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九十五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a 页 WYG0680-07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通说(一/) (说经上/)
 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
 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
 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b 页 WYG0680-0762b.png
 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
 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
 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
 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
 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大戴礼春秋之元诗之关睢礼之冠昏易之乾坤皆
 慎始敬终云尔
 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a 页 WYG0680-0763a.png
 春秋演孔图曰孔子作法五经运之天地稽之图象
 质于三王施之四海
 春秋说题辞曰六经所以明君父之尊
 管仲曰内不考孝弟外不正忠信泽其四经而诵学
 者是亡其身者也
 赵衰曰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齐太史子与曰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错乱无纪
 而乃论百家之遗记考正其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b 页 WYG0680-0763b.png
 删诗述书定礼理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垂训后嗣
 以为法式何甚盛也
 子思子曰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
 不与焉
 庄周曰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
 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尸佼曰孔子云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诗诵书与古
 人谋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a 页 WYG0680-0763c.png
 慎到曰诗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至于易则
 吾心阴阳消息之理备焉
 荀卿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
 读礼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
 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
 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又曰圣人也
 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
卷二百九十五 第 3b 页 WYG0680-0763d.png
 诗书礼乐之归是矣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
 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又曰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
 孔鲋曰不读诗书易春秋则不知圣人之心
    按孔丛子此为孔子语子张之辞然实不类
 陆贾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定五经明六
 艺鹿鸣以仁求其群关睢以义鸣其雄春秋以仁义
 贬绝诗以仁义存亡乾坤以仁和合八卦以义相承
卷二百九十五 第 4a 页 WYG0680-0764a.png
 书以仁叙九族君臣以义制忠礼以仁尽节乐以礼
 升降学之者明失之者昏背之者亡
 韩婴曰千举万变其道不穷六经是也
 贾谊曰书者著德之理于竹帛而陈之令人观焉以
 著所从事诗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缘之以自
 成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与弗循而占其吉凶春秋
 者守往事之合德之理与不合而纪其成败以为来
 事师法礼者体德理而为之节文成人事乐者书诗
卷二百九十五 第 4b 页 WYG0680-0764b.png
 易春秋礼五者之道备则合于德矣合则欢然大乐
 矣
 刘安曰五行异气而皆和六艺异科而皆道温惠柔
 (或作/淳)良者诗之风也纯庞敦厚者书之教也清明(一/作)
 (静/)条达者易之义也恭俭尊(一作/揖)让者礼之为也宽
 裕(一作/和)简易者乐之化也刺讥辨议者春秋之靡也
 故易之失鬼乐之失淫诗之失愚书之失拘礼之失
 忮春秋之失訾 又曰易之失也卦书之失也敷乐
卷二百九十五 第 5a 页 WYG0680-0764c.png
 之失也淫诗之失也辟礼之失也责春秋之失也刺
 董仲舒曰诗无达诂易无达旨春秋无达辞(说苑作/诗无通)
 (故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又曰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养易春
 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
 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
 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是非故长于治
 司马迁曰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
 纪人伦故长于行书纪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纪山
卷二百九十五 第 5b 页 WYG0680-0764d.png
 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
 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
 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
 义
    按赵蕤长短经注谓为司马谈之言恐误
 夏侯胜曰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匡衡曰六经者圣人所以统天地之心著善恶之归
 明吉凶之分通人道之正使不悖于其本性者也及
卷二百九十五 第 6a 页 WYG0680-0765a.png
 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
 翼奉曰圣人见道知王治之象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贤者见经知人道之务则诗书易春秋礼乐是也
 史游曰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治礼掌
 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名显绝殊异等伦积学
 所致非鬼神
 王凤曰五经圣人所制万事靡不毕载
 扬雄曰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 又曰
卷二百九十五 第 6b 页 WYG0680-0765b.png
 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书不经非
 书也言不经非言也 又曰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
 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
 理者莫辩乎春秋 又曰古者之学耕且养三年通
 一经 又曰或问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
 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已简已易焉支焉
 离 又曰五经括矩 又曰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
 矣
卷二百九十五 第 7a 页 WYG0680-0765c.png
 范升曰五经之本自孔子始
 桓谭曰经与传犹衣表里相待而成
 牟子传曰孔子不以五经之备复作春秋孝经欲博
 远术恣人意尔
 班固曰古者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六经至秦燔书
 乐经亡今以易书诗礼春秋为五经 又曰孔子以
 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䆒观古今之篇
 籍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缀
卷二百九十五 第 7b 页 WYG0680-0765d.png
 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
 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
 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仲尼既没
 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
 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
 氂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至于威宣之际孟子孙
 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及秦燔诗书杀术
 士六学从此阙矣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
卷二百九十五 第 8a 页 WYG0680-0766a.png
 南伏生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燕则韩
 太傅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则胡毋生于赵
 则董仲舒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又曰六艺之文
 乐以和神仁之表也诗以正言义之用也礼以明体
 明者著见故无训也书以广听知之术也春秋以断
 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
 原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
 文而已是故用日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经立 又
卷二百九十五 第 8b 页 WYG0680-0766b.png
 曰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
 知诗信也
 王符曰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
 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王充曰圣人作其经贤者造其传述作者之意采圣
 人之志故经须传也 又曰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
 经皆习庶几之才也 又曰鲁恭王坏孔子宅以为
 宫得佚尚书百篇礼三百春秋三百篇论语二十一
卷二百九十五 第 9a 页 WYG0680-0766c.png
 篇 又曰王莽之时省五经章句皆为二十万博士
 弟子郭路夜定旧说死于烛下 又曰著作者为文
 儒说经者为世儒 又曰儒者说五经多失其实前
 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
 滑习辞语苟名一师之学趋为师教授及时蚤仕汲
 汲竞进不暇留精用心考实根核故虚说传而不绝
 实事没而不见五经并失其实 又曰夫经熟讲者
 要妙乃见 又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
卷二百九十五 第 9b 页 WYG0680-0766d.png
 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秦虽无道不焚诸子诸子之文
 具在可观读以正说
 牟融曰珠玉少而贵凡属多而贱圣人七经而已佛
 遂万亿言烦而无当也
 鲁丕曰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已出不得相让相
 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
 据说者务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
 不劳而道术愈章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0680-0767a.png
 高彪曰杂艺为庖厨五经为府库
 傅干曰六经为庖厨百家为异馔
 张奋曰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
 徐防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
 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
 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徵儒术开置太
 学孔圣既远微旨将绝故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
 之科以勉劝学者所以示人好恶改敝就善者也伏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0680-0767b.png
 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论议纷错
 互相是非孔子称述而不作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
 疾史有所不知而不肯阙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
 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寖以成俗虽
 所失或久差可矫革
 翟酺曰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
 书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弟子万数
 应劭曰经五艺六其枝别叶布繁华无已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0680-0767c.png
 乙瑛曰孔子作春秋制孝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
 赞神明
 延笃曰吾常昧爽栉梳坐于客堂朝则诵羲文之易
 虞夏之书历周公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夕则消摇
 内阶咏诗南轩洋洋乎其盈耳也焕烂兮其溢目也
 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
 之为舆不知世之有人已之有躯也
 郑康成曰诗者弦歌讽谕之声也礼者序尊卑之序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0680-0767d.png
 崇让合敬也春秋者古史所记之制动作之事也
 荀悦曰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谓
 真本经古今先师义一而已异家别说不同而皆自
 谓古 又曰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籍
 以纬之施之当时则为道德垂之后世则为典经
 秦宓曰河洛由文兴六经由文起
 后汉书儒林传曰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先
 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0680-0768a.png
 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
 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
 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
 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
 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
 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
 于前冠带搢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
 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0680-0768b.png
 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济济乎
 洋洋乎盛于永平矣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
 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
 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榖梁
 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
 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阅
 书林及邓后称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顺帝感
 翟酺之言更修黉序本初元年诏大将军下至六百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0680-0768c.png
 石悉遣子就学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馀生熹平四
 年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刋于石碑树之学门使天
 下咸取则焉 又曰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戢专
 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
 聚黉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
 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
 授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至有
 分争主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0680-0768d.png
 之说扬雄所谓譊譊之学各习其师也
 徐干曰六籍者群圣相因之书也其人虽亡其道犹
 存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
 张辽叔曰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
 晋孝武帝曰古之帝王受经必敬
 张华曰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曰记曰章句
 曰解曰论曰读
 傅休奕曰诗之雅颂传之典谟文足以相副玩之若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0680-0769a.png
 近寻之则远浩浩乎文章之渊府也
 虞溥曰圣人之道淡而有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
 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然
 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已至道
 之入神也
 杨泉曰夫五经则海也传记则四渎诸子则泾渭也
 葛洪曰五经为道德之渊海 又曰儒者周孔也其
 籍则六经也盖治世存正之所由也立身举动之准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0680-0769b.png
 绳也其用远而业贵其事大而辞美有国有家不易
 之制也
 袁宏曰记载废兴谓之典谟集叙歌谣谓之诗颂拟
 议吉凶谓之易象撰录制度谓之礼仪编述名迹谓
 之春秋然则经籍者写载先圣之轨迹者也圣人之
 迹不同如彼后之学者欲齐之如此焉可得哉
 刘熙曰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
 易变易也礼体也得其事体也诗之也志之所之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0680-0769c.png
 兴物而作谓之兴敷布其义谓之赋事类相似谓之
 比言王政事谓之雅称颂成功谓之颂随作者之志
 而别名之也尚书尚上也以尧为上始而书其时事
 也春秋冬夏终而成岁春秋书人事卒岁而究备春
 秋温凉中象政和也故举以为名也
 苏彦曰立君臣设尊卑杜将渐防未萌莫过乎礼哀
 王道伤时政莫过乎诗导阴阳悔吝莫过乎易明善
 恶废兴莫过乎春秋量远近赋九州莫过乎尚书和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0680-0769d.png
 人心劝风俗莫过乎乐
 陶潜曰颜氏传诗为道为讽諌之儒孟氏传书为道
 为疏通致远之儒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
 儒仲梁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乐
 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辞比事之儒公孙氏传易为
 道为洁净精微之儒
 释道安曰书称知远远极唐虞春秋属辞辞尽王业
 礼乐之敬良诗易之温洁皆以明夫身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0680-0770a.png
 范泰曰六经典文本在济俗
 谢灵运曰六艺以宣圣教
 梁武帝曰建国君臣在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梁元帝曰读书必以五经为本所谓非圣人之书勿
 读读之百遍其义自见此外众书皆可汎而观尔
 又曰通圣人之经者谓之儒 又曰六经庖厨百家
 异馔三坟为瑚琏五典为笙簧
 陶弘景曰经者常也通也谓常通而无滞亦犹布帛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0680-0770b.png
 之有经矣
 刘协曰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
 刋之鸿教也自夫子删述而易张十翼书标七观诗
 列四始礼正五经春秋五例论说辞序则易统其首
 诏策章奏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铭诔
 箴祝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则春秋为其根徵之周
 孔则文有师矣是以子政论文必徵于圣稚圭劝学
 必宗于经 又曰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0680-0770c.png
 又曰敷赞圣旨莫若注经 又曰秦延君之注尧典
 十馀万字朱普之解尚书三十万言所以通人恶烦
 差学章句若毛公训诗安国传书郑君释礼王弼解
 易要约明畅可为式矣
 项岱曰孔子一定五经垂之万世后人不能改也
 李先曰经书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补王者神智
 孙惠蔚曰六经乃承天之正术治人之贞范是以温
 柔疏远诗书之教恭俭易良礼乐之道爻彖以精微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0680-0770d.png
 为神春秋以属辞为化斯实太平之枢宗胜残之要
 道有国之灵基帝王之盛业
 颜之推曰文章者原出五经诏命策檄生于书者也
 叙述论议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生于诗者也祭祀
 哀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生于春秋者也
 王通曰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齐韩毛
 郑诗之末也大戴小戴礼之衰也书残于古今诗(或/曰)
 (当作/论)失于齐鲁 又曰昔圣人述史三焉其述书也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0680-0771a.png
 帝王之制备矣故索焉而皆获其述诗也兴衰之由
 显故䆒焉而皆得其述春秋也邪正之迹明故考焉
 而皆当 又曰书以辨事诗以正性礼以制行乐以
 和德春秋以举往易以知来先王之蕴尽矣
 姚义曰教之以诗则出辞气斯远暴慢矣约之以礼
 则动容貌斯立威严矣不学春秋无以主断不学乐
 无以知和不学书无以议制不学易无以通理
 牛弘曰周德既衰经籍紊弃孔子以大圣之才开素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0680-0771b.png
 王之业宪章祖述制礼刋诗正五始而修春秋阐十
 翼而弘易道
 隋书经籍志曰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
 其为用大矣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其斯之
 谓也
 北史儒林传曰汉世郑玄并为众经注解服虔何休
 各有所说玄诗书易礼论语孝经虔左氏春秋休公
 羊传大行于河北王肃易亦间行焉晋世杜预注左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0680-0771c.png
 氏预玄孙坦坦弟骥于宋朝并为青州刺史传其家
 业故齐地多习之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门下讲郑玄
 所注周易遵明以传卢景裕及清河崔瑾景裕传
 会
郭茂权会早入邺都郭茂恒在门下教授其后能
 言易者多出郭茂之门河南及青齐之间儒生多解
 王辅嗣所注师训盖寡齐时儒士罕传尚书之业徐
 遵明兼通之遵明受业于屯留王聪传授浮阳李周
 仁及勃海张文敬李铉河间权会并郑康成所注非
卷二百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0680-0771d.png
 古文也下里诸生略不见孔氏注解武平末刘光伯
 刘士元始得费甝义疏乃留意焉其诗礼春秋尤为
 当时所尚诸生多兼通之三礼并出遵明之门徐传
 业于李铉祖俊田元凤冯伟纪显敬吕黄龙夏怀敬
 李铉又传授刁柔张买奴鲍季详邢峙刘昼熊安生
 安生又传孙灵晖郭仲坚丁恃德其后生能通礼经
 者多是安生门人诸生尽通小戴礼于周仪礼兼通
 者十二三焉通毛诗者多出于魏朝刘献之献之传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0a 页 WYG0680-0772a.png
 李周仁周仁传董令度程归则归则传刘敬和张思
 伯刘轨思其后能言诗者多出二刘之门河北诸儒
 能通春秋者并服子慎所注亦出徐生之门张买奴
 马敬德邢峙张思伯张奉礼张彫刘昼鲍长宣王元
 则并得服氏之精微又有卫觊陈达潘叔虔虽不传
 徐氏之门亦为通解又有姚文安秦道静初亦学服
 氏后兼更讲杜元凯所注其河外儒生俱服膺杜氏
 其公羊榖梁二传儒者多不厝怀论语孝经诸学徒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0b 页 WYG0680-0772b.png
 莫不通讲诸儒如权会李钦刁柔熊安生刘轨思马
 敬德之徒多自出义疏虽曰专门亦皆相祖习也大
 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周易则王辅
 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左传则服子
 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于毛公礼则同遵
 于郑氏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
 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长孙无忌曰昔者圣人制作谓之为经传师所说则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1a 页 WYG0680-0772c.png
 谓之为传丘明子夏于春秋礼经作传是也近代以
 来兼经注而明之则谓之为义疏疏之为字本以疏
 阔疏远立名又广雅云疏者识也按疏训识则书疏
 记识之道存焉
 陆德明曰五经六籍先后次第互有不同如礼记经
 解之说以诗为首七略艺文志所记周易居前阮孝
 绪七录亦同此次而王俭七志孝经为初原其后前
 义各有旨今当以著述早晚经义总别以成次第周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1b 页 WYG0680-0772d.png
 易虽文起周代而卦肇伏羲既处名教之初故易为
 七经之首尚书起五帝之末理后三皇之经故次于
 易诗起周文又兼商颂故在尧舜之后次于书周仪
 二礼并周公所制宜次文王礼记虽为戴圣所录然
 忘名已久又记二礼阙遗宜相从次于诗下春秋孔
 子所作理当后于周公故次于礼孝经与春秋虽俱
 夫子述作然春秋周公垂训史书旧章孝经专是夫
 子之意故宜在春秋之后论语是门徒所记故次孝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2a 页 WYG0680-0773a.png
 经尔雅周公复为后人所益且以释经故殿末焉
 姚思廉曰两汉登贤咸资经术魏晋浮荡儒教沦歇
 公卿士庶罕通经业矣夫砥身砺行必先经术树国
 崇家率由兹道故王政因之而至治人伦得之而攸
 序
 刘知几曰圣贤述作是曰经典句皆韶夏言尽琳琅
  又曰书编典诰宣父辨其流诗列风雅卜商通其
 义 又曰尚书古文六经之冠冕也春秋左氏三传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2b 页 WYG0680-0773b.png
 之雄霸也 又曰昔诗书已成而毛孔立传传之时
 义以训詀为主亦犹春秋之传配经而行也降及中
 古始名传曰注盖传者转也转授于无穷注者流也
 流通而靡绝惟此二名其归一揆郑玄王肃述五经
 而各异何休马融论三传而竞美欲加商㩁其流实
 繁
 赵僎曰昔牺后作易周公创礼孔父修雅若三圣不
 作则后王何述故天地非宓皇不昭长幼非周公不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3a 页 WYG0680-0773c.png
 序雅颂又非孔子不列矣
 李元璀曰三礼三传毛诗尚书周易并圣贤微旨今
 明经所习咸以礼记文顺人皆竞读周礼经邦之轨
 则仪礼庄敬之楷模公羊榖梁历代宗习今两监及
 州县以独学无友四经殆绝事资训诱不可因循宜
 令四海均习九经该备
 吴兢曰贞观四年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
 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及功毕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3b 页 WYG0680-0773d.png
 复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重加详议时诸儒
 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共非之异端蜂起师古辄引
 晋宋以来古本随方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
 儒莫不叹伏太宗称善者久之赐帛五百段加授通
 直散骑常侍颁其所定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太宗
 又以儒家多门章句繁杂诏师古与国子祭酒孔颖
 达等诸儒撰定五经疏义凡一百八十卷名曰五经
 正义付国学施行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4a 页 WYG0680-0774a.png
 薛放曰经者古先圣之至言多仲尼所发明皆天人
 之极致万代不刋之典也论语者六经之精华孝经
 者人伦之大本
 成伯瑜曰何晏论语杜元凯春秋名为集解蔡邕注
 月令谓之章句范宁注榖梁谓之解何休注公羊谓
 之学郑玄谓之笺盖序者绪也如茧丝之有绪申其
 述作之意也诂者古也谓古人之言与今有异古谓
 之厥今谓之其古谓之权舆今谓之始是也训者谓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4b 页 WYG0680-0774b.png
 别有意义传者注之别名也传承师说谓之为传出
 自己意即为注笺者表也毛公之传有所滞隐及不
 曲尽义类重表明之述作之体不欲相因耳
 赵匡曰立身入仕莫先于礼尚书明王道论语首百
 行孝经德之本学者所宜先习
 陆贽曰仲尼叙礼乐删诗书修春秋广易道六经之
 义所尚各殊
 权德舆曰汉用经术以都贵位传古义以决疑狱诚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5a 页 WYG0680-0774c.png
 为理之本也
 韩愈曰书与易春秋经也圣人于是乎尽其心焉
 又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柳宗元曰文者以明道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
 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
 易以求其动此所以取道之原也
 李翱曰六经之辞创意造言皆不相师故其读春秋
 也如未尝有诗也其读诗也如未尝有易也其读易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5b 页 WYG0680-0774d.png
 也如未尝有书也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辨理辨则
 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此因学而知者也
 白居易曰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
 文六经首之讲诗者以六义风赋为宗不专于鸟兽
 草木之名也读书者以五代典谟为旨不专于章句
 训诂之文也习礼者以上下长幼为节不专于俎豆
 之数裼袭之容也学乐者以中和友孝为德不专于
 节奏之变缀兆之度也夫然故温柔敦厚之教疏通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6a 页 WYG0680-0775a.png
 知远之训畅于中而发于外矣庄敬威严之貌易直
 子谅之心行于上而流于下矣
 归崇敬曰五经六籍古先哲王致理之式也
 陆龟蒙曰六籍者圣人之海也 又曰六籍中独诗
 易春秋经圣人之手礼乐二记虽载圣人之法近出
 二戴未能通一纯实故时有龃龉不安 又曰经解
 篇名出于戴圣王辅嗣因之以易为经杜元凯因之
 以春秋为经按经解则六籍悉谓之经区而别之则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6b 页 WYG0680-0775b.png
 诗易为经书与春秋其实史尔
 王谠曰大历以后学士蔡广成周易强蒙论语啖助
 赵匡陆质春秋施士丐毛诗袁彝仲子陵韦彤韦𦶜
 讲礼章庭圭薛伯高徐通经
 徐寅曰温柔敦厚出风雅之咏歌比事属辞本春秋
 之黜陟协彼典教谐斯礼文广博而乐章具有精微
 而易象攸分先王所以总斯御物也
 新唐书艺文志曰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7a 页 WYG0680-0775c.png
 传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阙学者莫得其本真于
 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
 相讲述而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
 
 
 
 
 
卷二百九十五 第 27b 页 WYG0680-0775d.png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