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八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a 页 WYG0680-05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八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拟经(十一/)
王氏(勃/)次论语
  唐志十卷
   佚
叶氏(由庚/)论语纂遗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b 页 WYG0680-0564b.png
   佚
 应廷育曰叶由庚字成父义乌人学于徐侨郡守请
 摄丽泽书院山长力辞学者称通斋先生
戴氏(良齐/)论语外书
   佚
 赤城新志戴良齐字彦肃黄岩人嘉熙二年进士累
 官秘书少监
刘氏(黻/)濂洛论语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a 页 WYG0680-0565a.png
  十卷
   佚
 宋史刘黻字声伯乐清人入太学上书忤丁大全送
 南安军安置既至尽取濂洛诸书摘其精要辑成十
 卷名曰濂洛论语官至端明殿学士
符氏(彦卿/)兵书论语
  宋志三卷
   佚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b 页 WYG0680-0565b.png
 王应麟曰崇文目有兵书论语三卷国史志一卷
女论语
  一卷
   存
 胡应麟曰宋南宫有女论语今传
 祁承璞曰载内训全书
潘氏(士达/)论语外篇
  二十卷
卷二百七十八 第 3a 页 WYG0680-0565c.png
   存
 士达序略曰圣人欲无言或有言焉非有意于立言
 也论语一书是也或有意立言焉孝经系辞是也论
 语二十篇出于门人所记其语得于亲承一言一字
 宛然如见迥异诸家所载论语而外称圣人之言而
 得其真者子思孟子尔檀弓荀卿自附孔子之徒所
 纪语多不纯荒唐如庄夸炫如左其诬圣者固多间
 有一二事非圣人不能为一二语非圣人不能言者
卷二百七十八 第 3b 页 WYG0680-0565d.png
 即以补论语之遗可也予于挍士之暇取豫章李氏
 所辑论语外篇与诸书所载孔氏之言求其理之正
 言之无疵者仿论语二十篇遗意自论学以迄圣绩
 各条其类刊布学宫盖有论语在则诸书不能混有
 圣人之言在则诸家之言亦不能混也扬子云曰群
 言淆乱折之于圣诸子之言淆矣而据理以折之则
 言出于圣者固可师即未必出于圣而不悖于圣者
 亦不可遗也学者诚能约己之心以会圣人之言因
卷二百七十八 第 4a 页 WYG0680-0566a.png
 圣人之言以得圣人之心蕴诸身为实德措之家国
 天下为实用或于学术士风少补云尔
 陆元辅曰士达字去闻安吉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历
 官江西右布政其视学广东也因豫章李氏论语外
 篇本增订之刊行焉凡二十篇论学第一为政第二
 示训第三人伦第四明经第五儒行第六出处第七
 諌诤第八冠婚第九丧祭第十礼乐第十一论仁第
 十二治化第十三刑罚第十四综古第十五程人第
卷二百七十八 第 4b 页 WYG0680-0566b.png
 十六衡事第十七博物第十八杂论第十九圣绩第
 二十李氏未详何人书亦未见
孔子家语
  汉志二十七卷
   佚(别本存/)
 孔安国后序曰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
 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者既而诸弟
 子各自记其所问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
卷二百七十八 第 5a 页 WYG0680-0566c.png
 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馀则多集录名之曰孔
 子家语凡所论辨流判较归实自夫子本旨也属文
 下辞往往颇有浮说烦而不要者亦犹七十二子各
 共叙述首尾加之润色其材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
 孔子既没而微言绝七十二弟子终而大义乖六国
 之世儒道分散游说之士各以巧意而为枝叶惟孟
 轲孙卿守其所习当秦昭王时孙卿入秦昭王从之
 问儒术孙卿以孔子之语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
卷二百七十八 第 5b 页 WYG0680-0566d.png
 言凡百馀篇与之由此秦悉有焉始皇之世李斯焚
 书而孔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不见灭高祖克秦悉
 敛得之皆载于二尺竹简多有古文字及吕氏专汉
 取归藏之其后被诛亡而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
 事亦各以意增损其言故使同是一事而辄异辞孝
 景皇帝末年募求天下礼书于时士大夫皆送官得
 吕氏之所传孔子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十二弟子
 辞妄相错杂不可得知以付掌书与曲礼众篇乱简
卷二百七十八 第 6a 页 WYG0680-0567a.png
 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时吾仕京师窃惧先人之典
 辞将遂泯灭于是因诸公卿士大夫私以人事募求
 其副悉得之乃以事类相次撰集为四十四篇又有
 曾子问礼一篇自别属曾子问故不复录其诸弟子
 书所称引孔子之言者本不存乎家语亦以其己自
 有所传也是以皆不取也将来君子不可不鉴
    按安国家语后序疑亦后人伪撰
 颜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
卷二百七十八 第 6b 页 WYG0680-0567b.png
 中兴书目家语自相鲁至曲礼公西赤问四十四篇
 汉元封中孔安国集录
王氏(肃/)孔子家语解
  隋志二十一卷
   存
 肃自序曰郑氏学行五十载矣自肃成童始志于学
 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
 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然世未明其款情而谓其苟
卷二百七十八 第 7a 页 WYG0680-0567c.png
 驳前师以见异于人乃慨然而叹曰岂好难哉予不
 得已也圣人之门方壅不通孔氏之路枳棘充焉岂
 得不开而辟之哉若无由之者亦非予之故也是以
 撰经礼申明其义及朝论制度皆据所见而言孔子
 二十二世孙有孔猛者家有其先人之书昔相从学
 顷还家方取已来与予所论有若重规叠矩昔仲尼
 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
 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匡人其如予何言
卷二百七十八 第 7b 页 WYG0680-0567d.png
 天丧斯文故令己传斯文于天下今或者天未欲乱
 斯文故令从予学而予从猛得斯论以明相与孔氏
 之无违也斯皆圣人实事之论而恐其将绝故特为
 解以贻好事之君子语云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谈
 者不知为谁多妄为之说孔子家语弟子有琴张一
 名牢字子开亦字张卫人也宗鲁死将往吊孔子止
 焉春秋外传曰昔尧临民以五说者曰尧五载一巡
 狩五载一巡狩不得称临民以五经曰五载一巡狩
卷二百七十八 第 8a 页 WYG0680-0568a.png
 此乃说舜之文非说尧孔子说论五帝各道其异事
 于舜云巡狩天下五载一始则尧之巡狩年数未明
 周十二岁一巡宁可言周临民以十二乎孔子曰尧
 以土德王天下而色尚黄黄土德五土之数故曰临
 民以五此其义也
 马昭曰家语王肃增加非郑𢆯所见肃私定以难郑
 𢆯
张氏(融/)当家语
卷二百七十八 第 8b 页 WYG0680-0568b.png
  七录二卷
   佚
 阮孝绪曰魏博士张融撰
王氏(柏/)家语考
   未见
 郎瑛曰王文宪公家语考一编以四十四篇之家语
 乃王肃自取左传国语荀孟二戴记割裂织成之孔
 衍之序亦王肃自为也
卷二百七十八 第 9a 页 WYG0680-0568c.png
王氏(广谋/)家语句解
  三卷
   存
 马思赞曰其书有延祐丁巳刊本末题刻于精一书
 舍广谋字景猷别字猷堂
何氏(孟春/)家语传
  八卷
   存
卷二百七十八 第 9b 页 WYG0680-0568d.png
 孟春序曰孔子家语如孔衍言则壁藏之馀实孔安
 国为之而王肃代安国序未始及焉不知何谓此书
 源委流传肃序详矣愚考汉书艺文志载家语二十
 七卷颜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也唐书艺文志有王
 肃注家语十卷然则师古所谓今之家语者与班史
 所志大都刘向挍录已定之书肃序称四十四篇乃
 先圣二十二世孙猛之所传者肃辟郑氏学猛尝学
 于肃肃从猛得此书遂行于世然则肃之所注家语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0a 页 WYG0680-0569a.png
 也非安国之所撰次及向之所挍者明矣虞舜南风
 之诗玄注乐记云其辞未闻今家语有之马昭谓王
 肃增加非郑玄所见其言岂无据耶肃之论异于玄
 盖每如此既于曾子问篇不录又言诸弟子所称引
 皆不取而胡为赘此此自有为云尔肃之注愚不获
 见而见其序今世相传家语殆非肃本非师古所谓
 今之所有者安国本世远不复可得今于何取正哉
 司马贞与师古同代人也贞作史记索隐引及家语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0b 页 WYG0680-0569b.png
 今本或有或无有亦不同愚有以知其非肃之全书
 矣今家语胜国王广谋所句解也注庸陋荒昧无所
 发明何足与语于述作家而其本使正文漏略复不
 满人意可恨哉今本而不同于唐末必非广谋之妄
 庸有所删除而致然也史记传颜何字冉索隐曰家
 语字称仁山金氏考七十二子姓氏以颜何不载于
 家语论语仲弓问子桑伯子朱子注家语记伯子不
 衣冠而处张存中取说苑中语證之颜何暨伯子事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1a 页 WYG0680-0569c.png
 广谋本所无者盖金张二人所见已是今本以此而
 推此书同事异辞灭源存末乱于人手不啻在汉而
 已安国及向之旧至肃凡几变而今重乱而失真矣
 今何所取正而愚重为之注不亦广谋之比乎嗟夫
 先民有言见称圣人圣有遗训谁其弗循孝经论语
 后幸存此书奈之何使其汶汶而可也此书肃谓其
 烦而不要朱子亦曰杂而不纯然实自夫子本旨怘
 当时书也而吾何可曶焉而莫之重耶论语出圣门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1b 页 WYG0680-0569d.png
 高弟记录正实而切事者颜回死颜路请子之车子
 曰鲤也死有棺而无椁挍以家语所纪岁年子渊死
 时子鱼盖无恙也或以论语为设事之辞论语且有
 不可信者矣吾又何得以此书之不可信者而并疑
 其馀之可信者哉学者就其所见而求其论于至当
 之地斯善学者之益也春谨即他书有明著家语云
 云而今本缺略者以补缀之今本不少概见则不知
 旧本为在何篇而不敢以入焉分四十四篇为八卷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2a 页 WYG0680-0570a.png
 他书所记事同语异者笺其下而一二愚得附焉其
 不敢以入者仍别录之并春秋战国秦汉间文字载
 有孔子语者录为家语外集存之私塾以俟博雅君
 子或得肃旧本而是正焉是岂独春之幸哉正德二
 年二月
陆氏(治/)家语注
  八卷
   未见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2b 页 WYG0680-0570b.png
梁武帝孔子正言
  隋志二十卷
   佚
 刘知几曰梁武帝令殷芸编诸小说及萧方等撰三
 十国史乃刊为正言
薛氏(据/)孔子集语
  二卷
   存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3a 页 WYG0680-0570c.png
 中书省看详进状曰太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兼给
 事中兼太子谕德徐经孙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兼国
 子司业常挺通议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兼直学士院兼侍讲刘克庄等准尚书省送下朝奉
 大夫秘书监兼太子侍读谢子强等状申乞为收藏
 迪功郎浙东提举司稽山书院山长薛据所进孔子
 集语令本省看详克庄窃见近世伊洛门人各记其
 师弟子问答之语谓之语录或者又纂辑诸家所记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3b 页 WYG0680-0570d.png
 汇次为朱氏张氏语略不厌其详且尽也论语一书
 乃孔门高弟记其师弟子问答之语然孔氏之言满
 天下薛据采摭夫子之语不载于家语与夫庄周列
 禦寇荀卿所未录或散于诸子百家之书者集为二
 十篇名曰集语其尊师嗜学之志贤于学伊洛者远
 矣此书有益学者委可嘉尚如蒙激赏念其行谊之
 美著书之勤非泛泛比察克庄等惓惓公举之意见
 之擢用可为尊经立行者之劝仍将所进孔子集语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4a 页 WYG0680-0571a.png
 付秘书省收藏克庄等不胜幸甚伏候指挥景定元
 年五月十三日尚书省劄薛据行谊之美著书之勤
 特与升擢差遣其所进孔子集语付秘书省
 据自序曰圣人之道至大矣其犹天乎三光二气经
 其常雷霆风雨霜露纬其变斯人由之而不自知知
 之而莫能尽子曰予欲无言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者然则当时钻仰之渊骞盖亦仅得之耳目所接耳
 及夫逍遥曳杖之歌作而金声玉振之响不嗣则其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4b 页 WYG0680-0571b.png
 一话一言之记载尚左尚右之彷佛转相授受奚止
 百家汉承嫚秦灭学之后逮景武之世其去孔子未
 远也去曾子未远也去子思孟子又未远也董仲舒
 对策独推明孔氏令学者知所统一方是时有韩婴
 者与董生齐名学诗著诗内外传数万言多引孔子
 言行以为之證仲舒所引悉与论语合婴所载颇与
 荀子同又有曾子大戴记孔丛子所取可谓备而传
 之矣及长读左氏公羊谷梁苟卿列禦寇韩婴刘向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5a 页 WYG0680-0571c.png
 等书其所记者益众惑滋甚焉设以为孔子没诸弟
 子追思料简止以学而以下二十篇为确耶则此非
 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当时盖择之精矣岂传伪
 者哉遂取诸书所载裒而聚之日累月积浸成篇帙
 而见于曾子大戴记孔丛子家语四全书与夫载于
 左氏庄周列禦寇荀卿者皆不与而错见于汉儒诸
 书者录之其草创也订之丞相克斋游先生先生曰
 嘻夥哉子勉成之时礼部侍郎蘧径东圳二曹先生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5b 页 WYG0680-0571d.png
 十馀年间列官秘府遂得借书以阅辛卯火秘书之
 藏逸矣古书有不得尽见者属南宫下第乃诠次此
 书为二十篇题曰集语以毕其志世有得而读之者
 其犹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金椟云淳祐丙午
 孟夏
 吴莱曰孔子家语初出魏王肃家观其言且与大小
 戴礼相出入而王肃尝持以难郑𢆯世之儒者犹或
 疑之而不尽信盖慎之也况永嘉薛据所次孔子集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6a 页 WYG0680-0572a.png
 语或本于战国诸子或载于西汉老儒虽若圣人之
 遗言佚语赖此而仅存吾恐天下后世学者之滋惑
 也
 陆元辅曰据字叔容永嘉人
杨氏(简/)先圣大训
  十卷
   存
扬氏(雄/)法言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6b 页 WYG0680-0572b.png
  隋志十五卷
   存
 汉书雄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
 作太𢆯传莫大乎论语作法言撰以为十三卷象论
 语学行第一吾子第二修身第三问道第四问神第
 五问明第六寡见第七五百第八先知第九重黎第
 十渊骞第十一君子第十二孝至第十三
 袁准曰法言杂错而无主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7a 页 WYG0680-0572c.png
 刘知几曰仲尼既没微言不行史公著书是非多谬
 由是百家诸子诡说异辞务为小辨破彼大道故扬
 雄法言生焉
 程子曰扬子无自得者也故其言蔓衍而不断优柔
 而不决
 胡宏曰论语乃孔门弟子记诸善言诚有是人相与
 问答也法言则假借问答以则论语且又浅近特甚
 有不必问不必答不必言者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7b 页 WYG0680-0572d.png
 晁公武曰雄好古学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驳不与圣人
 同是非颇缪于经故人时有问雄者常用法言应之
 撰此以象论语号曰法言每篇复为序赞以发其大
 意然雄之学自得者少其言务拟圣人靳靳然若影
 之守形既鲜所发明又往往违其本指正古人所谓
 画者谨毛而失貌者也
 黄震曰扬子终篇称王莽之勤劳过于阿衡是岂可
 齿善类犹以知尊孔子得名诸儒然自汉武以来孔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8a 页 WYG0680-0573a.png
 子之褒显尊异为己久正不待扬雄而后尊且此时
 亦非有异端之可辟如孟荀不幸生处士横议之时
 也迹其言议况多粗浅不过掇拾绪馀以盗名尔
 吴师道曰扬子法言十三卷晋李轨注钱佃用国子
 监治平中旧本刊之当时已用宋咸注增入矣今以
 四注本考之李注简宋注详凡李注本其文详者皆
 所增入也其明注咸曰而误以为李注则佃不考之
 过也如正文渊骞篇一段脱三十六字注字讹误甚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8b 页 WYG0680-0573b.png
 多或问提行处或然或否亦有文未断而复提者其
 挍定岂得为精耶司马公宋咸唐仲友序附录于后
 以见诸公之推尊扬子者如此之至仲友略及其出
 处而以易之肥遁当之义殊不类盖亦曲为之辞者
 薛瑄曰扬雄之法言王通之续经皆以孔子自拟二
 子非特不知圣人亦不自知为何如人矣
 郑瑗曰扬子云拟论语作法言其言曰圣人之经不
 可使易知其意以为圣经亦只是欲使人难知尔殊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9a 页 WYG0680-0573c.png
 不知圣经明白易简初岂有意为艰深之辞哉论语
 无意为文而自粲然成文乃法言故为艰险至不可
 属读自识者观之不独太𢆯可覆瓿矣
侯氏(芭/)法言注
  七录六卷
   佚
宋氏(衷/)法言注
  隋志十三卷
卷二百七十八 第 19b 页 WYG0680-0573d.png
   存
李氏(轨/)法言解
  隋志一卷
   存
 陈振孙曰李轨注本历景祐嘉祐治平三降诏更监
 学馆阁两制挍定然后板行与建宁四注本不同
辛氏(德源/)法言注
  二十三卷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0a 页 WYG0680-0574a.png
   佚
柳氏(宗元/)扬子新注
  五条
   存
 蒋之翘曰法言东晋李轨已为之注甚略子厚删定
 虽增释一二而亦不能尽补其亡误故宋咸云中有
 义易决者反疏之理尚秘者则虚焉阙文者弗能正
 讹字者乃无辨至于言不诂而事不属议失旨而举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0b 页 WYG0680-0574b.png
 失类则其言无足取也
宋氏(咸/)扬子法言广注
  十卷
   存
 咸序曰太仪之体浑沦无穷者也非夫周服诸家之
 论则度舍之纪兹或罔焉欲明纬象不可得也群经
 之文支离寡要者也非夫孔传众氏之解则章趣之
 会无乃隐焉欲辨纲常不可得也故先儒于圣人之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1a 页 WYG0680-0574c.png
 书所以亹亹而为己任者盖此尔惟西京博士毛苌
 传诗颇号太略郑康成大惧夫泯之弗行思觉于后
 故增之笺言而三百廓如也自凤德云衰诸子继作
 亚圣之撰独扬孟而已七篇有赵台卿为之题颇详
 真经有范叔明为之解甚悉惟法言者盖时有请问
 子云用圣人之法以应答之也凡有十三篇东晋李
 轨虽为之注然愈略于毛公之为唐柳宗元删定虽
 释二三而不能尽补其亡误故中有义易决者反疏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1b 页 WYG0680-0574d.png
 之理尚秘者则虚焉阙文者弗能正讹字者乃无辨
 至于言不诂而事不属议失旨而举失类己什其手
 是使扬氏之意尚有所晦弟子不能无犹豫也故康
 成之志咸敢窃而取焉凡裨其阙纠其失五百馀条
 且署咸曰以别旧贯观夫诗书小序并冠诸篇之前
 盖所以见作者之意也法言每篇之序皆子云亲旨
 反列于卷末甚非圣贤之法今升之于章首取合经
 义第次之由随篇具析其有艰字音切来理尽谱于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2a 页 WYG0680-0575a.png
 后仍条其旧以为十卷虽不能广翼贤业庶充巾笥
 为贻谋之具云景祐三年二月 又进表曰臣闻鲁
 堂诸子皆宗圣以宣猷汉室群儒多著书而显氏矧
 遘会昌之旦敢忘释诂之勤愿尘典学之明庶补传
 疑之阙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窃以前圣既没微
 言即沦并行者非先王之流横议者皆处士之辈儒
 纲尽弛民极都棼惟邹国孟轲兰陵荀况下及刘世
 复生扬雄咸能著书更相树道辟王基于绝代振天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2b 页 WYG0680-0575b.png
 爵于群伦若赵岐之释孟篇如杨倞之笺荀旨大决
 宧奥靡留洞疑惟彼法言准夫论语文高而绝意秘
 而渊虽李郁亭解之于前柳宗元裁之于后然多疏
 略犹或误遗凡坦然易别之条则五行俱下而诠释
 洎卓尔难明之意则一辞不措而阙亡遂使十三篇
 之旨趣未融数百年之驾说犹昧唐陆德明云注既
 释经经由注显若读注不晓则经义难明诚此之谓
 也臣爰自效官未尝废学因念子云之业盖绍仲尼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3a 页 WYG0680-0575c.png
 之纲比缘从政之馀辄恣讨论之究增加剖理庶所
 详明然圣人之门诚难言而是戒况愚夫之虑或有
 得而可收恭惟景祐体天法道钦文聪武圣神孝德
 皇帝陛下道冠先天业恢长世若唐虞之稽古监商
 周而右文虽秘藏之多俾加于采正在小说之异罔
 忽于弃遗臣是敢前冒邦刑仰干天听终篇称善傥
 垂衡石之观以文化成愿广鸿都之教臣所重广注
 扬子法言一十卷谨缮写成三策随表昧死诣东上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3b 页 WYG0680-0575d.png
 閤门投进以闻臣黩犯宸严无任屏营激切之至臣
 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景祐四年十月十六日给
 事郎守秘书著作佐郎
 陈振孙曰法言十三篇篇各有序本在卷末如班固
 叙传今本分冠篇首自宋咸始
司马氏(光/)集注扬子
  十卷
   存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4a 页 WYG0680-0576a.png
 晁公武曰温公集晋李轨唐柳宗元国朝宋咸吴秘
 注公自言少好此书历年已多今辄采诸家所长附
 以己意名集注李祠部注本及音义最为精详宋吴
 亦据李本而文多异同今参以汉书取其通者以为
 定本先审其音乃解其义云
刘氏(绛/)扬子大义
  一卷
   佚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4b 页 WYG0680-0576b.png
徐氏(君平/)扬子义
   佚
张氏(敷/)扬子法言义
  十三卷
   佚
赵氏(秉文/)法言微旨
   佚
 秉文自序曰扬子圣人之徒与其法言太𢆯汉二百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5a 页 WYG0680-0576c.png
 年之书也汉兴贾谊明申韩司马迁好黄老董仲舒
 溺灾异刘向铸黄金独扬子得其正传非诸子流也
 予既整辑太𢆯旧闻法言有宋衷注亡之今世传四
 注柳李二注十释一二宋吴二注颇有牴牾其十二
 注中数家大抵祖临川王氏无甚发明又多诋忤而
 不中其失独温公集解遍采诸本微辨四家之得失
 断以己意十得七八矣其终篇详辨扬子得圣人之
 行藏为得其正实百世之通论也故今断以集解为
卷二百七十八 第 25b 页 WYG0680-0576d.png
 定然法言之作虽拟论语不同门人问答先后无次
 乃扬子自著之书也不应辞意不相连属其命名自
 序思过半矣或先义而后问或后答以终义或离章
 以发微或终篇以明数旁钩远引微显志晦川属脉
 贯会归正道今所谓分章微旨者非敢有异于先儒
 也但使一篇之义自相连属穿凿之罪予何敢逃万
 一有得微旨于言辞之表者或有助于发机云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