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九十一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680-07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一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刋石(五/)
宋高宗御书乾卦
   未见
 张铉金陵新志高宗书乾卦并群臣书诸卦系辞秦
 梓刻在溧阳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680-0723b.png
唐芜湖县篆书易谦卦
   存
 陶宗仪曰李阳冰字少温赵郡人官至将作少监唐
 三百年以篆称者惟阳冰独步
 曹昭格古要论曰唐李阳冰篆书谦卦爻辞字方三
 寸大四扇板门在太平府芜湖县民家
 杨慎曰阳冰唐人以小篆著者也其书谦卦爻辞谦
 字二十馀多搆别体乃以代谦按说文多言也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680-0724a.png
 从言冉声地名有邯县汝阎切谦敬也苦兼切音
 义不同相去千里乃以充乏衒奇徒以此学人所罕
 习是以欺人如此岂知千载而下为识者所勘邪
 于奕正天下金石志曰唐谦卦篆刻李阳冰书大小
 三种在芜湖民家
    按叶氏菉竹堂书目载之
宋临安府磨崖家人卦
  一卷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b 页 WYG0680-0724b.png
   存
 宋鉴绍兴六年十一月庚辰上谕大臣曰司马光隶
 字真似汉人近时米芾辈所不能彷佛朕有光隶字
 五卷日夕置之座右每取展玩又所书乃中庸与家
 人卦皆修身治国之道不特玩其字而已赵鼎曰如
 光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而无纤毫遗憾者也
 叶绍翁曰南屏山兴教寺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学篇
 司马温公书新图经不载钱唐自五季以来无干戈
卷二百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680-0724c.png
 之祸其民富丽多淫靡之尚其于齐家之道或阙焉
 故司马公书此以助风教非偶然为之也
 周密武林旧事曰南屏兴教寺旧名善庆有齐云亭
 清旷楼米元章书琴台及唐人磨崖八分家人卦中
 庸乐记篇后人于石傍刋右司马温公书六字其实
 非也
 吴自牧梦粱录曰南屏山怪石耸秀中阱一洞上有
 石壁如屏幛可爱司马温公书家人卦刻之石见存
卷二百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680-0724d.png
 其迹矣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曰杭州邵皇亲坟吴越时法因
 寺基也后山壁上有司马温公篆家人卦遒劲可观
    按篆书家人卦今在净慈寺之西岁在辛丑
    予与同里曹侍郎秋岳山行见之其旁题名
    尚多惜未克摹拓卦后书乐记篇礼乐不可
    斯须去身至举而措之一段又中庸道不远
    人至无入而不自得焉一段泗水潜夫谓非
卷二百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680-0725a.png
    洓水书然以宋鉴證之似属公所书矣
宋休阳县磨崖兑卦
   未见
 曹学佺曰休阳县治古城淳熙中县令邹补之磨崖
 隶兑卦本文于山上因名兑卦峰
朱子(熹/)石刻易系辞
   未见
 王佐续格古要论曰朱子书易系辞自易有太极至
卷二百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680-0725b.png
 易逆数也末有朱熹书蔡元定刋字正统三年旧刻
 漫灭知府周鼎重刋
 程敏政书后曰有晦庵先生书系辞易有太极以下
 百十有二字西山蔡氏刻石在常德府学字有小失
 真处殆翻刻本也今先生八世孙婺源司训贞复以
 镌梓惓惓手泽不忘可谓贤矣此乃圣人微言经世
 启蒙所从出而西山皆与讨论焉固宜其得之深也
 体用一原显微无间学者岂可自安于凡近而不沈
卷二百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680-0725c.png
 心于此哉
宋昌州石刻六十四卦象碑
   佚
 王象之舆地碑目曰六十四卦象碑在昌元县
宋道州石刻太极图
   未见
 曹昭曰周子太极图说石刻一在南安府学一在抚
 州府学一在道州
卷二百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680-0725d.png
明凌云山石刻易图
  五篇
   未见
 杜应芳续全蜀艺文志曰嘉州凌云山注易洞主事
 安佑读易于此知州梅羹题额陈嘉言作序铭袁子
 让刻注易五碑一图龙马象河洛数羲文卦序二图
 卦位及先后天三图直曰及大小父母四图外循环
 内变通浑天六位卦纳甲五图圆倍乘方因重及卦
卷二百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680-0726a.png
 气运世配方司化洞正方可坐数十人
    按安佑四川嘉定州人弘治壬戌进士
张氏(/)古文尚书石刻
   佚
 晁公武曰予抵少城作石经考异之馀因得此古文
 全编于学官乃进(或作/延)士张仿吕氏所镂本书丹
 刻诸石是不徒文字足以贻世若二典曰若奥□之
 类学者可不知与今其石当已不存而摹本亦未见
卷二百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680-0726b.png
 传之人间也世无好古之人虽金石其能保与
 盛熙明书法考曰古文尚书乃后人不知篆者以夏
 竦韵集成全不合古
明太仆寺石刻囧命
  一篇
   存
 王世贞跋曰周礼太仆秩下大夫孔氏以下大夫无
 称太者定为中大夫要之非甚贵倨也乃穆王于囧
卷二百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680-0726c.png
 而特命之至媲于大司徒而俾之绳愆纠谬格其非
 心又戒以慎简乃寮毋昵匪人则亦重矣第读其词
 则若后世所谓奉车驸马都尉职耳其于攻埶抚和
 禁[𧔞]驱䗽之责无与也夫以穆王之贤一侈心启而
 七萃之士高奔戎辇应之八骏之迹遍天下而莫顾
 返是时伯冂者无论其人在否躬命之而躬与之左
 甚可慨哉夫子所以删书而不废者非特以其文也
    按囧命石刻在太仆寺廨吴人周天球所书
卷二百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680-0726d.png
    勒石在万历甲戌四月
石刻鲁颂駉篇
  四章
   未见
魏正始石经大学伪本
  一卷
   存
 许孚远曰余观石经大学编次殊不可晓二千馀年
卷二百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680-0727a.png
 忽有此本多出好事者为之也
 毛奇龄曰大学石经今世所行系唐开成间所镂石
 虽非汉熹平蔡邕旧迹然与郑注礼记原文并无异
 同至明嘉靖间忽有魏正始本石经出于甬东丰考
 功坊家其文但有变纂不分章节增颜渊问仁二十
 二字删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此谓修身在正其
 心一十八字其时海盐郑端简晓从同邑许黄门相
 卿宅得其书极为表章其言曰魏政和中诏诸儒虞
卷二百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680-0727b.png
 松等为正五经卫觊邯郸淳钟会等以小篆八分刻
 之于石始行礼记而大学中庸传焉考魏史正始中
 诸儒虞松等挍过石经魏邯郸淳钟会以古文小篆
 八分书之于石𥪡在汉碑之西则魏正始中原有五
 经书石之事其云政和则宋徽宗年号系政始笔误
 第是时无卫觊名卫觊者卫瓘之父经典稽疑据传
 谓觊当以太和三年死死时虞松年十五钟会方五
 岁断不能同时作书且钟会母张氏传称会十三颂
卷二百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680-0727c.png
 周礼礼记则礼记之行断不俟会之书而始传于世
 其言之纰漏不辨自明至万历甲申南户曹唐氏伯
 元得其书于吉安邹氏遽疏请颁布学官会其疏以
 别事与中贵忤遂驳奏不行然其疏词则有云石经
 大学魏虞松受之贾逵逵父徽与其师杜子春俱受
 业刘歆当汉武时周礼出岩屋间归秘府五家之儒
 皆不可得见至成帝朝歆始表而出之其后逵官中
 秘又注礼记传义诂及论难百万馀言为学者所宗
卷二百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680-0727d.png
 于时友人郑众与逵各有解而马融推逵独精故逵
 解独行于世众解不行考汉史贾逵传逵但受春秋
 为春秋五家说并周官传并不受礼记为礼记传义
 此皆借逵传旧文影射立说如周礼出岩屋间即周
 官也五家之儒即春秋五家也其为传义诂即春秋
 之传义也唐氏不明五家为何家周礼何礼谬加礼
 记二字于传义之上固属可笑且当时有两贾逵一
 在熹平间受春秋者一在政始与虞松等同挍石经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680-0728a.png
 若前贾逵则去松等远不及授受而在后贾逵则又
 焉得有马融相推逵解独行之事此真呓语也又其
 言曰若注疏大学则东汉郑玄受之摰恂马融而传
 自小戴圣圣出自后苍孟卿萧奋奋本之高堂生是
 为高堂古文当时以非秘府藏不得与录夫礼记出
 自高堂固自可据然并无高堂刘歆两本兼行之事
 且庆戴三家皆立博士而小戴所传当时已著为经
 其曰非秘府不录何以称焉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680-0728b.png
 毛先舒曰石经大学出于嘉靖时丰道生自谓家藏
 魏政和中石拓古文云其本传自贾逵复有虞松述
 贾逵之言曰孔伋穷居于宋惧先圣之学不明而帝
 王之道坠故作大学以经之中庸以纬之此本是也
 方石经大学本出一时诸公尊信之者管登之著其
 八不可易唐伯元奏请欲以易天下学者所习朱子
 章句本王元美则谓其不可信杨时乔刻大学三书
 以驳其伪周从龙亦著遵古编谓大学当复注疏古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680-0728c.png
 本以王文成守仁之论为归考魏无政和年号断石
 经为妄且谓其有四大拙以攻管说第石经本食而
 不知其味下有颜渊问仁二十二字则从龙更从之
 谓旧原有之为唐玄宗削去者今自应补入又以诚
 意章有曾子曰则从贾逵定以为是子思之书道生
 并有石经中庸民鲜能久矣句后便接道其不行矣
 夫通为一章辟如行远章在费隐章后鬼神为德章
 在达孝章后则从龙又尽宗其本且自谓幸得闻之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680-0728d.png
 若寐而醒盖未免自相矛盾焉丰道生初名坊字存
 礼尝官考功后废人故目为狂生者也
南京国子监石刻大学
   未见
 安世凤墨林快事曰樗寮子书大学首简祭酒程公
 刻之南雍之东序
韩氏(滉/)石刻春秋通例
  一卷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680-0729a.png
   佚
 陆龟蒙曰贞元中韩晋公尝进春秋通例刻之于石
 王象之曰韩晋公春秋通例石刻今在润州文宣王
 庙
唐石台孝经
  四卷
   存
 张昔孝经台赋曰孝惟行先教实理本故玄宗探宣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680-0729b.png
 尼之旨为圣理之阃爰索隐以钩深或词约而意远
 然后勒睿旨于他山之石树崇台为儒林之苑天文
 焕发知孝道之克宣微旨高悬示仁风之已返上崇
 君德下达人情王猷玉润帝典金清谊虽刑于子道
 理实畅于家声施之于人风俗可移于孝理悬之于
 教日月方比于贞明不然何以倬尔孤标介然守正
 金字累累以条贯银钩历历而交映故向之者修睦
 就之者起敬斯乃示生民之大端仰高山之景行至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680-0729c.png
 哉圣化本本元元酌其旨而薄俗可厚毗于政而理
 道可敦故政以肃教为尊非无诗书始务陈其行本
 非无贵贱心愿宗其化源且高而不危者尚乎台磨
 而不磷者莫如石揭贞质于庠序殊秘府之竹帛谅
 乃侔天地而始终岂特垂载祀于千百静而绎思文
 固在兹一人有作比屋允釐览君君臣臣之间则心
 乎爱矣于尊尊卑卑之道则学而知之矧乎雕琢成
 章区分式序方隅而不失其正篇次而各得其所三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680-0729d.png
 千子之鼓箧邈矣具瞻十八章之箴规揭之备举乃
 知孝理馨香有时而彰不坏不朽化被无疆所以播
 弘休于玉叶表嗣子于明王故曰孝者天之经也宜
 乎配地久而天长
 赵明诚曰明皇注孝经四卷天宝四载九月八分书
 陈振孙曰明皇孝经注今世所行本也始刻石太学
 御八分书末有祭酒李齐古所上表及答诏且具宰
 相等名衔实天宝四载号为石台孝经乾道中蔡洸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680-0730a.png
 知镇江以其本授教授沈必豫熊克使刻石学宫云
 欧阳公集古录无之岂偶未之见邪家有此刻为四
 大轴以为书阁之镇按唐志作孝经制旨
 曹昭曰唐玄宗八分书孝经注作小隶字末有御跋
 草书字方三四寸碑凡四大片末具列廷臣官勋
 王世贞曰唐玄宗书孝经后有太子亨右相林甫左
 相适之等题名韦郇公陟称彭城县男盖自吏部侍
 郎出为河南采访始袭公爵此本封尔韦斌封平乐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680-0730b.png
 郡公可补本传之阙书法丰妍匀适与太山铭同行
 押亦雄俊可喜当其时为林甫所蛊媚极矣犹知有
 是经邪
 赵崡曰此碑四面以蟠螭为首凿嵌精工故非后世
 所能开元帝书法与太山铭同润色史惟则老劲丰
 妍如泉吐凤为海吞鲸非虚语也后有李齐古表行
 书亦佳同勒诸臣名字字不草草至如行押数十字
 尤豪爽可喜乃知前代帝王留心翰墨如此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680-0730c.png
 李应祥曰天宝四载唐玄宗八分书孝经在文庙碑
 洞中
 顾炎武曰石刻孝经今在西安府儒学前第二行题
 曰御制序并注及书其下小字曰皇太子臣亨奉敕
 题额后有天宝四载九月一日银青光禄大夫国子
 祭酒上柱国臣李齐古上表及玄宗御批大字草书
 三十八字其下有特进行尚书左仆射兼右相吏部
 尚书集贤院学士修国史上柱国晋国公臣林甫光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680-0730d.png
 禄大夫行左相兼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上柱国渭
 源县开国公臣李适之等四十五人姓名惟林甫以
 左仆射不书姓(旧唐书王璠传载李绛疏云左右仆/射师长庶僚开元中名之宰相表状)
 (之中不/署其姓)经序注俱八分书其额曰大唐开元天宝圣
 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中间人名下搀入丁酉岁八
 月廿六日纪九字是后人所添是岁乙酉非丁酉也
 又末二人官衔不书臣亦可疑
唐御注孝经双石幢记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680-0731a.png
 赵明诚曰在莫州唐杨谏撰刘景廉八分书开元二
 十二年十二月
宋石刻草书孝经
  一卷
   佚
 江少虞曰淳化三年十月遣中使李怀节以御草书
 千字文一卷付秘阁李至请于御制秘阁赞碑阴勒
 石帝谓近臣曰千字文盖梁武帝得钟繇书破碑千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680-0731b.png
 馀字俾周兴嗣以韵次之词理固无可取非垂世立
 教之文孝经乃百行之本朕尝亲书勒之碑阴可也
 因赐李至
 玉海太宗御草孝经一卷刻石秘阁
宋建康府学御书孝经
  一卷
   未见
 张铉金陵新志曰高宗御书孝经赐秦桧真草相间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7a 页 WYG0680-0731c.png
 守臣晁谦之刻石郡学桧及谦之跋于下今存经火
 不全
湖州学御书孝经
  一卷
   未见
 徐献忠吴兴掌故曰高宗御书孝经绍兴十四年太
 守张宇立石在州学
常州学御书孝经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7b 页 WYG0680-0731d.png
  一卷
   未见
 毗陵志宋高宗御书孝经石刻淳熙中守臣林祖洽
 立在州学御书阁
句氏(中正/)石刻三体孝经
  宋志一卷
   佚
 宋史新编句中正尝以大小篆八分三体书孝经摹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8a 页 WYG0680-0732a.png
 石咸平三年表上之真宗召见便殿赐坐问所书几
 许时曰臣写此书十五年方成上嘉叹赐金紫命藏
 于秘阁
 虞淳熙曰中正受诏以三体书孝经摹石
杨氏(南仲/)三体孝经
  宋志一卷
   佚
昌州石刻古文孝经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8b 页 WYG0680-0732b.png
  一卷
   佚
 王象之曰碑在昌州北山元二十二章与今文十八
 章小异按今文先出于汉初而古文与尚书同出于
 孔子坏宅今文已盛而古文独不得列之学官惟孔
 安国马融为之传及明皇注今文十八章孝经为古
 文者益微矣司马光范祖禹皆曾缴进光谓始藏之
 时去古未远其书最真祖禹又为之说亦云古文庶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9a 页 WYG0680-0732c.png
 得其正
 盛熙明曰古文孝经内一篇大谬后人妄欲作古以
 古文字集成者
李氏(师德/)石刻孝经
  一卷
   佚
 师德序曰万胜使乡里无秋毫之损虽功烈不大著
 于时与妻子剽掠拱手受刃者盖有间矣事之本末
卷二百九十一 第 19b 页 WYG0680-0732d.png
 见吴王祠之石刻焉师德获嗣其后天不降造及长
 而孤茕然一身思愿竭力以事朝夕其可得乎圣人
 之经孝为大行为人子者不得躬而行之食稻衣锦
 于女安乎每一念之不觉涕之无从且父母之爱于
 子孙非止鞠之育之衣之食之而已凡一言一行常
 恐恐然虑其有所失而沦于非道也逮夫启手足之
 际尚谆复戒之饬之不能已者诚以爱之之心无有
 穷尽也以不可穷尽之爱而限以死生之变该人情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0a 页 WYG0680-0733a.png
 之所不足也师德虽不敏上焉既不得竭力于其亲
 下焉敢忘于爱之乎良田广居不足以有之也兼金
 美玉不足以宝之也可宝而有之者惟圣人之言乎
 圣人之言布在方策烂若日月至于立身治家事君
 事亲其章句较然而易晓者无如孝经之为最窃愿
 摸之坚石一植之于先垄一置之于县庠以示其后
 复愧于声迹暧昧不足以耸动人之耳目取重来世
 是用购求甚贵而有名于时者人题一章益之以叙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0b 页 WYG0680-0733b.png
 得一十九人复且名之庶有托焉司马迁曰闾巷之
 人欲砥名励行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师德窃慕之是不徒使后之孙子知吾爱之之至亦
 庶几不肖之迹附见于来今又以乡里之光传诸永
 永而无穷已也朝请郎勾当东京排岸司轻车都尉
 赐绯鱼袋李师德叙元祐元年三月初九日朝奉大
 夫充集贤挍理刘定书
 莫旦吴江志曰孝经石刻旧在县庠景泰中尚存然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1a 页 WYG0680-0733c.png
 则李师德盖吴江人也
 徐师曾吴江志曰吴江县学宋大中祥符始作元祐
 中乃竟邑人李师德刻孝经于石树其中自为序
亡名氏石刻孝经
   未见
 曹昭曰吉安府学有真楷小字孝经今不完不知何
 人书
明国子监石刻孝经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1b 页 WYG0680-0733d.png
  一卷
   存
    按万历间蔡毅中进孝经注于朝毅中复刋
    石嵌于国子监西厢左壁今尚存
席氏(益/)石刻孟子
  十四卷
   佚
 晁公武曰孟子十四卷皇朝席益宣和中知成都刋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2a 页 WYG0680-0734a.png
 石置于学官云伪蜀时刻六经于石而独无孟子经
 为未备夫经大成于孔子岂有阙邪其论既谬又多
 误字如以频蹙为类不可胜计
 赵希弁曰孟子十四卷不题经注字数若干亦不题
 所书人姓氏
 
 
 
卷二百九十一 第 22b 页 WYG0680-0734b.png
 
 
 
 
 
 
 
 经义考卷二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