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680-00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二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孝经(四/)
邢氏(/)等孝经正义
  宋志三卷
   存
 宋会要至道二年判监李至请命李沆杜镐等纂孝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680-0008b.png
 经正义从之咸平三年三月命祭酒邢炳代领其事
 杜镐舒雅李维孙奭李慕清王涣崔偓佺刘士元预
 其事取元行冲疏约而修之四年九月以献赐宴国
 子监进秩有差十月命杭州刻板
 崇文总目孝经正义三卷邢撰初世传元行冲疏
 外馀家尚多皆猥俗褊陋不足行远咸平中炳等奉
 诏据元氏本而增损焉
龙氏(昌期/)孝经注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680-0008c.png
   佚
宋氏(绶/)孝经节要
  一卷
   佚
 东都事略宋绶字公垂赵州平棘人官至兵部尚书
 参知政事赠司徒兼侍中谥宣献
吕氏(公著/)孝经要语
  一卷
卷二百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680-0008d.png
   佚
 东都事略吕公著字晦叔宰相夷简子也举进士累
 官司空同平章军国事赠太师申国公谥正献
司马氏(光/)古文孝经指解
  一卷
   存
 光自序曰圣人言则为经动则为法故孔子与曾参
 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及传授滋久章句浸差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680-0009a.png
 孔氏之人畏其流荡失真故取其先世定本杂虞夏
 商周之书及论语藏诸壁中苟使人或知之则旋踵
 散失故虽子孙不以告也遭秦灭学天下之书扫地
 无馀汉兴河间人颜芝之子得孝经十八章儒者相
 与传之是为今文及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古文始出
 凡二十二章当是之时今文之学已盛故古文排摈
 不得列于学官独孔安国及后汉马融为之传诸儒
 党同疾异信伪疑真是以历载累百而孤学沈厌无
卷二百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680-0009b.png
 人知者隋开皇中秘书学士王孝逸于陈人处得之河
 间刘炫为之作稽疑一篇将以兴坠起废而时人已
 多讥笑之者及唐明皇开元中诏议孔郑二家刘知
 几以为宜行孔废郑于是诸儒争难蜂起卒行郑学
 及明皇自注遂用十八章为定先儒皆以为孔氏避
 秦禁而藏书臣窃疑其不然何则秦世科斗之书废
 绝已久又始皇三十四年始下焚书之令距汉兴才
 七年耳孔氏子孙岂容悉无知者必待共王然后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680-0009c.png
 出盖始藏之时去圣未远其书最真与夫他国之人
 转相传授历世疏远者诚不侔矣且孝经与尚书俱
 出壁中今人皆知尚书之真而疑孝经之伪是何异
 信脍之可啖而疑炙之不可食也嗟乎真儒之明皦
 若日月而历世争论不能自伸其中异同不多然要
 为得正此学者所当重惜也前世中孝经多者五十
 馀家少者亦不减十家今秘阁所藏止有郑氏明皇
 及古文三家而已其古文有经无传按孔安国以古
卷二百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680-0009d.png
 文时无通者故以𨽻体写尚书而传之然则论语孝
 经不得独用古文此盖后世好事者用孔氏传本更
 以古文写之其文则非其语则是也夫圣人之经高
 深幽远固非一人所能独了是以前世并存百家之
 说使明者择焉所以广思虑重经术也臣愚虽不足
 以度越前人之胸臆窥望先圣之藩篱至于时有所
 见亦各言尔志之义是敢辄以𨽻写古文为之指解
 其今文旧注有未尽者引而伸之其不合者易而去
卷二百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680-0010a.png
 之亦未知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然经犹的也一人
 射之不若众人射之其为取中多也臣不敢避狂僣
 之罪而庶几于先王之道万一有所裨焉 又进表
 曰臣闻圣人之德莫加于孝犹江河之有源草木之
 有本源远则流大本固则叶繁是以由古及今臣畜
 四海未有孝不先隆而能宣昭功化者也伏惟皇帝
 陛下纯孝之性发于自然动静云为必咨训典起居
 出入不忘先烈以为滁州者太祖皇帝所以擒馘奸
卷二百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680-0010b.png
 桀肇开王迹并州者太宗皇帝所以芟除僣乱混一
 九围澶州者真宗皇帝所以攘却贪残乂宁华夏皆
 大勋懿业威灵所存遂命有司分建原庙图缋圣容
 躬题扁榜严奉之礼备尽恭勤羽卫供帐率从丰衍
 兹有以见陛下尊显祖宗之意无不至矣经曰爱敬
 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夫以陛下天
 授之资爱敬之志而又念夫百官者祖宗之百官不
 可以私非其人府库者祖宗之府库不可以赏非其
卷二百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680-0010c.png
 功法令者祖宗之法令不可以罚非其罪慎之重之
 益自儆戒如是则为无不成求无不给荣名之彰炳
 如日月基绪之固巍如泰山黎民乂安草木虫鱼靡
 不茂豫此诚孝德之极致也臣愚幸得补文馆之缺
 以经史为职窃睹秘阁所藏古文孝经先秦旧书传
 注遗逸孤学堙微不绝如线是敢不自揆量妄以所
 闻为之指解虽才识褊浅无能发明庶几因圣人之
 言得少关省览则粪土之臣荣愿足矣其古文孝经
卷二百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680-0010d.png
 指解一卷谨随表奏进 又进劄子曰臣窃惟自古
 五帝三王未有不由学以成其圣德者所谓学者非
 诵章句习笔札作文辞也在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明明德于天下也恭惟皇帝陛下肇承基绪虽年在
 幼冲而执丧临朝率礼弗越体貌尊严举止安重颙
 颙卬卬有老成之德万方瞻仰无不爱戴此乃圣性
 自然不闻亦式实天祐皇家宗庙社稷生民之盛福
 也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傥复资学问以
卷二百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680-0011a.png
 成之则尧舜禹汤文武何远之有伏见近降圣旨过
 冬至开讲筵臣窃以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自天子
 至于庶人莫不始于事亲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诚
 为学所宜先也臣向不自揆尝撰古文孝经指解皇
 祐中献于仁宗皇帝窃虑岁久遗失不存今缮写为
 一卷上进伏乞圣明少赐省览
 晁公武曰古文盖孔惠所藏者与颜芝十八章大较
 相似而析出三章又有闺门一章不同者四百馀字
卷二百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680-0011b.png
 刘向校书以十八章为定故世不大传独有孔安国
 注今亡然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推此言之
 未必非真也司马公为之指解并音
 中兴艺文志自唐明皇时议者排毁古文以闺门一
 章为鄙俗而古文遂废国朝司马光始取古文为指
 解
 陈振孙曰按唐志孝经二十七家今温公序言秘阁
 所藏止有郑氏明皇及古文三家而已古文有经无
卷二百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680-0011c.png
 传以𨽻体写之而为之指解仁宗朝表上之
 王应麟曰至和元年十二月殿中丞直秘阁司马光
 上古文孝经指解表曰圣人之德莫加于孝犹江河
 之有源草木之有本源远则流大本固则叶繁秘阁
 所传古文孝经先秦旧书传注遗逸孤学堙微不绝
 如线妄以所闻为指解一卷诏送秘阁
王氏(安石/)孝经解
  通考一卷
卷二百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680-0011d.png
   佚
 晁公武曰经云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而孟
 子猥曰父子之间不责善夫岂然哉今介甫以为当
 不义则诤之非责善也噫不为不义即善矣阿其所
 好以巧慧侮圣人之言至此君子疾夫
 赵希弁曰右荆国文公王安石所著也凡十七章丧
 亲章阙之
范氏(祖禹/)古文孝经说
卷二百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680-0012a.png
  宋志一卷
   存
 晁公武曰元祐中侍经筵时上
 祖禹进呈序曰古文孝经二十二章与尚书论语同
 出于孔氏壁中历世诸儒疑眩莫能明故不列于学
 官今文十八章自唐明皇为之注遂行于世二者虽
 大同而小异然得其真者古文也臣今窃以古为据
 而申之以训说虽不足以明先生之道庶几有万一
卷二百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680-0012b.png
 之补焉臣谨上 又劄子曰臣伏睹国史章献明肃
 太后尝命侍读宋绶择前代文字可以资孝养补政
 治者以备仁宗观览臣职劝读虽不足以跂望前人
 之髣髴然区区忠益敢不尽愚窃以圣人之行莫先
 于孝书莫先于孝经孝经有古文有今文今文即唐
 明皇所注十八章古文凡二十二章由汉以来惟孔
 安国马融为之传自馀诸儒多疑之故学者罕习仁
 宗朝司马光在馆阁为古文指解一卷表上之臣窃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680-0012c.png
 考二书虽不同者无几然古文实得其正故尝妄以
 所见又为之说非敢好异尚同庶因圣言少关省览
 伏惟陛下方以孝治天下此乃群经之首万行之宗
 倘留圣心则天下幸甚其古文孝经说谨缮写为一
 册上进
 真德秀曰自唐玄宗御注孝经出世不复知有古文
 先正司马公作为指解太史范公复为之说于是学
 者始得见此经旧文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680-0012d.png
 杨士奇曰宋元祐中秘书省著作郎兼侍读范祖禹
 淳夫经筵所进刊板在成都
赵氏(克孝/)孝经传
  宋志一卷
   佚
 杨杰曰克孝中上科任越州管内观察使神宗朝著
 孝经传上进赐诏称谕
张氏(元老/)孝经讲义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680-0013a.png
  宋志一卷
   佚
吕氏(惠卿/)孝经传
  宋志一卷
   佚
李氏(公麟/)孝经图
  一卷
   未见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680-0013b.png
 公麟自述曰凤阁舍人杨公雅言孝经关键六艺根
 本百行在世训所重谓龙眠山人李公麟曰能图其
 事以示人为有补元丰八年六月因摭其一二随章
 而图之
 范冲跋曰孝者自然之理天地之所以大万物之所
 以生人之所以灵三纲五常之所以立学然后知之
 心不苟虑必依乎道足不苟动必依乎礼行之以不
 息守之以至诚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及乎习与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680-0013c.png
 性成是谓纯孝不然无以立身矣岂不见夫诸侯车
 服之美仪物之盛尊荣如此国公以幼学之年享宠
 禄之厚盍思所以保富贵之道乎故冲以诸侯之事
 为献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周之诸侯其
 入而居于王所则皆为之卿士故冲又欲以卿大夫
 之事为献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国公其勉之
    按中兴圣政录绍兴五年建国公初出资善
    堂冲书李公麟孝经图以进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680-0013d.png
 陆完曰龙眠居士图孝经虽曰随章摭其一二然自
 天子以至于庶人威仪动作之节与夫郊庙之规模
 闾里之风俗器物之制度畜产之性情亦略备矣
 文徵明曰李伯时画孝经一十八事盖摘其中入相
 者而图之按画谱所载御府伯时画一百有七中有
 孝经相此卷盖宣和所藏然无当时印识而有绍兴
 小玺岂南渡后又尝入秘府耶伯时喜画古贤故事
 每簿著训诫则孝经相当非特一本此殆别本也伯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680-0014a.png
 时之画论者谓出于顾陆张吴集众善以为己有能
 自立意不蹈习前人而阴法其要其成染精致俗工
 或可学至于率略简易处终不及也此昔人定论余
 不容赘言若其文学人品在东坡山谷之间而博学
 精识出刘贡父之上官京师数年不一迹权贵之门
 佳时胜日载酒出游坐石临流翛然终日山谷谓其
 风流文雅不减古人而为画所掩然而卒亦不能掩
 也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680-0014b.png
 项元汴曰龙眠孝经图载云烟过眼录藏西人王芝
 子庆所后三百馀年余获睹之何多幸也
何氏(执中/)孝经解
   佚
江氏(杞/)孝经注
   佚
 闽书杞字坚老建阳人政和三年进士以御史致仕
 里居十五年讲学著书不倦郡守魏矼见其所著孝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680-0014c.png
 经叹曰他日变此邦人为曾闵必是书也
吉氏(观国/)孝经新义
   佚
家氏(滋/)孝经解义
  宋志二卷
   佚
王氏(悱/)孝经解义
   佚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680-0014d.png
 宋鉴绍兴八年四月徽州布衣王悱献孝经讲义诏
 赐帛三十疋
程氏(全一/)孝经解
   佚
 玉海绍兴十年十二月程全一进孝经解命为太学
 职事
林氏(独秀/)孝经指解
   佚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680-0015a.png
 玉海绍兴十一年十一月林独秀进孝经指解赐束
 帛
王氏(文献/)孝经详解
  宋志一卷
   佚
 玉海绍兴中王文献孝经详解一卷
 闽书晋江人
林氏(椿龄/)孝经全解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680-0015b.png
  宋志一卷
   佚
赵氏(湘/)孝经义
  宋志一卷
   佚
 玉海绍兴中进
沈氏(处厚/)孝经解
  宋志一卷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680-0015c.png
   佚
 玉海绍兴中进
何氏(辅/)孝经本说
   佚
 括苍汇纪何辅字德辅龙泉人绍兴戊辰进士累官
 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王氏(绹/)孝经解
  五卷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680-0015d.png
   佚
 卢熊曰王绹字唐公审琦五世孙建炎初为御史中
 丞参知政事晚寓昆山之荐严寺卒谥文恭
胡氏(铨/)读孝经杂记
  一篇
   存(载澹庵集/)
洪氏(兴祖/)古文孝经序赞
  一卷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680-0016a.png
   未见(一斋书目有/)
张氏(师尹/)孝经通义
  宋志一卷(或作三卷/)
   佚
张氏(九成/)孝经解
  宋志四卷
   未见
唐氏(仲友/)孝经解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680-0016b.png
  一卷
   佚
 仲友自序曰孔子为曾参言孝道门人录之为书谓
 之孝经更秦灭学汉河间献王得之颜芝家凡十八
 章古文孔氏一篇二十二章本出屋壁刘向校书定
 著十八章至于唐诸儒说者且百家孝明皇帝诏诸
 儒集议刘知几诋郑注请行孔传司马贞非之力伸
 郑说帝乃采集六家自为之注颁之天下以十八章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680-0016c.png
 为定元行冲为之疏本朝邢增损之曰正义训诂
 證引详矣先正司马公范公皆为古文指解所发明
 益以通畅夫孝百行之本学者所当先圣人之言简
 严易直而天人备固非一家所能究其说故拾诸儒
 遗意相与讲贯务通理而不饰文学者以筌蹄观之
 庶几不悖先圣人之意云尔
杨氏(简/)古文孝经解
  宋志一卷
卷二百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680-0016d.png
   未见
 中兴艺文志解中如德性无生何从有死之语盖近
 于禅矣
王氏(炎/)孝经解
   未见
 
 
 经义考卷二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