑而贡重甸服也甸非侯甸之甸乃祭公所谓邦内
 甸服也畿外诸侯则列尊贡重矣公半侯伯三之一
 子男四之一不亦尊重而卑轻乎康成曰大国贡重
 正之也小国贡轻字之也其意是矣奈何以一易再
 易三易为说也授之沃壤而贡重予之瘠土而贡轻
 是乃适当然乌在其为正之字之哉当以王食其半
卷八 第 24a 页 WYG0922-0525a.png
 三之一四之一为正然王之食岂尽取其所税哉诸
 侯以什一取民王又以什一取诸侯则四之一者是
 乃四十之一耳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于其什一之
 中概取其二焉此甸服之所以为列卑贡重欤职方
 氏七伯当为十一伯注说为是
卷八 第 25a 页 WYG0922-0525c.png

卷八 第 26a 页 WYG0922-0526a.png
周礼大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
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
家三百亩乃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事焉以为
地法而待政令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
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
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小司徒乃会万
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
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
卷八 第 26b 页 WYG0922-0526b.png
胥以令贡赋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
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
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毋过家
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凡用众庶则掌其
政教与其戒禁听其辞讼施其赏罚诛其犯命者凡国
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
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四甸为县四县
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乃分地域而辨
卷八 第 27a 页 WYG0922-0526c.png
其守施其职而平其故 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
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
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以尘
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土田贾田任近
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
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
大都之田任畺地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
卷八 第 27b 页 WYG0922-0526d.png
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漆
林之征二十而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
屋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 遂人掌邦之野以
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
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为县五县为遂为遂皆有地域
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
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凡治野以下剂致氓以田里
安氓以乐昏扰氓以土宜教氓稼穑以兴锄利氓以时
卷八 第 28a 页 WYG0922-0527a.png
器劝氓以疆予任氓以土均平政辨其野之土上地中
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馀夫
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莱百亩馀夫亦如之下地
夫一廛田百亩莱二百亩馀夫亦如之凡治野夫间有
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沴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以
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车辇辨其老幼废疾
与其施舍者以颁职作事以令贡职以令师田以起政
卷八 第 28b 页 WYG0922-0527b.png
役 稻人掌稼下地 大司马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
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
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参之一其民可用者家
二人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
尺深尺谓之𤰝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
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
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
谓之浍专达于川各载其名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
卷八 第 29a 页 WYG0922-0527c.png
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 凡沟必因水埶防必
因地势善沟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凡为防广与崇
方其杀参分去一大防外杀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
为式里为式然后可以传众力
尚书甘誓乃召六卿
毛诗采芑其车三千 公刘其军三单 信南山维禹
甸之 中田有庐 甫田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大田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文王有声筑城伊淢 崧高彻
卷八 第 29b 页 WYG0922-0527d.png
申伯土田彻申伯土疆 韩奕维禹甸之实亩实藉
噫嘻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载芟
侯彊侯以
春秋成公元年三月作邱甲 襄公十一年正月作三
军 五年正月舍中军 哀公十二年春用田赋 宣
公十五年初税亩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
马子木使庀赋数甲兵甲午蔿掩书土田度山林鸠薮
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隰皋井衍
卷八 第 30a 页 WYG0922-0528a.png
沃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既成以
授子木礼也 昭公四年郑子产作邱赋 哀公元年
伍员曰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孟子滕丈公上文公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请野九一
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
馀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
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
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
卷八 第 30b 页 WYG0922-0528b.png
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 告子下白圭曰吾
欲二十而取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貉道也夫貉五谷
不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
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西汉刑法志殷周以兵定天下矣天下既定戢藏干戈
教以文德而犹立司马之官设六军之众因井田而制
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
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
卷八 第 31a 页 WYG0922-0528c.png
千里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故四井为邑四邑
为邱邱十六井也有戎马一匹牛三头四邱为甸甸六
十四井也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三人
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是谓乘马之法一同百里提封
万井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定
出赋六千四百井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此卿大夫采
地之大者也是谓百乘之家一封三百一十六里提封
十万井定出赋六万四千井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此
卷八 第 31b 页 WYG0922-0528d.png
诸侯之大者也是谓千乘之国天子畿方千里提封百
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井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故称
万乘之主戎马车徒干戈素具春振旅以蒐夏拔舍以
苗秋治兵以狝冬大阅以狩皆于农隙以讲事焉五国
为属属有长十国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为卒卒有正二
百一十国为州州有牧连帅比年简军卒正三年简徒
群牧五载大简车徒此先王为国立武足兵之大略也
周礼小司徒郑司农注 司马法曰六尺为步步百为
卷八 第 32a 页 WYG0922-0529a.png
亩亩百为夫夫二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
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通十为成成百井三百家革车
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十成为终终千井三十家革车
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十终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
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
 井田之制周礼略存其大经乡遂都鄙为法殊途诸
 侯之大小不同而内外轻重详略之法与王畿相似
 汉儒不加剖析周公之制遂以不彰今别而言之井
卷八 第 32b 页 WYG0922-0529b.png
 田之纲举矣王畿方千里面各五百里百里为郊二
 百里为甸三百里为稍四百里为县五百里为都六
 乡地居四同在郊六遂如乡在甸郊之馀地以为场
 圃宅田贾田士田官田牛田赏田牧田甸之馀地以
 为公邑稍县都以为采地乡遂王所自治公邑之外
 是为都鄙先王制法重内轻外归之大同不惮小异
 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
 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小司徒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卷八 第 33a 页 WYG0922-0529c.png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五师为军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
 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
 人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然则乡之授地均以百亩
 其出兵均以一人其无公田不用邱乘取兵之法明
 矣司稼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是六乡之田
 用夏贡法孟子所谓什一使自赋也遂人治野五家
 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
卷八 第 33b 页 WYG0922-0529d.png
 为遂居民出赋大槩同于六乡所小异者授地有田
 莱之差而任民均于下剂则家二人而已六乡地狭
 人众故因其地而等其人六遂地广人稀故轻其役
 而均其地使地皆足以养人人皆足以给使则不同
 之同也乡遂乘法成于族酂兵车一乘马四匹甲士
 三人卒七十二人革车一乘牛十二头甲士一人卒
 二十四人乡遂各七万五千人攻守自副为兵车革
 车合三千乘故采芑言方师率止其车三千此乡遂
卷八 第 34a 页 WYG0922-0530a.png
 之兵制也大司徒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
 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
 再易之地家三百亩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
 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四甸为
 县四县为都夫九夫为井则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中田有庐八家各二亩半馀八十亩
 八家共治之则私田百而公田十孟子所谓九一而
 助其实皆什一也四邱为甸六十四井而乘马之法
卷八 第 34b 页 WYG0922-0530b.png
 具即司马法所谓甸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牛十二
 头甲士三人卒七十二人干戈备具者也一甸之赋
 百人攻守车各一乘司马法不备言者欲明兵车之
 制故止以牛见守车也司马法又言通十为成成百
 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若与邱乘舛
 駮者也兼沟洫屋兼三夫车兼守车而以士十人互
 见攻车也一甸所出卒长御右两司马与守车之伍
 长合十人则有攻车可知攻守之车皆用革鞔而攻
卷八 第 35a 页 WYG0922-0530c.png
 车建五兵故于邱甸言兵车于成言革车也古人简
 质互相发明类如此设或甸无革车不应言牛成无
 兵车则士十人将安用哉大司徒造都鄙不易一易
 再易之地略与遂人上地中地下地相仿而都鄙无
 一廛者廛在田中则有室而已不易百亩而上地莱
 五十亩若不同者周之制地征其实九等而互以三
 等见之家百亩者田上上莱五十亩者田上下二百
 亩者田下下自百亩至三百亩每二十五亩为差九
卷八 第 35b 页 WYG0922-0530d.png
 等通率相补皆再易之地也都鄙授田与六遂同出
 兵不当六遂五之一先王彊干弱枝深意在此乡遂
 出兵虽五倍邱乘而牛人掌共兵车之牛校人军事
 物马而颁之马质戎马有物贾受于有司者书焉车
 仆凡师充革车司戈盾授兵从司马之法而颁之司
 常大阅赞司马颁旗物则知乡遂之马牛车甲兵器
 旗物皆颁于公非若邱乘之具于民此先王之所以
 至公至均也故夏曰贡商曰助周曰彻者通贡助之
卷八 第 36a 页 WYG0922-0531a.png
 法而用之夏启战甘之野乃召六卿则卿治乡足军
 自禹法如此非周公创意乡遂用贡具六军都鄙用
 助通王畿出赋万乘周礼井田之大经不其昭乎费
 誓曰鲁人三郊三遂所谓成国半天子之军而宣公
 税亩成公作邱甲则鲁郊遂之外用助与商同邱乘
 与周同孟子告滕文公请野九一国中什一亦欲复
 周之彻耳言井田者通乎乡遂都鄙贡助军赋之异
 制则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卷八 第 37a 页 WYG0922-0531c.png

卷八 第 38a 页 WYG0922-0532a.png

卷八 第 39a 页 WYG0922-0532c.png

卷八 第 40a 页 WYG0922-0533a.png
周礼小司徒之职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
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
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乃分地域而辨其守施
其职而平其政
司马法见郑注汉志
 先王之制力役内自六乡外至都鄙其轻重多寡蚤
 晚皆不同而归于大均说者惑之而自为异说第未
 深考之云耳乡大夫言国中乡也言野遂也因乡而
卷八 第 40b 页 WYG0922-0533b.png
 及遂见乡轻而遂重也小司徒以上地中地下地任
 民乡法也遂人以下剂致氓遂法也合而观之见乡
 重而遂轻也都鄙用井田五百七十六家而出兵百
 人则较乡遂五倍其数若重矣然乡遂赋出于公都
 鄙赋出于民则实均耳先王之微意强干而弱枝重
 内而轻外乡欲兵众而强遂欲足以为乡之副都鄙
 则助乡遂而已休遂之羡率减于乡三之二都鄙之
 兵不当遂五之一乡晚役而蚤休遂早役而晚休则
卷八 第 41a 页 WYG0922-0533c.png
 乡兵实强遂兵弱于乡矣至于以丰年中年无年为
 役之多寡有无以龙见日至为力役之始终贵贤能
 服公事老疾之皆舍则无间乎乡遂都鄙同乎一而
 已当异而异当同而同终归于大均此类族辨物所
 以为同人裒多益寡所以为称物平施容民蓄众所
 以为师也王制不从政之说汉儒约三代之制而参
 取之又古文残缺不得其真故有与周官牴牾者姑
 存以见异同后儒旬用三日通计十三日之说非事
卷八 第 41b 页 WYG0922-0533d.png
 举其中之意也
 
 
 
 
 
 
 帝王经世图谱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