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679-02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通礼(一/)
郑氏(玄/)三礼目录
  隋志一卷
   佚
三礼图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679-0246b.png
   佚
    按隋志郑玄及阮谌等撰图共九卷
阮氏(谌/)三礼图
  三卷
   佚
 裴松之曰阮谌字士信
 隋书注后汉侍中
 后魏礼志阮谌礼图并载秦汉以来舆服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679-0247a.png
 张昭曰阮谌受礼学于綦毋君取其说为图三卷多
 不案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
    按初学记引阮氏三礼图文云牛鼎受一斛
    天子饰以黄金错以白银馀书所引但云三
    礼图不言阮氏
范氏(隆/)三礼吉凶宗纪
   佚
 晋书范隆字玄嵩雁门人博通经籍无所不览著春
卷一百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679-0247b.png
 秋三传撰三礼吉凶宗纪甚有条义后依刘元海为
 大鸿胪
董氏(景道/)三礼通论
   佚
 晋书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
 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著礼
 通论非駮诸儒演广郑旨
刘氏(献之/)三礼大义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679-0247c.png
  隋志四卷(不著姓名/)
   佚
陶氏(弘景/)三礼目录注
  七录一卷
   佚
戚氏(衮/)三礼义记
   佚
崔氏(灵恩/)三礼义宗
卷一百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679-0247d.png
  隋志三十卷
   佚
 梁书灵恩遍习五经尤精三礼三传
 李受曰灵恩达于礼总诸儒三礼之说而评之为义
 宗论议洪博后世鲜能及
 王方庆曰梁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但捃摭前儒因循
 故事
 崇文总目其书合周礼仪礼二戴之学敷述贯串该
卷一百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679-0248a.png
 悉其义合一百五十六篇推演闳深有名前世
 晁公武曰灵恩仕魏归梁为博士甚拙朴及解析经
 理尽极精致正始之后不尚经术咸事虚谈公卿士
 大夫盖取文具而已而灵恩经明行修制义宗诗昜
 春秋百馀卷终桂州刺史此书在唐一百五十篇今
 存者一百二十七篇凡两戴王郑异同皆援引古谊
 商略其可否为礼学之最
 陈振孙曰凡一百四十九条其说推本三礼参取诸
卷一百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679-0248b.png
 儒之论博而核矣本传四十九卷中兴书目一百五
 十六篇皆与今卷篇数不同书目又云庆历中高阳
 许闻诲为之序家本亦无此序也
 王应麟曰义宗始于明天地以下岁祭终于明周礼
 仪礼礼记废兴义庆历中高阳许闻诲为之序
元氏(延明/)三礼宗略
  隋志二十卷
   佚
卷一百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679-0248c.png
夏侯氏(伏朗/)三礼图
  唐志十二卷
   佚
 张彦远曰隋文帝开皇二十年敕有司撰左武候执
 旗侍官夏侯朗画
李氏(玄植/)三礼音义
   佚
 (旧/)唐书李玄植受三礼于贾公彦撰三礼音义行于
卷一百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679-0248d.png
 代贞观中累迁太子文学弘文馆直学士
王氏(恭/)三礼义證
   佚
 唐书王恭贞观初为太学博士讲三礼为义證甚精
 博盖文懿文达每讲遍举先儒义而必畅恭所说
韦氏(叔夏/)三礼要记
  三十卷
   佚
卷一百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679-0249a.png
 旧唐书韦叔夏尚书左仆射安石兄也神龙中拜国
 子祭酒撰三礼要记三十卷行于代
张氏(镒/)三礼图
  唐志九卷
   佚
 旧唐书张镒为亳州刺史撰三礼图九卷
梁氏(正/)三礼图
  九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679-0249b.png
   佚
 崇文总目三礼图九卷梁正撰
 张昭曰四部书目有三礼图十三卷题曰梁氏郑氏
 今书府有三礼图亦题梁郑梁氏集前代图记更加
 评议
聂氏(崇义/)三礼图集注
  宋志二十卷
   存
卷一百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679-0249c.png
 窦俨序曰昔者秦始皇之重法术而天下贵刑名魏
 文帝之恶方严而人间尚通变上之化下下必从焉
 是以双剑崇节飞白成俗挟琴饰容赴曲增抃自然
 之道也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尧舜之典则总夏商之
 礼文思隆大猷崇正旧物仪形作范旁诏四方常恨
 近代以来不能慕远无所釐正溺于因循传积世之
 渐讹为千载之绝轨去圣辽夐名实谬乖朱紫混淆
 郑雅交杂痛心疾首求以正之而名儒向风适如所
卷一百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679-0249d.png
 愿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聂崇义垂髦之岁笃志于
 礼礼经之内游刃其间每谓春秋不经仲尼耻是关
 雎既乱师挚悯之今吉凶之容礼乐之器制度舛错
 失之甚焉施之于家犹曰不可朝廷之大宁容滥渎
 欲正失于得返邪于正潜访同志定其礼图而所学
 有浅深所见有差异作舍道侧三年不成众口云云
 何所不至会国朝创制彝器迨于车服乃究其轨量
 亲自规模举之措之或沿或革从理以变惟适其本
卷一百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679-0250a.png
 时之学者晓然服义于是博采三礼旧图凡得六本
 大同小异其犹面焉至当归一之言岂容如是吾谁
 适从之叹盖起于斯何以光隆于一时垂裕于千古
 遂钻研寻绎推较详求原始以要终体本以正末躬
 命缋素不差毫釐率文而行恐迷其形范以图为正
 则应若宫商凡旧图之是者则率由旧章顺考古典
 否者则当理弹射以实裁量通者则惠朔用其互闻
 吕望存其两说非其学无以臻其极非其明无以宣
卷一百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679-0250b.png
 其象遵其文绎其器文象推合略无差较作程立制
 昭示无穷匪哲匪勤理无攸济既勤且哲何滞不通
 有以见临事尽心当官御物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
 其能则成失其能则败礼图至此能事尽焉国之礼
 事之体既尽美矣物之纪文之理叉尽善矣其新图
 凡二十卷附于古今通礼之中是书纂述之初诏俨
 总领其事故作序焉
 崇义自序曰旧图十卷形制阙漏文字省略名数法
卷一百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679-0250c.png
 式上下差违既无所从难以取象盖久传俗不知所
 自也臣崇义先于显德三年冬奉命差定郊庙器玉
 因敢删改其或名数虽殊制度不别则存其名而略
 其制者瑚簋车辂之类是也其名义多而旧图略振
 其纲而目不举者则就而增之射侯丧服之类是也
 有其名而无其制者亦略而不图仍别序目录共为
 二十卷凡所集注皆周公正经仲尼所定康成所注
 傍依疏义事有未达则引汉法以况之或图有未周
卷一百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679-0250d.png
 则于目录内详證以补其阙又按详近礼周知沿革
 至大宋建隆二年四月辛丑第叙既迄冠冕衣服见
 吉凶之象焉宫室车旗见古今之制焉弓矢射侯见
 尊卑之别焉钟鼓管磬见法度之均焉祭器祭玉见
 大小之数焉圭璧缫藉见君臣之序焉丧葬饰具见
 上下之纪焉举而行之易于详览
 陈伯广跋曰三礼图始熊君子复得蜀本欲以刻于
 学而予至因属予刻之予观其图度未必尽如古昔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679-0251a.png
 苟得而考之不犹愈于求诸野乎淳熙乙未闰月三
 日
 崇文总目三礼图二十卷聂崇义周显德中参定郊
 庙器玉因博采先儒三礼旧图凡得六本考正是否
 缋素而申释之每篇自叙其凡参以近世沿革之说
 建隆二年五月丙寅表上之窦俨为序诏太子詹事
 尹拙集儒学三五人更同参议拙多所駮正崇义复
 引经以释之其駮义及答义各四卷率列于注释诏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679-0251b.png
 颁行之又画于国子监讲堂之壁
 晁公武曰聂崇义周世宗时被旨纂集以郑康成阮
 谌等六家图刋定皇朝建隆二年奏之赐紫绶犀带
 奖其志学窦俨为之序有云周世宗暨今皇帝恢尧
 舜之典则总夏商之礼文命崇义著此书不以世代
 迁改有所抑扬近古云
 林光朝曰聂崇义三礼图全无来历榖璧即画榖蒲
 璧即画蒲皆以意为之不知榖璧只如今腰带夸上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679-0251c.png
 粟文耳
 陈振孙曰盖用旧图本六家参定故题集注诏国学
 图于先圣殿后北轩之屋壁至道中改作于论堂之
 上以笺代壁判监李至为之记吾乡郡庠安定胡先
 生所创论堂缋三礼图当是依仿京监今堂坏不存
 矣
 宋史聂崇义河南洛阳人少举三礼善礼学通经旨
 汉乾祐中累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校定公羊春秋刋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679-0251d.png
 板于国学周显德中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世
 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又诏翰林学士窦俨统领
 之崇义因取三礼图再加考正建隆三年四月表上
 之俨为序太祖览而嘉之诏曰礼器礼图相承传用
 寖历年祀宁免差违聂崇义典事国庠服膺儒业讨
 寻故实刋正疑误奉职效官有足嘉者崇义宜量与
 酬奖所进三礼图宜令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三五
 人更同参议所冀精详苟有异同善为商确五月赐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679-0252a.png
 崇义紫袍犀带银器缯帛以奖之拙多所駮正崇义
 复引经以释之悉以下工部尚书窦仪俾之裁定仪
 上奏曰伏以圣人制礼垂之无穷儒者据经所传或
 异年祀寖远图绘缺然舛駮弥深丹青靡据聂崇义
 研求师说耽味礼经较于旧图良有新意尹拙爰承
 制旨能整所闻尹拙駮议及聂崇义答义各四卷臣
 再加详阅随而裁置率用增损列于注释共分为十
 五卷以闻诏颁行之拙崇义复陈祭玉鼎釜异同之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679-0252b.png
 说诏下中书省集议吏部尚书张昭等奏议曰按聂
 崇义称祭天苍璧九寸圆好祭地黄琮八寸无好圭
 璋琥并长九寸自言周显德三年与田敏等按周官
 玉人之职及阮谌郑玄旧图载其制度臣等按周礼
 玉人之职只有璧琮九寸瑑琮八寸及璧羡度尺好
 三寸以为度之文即无苍璧黄琮之制兼引注有尔
 雅肉倍好之说此即是注璧羡度之文又非苍璧之
 制又详郑玄自注周礼不载尺寸岂复别作画图违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679-0252c.png
 经立异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
 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
 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府有三礼
 图亦题梁氏郑氏不言名位厥后有梁正者集前代
 图记更加详议题三礼图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
 颖川綦毋君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
 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删为二卷其阮士信即谌也
 如梁正之言可知谌之纰谬兼三卷礼图删为二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679-0252d.png
 应在今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臣等参详自周
 公制礼之后叔孙通重定以来礼有纬书汉代诸儒
 颇多著述讨寻祭玉并无尺寸之说魏晋之后郑玄
 王肃之学各有生徒三礼六经无不论说检其书亦
 不言祭玉尺寸臣等参验画图本书周公所说正经
 不言尺寸设使后人谬为之说安得使入周图如崇
 义等以诸侯入朝献天子夫人之琮璧以为祭玉又
 配合羡度肉好之言彊为尺寸古今大礼顺非改非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679-0253a.png
 于理未通又据尹拙所述礼神之六玉称取梁桂州
 刺史崔灵恩所撰三礼义宗内昊天及五精帝圭璧
 琮璜皆长尺二寸以法十二时祭地之琮长十寸以
 效地之数又引白虎通云方中圆外曰璧圆中方外
 曰琮崇义非之以为灵恩非周公之才无周公之位
 一朝撰述便补六玉阙文尤不合礼臣等窃以刘向
 之论洪范王通之作元经非必挺圣人之姿而居上
 公之位有益于教不为斐然臣等以灵恩所撰之书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679-0253b.png
 聿稽古训祭玉以十二为数者盖天有十二次地有
 十二辰日有十二时封山之玉牒十二寸圆丘之笾
 豆十二列天子以镇圭外守宗后以大琮内守皆长
 尺有二寸又祼圭尺二寸王者以祀宗庙若人君亲
 行之郊祭登坛酌献服大裘搢大圭行稽奠而手秉
 尺二之圭神献九寸之璧不及礼宗庙祼圭之数父
 天母地情亦奚安则灵恩议论理未为失所以自义
 宗之出历梁陈隋唐垂四百年言礼者引为师法今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679-0253c.png
 五礼精义开元礼郊祀录皆引义宗为标准近代晋
 汉两朝仍依旧制周显德中田敏等妄作穿凿辄有
 更改自唐贞观之后凡三次大修五礼并因隋朝典
 故或节奏繁简之间稍有釐革亦无改祭玉之说伏
 望依白虎通义宗唐礼之制以为定式又尹拙依旧
 图画釜聂崇义去釜画镬臣等参详旧图皆有釜无
 镬按易说卦云坤为釜诗云惟锜及釜又云溉之釜
 鬵春秋传云锜釜之器礼记云燔豕捭豚解云古未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679-0253d.png
 有甑釜所以燔捭而祭即釜之为用其来尚矣故入
 于礼图今崇义以周官祭祀有省鼎镬供鼎镬文以
 仪礼有羊镬豕镬之文乃云画釜不如画镬今诸经
 皆载釜之用诚不可去又周仪礼皆有镬之文请两
 图之又若观诸家祭祀之画今代见行之礼于大祭
 前一日光禄卿省视鼎镬伏请图镬于鼎下诏从之
 未几崇义卒三礼图遂行于世并画于国子监讲堂
 之壁崇义为学官兼掌礼仅二十年世推其该博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679-0254a.png
 钱陆灿曰周显德中聂崇义新定三礼图二十卷援
 据经典考译器象由唐虞迄建隆粲然可徵然如彝
 尊图中牺象二尊并图阮氏郑氏二义而不主王肃
 之说先是太和中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
 有牺尊以牺牛为尊而聂氏考犹未覈南宋人谓观
 其图度未必尽如古者有由然也
杨氏(杰/)补正三礼图
  三十八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679-0254b.png
   未见
 杰自序曰周礼六篇首曰建国国建而其所重者天
 地之丘坛祖宗之庙貌也三者既安则不可无宫室
 庠序之教衣冠车旂之饰宝货物用之利物物得正
 和乐生焉有所未和和之以乐有所未正正之以威
 物正于国则历象顺于天则灾咎不形于物格灾咎
 于一时传简书于万世故礼图之次一曰地利(八/卷)
 曰丘坛(三/卷)三曰宗庙(二/卷)四曰宫室五曰庠序(共一/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679-0254c.png
 曰衣冠(三/卷)七曰车旂(三/卷)八曰宝货(一/卷)九曰物用(三/卷)
 曰乐制(一/卷)十一曰武制(二/卷)十二曰历象(二/卷)十三曰失
 利灾应(共二卷通图议三卷序/目三卷为三十八卷)伏惟圣王览其所图
 鉴其所次法其所大法行其所未行致休祥为简书
 之传无灾咎为号令之应历象得而顺礼得而正乐
 得而和宝货物用得而利衣冠车旂得而饰宫室庠
 序得而严丘坛宗庙得而安天下之地得而制然后
 圣神宗支传亿万载此愚臣次篇之意也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679-0254d.png
欧阳氏(丙/)三礼名义
  宋志五卷
   佚
鲁氏(有开/)三礼通义
  宋志五卷
   佚
胡氏(铨/)二礼讲义
  宋志一卷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679-0255a.png
   未见
赵氏(汝谈/)二礼注
   未见
 陆元辅曰无仪礼
王氏(宗道/)二礼说
  七卷
   佚
赵氏(敦临/)三礼发微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679-0255b.png
  四卷
   未见
 王圻曰敦临奉化人绍兴进士官承议郎
    按连江陈氏书目有之
李氏(心传/)丁丑三礼辨
  宋志二十三卷
   佚
 中兴艺文志李心传撰以仪礼之说与郑氏辨者八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679-0255c.png
 十四周礼之说与郑氏辨者二百二十六皆有据大
 戴之书疑者三十小戴之书疑者一百九十八郑氏
 之注疑者三百七十五亦各辨其所以疑而详识之
熊氏(庆胄/)三礼通议(庆建宁府志作梦/)
   佚
 闽书熊庆胄字竹谷建阳人少受业于蔡渊后游真
 德秀刘垕之门
练氏(耒/)三礼疑释
卷一百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679-0255d.png
   佚
熊氏(禾/)三礼考异
   佚
 
 
 
 
 经义考卷一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