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六十三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680-03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六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毖纬(一/)
易纬
  隋志八卷郑玄注(七录九卷旧唐志崇文总/目同旧唐志云宋均注)
   佚(惟乾凿度/存馀未见)
 晁公武曰隋志有郑氏注易纬八卷唐志有宋均注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680-0377d.png
 易纬九卷李氏本注与隋志同卷数与唐志同家本
 盖出李氏独不载乾凿度二卷而有乾元叙制一卷
 按后汉书注七纬名亦无乾元叙制
 冯椅曰崇文总目周易纬九卷汉郑康成注隋志有
 宋衷注唐四库书目有宋均注中兴馆阁书目又有
 李淳风续注其一推天元甲子之术其二推易天地
 人之元术也唐章怀太子后汉书注称易纬有六篇
 一稽览图二乾凿度三坤灵图四通卦验五是𩔖谋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680-0378a.png
 六辨终备
 王应麟曰康成注易纬或引以解经今篇次具存宋
 注不传李淑书目九卷凡乾凿度稽览图通卦验各
 二辨终备是𩔖谋坤灵图各一今三馆所藏乾凿度
 通卦验皆别出为一书而易纬止有郑氏注七卷稽
 览图第一辨终备第四是𩔖谋第五乾元序制记第
 六坤灵图第七二卷三卷无标目
 何孟春曰盖宽饶引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
卷二百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680-0378b.png
 下家以传子孙官以传圣贤今易传无此语或曰易
 纬文也
垂皇策
   佚
 乾凿度曰先元皇介而后有垂皇策 又曰垂皇策
 乾文纬乾坤二凿度此三文说易者也
 郑鲂曰伏羲得神蓍而垂皇策
万形经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680-0378c.png
   佚
 乾凿度曰有垂皇策而后有万形经
    按坤凿度注引万形经文云风者天地之大
    信又云坎北方无海又云天地者体也易者
    体中情性又云天地失序必有沮泄娲皇用
    阴阳钩之
乾文纬
   佚
卷二百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680-0378d.png
 乾凿度曰有万形经而后有乾文纬
乾凿度
  宋均注通志二卷
   存
 太古文目曰乾凿度圣人顺乾道浩大以天门为名
 也乾者天也乾训健壮健不息日行一度凿者开也
 圣人开作度者度路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原也
 坤凿度曰庖牺氏著乾凿度上下文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680-0379a.png
 黄庭坚曰易纬乾凿度等书其中多有不可晓者独
 九宫之法颇明
 崇文总目曰中述阴阳日辰数谶
 绍兴续书目曰苍颉注乾凿度二卷
 晁公武曰右旧题苍颉修古籀文郑氏注按唐四库
 书目有郑玄注诗书纬及宋均注易纬而无此书其
 中多有不可晓者独九宫之法颇明
 程大昌曰乾凿度出于汉世其书多言河图曰太乙
卷二百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680-0379b.png
 取之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十五也夫太乙非所论
 其谓四正四维环拱一五无往而不为十五即陈抟
 所传之图矣然则昔之作为乾凿度者实尝亲见是
 图其书言七八之象九六之变皆以十五为宿盖于
 图乎得之也乾凿度者世儒多引之以明易旨矣而
 郑康成之论大衍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为五十
 亦自乾凿度出也晋张湛传列子至七变为九曰此
 章全是周易乾凿度则汉魏以降凡言易老者皆已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680-0379c.png
 宗而用之非后世托为也
 程龙曰乾坤二凿度序称庖牺氏作注称其书谓序
 乾坤之元体与易大行者也考其间有所谓太乙九
 宫卦宫卦气月卦爻位之法与夫轨占算之术律
 历相生之数古今术家多用之又似阴阳卜筮者流
 托为庖牺氏书以自神其说也
 姚小彭曰今所传戴九履一之图乃易乾凿度九宫
 法
卷二百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680-0379d.png
 胡一桂曰题庖牺氏先文公孙轩辕氏演古籀文苍
 颉修为上下二篇汉去古未远秦烬之馀犹或尚有
 祖述如羲之用蓍九宫之于洛书皆有裨于易教者
乾坤凿度(一作坤凿度/)
  通志二卷
   存
 坤凿度曰太古变乾之后次凿坤度 又曰坤軵于
 乾顺亨贞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680-0380a.png
 晁公武曰右题曰庖牺氏先文轩辕氏演古籀文苍
 颉修按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无之至元祐田氏书
 目始载焉当是国朝人依托为之
 黄震曰凿度不知谁所作矫黄帝而为之言云庖牺
 氏之古文黄帝演古籀文而苍颉修为上下篇上篇
 乾凿度凿开也度路也圣人凿开天路显彰化源也
 其说谓有太易而有太初而有太始而有太素乃及
 古帝者之代兴乃及乾坤巽艮之四门乃及坎离震
卷二百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680-0380b.png
 兑之四正至若配身取象取物制度等说支离矣下
 篇坤凿度也谓太古变乾之后次凿坤度谓坤元十
 性谓坤有八色曰荡配曰凌配支离益甚矣乾坤凿
 度之言大率词涩而理寡又有周易乾凿度周易坤
 凿度二篇又皆矫孔子而为之言窃取系辞馀自太
 极两仪八卦而生六十四卦而至爻象复归太易太
 初太始太素之说谓太易未见气也太初气之始也
 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较之乾坤凿度文颇
卷二百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680-0380c.png
 明直是出一人之手而伪为古今华质之不同以互
 相发明者欤然以日之十干辰之十二支星之二十
 八宿指为大衍之数五十于易未必合而以易之三
 百六十析当期之日是京房卦气之法此书正为此
 作而前冒大易为重耳若其谓入戊午部二十九年
 伐崇侯作灵台改正朔布王号天下受录应河图又
 谓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王恐皆非君子之言
 而谓帝乙以生日为名亦非殷以即位之年太岁为
卷二百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680-0380d.png
 号考历者已得之矣
 程龙曰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以后又重其制
 隋炀帝发使收天下谶纬书悉焚之故遂散乱无复
 全书今行于世惟乾坤二凿度
 胡应麟曰周易乾凿度二卷又乾坤凿度二卷今合
 为一实二书也乾坤凿度称黄帝撰而乾凿度皆假
 孔子为言其伪固无庸辨说然亦非凿度本书也盖
 元包洞极之𩔖犹是稍能文者所为此特荒陋俚儒
卷二百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680-0381a.png
 伪撰尔
 孙瑴曰诸纬文俱佚矣惟乾坤凿度犹存
易考灵纬
   佚
 乾凿度曰有乾凿度而后有考灵经 乾凿度注曰
 考者成也诸灵术行化本于代
 坤凿度曰炎帝黄帝有易灵纬
 郑康成曰神农法古易为考灵纬
卷二百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680-0381b.png
易制灵图
   佚
 乾凿度曰有考灵经而后有制灵图(注龟书/是也)
易含文嘉
   佚
 乾凿度曰有希夷名而后有含文嘉(注亦名/瑞文)
易稽命图
   佚
卷二百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680-0381c.png
 乾凿度注曰算文
易含灵孕
   佚
    按坤凿度注引之
易八坟文
   佚
 郑康成曰公孙氏名轩辕依大庖之制作易八坟文
 释八卦之理
卷二百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680-0381d.png
易九厄谶
   佚
 王应麟曰三统历引易九厄
    按阳九百六之义本于九厄谶其文云三统
    是为元岁元岁之闰阴阳灾初入元百六阳
    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
    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
    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680-0382a.png
    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
    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易稽览图
  通志七卷(通考三卷/)
   佚
 陈振孙曰与上易纬前三卷相出入而详略不同
 祝泌曰稽览图首中孚而复次之秪六十四卦故取
 震离兑坎直二十四气而以六十卦三百六十爻各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680-0382b.png
 直一日
 黄震曰纬虽非正书然出汉世此书言至今大唐上
 元二年乙亥卦起中孚不知何人作也书有推天元
 甲子之术推易天地人之元术皆堕小数不足留情
 其曰癸巳元年一百九十万八千八百五十三岁乃
 加太初元年殆诬诞耳惟其谓六日八十分之七注
 云一卦七分此为京房卦法则明至每候言灾异之
 应恐亦未必然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680-0382c.png
 孙瑴曰此主节候徵应倚卦立言
    按稽览图文地有险易故风有迟疾虽太平
    之政犹有不能均同也惟政平均风乃不鸣
    条雨不破块其辞若出汉以后人语
易是类谋(或作筮谋类/)
  郑𢆯注通考一卷
   佚
 孙㲄曰书有致其谲以导其庸者此篇是也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680-0382d.png
    按类书所引是𩔖谋文有云斗机绝纲玉衡
    拨摄提亡五星合狼弧张昼视无日虹蜺煌
    煌夜视无月彗孛将将当藏者出当出者藏
    太山失金鸡西岳亡玉羊天卑地高雷欢虹
    行星昼奔蜺夜光上无乾下无常天昧昧履
    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于何藏不知
    冬不知夏不见父不见兄望之漠漠视之茫
    茫群党假威坐玉床通篇纯作韵语正复古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680-0383a.png
    致错落孙樵大明宫纪梦文疑本此
易辨终备(终或作中/)
  通考一卷
   佚
    按史记正义引中备文云孔子正月为商瞿
    筮曰瞿当有五丈夫子子贡曰何以知之子
    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为世九
    五景子水为应阳爻五应有五子盖唐初其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680-0383b.png
    书尚存
易通卦验
  通考二卷
   佚
 冯椅曰馆阁本通卦验有云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
 毫釐差以千里汉儒引之作君子正其始万物理差
 之毫釐谬以千里程可久曰此纬书通卦验之文也
 与馆阁本其文特小异尔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680-0383c.png
 黄震曰卦验有于七经于河洛之目于理无所考而
 亦矫孔子为之辞首曰太皇之先与耀合元精五帝
 期以序七神此不过为无所考以相欺大率为卦气
 发然僻书耳
 杨慎曰唐邵谔著望气经多引易通卦验春秋感精
 符
 孙㲄曰古今历法载晷影之数互有参差考之通卦
 验更为悉备盖以晷影候病厄通于内经五运六气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680-0383d.png
 矣
    按通卦验大都占候之辞其占云曰冬至初
    阳云如树木立春如积水春分如白鹄榖雨
    如连盖立夏如赤珠夏至如水波大暑云出
    南黄北苍立秋浊阴云出如赤缯寒露如冠
    缨霜降上如羊下如磐石杜氏编珠引之
    又占风曰冬至广莫风至诛有罪断大刑立
    春条风至赦小罪出稽留春分明庶风至正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680-0384a.png
    封疆修田畴立夏清明风至出币帛礼诸侯
    夏至景风至拜大将封有功立秋凉风至报
    土功祀四乡秋分阊阖风至解悬垂琴瑟不
    张立冬不周风至修宫室完边城八风以时
    则阴阳正治道成万物得以育生王者当顺
    八风行八政当八卦也又占日晷曰冬至晷
    长丈三尺春分晷长七尺三寸四分夏至晷
    长尺有四寸八分秋分晷长二寸四分冬至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680-0384b.png
    日树八尺之表日中视其晷晷如度者则岁
    美人民和顺晷不如度者则岁恶人民多讹
    言政令不平晷进则水晷退则旱大平御览
    引之
    又颜氏家训陆氏释文引其文俱题曰易通
    卦验玄图通或作统
易通统图
   佚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680-0384c.png
    按太平御览引其文云日春行东方青道曰
    东陆夏行南方赤道曰南陆秋行西方白道
    曰西陆冬行北方黑道曰北陆
易坤灵图
  通考一卷
   佚
 孙㲄曰此盖配乾凿度而名篇
    按至德之萌日月若联璧五星若贯珠此坤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680-0384d.png
    灵图文也
易卦气图
   佚
 张行成曰扬子云太玄其法本于易纬卦气图卦气
 图之用出于孟喜章句
易元命包
   佚
 乾凿度曰有稽命图而后有坟文而后有八文而后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680-0385a.png
 有元命包
易萌气枢
   佚
    按晋书五行志引之文曰人君不好士走马
    被文绣犬狼食人食则有六畜谈言
易历
   佚
    按乾坤凿度引易历文云阳纪天心郑康成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680-0385b.png
    注曰孔子以历说易名曰象今易象四篇是
    纪古说又易历文云别序圣人题录兴亡州
    土名号姓辅叐符郑注曰言孔子将此应之
    而作谶三十六卷
易运期
   佚
    按魏志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太下又云言居
    东西有午两日并光主友为辅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680-0385c.png
易内戒
   佚
    右见抱朴子微旨篇
易状图
  一卷
   佚
    右见张彦远名画记当亦纬书也
乾元序制记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680-0385d.png
  通考一卷
   佚
 陈振孙曰其间推阴阳卦直至唐元和中盖后世术
 士所附益也按七纬之名无乾元序制记
易传太初篇
   佚
    按易传太初篇蔡邕明堂论引之文曰太子
    旦入东学昼入南学暮入西学在中央曰太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680-0386a.png
    学天子之所自学也当亦是纬书
 
 
 
 
 
 
 
卷二百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680-0386b.png
 
 
 
 
 
 
 
 经义考卷二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