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680-00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三十一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孟子(一/)
孟子
  汉志十一篇
   存七篇
 司马迁曰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680-0061b.png
 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彊
 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
 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
 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
 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
 篇
 扬雄曰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 又
卷二百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680-0061c.png
 曰孟子勇于义而果于德知言之要知德之奥非苟
 知之亦允蹈之
 应劭曰孟子作书中外十一篇
 赵岐曰孟子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
 思 又曰孟子以儒术游于诸侯莫能听纳其说于
 是退与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疑难问答又自撰法
 度之言著书七篇凡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
 八十五字秦焚经籍其书号为诸子得不泯绝
卷二百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680-0061d.png
 王肃曰学者不知孟轲字按子思书及孔丛子有孟
 子居则是轲也轲少居坎轲字子居也(广韵注孟子/居贫轗轲故)
 (名轲字/子居)
 姚信曰孟子驱世事于仁义之域使行者步中正之
 途 又曰孟子之书将门人所记非自作也故其志
 行多见非惟教辞而已
 韩子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
 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
卷二百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680-0062a.png
 侯之国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
 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
 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 又曰斯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
 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
 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又曰孟子醇乎醇者也
 又曰孟子之功不在禹下 又曰轲之书非自著既
卷二百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680-0062b.png
 没其徒万章公孙丑记其言耳
 林慎思曰孟子七篇非轲自著乃弟子共记其言
 皮日休曰圣人之道不过乎经经之降者不过乎史
 史之降者不过乎子子不异乎道者孟子也孟子之
 文粲若经传继乎六籍光乎百氏真圣人之微旨也
 程晏曰孟子大达远盗蹊而遵正路者也
 贾同曰孟子十四篇者孟轲之述也
    按贾氏责荀篇所云十四篇盖析七篇上下
卷二百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680-0062c.png
    言之
 欧阳修曰孔子之后惟孟子最知道
 苏洵曰孟子语约而意尽不为劖刻斩绝之言而其
 锋不可犯
 司马光曰荀子好礼扬子好易孟子好诗书
 徐积曰孔子言其略孟子言其详
 苏辙曰不观于诗无以知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无
 以知王政之难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
卷二百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680-0062d.png
 矣
 程伯子曰论心术无如孟子
 程子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
 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孟子未敢
 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 又曰知易者莫如
 孟子知春秋者亦莫如孟子
 黄庭坚曰由孔子以来求其是非趋舍与孔子合者
 惟孟子一人
卷二百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680-0063a.png
 晁说之曰按此书韩愈以为弟子所会集非轲自作
 今考其书则知愈之言非妄发也书载孟子所见诸
 侯皆称谥如齐宣王梁惠王梁襄王滕定公滕文公
 鲁平公是也夫死然后有谥轲著书时所见诸侯不
 应皆死且惠王元年至平公之卒凡七十七年孟子
 见惠王王目之曰叟必已老矣决不见平公之卒也
 故予以愈言为然
 杨时曰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
卷二百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680-0063b.png
 其放心至论仁义礼知则以恻隐羞恶辞逊是非之
 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论
 事君则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只
 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
 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
 叔却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
 胡舜陟曰孔子之后深知圣人之道者孟子而已
卷二百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680-0063c.png
 洪迈曰唐世未知尊孟子故马总意林亦列其书而
 有差不同如伊尹不以一介与人亦不取一介于人
 之类
 施德操曰孟子有大功四道性善一也明浩然之气
 二也辟杨墨三也黜五霸而尊三王四也是四者发
 孔氏之所未谈述六经之所不载遏邪说于横流启
 人心于方炽呜呼尧舜之道自孔子传之曾子曾子
 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得其传然后孔子之
卷二百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680-0063d.png
 道益尊而曾子子思之道益著其所以发明斯人开
 悟后世者至深矣
 刘昌诗曰孟子题辞又有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
 经为正予乡新喻谢氏多藏古书有性善辨一帙则
 知与文说孝经为正是谓四篇
 朱子曰孟子七篇观其笔势如镕铸而成知非缀缉
 所就也 又曰孟子疑自著之书故首尾文字一体
  又曰孟子要熟读 又曰读孟子非惟看他义理
卷二百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680-0064a.png
 熟读之便晓作文之法首尾照应血脉通贯语意反
 覆明白峻洁无一字閒人若能如此作文便是第一
 等文章
 张栻曰孟子当战国横流之时发挥天理遏止人欲
 深切著明
 陈文蔚曰孟子每段自有一二句纲领其后只自解
 此一二句
 辅广曰子思之门人无有显名于世者而孟子真得
卷二百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680-0064b.png
 子思之传则疑亲受业于子思者为是
 董铢曰史记谓孟子之书孟子自作赵岐谓其徒所
 记今观七篇文字笔势如此决是一手所成非鲁论
 比也然其问有如云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亦恐
 是其徒所记孟子或曾略加删定也
 陈渊曰孟子七篇专发明性善
 高似孙曰士生战国之间其能屹主中流一扫群异
 学必孔氏言必六经者孟子一人而已
卷二百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680-0064c.png
 王应麟曰孟子羽翼孔氏七篇垂训法严义精知性
 知天易之奥也以意逆志诗之纲也言称尧舜书之
 要也井田爵禄之制可以知礼王霸义利之辨可以
 知春秋故儒者称之曰通五经 又曰孟子学伊尹
 者也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是亦圣之任 又曰论
 语终于尧曰篇孟子终于尧舜汤文孔子而荀子亦
 终尧问其意一也 又曰孟子字未闻孔丛子云子
 车注一作子居居贫坎轲故名轲字子居亦称字子
卷二百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680-0064d.png
 舆疑皆傅会
 黄震曰孟子尊孔氏而辟杨墨明王道而黜霸功卓
 然有功万世而世犹或讥之夫李泰伯以富国彊兵
 为学其讥孟子宜也如司马公大儒亦讥之岂非孟
 子说诱时君变化百出温公守朴意见所不合与吁
 此可与权之难也 又曰晦庵谓孟子以伐燕为宣
 王时事与史记荀子等书不合按史记齐伐燕有二
 事齐宣王先尝伐燕燕文公卒易王初立齐宣王因
卷二百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680-0065a.png
 燕丧伐之取十城是即孟子梁惠王篇所载问答称
 齐宣王者也此一事也称宣王者孟子作于宣王已
 没之后故以谥称而赵岐注亦称齐宣王也齐涽王
 后又伐燕燕王哙以燕与子之齐伐燕下燕七十城
 是即孟子公孙丑篇所载沈同问燕可伐与者也此
 又一事也止称齐王者作孟子时涽王尚在未有谥
 之可称赵岐注亦止称王也燕哙逊国在齐宣卒后
 九年湣王伐燕在齐宣卒后十年以此见伐燕哙非
卷二百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680-0065b.png
 齐宣王甚明湣王在位四十年孟子不及见湣王卒
 故孟子书自公孙丑篇后凡涉齐事皆止称王陈贾
 作周公未尽仁智论终篇止说齐王近世师儒援为
 王留行事谓有区区齐宣不足为圣世道说者遂亦
 误指伐哙为齐宣王事矣此系乡人蒋监簿晓之说
 马端临曰前史艺文志俱以论语入经类孟子入儒
 家类直斋陈氏书录解题始以语孟同入经类其说
 曰自韩文公称孔子传之孟轲轲死不得其传天下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680-0065c.png
 学者咸曰孔孟孟子之书固非荀扬以降所可同日
 语也今国家设科语孟并列于经而程氏诸儒训解
 二书常相表里故合为一类今从之
 赵德曰孟子言书凡二十九援诗凡三十五
 何异孙曰孟子是轲自作之书
 薛瑄曰孟子七篇乃洙泗之正传经千馀载世儒例
 以子书视之知孟子者韩子一人而已
 王鸿儒曰孟子之学明在于事亲事长而幽极于知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680-0065d.png
 性知天上下本末一以贯之此所以为醇乎醇之儒
 也
 胡居仁曰孟子求放心集义养气内外本末交尽
 郝敬曰战国处士横议杨朱墨翟邹衍鬼谷子公孙
 龙之辈百家簧鼓竽滥不可胜听而孟子生当斯时
 独能守仁义性善孝弟中庸之教发明显微博约下
 学上达之旨斩然归于一七篇之辞彰明较著而其
 旨精融浑化使当世由之而不知后世习之而不察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680-0066a.png
 呜呼微已 又曰赵岐谓孟子通六经尤长于诗书
 程正叔谓孟子云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
 则久可以速则速知易莫如孟子又云王者迹息而
 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无义战知春秋莫如孟
 子按孟子言四端即易之四德也仁义即易立人之
 道也性善即易继善成性也知性知天即易穷理尽
 性至于命也兵贵人和得诸师养大体得诸颐圣人
 于天道得诸乾收放心养夜气得诸复寡欲得诸无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680-0066b.png
 妄与王驩稷下诸人处包荒不失其正得诸否学孔
 子圣之时得诸先后天他可类推则是知易诚未有
 如孟子者矣其于书也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后张
 霸之武成孔安国之古文皆以鱼目乱珠乃知孟子
 取二三策其辨精矣其言道德必称尧舜言征伐必
 称汤武则知书诚未有如孟子者矣诗三百古序其
 来已旧后儒以辞害志如咸邱蒙高叟之辈孟子教
 之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此千古学诗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680-0066c.png
 心法孔子与赐商言诗意正同然则知诗未有如孟
 子者矣世儒说春秋谓仲尼奖五霸率诸侯事盟主
 此无稽之言诸传皆纷纷语梦而独孟子谓五霸三
 王之罪人春秋与梼杌同然则知春秋孰有如孟子
 者乎至于先王之礼巡狩述职班爵禄井田学校皆
 治天下大经大法其说明徵典要可信可传其言曰
 非礼之礼大人弗为其论礼惟恭敬辞让入孝出弟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乐之实乐斯二者(云云/)故达礼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680-0066d.png
 乐之情又孰有如孟子者乎是故有六经不可以无
 孟子也 又曰孟子器宇正自宽平言语行事极近
 人情不见诸侯而齐宣好士未尝不往仕不受禄而
 宋薛之馈未尝不受道不苟合而不为小丈夫之悻
 怒故去齐必三宿廉不苟取而不为陈仲子之矫情
 故交际不辞匡章得罪于父不以人言而不加礼貌
 夷之受学于墨者不以为异端吝其教诲其告君也
 园囿亦可台池鸟兽亦可好乐亦可好货好色亦可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680-0067a.png
 故曰人不足责政不足閒惟格君心之非而已是故
 以臧仓之谤不遇于鲁而未尝怨其沮已以王驩之
 佞倖出吊于滕而未尝不与之朝暮虽往返不言而
 终不激小人之怒尝不悦于公行子之家而从容片
 辞嫌疑立解宛然孔子待阳货公伯寮气象岂非愿
 学之深有得于温良恭俭让之遗范者欤是故以伯
 夷为隘以柳下惠为不恭以仲尼为不为已甚其所
 向慕可知而世儒犹谓锋芒太露然则必如小人之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680-0067b.png
 无忌惮而后可者矣 又曰孟子言性善原于孔子
 孔子赞易曰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又曰无思也无为
 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
 孰能与于此此性善之渊源也子思作中庸曰天命
 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
 达道此子思之受指于夫子者也孟子因夫子子思
 之说故曰天下之言性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680-0067c.png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即寂然不动感
 而遂通大本达道之旨也 又曰论语多言仁孟子
 多言义论语道广而大仁为至七篇法严而精义为
 至恻隐之心虽禽兽亦有羞恶之心惟圣贤能充小
 大之分也论语与群贤论学故包罗大孟子与世人
 励廉耻故切劘精 又曰论语章法简短故是后人
 记录孟子文章长展非他人可代正是孟子手笔苏
 明允谓孟子之文不为巉刻斩绝之言而其锋不可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680-0067d.png
 犯朱元晦谓七篇笔势如镕铸非缀缉可就斯为知
 言 又曰史称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而不言门
 人姓名甚无根柢据七篇中义理文字多与子思中
 庸合其言性命原本中庸如居下位不获乎上一章
 文字义理全与中庸同又礼记檀弓载子思对鲁缪
 公问旧君反服与孟子对齐宣王旧君有服意同而
 孟子又自谓未得为孔子徒私淑诸人故或谓受业
 于子思之门人近似王劭解史记以人字为衍赵岐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680-0068a.png
 注孟子及孔丛子书遂谓孟子亲受业于子思非也
 按孟子言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馀岁子未得为
 孔子徒又言鲁缪公时子思为臣今按孔氏生伯鱼
 伯鱼生子思而伯鱼先孔子卒则是子思犹及亲事
 夫子与夫子同时后此百馀年孟子长受业安得子
 思尚在夫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又十一年哀公卒
 悼公立三十七年元公立二十一年缪公乃立上距
 孔子殁时已七十一年矣而子思为缪公臣计其时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680-0068b.png
 年已老故告缪公语多质直盖年高为缪公所严事
 故曰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孟子谱
 谓孟子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则是鲁文公之六年
 也上距鲁缪公元年凡一百二十一年去子思时远
 矣故谓亲受业者误
 杨豫孙曰孟子前史皆在儒家至宋始列于经其七
 篇外书四篇性善辨文说孝经为政赵岐云伪书也
 汉文帝常置博士其后王充林慎思冯休李觏司马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680-0068c.png
 光郑厚叔之徒与孟子异者六家故世儒又有翼孟
 尊孟等书
 
 
 
 
 
 
卷二百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680-0068d.png
 
 
 
 
 
 
 
 经义考卷二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