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680-00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三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孟子(四/)
周氏(谞/)孟子解义
   佚
 姓谱字希圣尤溪人熙宁六年进士历知新会县王
 安石行新法求归田里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680-0086b.png
史氏(通/)孟子义
   佚
陈氏(旸/)孟子解义
  宋志十四卷
   佚
徐氏(积/)嗣孟
  一篇
   存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680-0086c.png
许氏(允成/)孟子新义
  宋志十四卷
   佚
张氏(简/)点注孟子
  十四卷
   佚
 晁公武曰皇朝熙宁中蜀州张简点节经注附以释
 文以教童子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680-0086d.png
章氏(甫/)孟子解义
  十四卷
   佚
 卢熊曰章甫字端叔自建州徙居于吴熙宁三年进
 士知寿春县大臣以甫孟子解义进诏付秘书省除
 应天府国子教授崇宁初除都官郎中
    按龟山志墓称系浦城人
蔡氏(参/)孟子广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680-0087a.png
  一卷
   佚
黄氏(敏/)孟子馀义
  一卷
   佚
    按以上二书见绍兴续到四库阙书目
晁氏(说之/)诋孟
   佚
卷二百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680-0087b.png
 周密曰晁以道作诋孟
余氏(允文/)尊孟辨
  通考七篇
   存(阙/)
 陈振孙曰建安余允文隐之撰以司马公有疑孟及
 李觏泰伯常语郑厚叔折衷皆有非孟之言故辨之
 为五卷后二卷则王充论衡刺孟及东坡论语说中
 与孟子异者亦辨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680-0087c.png
    按余氏尊孟辨五卷今惟辨温公疑孟十一
    条史剡一条李泰伯常语十七条郑叔友艺
    圃折衷十条附载晦庵全集中
沈氏(括/)孟子解
  一卷
   存
吕氏(大临/)孟子讲义
  宋志十四卷
卷二百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680-0087d.png
   佚
游氏(酢/)孟子杂解
  宋志一卷
   佚
孟子解义
  宋志十四卷
   佚
杨氏(时/)孟子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680-0088a.png
   未见
 时自序曰道之不行久矣自衰周以来处士横议儒
 墨异同之辨起而是非相胜非一日也孟子以睿知
 刚明之材出于道学陵夷之后非尧舜之道不陈于
 王前非孔子之行不行于身思以道援天下绍复先
 王之令绪其自任可谓至矣当是之时人不知存亡
 之理恃强威弱挟众暴寡以谓久安之势在此而已
 夫由其道则七十里而兴不由其道虽天下而亡古
卷二百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680-0088b.png
 今之常理也彼方恃强挟众而骤以仁义之言诱之
 动逆其所顺则不悟其理宜其迂阔而不足用也故
 辙环于齐鲁晋宋之郊而道终不行亦其势然矣虽
 膏泽不下于民其志不施于事业而世之赖其力亦
 岂鲜哉方世衰道微使儒墨之辨息而奸言诐行不
 得逞其志无君无父之教不行于天下而民免于禽
 兽则其为功非小矣古人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亦
 足为知言也今其书具存其要皆言行之迹而已君
卷二百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680-0088c.png
 子之言行无所不在道肆诸笔舌以传后世皆所以
 明道也发诸身措诸用舍皆所以行道也世之学者
 因言以求其理由行以观其言则圣人之庭户可渐
 而进矣精思之力行之古之好学者皆然而亦不肖
 之所望于诸君也然圣道渊懿非浅识所知姑诵所
 闻未知中否诸君其择之反以告焉是亦朋友之义
 也
尹氏(焞/)孟子解
卷二百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680-0088d.png
  宋志十四卷
   佚
 陈振孙曰尹彦明所著十四卷未成不及上而卒
 赵希弁曰右和靖先生尹侍讲焞所著也先生乃伊
 川之高弟钦宗累聘不赴赐号和靖绍兴初再以崇
 政殿说书召既侍讲筵首解论语以进继解孟子甫
 及终篇而卒此本乃邢正夫刻于岳阳泮宫者
林氏(之奇/)孟子讲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680-0089a.png
   佚
 之奇自序曰孟子论语皆先圣之法言学者之要道
 也然孟子之书大抵推明论语之意故学论语者必
 自孟子始七篇之书赵台卿谓孟子自作其说不然
 论语孟子皆先圣既没之后门弟子所录不惟门弟
 子所录亦有出于门弟子门人者如论语称有子曰
 曾子曰皆门人所录也以至冉子闵子皆称子以是
 知其门人皆有所纪录于中如孟子之书乃公孙丑
卷二百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680-0089b.png
 万章诸人之所录其称万子曰者则又万章门人之
 所录盖集众人之闻见而后成也其言则孟子之言
 其书则门人之手不可必也赵台卿以谓孟子当苍
 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
 治退不能信三代之馀风耻没世而无闻是故退而
 垂宪言以贻后人而为此书夫既与门人答问而言
 之矣又耻没世而无闻退而编次其言以传后世此
 盖汉魏以降文人之通弊孔孟之志必不若是之狭
卷二百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680-0089c.png
 也赵台卿既以此书为孟子所作故其论序篇则曰
 孟子之意以谓帝王之盛惟有尧舜尧舜之道仁义
 为尚故以梁惠王问利国对以仁义为首篇仁义根
 于心然后可以大行其政故次以公孙丑问管晏之
 政答以曾西之所羞以至滕文公离娄数篇莫不有
 说凡为篇所以七者以象七政章所以二百六十一
 章以象三时之日数也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者
 所以法五七之数而不敢盈若此之类其说迂阔是
卷二百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680-0089d.png
 犹相马者徒求于物色牝牡之间而失其真者远矣
 以是知言辞多寡先后谓非出于一时所记此非孟
 子之意也大抵求孟子之意者必求其言至于文字
 多寡篇名先后出于一时之偶然不可泥也
程氏(俱/)孟子讲义
  四篇
   存
叶氏(梦得/)孟子通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680-0090a.png
  十卷
   佚
上官氏(愔/)孟子略解
   佚
汪氏(琦/)孟子说
  五卷
   佚
陈氏(禾/)孟子传(本传作解/)
卷二百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680-0090b.png
  宋志十四卷(本传十卷/)
   佚
王氏(居正/)孟子疑难
  十四卷
   佚
李氏(撰/)孟子讲义
  十四卷
   佚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680-0090c.png
广孟子说养气论
  三篇
   佚
罗氏(从彦/)孟子师说
   未见
 陈渊论孟师说总跋曰予与仲素定交几四十年忆
 初从龟山龟山以孟子饥者甘食渴者甘饮与夫人
 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令仲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680-0090d.png
 素思索且云此语若易知易行而有无穷之累一日
 疏其义以呈龟山曰饮食必有正味饥渴害之则不
 得正味而甘之犹学者必有正道不悦于小道而适
 正焉则尧舜人皆可为矣何不及之有哉龟山云此
 说甚善但更于心害上一著猛省留意则可以入道
 矣仲素一生服膺此语凡世之所嗜好一切禁止故
 学问日新尤不可及自非龟山抽关启钥而仲素于
 言下省悟何以臻此使仲素而不死则其精进此道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680-0091a.png
 又岂予之所能知哉今日李君愿中以其遗书质予
 其格言要论自为一家之书阅其学益进诵其言益
 可喜信乎自心害而去之也自仲素之亡传此书者
 绝少非愿中有志于我道其能用心如此之专乎既
 录一本以备玩味今归其书并以仲素之所受于龟
 山者语之以俟异日观其学之进则此语不无助焉
 绍兴辛酉正月
 罗革跋曰族兄仲素笃志好学推研义理必欲到圣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680-0091b.png
 人止宿处以王氏解经释字虽富赡详备然终不得
 圣贤大学之意遂从龟山游抠衣侍席二十馀载独
 闻至当得洛中横渠论说颇多乃编成语孟二解记
 当时对问之语不加文采录其实也廖仲辰于龟山
 门下与仲素为友得其本录之庚戌辛亥中来聚生
 徒于南斋授予此本廖讳衙为龟山之侄婿议论尤
 得壸奥程氏西洛人明道先生讳颢字伯淳明道其
 号也伊川讳颐字正叔明道先生之弟横渠先生陜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680-0091c.png
 西人姓张讳载字子厚与伊川兄弟同时龟山讳时
 字中立在洛中为入室高弟仕至工部侍郎世居将
 乐仲素名从彦以特奏中下科盖吾族后山之裔享
 年六十有四岁自广回卒于汀州之武平县绍兴壬
 申二月廿八日弟革因阅此书记于汀州之教授厅
 云
郑氏(刚中/)孟子解
  三卷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680-0091d.png
   佚
张氏(栻/)孟子详说
  宋志十七卷
   未见
癸巳孟子说
  宋志七卷
   存
 栻自序曰岁在戊子栻与二三学者讲诵于长沙之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680-0092a.png
 家塾辄不自量缀所见为孟子说明年冬会有严陵
 之命未及终篇辛卯岁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舟
 中读旧说多不满意从而删正之其存者盖鲜矣还
 抵故庐又二载始克缮写抚卷而叹曰嗟乎夫子之
 道至矣微孟子其孰能发挥之方战国之际在上者
 徒知以强大威力为事而在下则异端并作充塞仁
 义孟子独以身任道从容乎其间其见于用则进退
 辞受无往而不得见于言则精微曲折无一之不尽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680-0092b.png
 盖其笃实辉光左右逢原莫非天理之所存也使后
 之人知夫人皆可以为圣人而政必本于王道邪说
 暴行无所逃其迹而人之类免于夷狄禽兽之归其
 于圣门岂小补哉今七篇之广大包含至深至远而
 循求有序充扩有方在学者笃信力行何如耳虽然
 予之于此盖将终身焉岂敢以为成说以传之人哉
 特将以为同志者讲论切磋之资而已题曰癸巳孟
 子说云者盖将断此而有考于异日也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680-0092c.png
程氏(迥/)孟子章句
   佚
郑氏(耕老/)孟子训释
   佚
赵氏(敦临/)孟子解
   佚
黄氏(开/)孟子辨志
   佚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680-0092d.png
徐氏时动孟子说
  四十卷
   佚
 江西通志徐时动字舜邻丰城人师事胡安国绍兴
 五年第进士为虔州教官改吉州移疾不复仕述孟
 子说四十卷
刘氏(季裴/)孟子解
   佚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680-0093a.png
张氏(九成/)孟子解
  通考十四卷
   未见
孟子拾遗
  宋志一卷
   未见
 唐肃曰先生从学龟山学有源本于经传多所训释
 而孟子书尤究心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680-0093b.png
施氏(德操/)孟子发题
  一卷
   存
 潜说友曰彦执盐官人学有本末主孟子以排释氏
 实有强立不惑之见
 郎煜跋曰海昌施先生隐君子也讳德操字彦执与
 横浦游从颇厚文章学问亦其辈流也病发而没识
 者悲之生平论篹甚富未暇裒录偶得其孟子发题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680-0093c.png
 辄锓木以广其传使学者尝此一脔亦可以知先生
 之大略
 两浙名贤录德操学有本末主孟子排释氏学者称
 为持正先生
    按张子韶祭彦执文予生平朋友不过四人
    姚叶先亡公继已去又与彦执书称其发于
    言辞粹然可录今孟子发题一篇附载横浦
    集后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680-0093d.png
陈氏(傅良/)经筵孟子讲义
  二篇
   存(载止斋集/)
陆氏(筠/)翼孟音解
   佚
 周必大序曰八卦画而万象分此文字所由作也自
 五帝迨战国虽六书之法形制或异然篆籀犹存未
 失本意秦变末俗始改散𨽻后世益以为讹谬传写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680-0094a.png
 六经论孟间改旧文而诸儒用今字为注解因今韵
 立音训道随说隐义逐时晦为不少矣韩退之云凡
 为文辞宜略识古字故宝蓄科斗孝经及汉卫宏官
 书以为依据奈何后之人不复致意于斯也临川陆
 嘉材讳筠一字元礼博习修洁登绍兴己丑进士第
 不汲汲进取惟尽心于所涖初主贵溪簿辟邪说而
 正官厅王右史洋为之记厥后魔贼焚县相戒独留
 簿厅其感人心如此仕至朝奉大夫浙西安抚司参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680-0094b.png
 议官赐服金紫享年七十有六平生笃志孟子著翼
 孟音解九十一条择春秋左氏传庄列楚词西汉书
 说文之存古文者深思互考遂成此书如以折枝为
 磬折腰肢读乐酒若乐山乐水角招为韶眸子为牟
 杀三苗本作㝮二女果本作婐之类粲若白黑至论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视汉儒所记檀弓
 苍梧之语孰近孰远孰信孰疑此古今学者议论所
 未及也且舜居河东历山雷泽各有其地而越人别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680-0094c.png
 指历山舜井象田仍以馀姚上虞名县风土记曲为
 之辞人不谓然盖异端之作其来已久于舜平居附
 会已类此况身后乎所谓九疑之葬二妃之溺宜退
 之黄陵碑云皆不可信彼孔安国解书以陟方训升
 遐其说尤拘书固曰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迩岂专
 训升乎然退之近舍孟子而远引竹书纪年何也予
 每叹恨不得质疑于韩门而喜嘉材嗜古著书有益
 后觉藏其本殆三十年今嗣子新融水尉孝溥追叙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680-0094d.png
 先志请序卷首始为推而广之昔唐彭城刘轲慕孟
 子而命名著翼孟三卷白乐天记其事赖以不朽嘉
 材视刘何愧特予非乐天比其能使嘉材不朽乎庆
 元六年四月戊戌
 江西通志陆筠字嘉材一字元礼金溪人绍兴中进
 士官江西帅司参议奉祠平生好孟子因著翼孟音
 解尝过丰城侨居南禅寺绿筠轩爱其名与已协遂
 留不去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680-0095a.png
 南昌府志筠作翼孟音解凡九十一条
倪氏(思/)孟子问答
  十二卷
   佚
朱子(熹/)孟子集注
  宋志十四卷
   存
 㬊渊曰淳熙四年文公年四十八注孟子子产听郑
卷二百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680-0095b.png
 国之政谓成周改岁首而不改月则晚年之确论也
 尝欲更注而其书已行于世以时令考之戌亥之月
 未甚寒犹可褰裳以涉也子丑之间涸阴冱寒当此
 之时而以乘舆济民民能免于病涉乎桥梁道路可
 以观政九月成杠十月成梁戒事之辞也十一月徒
 杠成十二月舆梁成序事之辞也国语有戒备之意
 孟子就冻极之时言之皆夏时云
孟子集义(初名精义/)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680-0095c.png
  宋志十四卷
   存
孟子或问
  宋志十四卷
   存
孟子问辨
  十一卷
   存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680-0095d.png
    右见本集
孟子要略
   未见
 真德秀序曰太守陈侯既刋文公朱先生论语详说
 于郡斋又得孟子要略以示学者曰先生之于孟子
 发明之也至矣其全在集注而其要在此编盖性者
 义理之本源学者必明乎此而后知天下万善皆由
 此出非有假乎外也故此编之首曰性善焉性果何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680-0096a.png
 物哉曰五常而已耳仁义者五常之纲领也故论性
 之次曰仁义焉心者性之主不可以无操存持养之
 功故论心为仁义之次事亲从兄天性之自然而本
 心发见之尤切者也故孝弟为论心之次仁义者人
 心之所同而所以贼之者利也学者必审乎义利之
 分然后不失其本心之正故义利为孝弟之次义利
 明矣推之于出处则修吾之天爵而不诱于人爵推
 之于政事则纯乎王道而不杂乎霸功故义利之次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680-0096b.png
 二者继之圣贤之学循天理之正所以尽其性也异
 端之学循人欲之私所以拂其性也故以是终焉先
 后次第之别其指岂不甚明也哉学者于集注求其
 全体而又于此玩其要指焉则七篇之义无复馀蕴
 矣虽然学者之于道岂苟知而已耶昔尝闻先生与
 其门人论辑此书之意而诲之曰观书不可仅过目
 而止必时复玩味庶几忽然感悟到得义理与践履
 处融会乃为自得呜呼是又先生教人之要指也予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680-0096c.png
 之刻此书也岂苟然哉侯以序引见属退惟末学未
 能窥先生之门墙故于侯之命虽不敢辞而亦不敢
 以序自任也故论次侯本语系诸编末为朋友共讲
 云
    按是序亦载刘爚云庄集
读余氏尊孟辨说
  一卷
   存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680-0096d.png
黄氏(干/)孟子讲义
  一卷
   存
 干自述曰干蒙恩假守汉阳每念此郡士风简质浑
 厚可与适道辄诵所闻以与士友讲说为孟子讲义
 二十章衰晚愚昧废学日久不足以发明圣贤之蕴
 奥然孟子之书明白切至诵其本文亦足以使人兴
 起于此二十章之中玩味而有得焉则七篇之指可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680-0097a.png
 以类推圣贤之道可以驯致惟诸友勉之庶几异日
 汉水之滨将有圣道为诸儒倡者矣嘉定乙亥长至
辅氏(广/)孟子答问
   未见
 袁桷论孟答问总序曰解经莫严于圣贤见于语孟
 其语简其旨明子思之释经尤得圣人之微旨今其
 书具在也自汉传注之学兴蔓辞衍说浸淫乎万言
 魏晋一切扫削明理之说归于空𢆯二者之弊遂沦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680-0097b.png
 于偏滞学者昧昧无所依凭焉踰千有馀岁矣至宋
 舂陵硕儒开伊洛之绪正说至道粲于简册良谓大
 备后朱文公出惧其剽窃之近似也源同而派别之
 统宗据要盖将使夫学者不躐等而进若律之有均
 衡之有权不得以锱铢差也既又惧其疑之未释复
 为问答以曲喻之其详且尽不复可以有加矣书大
 行于天下而后之师慕者类天台释氏之教文旁行
 侧注挈纲立目茫乎皓首不足以窥其籓篱卒至于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680-0097c.png
 圣人之经旨莫之有解日从事于口耳孩提之童齐
 襟拱手相与言道德性命者皆是也桷幼承父师独
 取黄辅二先生之书而读之黄公之书尝辅翼其未
 备若可疑者则以昔之所闻于先师而申明之至于
 辅公则直彰其义衍者隐之幽者畅之文理炳著不
 别为标的以尽夫事师之道微文小义简焉以释经
 为急而其知行体用之说不蕲合而有合矣二公所
 为是诚有益于后世而今世补文公之遗书夸多务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680-0097d.png
 博杂然前陈莫知简择予独病之合黄辅以传则文
 公授受之旨益得以达辅公书其子季章旧刻于武
 冈兵祸散轶今其从孙政与其子华亭丞友仁相与
 谋曰遗书不传吾辅氏子孙责曷敢缓遂刻先生之
 书于家塾俾序其事予独连言于黄公者将使夫后
 人知二公为文公亲授黄公之泽已斩辅氏为未坠
 是可哀也已是可嘉也已愿勉哉正学之兴其必在
 是也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680-0098a.png
许氏(升/)孟子说
   佚
 朱子曰顺之孟子说备见用意之精但苦于太高却
 失本意
㬊氏(渊/)孟子注
   佚
 曹学佺曰渊字亚夫号莲荡晋中郎将㬊靖之后世
 居襄阳后徙居蜀家涪坪山受学于晦庵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680-0098b.png
邹氏(补之/)孟子注
   佚
冯氏(椅/)孟子图
   佚
张氏(显父/)孟子问荅
   佚
 戴铣曰显父字敬之
刘氏(砥/)孟子注解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680-0098c.png
   佚
 
 
 
 
 
 
 
卷二百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680-0098d.png
 
 
 
 
 
 
 
 经义考卷二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