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a 页 WYG0679-03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九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春秋(二/)
左丘子(明/)春秋传
  汉志三十卷
   存
 论语注左丘明鲁太史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b 页 WYG0679-0307b.png
 汉书汉兴北平侯张苍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
 太中大夫刘公子皆修春秋左氏传
 严彭祖曰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
 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
 刘向曰左丘明授曾申申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
 楚人铎椒椒作抄撮八卷授虞卿卿作抄撮九卷授
 荀卿卿授张苍
 刘歆曰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榖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a 页 WYG0679-0307c.png
 七十子之后传闻之与亲见其详略不同也
 桓谭曰左氏传世后百馀年鲁榖梁赤为春秋传多
 所遗失又齐人公羊高缘经文作传弥离其本事矣
 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待而成经而无传使
 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 又曰刘子政子骏
 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下至妇女读诵
 班固曰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
 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b 页 WYG0679-0307d.png
 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
 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
 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藉朝聘以正
 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
 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
 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王充曰春秋左氏传盖出孔子壁中孝武皇帝时鲁
 共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宫得佚春秋三十篇左氏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a 页 WYG0679-0308a.png
 传也公羊高榖梁寘胡母氏皆传春秋各门异户独
 左氏传为近得实何以验之礼记造于孔子之堂太
 史公汉之通人也左氏之言与二书合公羊高榖梁
 寘胡母氏不相合乂诸家去孔子远远不如近闻不
 如见刘子政玩弄左氏童仆妻子皆呻吟之光武皇
 帝之时陈元范叔上书连属条事是非左氏遂立范
 叔寻因罪罢元叔天下极才讲论是非有馀力矣陈
 元言纳范叔章绌左氏得实明矣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b 页 WYG0679-0308b.png
 贾逵曰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
 明至切至直至顺
 郑康成曰左氏善于礼
 卢植曰丘明之传春秋博物尽变囊括古今表里人
 事
 高祐曰左氏属辞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
 全史体
 张曜曰左氏之书备序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a 页 WYG0679-0308c.png
 以庶几
 杜预曰左丘明受经于仲尼以为经者不刋之书也
 故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
 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
 王接曰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
 荀崧曰孔子作春秋微辞妙旨义不显明时左丘明
 子夏造膝亲受无不精究孔子既没微言将绝于是
 丘明退撰所闻而为之传其书善礼多膏腴美辞张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b 页 WYG0679-0308d.png
 本继末以发明经意信多奇伟学者好之
 贺循曰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
 海
 范宁曰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陆德明曰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
  又曰孔子作春秋终于获麟之一句公羊榖梁经
 是也弟子欲记圣师之卒故采鲁史记以续夫子之
 经而终于孔丘卒丘明因随而作传终于哀公从此
卷一百六十九 第 5a 页 WYG0679-0309a.png
 以下无复经矣
 孔颖达曰汉武帝时河间献左氏议立左氏学公羊
 之徒上书诋左氏左氏之学不立成帝时刘歆挍秘
 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时丞相尹咸以能
 治左氏与歆共挍传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质
 问大义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诂而已及
 歆治左氏引传文以释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
 备焉和帝元兴十一年郑兴父子创通大义奏上左
卷一百六十九 第 5b 页 WYG0679-0309b.png
 氏始得立学遂行于世至章帝时贾逵上春秋大义
 四十条以诋公羊榖梁帝赐布五百疋又与左氏作
 长义至郑康成箴左氏膏肓发公羊墨守起榖梁废
 疾自此以后二传遂微左氏之学显矣 又曰公羊
 之经获麟即止左氏之经终于孔子卒
 刘知几曰观左氏之释经也言见经文而事详传内
 或传无而经有或经略而传详其言简而要其事详
 而博信圣人之羽翮而述者之冠冕也 又曰丘明
卷一百六十九 第 6a 页 WYG0679-0309c.png
 能以三十卷之约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遗
 观左氏之书为传之最而时经汉魏竟不列于学官
 儒者皆折此一家而盛推二传夫以丘明躬为鲁史
 受经仲尼语世则并生论才则同体彼二家者师孔
 氏之弟子预达者之门人才识体殊年代又隔安得
 持彼传说比兹亲受者乎 又曰丘明受经立传广
 包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郑书楚梼杌等篇遂聚
 而编之混成一录向使专凭鲁策独询孔氏何以能
卷一百六十九 第 6b 页 WYG0679-0309d.png
 殚见洽闻若斯之难也 又曰周礼之故事鲁国之
 遗文夫子因而修之亦存旧制而已至于实录付之
 丘明用使善恶必彰真伪尽露向孔经独用左传不
 作则当代行事安得而详哉然自丘明之后迄于魏
 灭年将千祀其书寖废至晋太康年中汲冢获书全
 同左氏于是摰虞束晰引其义以相明王接荀顗取
 其文以相證杜预申以注释干宝藉为师范世称实
 录不复言非
卷一百六十九 第 7a 页 WYG0679-0310a.png
 啖助曰左氏传自周晋齐宋楚郑等国之事最详晋
 则每出一师具列将佐宋则每因兴废备举六卿故
 知史策之文每国各异左氏得此数国之史以授门
 人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乃演而通之总而
 合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广采当时文籍故兼与
 子产晏子及诸国卿佐家传并卜书及杂占书纵横
 家小说讽谏等杂在其中故叙事虽多释意殊少是
 非交错混然难證其大略皆是左氏旧意故比馀传
卷一百六十九 第 7b 页 WYG0679-0310b.png
 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百代之下颇见
 本末
 刘贶曰左氏纪年序诸侯列会具举其谥知是后人
 追修非当世正史也
 赵匡曰论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夫子自比皆引
 往人故曰窃比于我老彭又说伯夷等六人云我则
 异于是并非同时人也丘明者盖夫子以前贤人如
 史佚迟任之流见称于当时尔
卷一百六十九 第 8a 页 WYG0679-0310c.png
 杨亿曰雍熙中挍九经史馆有宋臧荣绪梁岑之敬
 所挍左传诸儒引以为證
 刘敞曰左氏拘于赴告
 崔子方曰左氏失之浅
 黄晞曰左氏凡例得圣人之微
 王晢曰仲尼修经之后不久而卒时门弟子未及讲
 授是故不能具道圣人之意厥后书遂散传别为五
 家于是异同之患起矣邹夹无文独左氏善览旧史
卷一百六十九 第 8b 页 WYG0679-0310d.png
 兼该众说得春秋之事亦甚备其书虽附经而作然
 于经外自成一书故有贪惑异说采掇过当至于圣
 人微旨颇亦疏略而大抵有本末盖出于一人之所
 撰述
 程子曰左传不可全信信其所可信者尔以传考经
 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 又曰左传非丘明作虞
 不腊矣并庶长皆秦官秦语
 李之仪曰春秋之世先王之迹犹在故一言之出盛
卷一百六十九 第 9a 页 WYG0679-0311a.png
 衰存亡系之孔子因而是是非非以诏后世左丘明
 随事而解之炳若星日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丘明与有力焉
 刘安世曰左氏传于春秋所有者或不解春秋所无
 者或自为传读左氏者当经自为经传自为传不可
 合而为一也然后通矣
 晁说之曰左氏之失专而纵
 叶梦得曰古有左氏左丘氏太史公称左丘失明厥
卷一百六十九 第 9b 页 WYG0679-0311b.png
 有国语今春秋传作左氏而国语为左丘氏则不得
 为一家文体亦自不同其非一家书明甚 又曰左
 氏传事不传义是以详于史而事未必实
 胡安国曰事莫备于左氏或失之巫
 朱子曰汉艺文志春秋家列左氏传国语皆出鲁太
 史左丘明盖自司马子长刘子骏已定为丘明所著
 班生从而实之耳至唐柳宗元始斥外传为淫巫不
 槩于圣非出于左氏近世刘侍读敞又以论语考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0a 页 WYG0679-0311c.png
 谓丘明是夫子前人作春秋内外传者乃左氏非丘
 明也诸家之说颇异 又曰看春秋须看得一部左
 传首尾意思通贯方能略见圣人笔削与当时事意
  又曰左氏史学事详而理差 又曰春秋之书且
 据左氏当时圣人据实而书其是非得失付诸后世
 公论盖有言外之意若必于一字一辞之间求褒贬
 所在窃恐不然
 林栗曰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0b 页 WYG0679-0311d.png
 吕祖谦曰看左传须看一代之所以升降一国之所
 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乱一人之所以变迁能如此
 看则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然后看一书之所以得失
  又曰左氏一书接三代之末流五经之馀派学者
 苟尽心于此则有不尽之用矣 又曰左氏传综理
 微密后之为史者鲜能及之
 陈傅良曰左氏本依经为传纵横上下旁行溢出皆
 所以解駮经义非自为书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1a 页 WYG0679-0312a.png
 胡宁曰左氏释经虽简而博通诸史叙事尤详能令
 百世之下具见本末其有功于春秋为多
 郑耕老曰春秋左氏传一十九万六千八百四十五
 字
 叶适曰左氏有全用国语文字者至吴越语则采取
 绝少齐语不复用盖合诸国纪载成一家之言惜他
 书不存无以遍观也乃汉魏相传以左传国语一人
 所为馀人为此语不足怪若贾谊司马迁刘向不加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1b 页 WYG0679-0312b.png
 订正乃异事耳 又曰公榖末世口说流传之学空
 张虚义自有左氏始有本末而简书具存大义有归
 矣故读春秋者不可舍左氏二百五十馀年明若画
 一舍而他求多见其好异也 又曰公榖春秋至获
 麟而止左氏以孔丘卒为断使无左氏则不知孔子
 之所终矣 又曰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
 曰天王狩于河阳左氏特举此以见孔子改史之义
 明其他则用旧文也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2a 页 WYG0679-0312c.png
 罗璧曰左传春秋初各一书后刘歆治左传始取传
 文解经晋杜预注左传复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
 于是春秋及左传二书合为一
 吕大圭曰宗左氏者以为丘明受经于仲尼好恶与
 圣人同观孔子谓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乃窃比老
 彭之意则其人当在孔子之前而左氏传春秋其事
 终于智伯乃在孔子之后说者以为与圣人同者为
 左丘明而传春秋者为左氏盖有證矣或以为六国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2b 页 WYG0679-0312d.png
 时人或以为楚左史倚相之后盖以所载虞不腊等
 语盖秦人以十二月为腊月而左氏所述楚事极详
 盖有无经之传而未有无传之经亦一證也 又曰
 左氏熟于事公榖深于礼盖左氏曾见国史而公榖
 乃经生也然左氏虽曰备事而其间有不得其事之
 实观其每述一事必究其事之所由深于情伪熟于
 世故往往论其成败而不论其是非习于时世之所
 趋而不明乎大义之所在言周郑交质而曰信不由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3a 页 WYG0679-0313a.png
 中质无益也论宋宣公立穆公而曰可谓知人矣
 拳
强谏楚子临之以兵而谓鬻拳为爱君赵盾亡不
 越竟反不讨贼而曰惜也越竟乃免此皆其不明理
 之故而其叙事失实者尤多然则左氏之纪事固不
 可废而未可尽以为据矣
 家铉翁曰昔者夫子因鲁史而修春秋其始春秋鲁
 史并传于世学者观乎鲁史可以得圣人作经之意
 其后鲁史散佚不传左氏采摭一时之事以为之传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3b 页 WYG0679-0313b.png
 将使后人因传而求经也左氏者意其世为史官与
 圣人同时者丘明也其后为春秋作传者丘明之子
 孙或其门弟子也经著其略传纪其详经举其初传
 述其终虽未能尽得圣人褒贬之意而春秋二百四
 十二年之行事恃之以传何可废也吁使左氏不为
 此书后之人何所考据以知当时事乎不知当时事
 何以知圣人意乎
 陈则通曰公榖但释经而已春秋所无公榖不可得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4a 页 WYG0679-0313c.png
 而有春秋所有公榖亦不可得而无左氏或先经以
 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
 其事与辞过公榖远矣宰咺归赗二传未有载惠公
 仲子之详者左氏独言之吾是以知仲子之为妾郑
 伯克段二传未有以发祭仲子封之言者左氏独详
 之吾是以知郑伯之心此类有功于天下后世者不
 少微左氏吾奚以知春秋哉
 盛如梓曰左氏晦庵以为楚人项平父以为魏人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4b 页 WYG0679-0313d.png
 程端学曰左氏传及外传或谓楚左史倚相作者近
 是谓左丘明者非也
 黄泽曰孔子作春秋以授史官及高弟在史官者则
 丘明作传在高弟者则一再传而为公羊高榖梁赤
 在史官者则得事之情实而义理间有讹在高弟者
 则不见事实而往往以意臆度若其义理则间有可
 观而事则多讹矣酌而论之事实而理讹后之人犹
 有所依据以求经旨是经本无所损也事讹而义理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5a 页 WYG0679-0314a.png
 间有可观则虽说得大公至正于经实少所益况未
 必大公至正乎使非左氏事实尚存则春秋益不可
 晓矣 又曰左丘明或谓姓左丘名明非传春秋者
 传春秋者盖姓左而失其名愚谓去古既远此以为
 是彼以为非又焉有定论今以理推之夫子修春秋
 盖是遍阅国史策书简牍皆得见之始可笔削虽圣
 人平日于诸国事素熟于胸中然观圣人入太庙每
 事问盖不厌其详审况笔削春秋将以垂万代故知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5b 页 WYG0679-0314b.png
 夫子于此尤当详审也又策书是重事史官不以示
 人则他人无由得见如今国史自非尝为史官者则
 亦莫能见而知其详又夫子未归鲁以前未有修春
 秋之意归鲁以后知道不行始志于此其作此经不
 过时岁间尔自非备见国史其成何以若是之速哉
 策书是事之纲不厌其略其节目之详必须熟于史
 者然后知是以此书若示学者则虽高弟亦猝未能
 晓若在史官虽未能尽得圣人之旨比之不谙悉本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6a 页 WYG0679-0314c.png
 末者大有径庭矣故愚从杜元凯之说以为左氏是
 当时史官笃信圣人者 又曰左氏是史官曾及孔
 氏之门者古时竹书简帙重大其成此传是阅多少
 文字非史官不能得如此之详非及孔氏之门则信
 圣人不能若此之笃 又曰榖梁多测度之辞当是
 不曾亲见国史公羊齐人齐亦有国史而事亦伪谬
 盖国史非人人可见公榖皆有传授自传授之师已
 不得见国史矣故知左氏作传必是史官又是世官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6b 页 WYG0679-0314d.png
 故末年传文当是其子孙所续 又曰说春秋者多
 病左氏浮夸然岂无真实苟能略浮夸而取真实则
 其有益于经正自不少岂可因其短而弃所长哉若
 欲舍传以求经非惟不知左氏亦且不知经 又曰
 近世学者以左氏载楚事颇详则以左氏为楚人此
 执一偏之说也周衰号令不及于诸侯事权多出于
 晋其次则楚故晋楚之事多于周今以载楚事详遂
 谓之楚人其亦未深求其故祇见其可笑也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7a 页 WYG0679-0315a.png
 何异孙曰左氏善于考事而义理则疏公榖于义理
 颇精而考事则略左氏理不胜文公榖文不胜理左
 氏之得公榖失之公榖之得左氏失之
 邵宝曰圣人因鲁史而修春秋不以春秋而废鲁史
 春秋行而鲁史从之矣然而鲁史安在今之左传是
 已何以谓之传传以附经左氏盖修饰之
 罗钦顺曰春秋事迹莫详于左传左氏于圣人笔削
 意义虽无甚发明然后之学春秋者得其事迹为据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7b 页 WYG0679-0315b.png
 而圣经意义所在因可测识其功亦不少矣
 何孟春曰春秋史而经之书也学是经者必本诸史
 经以标义史以备事经义隐而史事显左氏备事之
 书也仲尼作春秋丘明以圣人笔削义隐于事而次
 第其事传以实之实之者显之也所传事皆有稽据
 先经后经原委究悉非后来公榖邹夹四家空言者
 比而世之尊是经者顾与左氏立异口议流行又出
 四家之外何哉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8a 页 WYG0679-0315c.png
 罗喻义曰左氏原自为一书后人分割附经正如易
 之小象文言分隶诸卦宜还其旧
 尤侗曰左氏之为丘明自迁固以下皆信之独啖助
 赵匡立说以破其非而王介甫断左氏为六国时人
 者有十一事据左传纪韩魏智伯之事及赵襄子之
 谥计自获麟至襄子卒巳八十年夫子谓左丘明耻
 之丘亦耻之则丘明必夫子前辈岂有仲尼没后七
 十八年丘明犹能著书者乎诗有大小毛书有大小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8b 页 WYG0679-0315d.png
 夏侯礼有大小戴六国时人岂无左氏必以丘明实
 之亦固矣
    按孔子作春秋若无左氏为之传则读者何
    由究其事之本末左氏之功不浅矣匪独详
    其事也文之简要尤不可及即如隐元年春
    王正月传云元年春王周正月视经文止益
    一周字耳而王为周王春为周春正为周正
    较然著明后世黜周王鲁之邪说以夏冠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9a 页 WYG0679-0316a.png
    之单辞改时改月之纷纶聚讼得左氏片言
    可以折之矣
    又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应劭风俗通丘姓鲁左丘明之后然则左
    丘为复姓甚明孔子作春秋明为左传春秋
    止获麟传乃详书孔子卒孔子既卒周人以
    讳事神名终将讳之为弟子者自当讳师之
    名此第称左氏传而不书左丘也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9b 页 WYG0679-0316b.png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