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680-05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拟经(九/)
孙氏(盛/)晋阳秋
隋志三十二卷(唐志二十二卷/)
佚
晋书孙盛著晋阳秋辞直理正直书枋头之事桓温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拟经(九/)
孙氏(盛/)晋阳秋
隋志三十二卷(唐志二十二卷/)
佚
晋书孙盛著晋阳秋辞直理正直书枋头之事桓温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680-0543b.png
见之怒其子请删改之盛不可子遂私改之太元中
孝武博求异闻始得别本于辽东考校多不同书遂
两存
中兴书目晋阳秋本二十二卷今止存宣帝一卷怀
帝下一卷唐人所书康帝一卷馀亡盛不名春秋而
曰阳秋者避郑太后名也
周密曰简文郑后讳阿春故以春秋为阳秋
习氏(凿齿/)汉晋阳秋
孝武博求异闻始得别本于辽东考校多不同书遂
两存
中兴书目晋阳秋本二十二卷今止存宣帝一卷怀
帝下一卷唐人所书康帝一卷馀亡盛不名春秋而
曰阳秋者避郑太后名也
周密曰简文郑后讳阿春故以春秋为阳秋
习氏(凿齿/)汉晋阳秋
卷二百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680-0543c.png
隋志四十七卷(唐志五十四卷/)
佚
檀道鸾曰凿齿少而博学才情秀逸温甚奇之自州
从事岁中三转至治中后以忤旨左迁户曹参军荥
阳太守在郡著汉晋春秋斥温觊觎之心也
世说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
荆州治中后至都见简文忤旨出为荥阳郡于病中
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佚
檀道鸾曰凿齿少而博学才情秀逸温甚奇之自州
从事岁中三转至治中后以忤旨左迁户曹参军荥
阳太守在郡著汉晋春秋斥温觊觎之心也
世说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
荆州治中后至都见简文忤旨出为荥阳郡于病中
犹作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卷二百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680-0543d.png
晋书桓温觊觎非望凿齿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
汉光武终于晋悯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
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
晋始兴焉凡五十四卷
邓氏(粲/)晋阳秋
唐志三十二卷
佚
晋书粲长沙人少以高洁著名不应州郡辟命荆州
汉光武终于晋悯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
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
晋始兴焉凡五十四卷
邓氏(粲/)晋阳秋
唐志三十二卷
佚
晋书粲长沙人少以高洁著名不应州郡辟命荆州
卷二百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680-0544a.png
刺史桓冲请为别驾
檀氏(道鸾/)续晋阳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隋志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
刘知几曰晋江左史官自邓粲孙盛王韶之檀道鸾
已下相次继作远则偏记两帝近则惟序六朝 又
曰道鸾好出奇语
檀氏(道鸾/)续晋阳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隋志宋永嘉太守檀道鸾撰
刘知几曰晋江左史官自邓粲孙盛王韶之檀道鸾
已下相次继作远则偏记两帝近则惟序六朝 又
曰道鸾好出奇语
卷二百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680-0544b.png
萧氏(方等/)三十国春秋
隋志三十一卷(唐志三十卷/)
佚
隋志梁湘东世子萧方等撰
梁书忠壮世子方等字实相世祖长子也时河东王
为湘州刺史不受督府之令方等乞征之世祖拜为
都督令率精卒二万南讨至麻溪河东王率军逆战
方等击之军败溺死
隋志三十一卷(唐志三十卷/)
佚
隋志梁湘东世子萧方等撰
梁书忠壮世子方等字实相世祖长子也时河东王
为湘州刺史不受督府之令方等乞征之世祖拜为
都督令率精卒二万南讨至麻溪河东王率军逆战
方等击之军败溺死
卷二百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680-0544c.png
刘知几曰刘石等称制各有国家实同王者晋世臣
子比诸群盗忘夫至公至萧方等始存诸国名谥僭
帝者称之以王
中兴书目方等采削诸史以晋为主附列汉刘渊以
下二十九国又取吴孙皓事起宣帝讫恭帝
王应麟曰方等梁元帝子为三十国春秋通鉴晋元
兴三年引方等论纲目但云萧方误削等字
杨慎曰佛氏有方等经犹云平等世界也故萧氏取
子比诸群盗忘夫至公至萧方等始存诸国名谥僭
帝者称之以王
中兴书目方等采削诸史以晋为主附列汉刘渊以
下二十九国又取吴孙皓事起宣帝讫恭帝
王应麟曰方等梁元帝子为三十国春秋通鉴晋元
兴三年引方等论纲目但云萧方误削等字
杨慎曰佛氏有方等经犹云平等世界也故萧氏取
卷二百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680-0544d.png
以为名
按今刊本新旧唐书宋史通志略皆削去等
字矣
武氏(敏之/)三十国春秋
唐志一百卷
佚
崔氏(鸿/)十六国春秋
隋志一百卷(唐志一百二十卷/)
按今刊本新旧唐书宋史通志略皆削去等
字矣
武氏(敏之/)三十国春秋
唐志一百卷
佚
崔氏(鸿/)十六国春秋
隋志一百卷(唐志一百二十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680-0545a.png
佚
北史后魏崔鸿以刘元海石勒慕容隽苻健慕容垂
姚苌慕容德赫连勃勃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
发乌孤李皓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
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
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鸿二世仕江左故不录
晋刘萧之书稽以长历考诸旧志又别作序例一卷
年志一卷凡一百二卷
北史后魏崔鸿以刘元海石勒慕容隽苻健慕容垂
姚苌慕容德赫连勃勃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
发乌孤李皓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
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
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鸿二世仕江左故不录
晋刘萧之书稽以长历考诸旧志又别作序例一卷
年志一卷凡一百二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680-0545b.png
刘知几曰崔鸿鸠诸伪史聚成春秋其所列者十有
六家魏收以鸿世仕江左故不录司马刘萧之书今
观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陈项必
系汉年陈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 又曰魏世黄门
侍郎崔鸿考覈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
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
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至始元年鸠集稽备而以
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于江东购获
六家魏收以鸿世仕江左故不录司马刘萧之书今
观鸿书之纪纲皆以晋为主亦犹班书之载陈项必
系汉年陈志之述孙刘皆宗魏世 又曰魏世黄门
侍郎崔鸿考覈众家辨其同异除烦补阙错综纲纪
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谓之十六国春秋鸿始以
景明之初求诸国逸史逮至始元年鸠集稽备而以
犹阙蜀事不果成书推求十有五年始于江东购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680-0545c.png
乃增其篇目勒为十卷鸿没后永安中其子缮写奏
上请藏诸秘阁由是宣布大行于时
国史志鸿书世有二十馀卷旧志乃五十卷盖献书
者妄分篇第
晁说之曰司马公休言温公所考十六国春秋非崔
鸿全书
按今世所传十六国春秋乃后人采晋书北
史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集成之非原书
上请藏诸秘阁由是宣布大行于时
国史志鸿书世有二十馀卷旧志乃五十卷盖献书
者妄分篇第
晁说之曰司马公休言温公所考十六国春秋非崔
鸿全书
按今世所传十六国春秋乃后人采晋书北
史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集成之非原书
卷二百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680-0545d.png
也
杜氏(延业/)晋春秋略
唐志二十卷
佚
延业自序曰萧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国春秋囊括
两晋之言网罗诸国之事以晋国为主附列二十九
国延业删缉题曰晋春秋略
晁公武曰唐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撰自王隐而下诸
杜氏(延业/)晋春秋略
唐志二十卷
佚
延业自序曰萧方等采削群史著三十国春秋囊括
两晋之言网罗诸国之事以晋国为主附列二十九
国延业删缉题曰晋春秋略
晁公武曰唐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撰自王隐而下诸
卷二百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680-0546a.png
书及诸僭伪传记皆所详究而以萧方等三十国春
秋删缉为此书馆阁书目作杜光业撰按唐志亦曰
延业考新旧史他无所见未详何时人
赵希弁曰右隋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所述载唐书艺
文志
中兴书目唐秘书省正字杜光业撰并序起晋宣帝
讫恭帝一百五十六年以后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
尚未究尽梁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
秋删缉为此书馆阁书目作杜光业撰按唐志亦曰
延业考新旧史他无所见未详何时人
赵希弁曰右隋秘书省正字杜延业所述载唐书艺
文志
中兴书目唐秘书省正字杜光业撰并序起晋宣帝
讫恭帝一百五十六年以后魏崔鸿撰十六国春秋
尚未究尽梁萧方等著三十国春秋以晋为主附列
卷二百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680-0546b.png
二十九国采集为广遂加删缉号曰晋春秋略凡一
百八万馀言
王氏(范/)交广春秋
佚
裴松之曰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
春秋
索氏(绥/)凉国春秋
五十卷
百八万馀言
王氏(范/)交广春秋
佚
裴松之曰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
春秋
索氏(绥/)凉国春秋
五十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680-0546c.png
佚
崔鸿曰绥字士艾燉煌人举孝廉为记室祭酒母丧
去官又举秀才著凉国春秋五十卷以著述功封平
乐亭侯
刘知几曰张骏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
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
鲍氏(衡卿/)宋春秋
唐志二十卷
崔鸿曰绥字士艾燉煌人举孝廉为记室祭酒母丧
去官又举秀才著凉国春秋五十卷以著述功封平
乐亭侯
刘知几曰张骏命其西曹边浏集内外事以付秀才
索绥作凉国春秋五十卷
鲍氏(衡卿/)宋春秋
唐志二十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680-0546d.png
佚
王氏(琰/)宋春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隋志梁吴兴令王琰撰
吴氏(均/)齐春秋
隋志三十卷
佚
王氏(琰/)宋春秋
隋志二十卷
佚
隋志梁吴兴令王琰撰
吴氏(均/)齐春秋
隋志三十卷
佚
卷二百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680-0547a.png
隋志梁奉朝请吴均撰
刘知几曰梁奉朝请吴均表请撰齐史乞给起居注
并群臣行状有诏齐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
自搜访均遂撰齐春秋三十篇其书称梁帝为齐明
佐命帝恶其实诏燔之然其私本竟能与萧氏所撰
并传于后 又曰春秋嗣子谅闇未踰年而废者既
不成君故不别加篇目是以鲁公十二恶视不预其
流及秦之子婴汉之昌邑咸亦因胡亥而得记附孝
刘知几曰梁奉朝请吴均表请撰齐史乞给起居注
并群臣行状有诏齐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
自搜访均遂撰齐春秋三十篇其书称梁帝为齐明
佐命帝恶其实诏燔之然其私本竟能与萧氏所撰
并传于后 又曰春秋嗣子谅闇未踰年而废者既
不成君故不别加篇目是以鲁公十二恶视不预其
流及秦之子婴汉之昌邑咸亦因胡亥而得记附孝
卷二百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680-0547b.png
昭而获闻而吴均齐春秋乃以郁林为记事不师古
何滋乖之甚与 又曰春秋三传并兴各释经义如
公羊传屡云何以书记其事也此则先引经语而继
以释辞势使之然非史体也而吴均齐春秋每书灾
变亦曰何以书记异也夫事无他议言从已出辄自
问而自答岂是叙事之体
裴氏(子野/)齐梁春秋
佚
何滋乖之甚与 又曰春秋三传并兴各释经义如
公羊传屡云何以书记其事也此则先引经语而继
以释辞势使之然非史体也而吴均齐春秋每书灾
变亦曰何以书记异也夫事无他议言从已出辄自
问而自答岂是叙事之体
裴氏(子野/)齐梁春秋
佚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680-0547c.png
南史裴子野撰齐梁春秋始草创未就而卒
蔡氏(允恭/)后梁春秋
唐志十卷
佚
旧唐书蔡允恭荆州江陵人仕隋历著作佐郎起居
舍人贞观初除太子洗马撰后梁春秋十卷
姚氏(士磷/)后梁春秋
二卷
蔡氏(允恭/)后梁春秋
唐志十卷
佚
旧唐书蔡允恭荆州江陵人仕隋历著作佐郎起居
舍人贞观初除太子洗马撰后梁春秋十卷
姚氏(士磷/)后梁春秋
二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680-0547d.png
存
李作舟序曰余读姚子所著后梁春秋而知夺嫡之
不祥仁贤之有后天道若阴为剂量不爽眉发者吁
可畏也盖六代贤胤无过昭明不幸以一𤯝惭没嫡
冢失嗣至有梁神器一归之简文再归之孝元两君
固皆武帝子也藉令天意而在两君则当使之长有
天下子孙永享顾两君无论身死人手而联翩血胤
斩刈不翅草菅孝元凶忍固宜简文懦弱而诸子断
李作舟序曰余读姚子所著后梁春秋而知夺嫡之
不祥仁贤之有后天道若阴为剂量不爽眉发者吁
可畏也盖六代贤胤无过昭明不幸以一𤯝惭没嫡
冢失嗣至有梁神器一归之简文再归之孝元两君
固皆武帝子也藉令天意而在两君则当使之长有
天下子孙永享顾两君无论身死人手而联翩血胤
斩刈不翅草菅孝元凶忍固宜简文懦弱而诸子断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680-0548a.png
割尤苦仅仅遗一大圜岂梁武夺嫡之际简文亦不
无阴计于其间耶乃宣帝父子则虽羁栖一旅直以
弹丸荆土依托周魏用抗彊陈者三十馀载而两主
称帝诸子为王昆孙蕃衍七叶宰相与唐盛衰终始
岂非上天明戒夺嫡默报仁贤之意乎更观一时为
孝元破长沙害河东者莫僧辨若也而僧辨之死似
实假手霸先至于后梁股肱若蔡王岑柳诸姓莫不
显著隋唐而文本亦复作相天意从可知矣此意冥
无阴计于其间耶乃宣帝父子则虽羁栖一旅直以
弹丸荆土依托周魏用抗彊陈者三十馀载而两主
称帝诸子为王昆孙蕃衍七叶宰相与唐盛衰终始
岂非上天明戒夺嫡默报仁贤之意乎更观一时为
孝元破长沙害河东者莫僧辨若也而僧辨之死似
实假手霸先至于后梁股肱若蔡王岑柳诸姓莫不
显著隋唐而文本亦复作相天意从可知矣此意冥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680-0548b.png
秘千古未有能道之者适濮阳明府以此书相示因
共谋梓使此意灼然昭垂于千百年后且谓姚子编
述是书不独在继绝存亡已也姚子名士磷经生而
贫力于古者尚有西魏春秋余为廪之以需其成万
历丁未
颜欲章序曰后梁春秋者何曰姚子以亲亲而尊尊
贤贤而恶恶内内而外外续梁统也亲亲者何宣帝
为梁武孙昭明子于派为嫡于名为顺简文孝元处
共谋梓使此意灼然昭垂于千百年后且谓姚子编
述是书不独在继绝存亡已也姚子名士磷经生而
贫力于古者尚有西魏春秋余为廪之以需其成万
历丁未
颜欲章序曰后梁春秋者何曰姚子以亲亲而尊尊
贤贤而恶恶内内而外外续梁统也亲亲者何宣帝
为梁武孙昭明子于派为嫡于名为顺简文孝元处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680-0548c.png
非其据咸以凶终帝以三世嗣梁历载三十有三神
明之胄可无统乎尊尊者何陈氏偷有神器僭假名
号然梁有一日未亡之胤则有一日未亡之号故其
上则有帝后太子诸王下则有公侯令仆文武以及
即位崩薨赠谥之法虽小朝廷可无位号乎贤贤者
何释裴政之诛昭忠也听柳遐之归旌孝也蔡大有
李广许孝敬书官书死明节也来徵沈重崇儒也归
我三州美字小也恶恶者何张缵伏诛恶祸本也还
明之胄可无统乎尊尊者何陈氏偷有神器僭假名
号然梁有一日未亡之胤则有一日未亡之号故其
上则有帝后太子诸王下则有公侯令仆文武以及
即位崩薨赠谥之法虽小朝廷可无位号乎贤贤者
何释裴政之诛昭忠也听柳遐之归旌孝也蔡大有
李广许孝敬书官书死明节也来徵沈重崇儒也归
我三州美字小也恶恶者何张缵伏诛恶祸本也还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680-0548d.png
师江陵杀河东王誉罪孝元也帝杀殷亮明宇文杀
也复置江陵总管著隋志也内内而外外者何华皎
内附与其归也城安湘伐公安不克我所宜雠也吴
明彻章昭达入寇统在我也客星犯楚荧惑犯太微
天象在梁也所谓内也陈篡梁而不备书雠相篡也
周魏之际陈氏诸主仅各一书所谓外也若夫太清
三年梁犹未亡寻继以魏之大统此从先帝志也实
所以明孝元之无父也何也宣帝以贤储宗胤不容
也复置江陵总管著隋志也内内而外外者何华皎
内附与其归也城安湘伐公安不克我所宜雠也吴
明彻章昭达入寇统在我也客星犯楚荧惑犯太微
天象在梁也所谓内也陈篡梁而不备书雠相篡也
周魏之际陈氏诸主仅各一书所谓外也若夫太清
三年梁犹未亡寻继以魏之大统此从先帝志也实
所以明孝元之无父也何也宣帝以贤储宗胤不容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680-0549a.png
于孝元将骈首就戮若河东桂阳则萧氏宗脉无噍
类矣不得已而附魏以全宗也附魏则书魏统也孝
元以全楚兵力乐其父兄之危拥兵不下第与宣帝
兄弟雠杀坐致父兄死于逆景之手固不得为人君
且不得为子为弟为臣三纲绝矣是梁不亡于敬帝
而亡于孝元矣书以魏统盖用王通氏以元嘉遇弑
其后不复备书以魏太和继之之义也此余以春秋
之义许姚子以尊尊而亲亲贤贤而恶恶内内而外
类矣不得已而附魏以全宗也附魏则书魏统也孝
元以全楚兵力乐其父兄之危拥兵不下第与宣帝
兄弟雠杀坐致父兄死于逆景之手固不得为人君
且不得为子为弟为臣三纲绝矣是梁不亡于敬帝
而亡于孝元矣书以魏统盖用王通氏以元嘉遇弑
其后不复备书以魏太和继之之义也此余以春秋
之义许姚子以尊尊而亲亲贤贤而恶恶内内而外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680-0549b.png
外续梁统之说也
吴氏(兢/)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佚
唐书本传兢景龙间任史事时武张监领事多不实
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开元中丐官笔
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后贬荆州司马以
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
吴氏(兢/)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佚
唐书本传兢景龙间任史事时武张监领事多不实
兢不得志私撰唐书唐春秋未就至开元中丐官笔
札冀得成书诏兢就集贤院论次后贬荆州司马以
史草自随萧嵩领国史遣使者就兢取书得六十馀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680-0549c.png
篇
唐会要开元十四年七月六日左庶子吴兢奏臣潜
心积思别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私
室历二十馀年尚刊削未就于是弥纶旧纪重加删
缉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断自隋大业十三年迄
于开元十四年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尽在斯矣
诏兢就集贤院论次俄令就史馆其书未就兢迁荆
州司马上令中使往荆州取得五十馀卷
唐会要开元十四年七月六日左庶子吴兢奏臣潜
心积思别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私
室历二十馀年尚刊削未就于是弥纶旧纪重加删
缉虽文则不工而事皆从实断自隋大业十三年迄
于开元十四年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尽在斯矣
诏兢就集贤院论次俄令就史馆其书未就兢迁荆
州司马上令中使往荆州取得五十馀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680-0549d.png
韦氏(述/)唐春秋
唐志三十卷
佚
唐书本传述举进士时方少考功宋之问曰童子何
业述曰性嗜书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未毕他惟命之
问曰本求茂才乃得迁固遂上第
陆氏(长源/)唐春秋
唐志六十卷
唐志三十卷
佚
唐书本传述举进士时方少考功宋之问曰童子何
业述曰性嗜书所撰唐春秋三十篇未毕他惟命之
问曰本求茂才乃得迁固遂上第
陆氏(长源/)唐春秋
唐志六十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680-0550a.png
佚
孙樵曰陆长源唐春秋乃编年杂录掇其洁切峭独
可以示惩劝
郭氏(昭庆/)唐春秋
三十卷
佚
南唐书郭昭庆庐陵人博学能自力著唐春秋三十
卷保大中补扬子尉后主时擢著作郎
孙樵曰陆长源唐春秋乃编年杂录掇其洁切峭独
可以示惩劝
郭氏(昭庆/)唐春秋
三十卷
佚
南唐书郭昭庆庐陵人博学能自力著唐春秋三十
卷保大中补扬子尉后主时擢著作郎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680-0550b.png
赵氏(瞻/)唐春秋
五十卷
佚
包氏(谞/)河洛春秋
唐志二卷
佚
唐志注记安禄山史思明事
郑樵曰起安禄山叛讫史朝义败
五十卷
佚
包氏(谞/)河洛春秋
唐志二卷
佚
唐志注记安禄山史思明事
郑樵曰起安禄山叛讫史朝义败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680-0550c.png
陈振孙曰唐祥州司功包谞撰记安史之乱
尹氏(洙/)五代春秋
通志二卷(读书附志五卷/)
存
赵希弁曰右河南先生尹洙师鲁所作也由梁太祖
开平元年四月甲子迄于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
王氏(轸/)五朝春秋
宋志二十五卷
尹氏(洙/)五代春秋
通志二卷(读书附志五卷/)
存
赵希弁曰右河南先生尹洙师鲁所作也由梁太祖
开平元年四月甲子迄于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
王氏(轸/)五朝春秋
宋志二十五卷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680-0550d.png
佚
玉海景祐三年七月工部郎中王轸直秘阁轸上五
朝春秋二十五卷托始于吴越特擢之
吴氏(任臣/)十国春秋
十卷
存
魏禧序曰钱塘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成以示宁都易
堂魏禧而属之序禧不敏不敢辞于是序之曰史才
玉海景祐三年七月工部郎中王轸直秘阁轸上五
朝春秋二十五卷托始于吴越特擢之
吴氏(任臣/)十国春秋
十卷
存
魏禧序曰钱塘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成以示宁都易
堂魏禧而属之序禧不敏不敢辞于是序之曰史才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680-0551a.png
之难也久矣世之言史者率右司马迁而左班固禧
尝以谓迁当以文章雄天下史之体则固为得盖史
主记事固详密于体为宜迁则主于为文而已文欲
略而后工者则势不得更详而欧阳修五代史亦于
事为略至十国尤不备任臣生七八百年之后传闻
阔绝书籍散亡毅然起而补之其功甚钜事亦最难
禧读其书采择详博而精于辨覈为文明健有法自
史记汉书五代史而外岂亦有能先之者哉禧惟天
尝以谓迁当以文章雄天下史之体则固为得盖史
主记事固详密于体为宜迁则主于为文而已文欲
略而后工者则势不得更详而欧阳修五代史亦于
事为略至十国尤不备任臣生七八百年之后传闻
阔绝书籍散亡毅然起而补之其功甚钜事亦最难
禧读其书采择详博而精于辨覈为文明健有法自
史记汉书五代史而外岂亦有能先之者哉禧惟天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680-0551b.png
下之势分之久则必合合之久则必分而其自合而
之分也天下鱼溃肉烂不可收拾当时所号为豪杰
者非有殊尤绝异之才其德力皆不能相一峻法重
敛战争不休生民之苦于是为极然吾尝观分崩之
际其人才每为特盛盖天下之治礼法明而风俗厚
人心安和虽有奇才异能皆帖首抑志以就绳墨及
其乱也愤郁而思动铤而走险上焉者纪纲法度不
立而其下得肆志妄作以自尽其才故自周秦之末
之分也天下鱼溃肉烂不可收拾当时所号为豪杰
者非有殊尤绝异之才其德力皆不能相一峻法重
敛战争不休生民之苦于是为极然吾尝观分崩之
际其人才每为特盛盖天下之治礼法明而风俗厚
人心安和虽有奇才异能皆帖首抑志以就绳墨及
其乱也愤郁而思动铤而走险上焉者纪纲法度不
立而其下得肆志妄作以自尽其才故自周秦之末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680-0551c.png
以及五代莫不有特起之英踔厉沈深自奋于功名
王侯将相皆以智力相取而非有倖得当其时有大
力者出而驱之则合无大力者驱之则分彼帝制自
为角立争雄长者要皆韩彭冯邓秦李曹石之流亚
然后知天下盖无时而无才顾所以用之者何如耳
分崩之际最不足数莫如后五代而十国中人才可
观者既已如是任臣是书岂独补古史之阙取备见
闻云尔哉士不幸生其时当思所以自奋毋徒碌碌
王侯将相皆以智力相取而非有倖得当其时有大
力者出而驱之则合无大力者驱之则分彼帝制自
为角立争雄长者要皆韩彭冯邓秦李曹石之流亚
然后知天下盖无时而无才顾所以用之者何如耳
分崩之际最不足数莫如后五代而十国中人才可
观者既已如是任臣是书岂独补古史之阙取备见
闻云尔哉士不幸生其时当思所以自奋毋徒碌碌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680-0551d.png
以苟全性命为自得且观其得则知十国之能分者
何在观其失则知十国之终于分而不能合者何故
夫能以智力争城略地而不知定天下之有规模能
屈志协力以得将士之用而不能深仁厚泽以得民
心呜呼此有志之士所为掩卷长太息者也任臣志
行端悫博学而思深著有山海经广注字汇补已版
行而是书关系古今尤大惜无有能授之梓人以传
于世者传曰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吾知其必有望矣
何在观其失则知十国之终于分而不能合者何故
夫能以智力争城略地而不知定天下之有规模能
屈志协力以得将士之用而不能深仁厚泽以得民
心呜呼此有志之士所为掩卷长太息者也任臣志
行端悫博学而思深著有山海经广注字汇补已版
行而是书关系古今尤大惜无有能授之梓人以传
于世者传曰人之欲善谁不如我吾知其必有望矣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680-0552a.png
苟氏(廷诏/)蜀国春秋
存
按苟氏蜀国春秋予幼时见川中刻本经乱
先人遗书尽失不能记其卷目体例矣苟氏
名廷诏字宣子华阳人崇祯十六年进士
亡名氏历代善恶春秋
宋志二十卷
佚
存
按苟氏蜀国春秋予幼时见川中刻本经乱
先人遗书尽失不能记其卷目体例矣苟氏
名廷诏字宣子华阳人崇祯十六年进士
亡名氏历代善恶春秋
宋志二十卷
佚
卷二百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680-0552b.png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