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a 页 WYG0679-02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通礼(二/)
吴氏(澄/)三礼考注
六十四卷
存
杨士奇跋曰此书本吴文正公澄用朱子之意考定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通礼(二/)
吴氏(澄/)三礼考注
六十四卷
存
杨士奇跋曰此书本吴文正公澄用朱子之意考定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b 页 WYG0679-0256b.png
为仪礼十七篇仪礼逸经八篇仪礼传十篇周官六
篇考工记别为一卷见公文集中三礼叙录及虞文
靖公行状如此尝闻长老言吾邑康震宗武受学于
公元季兵乱其书藏康氏乱后郡中晏璧彦文从康
之孙求得之遂掩为已作余近岁于邹侍讲仲熙家
见璧所录初本注内有称澄曰者皆改作先君曰称
澄按者改作愚谓用粉涂其旧而书之其迹隐隐可
见至后曲礼八篇皆无所涂改与向所闻颇同遂与
篇考工记别为一卷见公文集中三礼叙录及虞文
靖公行状如此尝闻长老言吾邑康震宗武受学于
公元季兵乱其书藏康氏乱后郡中晏璧彦文从康
之孙求得之遂掩为已作余近岁于邹侍讲仲熙家
见璧所录初本注内有称澄曰者皆改作先君曰称
澄按者改作愚谓用粉涂其旧而书之其迹隐隐可
见至后曲礼八篇皆无所涂改与向所闻颇同遂与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a 页 WYG0679-0256c.png
邹各录一本凡其涂改者皆从旧书之而参之叙录
其篇数增损不同叙录补逸经八篇投壶奔丧公冠
诸侯迁庙诸侯衅庙之外中霤禘于太庙王居明堂
三篇云其经亡矣篇题仅见于郑注片言只字之未
泯者必收拾而不敢遗今此书逸礼止六篇而中霤
禘于太庙其篇题皆不著叙录仪礼传十篇此书增
入服义丧大记丧义祭法祭义五篇叙录正经逸经
及传之外云馀悉归诸戴记此书传后复增曲礼八
其篇数增损不同叙录补逸经八篇投壶奔丧公冠
诸侯迁庙诸侯衅庙之外中霤禘于太庙王居明堂
三篇云其经亡矣篇题仅见于郑注片言只字之未
泯者必收拾而不敢遗今此书逸礼止六篇而中霤
禘于太庙其篇题皆不著叙录仪礼传十篇此书增
入服义丧大记丧义祭法祭义五篇叙录正经逸经
及传之外云馀悉归诸戴记此书传后复增曲礼八
卷一百六十四 第 2b 页 WYG0679-0256d.png
篇凡增十三篇其中固有载入礼记纂言者矣不当
复出也篇目不同如此其中又不及深考也余又闻
长老言文正晚年于此书欲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
其意于孙当当罢官閒居尝为之而未就也岂诚然
耶然文正分礼为经义为传今此书增入者礼义率
混殽无别又其卷首亦载叙录而与卷中自有不合
者决非当所为无疑岂璧所增耶璧素与余往来独
未尝见示此书其编乾坤清气集以己意改古人之
复出也篇目不同如此其中又不及深考也余又闻
长老言文正晚年于此书欲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
其意于孙当当罢官閒居尝为之而未就也岂诚然
耶然文正分礼为经义为传今此书增入者礼义率
混殽无别又其卷首亦载叙录而与卷中自有不合
者决非当所为无疑岂璧所增耶璧素与余往来独
未尝见示此书其编乾坤清气集以己意改古人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3a 页 WYG0679-0257a.png
作者数处余尝与之辨皆以余言为然故知其为人
任意率略而于此书不能无疑于其所自增也然余
既录此书不及再见不得质问姑志之以俟知者
夏时正曰草庐吴先生奋起紫阳之后遂述仪礼经
传通解兼取周官曲礼诸篇表章考定注释之计六
十四卷名曰三礼考注于是一经之旨灿然复明于
世先生有功是经大矣
罗伦序曰先王之道不行于天下岂人心异于古哉
任意率略而于此书不能无疑于其所自增也然余
既录此书不及再见不得质问姑志之以俟知者
夏时正曰草庐吴先生奋起紫阳之后遂述仪礼经
传通解兼取周官曲礼诸篇表章考定注释之计六
十四卷名曰三礼考注于是一经之旨灿然复明于
世先生有功是经大矣
罗伦序曰先王之道不行于天下岂人心异于古哉
卷一百六十四 第 3b 页 WYG0679-0257b.png
上之所以为教下之所以为学非其道尔礼也者先
王之所以为教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
故圣人则之以化成天下士有定习民有定志官有
定守国有定俗天下之治运于掌矣周衰去于战国
燬于秦穿凿附会于汉先王之典未坠于地者存什
一于千百也宋大儒紫阳朱文公尝考定易诗书春
秋四经以三礼体大未能叙正元临川吴文正公用
继其志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徒之半补冬官之
王之所以为教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
故圣人则之以化成天下士有定习民有定志官有
定守国有定俗天下之治运于掌矣周衰去于战国
燬于秦穿凿附会于汉先王之典未坠于地者存什
一于千百也宋大儒紫阳朱文公尝考定易诗书春
秋四经以三礼体大未能叙正元临川吴文正公用
继其志考周官以正六典以大司徒之半补冬官之
卷一百六十四 第 4a 页 WYG0679-0257c.png
阙盖取陈氏俞氏之论也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盖
取朱子之论也考三王而不谬俟后圣而不惑其公
之志乎我朝东里杨文贞公曰吾邑康宗武受学于
公元季兵乱书藏康氏乱后郡人晏璧彦文从康之
孙求得之掩为已作以公支言叙录考之逸礼八篇
今存者六篇仪礼传十篇今增者五篇传外又增曲礼
八篇凡增十三篇又闻长老言文正晚年于此书欲
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其意于孙当当尝为之而未
取朱子之论也考三王而不谬俟后圣而不惑其公
之志乎我朝东里杨文贞公曰吾邑康宗武受学于
公元季兵乱书藏康氏乱后郡人晏璧彦文从康之
孙求得之掩为已作以公支言叙录考之逸礼八篇
今存者六篇仪礼传十篇今增者五篇传外又增曲礼
八篇凡增十三篇又闻长老言文正晚年于此书欲
复加考订不及临没授其意于孙当当尝为之而未
卷一百六十四 第 4b 页 WYG0679-0257d.png
就今此书增入者礼义率混淆无别决非当所为岂
璧所增耶文贞之疑是矣伦尝因其言考之士相见
义公食大夫义叙录用刘原甫所补今此书二义所
补者皆出戴记叙录成于蚤年此书不载年谱先后
不可考而纂言之成明年公易箦矣其可徵无疑也
凡考注所取经若诸侯衅庙取诸大戴而小戴丧大
记亦载之传若冠义等取之小戴记者纂言悉置不
录今此书增入服义丧大记丧义祭法祭义学记乐
璧所增耶文贞之疑是矣伦尝因其言考之士相见
义公食大夫义叙录用刘原甫所补今此书二义所
补者皆出戴记叙录成于蚤年此书不载年谱先后
不可考而纂言之成明年公易箦矣其可徵无疑也
凡考注所取经若诸侯衅庙取诸大戴而小戴丧大
记亦载之传若冠义等取之小戴记者纂言悉置不
录今此书增入服义丧大记丧义祭法祭义学记乐
卷一百六十四 第 5a 页 WYG0679-0258a.png
记诸篇皆复出先后取舍矛盾特甚凡叙录所载若
冠义昏义等篇编注精审文义粲然其馀士相见公
食大夫二义及所增十三篇者综汇混淆注释粗略
悉取陈氏集说中语割裂而补缀之可考也非公手
笔无疑矣独以其曲礼补士相见公食大夫二义以
丧义祭义等五篇补丧祭二礼之传传外曲礼八篇
盛德言人君之礼入官言人臣事君之礼立孝言人
子事亲之礼内则言女妇事父母舅姑之礼少仪言
冠义昏义等篇编注精审文义粲然其馀士相见公
食大夫二义及所增十三篇者综汇混淆注释粗略
悉取陈氏集说中语割裂而补缀之可考也非公手
笔无疑矣独以其曲礼补士相见公食大夫二义以
丧义祭义等五篇补丧祭二礼之传传外曲礼八篇
盛德言人君之礼入官言人臣事君之礼立孝言人
子事亲之礼内则言女妇事父母舅姑之礼少仪言
卷一百六十四 第 5b 页 WYG0679-0258b.png
少事长之礼表记言揖让进退之礼而学记乐记为
是书之终又与纂言不异其名篇取义似非后人所
能及者疑公定其篇目未及成书临殁授其意于孙
当其谓是与故后人因而窜入之文贞所闻其诚然
耶然与纂言不合又未可深考也公著述之功未有
大于此者惜其书未及成而为后人所乱者如此成
化庚寅大理寺卿仁和夏公时正巡抚江右得是本
于宪副夏正夫正夫得于编修张廷祥廷祥得于祭
是书之终又与纂言不异其名篇取义似非后人所
能及者疑公定其篇目未及成书临殁授其意于孙
当其谓是与故后人因而窜入之文贞所闻其诚然
耶然与纂言不合又未可深考也公著述之功未有
大于此者惜其书未及成而为后人所乱者如此成
化庚寅大理寺卿仁和夏公时正巡抚江右得是本
于宪副夏正夫正夫得于编修张廷祥廷祥得于祭
卷一百六十四 第 6a 页 WYG0679-0258c.png
酒胡若思若思之本其文贞之所录者与长乐谢公
仲仁时守建昌时正俾绣梓以传且属伦校雠之乃
访善本于临川文正之子孙已不知有是书矣书藏
康氏文贞所闻其亦然耶伦时卧病深山僻无书籍
仲仁乃取通解注疏诸书旁正而订之善本未得恐
不无讹谬也然圣贤之遗经因是而传焉三公之用
心亦可尚矣河南按察使何廷秀谓予曰沅州刘有
年永乐初守太平府进仪礼逸经十八篇逸礼唐初
仲仁时守建昌时正俾绣梓以传且属伦校雠之乃
访善本于临川文正之子孙已不知有是书矣书藏
康氏文贞所闻其亦然耶伦时卧病深山僻无书籍
仲仁乃取通解注疏诸书旁正而订之善本未得恐
不无讹谬也然圣贤之遗经因是而传焉三公之用
心亦可尚矣河南按察使何廷秀谓予曰沅州刘有
年永乐初守太平府进仪礼逸经十八篇逸礼唐初
卷一百六十四 第 6b 页 WYG0679-0258d.png
已亡宋元大儒皆未之见有年何从而得哉然廷秀
之言非妄也好古君子上请逸经继类成编传以戴
记其不入传者从纂言所类别为记以附焉则先王
之典庶乎无遗矣于戏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人而
行君子尊德性以立其体道问学以致其用如有用
我执此以往文武之政其庶矣乎
郑瑗曰三礼考注或谓非吴文正公书考公年谱行
状皆不言尝注此书杨东里谓其编次时与三礼叙
之言非妄也好古君子上请逸经继类成编传以戴
记其不入传者从纂言所类别为记以附焉则先王
之典庶乎无遗矣于戏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人而
行君子尊德性以立其体道问学以致其用如有用
我执此以往文武之政其庶矣乎
郑瑗曰三礼考注或谓非吴文正公书考公年谱行
状皆不言尝注此书杨东里谓其编次时与三礼叙
卷一百六十四 第 7a 页 WYG0679-0259a.png
录不同予按支言集周礼叙录但云冬官虽缺今姑
仍其旧而考工记别为一卷附之经后今此书篇首
亦载叙录乃更之曰冬官虽缺以尚书周官考之冬
官司空掌邦土而杂于地官司徒掌邦教之中今取
其掌邦土之官列于司空之后庶乎冬官不亡支言
叙录云仪礼传十篇澄所纂次而此书十字下乃加
五字此盖或者欲附会此书出于公手故揭公叙录
置之篇首又从而附益之耳且公最不信古文尚书
仍其旧而考工记别为一卷附之经后今此书篇首
亦载叙录乃更之曰冬官虽缺以尚书周官考之冬
官司空掌邦土而杂于地官司徒掌邦教之中今取
其掌邦土之官列于司空之后庶乎冬官不亡支言
叙录云仪礼传十篇澄所纂次而此书十字下乃加
五字此盖或者欲附会此书出于公手故揭公叙录
置之篇首又从而附益之耳且公最不信古文尚书
卷一百六十四 第 7b 页 WYG0679-0259b.png
周官古文也其肯据之以定周礼乎及观其所考次
亦不能无可议者如春官大司乐而下皆取而归之
司徒地官大小司徒之职则取而归之司空然观周
书穆王命君牙为司徒而有祁寒暑雨小民怨咨思
艰图易民乃宁之语又云宗伯治神人和上下周礼
春官大宗伯之职亦云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
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
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与周书之言
亦不能无可议者如春官大司乐而下皆取而归之
司徒地官大小司徒之职则取而归之司空然观周
书穆王命君牙为司徒而有祁寒暑雨小民怨咨思
艰图易民乃宁之语又云宗伯治神人和上下周礼
春官大宗伯之职亦云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
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
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与周书之言
卷一百六十四 第 8a 页 WYG0679-0259c.png
实相表里由是观之则司徒岂专掌教而不及养宗
伯岂专掌礼而不及乐乎叙录所纂仪礼逸经文仅
存者止五篇公冠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投壶奔丧也
云中霤禘于太庙王居明堂三篇其经亡矣此乃以
大戴明堂篇补王居明堂其辞云明堂朱草日生一
叶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一叶落终而复始此
纬书野史之说曾谓礼经而有是乎其以公符补公
冠虽公之意然篇中杂记周成王汉昭帝之冠辞其
伯岂专掌礼而不及乐乎叙录所纂仪礼逸经文仅
存者止五篇公冠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投壶奔丧也
云中霤禘于太庙王居明堂三篇其经亡矣此乃以
大戴明堂篇补王居明堂其辞云明堂朱草日生一
叶至十五日生十五叶十六日一叶落终而复始此
纬书野史之说曾谓礼经而有是乎其以公符补公
冠虽公之意然篇中杂记周成王汉昭帝之冠辞其
卷一百六十四 第 8b 页 WYG0679-0259d.png
非古经之文明矣公平昔深恶经传之混淆岂若是
其杂乱而无区别乎予尝谓诸侯迁庙衅庙奔丧投
壶四篇犹略存经之彷佛以之补经尚不能不起人
之疑公符明堂之不可补经也决矣
唐枢曰吴氏考注以为治莫先于教化故冢宰建邦
之六典而司徒次之教化莫先于礼乐故宗伯次之
有不率者大则兵小则刑故司马司寇次之暴乱去
而民得安居故司空设焉在昔舜命禹作司空任平
其杂乱而无区别乎予尝谓诸侯迁庙衅庙奔丧投
壶四篇犹略存经之彷佛以之补经尚不能不起人
之疑公符明堂之不可补经也决矣
唐枢曰吴氏考注以为治莫先于教化故冢宰建邦
之六典而司徒次之教化莫先于礼乐故宗伯次之
有不率者大则兵小则刑故司马司寇次之暴乱去
而民得安居故司空设焉在昔舜命禹作司空任平
卷一百六十四 第 9a 页 WYG0679-0260a.png
水土之事是故为事典掌邦土惟其掌邦土故司徒
之属易以杂之大小司空文尽在地官自乡师至司
稼皆冬官之文也至其所定六官亦未尽当
按草庐先生诸经解各有叙录余购得周官
礼乃先生孙当所补其馀仪礼则有逸经戴
记则有纂言今所传三礼考注以验对先生
之书论议体例多有不合其为晏氏伪托无
疑
之属易以杂之大小司空文尽在地官自乡师至司
稼皆冬官之文也至其所定六官亦未尽当
按草庐先生诸经解各有叙录余购得周官
礼乃先生孙当所补其馀仪礼则有逸经戴
记则有纂言今所传三礼考注以验对先生
之书论议体例多有不合其为晏氏伪托无
疑
卷一百六十四 第 9b 页 WYG0679-0260b.png
萧氏(㪺/)三礼记
四卷
未见
苏天爵志墓曰大德延祐间关陜有大儒曰萧公乡
郡服其行谊士类推其学术朝廷重其名节隐终南
山下凿土室以居尽得圣贤遗经以及伊洛诸儒之
训传陈列左右昼夜不寐始则诵读其文久则深思
其义如是者三十年自六经百氏山经地志下至医
四卷
未见
苏天爵志墓曰大德延祐间关陜有大儒曰萧公乡
郡服其行谊士类推其学术朝廷重其名节隐终南
山下凿土室以居尽得圣贤遗经以及伊洛诸儒之
训传陈列左右昼夜不寐始则诵读其文久则深思
其义如是者三十年自六经百氏山经地志下至医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0679-0260c.png
经本草无不极通其说尤邃三礼及易又深通六书
不失其旨家多藏书手自校雠经传音训之讹必字
字正之为文悉本诸经非有裨世教者不言非其人
不与翰林姚文公燧曰萧先生道德经术名世者也
陶宗仪曰萧贞敏公㪺字维斗京兆人早岁为吏辞
退隐居读书从公游者屦交户外平章咸宁王野仙
闻其贤荐之于世祖徵不至授陜西儒学提举继而
成宗武宗仁宗累徵授国子司业集贤直学士未赴
不失其旨家多藏书手自校雠经传音训之讹必字
字正之为文悉本诸经非有裨世教者不言非其人
不与翰林姚文公燧曰萧先生道德经术名世者也
陶宗仪曰萧贞敏公㪺字维斗京兆人早岁为吏辞
退隐居读书从公游者屦交户外平章咸宁王野仙
闻其贤荐之于世祖徵不至授陜西儒学提举继而
成宗武宗仁宗累徵授国子司业集贤直学士未赴
卷一百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0679-0260d.png
改集贤侍讲叉以太子右谕德徵始至京师授集贤
学士国子祭酒寻复得告还山年七十七以寿终
按萧公三礼说苏氏墓志不载而连江陈氏
书目有之
韩氏(信同/)三礼旁注
佚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四
学士国子祭酒寻复得告还山年七十七以寿终
按萧公三礼说苏氏墓志不载而连江陈氏
书目有之
韩氏(信同/)三礼旁注
佚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