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679-03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七/)
刘氏(实/)春秋条例
  隋志十一卷
   佚
左氏牒例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679-0358b.png
  唐志二十卷
   佚
 晋书刘实字子真平原高唐人泰始初少府咸宁中
 转尚书元康九年策拜司空怀帝即位授太尉自少
 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辩正公羊以为卫辄不应辞
 以王父命祭仲失为臣之节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
 体遂行于世又传春秋条例二十卷
春秋公羊达义(唐志达/作违)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679-0358c.png
  七录三卷
   佚
集解春秋序
  隋志一卷
   佚
泛氏(毓/)春秋释疑
   佚
 晋书泛毓字稚春济北卢人武帝召补南阳王文学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679-0358d.png
 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于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
 徐苗等皆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净自守时有好
 古慕德者咨询亦倾怀开诱以三隅示之合三传为
 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所述造七万馀言
刘氏(兆/)春秋公羊榖梁传解诂
  隋志十二卷
   佚
春秋三家集解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679-0359a.png
  唐志十一卷
   佚
春秋左氏全综
   佚
春秋调人
   佚
 晋书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博学洽闻温笃善诱
 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679-0359b.png
 就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
 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雠敌乃思三家之异
 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馀言
 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其长短以
 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榖梁解诂皆
 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
王氏(接/)公羊春秋注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679-0359c.png
 晋书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永宁初举秀才除中
 郎接学虽博通特精礼传尝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
 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
 妄起于文为俭通经为长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
 周王鲁大体乖碍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疾
 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义
王氏(愆期/)注春秋公羊经传
  隋志十三卷(唐志十二卷/)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679-0359d.png
   佚
 晋书接长子愆期流寓江南缘父本意更注公羊
 陆德明曰愆期字门子河东人东晋散骑常侍辰阳
 伯
公羊难答论
  七录二卷(唐志一卷/)
 隋书晋车骑将军庾翼问王愆期答
王氏(长文/)春秋三传
卷一百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679-0360a.png
   佚
 华阳国志王长文字德俊广汉郪人察孝廉不就后
 拜蜀郡太守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
 据经摭传著春秋三传十二篇
张氏(靖/)榖梁传注
  隋志十卷
   佚
 隋书晋堂邑太守
卷一百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679-0360b.png
江氏(熙/)公羊榖梁二传评
  唐志三卷
   佚
徐氏(乾/)春秋榖梁传注
  七录十三卷
   佚
 陆德明曰乾字文祚东莞人东晋给事中
孔氏(衍/)春秋榖梁传(唐志作训注/)
卷一百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679-0360c.png
  隋志十四卷(唐志十三卷/)
   佚
春秋公羊传集解
  七录十四卷
   佚
 晋书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中兴初
 补中书郎领太子中庶子出为广陵郡
程氏(阙/)春秋经传集注(隋志作春秋榖梁传/)
卷一百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679-0360d.png
  唐志十六卷
   佚
胡氏(讷/)春秋榖梁传集解
  七录十卷
   佚
春秋三传评
  隋志十卷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679-0361a.png
春秋集三师难
  七录三卷
   佚
春秋集三传经解
  七录十卷(唐志十一卷/)
   佚
刘氏(瑶/)榖梁传注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679-0361b.png
范氏(宁/)春秋榖梁传集解
  隋志十二卷
   存
 晋书宁字武子解褐为馀杭令迁临淮太守徵拜中
 书侍郎补豫章太守宁以春秋榖梁氏未有善释遂
 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
 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宁自序曰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伦攸
卷一百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679-0361c.png
 斁弑逆篡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
 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
 缩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
 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
 绝则谷风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
 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
 败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
 藐履霜坚冰所由者渐四夷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
卷一百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679-0361d.png
 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
 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
 权丧下陵上替僭逼理极天下板荡王道尽矣孔子
 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己于是就太师而正雅
 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德于邦君
 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时则
 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
卷一百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679-0362a.png
 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拯颓纲以
 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
 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伸义之
 所抑虽贵必屈故附世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
 运者无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规百王之通典也先
 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因应事备而终篇故绝笔
 于斯年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
 春秋之传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
卷一百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679-0362b.png
 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
 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榖梁以卫辄拒父为
 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
 母称夫人为合正以兵谏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
 也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以拒父为尊
 祖是为子可得而叛也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
 可得而容也以废君为行权是神器可得而窥也以
 妾母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若此之类伤教害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679-0362c.png
 义不可强通者也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
 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
 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绝择善靡
 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
 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而汉
 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
 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
 衰继之辨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679-0362d.png
 也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榖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
 羊辨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
 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
 矣升平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藩回轸顿驾于吴乃
 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侄妍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
 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榖梁传者虽
 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
 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679-0363a.png
 乃商略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
 吊泰山其颓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
 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
 终严霜夏坠从弟凋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
 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榖梁集解
 王通曰范宁有志于春秋徵圣经而诘众传
 杨士勋曰魏晋以来注榖梁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
 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瑶胡讷之等宁以传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679-0363b.png
 者虽多妄引三传辞理典据不足可观故与门徒商
 略名例博士同异
 晁说之曰榖梁晚出于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
 畔而正之其精深远大者真得子夏之所传与范宁
 又因诸儒而博辨之申榖梁之志也其于是非亦少
 公矣非若杜征南一切申传汲汲然不敢异同也
 王晢曰自汉崇学校三传迭兴以贾谊之才仲舒之
 文向歆之学犹溺于师说不能会通况其馀哉其专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679-0363c.png
 穷师学以自成一家者则何氏杜氏范氏而已何氏
 则诪张瞽说杜氏则胶固传文其稍自觉悟者惟范
 氏尔
 晁公武曰自汉魏以来榖梁注解有尹更始唐固麋
 信孔衍江熙等十数家而范宁皆以为肤浅于是帅
 其长子泰中子雍小子凯从弟邵及门生故吏商略
 名例博采诸儒同异之说成其父汪之志尝谓三传
 之学榖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之论最善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679-0363d.png
 陈振孙曰晋豫章太守顺阳范宁武子撰宁尝谓王
 何之罪深于桀纣著论以排之以春秋惟榖梁氏无
 善释故为之注解其序云升平之末先君税驾于吴
 帅门生故吏兄弟子侄研讲六籍三传盖宁父汪为
 徐兖二州北伐失利屏居吴郡时也汪没之后始成
 此书所集诸家之说皆记姓名其称何休曰及郑君
 释之者即所谓发墨守起废疾也称邵曰者宁从弟
 也称泰曰雍曰凯曰者其诸子也汪范晷之孙晷在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679-0364a.png
 良吏传自晷至泰五世皆显于时宁父子祖孙同训
 释经传行于后世可谓盛矣泰之子晔亦著后汉书
 以不轨诛死其家始亡
 黄震曰杜预注左氏独主左氏何休注公羊独主公
 羊惟范宁不私于榖梁而公言三家之失
 王应麟曰榖梁先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段
 肃张靖等十馀家范宁以为肤浅乃商略名例为集
 解十二卷例一卷盖杜预屈经以申传何休引纬以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679-0364b.png
 汨经惟宁之学最善
 家铉翁曰何休治公羊传外多生支节失公羊之本
 旨若范宁治榖梁能知榖梁之非视休为长
春秋榖梁传例
  隋志一卷
   佚
京相氏(璠/)春秋土地名
  隋志三卷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679-0364c.png
   佚
 隋书晋裴秀客
 郦道元曰京相璠与裴司空彦季修晋舆地图作春
 秋地名
 郑樵曰京相璠春秋土地名见于杜预地名谱桑钦
 水经注
孙氏(毓/)春秋左氏传义注
  隋志十八卷(唐志三十卷释文/序录二十八卷)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679-0364d.png
   佚
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略
  隋志五卷
   佚
徐氏(邈/)春秋左氏传音
  隋志三卷(唐志一卷/)
   佚
春秋榖梁传注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679-0365a.png
  隋志十二卷
   佚
答春秋榖梁义
  隋志三卷
   佚
春秋榖梁传义
  隋志十卷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679-0365b.png
 晋书徐邈注榖梁传见重于时
荀氏(讷/)春秋左氏传音
  七录四卷
   佚
 陆德明曰讷字世言新蔡人东晋尚书左民郎
李氏(轨/)春秋左氏传音
  隋志三卷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679-0365c.png
春秋公羊传音
  七录一卷
   佚
方氏(范/)春秋经例
  隋志十二卷(唐志六卷/)
   佚
殷氏(兴/)春秋释滞
  七录十卷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679-0365d.png
   佚
 隋书晋尚书左丞殷兴撰
虞氏(溥/)注春秋经传
   佚
 晋书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郡察孝廉除郎中稍
 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注春秋经传
郭氏(瑀/)春秋墨说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679-0366a.png
 晋书郭瑀字元瑜敦煌人精通经义隐于临松薤谷
 凿石窟而居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馀
 人
干氏(宝/)春秋左氏函传义(旧唐书作春秋义函传/新唐书作春秋函传)
  隋志十五卷(唐志十六卷/)
   佚
春秋序论
  隋志二卷(唐志一卷/)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679-0366b.png
   佚
 晋书宝为春秋左氏义外传
范氏(坚/)春秋释难
  七录三卷
   佚
高氏(龙/)春秋公羊传注(新旧唐志龙作/袭传注作传记)
  七录十二卷
   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679-0366c.png
 陆德明曰字文(阙/)范阳人东晋河南太守
江氏(惇/)春秋公羊传音
  七录一卷
   佚
聂氏(熊/)注榖梁春秋
   佚
 晋书国子祭酒聂熊注榖梁春秋列于学官
黄氏(容/)左传抄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679-0366d.png
   佚
 华阳国志蜀郡太守巴西黄容好述作著左传抄数
 十年
薄氏(叔𢆯/)问榖梁义
  隋志二卷(七录四卷/)
   佚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