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十
 明版集部
楚辭(二函冊十二)
  周屈平著附宋玉景差賈誼淮南王安東方朔嚴忌王襃劉向王逸擬騷諸篇共十七卷漢王逸章句書首史記屈平本傳次漢班固序次劉勰辨騷目録附楚辭疑字直音一卷
  按世傳楚辭著者一為王逸章句一為晁无咎重編一為朱子楚辭集註朱子集註八卷已見前宋版中矣其餘卷目分合互有異同考隋書經籍志楚辭十二卷注云後漢校書郎王逸注而唐書藝文志乃云王逸楚辭十六卷増多四卷矣其又稱十七卷者據晁公武讀書志言淮南王安始作離騷劉向典校經書分為十六卷東京班固賈逵各作離騷章句十五卷闕而不説至以為南陽人與原同悼傷復作十六卷章句又續為九思班固二序附之為十七篇十七篇十七卷宋時洪興祖補註楚辭其卷目悉遵本然觀晁氏所述王逸章句十六卷増多一卷者以九思班固二序合數之耳此本分十七卷班序不入卷中又與宋時傳本不同矣其卷首之載史記本傳則始於晁无咎之重編无咎東方朔嚴忌漢武帝廷臣淮南小山之辭不當又以王逸東漢人所作九思劉向輩相闊且十七卷亦非舊録故删去一卷止存十六卷并於所著離騷其中訓釋淺陋者悉為之刪汰而録司馬遷傅冠之於首説詳讀書志中至於劉勰辨騷隋唐兩志俱未論述惟讀書志述洪興祖補註楚辭自序言辨騷非楚辭本書不當云云則亦古本所有曽經興祖刪汰此本葢復存其舊而亦不入卷數也其疑字直音一巻宋人簿録中俱未見著其名當又出於興祖无咎之後此本雖無刋刻年月然以版式定之則為明代坊間梓行者故其橅印亦復不能精善以前宋版集註一書較之其紙色墨香則相去逺甚矣
  江隂徐氏未詳何人
 
 
曹子建集(一函四冊)
  魏曹植十卷
公元1082年
  考子建見於隋志者稱三十卷見於唐志及書録解題者皆二十卷見於讀書志及宋史藝文志者則止十卷此本前後俱無序跋目録後有元豐五年萬玉堂刋木記亦分十卷讀書志宋志同其書橅刻甚精印紙金粟印記古色可愛目録末葉一首紙色不同字體亦異當是有宋本闕此二葉因為翻刻并以原書所闕重寫補刋或舊有序跋俱經私汰未可知也
陶靖節集(一函八冊)
  晉陶潛十卷前梁昭明太子蕭統序次陶集總論陶淵明
  此書亦不載刋刻年月卷十未於顔延之陶徵士誄揚休之序之外宋人刊刻陶集諸附録於卷中則此本之非宋槧無可疑矣况其橅刻不甚工也
  收蔵諸印無攷
 
 
類箋唐王右丞集(二函冊十二)
  唐王維著詩十卷文集四卷前明顧起經序次凡例開局氏里次王集表敕次王集列傳次王氏世系并圖目録未載右丞詩畫一卷後唐諸家同詠一卷諸家贈題一卷右丞年譜一卷外編一卷外編後有起經識語
公元1555年
  按此書凡例詩集本係六卷今析為十卷四卷編置末冊其開局氏里後標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望授鋟三十五年六月朔完局卷末俱記刋書之月并校閱諸姓可謂鄭重經營者矣版雖不能甚工而字畫清朗尚稱佳本常州顧起經長濟無錫人以國子生謁選廣東鹽課副提舉兼署市舶弟起綸輯明諸家詩名國雅為世所重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集(二函冊十六)
公元1311年
  唐李白著元楊齊賢集註蕭士斌補註二十五卷前元中有書目末葉版心至大辛亥三月刋此本版式之而目録末葉版心則稱正統己巳二月當即由前版翻出其所建安余氏勤有堂刋木記係仍元刻之舊然元刻尚有李陽氷樂史宋敏求曽鞏毛漸諸序此則全佚之矣子謙李春陽二印未詳其人
 
 
分類補註李太白詩集(一函六冊)
  篇目同前文集五卷三十卷唐李陽氷序次宋樂史别集序次唐李華公墓誌次宋劉全白李公碣記次宋宋敏求曽鞏後序一篇
  此本詩集首卷標題下先列楊齊賢蕭士贇名次呉㑹雲鵬校刊文集首卷則第標雲鵬編次不列齊賢士贇葢以文集無兩家注故也按雲鵬自標呉㑹吳中志乘不見名書中但稱校刊編次前後俱不自為序跋以後歐陽文粹一書證之亦稱雲鵬校刊序跋俱無則疑雲鵬者第書肆中刻梓鬻市人特此橅印精潔逺出前部上當書林良賈
  明王時敏蔵本印記見前
 
 
千家杜工部詩集(二函三冊二十)
  唐杜甫著詩二十卷文集二卷宋王洙王安石胡宗愈蔡夢弼四序載甫墓誌本傳二篇前元中有是書輾轉翻刻本互異標題俱稱集千家分類杜工部集此則明人梓行刪去分類二字所收序文亦與元刊不一後一標題次行玉几山人校刊本無之所空一行亦未别刊姓氏則知玉几山人者必為明人書賈偽作宋槧嫌其名而掩之固瞭然
千家杜工部詩集(四函三冊二十)
  篇目同前墓誌本傳
  此為前版初印之本字較為清朗紙質之潔膩亦逺勝之
公元1595年
  明米萬鍾蔵本按明史萬鍾友石萬歴二十三年進士厯官江西按察使太僕少卿餘印未詳
 
 
 
 
杜工部全集(一函六冊)
公元1596年
  唐杜甫六十六卷前明士麟序次杜集舊序八篇二篇墓誌韓愈杜子美墳詩次舊唐書本傳新唐書本傳次年譜次凡例明劉鑒序此書為明人劉世教分體編校所著凡例係合李杜二集而言劉鑒序中亦述其伯父之言謂李源杜源兩公詩體従風雅出云云為李合編而作惟姚士麟一序止言杜詩不及李集士麟别有序文載於李集之首而此則其分部單行之本而當時固為合刊也考海鹽縣圖經世教少彛萬歴庚子北闈謁選閩清於詩好李杜嘗取舊集之編年分體次之序以行世云云圖經所言尤於此書體隠然脗合劉鑒靖江嘉靖三十年嵗貢官蜀府紀書見常州府志姚士麟爵里未詳
  闕補卷十二(二)卷二十三(七)
陸宣公集(一函十冊)
  唐陸贄二十二卷唐權徳輿翰苑集序
  此書總標二十二卷而分制誥十巻奏草六卷中書奏議六卷陳振孫所載翰苑十卷牓子十二卷正相符合前元版書中僅録制誥此方是其全本版式較之當屬明翻宋槧第惜紙質黝厚橅印不能工耳
  王後山印記未詳何人
韓柳全集(一函六冊)
  唐韓愈柳宗元著韓集二十卷外集一卷集傳一卷補遺一卷前宋朱子考異序次宋王伯大序次諸家姓氏唐李漢序次汪季路書次凡例二十卷别集一卷外集一卷附録一卷前宋陸之淵音義序次唐劉禹錫序次諸家姓氏
  宋人合韓柳集者魏仲舉前宋版書中已皆録之此本亦韓柳合刋以版式觀似亦従宋本橅出紙質墨光雖不相而已得其形似
  治卿印記未知誰氏
 
 
  闕補韓集諸家姓氏(全)集卷四(十五)
韓柳全集(一函八册)
  韓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集傳一卷補遺一卷三十六卷韓集李漢陸之淵序俱不載
  此本亦仿宋版式前部約畧同而刻手印工又出其下至分卷各不相謀葢縁唐宋人文集凡經後人校刋者毎有更定係以集部之書固不必如經史子篇目各沿奉為圭臬
  泰興季氏蔵本印記見前
 
 
 
 
 
 
昌黎先生集(四函六冊三十)
  唐韓愈四十卷外集十卷遺文一卷昌黎叙説凡例次集傅
  書中凡例集傅之後以及各卷中皆有原刋姓氏木記而盡為割去補以别紙無復存者葢此書橅刻極精書賈遂欲逞其作偽之計而校刋苦心之人其名轉不可得而傅矣
  懐永堂印未知誰氏所鈐
 
 
柳文(二函冊二十)
  唐柳宗元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録一卷唐劉禹錫
  陳振孫書録解題所載集凡三種其稱禹錫編次者係四十五卷外集二卷并云今世行本四十五卷不附誌文當時本也云云宋時所刋集已非禹錫編次之舊此書卷數既不相符而卷一標題下漫署禹錫之名且係以别紙補入其字畫全書迥殊安知前後不别有序跋而亦坊間所私汰耶
白氏長慶集(四函二冊三十)
  唐白居易七十一卷唐元稹序後載宋陶穀重修白樂天影堂
  此書目録後并各卷末俱有錫山雪堂華堅活字銅版印記明時活版之書出於錫山安國者流傳最廣華堅姓名不見郡邑志乗葢與安國同鄉里因效其以活版製書其書於一行中分兩行之字全部皆如小註遂致參錯不齊則其法雖精而其製尚未盡善也按宋史陶榖字秀實新平本姓唐避晉祖改焉宋仕翰林承㫖累加刑部户部尚書右僕射
公元1564年
御題儒雅曽聞白樂天將率易議前賢従性地中出月露風雲總道詮人咸謂香山之詩傷於易不知其易處正難及也偶讀其集題此甲子仲冬御筆
寳二曰稽古右文之璽曰乾隆御筆
元氏長慶集(一函冊十四)
  唐元稹六十卷前宋劉麟序後附集外詩一章一篇
公元1124年
  按劉麟不見宋史爵里無可序文之末標為建安人字應禮其序作於宣和甲辰自稱其父先經抄寫因閱手澤摹工刋行則殆首刋集之人歟此書版式實為明槧而猶存此序者葢沿其舊也明内府蔵本有内府圖書其王氏趙氏未詳
 
 
  闕補巻十(五六)巻二十八(三四)
元氏長慶集(一函八冊)
  篇目同前
  此即前版而紙墨之佳橅印之善逺出前部上矣明陸完文徵明蔵本見前徵明玉蘭堂印又有春草堂印考朱彛尊明詩小傳朱茂曙子蘅太傅國祚之孫有春草堂遺藳此印當其所
 本朝泰興季氏亦經收蔵
 
 
 
 
 
 
追昔游詩集(一函三冊)
  唐李紳三卷
公元838年
  晁公武讀書志中載追昔游詩集開成戊午八月自為之序此本書首不載序文至明時從舊本橅刊其序已佚之矣李紳公垂亳州元和元年進士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其曰追昔游者叙生平厯官遷謫所至述懐紀游之作也
  泰興縣季振宜滄葦珍蔵(卷下)
  右識語一作小行書絶無俗韻書首有明黄姬水印記係先為黄所蔵而後歸於季者也姬水見前餘印無考
 
 
李義山集(一函四冊)
  唐李商隠三卷
  陳振孫書録解題李義山八卷樊南甲乙四十卷玉溪生集為三卷然云即前卷中賦及雜著馬端臨文獻通考亦秖稱為二卷本標李義山専録其詩與振孫所載玉溪生卷帙雖同其書各異則非宋人所刊無疑橅刻清朗亦明槧之善本
歐陽文忠公集(四函六冊二十)
  宋歐陽修居士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童子三卷外制三卷内制八卷表奏書啓四六集七卷奏議十八卷雜著十九卷集古錄跋尾十卷書簡十卷附録五卷一百五十八卷前宋周必大序次蘇軾居士序次小像并宋李端叔晁悦之賛次宋胡柯撰年譜一卷并記
公元1082年
  前元中有是書橅刻精妙元本最佳其中特無歐陽修小像耳此本雖非草草剞劂刻手印工俱逺不相逮矣李端叔之儀滄州無棣元豐中登第朝請大夫自號姑溪老農晁悦之字以道清豐人元豐五年進士仕至徽猷閣待制自號景迂生俱見明一統志
歐陽先生文粹(二函冊十二)
  宋歐陽修文粹二十卷遺粹十卷前宋蘇軾序次史本傳次蘇轍神道碑韓琦墓誌銘蘇軾王安石文忠公文文粹後有宋陳亮序此與前分類補註李太白詩之第二部同為明人郭雲鵬所文粹遺粹卷末俱有呉㑹郭雲選輯梓木陳亮序後亦有木記呉㑹郭雲校勘刻於寳善堂按選校勘之人前後應有序跋乃僅刊木記為識則不過沿廖氏世綵余氏勤有之舊其為刻梓售書而非自行操選者明矣陳亮字同永康紹熙中進士第二僉書建康府判官公事宋史有傳
  檇李項氏錫山安氏蔵子京珍蔵安氏家蔵諸印又有庸菴印考姚江逸詩傳宋元僖字無逸洪武間修元史事畢還山桂彦良同徵主考福建庸菴十卷此印當其所鈐史樹駿印無考
 
 
 
 
伊川擊壤集(一函四冊)
  宋邵雍二十卷前明希古序次自序附集外詩十三章宋邢恕明畢亨二序
公元1475年
  希古不載姓氏其序作於成化乙未披閱撃壤集愛其體物切實立意髙古乃重鋟梓云云夫曰重梓則先有刻本據而重梓焉耳畢亨序祇標庚子嵗不題年號以序中之言考證諸書則為成化庚子後於乙未希古之序又五年矣按明時有兩畢亨皆成進士顯官一字嘉㑹山東新城成化乙未進士歴官順天府南京工部尚書凌迪知萬姓統譜一為山東單縣河南衞軍籍景泰甲戌進士第歴官應天府尹進副都御史江寧府志今序後結銜副都御史序中又有尹應夭及回洛之語則是籍𨽻河南畢亨無疑矣序稱於監察御史晉陽王濬家得撃壤集每欲夀梓而未暇後尹應天始克刋行及今致政取此版回洛適郡守桂林劉公尚文先生安樂窩書院復訪先生集而梓行之遂以此版授云云其言復訪梓行者非即希古序中重鋟之謂乎希古當即劉尚文之名惜無可邢恕和叔河東元祐初除御史後隨州宋史有傳王濬蒲州宣徳丁未進士太學題名
司馬太師温國文正公傳家集(二函十冊)
  宋司馬光八十卷前宋劉隨
  陳氏書錄解題傳家集稱一百卷馬氏文獻通考晁公武之言不及卷數然云今光州集本與陳氏語同則亦為一百卷可知且云劉嶠刻版上之并不言隨序今此本僅八十卷已非宋槧之舊况隨序不詳刊刻源流並非付梓而作也按宋史仲豫開封考城進士及第歴官工部郎中應天府户部副使天章閣待制榖似潘汝棟二印未詳其人
 
 
老泉先生文集(二函冊十二)
  宋蘇洵十四卷
  宋人諸書目所載蘇洵嘉祐集皆稱十五卷本標題既不仍嘉祐之名而分卷僅止十四其版雖仿宋巾箱本式然字畫結體較大筆法不能工决非宋槧前後無序跋者當為書賈割去無疑王執禮收蔵印記亦無考
 
 
東坡全集(四函六冊二十)
公元1428年
  宋蘇軾東坡四十卷奏議十五卷應詔十卷内制十卷樂語一卷外制二卷後集二十卷續集十二卷一百十卷有序闕名次宋贈蘇軾太師敕次宋史本次年譜次蘇轍墓誌銘
公元1173年
  按序稱海虞程侯自刑部郎來守吉州宋時曹訓所刻舊仁廟所刻未完本重校閱依舊卷帙本無而新有者則為續集并刻之葢公文全集初有杭蜀吉本建安麻沙諸本以嵗既久木朽紙弊已不復全幸程侯傳刻於世使吾郡九邑之士得而觀之云云葢以重刻者為明人故曹訓宋時作序者為吉人故稱吉州為吾郡也乃序後原署姓名為書賈割去補刋一行則云乾道九年閏正月望選徳殿書賜蘇嶠賜書但賜其書耳即以年月姓名標識卷中宜出手不應刋印況曹訓之名見於西江志之名宦秩官二門訓字子序章貢移知袁州雖所叙爵不甚詳晰而其名俱列於紹熙各守之後葢後於乾道九年又十餘載序中明言本重刋此書乃謂乾道時降賜刋在後而賜在先不亦舛謬之甚乎江右曽刻此書明之守者即於其地訪其舊本重校梓事理顯然書賈無知妄作真不直一噱
  闕補本傳(十六之二十)内制集卷九(十六)卷十(一)後集
  卷十五(十三)續集卷一(十)卷七(三十五)卷十一(十二)
蘇先生文粹(二函四冊二十)
  宋蘇洵十一卷蘇軾三十二卷蘇轍二十七卷
  墨黯紙疎係出明製書賈以其式似宋槧私汰序跋刻梓之人遂以不
蘇先生文粹(三函四冊二十)
  篇目同前
  此與前部同版並一時橅印之書
南豐先生元豐類藁(一函八冊)
  宋曽鞏五十卷行状碑銘一卷宋王震序按文獻通考秖載南豐類藁五十卷王偁東都事畧有外十卷史本傳與韓維所作神道碑及今西江志所載又有續藁四十卷近時流傳惟類藁為完書而續藁外集久經散佚按陳書錄解題類藁為王震所序而年譜朱子所輯今尚存卷首失列年譜則非宋時原槧可知每卷標題次行南豐後學邵亷校刊八字未詳邵亷為何人而版式紙質均係明製無可掩襲書名類藁則必撰人已作始可編入卷數是書末卷行狀碑銘宜稱附錄版心標為五十一卷編次失宜方家不出寧可託為宋槧耶按宋史王震子發父任試銓優等賜及第元豐官制執筆入記上語面授尚書司員外郎使自書除目朝榮之進起居舍人使行西邊還為中書舍人給事中權吏部尚書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後坐折獄滋蔓奪職岳州
  收蔵諸印見前
 
 
臨川先生文集(二函十冊)
  宋王安石一百卷前宋黄次山
  考馬端臨文獻通考王介甫臨川一百三十卷
 國朝查慎行西江志又載王荆公一百卷後集八十卷是書為卷止一百則非通考所稱之本矣西江志所稱一百卷疑即指是書而後集則别本單行黄次山爵里未詳惟自署為豫章人而序中稱是書為知州事大和甄老所校刊則知次山安石為同郡而與大和同時也按西江志稱詹大和乾道間直顯謨閣學士出知撫州則此書原刻南渡孝宗之世而明時又復翻刻者已非復大和剞劂之舊矣
朱文公文集(六函六冊三十)
  宋朱子一百卷
  按陳振孫書録解題朱子文一百卷紫陽年譜三卷王圻續文獻通考載文公文集一百五十卷莆田黄士編次此本卷數雖與陳氏所録相然不年譜橅印不工明時坊間刋售之本故前後俱無序跋
重鋟文公先生奏議(一函五冊)
  宋朱子十五卷前明葉向髙
公元1604年
  向髙序作於萬歴甲辰稱朱生崇沐既刻朱子語類而余為之序兹復裒奏議刻之仍屬余序云云崇沐為萬歴間庠生文公十三世孫即詳此書所刋同校諸人姓氏之末而每卷標題下首行又稱宗後監察御史髙安朱吾弼編按崇沐有世次可考而吾弼但稱後學則崇沐非吾弼同里之人已可概見向髙中止言崇沐而不及吾弼當時編校二人實共成其事而向髙者僅與崇沐相知而遂獨稱其名耶考明史朱吾弼諧卿髙安人萬歴十七年進士累官南京太僕卿葉向髙見前
象山先生全集(一函十冊)
  宋陸九淵三十六卷有序闕名宋袁燮楊簡二序
公元1505年
  書中所載袁燮楊簡二序係沿宋本之舊其第一署名已為書賈割去補以别紙遂闕其名然為明人所刋即此可見序中稱撫守李茂元重刻象山文集而請予一言為序云云謂之重刻則非宋槧顯然矣考太學題名李茂元兩見一為河南祥符弘治乙丑進士一為河南歸徳州正徳辛巳士官撫守者未知為誰也
鴻慶居士文集(一函冊十二)
  宋孫覿十四卷前宋周必大
  考陳振孫書録解題鴻慶四十二卷稱户
公元1109年
  部尚書晉陵孫覿撰按覿大觀三年進士政和
公元1110年
  四年詞科提舉鴻慶宫故以名集又考馬端
  臨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所載鴻慶集並四
  十二卷此書獨十四卷者葢後人選定之本也
公元1199年
  按周必大序作於慶元五年公子興國太守崇以書謂必大先君文稿中更兵燼存者無㡬而閩蜀所刻復襍翟忠恵之文懼不足傳信今定為四十二卷其未備者方裒次外集為我序之云云此本仍冠周序而改四十二卷十四卷以符所刻之目則為刻是書者所妄改也按覿生平出處無足明嘉靖間鄉人將刻其遺集或曰覿得罪名教不得文集流傳其事遂止世所傳者僅有抄本此書未知於何時審其雕鐫紙墨自屬嘉靖以前之本但非全書故其鄉人重刻之而未果書賈以此本充宋槧撤去序跋遂無刋刻時代可稽耳莫廷韓蔵本餘印無考
渭南文集(一函八冊)
  宋陸游五十卷前宋史本傳後游子遹跋明毛晉識語
  毛晉識語稱馬氏通考渭南三十卷不傳邇來呉中士大夫有抄而秘其者亦頗無詮次紹興郡有刋去入蜀記溷増詩九卷近得光禄華君活字印本渭南五十卷嘉定中幼子編輯也但其版多謬多遺因嚴加讐訂并付剞劂云云琴川毛氏嘗刋渭南全集此則其分出單行宋史藝文志别稱渭南五十卷卷帙與此正同則不必與全集並行方足以為完書所稱光禄華君者前白氏長慶集中有雪堂華堅活字銅版印記未知光禄即華堅否志乗中不載其人惜無所考然概稱光禄則凡為光禄丞簿可以光禄稱之其人故無可詳焉
漫堂劉先生文集(一函十冊)
  宋劉宰二十二卷前宋趙葵
公元1094年
  劉宰字平國金壇紹聖元年士官泰興文清趙葵南中衡山人官至右丞相樞宻使魯國公太傅忠靖宋史俱有傳序作於嘉熙四年稱劉公自號漫堂病叟著述不可勝紀然皆散佚不存今姑就所見所聞者傳之於世云云葵實始刋是書之人而此紙色皆出渲染葢以新本而襲舊刋者矣
鐔津文集(一函四冊)
  宋沙門契嵩二十卷目録後載宋陳舜俞鐔津明教大師行業記末附契嵩沙門倡和一卷序詩題讃一卷
公元1384年
  按陳舜俞記稱契嵩著書自定祖圖而下謂之嘉祐集又有治平凡百餘卷總六十有餘萬言其甥沙門法燈克奉蔵以信後世云云據此契嵩著述甚富此二十卷僅其十之一二但謂法燈奉蔵則未全行鏤版可知也今書未有洪武甲子天台雨齋沙門原旭募重刋鐔津集疏一篇又有永樂三年嘉興沙門宗書一篇松雨製疏重刋既已化行開至二十餘版適疾作不克成其事兹以天全首座堅固志繼其芳猷云云則此版為天全所雕始末具見又有後一篇天全叡公為東海慧眼辨禪師弟子似亦沙門所作乃書賈署名處割補别紙意在偽充宋槧不知旭之疏宏宗之序已題洪武永樂年號安従掩飾乎考浙江通志契嵩仲靈自號潛子藤州鐔津李氏受記莂於洞山聰公作原教論十餘萬言未㡬衡岳歸著禪宗定祖圖傅法正記書成游京師仁宗覽之嘉嘆付傅法院編次入蔵賜號明教韓琦歐陽修尊禮之後錢塘佛日禪院應蔡公襄所請也陳舜俞令舉嘉禾人慶六年進士都官員外郎謫監南康酒税宋史有傳
  闕補卷三(十一十二)卷十五(八)巻十八(十五)卷十九(十)
弇州山人四部稿(六函二冊六十)
  明王世貞一百七十四卷賦詩文説四部前明汪道昆序後附世貞弟世懋書并世貞記觀世懋世貞世貞自為記云敬美書寄豫章十年矣以其見飾之過秘不敢示人至於揚㩁藝文折衷上下往往寸心千古安可以嫌終秘之且聞在藝圃餘中行之閩矣乃為梓拙稿之後據此則此書為世貞所自刋也當時橅刻不能今世行者皆出一版而此本猶屬明時所印較為清朗世貞世懋汪道昆見前
代囊子集(二函冊十六)
  明賀逢聖著詩六卷文類十卷
公元1616年
  此書前後俱無序跋雕刻精良紙色墨香絶類宋槧葢明末文人集之最工者按明史逢聖克繇江夏萬歴四十四年廷試第二翰林編修天啟間洗馬魏忠賢削籍崇禎時復官進秩禮部尚書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致政張獻忠武昌墩子一家殉之福王時贈少傅諡文忠
六家文選(三函冊三十)
  梁昭明太子蕭統六十卷唐李善吕延濟劉良張銑吕向李周翰註前蕭統序次李善上文選註表并國子監奉刋文選詔㫖吕延祚五臣集註文選表後明袁褧識語
公元1534年
  此書橅刻甚精校勘審實宋槧同工序後標此集精加校正絶無舛誤見在廣都縣北門裴宅印賣又五十二卷末葉毋昭裔時常文選不得發憤異日貴當版鏤之以遺學後至宰相遂踐其言并註云出揮麈録此二條宋槧中本有之係存其舊其六十巻末葉呉郡袁氏善本新雕𨽻書木記則袁褧所自標也語云家蔵百年見購鬻宋刻本昭明文選五臣六臣李善巾箱白文大字小字數十種家有此本甚稱精善而注釋本以六家為優因命工翻雕匡廓字體未少改易始於嘉靖甲午成於己酉計十六載云云四十四卷末葉丁未六月初八日宗信五十六卷末葉戊申孟夏十三日李清雕李宗信李清疑皆當日剞劂髙手故自署其名而丁未為甲午後之十三年僅刻至四十四卷戊申丁未後之一年僅刻至五十六卷且其成也經十六載則袁氏之擇工選藝毫髮無憾意亦概可見矣按蘇州府袁褧尚文呉縣諸生循例太學屬文長於詩繪花鳥逸趣書法元章晚耕謝湖之上自號謝湖
六家文選(六函一冊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公元1261年
  此即袁氏所刋之版而四十四卷末葉宗信之名及五十六卷末葉李清之名俱被書賈割去故紙幅均屬接補袁褧識語亦經私汰而於六十卷末葉改刋河東裴氏考訂大家善本命工鍥於宋開慶辛酉季夏咸淳甲戌仲春工畢并於末一行増刋把總鍥手曹仁字畫既與前絶不相類版心墨線參差不齊考訂訂字誤作金旁則偽飾之跡顯然畢露
公元1370年
  明楚府蔵本考明史諸王世表洪武三年太祖庶子楨於楚是為昭王六世襲封以嘉靖二十四年遇害是為愍王嘉靖三十年始續封愍王庶子英㷿為王是為恭王今考袁氏書刻成於嘉靖己酉嘉靖二十八年正當楚國絶封之時則所鈐楚府圖書當出恭王以後也又有翰林學士文節世家一印宋史楊萬里文節宋人諡法之最著者其印或為明時楊氏所鈐餘印無考又有袁忠印記袁澈篆法譌作表字屬書賈偽為不足錄入
 
 
 
 
  闕補卷二(一)卷三(一之四)卷四(二之一)卷六(二十五二十六)卷十八(十四)卷(二十四八三三十一之十四)卷二十八(六十八八)卷二十九(十)卷三十二(五八十十十七二五)卷五十二(九)
六家文選(六函一冊六十)
  篇目同前闕袁熾識語
  此亦前版而書中所有宋刋明刋識語本紀悉經私汰補痕類然橅印不及前二部之工
  寳峯主人收藏印記未知誰氏
六家文選(十函一冊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此書惟存五十二卷後所載揮塵一條其餘識語木記皆經割補而紙質特佳
  泰興季氏蔵本印記見前
 
 
  闕補目録(三十一三十二)卷三十(三十七)
六家文選(六函一册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公元1209年
  此書亦存揮麈一條六十卷之末偽刋奉議郎提舉茶鹽司幹辦公事朱奎奉聖廣都縣鏤版起工嘉定二年嵗次己已畢工於九年壬子臘月并標督工把總恵清亦係割去原紙别刋半葉粘接於後且嘉定九年丙子而非壬子則其作偽顯然
公元1577年
  明文徵明蔵本有烟條館印袁忠澈亦經收蔵印記見前又有世美堂印朱彛尊明詩小傳丁此吕右武江西新建萬歴丁丑進士歴官湖廣布政司參政著有世美堂集此印當即丁氏右武所鈐餘印俱無考又有景濓印考明史宋濓景濓浦江洪武間官至翰林學士承㫖太子賛善大夫景濓乃明初人書中不應有其印記係書偽作不足存也
  闕補表序目錄(全)
六家文選(六函一册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此書亦於卷六十之末葉改刊河東裴氏考訂云云訂字并作金旁與前第二部同其偽製葢出一人之手也
  明袁忠澈蔵本印記前部同又有王偉印考明史王偉神宗顯皇后父萬歴五年都督尋封永年伯吕雄濟之二印見前華亭朱氏未詳其人
 
 
六家文選(六函一冊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公元1096年
  此書於蕭統序後標紹聖三年丙子嵗蜡月十六日秘閣發刊又于吕延祚後列曽布蔡卞校正銜名卷六十後復標紹聖四年十月十五日太學博士主管文字陳瓘督鐫匠孫和二等工完皆係别刊半幅粘接而袁氏識語木記盡為割補紙質印工并出前後諸部之下
公元1577年
  明馮夢禎蔵本有馮開之印考浙江通志夢禎開之秀水萬厯丁丑進士累官南京國子監祭酒又有太子太保傅文穆公家蔵圖書考明史傅瀚曰川新喻天順八年進士累官禮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文穆此印當其後人所鈐其曲阿孫氏真賞齋二印無考
 
 
 
 
六家文選(六函冊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公元1008年
  此書亦將袁氏識語末記妄為割補其卷五十二末葉所有戊申孟夏十三日宗信一行雖子橅印之時以别紙掩葢其上然十三兩字墨痕猶隠透行間依稀可辨乃版心上方後以熙寧四年五字刻本記逐幅鈐印何其心勞日拙
  耶
  書中有呉寛印記考明史呉寛正徳時卒于官其時袁氏此書尚未付梓安得經其收蔵明是書賈故取袁褧以前之人冀掩其作偽之計不足採入餘所鈐三印亦無攷
 
 
六家文選(六函一冊六十)
  篇目同前李善吕延祚袁褧識語
公元1056年
  此書惟存蕭統序後裴宅印賣一條其餘識語木記俱經私汰實亦呉郡袁氏新版也其於卷二十四後乃偽標嘉祐改元澄心堂八字而祐字誤作祜改字已旁譌作𡰥此作偽而益形其陋者
  收蔵諸印無考
 
 
 
 
 
 
 
 
  闕補卷四(二十四)卷十(三十五)卷十七(二十五二十六)卷
  十八(十三十四)卷二十(七八)卷二十四(十一十二)卷二十五(十一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卷二十七(十六十七)卷二十八(十九二十)卷二十九(二十三)卷四十一(十三十七十四十八)卷四十四(三十九)
  卷四十八(十五十六)卷五十(十一十二)
六家文選(六函二冊六十)
  篇目同前袁褧識語
公元1242年
  此書於蕭統序末及卷六十後偽刋淳祐二年庚午嵗上蔡劉氏刋𨽻書木字體杜撰無凖繩亦即用袁氏版竄易亂真合計此書共成十部作偽者居其九其間變易之計狡獪多端或假為汴京所傳或託之南渡之末雖由書賈謀利欺人亦足見袁氏此書橅印精良實為一時不易得之本今登
 冊府者至十部之多且袁氏所蔵宋槧原本已入前宋版書中七百餘年後先輝映猗歟盛矣
  南昌袁氏收蔵印記見前武陵伯子印無考
 
 
  闕補卷五(二十一)巻八(二十一)巻十(十一)巻十八(二十一四二十二二十)巻二十四(二十九三十)巻二十八(十六)巻
  四十一(十四)卷四十三(三十三)巻五十四(三)
六臣註文選(六函冊六十)
  篇目同前
  此亦明翻宋槧而别為一版橅刻頗佳目録内於昭明五臣銜名之次割補一行似是明時刋梓者自署其名而書賈去之以售其作偽之術又於卷六十後刻河東裴氏考訂云云訂字亦作金旁且字紙墨判然各異不能掩也
文選注(二函冊十二)
公元1571年
  明王象乾刪定十二卷蕭統序次吕延祚五臣集註文選表次李善上文選註表次文選姓氏書版式將六臣之註或列之上方或列於行右其音釋則於下方列之不以註間本文取便記誦者也王象乾子廓山東新城人舉隆慶五年進士聞喜知縣兵部主事郎中出為保定知府累官兵部尚書少師太子太師總督大山西軍務衰病乞歸卒贈太師具見明史本象乾自擢宣府巡撫以後皆任邊疆重寄年八十三猶馳驅戎馬間此書標題下結銜為保定知府惟其時尚有餘閒游心翰墨
文選補遺(二函十冊)
  宋陳仁子四十巻前宋文序後宋譚紹烈識語
  書中每卷標題下稱茶陵陳仁子輯誦次行門人達臣纂類目録後有茶陵東山書院行木仁子宋史無傳凌迪知萬姓統譜陳天福茶陵嵗凶發廩平糶不能糴者天福輒周之有道士丐米福與之一斗道士酬以百錢福弗受道士出題其壁有桂子蘭孫聨步武之句後子孫蘭孫果登第慕義樂施有父風遭宋季易姓不復禄仕東山書院終身博學好古著述尤富輯文選補遺四十卷云云按所言東山書院既與木記相符而書之卷帙亦與此本適合則仁子天福之子無疑第未分晰此書為孫蘭兄弟何人所作耳趙文序中稱仁子同俌譚紹烈識語中又稱為古迂翁似仁子是其名而非其字或當隠不仕之時自避原名更為仁子也趙文字惟恭又字儀可廬陵人三貢於鄉仕南雄府教授文丞相之門嘗従勤王軍政多所㕘決晚請歸養所著有青山集見西江志魯達臣譚紹烈俱無考紹烈本仁子之甥亦受業其門為刋此書故系識語於後此本為明時翻刻橅印極清惟自十四卷十七卷前後紙色迥殊則従别本出補入者
  闕補卷五(五之七)卷十三(二)
古文苑(二函十冊)
  宋章樵重編二十一卷自序
公元1208年
  考陳振孫書録解題稱是不知何人世傳孫洙巨源佛寺經龕得之韓無咎類次九巻刻之婺州云云本則二十一卷宋時先後原有二版考浙江章樵叔道昌化嘉定元年進士嘗宰呉時代後於振孫解題僅登韓刻按自序作於紹定壬辰序中稱學製呉門結銜為知平江府呉縣事皆與浙江志符惟志稱是書為二十卷自序固有釐為二十卷之語又稱第二十一卷文多殘闕姑存卷末則志所稱葢不及末卷耳是本字畫頗清朗橅印不工紙色亦出縇染又偽作金粟印記總無以掩其為明翻宋槧之迹也
  書中有猗蘭堂及司馬收蔵各印不詳其人又有虞集伯生印篆庸劣顯係偽託不足採録
 
 
  闕補卷三(三)
六朝詩彚(二函冊十二)
  明張謙王宗聖一百十四卷前明金城序次詩人姓氏爵里
公元1532年
  明史藝文志王宗聖増補六朝詩彚一百十四卷雖於標題上加増補二字然不張謙之名此本標題下并列張謙王宗聖兼署姑蘇陸師道校正金城序又稱鄮西張子雅意裒采積累成編賔湖王子復禆益人凡五百有竒為卷百又十四命曰六朝詩彚因託五湖陸子為之校讐刻於蘇郡云云是此書之創始續成瞭然具見矣張謙仲受慈谿嘉靖壬辰進士歴官按察副使朱彛尊明詩王宗聖義烏嘉靖甲辰士官僉事浙江通志陸師道子傅縣人嘉靖戊戌士官尚寳少卿蘇州府金城始末無考其序後自署為濟南人號元白子此書字朗潔紙墨俱佳係初印本
竇氏聨珠集(一函一冊)
  唐竇常竇牟竇羣竇庠竇鞏五卷前載唐書竇羣本傳五人詩前各有小序宋張昭識語并詩次宋和峴弟□署名又識語一篇姓氏闕
  考竇氏聨珠宋時刻本原已盛行洪邁容齋
  隨筆陳振孫書録解題俱詳其始末振孫
  謂唐褚蔵言所序竇氏兄弟五人詩各有小序
公元1178年
  此書小序具存而不署褚氏之名葢明人翻刻時偶佚之也又考陳氏書録解題五卷宋史藝文志止作一卷似有互異觀書五人之詩係各為一卷而不標五卷之名故宋史所載遂指為一巻書末識語題淳熙五年家蔵和峴所校五竇詩世少其本因刋諸公府以永其傳今識語署名已為書賈割補不知何人所作窺其意特恐作於明人不得宋槧遂為私汰而不知其本淳熙五年宋人明人書首之載竇羣本傳唐書此傳雖止為羣立兄弟五人序中並見其畧因存之以考行第常字中行國子祭酒牟字貽周國子司業字州列容管經畧庠字胄卿婺州刺史鞏字友封武昌節度俱詳見本傳小序宋史張昭潛夫本名昭逺避溪祖諱止稱世居濮州范縣檢校禮部尚書周封舒國公宋初拜吏部尚書進封鄭國公改陳國公和峴晦仁浚儀宰相和疑子仕宋至主客郎中判太常寺禮儀既事弟㟸宋史無傳
  檇李項氏藏本餘印無考
 
 
 
 
文粹(六函八冊四十)
  宋姚鉉一百卷自序宋施昌言
  是書原刻前宋版中已載之而自序此本版式字體極意追摹足稱精善然紙質不及無能襲取
  收蔵二印無考
 
 
 
 
 
 
  闕補卷八十二(一)
文粹(四函冊四十)
  篇目同前
公元1524年
  此書於四十五卷之末别行刋嘉靖甲申嵗太學生姑蘇徐焴文明刋於家塾其各卷標題之首俱冠以重校三字其序並作大書似是别為一版然以通體版式字畫較之與前部所刋者並無區别當是得其版者僅將其序文重刋又於各卷標題四十五卷之末補刋標題以為新刻而實則仍其舊也徐焴始末亦無考
  收藏諸印未知誰氏
 
 
 
 
 
 
 
 
  闕補卷二(六)卷九(七)卷十五下(三)卷三十二(一)卷三十九(一二)卷四十三(十)卷四十七(八)卷六十七(八)卷七十四(一)卷七十九(九)卷八十二(十)卷九十三(八)卷九十九(四)
文粹(四函冊四十)
  篇目同前
  此書卷四十五後徐焴自識一行為書賈割去補以别紙葢因橅印較工遂欲藉以宋槧
文粹(四函二冊三十)
  篇目同前
  字朗墨瑩數部中以斯為最其徐焴所自識者亦遂見汰於書賈
  明焦竑蔵本有澹園印記鶴園未知誰氏
 
 
 
 
 
 
萬首唐人絶句(三函冊十五)
  宋洪邁著五六言二十六卷七言七十五卷一百一卷前邁序次劄子奏狀目録中有宋呉格汪綱識語
公元1223年
  考是書宋時舊本有一百巻一百一卷不同一百卷者為所自半刻㑹稽半刻鄱陽之本也一百一卷者為汪綱時所刋合會稽鄱陽之本而併刻之者也又有呉格重修本則僅屬會稽初刻一半也此書為一百一卷乃依汪綱翻刻明時耳觀洪邁自序言今以所編合為百卷刻之蓬萊閣中序後又有自題云越府所刻七言二十六卷五言二十卷奉祠鄱陽惟書不可以不成乃雇婺匠續之於容齋旬月而畢此百卷之名與刋刻之地言之鑿鑿無可疑者故陳振孫書録解題嘗為詳悉言之謂七言七十五卷五言六言二十五卷巻各百首凡萬首上之振孫所言固指㑹稽鄱陽合刻之本也此書所載汪綱識語則謂唐人絶句一百一卷半刻㑹稽半刻鄱陽嘉定癸未新安汪綱守越遂搨鄱陽本併刻之使合而為一云云已變稱一百卷者為一百一卷矣原其互異之故所自刋者五六言共二十五卷本則六言出列為第二十六卷増多一卷也乃書中又有呉格識語者以呉格亦為越守後於洪邁而先於汪綱曽取㑹稽所刻一半之版修補之而刻於鄱陽一半不與焉故其識語但稱洪公守㑹稽以此之郡後三十年獲繼往躅命工修補以永其傳時為嘉定辛亥云云不言卷數亦不言鄱陽續刻之事以意考之則止㑹稽一半之版也第所記嘉定辛亥似為翻刻時所誤按洪邁自序題為紹熙元年序後再題則為紹熙二年紹熙為光宗年號嘉定為寧宗年號浙江通志職官洪邁之守越在光宗朝呉格汪綱之守越皆在寧宗朝今以洪邁作序之年計紹熙元年庚戌次年則為辛亥鄱陽之年又三十年為寧宗之嘉定十四年嵗在辛巳並非辛亥則刋刻之誤不言可知呉格識語明稱後三十年獲繼往躅其為辛巳又復顯然辛巳後二年癸未汪綱作守之時使格之所修已為全版則相距不逺又奚必汪綱之合梓乎是此書原刻崖畧井然可考也考宋史汪綱仲舉黟縣人官至户部侍郎又考凌迪知萬姓統譜呉格休寧淳熙間登第歴官樞宻都承㫖起居舍人洪邁見前
  闕補卷七十四(十四十五)
萬首唐人絶句(三函册十五)
  篇目同前
  版式前部相似而所載呉格汪綱識語分行各異通體字畫亦較清朗葢同為翻刻而此則選工特勝
  收藏諸印未詳又有趙子昻印篆不工顯然偽託不復採録
 
 
 
 
 
 
 
 
  闕補五言卷十五(六)七言卷八(十五)卷六十三(十三)卷七十四(十三)
西山先生文章正宗(四函七冊二十)
  宋真徳秀二十四卷正宗綱目一卷
  前宋版中載是書有徳秀自序本無之且於標題之首稱西山先生其為明時所刻無疑橅印不及前書
文苑英華纂要(一函四冊)
  宋周必大著纂要八十四卷辨證十卷明華燧
公元1127年
  此書乃與其従孫子宣所刻爵里無考其序作於正徳元年周益公嘗取内架所貯正本集諸學士校正去其煩冗分類而成凡八十四卷復著辨證云云據此必大原書當有序跋後以久而佚之序又稱近得印本於湖陸氏所云印本葢指宋槧也此書仿宋巾箱本橅刻亦工而字畫結體過大不能宋刻之作蠅頭書矣
詩學大成(二函十冊)
  元林楨著三十卷前有元毛直方
  林楨爵里不可考以作序之毛直方推之當亦為宋末元初之人按凌迪知萬姓統譜直方靜可建安宋咸淳中領鄉薦入元授徒學士爭趨之有聊復軒藁二十餘卷并編詩集羣玉三十巻詩學大成行世據此詩學大成一書竟似出於直方迪知援据之誤意迪知當時偶見此書以其序有直方之名即以書為直方所纂觀其連舉三書一稱二十餘卷一稱三十卷而此書獨不言其卷數則疎畧顯然也其書本世俗餖飣學取便應酬而橅刻大方殊非草草觀其版式當即明時司禮監督刋之本
歴代名臣奏議(三十函十冊一百五)
  明永樂間奉勅三百五十卷
  考明史藝文志歴代名臣奏議三百五十卷註云永樂中黄淮奉勅纂輯與此本卷數正同書中當有序進表或經嵗久佚去其字畫不能清朗葢非初印本
諸儒箋解古文真寳(一函四冊)
  黄堅輯五卷明神宗序後明孝宗跋又一跋不著姓氏
公元1502年
  黄堅不知為何時人孝宗跋語已有命工梓之之文神宗作序又稱舊本凡三百十有二篇今益三十五篇刻久漫漶因重授梓云云明時内府此書固有二板矣其不著姓氏之跋則稱永陽黄堅氏所集古文真寳二十卷梓行已久率多湮蝕偶得善本命工重刋云云跋後題為弘治十五年青藜齋寓雲中有斐堂書觀此則内版之外復有二刻其刻於雲中者與孝宗朝内版同出一時皆為重梓神宗所刋最居其後係合孝宗雲中兩刻而併校之故皆載其跋也至雲中之跋稱二十巻與此五巻之數不符葢由重刋時省倂故第中註釋詞淺陋非名人所作
詞致録(二函冊十六)
  明李天麟十六卷有序闕名
公元1580年
  李天麟山東濟南府武定州人登萬歴庚辰進士第太學題名碑其書専輯駢體上自六朝下迄唐宋採其根葉並茂者合而録之不以富麗為工天麟曽有自刋之本其序作於萬歴丁亥備述選輯之㫖此本序稱祥宇李公則又别為一版而序後署名為書賈割去復従目録卷六中割取歐陽修方岳李良樞等名移補目録首葉標題以此書為歐陽修所作不知書中所載南宋人文甚多豈有修為纂輯之理今取天麟自刋本校之顛末具見又安従欺飾乎第此書雕刻清朗橅印頗工亦不失為佳本龍筋鳳髓判(一函二冊)
  唐張鷟二卷附唐列傳節文
  按此書載於文獻通考稱為十卷今止二卷葢因書僅百題後人翻刻遂為省併晁公武讀書志謂嘗八中制科此其書判陳振孫書録解題百題待選備之具而洪邁容齋隨筆譏其蔽罪議法不能深切則此書崖畧概可見矣書末節唐書張薦傳文以傅中兼叙其始末
山谷老人刀筆(一函四冊)
  宋黄庭堅二十卷山谷老人
  考晁公武陳振孫馬端臨諸書目止載黄魯直豫章三十卷别集十四卷别集一卷初無此書之名宋史藝文志豫章别集之外又載樂府二卷書尺十五卷亦未以刀筆名書則非宋槧可見此書前後當有選輯序跋或由書賈欲充宋槧従而汰之耳
  檇李項氏蔵本其衡齋印無考又有謝疊山趙孟頫二印係出偽作不足
 
 
滑耀編(一函四冊)
  明賈三近不分卷前三近自序
公元1568年
  考明史賈三近徳修嶧縣隆慶戊辰進士庶吉士累官兵部右侍郎選輯是書以滑耀名者葢取荘子滑疑之耀聖人所圖句也序作於萬歴庚辰自稱鳩子題其文皆取意於亡是子虚之説以自況風㫖當時橅刻此書雖非精善字畫尚為清朗
 
 
 
 
 
 
 
 
欽定天禄琳琅書目卷十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