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四十一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a 页 WYG0680-01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四十一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群经(三/)
陆氏(德明/)经典释文
  唐志三十卷(分见诸经序录一卷/)
   存
 德明自序曰夫书音之作作者多矣前儒撰著光乎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b 页 WYG0680-0165b.png
 篇籍其来既久诚无閒然但降圣已还不免偏尚质
 文详略互有不同汉魏迄今遗文可见或专出已意
 或祖述旧音各师成心制作如面加以楚夏声异南
 北语殊是非信其所闻轻重因其所习后学钻仰罕
 闻指要夫筌蹄所寄惟在文言差若毫釐谬便千里
 夫子有言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斯富
 哉言乎大矣盛矣无得而称矣然人禀二仪之淳和
卷二百四十一 第 2a 页 WYG0680-0166a.png
 含五行之秀气虽复挺生天纵必资学以知道故唐
 尧师于许由周文学于虢叔上圣且犹有学而况其
 馀乎至于处鲍居兰玩所先入染丝斲梓功在初变
 器成采定难复改移一薰一莸十年有臭岂可易哉
 岂可易哉予少爱坟典留意艺文虽志怀物外而情
 存著述粤以癸卯之岁承乏上庠循省旧音苦其太
 简况微言久绝大义愈乖攻乎异端竞生穿凿不在
 其位不谋其政既职司其忧宁可视成而已遂因暇
卷二百四十一 第 2b 页 WYG0680-0166b.png
 景救其不逮研精六籍采摭九流搜访异同挍之苍
 雅辄撰集五典孝经论语及老庄尔雅等音合为三
 帙三十卷号曰经典释文古今并录括其枢要经注
 毕详训义兼辩质而不野繁而非芜示传一家之学
 用贻后嗣令奉以周旋不敢坠失与我同志亦无隐
 焉但代匠指南取笑于博识既述而不作言其所用
 亦何伤乎云尔
 旧唐书曰太宗阅陆德明经典音义美其宏益学者
卷二百四十一 第 3a 页 WYG0680-0166c.png
 叹曰德明虽亡此书可传习赐其家布帛百匹
 崇文总目德明为国子博士以先儒作经典音训不
 列注传全录文颇乖详略又南北异区音读罕同乃
 集诸家之读九经论语老庄尔雅者皆著其翻语以
 增损之
 晁说之曰德明因古诸儒音韵之学著为释文惠乎
 学者深矣
 晁公武曰经典释文三十卷陆德明撰释易书诗三
卷二百四十一 第 3b 页 WYG0680-0166d.png
 礼三传孝经论语尔雅老庄颇载古文及诸家同异
 德明盖博极群书也
 陈振孙曰唐陆德明撰自五经三传古礼之外及孝
 经论语尔雅庄老兼解文义广释诸家不但音切也
 或言陆吴人多吴音综其实未必然按前世艺文志
 列于经解类中兴书目始入之小学非也
颜氏(师古/)匡缪正俗
  唐志八卷(内说经四卷/)
卷二百四十一 第 4a 页 WYG0680-0167a.png
   存
 颜扬庭进表曰臣闻纤埃不让嵩华所以极天涓流
 必纳溟渤所以纪地况乎业隆学海义切为山庶进
 篑于崇高思委输于润泽恭惟皇帝陛下诞膺睿图
 光临大宝隆周比迹远迈成康炎汉俦功近超文景
 时和玉烛龙图荐于长河道包金镜龟书浮于清洛
 收羽陵之蠹简俾备蓬山采汲冢之旧文咸归延阁
 一言可善屡动宸衷九术不遗每回天眷臣亡父先
卷二百四十一 第 4b 页 WYG0680-0167b.png
 臣师古尝撰匡缪正俗稿草才半部帙未终以臣衅
 犯幽灵奄垂捐弃攀风罔及陟岵增哀臣敬奉遗文
 谨遵先范分为八卷勒成一部百氏纰谬虽未可穷
 六典荒讹于斯矫革谨赍诣阙奉表以闻轻触威严
 伏深震悚永徽二年十二月八日
 崇文总目唐秘书监颜师古撰采先儒及当世之言
 参质讹缪而矫正之未终篇而师古没其子始上之
 诏录藏秘阁
卷二百四十一 第 5a 页 WYG0680-0167c.png
 晁公武曰师古以世俗之言多缪讹故质诸经史刊
 而正之永徽中子扬庭上之
 陈振孙曰莆田郑樵有刊谬正俗跋八卷汪玉山亦
 言扬庭表以为稿草才半部帙未终则是书初非定
 本也今前后乖刺极多玉山集中所辩甚详
赵氏(英/)五经对诀
  唐志四卷
   佚
卷二百四十一 第 5b 页 WYG0680-0167d.png
 唐书注英龙朔中汲令
刘氏(贶/)六经外传
  唐志三十七卷
   佚
 旧唐书子玄子贶博通经史明天文律历音乐医算
 之术终起居郎修国史撰六经外传三十七卷
裴氏(侨卿/)微言注集
  唐志二卷
卷二百四十一 第 6a 页 WYG0680-0168a.png
   佚
 新唐书注开元中郑县尉
颜氏(真卿/)五经要略
  通志二卷
   佚
李氏(适/)九经要句
   佚
熊氏(执易/)九经化统
卷二百四十一 第 6b 页 WYG0680-0168b.png
  五百卷
   佚
 李肇曰熊执易类九经之义为化统五百卷四十年
 乃就未及上献卒于西川武相元衡欲写进其妻薛
 氏虑坠失至今藏于家
凌氏(准/)六经解围
   佚
 柳宗元曰富春凌君字宗一为崇文馆挍书郎累迁
卷二百四十一 第 7a 页 WYG0680-0168c.png
 翰林学士以连累出和州降连州著六经解围人文
 集未就
张氏(参/)五经文字
  唐志三卷
   存
 参自序曰易系辞曰上古结绳以理后代圣人易之
 以书契百官以理万人以察盖取诸夬夬决也王庭
 孚号决之大者决以书契也逮周礼保氏掌养国子
卷二百四十一 第 7b 页 WYG0680-0168d.png
 以道教之六书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
 者造字之本也虽虫篆变体古今异文离此六者则
 为谬惑矣王者制天下必使车同轨书同文故教人
 八岁入小学文有疑者则必阙而求之春秋之末保
 氏教废无所取正各遂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
 阙文也今亡矣盖夫子少时人犹有阙疑之问后亡
 斯道叹其不知而作之也萧何汉制亦有著法太史
 试学童讽书九千字乃得为吏以六体试之吏人上
卷二百四十一 第 8a 页 WYG0680-0169a.png
 书字或不正辄有举劾皆正史遗文可得焯知者刘
 子政父子挍中秘书自史籀以下凡十家序为小学
 次于六艺之末后汉许叔重集收籀篆古文诸家之
 学就𨽻为训注谓之说文时蔡伯喈亦以灭学之后
 经义分散儒者师门各滞所习传记交乱讹伪相蒙
 乃请刋定五经备体刻石立于太学之门外谓之石
 经学者得以取法焉遭离变难仅有存者后有吕忱
 又集说文之所漏略著字林五篇以补之今制国子
卷二百四十一 第 8b 页 WYG0680-0169b.png
 监置书学博士立说文石经字林之学举其文义岁
 登下之亦古之小学也自顷考功礼部课试贡举务
 于取人之急许以所习为通人苟趋便不求当否字
 失六书犹为小事五经本文荡而无守矣十年夏六
 月有司以职事之病上言其状诏委国子儒官勘挍
 经本送尚书省参幸承诏旨得与二三儒者分经钩
 考而共决之互发字义更相难极又以前古字少后
 代稍益之故经典音字多有假借陆氏释文自南徂
卷二百四十一 第 9a 页 WYG0680-0169c.png
 北遍通众家之学分析音训特为详举固当以此正
 之卒以所刋书于屋壁虽未如蔡学之精密石经之
 坚久慕古之士且知所归然以经典之文六十馀万
 既字带惑体音非一读学者传授义有所存离之若
 有失合之则难并至当之馀但朱发其傍而已犹虑
 岁月滋久官曹代易傥复芜污失其本真乃命孝廉
 生颜传经收集疑文互体受法师儒以为定例凡一
 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分为三卷说文体包
卷二百四十一 第 9b 页 WYG0680-0169d.png
 古今先得六书之要有不备者求之字林其或古体
 难明众情惊懵者则以石经之馀比例为助石经湮
 没所存者寡通以经典及释文相承𨽻省引而伸之
 不敢专也近代字样多依四声传写之后偏傍渐失
 今则采说文字林诸部以类相从务于易了不必旧
 次自非经典文义之所在虽切于时略不集录以明
 为经不为字也其字非常体偏有所合者详其證据
 各以朱字记之俾夫观省无至多惑大历十一年六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0a 页 WYG0680-0170a.png
 月七日司业张参序
 林罕曰大历中司业张参作五经文字三卷凡一百
 六十部
 陈振孙曰唐国子司业张参撰大历中刻石长安太
 学
 崇文总目初参拜诏与儒官挍正经典乃取汉蔡邕
 石经许慎说文吕忱字林陆德明释文命孝廉生颜传
 经抄撮疑互取定儒师部为一百六十非缘经见者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0b 页 WYG0680-0170b.png
 皆略而不集
 顾炎武曰张参五经文字据说文字林刋正缪失甚
 有功于学者
唐氏(玄度/)九经字样
  唐志一卷
   存
 唐会要开成二年八月国子监奏得覆定石经字体
 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1a 页 WYG0680-0170c.png
 唐玄度状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敕覆定九经字
 体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其旧字
 样岁月将久点画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今并依
 字书参详改正讫诸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样未载
 者古今体异𨽻变不同如总据说文即古体惊俗若
 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讹今与挍勘官同商较是非
 取其适中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一卷或经典相承
 与字义不同者具引文以注解今刋削有成请附于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1b 页 WYG0680-0170d.png
 五经字样之末用證纰误从之
 玄度序曰臣闻秦焚诗书塞人视听汉兴典籍以广
 聪明伏以龟鸟之文去圣弥远点画讹变遂失本源
 今陛下运契黄虞道崇经籍观人文以成俗念鸟迹
 之乖方由是遂微臣之上请许于国学创立石经仍
 令小臣覆定字体谬当刋挍誓尽所知大历中司业
 张参掇众字之谬著为定体号曰五经文字专典学
 者实有赖焉臣今参详颇有条贯传写岁久或失旧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2a 页 WYG0680-0171a.png
 规今删补穴漏一以正之又于五经文字本部之中
 采其疑误旧未载者撰成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凡七
 十六部四百廿一文其偏傍上下本部所无者乃纂
 为杂辨部以统之若体画全亏者则引文以證解于
 雅言执礼诚愧大儒而辨体观文式遵小学其声韵
 谨依开元文字避以反言但纽四声定其音旨今条
 目已举刋削有成愿竭愚衷以资后学
 林罕曰开元中唐玄度以五经文字有所不载者复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2b 页 WYG0680-0171b.png
 作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凡七十六部
 陈振孙曰唐沔王友翰林待诏唐玄度撰补张参之
 所不载开成中上之二书当在小学类以其专为经
 设故附见于此往宰南城出谒有持故纸鬻于道右
 得此书乃古京本五代开运丙午所刻也遂为家藏
 书籍之最古者
 王应麟曰唐大历十年司业张参纂成五经文字以
 类相从开成中翰林待诏唐玄度加九经字样补所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3a 页 WYG0680-0171c.png
 不载晋开运末祭酒田敏合二者为一编以考正俗
 体讹谬后周广顺三年六月田敏进印板九经五经
 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宋朝重和元年
 十一月言者谓张参唐玄度所撰五经文字九经字
 样辨證书名颇有依据然其法本取蔡邕石经许氏
 说文宜重加修定分次部类为新定五经字样从之
 陶宗仪曰唐玄度不知何许人文宗时待诏翰林作
 九经字样辨證缪误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3b 页 WYG0680-0171d.png
张氏(镒/)五经微旨
  唐志十四卷
   佚
 唐会要建中元年十月濠州刺史张镒撰五经微旨
 十四卷上之
韦氏(表微/)九经师授谱
  唐志一卷
   佚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4a 页 WYG0680-0172a.png
 唐书韦表微以学者薄师道不如声乐贱工能尊其
 师著九经师授谱诋其违
欧阳氏(融/)经学分毫正字
  通考一卷
   佚
 崇文总目唐太学博士欧阳融撰辨正经典文字使
 不得相乱篇帙今阙全篇止春秋中帙馀篇悉亡
韦氏(处厚/)路氏(隋/)六经法言(唐会要作五经/)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4b 页 WYG0680-0172b.png
  唐志二十卷
   佚
 唐会要长庆二年四月翰林侍讲学士韦处厚路隋
 撰五经法言二十卷上之
 旧唐书韦处厚居纳诲之地乃诠择经义雅言以类
 相从为二十卷谓之六经法言献之
 唐书穆宗立韦处厚为翰林侍讲学士以帝冲怠不
 向学与路隋合诗书易春秋礼孝经论语掇其粹要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5a 页 WYG0680-0172c.png
 题为六经法言二十卷上之冀助省览帝称善并赐
 金币
 处厚隋进表曰臣闻三皇讲道五帝讲德三王讲仁
 五霸讲义所讲不同同归于理理道之极备于六经
 虽质文相变忠敬交用损益因时步骤不一然释三
 纲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有也自秦火荡爇孔壁
 穿蠹曲学异涂专门多惑荣道之轨并驰希圣之堂
 盖寡芜文错起浮义日生简册混散篇卷繁积劳神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5b 页 WYG0680-0172d.png
 于累代弊形于当年其知愈博其得愈少夫然通方
 之士达识之儒且犹不为也况南面之尊师道之契
 岂不贪而积而遗其(阙/)者乎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
 下精义神授博识天资山峻词峰泉畜学海膺休运
 则混六合而不让思屈已则舞两阶而不疑故当希
 圣踵帝肩王轹霸可以区区近躅拟于圣德哉臣处
 厚臣隋采合易诗书左氏春秋孝经等因其本篇掇
 其精粹论纪先师微旨今亦附于篇末总题曰六经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6a 页 WYG0680-0173a.png
 法言合二十卷献上取诸身必本于五事通诸物兼
 畅于三才始九族以及于百室刑室家以仪于天下
 圣君良佐之往行哲人庄士之前言天人相与之际
 幽明交感之应穷理尽性之辨药石攻磨之规尧舜
 禹汤文武理乱之道尽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
 必举其兴可以观其违可以戒此其所存者至如爻
 象错综阴阳难名比兴箴诲幽隐难释诰命训谕古
 今不合威仪数制命诸有司褒贬扬㩁归诸史法此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6b 页 WYG0680-0173b.png
 其所遗者也商鞅之说秦帝叹帝道之难行太宗之
 纳魏徵流王泽而广被由是言之道无远近德无重
 轻能者挈之如毛羽不能者举之如嵩岱今逢希代
 之君当难合之运故不能以百家邪说六国纵横秦
 汉刑名魏晋偷薄为盛时道历代帝王皆务纂修集
 魏称皇览梁著通略邺中则有修文之作江右则有
 寿光之书但誇耀于见闻非垂谋于理本臣今所贵
 实异斯作陆贾奏甚卑之论尚称善于高皇方朔献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7a 页 WYG0680-0173c.png
 杂糅之说犹见知于武帝伏惟陛下机务之暇燕息
 之馀时加省览天下幸甚
李氏(袭誉/)五经妙言
  唐志四十卷
   佚
崔氏(郾/)高氏(重/)诸经纂要(新唐书本传作六经要言志/作经传要略)
  唐志十卷
   佚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7b 页 WYG0680-0173d.png
 唐会要宝历元年三月高重崔郾进纂要十卷
 旧唐书郾与高重抄撮六经嘉言要道区分事类凡
 十卷名曰诸经纂要冀人主易省览赐锦䌽银器
 新唐书敬宗嗣位郾自侍讲学士进中书舍人谢曰
 陛下使臣侍讲历半岁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以
 副厚恩帝曰朕少閒当请益郾退与高重类五经要
 言为十篇上之以便观省
慕容氏(宗本/)五经类语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8a 页 WYG0680-0174a.png
  唐志十卷
   佚
 新唐书注字泰初幽州人大中时
李氏(肇/)经史释题
  唐志一卷
   佚
 崇文总目唐李肇撰起九经下至唐代实录列篇帙
 之凡槩释其题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8b 页 WYG0680-0174b.png
 王应麟曰其序云经以学令为定以艺文志为编史
 以史通为准各列其题从而释之
郑氏(濣/)经史要录
  唐志二十卷
   佚
刘氏(镕/)经典集音
  唐志三十卷
   佚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9a 页 WYG0680-0174c.png
 新唐书注镕字正范绛州正平人咸通晋州长史
尹氏(思贞/)诸经义枢
   佚
马氏(光极/)九经释难
  宋志五卷
   佚
邱氏(光庭/)兼明书
  宋志三卷
卷二百四十一 第 19b 页 WYG0680-0174d.png
   存
 陈振孙曰唐国子太学博士邱光庭撰
(十朋/)五经指归
  宋志五卷
   佚
 
 
 经义考卷二百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