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七十三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a 页 WYG0680-05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拟经(六/)
汉今文太誓
  一卷
   佚
 刘向曰武帝末民有得太誓书于壁内者献之与博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b 页 WYG0680-0504d.png
 士使读说之数月皆起传以教人
 王充曰掘地所得者
 赵岐曰今之太誓后得以充学
 马融曰太誓后得案其文似若浅露其云八百诸侯
 不召自来不期同时不谋同辞及火复于上至于王
 屋流为雕五至以榖俱来举火神怪得无在子所不
 语中乎又春秋引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国语
 引太誓曰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孟子引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a 页 WYG0680-0505a.png
 太誓曰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
 汤有光孙卿引太誓曰独夫受礼记引太誓曰予克
 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
 予小子无良今文太誓皆无此语吾见书传多矣所
 引太誓而不在太誓者甚多弗复悉记略举五事以
 明之亦可知矣
 房宏曰宣帝本始元年河内女子有坏老子屋得古
 文太誓三篇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b 页 WYG0680-0505b.png
 王肃曰太誓近得非其本经
 孔颖达曰刘歆作三统历论武王伐纣引今文太誓
 云丙午逮师
 陆德明曰汉宣帝本始中河内女子得太誓一篇献
 之与伏生所诵合三十篇汉世行之
 董斯张曰河内女子所献太誓一篇与古文不同按
 史记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
 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a 页 WYG0680-0505c.png
 其声魄索隐曰此以下至流为乌见今文太誓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流行也魄然安定意也郑𢆯曰书
 说云乌有孝名武卒父大业故乌瑞臻赤者周之正
 色也索隐曰按今文太誓流为雕雕鸷鸟也然则今
 文太誓唐初犹有存者即河内女子本也惜无从见
 之又诗疏引太誓曰师乃鼓噪前歌后舞格于上天
 下地咸曰孜孜无怠又引太誓曰司马在前汉书引
 太誓云立功立事刘向三统历论引今文太誓云丙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b 页 WYG0680-0505d.png
 午逮师说苑引太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
 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
 进贤者逐墨子引太誓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
 发罪均又引太誓去发篇曰恶乎君子天有显德其
 行甚章惟我有周受之上帝毛诗注疏鸿雁小序注
 引书曰天将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疏云今太誓
 文言天将有立圣德者为天下父母民之得有善政
 有安居为重也汉郊祀志引太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4a 页 WYG0680-0506a.png
 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注今文太誓也此皆古文不
 载者
张氏(霸/)伪尚书
  二十四篇
   佚
 汉书世所传百两篇者出东莱张霸分析合二十九
 篇以为数十又采左氏传书叙为作首尾凡百二篇
 篇或数简文意浅陋成帝时求其古文者霸以能为百
卷二百七十三 第 4b 页 WYG0680-0506b.png
 两徵以中书挍之非是霸辞受父父有子弟尉氏樊
 并时太中大夫平当侍御史周敞劝上存之后樊并
 谋反乃黜其书
 王充曰孝成皇帝时读百篇尚书博士郎吏莫能晓
 知徵天下能为尚书者东海张霸案百篇序造作百
 二篇具成奏上成帝帝出秘尚书以考挍之无一字
 相应者于是下霸于吏吏白霸罪当至死成帝奇霸
 之才赦其辜亦不灭其经故百二尚书传在民閒
卷二百七十三 第 5a 页 WYG0680-0506c.png
 黄镇成曰张霸伪书舜典汨作九共九篇大禹谟益
 稷五子之歌胤征汤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命原
 命武成旅獒囧命凡二十四篇前汉诸儒以之附伏
 生二十八篇并伪太誓并行
 王应麟曰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而为纬者附之
孔氏(衍/)汉尚书
  唐志十卷
后汉尚书
卷二百七十三 第 5b 页 WYG0680-0506d.png
  唐志六卷
后魏尚书
  隋志八卷(唐志十四卷/)
   俱佚
 刘知几曰晋广陵相孔衍以为国史所以表言行昭
 法式至于人理常事不足备列乃删汉魏诸史取其
 美词典言足为龟镜者定以篇第纂成一家由是有
 汉尚书后汉尚书后魏尚书凡为二十六卷夫尚书
卷二百七十三 第 6a 页 WYG0680-0507a.png
 所记若君臣相对词旨可称则一时之言累篇咸载
 如言无足纪语无可述事虽脱略观者不以为非爰
 逮中叶文籍大备必剪截今文模拟古法故舒元所
 撰不行于代也
王氏(通/)续书
  二十五卷
   佚
 杜淹曰文中子续书一百五十篇列为二十五卷
卷二百七十三 第 6b 页 WYG0680-0507b.png
 新唐书王勃传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门人甚众起
 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
 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全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中说续书始于汉以存汉晋之实天子之义列乎范
 者四曰制诏志策大臣之义载乎业者七曰命训对
 赞议诫谏
 王勃序曰书以记言其来尚矣越在三代左史职之
 百官以理万人以察扬于王庭用实大焉苟非可以
卷二百七十三 第 7a 页 WYG0680-0507c.png
 燮理情性平章邦国敷彝伦而叙要道察时变而经
 王猷树皇极之纲维资生灵之视听皆可略也昔者
 仲尼之述书也将以究事业之通而正性命之理故
 曰吾欲托之空言不如附之行事道德仁义于是乎
 明刑政礼乐于是乎出非先王之德行不敢传非先
 王之法言不敢道纪千数百岁断自唐虞迄于周汉
 风流所存百篇而已以此见圣人言约理举神明不
 劳而体时务之撰矣故能法象天地同符易简借前
卷二百七十三 第 7b 页 WYG0680-0507d.png
 箸于筌蹄驱后主于轨物密而显宏而奥久而弥新
 用而不竭非古之聪明圣智𢆯览博达孰能为此哉
 孔安国曰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嗟乎其言
 甚大可使南面称圣人之后矣自时以降史述陵迟
 人自为家标指失中陈事乱而无当制理参而不一
 由是大典散而人文乖是非繁而取舍谬与夫古先
 哲人制述之意不其疏乎我先君文中子实秉睿懿
 生于隋末睹后作之违方忧异端之害正乃喟然曰
卷二百七十三 第 8a 页 WYG0680-0508a.png
 宣尼既没文不在兹乎遂约大义删旧章续诗为三
 百六十篇考伪乱而修元经正礼乐以旌后王之失
 述易赞以申先师之旨经始汉魏迄于有晋择其典
 物宜于教者续书为百二十篇而广大悉备嗟乎贤
 圣之述岂多为哉噫亦足垂训作则冒天下之道如
 斯而已矣当时门人百千数董薛之徒并受其义遭
 代丧乱未行于时历年永久稍见残缺贞观中太原
 府君考诸六经之目则亡其小序其有录而无篇者
卷二百七十三 第 8b 页 WYG0680-0508b.png
 又十六焉呜呼兹不可复见矣家君钦若丕烈图终
 休绪乃例六经次礼乐叙中说明易赞永惟保守前
 训大克敷遗后人勃兄弟五六冠者童子六七袛袛
 怡怡讲问伏渐之日久矣躬奉成训家传异闻犹恐
 不得门而入才之不逮至远也是用厉精激愤宵吟
 昼咏庶几乎学而知之者其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岂
 声禄是殉前人之不继是惧闻者承命为百二十篇
 作序而兼当补修其阙爰考众籍共参奥旨泉源浩
卷二百七十三 第 9a 页 WYG0680-0508c.png
 然罔识攸济呜呼小子何敢以当之也其尽心力乎
 始自总章二年洎乎咸亨五年刊写文就定成百二
 十篇勒成二十五卷昔者文中子曰汉魏之礼乐未
 足称其书不可废也尚有近古之对议存焉制诏册
 则几乎典诰矣后之达晤者将有得于斯文乎于是
 龙集阉茂勉踵前修在大唐御天下之五十七祀也
    按是序虽见文苑英华疑亦阮逸辈伪作
陈氏(正卿/)续尚书
卷二百七十三 第 9b 页 WYG0680-0508d.png
  唐志卷亡
   佚
 萧颖士代正卿进表曰孔子序帝王之书首唐虞之
 典于尧则曰钦明文思于舜则曰诞敷文德文之时
 义大矣哉夏商以后王者之风殄矣天之未丧斯文
 帝道复兴于汉数百年閒宪章具举夫其推步律历
 帝尧分命之典也增修封禅帝舜时巡之义也约三
 章之法以正皋陶之刑班四时之舞以缵后夔之乐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0a 页 WYG0680-0509a.png
 且义帝之丧三军缟服异夫汤武之放弑其君矣诸
 吕之乱浃辰底定异夫羿浞之骤移其祚矣中兴之
 盛海外率服异夫吴楚之僭窃其名矣夫如是有汉
 之美固可比肩虞后千载一时之运与于赫盛唐正
 百王之阙思文陛下光五圣之嗣启运应期之符吊
 人伐罪之义制礼作乐之本郊天禅地之位万庾三
 登之穰河清海晏之瑞固以腾子姒而绝景挹妫祁
 而高议矣诚宜诏史臣敷帝载炳唐虞之故实黜商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0b 页 WYG0680-0509b.png
 周之遗制乃汉氏已略之于前皇唐复旷之于后臣
 实惜焉知而不述臣子之罪也臣窃不自揆耕牧馀
 暇讨寻载籍一纪于兹今谨上续尚书一部凡若干
 篇卷始有汉二典次我唐二典以续夫前书尧虞之
 典也其馀文景明章之后魏晋宋齐以还南讫有陈
 北起元魏历周隋洎高氏以至圣朝总一十二代诏
 策章疏颂歌符檄类而刊之次以年代以续夫夏商
 周秦鲁之篇也臣伏读贞观实录太宗因听政之暇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1a 页 WYG0680-0509c.png
 观览尚书谓侍臣曰朕每庶希唐虞亦欲公等齐肩
 稷契臣故知有汉之功业与我唐之化理俱可以继
 夫唐虞之盛也微臣缅述太宗之旨勒成帝典不亦
 宜乎
 王应麟曰陈正卿续尚书纂汉至唐十二代诏策章
 疏歌颂符檄论议成书开元末上之卷亡不著录
明仁宗皇帝体尚书
  二卷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1b 页 WYG0680-0509d.png
   未见
 张萱曰择尚书中皋陶谟甘誓盘庚等十六篇以讲
 解语更其原文
刘氏(谟/)典谟遗旨
   未见
 黄虞稷曰取汉唐宋诏诰章奏可为训者成书
陆氏(世仪/)书鉴
  十卷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2a 页 WYG0680-0510a.png
   未见
 世仪自述曰五经惟易具天人之理书完无阙所不
 必拟亦不必续若诗书礼春秋皆所在必续今惟纲
 目一书为继春秋而作其馀三经无敢继者一则怵
 于王通拟经之说一则泥于邵子删后无诗之言也
 不知王通续经之谬在续之而不得其正非经不当
 续也予于书取古今文字之有关于兴衰治乱者于
 诗取古今诗歌之有合于兴观群怨者各为论以窃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2b 页 WYG0680-0510b.png
 附于孔氏诗书之义自难免于君子之讥然而其心
 其志则固愿为圣人之徒而无可罪也
 陆元辅曰书鉴诗鉴各十卷太仓遗民陆世仪道威
 集
白氏(告/)纂禹元经
  十二篇
   佚
 长编东鲁逸民白告著纂禹元经十二篇开宝五年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3a 页 WYG0680-0510c.png
 因河决下诏求索习河渠之书深知疏导之策者许
 诣阙上书附驿条奏遂召见告询以治水之道善其
 对将授以官告固辞父老求归奉养诏从之
陈氏(黯/)禹诰
  一篇
   存
 黯小序曰禹贤益以天下授益采其讴谣之所归卒
 让于启故启不由父授而书无典训黯追其旨作禹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3b 页 WYG0680-0510d.png
 诰
陈氏(士元/)广禹贡楚绝书
  二卷
   存
 士元序曰予尝著楚故略社友见之谓予曰子述楚
 中遗迹太疏矣山支水委茫无脉络何补于楚纪哉
 予于是准禹贡荆州山水而广之窃取山海经越绝
 书之义题曰楚绝书绝者截也言楚域有截也楚域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4a 页 WYG0680-0511a.png
 予未能遍履盖得之士人商旅所诵说及堪舆家所
 指拟者过半其閒不无谬盭聊藏笥中异时博雅君
 子取而裁之实厚幸也隆庆庚午三月
白氏(居易/)补汤征
  一篇
   存
苏氏(伯衡/)周书补亡
  三篇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4b 页 WYG0680-0511b.png
   存
 伯衡自述曰书序有归禾嘉禾篇目而亡其书窃意
 虽唐叔之献禾当亦有书盖俱逸矣昔白居易作汤
 征以补亡君子不罪也伯衡虽不敏辄敢效之作献
 禾归禾嘉禾凡三篇陶窳与殳丁卣父辛爵屈生敦
 台夫鼎比妍其真不知量哉其亦大可哂哉
蔡氏(沈/)洪范内外篇
  七卷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5a 页 WYG0680-0511c.png
   存
 沈自序曰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
 之数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一者奇二者偶也奇
 者数之所以行偶者象之所以立故二四而八八者
 八卦之象也三三而九九者九畴之数也由是重之
 八八而六十四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而象备矣九
 九而八十一八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而数周矣
 易更四圣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传后之作者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5b 页 WYG0680-0511d.png
 昧象数之原窒变通之妙或即象以为数或反数而
 拟象洞极有书潜虚有图非无作也而牵合傅会自
 然之数益晦蚀焉嗟夫天地之所以肇人物之所以
 生万事之所以得失者莫非数也数之体著于形数之
 用妙于理非穷神知化独立物表者曷足以与于此
 哉然数之与象若异用也而本则一若殊途也而归
 则同不明乎数不足以语象不明乎象何足以知数
 二者可以相有而不可以相无也有如是乎先君子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6a 页 WYG0680-0512a.png
 曰洛书与大衍详说者数之原也予读洪范而有感
 焉上稽天文下察地理中参人事古今之变穷义理
 之精微究兴亡之徵兆微显阐幽彝伦攸叙秩然有
 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之妙岁月浸久粗述所见辞虽
 未备而义则著矣其果有益于世教否乎皆所不敢
 知也然予所乐而玩者理也所言而传者数也若其
 所以数之妙则在乎人之自得焉耳
 谢无楙序曰图出河书出洛图为易书为范易以象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6b 页 WYG0680-0512b.png
 范以数象以偶数以奇知有数奇而不知有象偶是
 有书而无图也知有象偶而不知有数奇是有图而
 无书也易更四圣其象已著范锡神禹其数不传于
 是有以数为象而奇零无用矣于是有以象为数而
 多偶难通矣夫推其极则卦与畴象与数相因为用
 故也原其初则卦自卦畴自畴象自象数自数其可
 混而一之乎九峰先生广西山之家学畅考亭之师
 传著皇极内篇与夫易并行尝即之而求其数矣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7a 页 WYG0680-0512c.png
 于一参于三究于九成于八十一备于六千五百六
 十一散之无外卷之无内体诸造化而不可遗其变
 化无穷未易以纲举而条目也然其吉凶其悔吝其
 灾祥休咎莫不粲然具见于八十有一章大抵以性
 命为端以礼义为准因古设教即事示戒欲正而不
 欲邪欲中而不欲偏为君子谋而不为小人谋凡所
 为揭天理叙民彝去世迷障人欲者虽不与易同象
 而未尝不与易同归也其言曰天地所以肇人物所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7b 页 WYG0680-0512d.png
 以生万事所以得失皆数也数之体著于形数之用
 妙于理非穷神知化独立物表者曷足以与此呜呼
 穷神知化独立物表未易言也九峰先生其几是与
 不然将不知而作为元包为洞极为潜虚程子谓有
 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矣其何以阐范数配易象补
 前古之阙文垂将来之大法乎享数弗遐释数未备
 尚不能无俟于后之君子是则犹有馀憾焉耳
 姚镛后序曰易以象显范以数推自然之理也河洛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8a 页 WYG0680-0513a.png
 呈文至于今几千岁易之象虽已著而范之数无传
 焉非无传也不知而作者晦之也九峰先生独能阐
 神禹不传之秘分一于万该万于一天地事物之变
 古今兴亡之几性命道德之蕴皆不逃乎九九八十
 一之閒体用一源显微无閒妙乎其拟诸易也惜也
 不寿而数之辞未备岂天亦靳此书之全耶后世有
 子云必能补之尝观启蒙极筮二书实与是编相表
 里西山真先生表公墓谓不愧父师之传谅哉小子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8b 页 WYG0680-0513b.png
 辄不自揆并刊于章贡郡斋与学者共之
 真德秀曰洪范之数久失其传聘君独心得之然未
 及论著曰成吾书者沈也君沈潜反覆者数十年然
 后克就其书 又曰蔡氏范数与三圣之易同功
 黄瑞节曰易更四圣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传
 九峰蔡氏撰皇极内篇数为一书于是有范数图有
 八十一章六千五百六十一变
 熊朋来曰周易之后有扬子云作太玄首各有赞有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9a 页 WYG0680-0513c.png
 测先儒谓易以数圣人而后成书子云乃以一身而
 为数圣人之事司马公作潜虚主于河图吉凶臧否
 幽显互取其占法因于太玄也蔡仲默作范数主于
 洛书自一一衍为九九其名数因于太玄也太玄潜
 虚之赞与行不敢犯易卦之名玄虚亦未尝相犯今
 范数乃多重犯太玄八十一首之名潜虚五十五行
 之名且于周易六十四卦之名亦犯其八何与
 胡一桂曰先生谓河图更四圣而象已著洛书锡神
卷二百七十三 第 19b 页 WYG0680-0513d.png
 禹而数不传故作是书以究极其数其演数之法纵
 横皆九位经之以一一一二至于九一九二而终之
 以九九纬之以一一一二至于九一九二亦终之以
 九九其筮法或以蓍或以木惜变数之法不传莫能
 适诸用也
 章懋曰蔡氏范数其占亦用蓍五十与易相类但易
 以四揲之而范数以三揲之微有不同其所得之数
 则以两奇为一两偶为二而奇偶为三每以初揲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0a 页 WYG0680-0514a.png
 数为纲而纲一函三以虚待目以再揲之数为目而
 目一为一以实从纲若纲得一数而遇目之一则为
 一纲一而目二则为二纲一而目三则为三若纲二
 而遇目之一则为四纲二而目二则为五纲二而目
 三则又为六矣若纲三而遇目之一则为七纲三而
 目二为八纲三而目又三则成九数此纲目相配所
 谓两揲而九数具也若再加两揲如前所占则得八
 十一数之一而大全矣其用十二木者不过以记其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0b 页 WYG0680-0514b.png
 揲蓍所得之数非以木而占筮也其木厚一分径九
 分阳刻一阴刻二者四阳刻二阴刻三者四阳刻三
 阴刻一者四共为十二木占筮之时杂取其八以记
 数如揲得纲数之一二三则以阳刻之木记之揲得
 目数之一二三则以阴刻之木记之始焉初揲再揲
 则其纲与目合而得九数之一继焉初揲再揲则其
 纲与目合又得九数之一则成四揲而九九八十一
 之数具矣其书中所载八十一图始于一一之原终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1a 页 WYG0680-0514c.png
 于九九之终是为皇极大数犹易之有六十四卦也
 然六十四卦各有六爻总为三百八十四爻以定吉
 凶故范数自原至终有八十一大数而一数之下又
 各列八十一之小数焉故于四揲之后又加四揲以
 求其小数而决吉凶如原之一一则为元吉原之一二
 则为无咎而原之九九则大凶所谓八揲而六千五
 百六十一之数备者也以其一纲一目自上而下直
 而数之各有二木则为纵二以其四纲四目自左而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1b 页 WYG0680-0514d.png
 右横而布之各有四木则为横四共成一图
 桑悦曰九峰占法之要在两奇为一两耦为二奇耦
 为三初揲为纲纲一函三以虚待目一则作三二则
 作六三则作九再揲为目目一则一以实从纲一则
 为一二则为二三则为三纲目数成各除九数用其
 零数成卦其四时节气散于各数之閒欲因其时而
 观数之吉凶耳于历法恐不甚合也数若自然实同
 补辏谓太𢆯潜虚相去无几谓与四圣之易同功愚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2a 页 WYG0680-0515a.png
 未敢随声附和也
 郑善夫曰范数也数者理之具也时之因也系之辞
 焉所以告也定之吉凶所以断也九畴者总其纲也
 九九者衍其数也六千五百六十一者数不可穷也
 易更四圣而洪范之数待九峰而著然释数之词缺
 而未备余生后四百馀载(阙/)于日月乃率辞揆方僭
 叙所得焉二至者一岁之枢纽阴阳之肇也万物原
 于阳而终于阴冬至阳生万物之原故原数始焉夫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2b 页 WYG0680-0515b.png
 物之始其潜于下故受之以潜阳乃曰潜气渐(阙/)
 以渐长也潜藏也物藏不可不守故受之以守守不
 可不信故受之以信信者实也所守(阙/)   直则
 陷于偏邪故受之以直过直则蒙故受之以蒙蒙者
 物之稚也稚物所当闲故受之以闲闲(阙/)
    故受之以须须者须所欲也过欲必危故受
 之以厉(阙/)知危惧则有成故受之以成物成而动故
 受之以冲冲动也动必振于外故受之以振振者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3a 页 WYG0680-0515c.png
 也奋振必有求故受之以祈祈求也所求不可越其
 常故受之以常常者所当顺也故受之以柔柔顺也
 顺常则不为苟难故受之以易平易近人然后可亲
 故受之以亲亲者欢以相爱也相爱必文以相接故
 受之以华华文也文著见故受之以见既见则天下
 文明道无不获故受之以获获者得也得人以相从
 故受之以从从则有交之道焉故受之以交既交必
 育故受之以育育长也既长必壮故受之以壮物壮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3b 页 WYG0680-0515d.png
 而兴故受之以兴兴起也物兴起而欣欣然故受之
 以欣欣者情必舒故受之以舒舒徐也叙也叙必相
 比故受之以比物不可久比故受之以开既比(阙/)
   晋故受之以晋晋进也进不苟故受之(阙/)
  一一者益也故受之以益益而后章故受之以章
 章明也明则益以盈故受之以充充满也充满不可
 以自私故受之以锡锡予也益以锡予则人心靡然
 故受之以靡靡偃也人心偃靡所从者众故受之以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4a 页 WYG0680-0516a.png
 庶庶不决则党故受之以决众决则悦故受之以豫
 豫悦乐也悦乐而升故受之以升升者进于上也阳
 之极也阳极于上无不中也阳已极而阴萌焉夏至
 时之中也故受之以中过中阴之伏也故受之以伏
 阴而曰伏气渐乎终道将否也伏匿也匿必有过故
 受之以过过愆也愆过则疑故受之以疑疑则失众
 故受之以寡寡过则闇而日章章饰也故受之以饰
 饰文也文过必自戾故受之以戾戾必不情故受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4b 页 WYG0680-0516b.png
 以虚理虚则昧故受之以昧昧则有损故受之以损
 损过以用中故受之以用过用则退故受之以却却
 者退也退不可(阙/)  故受之以翕翕聚也聚以致
 远故受之以(阙/)  不可不奋故受之以迅迅于远
 不可(阙/) 故受之以惧有惧必当去故受之以除除
 (阙/)   必弱故受之以弱弱者气失其平故受之
 以疾疾之不已必争故受之以竞竞则必分故受之
 以分分而失均必讼故受之以讼讼不可长故受之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5a 页 WYG0680-0516c.png
 以收收敛也物敛则就实故受之以实实者诚也诚
 则能以礼下人故受之以宾宾而弗穆则危故受之
 以危危者自高而惧也惧危则自坚故受之以坚坚
 刚也金刚则革故受之以革革以通天下之利故受
 之以报报者礼也礼必有所止故受之以止止乱莫
 如戎故受之以戎起戎者怨之结也故受之以结结
 聚也聚必有养故受之以养养以致用故受之以遇
 遇合也合而必胜故受之以胜胜者俘其囚也故受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5b 页 WYG0680-0516d.png
 之以囚囚敌也胜敌则能任故受之以壬壬任也壬
 者水居万物之归阴之极也阴极(阙/) 固也故受之
 以固久固必迁故受之以迁(阙/)  堕故受之以堕
 堕复于下冬至之半(阙/)   终也故受之以终终
 焉盖始终一岁之成也
 吴安国曰九峰蔡氏谓易更四圣其象已著范锡大
 禹其数不传乃著洪范内篇因畴有九而衍之为八
 十一始于原迄于终盖欲阐范数以配易象也其八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6a 页 WYG0680-0517a.png
 十一章于天道人事邪正得失之变详矣然多掇拾
 易中之辞而曰蒙曰晋曰益曰升曰豫曰损曰革曰
 讼多与易卦同得无赘乎
 朱朝瑛曰扬子云草玄合象数而通之蔡元定演畴
 离象数而分之究之合者未必能通离者未必能分
 也
    按蔡氏洪范内篇八十一章左一右一曰原
    左一右二曰潜左一右三曰守左一右四曰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6b 页 WYG0680-0517b.png
    信左一右五曰直左一右六曰蒙左一右七
    曰闲左一右八曰须左一右九曰厉左二右
    一曰成左三右二曰冲左二右三曰振左二
    右四曰祈左二右五曰常左二右六曰柔左
    二右七曰易左二右八曰亲左二右九曰华
    左三右一曰见左三右二曰获左三右三曰
    从左三右四曰交左三右五曰育左三右六
    曰壮左三右七曰兴左三右八曰欣左三右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7a 页 WYG0680-0517c.png
    九曰舒左四右一曰比左四右二曰开左四
    右三曰晋左四右四曰公左四右五曰益左
    四右六曰章左四右七曰盈左四右八曰锡
    左四右九曰靡左五右一曰庶左五右二曰
    决左五右三曰豫左五右四曰升左五右五
    曰中左五右六曰伏左五右七曰过左五右
    八曰疑左五右九曰寡左六右一曰饰左六
    右二曰戾左六右三曰虚左六右四曰昧左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7b 页 WYG0680-0517d.png
    六右五曰损左六右六曰用左六右七曰郤
    左六右八曰翕左六右九曰远左七右一曰
    迅左七右二曰左七右三曰除左七右四
    曰弱左七右五曰疾左七右六曰竞左七右
    七曰分左七右八曰讼左七右九曰收左八
    右一曰实左八右二曰宾左八右三曰危左
    八右四曰坚左八右五曰革左八右六曰报
    左八右七曰止左八右八曰戎左八右九曰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8a 页 WYG0680-0518a.png
    结左九右一曰养左九右二曰遇左九右三
    曰胜左九右四曰囚左九右五曰壬左九右
    六曰固左九右七曰移左九右八曰堕左九
    右九曰终其占一吉二咎三祥四吝五平六
    悔七灾八休九凶其名与易卦同者蒙壮比
    晋益豫升过损讼革凡十有一与太玄首同
    者守闲成常亲从交中疑饰戾翕坚止养遇
    凡十有六与潜虚行同者柔昧却厉宾育兴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8b 页 WYG0680-0518b.png
    凡七
俞氏(深/)洪范畴解
  一卷
   存
 曹溶曰深字鲁渊桐庐人宣德中汶上教谕畴解一
 卷乃释九峰蔡氏内篇
韩氏(邦奇/)洪范图解
  一卷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9a 页 WYG0680-0518c.png
   未见
 邦奇自序曰昔者上天式教出书于洛大禹因书以
 第畴箕子因畴以衍义九以纲之五十以纪之治天
 下之大经大法粲然明备古今所谓洪范者也有宋
 蔡九峰氏因律吕之变悟洛书之旨乃推数而赞之
 辞由占以致其用泄大禹之神藏发箕子之妙蕴而
 范之为范总于稽疑矣大哉范乎上配周易洪纤吻
 合无毫发爽其为占也蓍皆五十用皆四十有九洛
卷二百七十三 第 29b 页 WYG0680-0518d.png
 书体方而用圆圆者用三故揲以三河图体圆而用
 方方者用四故揲以四奇以三乘三三为九九九八
 十一而六千五百六十一之数具矣偶以四乘二四
 为八八八六十四而四千九十六之数具矣至于分
 挂揲分终始皆同自然配合若天地阴阳不可少其
 一虽康节之经世亦别为机轴太玄潜虚之属安能
 涉其波流乎夫羲文之学见于易禹箕之学见于范
 孔子作十翼而易以传箕子既没不得而传焉九峰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0a 页 WYG0680-0519a.png
 生于二千馀年之后始绍其绝理由心得业匪师传
 其功懋矣数辞未备而蔡子卒乃又绝矣鳌峰氏补
 其缺辞而训释之其后复明然棋有阴阳蓍有奇偶
 而考占未备至于今其殆将又绝矣乎洪范传曰象
 以偶为用者也有应则吉范以奇为用者也有对则
 凶又曰正数者天地之正气也其吉凶也确閒数者
 天地之閒气也其吉凶者杂此范学相传之秘也著
 之篇末以示读范之士云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0b 页 WYG0680-0519b.png
 曹溶曰苑洛韩氏洪范图解亦释九峰蔡氏书而作
程氏(宗舜/)洪范内篇释
  九卷
   存
 宗舜自序曰蔡氏著洪范皇极八十一数始于原终
 于终不越乎吉凶悔吝灾祥休咎而已是故天地之
 所以肇人物之所以生万事之所以得失皆数也皆
 数则皆理也数之体著乎形数之用妙乎理九峰因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1a 页 WYG0680-0519c.png
 体而象其形于书因用而阐其理于文其深有志于
 穷神知化者也视之洞极潜虚之作相去大径庭矣
 惜乎每数虽与月令相应而未言所以应之者每数
 有与上同功而未言所以同功者或有阙文而未暇
 语者或有遗数而未及详载者天台谢氏以其享数
 弗遐释数未备尚不能无俟于后之君子予深玩性
 学之馀不揣妄臆慨然言其所以应所以同功所以
 阙文遗数者庶几天地之肇昭此也人物之生别此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1b 页 WYG0680-0519d.png
 也万事之得失辨此也遂成全书为有志性学者一
 考證焉
苏氏(绰/)拟大诰
  一篇
   存
 后周书苏绰字令绰武功人爵美阳伯授大行台度
 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自有晋之季文章竞为浮
 华遂成风俗太祖欲革其弊因魏帝祭庙群臣毕至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2a 页 WYG0680-0520a.png
 乃命绰为大诰奏行之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
 王应麟曰苏绰大诰近于莽矣太玄所谓童牛角马
 不今不古者与
 
 
 
 
 
卷二百七十三 第 32b 页 WYG0680-0520b.png
 
 
 
 
 
 
 
 经义考卷二百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