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 第 1a 页 WYG0679-04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八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十三/)
刘氏(敞/)春秋传
  宋志十五卷
   存
 王应麟曰刘原父深于春秋然议郭后祔庙引春秋
卷一百八十 第 1b 页 WYG0679-0425b.png
 禘于太庙用致夫人致者不宜致也且古者不二嫡
 当许其号而不许其礼张洞非之曰按左氏哀姜之
 恶所不忍道而二传有非嫡之辞敞议非是然则稽
 经议礼难矣哉
春秋权衡
  宋志十七卷
   存
 敞自序曰刘子作春秋权衡权衡之书始出未有能
卷一百八十 第 2a 页 WYG0679-0425c.png
 读者自序其首曰权准也衡平也物虽重必准于权
 权虽移必平于衡故权衡者天下之公器也所以使
 轻重无隐也所以使低昂适中也察之者易知执之
 者易从也不准则无以知轻重不平则轻重虽出不
 信也故权衡者天下之至信也凡议春秋亦若此矣
 春秋一也而传之者三家是以其善恶相反其褒贬
 相戾则是何也非以其无准失轻重耶且昔者董仲
 舒江公刘歆之徒盖尝相与争此三家矣上道尧舜
卷一百八十 第 2b 页 WYG0679-0425d.png
 下据周礼是非之议不可胜陈至于今未决则是何
 也非以其低昂不平耶故利臆说者害公义便私学
 者妨大道此儒者之大禁也诚准之以其权则童子
 不欺平之以其衡则市人不惑今此新书之谓也虽
 然非达学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矣耳牵于所闻而
 目迷于所习怀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
 心故亦譬之权衡矣或利其寡而示权如盈或利其
 多而示权如缩若此者非权衡之过也人事之变也
卷一百八十 第 3a 页 WYG0679-0426a.png
 叶梦得曰刘原父知经而不废传亦不尽从传据义
 考例以折衷之经传更相发明虽閒有未然而渊源
 已正今学者治经不精而苏孙之学近而易明其失
 者不能遽见故皆信之而刘以其难入则或诋以为
 用意太过出于穿凿彼不知经无怪其然也
 晁公武曰权衡论三传之失意林叙其解经之旨刘
 氏传其所解经也如桓无王季友卒胥命用郊之类
 皆古人所未言
卷一百八十 第 3b 页 WYG0679-0426b.png
 陈振孙曰原父始为权衡以平三家之得失然后集
 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其
 传用公谷文体例凡四十九
春秋意林
  宋志二卷(玉海五卷/)
   存
 史有之序曰清江为二刘三孔乡文献宜徵而足今
 三孔集故在独二刘所著燬于兵假守于此非惟无
卷一百八十 第 4a 页 WYG0679-0426c.png
 以致尚古之意亦无以应求者之请旁加搜访得原
 父春秋意林三传权衡议论坚正有功圣经异时立
 朝抗节不畏权倖争故相之谥法夺宦官之使名深
 得笔削之义乃知所学盖有自来与然则是书之存
 实有关于世教再寿诸梓庶几著前辈之懿补郡乘
 之缺云
 吴莱后序曰刘子作春秋权衡自言书成世无有能
 读者至意林犹未脱稿多遗阙盖昔左氏言孔子作
卷一百八十 第 4b 页 WYG0679-0426d.png
 经从诸国赴告故又博采他事以附经今刘子乃据
 闵因叙谓圣人悉徵百二十国宝书传者从之将当
 时诸国所赴告者各有书也抑此岂即墨子所称百
 二十国春秋乎东迁以来晋有乘楚有梼杌鲁有春
 秋秦世家文公以后始有史以记事王道衰诸侯力
 政二百四十二年之閒凡经传之可见者一百一十
 七国晋地理志且引夏商时国二斟豕韦过戈之属
 非周旧也齐桓晋文之盛朝聘盟会侵伐败亡者无
卷一百八十 第 5a 页 WYG0679-0427a.png
 虑数十而附庸小邑蛮夷杂种又岂悉有书可徵乎
 史称鲁君资孔子之周因老聃观书周室且历聘七
 十国又云与鲁君子左丘明观史记自隐公讫于获
 麟要之春秋固鲁史也因麟出而虚其应故取而修
 之非本书获麟者所书周室事亦鲜无观周史孔子
 世家孔子尝往来齐宋卫陈蔡之郊晋故霸国也闻赵
 简子杀窦犨呜犊至河而勿渡楚亦欲以书社七百
 里地封之子西靳不可又辄反于鲁将所聘者又未
卷一百八十 第 5b 页 WYG0679-0427b.png
 必有七十国也然亦何暇悉徵其书乎墨子战国人
 妄称有百二十国春秋耳非圣人之遗言也何则杞
 宋王者后爵称公皆大国也宋颇存王礼而杞乃以
 僻陋而用夷孔子曰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
 矣惟古之官名得之郯子他无见也虽然圣人作春
 秋但因鲁事以寓王事隐桓之初王政不行而鲁与
 齐郑宋卫交齐桓肇霸而鲁事齐晋文继霸而鲁又
 事晋襄昭以降霸统将绝而鲁又事吴楚故经之所
卷一百八十 第 6a 页 WYG0679-0427c.png
 载类不出此数国事然则春秋固鲁史也鲁史所不
 载圣人诚不得而笔削之又何待悉徵百二十国之
 书乎呜呼闵因之说是亦无徵而弗信者矣
 何乔新曰刘氏意林之书出而墨守膏肓之论详
春秋说例
  宋志十一卷(玉海二卷中兴书目一卷/)
   佚
春秋文权
卷一百八十 第 6b 页 WYG0679-0427d.png
  宋志五卷(玉海二卷/)
   佚
 王应麟曰中兴书目无
刘氏(攽/)春秋内传国语
  宋志十卷
   佚
徐氏(晋卿/)春秋经传类对赋
  一卷
卷一百八十 第 7a 页 WYG0679-0428a.png
   存
 晋卿自序曰予读五经酷好春秋治春秋三传雅尚
 左氏然义理牵合卷帙繁多顾兹謏闻难以殚记乃
 于暇日撰成录赋一篇凡一百五十韵计一万五千
 言欲包罗经传牢笼善恶则引其辞以唱之欲错錝
 名迹源统起末则简其句以包之欲按其典实故表
 其年以證之欲循其格式故比其类以属之首尾贯
 穿十得其九命曰春秋经传类对将使究其所穷可
卷一百八十 第 7b 页 WYG0679-0428b.png
 以寻其枝叶举其宏纲可以撮其枢要也其间立意
 迂阔措辞鄙野不尚华而背实但虑涉于淫竞不摘
 诡以扶奇又惧伤夫名教故用藏于巾衍以自备于
 检寻传之昆云而俾谨乎诵习非敢流布圣旦昭示
 钜儒以为哂噱之资也
 区斗英曰是赋乃徐秘书所作江陵路总管太原赵
 嘉山得其善本授之郡庠俾锓梓以淑诸生
    按是书晁氏读书志赵氏读书附志郑氏通
卷一百八十 第 8a 页 WYG0679-0428c.png
    志略陈氏书录解题朱氏授经图焦氏国史
    经籍志皆无之晋卿皇祐中为将仕郎试秘
    书省挍书郎区斗英者元至中长沙教授也
李氏(宗道/)春秋十赋
  一卷
   佚
 王应麟曰李宗道春秋十赋属对之工如越椒熊虎
 之状弗杀必灭若敖伯石豺狼之声非是莫丧羊舌
卷一百八十 第 8b 页 WYG0679-0428d.png
 王子争囚而州犁上下伯舆合要而范宣左右鲁昭
 之马将为椟卫懿之鹤有乘轩于奚辞邑而卫人假
 之器晋侯请隧而襄王与之田星已一终鲁君之岁
 亥有二首绛老之年作楚宫见襄公之欲楚效夷言
 知卫侯之死夷鸡惮牺而断其尾象有齿以焚其身
 虞不腊矣吴其沼乎好鲁以弓请谨守宝赐郑以金
 盟无铸兵蛇出泉台声姜薨鸟鸣亳社伯姬卒
章氏(拱之/)春秋统微
卷一百八十 第 9a 页 WYG0679-0429a.png
  宋志二十五卷
   佚
 王应麟曰统微据三传啖赵意所不及者断以己见
 并采陆淳可取之义
李氏(清臣/)春秋论
  二篇
   存
杜氏(谔/)春秋会义
卷一百八十 第 9b 页 WYG0679-0429b.png
  宋志二十六卷
   佚
 谔自序略曰汉胡母生董仲舒之徒出而公羊兴申
 公蔡千秋之学盛而谷梁起业左氏者又有贾护刘
 歆之属故得并立学官三家异论接迹而出是非互
 有所私注释之意多缘其流杜元凯则拘以赴告何
 休则涉以谶纬范宁虽务探经而博采诸说然未尽
 详唐世啖赵陆淳亦精焉(下阙/)
卷一百八十 第 10a 页 WYG0679-0429c.png
 晁公武曰皇祐间进士杜谔集释例繁露规过膏
 肓先儒同异篇指掌碎玉折衷指掌议纂例辨疑微
 旨摘微通例胡氏论笺义总论尊王发微本旨辨要
 集议索隐新义经社三千馀家成一书其后仍断以
 己意虽其说不皆得圣人之旨然使后人博观古今
 异同之说则于圣人之旨或有得焉
 陈振孙曰自三传及啖赵诸儒讫于孙氏经社凡三
 十馀家集而系之经下时述以己意有任贯者为之
卷一百八十 第 10b 页 WYG0679-0429d.png
 序
 张萱曰宋皇祐閒眉州杜谔注以三传及诸儒三十
 馀家议论分系于经之下而附以说凡二十六卷
赵氏(瞻/)春秋经解义例
  宋志二十卷
   佚
春秋论
  宋志三十卷
卷一百八十 第 11a 页 WYG0679-0430a.png
   佚
 宰辅编年录赵瞻字大观凤翔盩厔人元祐三年签
 书枢密院事卒谥懿简
 晁说之序曰夫子自谓三十而立之后十年乃不惑
 实自志学之后二十年也嗟乎学而不惑之难如此
 同知枢密院懿简赵公没身于春秋著春秋经解十
 卷约而喻简而达顾杜氏啖赵诸儒之例而病之作
 春秋例义二十卷问者曰孰病曰病前人有例而无
卷一百八十 第 11b 页 WYG0679-0430b.png
 义也曰孰谓义曰义正者为正例犹岳镇之不可移
 也义变者为变例则沧海之涵泳而靡常也俟其比
 偶其类右志而左物又如九野之博而实其理众星
 之繁而丽乎文则约且简者得以窥圣人之志也自
 啖赵谓公谷守经左氏通史之后学者待左氏如古
 史记美文章纷华而玩之不复语经于斯矣公独于
 经先之左氏而不合则求之公谷乂不合则求之啖
 赵陆氏而远独及于董仲舒近在本朝诸儒则独与
卷一百八十 第 12a 页 WYG0679-0430c.png
 孙明复辨其好而无党恶而无欲毅然不惑于名高
 者也黯然不惑于众而自信者也公未尝著书之前
 有名世大儒为矫枉之论曰隐非让盾止实弑国中
 勇闻而乡风莫敢少异公独叹曰予岂溺于三传者
 其如春秋重志而察微何信简编而疑师授专耳目
 而忽志意最学者之灾也隐虽非贤君而让国之志
 不可诬也盾非州吁止非般则非实弑君加弑以笃
 为人臣为人子者万世之忠孝众人之疑可也孰谓
卷一百八十 第 12b 页 WYG0679-0430d.png
 君子而疑诸如彼之言则春秋开卷平读而小子得之
 矣何为乎子贡闵子骞公肩子曾子子石之徒惑焉
 学者徒知游夏不能措一字也已呜呼公之于春秋
 笃好而勤力矣公早以濮议名重于天下其后论新
 法閒居终南之下者十馀年晚由温公之言起废不
 三年遂与枢务皆以春秋之学著之行事而未尝以
 所学一出于口又何难耶世之人徒知公之立朝而
 莫知公之所以然者积学于躬有在于此也公不究
卷一百八十 第 13a 页 WYG0679-0431a.png
 所蕴而薨于位大夫学士悲之而幸此书之存焉
 尔也说之元祐中以婚姻之故辱公赐之话言谬已
 窃为春秋学矣而不能公之问虽尝略睹公之书而
 未之好也逮今三十馀年始知好公之书而叹息涕
 泗有不可赎之悔则姑从其诸孙而序之以补墓铭
 隧碑之所遗云宣和五年癸卯五月
陆氏(绾/)春秋新解
  三十卷
卷一百八十 第 13b 页 WYG0679-0431b.png
   佚
 卢熊曰陆绾字权叔常熟人举进士官至朝奉郎尚
 书职方郎中充淮南等路制置发运司运盐公事赠
 中散大夫
朱氏(临/)春秋私记
  宋志一卷
   佚
春秋统例
卷一百八十 第 14a 页 WYG0679-0431c.png
  通志二十卷
   佚
 金华志临先家吴兴五季避乱迁浦阳从安定胡瑗
 受春秋瑗著春秋辨要谓惟临所得为精临晚年好
 唐陆淳学谓孔子没千有馀年说春秋者无出淳书
 之右以吕公著荐入官历宣德郎守光禄寺丞以著
 作佐郎致仕
王氏(棐/)春秋义解(棐程氏本义作斐/)
卷一百八十 第 14b 页 WYG0679-0431d.png
  宋志十二卷
   佚
唐氏(既/)春秋邦典
  宋志二卷
   佚
 邹浩序曰真淡翁隐者也少举进士有能赋声已而
 用其伯父质肃公之荐仕州县一日不合意莞然笑
 曰道其在是乎拂衣以归遂闭关于汉水之上殆二
卷一百八十 第 15a 页 WYG0679-0432a.png
 十年元祐八年冬予以教官至襄阳求见翁翁弗予
 拒也而登其堂造其室亲炙其言行而知其心盖尝
 论辨至于经史百氏之书从横稽据如出乎其时而
 目睹其事如即乎其人而躬受其旨未尝不覤然惊
 喟然叹以翁为邈不可即也其后集论语春秋者分
 为二卷合四十四篇且以六典治邦国之义名之曰
 邦典顾自三传以来相踵而私其见者多矣独于众
 言殽乱之中取周官而折衷焉以畅孔子不说之意
卷一百八十 第 15b 页 WYG0679-0432b.png
 如执规矩以验方圆如引绳墨以分曲直虽三尺童
 子亦举知其可信不疑呜呼春秋日月传注者食之
 不有人焉祛阴阳之慝而还其光明则伥伥于世者
 孰待而成功乎翁之有功于经可谓至矣览者以天
 默而成之之心观其默而成之之说则邦典之奥当
 自得之姑掇其大槩并翁之所以出处者发其端云
 翁唐氏名既字潜亨号真淡翁绍圣四年
 陈振孙曰唐既字潜亨撰质肃之侄自号真淡翁与
卷一百八十 第 16a 页 WYG0679-0432c.png
 其子愗问荅而为此书邹道乡为之序
孙氏(子平/)练氏(明道/)春秋人谱
  宋志一卷
   佚
 宋史孙子平练明道同撰
 王应麟曰元祐中孙子平练明道编春秋人谱凡三
 十八国千七百六十五人分三卷今合为一
张氏(砥/)春秋传
卷一百八十 第 16b 页 WYG0679-0432d.png
   佚
    按砥治春秋三十年成书三十万言当日以
    贻司马温公托其白上废三传之学而行其
    书以伸千载圣人未明之意温公封还之报
    书存集中
冯氏(玉符/)春秋得法忘例论
  通考三十卷
   佚
卷一百八十 第 17a 页 WYG0679-0433a.png
 晁公武曰皇朝冯正符所撰熙宁八年何郯取其书
 奏之久而不报意王安石不喜春秋故也其书例最
 详悉务通经旨不事浮辞正符颇与邓绾陈亨甫交
 私后坐口语被斥
 陈振孙曰蜀州晋原主簿遂宁冯正符信道撰其父
 尧民希元为乡先生正符三上礼部不第教授梓遂
 学十年著此书及诗易论语解蜀守何郯首以其春
 秋论上之熙宁末中丞邓绾荐之得召试赐同进士
卷一百八十 第 17b 页 WYG0679-0433b.png
 出身王安石亦待之厚其书首辨王鲁素王之说及
 杜预三体五例何休三科九旨之怪妄穿凿皆正论
 也
 李焘曰信道当熙宁九年用御史邓文约荐召试舍
 人院赐出身文约寻责守虢略信道亦坐附会夺官
 归故郡后又得冯允南所为墓铭信道实事安逸处
 士何群其学盖得之群群学最高国史有传其师友
 渊源果如此则谓信道附会进取或以好恶言之耳
卷一百八十 第 18a 页 WYG0679-0433c.png
 王荆公当国废春秋不立学官而信道学经顾于春
 秋特详邓御史严事王荆公不敢异乃先以得法忘
 例论言于朝初不曰宰相不喜此也此亦可见当时
 风俗犹淳厚士各行其志不专以利禄故辍作御史
 殆加于人一等然信道要当与何群牵联书国史邓
 御史偶相知适相累耳余旧评如此今无子孙其书
 则为鬻书者擅易其姓名属诸李陶陶字唐夫尝学
 于温公号通经李氏诸子唐夫最贤而得法忘例则
卷一百八十 第 18b 页 WYG0679-0433d.png
 实非唐夫所论也不知者妄托之
杨氏(彦龄/)左氏春秋年表
  宋志二卷
   佚
 王彦麟曰元丰中杨彦龄撰据经传岁月为表首叙
 周鲁继以齐晋秦宋卫陈蔡曹郑吴楚越之国
左氏蒙求
  宋志二卷
卷一百八十 第 19a 页 WYG0679-0434a.png
   未见
家氏(安国/)春秋通义
  宋志二十四卷
   佚
 姓谱安国字复礼眉山人初任教授晚监郡
家氏(勤国/)春秋新义
   佚
 宋史勤国庆历嘉祐閒与从兄安国定国同从刘巨
卷一百八十 第 19b 页 WYG0679-0434b.png
 游与苏轼兄弟为同门友王安石废春秋学勤国愤
 之著春秋新义
陈氏(洙/)春秋索隐论
  通志五卷
   佚
文氏(济道/)春秋纲领
  四卷
   佚
卷一百八十 第 20a 页 WYG0679-0434c.png
 晁公武曰皇朝文济道撰排比事实为俪句蒙求之
 类也
 
 
 
 
 
 
卷一百八十 第 20b 页 WYG0679-0434d.png
 
 
 
 
 
 
 
 经义考卷一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