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五十一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680-025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五十一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群经(十三/)
陈氏(仁锡/)六经图考
  三十六卷
   未见
王氏(启元/)清署经谈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680-0258d.png
  十卷
   未见
 郑玥曰启元字心乾马平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
 士授检讨
冯氏(一第/)十三经借课
   佚
 高世泰曰崇祯十六年八月张献忠陷长沙孝廉冯
 一第死之一第字椳公天启丁卯举于乡著有十三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680-0259a.png
 经借课
孙氏(承泽/)五经翼
  二十卷
   存
 承泽自序曰曩时海内藏书家称汴中西亭王孙予
 官汴时西亭已殁与其孙永之善因得尽窥其遗籍
 约十万馀卷尤重经学中多秘本世所鲜见予虽困
 顿簿书日借其经学一类课儿辈抄录之携归京师
卷二百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680-0259b.png
 壬午河决王孙之书尽沈洪流中赖予家犹存其什
 一至甲申之变予家玉凫堂积书七万馀卷一时星
 散无复片纸存者是岁秋冬僵卧城东鱼藻池上书
 贾荷书来售多予家故本封识宛然泫焉欲涕又中
 秘故藏狼藉于市间质衣物收之病废之馀犹取诸
 书有裨经学者或录其序跋或录其论说久之成帙
 数年以来朝焉夕焉饥当食寒当衣孤当友病当药
 石者惟此是赖禹航严子颢亭省母南还别予退谷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680-0259c.png
 因托而梓之以公同志老病馀生名根久断非敢以
 此侈该博也古人遗书日就销灭经学之书存世者
 尤鲜尝一脔而知全鼎则经翼诸篇诚穷理者之所
 必资也颢亭之意与予相同而予更识其聚散之感
 如此
 朱彝尊序曰古之仕焉而已者归教其乡里尊之曰
 先生亲之曰父师王者养之则曰国老乞言合语载
 诸惇史授数而论说之若传记所称老彭老聃皆殷
卷二百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680-0259d.png
 周之国老而迟任周任之言殆即惇史之文也汉之
 时伏胜张苍辕固博士江翁胡母生杜子春之徒多
 以耆耋教授弟子盖圣人之道莫备乎经学者必老
 成人是师庶学有统而道有归然守一家之说足以
 自信不足以析疑惟众说毕陈纷纶之极而至一者
 始见故反约之功贵于博学而详说之也吏部侍郎
 宛平孙先生年八十矣好学不倦集汉以来诸儒五
 经序义分为二十卷名曰五经翼给事中馀杭严公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680-0260a.png
 镂版行之先生凡五致书命予为序予惟经学之不
 明非一日矣自汉迄唐各以意说散而无纪其弊至
 于背畔贵有以约之此宋儒传注所为作也今则士
 守绳尺无事博稽至问以笺疏茫然自失则贵有以
 广之先生是书所为述也当万历中周藩宗正灌甫
 藏书八万馀卷至黄河水决遗籍尽亡初先生知祥
 符县事时从其孙永之借钞诸经义后又益以秘阁
 流传诸书故多世所未见者予不学未能发明五经
卷二百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680-0260b.png
 之蕴因述先生之老而好学无愧于古之致仕者以
 为当世法俾读其书若见惇史且及其采辑所从来
 盖历数十年而始成洵匪易矣严公亦与予善其勤
 学下士相等事三老者必有五更告于先生者必及
 君子然则舍严公其谁也
颜氏(茂猷/)五经讲宗
  六卷
   存
卷二百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680-0260c.png
陈氏(龙正/)朱子经说
  十四卷
   存
 龙正自序曰朱子语类略定颇无憾惟说经一类占
 且大半私念传注者朱子生平精力之所聚也各附
 经以见未尝入本集此实传注之馀而独搀入语中
 为一类顾又独多于众类纲纪非称譬之车以载物
 而物跨于车室以处人而人壮于室曷不别为一书
卷二百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680-0260d.png
 使穷经者尤便考證乎携入都以示伯玉而未质也
 伯玉读之踰月喜甚谓立义起类更置先后裁并条
 句浑然灿然莫可易者惟说经宜提出别行更快人
 意予闻跃然事固有不约以孚如斯者所以怀来遂
 决但朱子当年或因门人执经问难旁及他事与经
 指绝不相涉则移从各类或他类中有专为经文经
 义发明亦移入说经凡以益于省观使人无茫然混
 淆之困而已圣作明述皆欲置人清辨之地也去其
卷二百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680-0261a.png
 混淆与以清辨意者因说经之意以通经意者欤
 又序曰呜呼此予所为朱子经说原序也越四年为
 甲申而有三月十九之事伯玉殉难最先最烈与刘
 宫谕理顺并轨焉念海内同志不过数人而学同者
 尤鲜以禅染方炽或明承或暗随求其纯以孔孟之
 学昼夜相切磨者在京邸时惟伯玉暨刘公耳至其
 临大节也皆卓绝呜呼正学不足以益人显遂而足
 以固人忠贞兹非其明验耶伯玉已矣今而后复有
卷二百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680-0261b.png
 好研经术好读语录由程朱溯孔孟孳孳问难相对
 无倦者天南地北属之何人不数月间遂成隔世每
 展卷辄潸然长叹
陈氏(际泰/)五经读
  五卷
   存
刘氏(同升/)五经四书大全注疏合编
   未见
卷二百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680-0261c.png
 缪泳曰公字孝则吉水人崇祯丁丑赐进士第一人
 除翰林修撰后死于难
黄氏(钦/)五经说
   未见
 建昌新城县志黄钦字子安自号九叠山人
夏氏(璋/)五经纂注
   存
 朱隗曰璋字叔瑜
卷二百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680-0261d.png
郁氏(禾/)五经考辨
  一卷
   存
    按郁氏不知何许人亦未晰其时代第知其
    字曰计登而已休宁戴生锜获之扬州士人
    家手录以归文凡二十二篇又序一篇辞甚
    条畅不袭前人齿牙可谓博雅之士
顾氏(炎武/)日知录说经
卷二百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680-0262a.png
  七卷
   存
陆氏(元辅/)十三经注疏类抄
  四十卷
   存
 陆嘉淑序曰名物器数之繁莫备于经考覈形状制
 度比类指象探赜穷变莫详于汉唐诸儒盖虽草木
 禽鱼工人祝史所创述方名经述所载列无不竭智
卷二百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680-0262b.png
 毕虑尽其纤微曲折而后止呜呼名物器数先王礼
 乐之本而治天下之具之所托也且使芣苢螽斯之
 义不著则比兴微矣坛墠堂室之制溷则宗庙朝廷
 之礼误矣柷敔管磬釜鬲罍豋之数不存则无以降
 神灵通肸蚃矣揖让进反粉画行缀之法不详则礼
 不胜其慢易矣如是而徒欲以诂训之空言涤荡天
 下之情志渐摩斯世之习俗三代之治之所以不复
 见于后世也吾家翼王读书王太常烟客家与中舍
卷二百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680-0262c.png
 周臣为友相与讲求先王礼乐之具与其所以致治
 之原慨然谓读书必自穷经始穷经必自汉唐注疏
 始然注疏之文汗漫杂出纷赜隐奥苦于考据别识
 之难也于是发凡起例为之疏通裁断部分族居大
 而郊庙朝堂之制礼器乐数之品章以及一事一物
 禽鱼草木之微无不综以纲维归之条例于是群经
 之所有一披籍而了然皆可指掌而尽焉本末兼该
 精粗咸贯世有知而用之者可执此以往下此亦可
卷二百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680-0262d.png
 备文人赋家之考索其用精矣其致力勤矣翼王家
 疁城先辈多经学之士如张公路张茂仁丘子成唐
 叔达徐女廉之流指不胜屈翼王又亲为黄陶庵先
 生入室弟子宜其学有师承而著书足以垂后也后
 之读此书者以之备考索钩稽之用固得矣然无仅
 以为文人赋家之所资焉则翼王著疏之意庶其不
 泯没乎予故序而论之
汪氏(琬/)经解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680-0263a.png
  四卷
   存
沈氏(珩/)十三经文钞
  五十卷
   存
 珩自序曰大道之在天下其统归乎一而已矣道之
 全体大用具见于经庖牺之仪卦虞廷之十六字道
 统从此始矣道统即学统也商君臣言性言学言诚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680-0263b.png
 文王周公孔子系易之辞礼经雅颂制作昭明道统
 之传承无岐轨焉周道缺微异萌斯起孔子修定诸
 经与门弟子雅言诗书执礼商瞿传易卜商传诗左
 丘明传春秋史法曾参传大学孝经子思传中庸以
 至有若孟子之徒传论语游夏之徒传尔雅其后散
 处诸侯之国以友教天下公羊榖梁传春秋经法数
 传之间经学正而道统乃正自秦灭学汉世收遗经
 于残脱之馀于是人各异师或数人而合一经或一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680-0263c.png
 经而分数家说滋繁而义滋裂愈降而由汉历唐以
 至宋千有馀年经术萧然谢绝其间特起之士知称
 说经义以明道德者不过数人犹择焉不精语焉不
 备盖经学散而道统亦散矣宋室大儒旷代拔兴渊
 源相接传圣人之心于孔子修定之中然后学统复
 正累承以至于今然自春秋战国以来为吾道贼害
 者亦复根萌烬然于其间如六经注解六经注脚六
 籍无书即心是经之邪说瞽趋者犹乐其新奇而争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680-0263d.png
 炫之盖未知所底也幸际圣德昭明用经术以敦励
 天下使学统归于一是窃观自古圣功王事义备于
 经经义之备著于文辞后世说经之文亦经义之文
 辞所为支流馀裔也自传注释诂而外以篇章说经
 有儒林之文有理学之文儒林之文本乎学问意见
 考据探索足以发扬志识而经制之业出其中焉理
 学之文本乎穷理致知明体达用足以开来继往而
 道统之传出其中焉理学之文所谓其统归于一是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680-0264a.png
 者也儒林之文则醇疵得失见焉抑或其文其人则
 居然理学也而其言出入离合见焉以一是而论惟
 去彼取此足矣然论学不可以不严而论文则不得
 不宽何则惟严而后统始正也惟宽而后知统之不
 可以不正也圣人之于经亦然易序乾坤而谨复姤
 也诗贵正而兼变也书贵治而存乱也春秋贵子而
 示夺也圣人岂容有进退损益哉惟复姤之必谨而
 后知乾坤之义为深远也变之害正而后知变之不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680-0264b.png
 可不正也乱之侵治而后知乱之不可不治也夺之
 憯于予而后知夺之当惧而归于予也此圣人忧天
 下之情也今夫说经之文之有钞也使醇疵得失出
 入合离其说毕陈于前而后知治是统者之不可以
 不谨操是统者之不可以不严故曰惟严而后统可
 正也惟宽而后知统之不可以不正也经之统正则
 学之统正而道统无勿正矣由是编而审所别择焉
 凡造化之所以絪缊蕃变王道之所以崇效卑法天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680-0264c.png
 德之所以精义入神经制之所以因革损益酬酢之
 所以常变经权人物之所以升降进退衡别之所以
 得失异同类族之所以典常秩序于以穷天下之事
 理而致天下之大用圣功王事讵有不备乎此而徒
 以资经生之佔毕已哉且国家取士首重明经士子
 所诵习以应制举不越乎章句帖括之间未尝窥见
 古人宏深浩博之业以审其源流得是编以开明之
 则始进之学既识本原于以备顾问而赞大议参大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680-0264d.png
 政将使经术弘备而治教休明不无小补窃有厚望焉
秦氏(骏生/)经生麈
  六卷
   存
 缪泳曰骏生字山子钱塘诸生其说经诗曰诠书曰
 案易曰天春秋曰与礼曰勺严侍郎沆序之
王氏(复礼/)二经汇刻
  十二卷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680-0265a.png
   存
 毛奇龄曰草堂取孝经大学诸家改本会萃刊之
黄氏(百家/)说经千虑愚得
  三卷
   存
饶氏(失名/)五经纂要
   未见
 钱启忠序曰六经由汉而唐而宋诸儒代兴各有注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680-0265b.png
 疏不啻汗牛充栋矣明兴乃芟其繁冗归于画一易
 诗宗朱子书宗蔡氏春秋宗胡氏礼宗陈氏户诵家
 习奉为令典非是则缥缃不录黉序勿登诚不欲以
 多岐亡羊盖其慎也然其间如诗之不叶于传序也
 春秋之尽斥夫公榖也书之拘牵于躔度也礼之聚
 讼于明堂也易之仅归于卜筮也不无滞义夫汉儒
 即未克明经亦克穷经其勤有足嘉者今经学自本
 注外并大全一书储之学官鲜寓目焉者东冈饶氏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680-0265c.png
 茹蔬啜水老而勿倦讲学于羊城归仁院别为纂要
 可谓刻励于学者也
亡名氏九经要览
   未见
 张萱曰内阁抄本莫详姓氏采九经语分类成书
九经总例
   未见
 张萱曰九经诸本互异此书总其互异者详辨之曰
卷二百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680-0265d.png
 书本曰字画曰注文曰音释曰句读曰脱简曰考异
 凡七则依旴郡廖氏元本梓之莫详姓氏
权氏(近/)五经浅见录
   佚
 高丽史近初名晋字可远一字思叔辛祦时左司议
 大夫祦曰此人为諌官使予不得游幸何可近侍合
 令防倭耳著入学图说五经浅见录
 经义考卷二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