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三
卷二百三 第 1a 页 WYG0679-06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三十六/)
姜氏(宝/)春秋事义考
  二十卷
   存
春秋读传解略
卷二百三 第 1b 页 WYG0679-0656d.png
  二十卷
   未见
 宝自序曰春秋为圣人传心之要典百王不易之大
 法皆在此书而胡氏传乃本朝所主以课士子何敢
 有可否于其閒哉闻之程子云以传考经之事迹以
 经别传之真伪朱子云左氏史学也记事者取焉公
 谷经学也穷理者取焉予尝据是以求之以为学是
 经者不当于一句一字求圣人之褒贬第观其所书
卷二百三 第 2a 页 WYG0679-0657a.png
 之实以求是非善恶之至当考之诗所由亡由成周
 政治之衰而为春秋之所由作考之左之所以史公
 谷之所以经又考之经于以别传之真伪于以求圣
 人所谓知我罪我者在因笔削以寓褒贬嫌于天子
 之赏善而罚恶为圣人所不敢当故自于其义为窃
 取而非胡氏所谓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圣人
 自以其褒贬敢于代天子赏善而罚恶也如是以求
 庶可以得圣人之心乎胡氏自成襄而后多无传今
卷二百三 第 2b 页 WYG0679-0657b.png
 悉纂著之庶几未明者明未备者备因名之曰事义
 全考云万历乙酉冬
 黄虞稷曰疏胡传之义以便学者
孙氏(应鳌/)春秋节要
   未见
林氏(命/)春秋订疑
  十二卷
   未见
卷二百三 第 3a 页 WYG0679-0657c.png
 黄虞稷曰命字子顺建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广
 东按察司副使
方氏一(木/)春秋要旨
   未见
 休宁名族志一木字近仁嘉靖乙卯举人官台州府
 同知
颜氏(鲸/)春秋贯玉
  六卷
卷二百三 第 3b 页 WYG0679-0657d.png
   存
 鲸自序曰嘉靖己酉冬读礼山中检阅遗经至春秋
 左氏患其博记错陈得刘芦泉左传类解深有契于
 衷又取公羊谷梁胡氏采其文古而义美者又取诸
 家注疏得其事核而意明者手抄之凡三阅寒暑始
 就名之曰春秋贯玉藏之巾笥
陈氏(锡/)春秋辨疑
  一卷
卷二百三 第 4a 页 WYG0679-0658a.png
   存
 锡自序曰春秋有三道焉曰天道则历法也灾异也
 化气也于是乎考曰地道则分野也设险也则壤也
 于是乎寓曰人道则礼乐也刑政也防微杜渐也于
 是乎正尝自言曰吾志在春秋又曰义则丘窃取之
 又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知其志也罪我者其惟春
 秋乎罪其立义也其不得已之故略可想矣后世传
 者务以己意说理于笔削二字妄以改时易岁黜周
卷二百三 第 4b 页 WYG0679-0658b.png
 王鲁与贬爵削地自操无位之权反使孔子冒不韪
 之罪焉知我之谓何若陈傅良氏为之推原圣意独
 为有见然世未通知而胡氏之传遂用以取士举世
 莫敢不遵焉但古今一理圣愚一心于心有未释理
 有未定即如朱子盖尝言之愚亦置其喙焉谨订天
 地人三道以俟观者
王氏(锡爵/)春秋日录
  三十卷
卷二百三 第 5a 页 WYG0679-0658c.png
   存
左氏释义评苑
  二十卷
   存
许氏(孚远/)春秋详节
  八卷
   未见
穆氏(文熙/)春秋左传评林测义
卷二百三 第 5b 页 WYG0679-0658d.png
  三十卷
   存
任氏(桂/)春秋质疑
  四卷
   存
 桂自序曰春秋一经斟酌万变而不离乎常也曷意
 擅改正月则曰夫子行夏之时贬斥侯王则曰春秋
 天子之事兄后其弟则曰为人后者为之子殊不知
卷二百三 第 6a 页 WYG0679-0659a.png
 书王正月以遵一王之制示万世臣子以分也分也
 者所以训实者也楚子吴子正以示班爵之则示万
 世臣子以名也名也者以臣觐君之谓实非君臣文
 将安施天亲不可以人为实非父子名奚而取虚时
 之例大义数十正以示时政之缺经世之略实在于
 是乃曰为天地备四时四时果赖是而后备乎天下
 固无择母之子经于风氏所以不屑夫人之称母以
 子贵也则谓其为背礼岂不陷人于不孝君臣之义
卷二百三 第 6b 页 WYG0679-0659b.png
 无所逃于天地之閒经于卫鱄所以直攻其奔晋晋
 乃保逆贼宁喜者也则谓其合乎春秋宁不陷人于
 不忠予桓文之霸特取尊王则讥侵楚为专兵围卫
 为报怨是昧安周之义矣何以劝后世之功讨赵盾
 许止之罪实诛邪谋则但责盾以不越境止以不尝
 药是昧故杀之狱矣何以训后世之刑外性以言道
 是谓非道外性以言学是谓非学宏纲大旨是非失
 实家传人诵趋向同风本欲经正而庶民兴岂意道
卷二百三 第 7a 页 WYG0679-0659c.png
 微而横议起此愚之所以恐恐于怀而未之能释然
 者也使疑而妄焉何损于人使疑而是焉宁不大可
 惧哉吾为此惧愤日月之蚀抱嫠妇之忧肆刍荛之
 言就有道之正窃谓彝伦倒置不可以不慎失则相
 从于昏人心陷溺矣贤否混淆不可以不明失则相
 从于伪小人得志矣傥承好学君子察采于万分之
 一获涓埃之益补斯文之缺则末学何幸若夫庄公
 去年娶妇今年嫁女叔服今年卒他年又有星孛之
卷二百三 第 7b 页 WYG0679-0659d.png
 占差错小疵无关于世教者岂愚所屑屑哉嘉靖乙
 巳
 陆元辅曰桂宝安人从学湛若水其书首为总义十
 六条而后随经文解之一曰书法二曰时月三曰
 王四曰诸侯大夫五曰君臣父子六曰适妾七曰妾
 母八曰五霸九曰鉴衡十曰慎独十一曰正朔十二
 曰闰月十三曰等第十四曰朝聘十五曰经传考十
 六曰复雠论其说多有可采序中天亲不可以人为
卷二百三 第 8a 页 WYG0679-0660a.png
 实非父子名奚而取未免趋合世宗尊兴献之意矣
袁氏(仁/)春秋针胡编
  一卷
   存
 仁自序曰左氏公羊氏谷梁氏皆传春秋者也传未
 必尽合乎经故昔人诗云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
 经究终始卓哉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也承
 君命而作传志在匡时多借经以申其说其意则忠
卷二百三 第 8b 页 WYG0679-0660b.png
 矣于经未必尽合也况自昭定而后疏阙尤多岁中
 不啻十馀事止一传或二传焉其间公如晋公如齐
 公会吴于之类皆匪细事皆弃而不传则非全书
 也明矣吾祖菊泉先生以春秋为仲尼实见诸行事
 之书不可阙略也潜心十载别为袁氏传三十卷挍
 之胡氏传几五倍之吾父怡杏府君复作或问八卷
 以阐其幽释春秋者于是乎有完书矣虚心观理靡
 恃已长故不为诃斥之论折衷群说理长则从亦未
卷二百三 第 9a 页 WYG0679-0660c.png
 尝有意击胡予谓世业春秋者所尊惟胡而胡多燕
 说不可不阐发以正学者之趋夫春秋大一统吴楚
 僭王孽庶夺嫡皆其所深诛也主传而奴经信传而
 疑经是僭王也是夺嫡也乌乎可作针胡编
傅氏(逊/)春秋左传属事
  二十卷
   未见
 王世贞序曰昔者夫子春秋成而三氏翼之左氏尝
卷二百三 第 9b 页 WYG0679-0660d.png
 及事夫子其好恶与之同而又身掌国史典故其事
 最详而辞甚丽公谷二氏私淑之子夏而以能创义
 例有所裨益于经学士大夫习之左氏初不得与二
 氏并重其后获立于学官而晋征南大将军杜预深
 究其学杜预之传行而公谷不得与并矣宋有胡安
 国者以为独能得夫子褒贬之微意衷三氏而去取
 之自胡氏之传行而三氏俱绌独为古文辞者尚好
 左氏不能尽废之而所谓好者好其语而已于是称
卷二百三 第 10a 页 WYG0679-0661a.png
 左史者舍经而言史大抵史之体有二左氏则编年
 而司马氏又纪传世家编年者贵在事而纪传世家
 贵在人贵在事则人或略而尚可徵贵在人则事易
 详而于天下之大计不可以次第得然自司马氏之
 纪传行而后世之为史者亡所不沿袭虽有荀悦袁
 宏编年书出然不甚为世称说而能法左氏之编年
 者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可以继之而上下千馀年
 其事为年隔于是建安袁枢取而类分之名之曰纪
卷二百三 第 10b 页 WYG0679-0661b.png
 事本末吾乡傅逊氏少为胡氏春秋而心独仪左氏
 乃用袁枢法而整齐之其大体先王室次盟主次列
 国次外国取事之大者与国之大者比而小者附见
 焉不必如训诂家之所谓张本为伏为应一举始而
 终遂瞭然若指掌其他句为之故字为之考虽不能
 不资之杜氏舛僻者亦掊而正之必使无负乎左氏
 而后已故执杜氏以治左氏十而得八执傅氏以治
 左氏十不失一故夫傅氏者左氏之慈孙而杜氏之
卷二百三 第 11a 页 WYG0679-0661c.png
 诤臣也
 潘志伊后序曰往岁予与诸同籍聚晤京师有谓袁
 机仲通鉴纪事本末便于览读而前有左传恨无有
 如其法而辑之者予以授同门友傅逊士凯氏士凯
 因更张附益之国以次叙事以国分先后相续巨细
 相维传事既无漏矣又将杜氏集解变其体裁而革
 其讹谬辨误精核必传无疑此足以列纪事本末之
 前矣去岁秋杪士凯适补建昌学谕遂讽令建昌陈
卷二百三 第 11b 页 WYG0679-0661d.png
 令板行之予每慨近世科举之习日趋简便苏子瞻
 所谓束书不观游谈无根者殆尤甚矣今台省诸公
 思挽其弊屡建白欲得穷经读史博古通今之士以
 当科目之选则斯编也其可幽伏而不使之播扬耶
 第人情忽于近见而慕于远闻诵古人遗书追忆其
 人或不免有隔世之叹设遇其人而与之处则安为
 故常而不见其殊异使见其异则又为众所嫉而不
 容于世此古今贤豪所以多坎壈之悲也吾于士凯
卷二百三 第 12a 页 WYG0679-0662a.png
 而深有感焉既讫工凤洲先生序其前遂纪其本末
 以系之后万历乙酉秋九月
 逊自序曰古史之存寡矣惟左氏释经以著传故鲁
 二百五十五年之史独完而诸国事亦往往可以槩
 见其閒英臣伟士名言㦤行犹足为世规准至战陈
 射御燕享辞命卜筮皆非后世之所能及盖以去古
 未远而先圣之法尚有存焉故也然体本编年而纪
 载繁博或一简而几事错陈或累卷而一事乃竟或
卷二百三 第 12b 页 WYG0679-0662b.png
 以片言而张本至巨或以微事而古典攸徵兹欲溯
 流穷委寻要领而绎旨归盖亦难矣自司马子长变
 古法为纪传世家而后之作史者卒不能易名编年
 者荀悦以后无虑四十家而书多不存事无通会至
 宋司马文正始萃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以为通
 鉴而赵兴智灭实以上接左氏襄子惎智伯事建安
 袁氏复因之以纂纪事本末使每事成败始终之迹
 一览而得读史者咸便之逊尝欲祖其法以纂左传
卷二百三 第 13a 页 WYG0679-0662c.png
 事而先师归熙甫谓当难于通鉴数倍逊颇悟其旨
 取王敬文藏本而成焉惧其事繁紊且遗也故于诸
 国事各以其国分属而仍次第之于时王道既衰霸
 图是赖故以霸继周而凡中外盛衰离合大故皆使
 自为承续而不列于诸国之中以其文古须注可读
 而元凯集解乃多纰缪疏略或传文未断而裂其句
 以为之注意义难于会解故竟其篇章而总用训诂
 于后并参众说酌鄙意僭为之釐正焉名曰春秋左
卷二百三 第 13b 页 WYG0679-0662d.png
 传属事颇自谓得古人读史之遗意有助于考古者
 之便云然袁氏书为世所好而事多遗脱稍有错误
 若得为之补其遗正其误而更益之以宋与元使数
 千百年成败兴衰之故皆得并论而详列之岂非生
 平之一快也哉而未敢必其能与否也噫理难至当
 人莫自知以古人之贤犹不能无失矧逊于古人无
 能为役宁不百其失乎惟祈知言之君子不鄙而教
 之万历乙酉
卷二百三 第 14a 页 WYG0679-0663a.png
春秋左传注解辨误
  二卷
   存
 逊自序曰逊编左传属事以不可无注雅爱杜注举
 笔录之既得吾郡先达陆贞山附注皆正杜误与鄙
 意多合又会众说而折衷之创以己意而为之釐正
 焉实于心有不安敢为忠臣于千载之下耳万历癸
 未
卷二百三 第 14b 页 WYG0679-0663b.png
左传奇字古字音释
  一卷
   存
春秋古器图
  一卷
   存
 嘉定县志傅逊字士凯师事归有光其文长于论今
 古成败倭寇围昆山请缒城出诣军府告急乞师得
卷二百三 第 15a 页 WYG0679-0663c.png
 解围人服其才略好春秋左氏更为之注参互以订
 杜氏之讹具论事之得失悉中肌理
王氏(升/)读左氏赘言
   未见
 黄虞稷曰升字士新宜兴人嘉靖中岁贡生
丁氏(鈇/)春秋疏义
   未见
 黄虞稷曰鈇字君武南直隶通州人贡士官平谷知
卷二百三 第 15b 页 WYG0679-0663d.png
 县
谢氏(理/)春秋解
   未见
陈氏(林/)春秋笔削发微图
  一卷
   未见
李氏(景元/)春秋左氏经传别行
  六卷(经一卷传五卷/)
卷二百三 第 16a 页 WYG0679-0664a.png
   未见
顾氏(起经/)春秋三传凫乙集
   佚
素臣翼
   佚
灶觚馀谈
   佚
薛氏(虞畿/)春秋别典
卷二百三 第 16b 页 WYG0679-0664b.png
  十五卷
   存
 虞畿自序曰昔孔子将作春秋与左邱明乘如周观
 书于周史归而作经邱明作传其于二百四十年之
 迹盖目睹而备言之也恶有所谓别典哉然旧史遗
 文无关圣笔左氏捐而不录者众刘知几谓邱明纪
 载当世得十之四岂非深慨乎记事之未周与予尝
 阅往牒见春秋君臣旧事散著百家皆三传所弗录
卷二百三 第 17a 页 WYG0679-0664c.png
 閒或微掇其端而未究其绪存其半而不撮其全心
 辄觖然不自揆度略仿左氏例仍分十二公以统其
 世稽三传之人以系其事年不尽考而附诸人人不
 尽知而援诸事参稽互證纤钜兼收庶几哉旧史遗
 文如在焉僭谓言略成乎一家功可裨于三传题曰
 春秋别典别于三传也书凡一十五卷
 弟虞宾曰先仲氏辑春秋别典未脱稿不幸下世郭
 郡公棐用唐祠部伯元言亟取而序之胪其目于郡
卷二百三 第 17b 页 WYG0679-0664d.png
 乘艺文志中走复参互考订删其繁复者什一补其
 阙略者什三仲氏列章缝治博士家言出其馀力从
 事于此志未信而年促责在后人走愧缵承殚精极
 虑聊以自塞其责云尔
 
 
 
 经义考卷二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