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a 页 WYG0680-077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通说(二/) (说经中/)
宋太宗曰六经之旨圣人用心固与子史异矣
真宗曰经籍立言各有旨趣自不能无异同
孝宗曰六经断简阙疑可也何必强为之说
理宗曰治国平天下之道无出于六经易明其理书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通说(二/) (说经中/)
宋太宗曰六经之旨圣人用心固与子史异矣
真宗曰经籍立言各有旨趣自不能无异同
孝宗曰六经断简阙疑可也何必强为之说
理宗曰治国平天下之道无出于六经易明其理书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b 页 WYG0680-0776b.png
正其事诗通其情周典详其礼春秋志其变记礼则
杂纪焉者也人主视六经格言如金科玉条罔敢踰
越则逸德鲜矣
王禹偁曰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古圣人既不得已而
为之又欲句之难通义之难晓必不然矣请以六经
明之夫岂难通难晓耶今为文而舍六经又何法焉
若第取书之所谓吊由灵易之所谓朋盍簪者摹其
语而谓之古亦文之敝矣
杂纪焉者也人主视六经格言如金科玉条罔敢踰
越则逸德鲜矣
王禹偁曰夫文传道而明心也古圣人既不得已而
为之又欲句之难通义之难晓必不然矣请以六经
明之夫岂难通难晓耶今为文而舍六经又何法焉
若第取书之所谓吊由灵易之所谓朋盍簪者摹其
语而谓之古亦文之敝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a 页 WYG0680-0776c.png
李涂曰易书诗春秋仪礼礼记周礼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皆圣贤明道经世之言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
代文章从是出焉 又曰六经是治世之文左传国
语是衰世之文
罗处约曰六经易以明人之权礼以节民之情乐以
和民之心书以叙九畴之秘焕二帝之美春秋以正
君臣而敦名教诗以正风雅而存规戒
张咏曰五常所以正天地之功六籍所以抉天地之
孟子皆圣贤明道经世之言虽非为作文设而千万
代文章从是出焉 又曰六经是治世之文左传国
语是衰世之文
罗处约曰六经易以明人之权礼以节民之情乐以
和民之心书以叙九畴之秘焕二帝之美春秋以正
君臣而敦名教诗以正风雅而存规戒
张咏曰五常所以正天地之功六籍所以抉天地之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b 页 WYG0680-0776d.png
塞万古而下其谁异诸
田锡曰圣人之道布在方策六经言高旨远非讲求
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赵抃曰易之吉凶诗之美刺礼之污隆乐之治乱春
秋之美恶先代得失存亡无不纪述今经筵侍讲者
讲吉不讲凶讲治不讲乱侍读者读得不读失读存
不读亡非所以广聪明也
李朴曰书道治乱兴衰之迹故其辞显春秋赏善辨
田锡曰圣人之道布在方策六经言高旨远非讲求
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赵抃曰易之吉凶诗之美刺礼之污隆乐之治乱春
秋之美恶先代得失存亡无不纪述今经筵侍讲者
讲吉不讲凶讲治不讲乱侍读者读得不读失读存
不读亡非所以广聪明也
李朴曰书道治乱兴衰之迹故其辞显春秋赏善辨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a 页 WYG0680-0777a.png
恶归诸正故其辞微易以四象告吉凶故其辞深而
通礼以齐庄恭敬之心达于笾豆玉帛故其辞典以
严诗以君臣父子之情吹于竹弦于丝故其辞婉以
顺下三代而道德之意不传矣
孙复曰虞夏商周之治在于六经舍六经而求虞夏
商周之治犹泳断湟污渎之中属望于海也其可至
哉
文彦博曰国重六经礼乐诗书备矣删诗书正义始
通礼以齐庄恭敬之心达于笾豆玉帛故其辞典以
严诗以君臣父子之情吹于竹弦于丝故其辞婉以
顺下三代而道德之意不传矣
孙复曰虞夏商周之治在于六经舍六经而求虞夏
商周之治犹泳断湟污渎之中属望于海也其可至
哉
文彦博曰国重六经礼乐诗书备矣删诗书正义始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b 页 WYG0680-0777b.png
典坟之素定礼乐明述作同和之制赞易象洞穷理
尽性之旨修春秋深属辞比事之传故曰夫子之文
章可得而闻
尹洙曰今博士受经发明章句究极义训亦志于禄
仕而已天下业经以万数而传师学者百不一二也
若俾业太学者异其科试惟以明经为上第则承学
之士孰不承于师氏哉
欧阳修曰六经之法所以法不法正不正由不法与
尽性之旨修春秋深属辞比事之传故曰夫子之文
章可得而闻
尹洙曰今博士受经发明章句究极义训亦志于禄
仕而已天下业经以万数而传师学者百不一二也
若俾业太学者异其科试惟以明经为上第则承学
之士孰不承于师氏哉
欧阳修曰六经之法所以法不法正不正由不法与
卷二百九十六 第 4a 页 WYG0680-0777c.png
不正然后圣人者出而六经之书作焉 又曰仲尼
之业垂之六经其道闳博君人治物百王之用微是
无以为法 又曰九经正文通不过四十七万八千
九百九十五字童子日诵三百不五年略可上口
又曰当汉之时易与论语分为三诗分为四礼分为
二及学者散亡仅存其一而馀家皆废独春秋三传
并行至今 又曰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余尝听又
读佛书其数十万言谓可数言而尽乃溺其说者以
之业垂之六经其道闳博君人治物百王之用微是
无以为法 又曰九经正文通不过四十七万八千
九百九十五字童子日诵三百不五年略可上口
又曰当汉之时易与论语分为三诗分为四礼分为
二及学者散亡仅存其一而馀家皆废独春秋三传
并行至今 又曰妙论精言不以多为贵余尝听又
读佛书其数十万言谓可数言而尽乃溺其说者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4b 页 WYG0680-0777d.png
谓欲晓愚下人故如此尔然则六经简要愚下人独
不得晓耶
吕陶曰治性修身以及国家天下大略本之仁义其
文莫详于经
李清臣曰五经之道易可以潜而书可以彰春秋可
畏而诗可乐礼严而不可踰其辞不同而为道一也
又曰汉儒之治经终其身而无所倦能名其师说
者上或召用之高下其材为博士郎大夫部刺史至
不得晓耶
吕陶曰治性修身以及国家天下大略本之仁义其
文莫详于经
李清臣曰五经之道易可以潜而书可以彰春秋可
畏而诗可乐礼严而不可踰其辞不同而为道一也
又曰汉儒之治经终其身而无所倦能名其师说
者上或召用之高下其材为博士郎大夫部刺史至
卷二百九十六 第 5a 页 WYG0680-0778a.png
九卿丞相御史者接迹而有已不以经为进至听上
之自择故其人识趋向重名节今之学者徒焉玩章
句而已取人之格定之一日之间有未能通经而适
合于程度者有治经知道而偶绌于仓卒之对者取
之多失实故学者愈不笃苟借经术以射禄利得则
拨弃不复置力如贱丈夫今日穫而明日舍其耒耜
故其徒华而不根未至于道而止不知致君行已之
大操而天下之治因是而日衰盖古之学者乐之者
之自择故其人识趋向重名节今之学者徒焉玩章
句而已取人之格定之一日之间有未能通经而适
合于程度者有治经知道而偶绌于仓卒之对者取
之多失实故学者愈不笃苟借经术以射禄利得则
拨弃不复置力如贱丈夫今日穫而明日舍其耒耜
故其徒华而不根未至于道而止不知致君行已之
大操而天下之治因是而日衰盖古之学者乐之者
卷二百九十六 第 5b 页 WYG0680-0778b.png
也今之学者利之者也乐之与利于道之浅深岂可
同概而论哉
刘安世曰易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
以方外当为正以直内又曰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
虑当为能研诸虑如此类者五经中极多五经其来
已远前辈恐倡后生穿凿之端故不著论若或为之
倡则后生竞生新意以相夸尚六经无全书矣
方悫曰经者纬之对经有一定之体故为常纬则错
同概而论哉
刘安世曰易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
以方外当为正以直内又曰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
虑当为能研诸虑如此类者五经中极多五经其来
已远前辈恐倡后生穿凿之端故不著论若或为之
倡则后生竞生新意以相夸尚六经无全书矣
方悫曰经者纬之对经有一定之体故为常纬则错
卷二百九十六 第 6a 页 WYG0680-0778c.png
综往来故为变圣人之言道之常也诸子百家之言
道之变也故圣人之言特谓之经焉诗言其志书言
其事乐言其情易言其道礼言其体春秋言其法六
经之教先王之所以载道也
马睎孟曰天生蒸民莫不有其善性循而达之者教
也所以为教者六经而已
程子曰圣人六经皆不得已而作 又曰圣人之道
传诸经学者必以经为本 又曰治经实学也 又
道之变也故圣人之言特谓之经焉诗言其志书言
其事乐言其情易言其道礼言其体春秋言其法六
经之教先王之所以载道也
马睎孟曰天生蒸民莫不有其善性循而达之者教
也所以为教者六经而已
程子曰圣人六经皆不得已而作 又曰圣人之道
传诸经学者必以经为本 又曰治经实学也 又
卷二百九十六 第 6b 页 WYG0680-0778d.png
曰古之学者皆有传授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今人
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盖不得传授之意云尔
又曰经所以载道也器所以适用也学经而不知道
治器而不适用奚益哉 又曰看书各有门庭诗易
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
张子曰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
如此而言 又曰学者信书且须信论语孟子诗书
无舛杂礼虽杂出诸儒亦无害义如中庸大学出于
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盖不得传授之意云尔
又曰经所以载道也器所以适用也学经而不知道
治器而不适用奚益哉 又曰看书各有门庭诗易
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
张子曰圣人文章无定体诗书易礼春秋只随义理
如此而言 又曰学者信书且须信论语孟子诗书
无舛杂礼虽杂出诸儒亦无害义如中庸大学出于
卷二百九十六 第 7a 页 WYG0680-0779a.png
圣门均无可疑者
司马光曰取士之道当以经术为先辞采为后立周
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为九经令
天下学官依注疏讲说学士博观诸家自择短长各
存所见春秋止用左氏传其公羊榖梁陆淳等说并
为诸家 又曰近岁公卿大夫务为高奇之说流及
新进后生口传耳剽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
子之言读礼未知篇数已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
司马光曰取士之道当以经术为先辞采为后立周
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为九经令
天下学官依注疏讲说学士博观诸家自择短长各
存所见春秋止用左氏传其公羊榖梁陆淳等说并
为诸家 又曰近岁公卿大夫务为高奇之说流及
新进后生口传耳剽读易未识卦爻已谓十翼非孔
子之言读礼未知篇数已谓周官为战国之书读诗
卷二百九十六 第 7b 页 WYG0680-0779b.png
未尽周南召南已谓毛郑为章句之学读春秋未知
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循守注疏者谓之腐
儒穿凿臆说者谓之精义且性者子贡之所不及命
者孔子之所罕言今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
荡忘返入于老庄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利非国家
教人之正术也 又曰诵诸经读注疏以求圣人之
道宜取其合人情物理目前可用者而从之 又曰
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不若众人射之其中者多也
十二公已谓三传可束之高阁循守注疏者谓之腐
儒穿凿臆说者谓之精义且性者子贡之所不及命
者孔子之所罕言今人发口秉笔先论性命乃至流
荡忘返入于老庄以此欺惑考官猎取名利非国家
教人之正术也 又曰诵诸经读注疏以求圣人之
道宜取其合人情物理目前可用者而从之 又曰
经犹的也一人射之不若众人射之其中者多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8a 页 WYG0680-0779c.png
卲子曰昊天之尽物圣人之尽民皆有四府焉昊天
之四府者春夏秋冬之谓也阴阳升降于其间矣圣
人之四府者易诗书春秋之谓也礼乐污隆于其间
矣昊天以时授人圣人以经法天 又曰皇帝王霸
者易之体也虞夏商周者书之体也文武周召者诗
之体也秦晋齐楚者春秋之体也意言象数者易之
用也仁义礼智者书之用也性情形体者诗之用也
圣贤才术者春秋之用也 又曰孔子赞易自羲轩
之四府者春夏秋冬之谓也阴阳升降于其间矣圣
人之四府者易诗书春秋之谓也礼乐污隆于其间
矣昊天以时授人圣人以经法天 又曰皇帝王霸
者易之体也虞夏商周者书之体也文武周召者诗
之体也秦晋齐楚者春秋之体也意言象数者易之
用也仁义礼智者书之用也性情形体者诗之用也
圣贤才术者春秋之用也 又曰孔子赞易自羲轩
卷二百九十六 第 8b 页 WYG0680-0779d.png
而下序书自尧舜而下删诗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
桓文而下自羲轩而下祖三皇也自尧舜而下宗五
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孙五霸也
又曰仲尼修经周平王之时书终于晋文侯诗列
于王国风春秋始于鲁隐公易尽于未济卦 又曰
圣人六经浑然无迹如天道焉 又曰学以人事为
大今之经典古之人事也 又曰易始于三皇书始
于二帝诗始于三王春秋始于五霸
桓文而下自羲轩而下祖三皇也自尧舜而下宗五
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孙五霸也
又曰仲尼修经周平王之时书终于晋文侯诗列
于王国风春秋始于鲁隐公易尽于未济卦 又曰
圣人六经浑然无迹如天道焉 又曰学以人事为
大今之经典古之人事也 又曰易始于三皇书始
于二帝诗始于三王春秋始于五霸
卷二百九十六 第 9a 页 WYG0680-0780a.png
苏轼曰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
柱下史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
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
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
源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
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学者益
以苟简何哉
柱下史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
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
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
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
源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
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学者益
以苟简何哉
卷二百九十六 第 9b 页 WYG0680-0780b.png
苏辙曰六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
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
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邹浩曰圣人之道备在六经千门万户何从而入大
略在中庸一篇其要在谨独而已
张耒曰六经之文莫奇于易莫简于春秋
李廌曰天地之情阴阳之理吉凶之变失得之故备
在乎易一国之事系诸侯之本天下之事形四方之
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
必强牵合以为如此故其论委曲而莫通也
邹浩曰圣人之道备在六经千门万户何从而入大
略在中庸一篇其要在谨独而已
张耒曰六经之文莫奇于易莫简于春秋
李廌曰天地之情阴阳之理吉凶之变失得之故备
在乎易一国之事系诸侯之本天下之事形四方之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0a 页 WYG0680-0780c.png
风美盛德告成功皆在于诗尊王正法谨始善终详
天地之灾祥著君臣之美恶无尚于春秋尧舜禹汤
文武成康之世典谟训诰誓命之文百王之心迹治
乱之大略无尚于书欲以正六职以治六官必也学
夫周礼欲正其威仪详于辞令必也学夫仪礼
晁说之曰五采具而作绘五藏完而成人学者于五
经可舍一哉 又曰典籍之存诂训之传皆汉儒之
力汉儒于学者何负而例贬之与 又曰学者当以
天地之灾祥著君臣之美恶无尚于春秋尧舜禹汤
文武成康之世典谟训诰誓命之文百王之心迹治
乱之大略无尚于书欲以正六职以治六官必也学
夫周礼欲正其威仪详于辞令必也学夫仪礼
晁说之曰五采具而作绘五藏完而成人学者于五
经可舍一哉 又曰典籍之存诂训之传皆汉儒之
力汉儒于学者何负而例贬之与 又曰学者当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0b 页 WYG0680-0780d.png
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
矣 又曰圣人之意具载于经天地万物之理管
于是矣后世复有圣人尚不能加毫发为轻重况他
人乎譬如日月光明莫知其终始宁辨其新故彼一
己之所谓新也乃六经之所故有也尚何矜哉
李潜曰吾徒学圣人当用意看易诗书春秋论语孟
子孝经而已中心既有所主则散看诸书方圆轻重
之来必为规矩权衡所正矣
矣 又曰圣人之意具载于经天地万物之理管
于是矣后世复有圣人尚不能加毫发为轻重况他
人乎譬如日月光明莫知其终始宁辨其新故彼一
己之所谓新也乃六经之所故有也尚何矜哉
李潜曰吾徒学圣人当用意看易诗书春秋论语孟
子孝经而已中心既有所主则散看诸书方圆轻重
之来必为规矩权衡所正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1a 页 WYG0680-0781a.png
田腴曰李君行说圣人之言易晓看传解则愈惑矣
读书须是不要看别人传解此不然须是先看古人
解说但不当有所执择其善者从之若都不看不知
用多少工夫方可到先儒见处也
陈瓘曰五经之文久而愈新 又曰凡欲解经必先
返诸其身而安措之天下而可行然后为之说焉纵
未能尽圣人之心亦庶几矣若不如是虽辞辨通畅
亦未免凿也
读书须是不要看别人传解此不然须是先看古人
解说但不当有所执择其善者从之若都不看不知
用多少工夫方可到先儒见处也
陈瓘曰五经之文久而愈新 又曰凡欲解经必先
返诸其身而安措之天下而可行然后为之说焉纵
未能尽圣人之心亦庶几矣若不如是虽辞辨通畅
亦未免凿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1b 页 WYG0680-0781b.png
陆佃曰古之学者先明诗而书次之书已明而礼乐
次之礼乐已明而春秋次之春秋已明而易次之故
五变而春秋可举九变而易可言也
周谞曰诗者人之所以兴故先之既兴矣则事之所
以辨故书次之事既辨矣则和之所以成故乐次之
既成矣则极乎天道之高明故易次之既极矣则必
遵乎人道之中庸故礼次之而必终于春秋者以救
乱反正为馀事也 又曰六经先王经世之迹在焉
次之礼乐已明而春秋次之春秋已明而易次之故
五变而春秋可举九变而易可言也
周谞曰诗者人之所以兴故先之既兴矣则事之所
以辨故书次之事既辨矣则和之所以成故乐次之
既成矣则极乎天道之高明故易次之既极矣则必
遵乎人道之中庸故礼次之而必终于春秋者以救
乱反正为馀事也 又曰六经先王经世之迹在焉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2a 页 WYG0680-0781c.png
是亦足用矣 又曰六经之义验之于心而然施之
行事而顺然后为得验之于心而不然施之行事而
不顺则非所谓经义今之治经者为无用之文徼幸
科第而已果何益哉
苏籀曰昔仲尼于诗书易礼乐春秋惟举要发端不
详其言非不能详也以为详之则隘故略之使仁智
者自求而得
崔鶠曰冯澥之言云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此奸言
行事而顺然后为得验之于心而不然施之行事而
不顺则非所谓经义今之治经者为无用之文徼幸
科第而已果何益哉
苏籀曰昔仲尼于诗书易礼乐春秋惟举要发端不
详其言非不能详也以为详之则隘故略之使仁智
者自求而得
崔鶠曰冯澥之言云士无异论太学之盛也此奸言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2b 页 WYG0680-0781d.png
也昔王安石斥除异已名臣如韩琦司马光辈既以
异论逐而其所著三经士子宗之者得官不用者黜
逐则天下靡然无一人敢可否矣陵夷至于大乱则
无异论之祸也
陈过庭曰五经义微诸家因而异见所不能免也以
所是者为正所否者即为邪此乃一偏之大失也
吕本中曰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
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
异论逐而其所著三经士子宗之者得官不用者黜
逐则天下靡然无一人敢可否矣陵夷至于大乱则
无异论之祸也
陈过庭曰五经义微诸家因而异见所不能免也以
所是者为正所否者即为邪此乃一偏之大失也
吕本中曰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
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3a 页 WYG0680-0782a.png
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
杨时曰六经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治之成法
也其文自尧舜历夏周之季兴衰治乱成败之迹救
敝通变因时损益之理皆焕然可考网罗天地之大
文理象器幽明之故死生终始之变莫不详喻曲譬
较然如数一二
尹焞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
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
杨时曰六经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治之成法
也其文自尧舜历夏周之季兴衰治乱成败之迹救
敝通变因时损益之理皆焕然可考网罗天地之大
文理象器幽明之故死生终始之变莫不详喻曲譬
较然如数一二
尹焞曰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
以用心与圣人所以至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3b 页 WYG0680-0782b.png
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
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林疑独曰六经者各有所道同归于治而已六经判
而百家各是其所是道术所以不明也
程俱曰汉兴诸儒以经义专门教授故学者必有师
承源流派别皆可推考东汉二晋以迄有唐馀风犹
有存者
叶梦得曰六经诸史与诸子之善者通三千馀卷以
阙其疑则圣人之意见矣
林疑独曰六经者各有所道同归于治而已六经判
而百家各是其所是道术所以不明也
程俱曰汉兴诸儒以经义专门教授故学者必有师
承源流派别皆可推考东汉二晋以迄有唐馀风犹
有存者
叶梦得曰六经诸史与诸子之善者通三千馀卷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4a 页 WYG0680-0782c.png
二十年计之日读一卷亦可以再周其馀一读足矣
惟六经不可一日去手
郑樵曰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
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诗虽一书而有十
二种学有训诂学有传学有注学有图学有谱学有
名物学班固有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
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
枝叶繁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
惟六经不可一日去手
郑樵曰易虽一书而有十六种学有传学有注学有
章句学有图学有数学有谶纬学诗虽一书而有十
二种学有训诂学有传学有注学有图学有谱学有
名物学班固有言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
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者寖盛
枝叶繁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人盖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4b 页 WYG0680-0782d.png
利禄之路然也三百篇之诗尽在声歌自置诗博士
以来学者不闻一篇之诗六十四卦之易该于象数
自置易博士以来学者不见一卦之易儒家之弊至
此而极
胡寅曰易诗书春秋全经也先贤以之配皇帝王霸
言世之变道之用不出乎是矣论语孟子圣贤之微
言诸经之管辖也孝经非曾子所为盖其门人识所
闻而成之故整比章指又未免有浅近者不可以经
以来学者不闻一篇之诗六十四卦之易该于象数
自置易博士以来学者不见一卦之易儒家之弊至
此而极
胡寅曰易诗书春秋全经也先贤以之配皇帝王霸
言世之变道之用不出乎是矣论语孟子圣贤之微
言诸经之管辖也孝经非曾子所为盖其门人识所
闻而成之故整比章指又未免有浅近者不可以经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5a 页 WYG0680-0783a.png
名也礼记多出于孔子弟子然必去吕不韦之月令
及汉儒之王制仍博集名儒择冠婚丧祭燕乡相见
之经与曲礼以类相从然后可以为一书若大学中
庸则孟子之伦也不可附之礼篇至于学记乐记閒
居燕居缁衣表记格言甚多非经解儒行之比当以
为大学中庸之次也礼运礼器玉藻郊特牲之类又
其次也若周官则决不出于周公不当立博士使学
者传习姑置之足矣
及汉儒之王制仍博集名儒择冠婚丧祭燕乡相见
之经与曲礼以类相从然后可以为一书若大学中
庸则孟子之伦也不可附之礼篇至于学记乐记閒
居燕居缁衣表记格言甚多非经解儒行之比当以
为大学中庸之次也礼运礼器玉藻郊特牲之类又
其次也若周官则决不出于周公不当立博士使学
者传习姑置之足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5b 页 WYG0680-0783b.png
范浚曰士生叔世去圣人数千百岁虽不复见圣人
之仪形而即遗经所传以求所不传之妙尚可以见
圣人之心也
林光朝曰文王演周易而为卜筮之书箕子作洪范
流而为灾异五行之说圣人之经何其不幸也
王质曰文章根本在六经
郑耕老曰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取
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毛诗三万九千二
之仪形而即遗经所传以求所不传之妙尚可以见
圣人之心也
林光朝曰文王演周易而为卜筮之书箕子作洪范
流而为灾异五行之说圣人之经何其不幸也
王质曰文章根本在六经
郑耕老曰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今取
六经及论语孟子孝经以字计之毛诗三万九千二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6a 页 WYG0680-0783c.png
百二十四字尚书二万五千七百字周礼四万五千
八百六字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周易二万四千二
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
字孝经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四千
九十五字且以中才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
半可毕或以天资稍钝减中材之半日诵一百五十
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著心
八百六字礼记九万九千二十字周易二万四千二
百七字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字
论语一万二千七百字孟子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
字孝经一千九百三字大小九经合四十八万四千
九十五字且以中才为率若日诵三百字不过四年
半可毕或以天资稍钝减中材之半日诵一百五十
字亦止九年可毕苟能熟读而温习之使入耳著心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6b 页 WYG0680-0783d.png
久不忘失全在日积之功耳里谚曰积丝成寸积寸
成尺寸尺不已遂成文匹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后生
其勉之
喻樗曰六经数十万言只十个字能尽其义要之不
出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而已
洪迈曰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佳名盖
各以百数其书曰传曰解曰章句而已若战国迨汉
则其名简雅一曰故故者通其指义也书有夏侯解
成尺寸尺不已遂成文匹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后生
其勉之
喻樗曰六经数十万言只十个字能尽其义要之不
出乎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而已
洪迈曰晋唐至今诸儒训释六经否则自立佳名盖
各以百数其书曰传曰解曰章句而已若战国迨汉
则其名简雅一曰故故者通其指义也书有夏侯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7a 页 WYG0680-0784a.png
故诗有鲁故后故韩故也毛诗故训传颜师古谓流
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小学有杜林仓颉故二
曰微谓释其微指如春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
虞卿微传三曰通如洼丹易通论名为洼君通班固
白虎通应劭风俗通唐刘知几史通韩滉春秋通凡
此诸书惟白虎通风俗通仅存耳又如郑康成作毛
诗笺申明传义他书无用此字者论语之学但曰鲁
论齐论张侯论后来皆不然也
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小学有杜林仓颉故二
曰微谓释其微指如春秋有左氏微铎氏微张氏微
虞卿微传三曰通如洼丹易通论名为洼君通班固
白虎通应劭风俗通唐刘知几史通韩滉春秋通凡
此诸书惟白虎通风俗通仅存耳又如郑康成作毛
诗笺申明传义他书无用此字者论语之学但曰鲁
论齐论张侯论后来皆不然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7b 页 WYG0680-0784b.png
陆游曰唐及国初学者不敢议孔安国郑康成况圣
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
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
于议经况传注乎
胡铨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数圣人之心法在焉观于易则由多识以畜其德
观于礼则由强识以敦其行观于论语则由默识以
进乎道亦识其大者而已
人乎自庆历后诸儒发明经旨非前人所及然排系
辞毁周礼疑孟子讥书之胤征顾命黜诗之序不难
于议经况传注乎
胡铨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盖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
子数圣人之心法在焉观于易则由多识以畜其德
观于礼则由强识以敦其行观于论语则由默识以
进乎道亦识其大者而已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8a 页 WYG0680-0784c.png
王炎曰士志学必志乎道六经载道之器也圣人诏
天下与后世者甚厚也故志乎道者其学自经始
杨万里曰有六经则有异说刘歆历法引武成咸刘
商王之句郑氏诗注引伊训载孚在亳之辞荀爽易
解于乾为木果之后复有为龙为直之言桓宽盐铁
论引其故察察之语以为出于春秋按书易春秋初
无是也盖诸儒各出臆见以其私说簧鼓世俗之观
听而圣人之六经化为诸儒之六经矣
天下与后世者甚厚也故志乎道者其学自经始
杨万里曰有六经则有异说刘歆历法引武成咸刘
商王之句郑氏诗注引伊训载孚在亳之辞荀爽易
解于乾为木果之后复有为龙为直之言桓宽盐铁
论引其故察察之语以为出于春秋按书易春秋初
无是也盖诸儒各出臆见以其私说簧鼓世俗之观
听而圣人之六经化为诸儒之六经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8b 页 WYG0680-0784d.png
汪应辰曰六经典籍政事之本也
吕祖谦曰汉儒经学大抵专门旁通者少通诗礼者
后苍也通诗书者徐敖夏侯始昌也通书春秋者胡
常也通礼春秋者孟卿也通诗春秋者申公江公也
通易诗者韩婴也通三传者尹更始也五经悉通者
王吉夏侯始昌也至郑康成通集诸家之长 又曰
汉经学兴废不以理之是非而以时之好恶
朱子曰古之圣人作为六经以教后世易以通幽明
吕祖谦曰汉儒经学大抵专门旁通者少通诗礼者
后苍也通诗书者徐敖夏侯始昌也通书春秋者胡
常也通礼春秋者孟卿也通诗春秋者申公江公也
通易诗者韩婴也通三传者尹更始也五经悉通者
王吉夏侯始昌也至郑康成通集诸家之长 又曰
汉经学兴废不以理之是非而以时之好恶
朱子曰古之圣人作为六经以教后世易以通幽明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9a 页 WYG0680-0785a.png
之故书以纪政事之实诗以导性情之正春秋以示
法戒之严礼以正行乐以和心其于义理之精微古
今之得失所以该贯发挥究竟穷极可谓盛矣而总
其书不过数十卷盖其简易精约又如此 又曰世
之解经者有三一儒者之经一文人之经东坡陈少
南辈是也一禅者之经张子韶辈是也 又曰诸家
说有异同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辞乙说
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辞两家之说既尽又参考
法戒之严礼以正行乐以和心其于义理之精微古
今之得失所以该贯发挥究竟穷极可谓盛矣而总
其书不过数十卷盖其简易精约又如此 又曰世
之解经者有三一儒者之经一文人之经东坡陈少
南辈是也一禅者之经张子韶辈是也 又曰诸家
说有异同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辞乙说
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辞两家之说既尽又参考
卷二百九十六 第 19b 页 WYG0680-0785b.png
而穷究之必有一真是者出矣 又曰读书必先读
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
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又曰
看讲解不可专徇他说不求是非便道前贤言语皆
的当 又曰治经者必因先儒已成之说而推之借
曰未必尽是亦当究其所以得失之故而后可以反
求诸心而正其谬此汉之诸儒所以专门名家各守
师说而不敢轻有变焉者也但其守之太拘而不能
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
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又曰
看讲解不可专徇他说不求是非便道前贤言语皆
的当 又曰治经者必因先儒已成之说而推之借
曰未必尽是亦当究其所以得失之故而后可以反
求诸心而正其谬此汉之诸儒所以专门名家各守
师说而不敢轻有变焉者也但其守之太拘而不能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0a 页 WYG0680-0785c.png
精思明辨以求其是则为病耳 又曰圣人作经以
诏后世将使学者诵其文思其义有以知其事理之
当然见道义之全体而身力行之以入圣贤之域也
其言虽约而天下之故幽明巨细靡不该焉欲求道
以入德者舍此为无所用其心矣 又曰易书诗礼
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不可以
一日而废焉者也
李方子曰昔者易更三古而混于八索诗书烦乱礼
诏后世将使学者诵其文思其义有以知其事理之
当然见道义之全体而身力行之以入圣贤之域也
其言虽约而天下之故幽明巨细靡不该焉欲求道
以入德者舍此为无所用其心矣 又曰易书诗礼
乐春秋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不可以
一日而废焉者也
李方子曰昔者易更三古而混于八索诗书烦乱礼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0b 页 WYG0680-0785d.png
乐散亡而莫克正也夫子从而赞之定之删之正之
又作春秋六经始备以为万世道德之宗主
陈淳曰读四子书毋过求毋巧凿毋旁搜毋曲引惟
平心以玩其指归而切已以察其实用而已果能于
是融会贯通由是而稽诸经与凡读天下之书论天
下之事轻重长短截然一定自不复有锱铢分寸之
或紊矣
刘爚曰治道原于士风士风本于学术周衰孔子取
又作春秋六经始备以为万世道德之宗主
陈淳曰读四子书毋过求毋巧凿毋旁搜毋曲引惟
平心以玩其指归而切已以察其实用而已果能于
是融会贯通由是而稽诸经与凡读天下之书论天
下之事轻重长短截然一定自不复有锱铢分寸之
或紊矣
刘爚曰治道原于士风士风本于学术周衰孔子取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1a 页 WYG0680-0786a.png
先王之大经大法与其徒诵而传之杂见于六经千
载之后学者习焉故以事父则孝以事君则忠 又
曰帝王之学当本之大学探之中庸参之论语孟子
然后质之诗书玩之周易證之春秋稽之周官求之
仪礼博之礼记于修身治天下之道犹指掌矣
周孚曰圣人之经其以为名皆因旧而不改易之为
易书之为书诗之为诗圣人未出其名固已如是至
于春秋则犹三经也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鲁谓之
载之后学者习焉故以事父则孝以事君则忠 又
曰帝王之学当本之大学探之中庸参之论语孟子
然后质之诗书玩之周易證之春秋稽之周官求之
仪礼博之礼记于修身治天下之道犹指掌矣
周孚曰圣人之经其以为名皆因旧而不改易之为
易书之为书诗之为诗圣人未出其名固已如是至
于春秋则犹三经也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鲁谓之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1b 页 WYG0680-0786b.png
春秋错举四时以为之名圣人何加损焉
陈骙曰六经之道既曰同归六经之文容无异体故
易文似诗诗文似书书文似礼中孚九二曰鸣鹤在
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使入诗雅孰别
爻辞抑二章曰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
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
刑使入书诰孰别雅语顾命牖閒南向敷重篾席黼
纯华玉仍几襾序东向敷重底席缀纯文贝仍几东
陈骙曰六经之道既曰同归六经之文容无异体故
易文似诗诗文似书书文似礼中孚九二曰鸣鹤在
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使入诗雅孰别
爻辞抑二章曰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
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
刑使入书诰孰别雅语顾命牖閒南向敷重篾席黼
纯华玉仍几襾序东向敷重底席缀纯文贝仍几东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2a 页 WYG0680-0786c.png
序襾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西夹南向敷重笋
席玄纷纯漆仍几使入周官司几筵孰别命语 又
曰经传之文有相类者非故出于蹈袭实理之所在
不约而同也
高似孙曰书纪事诗考俗春秋以明道礼乐以稽政
易之作极圣人之蕴奥而天下无遗思矣 又曰汉
人以通五经为重其曰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也五
经纵横周宣光周举也五经纷纶井大春井丹也五
席玄纷纯漆仍几使入周官司几筵孰别命语 又
曰经传之文有相类者非故出于蹈袭实理之所在
不约而同也
高似孙曰书纪事诗考俗春秋以明道礼乐以稽政
易之作极圣人之蕴奥而天下无遗思矣 又曰汉
人以通五经为重其曰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也五
经纵横周宣光周举也五经纷纶井大春井丹也五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2b 页 WYG0680-0786d.png
经兴复鲁叔陆鲁丕也
真德秀曰六经于五常之道无不包者班固乃以五
常分属于六艺是乐有仁而无义诗有义而无仁也
又曰古者君臣上下共由六经之道上之所以为
教者此也下之所以为学者此也 又曰古之学者
学一经必有一经之用其视后世通经之士徒习章
句训义而无益于性情心术者何如哉
魏了翁曰自图书出于河洛天地之秘始露迨八卦
真德秀曰六经于五常之道无不包者班固乃以五
常分属于六艺是乐有仁而无义诗有义而无仁也
又曰古者君臣上下共由六经之道上之所以为
教者此也下之所以为学者此也 又曰古之学者
学一经必有一经之用其视后世通经之士徒习章
句训义而无益于性情心术者何如哉
魏了翁曰自图书出于河洛天地之秘始露迨八卦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3a 页 WYG0680-0787a.png
画九畴叙六经作而天地之文备矣
应镛曰乐正崇四术以训士则先王之诗书礼乐其
设教固已久易虽用于卜筮而精微之理非初学所
可语春秋虽本于纪载而策书亦非民庶所得尽窥
故易象春秋韩宣子适鲁始得见之则诸国之教未
必尽备六者盖自夫子删定赞系笔削之馀而后传
习始广经术流行
戴栩曰诗坏于卫宏之序春秋误于公羊之传易由
应镛曰乐正崇四术以训士则先王之诗书礼乐其
设教固已久易虽用于卜筮而精微之理非初学所
可语春秋虽本于纪载而策书亦非民庶所得尽窥
故易象春秋韩宣子适鲁始得见之则诸国之教未
必尽备六者盖自夫子删定赞系笔削之馀而后传
习始广经术流行
戴栩曰诗坏于卫宏之序春秋误于公羊之传易由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3b 页 WYG0680-0787b.png
于三圣系爻彖象之互入书失于孔壁序传简编之
相乱周礼特周公大约之书当时有未必尽行者
洪咨夔曰易者文之太极也诗书礼乐春秋论语文
之两仪也
方镕曰家庭日用起无非六经之道
包恢曰理备于经经明则理明矣
方岳曰六经四十三万字
罗璧曰六经皆根人事而作周易著吉凶悔吝之理
相乱周礼特周公大约之书当时有未必尽行者
洪咨夔曰易者文之太极也诗书礼乐春秋论语文
之两仪也
方镕曰家庭日用起无非六经之道
包恢曰理备于经经明则理明矣
方岳曰六经四十三万字
罗璧曰六经皆根人事而作周易著吉凶悔吝之理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4a 页 WYG0680-0787c.png
春秋录是非善恶之迹毛诗载政教美刺之分尚书
陈唐虞三代之治礼记威仪之详备周礼制度之纤
悉论语立身行已之大防孟子发明王道之极致无
有空言者
林駉曰圣人六经与天地并汉自中世以来上以表
章自任下以授受名家朝廷之上非经不能立事搢
绅之间非经不敢建议贾捐之请勿击珠厓王商则
曰经义何以处龚胜之奏王嘉公孙禄则曰君议一
陈唐虞三代之治礼记威仪之详备周礼制度之纤
悉论语立身行已之大防孟子发明王道之极致无
有空言者
林駉曰圣人六经与天地并汉自中世以来上以表
章自任下以授受名家朝廷之上非经不能立事搢
绅之间非经不敢建议贾捐之请勿击珠厓王商则
曰经义何以处龚胜之奏王嘉公孙禄则曰君议一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4b 页 WYG0680-0787d.png
无所据一时君臣相与从事于经学亦善矣董仲舒
曰元年谨始之意勉时君之初政隽不疑以蒯聩出
奔之事辨一时之疑狱以此立论岂不为圣经之幸
若夫来归自镐我行永久诗虽有是言而无关于边
功也乃援之以颂陈汤之功何泥也乃眷西顾此维
与宅诗虽有是语初无关于郊祀也乃取以定南北
郊何凿也甚者欲附奸臣则援不语怪力乱神之言
(张禹/传)欲行𣙜酤则援有酒酤我之文欲夺民利则援
曰元年谨始之意勉时君之初政隽不疑以蒯聩出
奔之事辨一时之疑狱以此立论岂不为圣经之幸
若夫来归自镐我行永久诗虽有是言而无关于边
功也乃援之以颂陈汤之功何泥也乃眷西顾此维
与宅诗虽有是语初无关于郊祀也乃取以定南北
郊何凿也甚者欲附奸臣则援不语怪力乱神之言
(张禹/传)欲行𣙜酤则援有酒酤我之文欲夺民利则援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5a 页 WYG0680-0788a.png
周礼五均之法(王莽/传)假托以文奸援引以济私是先
王学术反为祸天下之具也 又曰圣经不幸于后
世者三曰议经曰僭经曰叛经夫以圣人之经天地
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诸儒也孔子不敢议夏五郭
公之疑游夏高弟不敢一辞之措庄周异端之流犹
知尊圣人之教君子以是知议经僭经叛经者之罪
矣
王应麟曰记之经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之教未始
王学术反为祸天下之具也 又曰圣经不幸于后
世者三曰议经曰僭经曰叛经夫以圣人之经天地
鬼神不能易而易之者诸儒也孔子不敢议夏五郭
公之疑游夏高弟不敢一辞之措庄周异端之流犹
知尊圣人之教君子以是知议经僭经叛经者之罪
矣
王应麟曰记之经解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之教未始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5b 页 WYG0680-0788b.png
正六经之名庄子天运篇始述老子之言曰六经先
王之陈迹实昉乎此太史公滑稽传以礼乐诗书易
春秋为六艺而班史因之又以五学配五常而论语
孝经并纪于六艺略中自时厥后或曰五经或曰六
经或曰七经至唐贞观中谷那律淹贯群书褚遂良
称为九经库九经之名又昉乎此其后明经取士以
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
春秋公榖为小经所谓九经也国朝方以三传合为
王之陈迹实昉乎此太史公滑稽传以礼乐诗书易
春秋为六艺而班史因之又以五学配五常而论语
孝经并纪于六艺略中自时厥后或曰五经或曰六
经或曰七经至唐贞观中谷那律淹贯群书褚遂良
称为九经库九经之名又昉乎此其后明经取士以
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
春秋公榖为小经所谓九经也国朝方以三传合为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6a 页 WYG0680-0788c.png
一又舍仪礼而以易诗书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又
以孟子升经论语孝经为三小经今所谓九经也
又曰汉世经先出者不如后出盛传于后世费氏易
古文尚书毛诗小戴礼左氏春秋是也 又曰自汉
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
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义行视汉儒之学如土梗古
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说未尝有讲义也元丰间陆农
师在经筵始进讲义自时厥后上而经筵下而学校
以孟子升经论语孝经为三小经今所谓九经也
又曰汉世经先出者不如后出盛传于后世费氏易
古文尚书毛诗小戴礼左氏春秋是也 又曰自汉
儒至于庆历间谈经者守训故而不凿七经小传出
而稍尚新奇矣至三经义行视汉儒之学如土梗古
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说未尝有讲义也元丰间陆农
师在经筵始进讲义自时厥后上而经筵下而学校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6b 页 WYG0680-0788d.png
皆为支离曼衍之辞说者徒以资口耳听者不复相
问难道愈散而习愈薄矣 又曰六经即圣人之心
随其所用皆切至理
叶时曰六经更秦火而不全者多矣书亡四十三篇
周雅亡六篇周礼六官缺一河间献王求考工记以
足其书嗟夫书亡而张霸伪书作诗亡而束晰补诗
作适资识者捧腹尔曾是考工记而可补礼经乎
方回曰近世以老注易以六典传尚书以三礼笺诗
问难道愈散而习愈薄矣 又曰六经即圣人之心
随其所用皆切至理
叶时曰六经更秦火而不全者多矣书亡四十三篇
周雅亡六篇周礼六官缺一河间献王求考工记以
足其书嗟夫书亡而张霸伪书作诗亡而束晰补诗
作适资识者捧腹尔曾是考工记而可补礼经乎
方回曰近世以老注易以六典传尚书以三礼笺诗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7a 页 WYG0680-0789a.png
以司马法释周礼以灾异谶纬说春秋以郑卫淫声
制乐真学者之大不幸也
张卿弼曰圣贤之学载在六经明于日月汉魏以来
诸儒或以谶纬为奥或以老庄为高使异端百家之
说与六经参错于天地之间千有馀年自濂洛诸公
之出辞而辟之廓如也
蒋岩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有是道而不能言故托
诸圣人言之易书诗礼乐春秋此圣人之言而天地
制乐真学者之大不幸也
张卿弼曰圣贤之学载在六经明于日月汉魏以来
诸儒或以谶纬为奥或以老庄为高使异端百家之
说与六经参错于天地之间千有馀年自濂洛诸公
之出辞而辟之廓如也
蒋岩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有是道而不能言故托
诸圣人言之易书诗礼乐春秋此圣人之言而天地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7b 页 WYG0680-0789b.png
之道也非易无以立天地之心非书无以纪帝王之
迹诗以导风俗之美春秋以严王霸之辨礼以节民
乐以和人用是训天下万世一日不可废岂无用之
空言哉 又曰以通书读易可以会太极以经世书
观洪范可以建皇极中庸之慎独可以位天地育万
物大学之致知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一书无非
言仁孟子七篇无非道性善
马端临曰秦燔经籍而独存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学
迹诗以导风俗之美春秋以严王霸之辨礼以节民
乐以和人用是训天下万世一日不可废岂无用之
空言哉 又曰以通书读易可以会太极以经世书
观洪范可以建皇极中庸之慎独可以位天地育万
物大学之致知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一书无非
言仁孟子七篇无非道性善
马端临曰秦燔经籍而独存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学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8a 页 WYG0680-0789c.png
者抱恨终古然以今考之易与春秋二经本末具存
诗亡其六篇或以为笙诗元无其辞是诗亦未尝亡
也礼本无成书戴记杂出汉儒所编仪礼十七篇及
六典最晚出六典仅亡冬官然其书纯驳相半其存
亡未足为经之疵也独虞夏商周之书亡其四十六
篇尔然则嬴秦所燔除书之外俱未尝亡也若医药
卜筮种树之书当时虽未尝废锢而并无一卷流传
至今者以此见圣经贤传终古不朽而小道异端虽
诗亡其六篇或以为笙诗元无其辞是诗亦未尝亡
也礼本无成书戴记杂出汉儒所编仪礼十七篇及
六典最晚出六典仅亡冬官然其书纯驳相半其存
亡未足为经之疵也独虞夏商周之书亡其四十六
篇尔然则嬴秦所燔除书之外俱未尝亡也若医药
卜筮种树之书当时虽未尝废锢而并无一卷流传
至今者以此见圣经贤传终古不朽而小道异端虽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8b 页 WYG0680-0789d.png
存必亡初不以世主之好恶为之兴废也
王柏曰六经虽同一道而各有体犹四时均一气而
各有用
陈普曰五经四书无一句一字无义理 又曰五经
传注岂可无视其是与非足矣岂宜一切屏之
曹淇曰圣经贤传无非示天下后世以当行之道食
之必用五榖衣之必用桑麻所以开悟后学者无以
易此
王柏曰六经虽同一道而各有体犹四时均一气而
各有用
陈普曰五经四书无一句一字无义理 又曰五经
传注岂可无视其是与非足矣岂宜一切屏之
曹淇曰圣经贤传无非示天下后世以当行之道食
之必用五榖衣之必用桑麻所以开悟后学者无以
易此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9a 页 WYG0680-0790a.png
六经奥论曰六经厄秦残编断简口授壁藏遗文仅
见是以礼籍无传曲台撰述乐书沦没河间采献科
斗古文遭难不传泰誓伪书公行射策李氏五篇幸
存于世考工有记强足周官易托卜筮爻系俱全说
卦一篇曷传女子诗因歌颂篇次无缺由庚六义岂
得无辞解经比事体制不同笔录口传烦省亦异道
之与貌制而为仪委曲三千古人所重或东都而论
定或晋室而书显或至于唐而后篇第字义始得其
见是以礼籍无传曲台撰述乐书沦没河间采献科
斗古文遭难不传泰誓伪书公行射策李氏五篇幸
存于世考工有记强足周官易托卜筮爻系俱全说
卦一篇曷传女子诗因歌颂篇次无缺由庚六义岂
得无辞解经比事体制不同笔录口传烦省亦异道
之与貌制而为仪委曲三千古人所重或东都而论
定或晋室而书显或至于唐而后篇第字义始得其
卷二百九十六 第 29b 页 WYG0680-0790b.png
伦理甚矣厄于秦之易而出于汉之难也 又曰唐
贞观中孔颖达奉诏撰五经正义与马嘉运等参议
于礼记毛诗取郑于尚书取孔传于易取王弼于左
氏取杜预自正义作而诸家之学始废独疑周礼仪
礼非周公书不为义疏其后永徽中贾公彦始作仪
礼周礼义疏本朝真宗又诏邢炳挍定周礼仪礼公
羊榖梁正义于是九经之义疏始备仁宗朝欧阳文
忠公上言曰自唐太宗诏名儒定九经正义迩年以
贞观中孔颖达奉诏撰五经正义与马嘉运等参议
于礼记毛诗取郑于尚书取孔传于易取王弼于左
氏取杜预自正义作而诸家之学始废独疑周礼仪
礼非周公书不为义疏其后永徽中贾公彦始作仪
礼周礼义疏本朝真宗又诏邢炳挍定周礼仪礼公
羊榖梁正义于是九经之义疏始备仁宗朝欧阳文
忠公上言曰自唐太宗诏名儒定九经正义迩年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0a 页 WYG0680-0790c.png
来著为定论不本正义者为异说然所载既博所择
不精多引谶纬之说以相杂乱异乎正义之名臣欲
乞特赐诏诸臣儒学官悉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
文使经义纯一无所驳杂其用功至多为益最大使
欧阳删定正义必有大可观者惜乎其不果行也
李世弼曰道散而有六经六经散而有子史子史之
是非取證于六经六经之折衷必本诸道国家所以
稽古重道者以六经载道所以重科举也后世所以
不精多引谶纬之说以相杂乱异乎正义之名臣欲
乞特赐诏诸臣儒学官悉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
文使经义纯一无所驳杂其用功至多为益最大使
欧阳删定正义必有大可观者惜乎其不果行也
李世弼曰道散而有六经六经散而有子史子史之
是非取證于六经六经之折衷必本诸道国家所以
稽古重道者以六经载道所以重科举也后世所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0b 页 WYG0680-0790d.png
重科举者以维持六经能传帝王之道也
党怀英曰六艺者夫子所以传唐虞三代之道众流
之所从出而儒为之源也
郝经曰昊天之四府春夏秋冬之谓也圣人之四经
易诗书春秋之谓也昊天以时授人圣人以经法天
是则四经也谓之五何哉其一则礼乐也夫论性者
言四端而不及信序五行者土配旺于木火水金故
易诗书春秋之间礼乐为之经纬虽五而为四也
党怀英曰六艺者夫子所以传唐虞三代之道众流
之所从出而儒为之源也
郝经曰昊天之四府春夏秋冬之谓也圣人之四经
易诗书春秋之谓也昊天以时授人圣人以经法天
是则四经也谓之五何哉其一则礼乐也夫论性者
言四端而不及信序五行者土配旺于木火水金故
易诗书春秋之间礼乐为之经纬虽五而为四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1a 页 WYG0680-0791a.png
又曰尽天下之情者诗也尽天下之辞者书也尽天
下之政者春秋也易也者尽天下之心者也 又曰
六经一理尔自师异传人异学各穷其所信而遂至
于不一彼以为是而此以为非彼以为非而此复以
为是师弟异而父子不同诞妄者入于谶纬冯藉者
入于叛逆刻深者入于刑名噫甚矣
刘因曰治六经必自诗始古之人十三诵诗盖诗吟
咏性情感发心志中和之音在焉人之不明血气蔽
下之政者春秋也易也者尽天下之心者也 又曰
六经一理尔自师异传人异学各穷其所信而遂至
于不一彼以为是而此以为非彼以为非而此复以
为是师弟异而父子不同诞妄者入于谶纬冯藉者
入于叛逆刻深者入于刑名噫甚矣
刘因曰治六经必自诗始古之人十三诵诗盖诗吟
咏性情感发心志中和之音在焉人之不明血气蔽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1b 页 WYG0680-0791b.png
之尔诗能导性情而开血气使幼而常闻歌诵之声
长而不失刺美之意虽有血气焉得而蔽也诗而后
书书所谓圣人之情见乎辞者也即辞以求情情可
得矣血气既开性情既得大本立矣本立则可徵夫
用用莫大于礼三代之礼废矣见于今者汉儒所集
之礼记周公所著之周礼也二书既治非春秋无以
断也春秋以天道王法断天下之事业也春秋既治
则圣人之用见本诸诗以求其情本诸书以求其辞
长而不失刺美之意虽有血气焉得而蔽也诗而后
书书所谓圣人之情见乎辞者也即辞以求情情可
得矣血气既开性情既得大本立矣本立则可徵夫
用用莫大于礼三代之礼废矣见于今者汉儒所集
之礼记周公所著之周礼也二书既治非春秋无以
断也春秋以天道王法断天下之事业也春秋既治
则圣人之用见本诸诗以求其情本诸书以求其辞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2a 页 WYG0680-0791c.png
本诸礼以求其节本诸春秋以求其断然后以诗书
礼为学之体春秋为学之用(阙/) 一贯本末具举天
下之理穷理穷则性尽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后
学夫易易也者圣人所以成终而成始也学者于是
用心焉是故诗书礼乐不明不可以学春秋五经不
明不可以学易 又曰世人往往以语孟为问学之
始而不知语孟圣贤之成终者所谓博学而详说之
将以反说约也圣贤以是为终学者以是为始未说
礼为学之体春秋为学之用(阙/) 一贯本末具举天
下之理穷理穷则性尽矣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后
学夫易易也者圣人所以成终而成始也学者于是
用心焉是故诗书礼乐不明不可以学春秋五经不
明不可以学易 又曰世人往往以语孟为问学之
始而不知语孟圣贤之成终者所谓博学而详说之
将以反说约也圣贤以是为终学者以是为始未说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2b 页 WYG0680-0791d.png
圣贤之详遽说圣贤之约不亦背驰乎
吴澄曰先王教士以诗书礼乐为四术若易者卜筮
之繇辞春秋者侯国之史记尔自夫子赞易修春秋
之后学者始以易春秋合先王教士之四术而为六
经 又曰通天地人曰儒一物不知一事不能耻也
洞观时变不可无经广求名理不可无诸子游戏词
林不可无诸集旁通多识不可无纪录而其要在圣
人之经圣人之经非如史子文集杂记杂录之供涉
吴澄曰先王教士以诗书礼乐为四术若易者卜筮
之繇辞春秋者侯国之史记尔自夫子赞易修春秋
之后学者始以易春秋合先王教士之四术而为六
经 又曰通天地人曰儒一物不知一事不能耻也
洞观时变不可无经广求名理不可无诸子游戏词
林不可无诸集旁通多识不可无纪录而其要在圣
人之经圣人之经非如史子文集杂记杂录之供涉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3a 页 WYG0680-0792a.png
猎而已必饮而醉其醇食而饱其胾斯可矣
赵孟頫曰六经之为文一经之中一章不可少一字
一句不可阙盖其谨严如此故立千万年为世之经
也学文者当以六经为师舍六经无师矣
陈栎曰明理然后能作文讲学然后能明理于何下
手不出乎读六经四书而已
张𩓣曰学者读四书以朱子章句集注为本次读仪
礼诗朱氏传书蔡氏传易先朱子启蒙本义以达程
赵孟頫曰六经之为文一经之中一章不可少一字
一句不可阙盖其谨严如此故立千万年为世之经
也学文者当以六经为师舍六经无师矣
陈栎曰明理然后能作文讲学然后能明理于何下
手不出乎读六经四书而已
张𩓣曰学者读四书以朱子章句集注为本次读仪
礼诗朱氏传书蔡氏传易先朱子启蒙本义以达程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3b 页 WYG0680-0792b.png
传春秋胡氏传张氏集注
邓文原曰经籍之弗坠繄汉儒是赖 又曰六经之
书先圣王之道在焉故六经在天地亘万古而无敝
有兴衰理乱之不常者人也而非书也
富珠哩翀曰孔子经法于易则溯伏羲以本无言书
则始唐虞以道政事诗则采殷周以正性情春秋则
黜五霸以严名分礼乐升降以鉴污隆天人之道至
矣
邓文原曰经籍之弗坠繄汉儒是赖 又曰六经之
书先圣王之道在焉故六经在天地亘万古而无敝
有兴衰理乱之不常者人也而非书也
富珠哩翀曰孔子经法于易则溯伏羲以本无言书
则始唐虞以道政事诗则采殷周以正性情春秋则
黜五霸以严名分礼乐升降以鉴污隆天人之道至
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4a 页 WYG0680-0792c.png
蒲道源曰汉置五经博士取其专且精也今之学者
耻一经之不该及究其归趣则茫然莫据又或以注
释经义媒仕进者视其书皆掇拾先儒已成之书初
无自得之实而徒耗蠹纸劄厖乱经训益使人厌之
今欲令学者各守一经则不免于陋欲兼通诸经则
汗漫而不精欲拒注释之烦杂则恐或废其善欲容
而受之则易惑学者其何以矫其弊而适其中乎
虞集曰昔者周公因尧舜禹汤之传制典礼以成文
耻一经之不该及究其归趣则茫然莫据又或以注
释经义媒仕进者视其书皆掇拾先儒已成之书初
无自得之实而徒耗蠹纸劄厖乱经训益使人厌之
今欲令学者各守一经则不免于陋欲兼通诸经则
汗漫而不精欲拒注释之烦杂则恐或废其善欲容
而受之则易惑学者其何以矫其弊而适其中乎
虞集曰昔者周公因尧舜禹汤之传制典礼以成文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4b 页 WYG0680-0792d.png
武之业布之天下传之后世周道之衰有司废坠仲
尼思周公之遗绪无其位以行之赞其辞于易载其
迹于书咏其声于诗正其法于春秋而周公之制作
尽在是矣 又曰古人制作见于后世者学士大夫
求之诗书易春秋而仪礼周官其专书也
吴师道曰道散于群经会于四书经者道之所存而
事之本也
许谦曰六经载道之器欲求道者不可外乎经 又
尼思周公之遗绪无其位以行之赞其辞于易载其
迹于书咏其声于诗正其法于春秋而周公之制作
尽在是矣 又曰古人制作见于后世者学士大夫
求之诗书易春秋而仪礼周官其专书也
吴师道曰道散于群经会于四书经者道之所存而
事之本也
许谦曰六经载道之器欲求道者不可外乎经 又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5a 页 WYG0680-0793a.png
曰诗以顺性情之正易以谨事变之几礼以固其外
乐以和其中书以示圣贤之功用春秋以诛赏其善
恶 又曰欲闻道者必求诸经经非道也而道以经
存传注非经也而经以传显由传注以求经由经以
知道蕴而为德行发而为文章事业则所谓行道也
袁桷曰汉武表章六经兴太学至后汉尤盛唐附益
之制愈详密今可考也自宋末年学者唇腐舌敝止
攻四书之注凡刑狱簿书金榖户口靡密出入皆以
乐以和其中书以示圣贤之功用春秋以诛赏其善
恶 又曰欲闻道者必求诸经经非道也而道以经
存传注非经也而经以传显由传注以求经由经以
知道蕴而为德行发而为文章事业则所谓行道也
袁桷曰汉武表章六经兴太学至后汉尤盛唐附益
之制愈详密今可考也自宋末年学者唇腐舌敝止
攻四书之注凡刑狱簿书金榖户口靡密出入皆以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5b 页 WYG0680-0793b.png
为俗吏而鄙弃之卒至国亡而莫可救近者江南学
校教法止于四书近于宋世之末尚甚者知其学之
不能通也于是大言以盖之议礼止于诚敬言乐止
于中和其不涉史者谓自汉而下皆霸道其不能辞
章也谓之玩物丧志殊不知通达之儒灌膏养根非
本于六经不可也
柳贯曰六经垂世立教之言不可一日不明于天下
也
校教法止于四书近于宋世之末尚甚者知其学之
不能通也于是大言以盖之议礼止于诚敬言乐止
于中和其不涉史者谓自汉而下皆霸道其不能辞
章也谓之玩物丧志殊不知通达之儒灌膏养根非
本于六经不可也
柳贯曰六经垂世立教之言不可一日不明于天下
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6a 页 WYG0680-0793c.png
吴莱曰古之学者常得其师传每因经以明道后之
学者既失其师传苟非明道则不能以知经 又曰
圣人之言记诸论语垂在六经其一体一用妙道精
义之发昭然若揭日月而行诸天也
欧阳起鸣曰圣经未作吾道一天地也斯时也六经
之道藏于人心圣经既作吾道一日月也斯时也人
心之道藏于六经秦人累经书而畀炎火孔子周室
之藏始灰吾道一晦蚀也然而六经之藏未始灰汉
学者既失其师传苟非明道则不能以知经 又曰
圣人之言记诸论语垂在六经其一体一用妙道精
义之发昭然若揭日月而行诸天也
欧阳起鸣曰圣经未作吾道一天地也斯时也六经
之道藏于人心圣经既作吾道一日月也斯时也人
心之道藏于六经秦人累经书而畀炎火孔子周室
之藏始灰吾道一晦蚀也然而六经之藏未始灰汉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6b 页 WYG0680-0793d.png
人嘘圣经之烬而复然孔子屋壁之藏始出吾道一
吐气也然而六经之藏未始出六经之道先太极而
始后太极而终无古无今无显无晦道无不在也
张采曰学校庠序之设非六经无以教天下之大且
众舍六经无以学见诸事物则民生日用之不可离
措之天下国家则亘千万世而不可易
洪希文曰九经四十八万字
陈樵曰秦汉而下说经而善者不传传者多未善淳
吐气也然而六经之藏未始出六经之道先太极而
始后太极而终无古无今无显无晦道无不在也
张采曰学校庠序之设非六经无以教天下之大且
众舍六经无以学见诸事物则民生日用之不可离
措之天下国家则亘千万世而不可易
洪希文曰九经四十八万字
陈樵曰秦汉而下说经而善者不传传者多未善淳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7a 页 WYG0680-0794a.png
熙以来讲说尤与洙泗不类 又曰后世之词章乃
士之脂泽时之清玩耳舍六经弗讲而事浮词绮语
何与 又曰近时学经者如三尺之童观优于台下
但闻台上语笑声而弗获睹其形所以不知妍媸惟
人言是信
黄泽曰唐人考古之功如孔颖达贾公彦最精密陆
德明亦然宋代诸儒经学极深但考古之功却疏若
以宋儒之精用汉魏晋诸儒考古之功则全美矣
士之脂泽时之清玩耳舍六经弗讲而事浮词绮语
何与 又曰近时学经者如三尺之童观优于台下
但闻台上语笑声而弗获睹其形所以不知妍媸惟
人言是信
黄泽曰唐人考古之功如孔颖达贾公彦最精密陆
德明亦然宋代诸儒经学极深但考古之功却疏若
以宋儒之精用汉魏晋诸儒考古之功则全美矣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7b 页 WYG0680-0794b.png
朱隐老曰圣人之于经也其托始有原其要终有柢
其指事有情其命名有义 又曰仲尼之修经为天
下计为来世计也苟有志乎为学则上自天子下至
匹夫皆可以学仲尼也
杨维桢曰善读易者以知来善读书者以辨事善读
诗者以正性善读春秋者以知往善读礼乐者以制
行和德圣人其无馀蕴矣学者幸有圣人之书可读
则圣人之蕴在我不在圣人也
其指事有情其命名有义 又曰仲尼之修经为天
下计为来世计也苟有志乎为学则上自天子下至
匹夫皆可以学仲尼也
杨维桢曰善读易者以知来善读书者以辨事善读
诗者以正性善读春秋者以知往善读礼乐者以制
行和德圣人其无馀蕴矣学者幸有圣人之书可读
则圣人之蕴在我不在圣人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8a 页 WYG0680-0794c.png
郑元祐曰与天地相久远者圣人之道也六艺百家
莫不折衷于圣人而后定观于诗而性情得其正于
书而政纪得其宜于礼而敬于乐而和于易则有以
验阴阳于春秋则有以定名分圣人之功与天地高
深迄于今而不坠者六经所以统天地之心也
莫不折衷于圣人而后定观于诗而性情得其正于
书而政纪得其宜于礼而敬于乐而和于易则有以
验阴阳于春秋则有以定名分圣人之功与天地高
深迄于今而不坠者六经所以统天地之心也
卷二百九十六 第 38b 页 WYG0680-0794d.png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