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a 页 WYG0679-06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八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三十一/)
赵氏(汸/)春秋集传
  十五卷
   存
 汸自序曰春秋圣人经世之书也书成而孔子卒当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b 页 WYG0679-0603b.png
 时弟子盖仅有得其传者历战国秦汉以及近代说
 者殆数十百家其深知圣人制作之原者孟氏而已
 孟氏之言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
 之矣此孔门传春秋学者之微言而制作之原也自
 孟氏以来鲜有能推是说以论春秋者左氏有见于
 史故常主史以释经公羊谷梁有见于经故据经以
 生义后世舍三传无所师承故主左氏则非公谷主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a 页 WYG0679-0603c.png
 公谷则非左氏二者莫能相一其有兼取三传者则
 臆决无据流遁失中其厌于寻绎者则欲尽舍三传
 直究遗经分异乖离莫知统纪使圣人经世之道闇
 而不明郁而不发则其来久矣至永嘉陈君举始用
 二家之说参之左氏以其所不书实其所书以其所
 书推见其所不书为得学春秋之要在三传后卓然
 名家然其所蔽则遂以左氏所录为鲁史旧文而不
 知策书有体夫子所据以加笔削者左氏亦未之见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b 页 WYG0679-0603d.png
 也左氏书首所载不书之例皆史法也非笔削之旨
 公羊谷梁每难疑以不书发义实与左氏异师陈氏
 合而求之失其本矣故于左氏所录而经不书者皆
 以为夫子所削则其不合于圣人者亦多矣由不考
 于孟氏而昧夫制作之原故也盖尝论而列之策书
 之例十有五一曰君举必书非君命不书二曰公即
 位不行其礼不书三曰纳币逆夫人夫人至夫人归
 皆书之四曰君夫人薨不成丧不书葬不用夫人礼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a 页 WYG0679-0604a.png
 则书卒君见弑则讳而书薨五曰适子生则书之公
 子大夫在位书卒六曰公嫁女为诸侯夫人纳币来
 逆女归娣归来媵致女卒葬来归皆书为大夫妻书
 来逆而已七曰时祀时田苟过时越礼则书之军赋
 改作踰制亦书于策此史氏之录乎内者也八曰诸
 侯有命告则书崩卒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
 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九曰虽霸
 主之役令不及鲁亦不书十曰凡诸侯之女行惟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3b 页 WYG0679-0604b.png
 后书适诸侯虽告不书十一曰诸侯之大夫奔有玉
 帛之使则告告则书此史氏之录乎外者也十二曰
 凡天子之命无不书王臣有事为诸侯则以内辞书
 之十三曰大夫已命书名氏未命书名微者名氏不
 书书其事而已外微者书人十四曰将尊师少称将
 将卑师众称师将尊师众称某帅师君将不言帅师
 十五曰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之此史氏
 之通录乎内外者也笔削之义有八一曰存策书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a 页 WYG0679-0604c.png
 大体凡策书之大体曰天道曰王事曰土功曰公即
 位曰逆夫人夫人至世子生曰公夫人外如曰薨葬
 曰孙曰夫人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公子卒
 曰公大夫出疆曰盟会曰出师曰国受兵曰祭祀蒐
 狩越礼军赋改作踰制外诸侯卒葬曰两君之好曰
 玉帛之使凡此之类其书于策者皆不削也春秋鲁
 史也策书之大体吾不与易焉以为犹鲁春秋也二
 曰假笔削以行权春秋拨乱经世而国史有恒体无
卷一百九十八 第 4b 页 WYG0679-0604d.png
 辞可以寄文于是有书有不书以互显其义书者笔
 之不书者削之其笔削大凡有五或略同以存异公
 行不书致之类也或略常以明变释不朝正内女归
 宁之类也或略彼以见此以来归为义则不书归以
 出奔为义则杀之不书之类也或略是以著非诸侯
 有罪及勤王复辟不书之类也或略轻以明重非有
 关于天下之故不悉书是也三曰变文以示义春秋
 虽有笔有削而所书者皆从主人之辞然有事同而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a 页 WYG0679-0605a.png
 文异者有文同而事异者则予夺无章而是非不著
 于是有变文之法焉将使学者即其文之异同详略
 以求之则可别嫌疑明是非矣四曰辨名实之际亦
 变文也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称名氏四裔大者
 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霸者兴中国无霸
 而吴楚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之实也春秋
 之名实如此可无辨乎于是有去名以全实者征伐
 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霸则楚君侵伐
卷一百九十八 第 5b 页 WYG0679-0605b.png
 不称君又有去名以责实者诸侯无王则正不书王
 中国无霸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人
 五曰谨内外之辨亦变文也楚至东周僭王猾夏故
 霸者之兴以攘却为功然则自晋霸中衰楚益侵陵
 中国俄而入陈围郑平宋盟于蜀盟于宋会于申甚
 至伐吴灭陈灭蔡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天下知有
 楚而已故春秋书楚事无不一致其严者而书吴越
 与徐亦必与中国异辞所以信大义于天下也六曰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a 页 WYG0679-0605c.png
 特笔以正名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然祸乱
 既极大分不明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变文犹不足
 以尽义而后圣人特笔是正之所以正其名分也夫
 变文虽有损益犹曰史氏恒辞若特笔则辞旨卓异
 非复史氏恒辞矣七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
 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
 月之法区而别之大抵以日为详则以不日为略以
 月为详则以不月为略其以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
卷一百九十八 第 6b 页 WYG0679-0605d.png
 以不日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以不月为异其以月
 为恒则以不月为变以不月为恒则以月为变甚则
 以日为异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
 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八曰
 辞从主人主人谓鲁君也春秋本鲁史成书夫子作
 经唯以笔削见义自非有所是正皆从史氏旧文而
 所是正亦不多见故曰辞从主人此八者实制作之
 权衡也然圣人议而弗辨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而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a 页 WYG0679-0606a.png
 见录则为褒恶而见录则为贬其褒贬以千万世人
 心之公而已圣人何容心哉辞足以明义斯已矣故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是故知
 春秋存策书之大体而治乎内者恒异乎外也则谓
 之夫子法书者不足以言春秋矣知春秋假笔削以
 行权而治乎外者恒异乎内也则谓之实录者不足
 以言春秋矣知一经之体要议而弗辨则凡谓春秋
 赏人之功罚人之过去人之族黜人之爵褒而字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7b 页 WYG0679-0606b.png
 贬而名之者亦不足以论圣人矣故学者必知策书
 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求笔削之义既明则凡以虚
 辞说经者其刻深辨急之说皆不攻而自破苟知虚
 辞说经之无益而刻深辨急果不足以论圣人也然
 后春秋经世之道可得而明矣虽然使非孟氏之遗
 言尚在则亦安能追求圣人之意于千数百年之上
 也哉汸自早岁获闻资中黄楚望先生论五经旨要
 于春秋以求书法为先谓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
卷一百九十八 第 8a 页 WYG0679-0606c.png
 而妙在学者自思而得之乃为善也于是思之者十
 有馀载卒有得于孟氏之言因其说以考三传及诸
 家陈氏之书而具知其得失异同之故反覆推明又
 复数载然后一经之义始完属辞比事莫不灿然各
 有条理荐经离乱深恐失坠乃辑录为书以谓后世
 学春秋稍知本末者赖有左氏而已故取左氏传为
 之补注欲学者必以考事为先其文与义则三传而
 后诸家之说苟得其本真者皆傅以己意畅而通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8b 页 WYG0679-0606d.png
 名曰春秋集传凡十五卷尚意学者溺于所闻不能
 无惑别撰属辞八篇发其隐蔽传诸同志以俟君子
 或有取焉
 倪尚谊后序曰春秋集传有序东山先生所著初稿
 始于至正戊子一再删削迄丁酉岁成编既而复著
 属辞义精例密乃知集传初稿更须讨论而序文中
 所列史法经义犹有未至且谓属辞时推笔削之权
 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9a 页 WYG0679-0607a.png
 旨方完岁在壬寅重著集传方草创至昭公二十七
 年乃疾疢难危阁笔未续序文亦不及改洪武己酉
 仲冬先生遽谢世矣尚谊受教门墙颇久获窥先生
 著述精思妙契之勤尝俾其挍对编抄间有千虑一
 得先生不以其愚妄或俯从是正者有之窃惟先生
 于是经所谓一生精力尽于此者诚足以破聚讼未
 决之疑而发千载不传之秘顾乃功亏一篑集传未
 及成书所幸初稿具全其义例之精有属辞可据尚
卷一百九十八 第 9b 页 WYG0679-0607b.png
 谊愚暗然执经有年是以不避僭踰始自昭公二十
 八年讫于获麟并序中条陈义例一节辄加挍定其
 全书有讹误疏遗者就用考正庶几与属辞归一而
 前后详略相因其义例文辞悉据先生成说特施檃
 括而已初未敢以臆见傅会其间也谨遵治命分为
 一十五卷既脱稿藏之东山精舍以俟君子修饰焉
 汪元锡后序曰东山赵先生著春秋集传属辞左氏
 注解共若干卷属辞左氏注解左丞刻之东山书院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WYG0679-0607c.png
 惟集传无闻弘治閒篁墩先生尝遍求不获正德戊
 辰予偶知是书藏于程文富氏屡借抄不获嘉靖戊
 子提学御史东阿刘君按徽下令求是书予语有司
 就文富氏索之而后是书始出然则斯文之显晦固
 有时耶刘君以原本藏之学宫休邑刘判簿时济恐
 其抄录日久不免鲁鱼亥豕之讹属夏司训镗重加
 挍正捐俸刻之俾与属辞并行于世呜呼春秋者圣
 人之刑书也夫子生丁季世有德无位于是假鲁史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WYG0679-0607d.png
 以修经褒善贬恶垂法万世东山先生圣人之徒也
 愤元之乱甚于春秋筑居东山集传诸书之作固吾
 夫子修经之意也先生一出与左丞起兵保捍乡井
 十有馀年一郡晏然此吾夫子相鲁会齐夹谷却莱
 兵之时也先生其善学夫子者乎世人读先生之书
 与先生之文者知其问学不在宋潜溪诸公下而不
 知先生平生慷慨大节亦且卓卓如是予忝先生郡
 人恨生也晚不得供洒埽之役判簿君以刻书之故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WYG0679-0608a.png
 相谂遂不辞而为之序
春秋属辞
  十五卷
   存
 汸自序曰六经同出于圣人易诗书礼乐之旨近代
 说者皆得其宗春秋独未定于一何也学者知不足
 以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昔者圣人既作六
 经以成教于天下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WYG0679-0608b.png
 所谓属辞比事是也盖诗书礼乐者帝王盛德成功
 已然之迹易观阴阳消息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
 之而已春秋断截鲁史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
 与述而不作者事异自高弟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辞
 苟非圣人为法以教人使考其异同之故以求之则
 笔削之意何由可见乎此属辞比事所以为春秋之
 教不得与五经同也然而圣人之志则有未易知者
 或属焉而不精比焉而不详则义类弗伦而春秋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WYG0679-0608c.png
 旨乱故曰属辞比事而不乱深于春秋者也有志是
 经者其可舍此而他求乎左氏去七十子之徒未远
 而不得闻此故虽博览遗文略见本末而于笔削之
 旨无所发明此所谓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不由春
 秋之教者也公羊谷梁以不书发义啖赵二氏纂例
 以释经犹有属辞遗意而陈君举得之为多庶几知
 有春秋之教者然皆泥于褒贬不能推见始终则圣
 人之志岂易知乎若夫程张邵朱四君子者可谓知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WYG0679-0608d.png
 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
 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
 以来说者虽众而君子谓之虚辞夫文义虽隽而不
 合于经则谓之虚辞可也而亦何疑于众说之纷纷
 乎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
 而弗辨此制作之本意也微言既绝教义弗彰于是
 自议而为讥刺自讥刺而为褒贬自褒贬而为赏罚
 厌其深刻者又为实录之说以矫之而先王经世之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WYG0679-0609a.png
 志荒矣此君子所谓虚辞者也故曰春秋之义不明
 学者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岂不
 然哉间尝窃用其法以求之而得笔削之大凡有八
 盖制作之原也春秋鲁史也虽有笔有削而一国之
 纪纲本末未尝不具盖有有笔而无削者以为犹鲁
 春秋也故其一曰存策书之大体圣人拨乱以经世
 而国书有定体非假笔削无以寄文故其二曰假笔
 削以行权然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笔削有不足以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WYG0679-0609b.png
 尽其义者于是有变文有特笔而变文之别为类者
 曰辨名实曰谨华裔故其三曰变文以示义其四曰
 辨名实之际其五曰谨内外之辨其六曰特笔以正
 名上下内外之殊分轻重浅深之弗齐虽六者不能
 自见则以日月之法区而别之然后六义皆成无微
 不显故其七曰因日月以明类自非有所是正皆从
 史文然特笔亦不过数简故其八曰辞从主人是皆
 所谓议而弗辨者也虽然使非是经有孔门遗教则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WYG0679-0609c.png
 亦何以得圣人之意于千载之上哉乃离经辨类析
 类为凡发其隐蔽辨而释之为八篇曰春秋属辞将
 使学者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
 而后圣人经世之义可言矣安得属辞比事而不乱
 者相与订其说哉
 宋濂序曰春秋古史记也夏商周皆有焉至吾孔子
 则因鲁国之史修之遂为万代不刊之经其名虽同
 其实则异也盖在鲁史则有史官一定之法在圣经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WYG0679-0609d.png
 则有孔子笔削之旨自鲁史云亡学者不复得见以
 验圣经之所书往往混为一途莫能致辨所幸左氏
 传尚存鲁史遗法公羊谷梁二家多举书不书以见
 义圣经笔削粗若可寻然其所蔽者左氏则以史法
 为经文之书法公谷虽详于经义而不知有史例之
 当言是以两失焉尔左氏之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
 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后惟陈傅良氏因公
 谷所举之书法以考正左传笔削大义最为有徵斯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WYG0679-0610a.png
 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而可憾者二氏各滞夫一偏
 未免如前之蔽有能会而同之区以别之则春秋之
 义昭若日星矣奈何习者多忽焉而弗之察其有致
 力于此而发千古不传之秘者则赵君子常其人乎
 子常蚤受春秋于九江黄先生楚望先生之志以六
 经明晦为已任其学以积思自悟必得圣人之心为
 本尝语子常曰有鲁史之春秋则自伯禽至于顷公
 是已有孔子之春秋则起隐公元年至于哀公十四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WYG0679-0610b.png
 年是已必先考史法然后圣人之笔削可得而求矣
 子常受其说以归昼夜以思忽有所得稽之左传杜
 注备见鲁史旧法粲然可举亟往质诸先生而先生
 殁已久矣子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是者二十
 年一旦豁然有所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属辞比
 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
 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所短有未及者辨而
 补之何者为史策旧文何者是圣人之笔削悉有所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WYG0679-0610c.png
 附丽凡暗昧难通历数百年而弗决者亦皆迎刃而
 解矣遂勒成一十五卷而名之曰春秋属辞云呜呼
 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濂颇观简策所载
 说春秋者多至数十百家求其大槩凡五变焉其始
 变也三家竞为专门各守师说故有墨守膏肓废疾
 之论至其后也或觉其胶固已深而不能行远乃仿
 周官调人之义而和解之是再变也又其后也有恶
 其是非淆乱而不本诸经择其可者存之其不可者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WYG0679-0610d.png
 舍之是三变也又其后也解者众多实有溢于三家
 之外有志之士会萃成编而集传集义之书愈盛焉
 是四变也又其后也患恒说不足耸人视听争以立
 异相雄破碎书法牵合条类哗然自以为高甚者分
 配易象逐事而实之是五变也五变之纷扰不定者
 盖无他焉由不知经文史法之殊此其说愈滋而其
 旨愈晦也欤子常生于五变之后独能别白二者直
 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自非出类之才绝伦之识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WYG0679-0611a.png
 不足以与于斯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
 矣如濂不敏窃尝从事是经辛勤钻摩不为不久卒
 眩众说不得其门而入近获缔交于子常子常不我
 鄙夷俾题其书之首简濂何足以知春秋间与一二
 友生启而诵之见其义精例密咸有据依多发前贤
 之所未发子常可谓深有功于圣经者矣濂何足以
 知春秋辄忘僭踰而序其作者之意如此子常姓赵
 氏名汸歙休宁人隐居东山虽疾病不忘著书四方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WYG0679-0611b.png
 学子尊之为东山先生
 卓尔康曰子常集传属辞文赡事核体大思精真可
 谓集春秋之大成成一经之钜制矣中间亦有穿凿
 稍过琐屑难名而日月诸义尤无是理然白璧微瑕
 不足玷也
春秋左氏传补注
  十卷
   存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WYG0679-0611c.png
 汸自序曰黄先生论春秋学以左丘明杜元凯为主
 所谓鲁史遗法既于左氏传注中得之而笔削微旨
 殊未能潜窥其罅隙后思礼记经解始悟春秋之学
 只是属辞比事法公谷所发书不书之义陈止斋因
 之以考左传正是暗合此法故其笔削义例独有根
 据所可惜者偏于公谷与杜元凯正是合得一边乃
 以陈合杜举经正史以章指附入左传集解中属辞
 比事以考之今属辞书中八体由此得其六七后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WYG0679-0611d.png
 日月之法传中事实钜细往往吻合为益甚多其他
 傅会处与凡例之谬为先儒所攻者并论之然前辈
 知左氏义例之背谬而不知其事实之可据知后传
 论世变之可取而不知其以书法解经在三传后独
 能发笔削之权此补注所以不能已也
春秋师说
  三卷
   存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9a 页 WYG0679-0612a.png
 汸序曰黄先生所著经说曰六经辨释补注曰翼经
 罪言曰经学复古枢要等凡十馀书所举六经疑义
 共千有馀条其篇目虽殊而反覆辨难使人致思以
 求失传之旨则一而已盖先生中岁尝为易春秋二
 经作传既又以去古益远典籍残阙传注家率多傅
 会故必积诚研精有所契悟而后可以窥见圣人本
 真若所得未完而亟为成书恐蹈前人故辙遂阁笔
 不续务为覃思久之乃稍出诸经说以示学者欲其
卷一百九十八 第 19b 页 WYG0679-0612b.png
 各以所示疑义反求诸经因已成之功而益致其力
 涂辙既正户庭不差而学者日众则何患乎经旨之
 不大明也呜呼先生于经学所以待天下后世之士
 者如此吾党小子其可勿勉乎汸自弱冠即往拜先
 生于九江时先生年已七十有九口授学易春秋致
 思之要具有端绪而颛愚不敏往来馆下数岁无千
 虑之一得焉既而于春秋大旨一旦若发蒙蔽急往
 请益比至则先生捐馆矣乃即前诸书中取凡为春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0a 页 WYG0679-0612c.png
 秋说者参以平日耳闻去其重复类次为十有一篇
 分三卷题曰春秋师说汸诚愚不敏其敢自画于斯
 慨思微言盖将没身而已岁至正戊子八月 又自
 述曰黄先生于春秋只令熟读三传于三传内自有
 向上工夫谓二百四十二年之外自伯禽至鲁国亡
 之春秋史官相承之法也二百四十二年之中隐公
 元年至获麟之春秋圣人之法也先生既捐馆春秋
 微言颇有可思乃摭取诸书中说春秋处参以所闻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0b 页 WYG0679-0612d.png
 辑为春秋师说三卷
 李腾鹏曰子常受业于黄楚望作春秋集传以明圣
 人经世之志左氏补注春秋师说以为学者用力之
 阶
 金居敬总序曰春秋赵氏集传十五卷属辞十五卷
 左氏传补注十卷师说三卷皆居敬所挍定始资中
 黄先生以六经复古之说设教九江尝谓近代大儒
 继出而后朱子四书之教大行然周易春秋二经实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1a 页 WYG0679-0613a.png
 夫子手笔圣人精神心术所序必尽得其不传之旨
 然后孔门之教乃备每患二经学者各以才识所及
 求之苟非其人虽问弗答其所告语亦皆引而不发
 姑使自思是以及门之士鲜能信从领会者而当世
 君子亦莫克知之惟临川吴文正公独敬异焉赵先
 生始就外傅受四书即多疑问师答以初学毋过求
 意殊不释夜归别室取朱子大全集语类等书读之
 如是者数年觉所疑渐解慨然有负笈四方之意乃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1b 页 WYG0679-0613b.png
 往九江见黄先生禀学焉尽得其所举六经疑义千
 馀条以归所辑春秋师说盖始于此尝往淳安质诸
 教授夏公夏公殊不谓然乃为言其先君子安正先
 生为学本末甚悉久之先生复念黄先生高年平生
 精力所到一旦不传可惜也复如九江黄公乃授以
 学春秋之要居二岁请受易得口授六十四卦卦辞
 大义后夏公教授洪都先生再往见焉夏公问易象
 春秋书法何如先生以所闻对夏公犹以枉用心力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2a 页 WYG0679-0613c.png
 为戒特出其夏氏先天易书曰此羲易一大象也又
 曰吾先人遗书当悉付子矣先生敬起谢之然于二
 经旧说访求索考未尝少后也遂如临川见学士雍
 郡虞公公与黄先生有世契一见首问黄公起居先
 生閒日为言黄先生著书大意与夏公所以不然者
 时江西宪私试请题虞公即拟策问江右先贤名节
 文章经学及朱陆二子立教所以异同先生识其意
 即具对卒言刘侍读有功圣经及举朱子弃短集长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2b 页 WYG0679-0613d.png
 之说虞公大善之授馆于家以所藏书资其玩索袁
 公诚夫吴文正公高第弟子也集其师说为四书日
 录义多与朱子异求先生挍正其书先生悉擿其新
 意极论得失袁公多所更定至论春秋则确守师说
 不变先生亦以所得未完非口舌可辨自是绝不与
 人谈尝以为春秋名家数十求其论笔削有据依无
 出陈氏右者遂合杜氏考之悉悟传注得失之由而
 后笔削义例触类贯通纵横错综各有条理此左氏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3a 页 WYG0679-0614a.png
 传补注所由作也既归故山始集诸家说有合于经
 者为春秋传又恐学者梏于旧闻因陋就简于交互
 之义未能遽悉乃离经析义分为八类辨而释之名
 曰春秋属辞盖集传以明圣人经世之志属辞乃详
 著笔削之权二书相为表里而春秋本旨焕然复明
 然后知六经失传之旨未尝不可更通黄先生有志
 而未就者庶可以无憾惜乎书成而黄先生与诸公
 皆谢世久矣虽然习实生常虽贤者不能自免黄先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3b 页 WYG0679-0614b.png
 生力排众说创为复古之论使人思而得之其见卓
 矣使非先生蚤有立志公听并观潜思默识自任不
 回则亦岂能卒就其业也哉当先生避地古朗山时
 居敬与妻侄倪尚谊实从山在星溪上游高寒深阻
 人迹几绝故虽疾病隐约而覃思之功日益超诣有
 不自知其所以然者因得窃闻纂述之意与先难后
 获之由乃备述其说于末简庶有志是经者毋忽焉
 其夏氏先天易说先生尝以质诸虞公虞公复以得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4a 页 WYG0679-0614c.png
 于前辈者授之于是遂契先天内外之旨而后天上
 下经卦序未易知也尝得庐陵萧汉中氏易说以八
 卦分体论上下经所由分与序卦之意如示诸掌然
 上无徵于羲皇成卦之序下无考于三圣彖象之辞
 则犹有未然者及春秋本旨既明乃悟文王据羲皇
 之图以为后天卦序采夏商之易以成一代之经盖
 与孔子因鲁史作春秋无异然后知黄先生所谓周
 易春秋经旨废失之由有相似者盖如此故以思古
卷一百九十八 第 24b 页 WYG0679-0614d.png
 吟等篇及行状附于师说之后庶几方来学者有所
 感发云尔
 陈子龙曰子常于春秋发明师说本经会传度越汉
 宋诸儒当为本朝儒林第一
春秋金锁匙
  一卷
   存
 经义考卷一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