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a 页 WYG0678-07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七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仪礼(八/)
孟氏(诜/)丧服正要
  唐志二卷
   佚
 旧唐书孟诜汝州梁人举进士垂拱初累迁凤阁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b 页 WYG0678-0702d.png
 人出为台州司马后累迁春官侍郎长安中为同州
 刺史
殷氏(价/)丧服极议
  通志一卷
   佚
庞氏(景昭/)丧服制
  通志一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a 页 WYG0678-0703a.png
张氏(荐/)五服图
   佚
裴氏(茝/)五服仪
  唐志二卷
   佚
 新唐书茝元和太常少卿
仲氏(子陵/)五服图
  通志十卷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b 页 WYG0678-0703b.png
   佚
 新唐书贞元九年上
伊氏(失名/)丧服杂记
  七录二十卷
   佚
徐氏(失名/)丧服制要
  隋志一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a 页 WYG0678-0703c.png
王氏(失名/)丧服记
  隋志十卷
   佚
严氏(失名/)丧服五要
  隋志一卷
   佚
卜氏(失名/)駮丧服经传
  隋志一卷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b 页 WYG0678-0703d.png
   佚
樊氏(失名/)丧服疑问
  隋志一卷
   佚
戴氏(失名/)丧服五家要记图谱
  七录五卷
   佚
亡名氏丧服义钞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a 页 WYG0678-0704a.png
  隋志三卷
   佚
丧服经传隐义
  七录一卷
   佚
丧服要略
  隋志二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b 页 WYG0678-0704b.png
丧服祥禫杂议
  七录二十九卷
   佚
丧服杂议故事
  七录二十一卷
   佚
丧服君臣图仪
  七录一卷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a 页 WYG0678-0704c.png
   佚
五服图
  隋志一卷
   佚
五服图仪
  隋志一卷
   佚
五服略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b 页 WYG0678-0704d.png
  隋志一卷
   佚
丧服要问
  隋志一卷
   佚
丧服假宁制
  隋志三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a 页 WYG0678-0705a.png
论丧服决
  隋志一卷
   佚
士丧礼仪注
  唐志十四卷
   佚
五服志
  宋志三卷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b 页 WYG0678-0705b.png
   佚
丧服加减
  宋志一卷
   佚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杂记服制增损文无伦次
五服仪
  一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a 页 WYG0678-0705c.png
五服法纂
  一卷
   佚
    以上二书载绍兴续到四库阙书目
梁氏(观国/)丧礼
  五卷
   佚
 广东通志梁观国字宾卿南海人再荐于乡不第力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b 页 WYG0678-0705d.png
 排佛老编丧礼五卷革用道释者门人称曰归正先
 生
韩氏(挺/)服制
  宋志一卷
   佚
李氏(随/)吉凶五服仪
  宋志一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a 页 WYG0678-0706a.png
刘氏(筠/)五服年月数
  宋志一卷
   佚
吕氏(大临/)编礼
  三卷
   未见
 晁公武曰以士丧礼为本取三礼附之自始死至祥
 练各以类分其施于后学甚惠尚恨所编者五礼中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b 页 WYG0678-0706b.png
 特凶礼而已
沈氏(括/)丧服后传
   佚
 括自述曰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
 敕而予预讨论雷郑之学阙谬颇多
郑氏(文遹/)丧服长编
   佚
杨氏(简/)丧礼家记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a 页 WYG0678-0706c.png
  一卷
   佚
冯氏(椅/)丧礼
   佚
叶氏(起/)丧礼会经
   未见
 黄虞稷曰起字振卿永嘉人其书虞集为之跋
车氏(垓/)内外服制通释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b 页 WYG0678-0706d.png
  九卷
   存
 马良骥曰公讳垓字经臣少讳若绾乡人所称双峰
 先生者也居黄岩领乡荐不第季父韶溪先生安行
 登永嘉潜室陈先生埴之门公与从兄若水俱受学
 焉凡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之精微蕴奥靡不探赜异
 端百家之说必反覆辨订至于礼经尤详如深衣之
 绩衽先儒未有一定之论公则用注疏皇氏广头在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0678-0707a.png
 下之说改正绩衽为裳之上衣之傍而后深衣之制
 始得其宜丧服亲疏之隆杀文公家礼尚或遗略公
 乃作内外服制通释一篇其于正降义加多以义起
 以补文公之未备士之习礼者得之如指诸掌焉景
 定中会稽王华甫守台于城之东湖建上蔡书院首
 聘公兄弟处以宾职咸淳中朝廷以特科授迪功郎
 建宁浦城县尉公既老遂不赴
 牟楷序曰余闻双峰先生服制有书旧矣而常恨莫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0678-0707b.png
 之见也年几耳顺先生之子大雅翁始编以示余且
 俾题其首余以晚学辞弗获遂为之言曰美哉是书
 其文公家礼之羽翼欤或曰丧服之制家礼备矣此
 书之作不殆于赘乎哉余谓不然家礼著其所当然
 此释其所以然也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徒由之而不求以知之可乎哉此先生之书所以作
 也然礼有冠昏丧祭而此独有取于丧又何欤礼之
 行由于俗之厚俗之厚由于丧之重也周公所以成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0678-0707c.png
 周家忠厚之俗亦惟丧祭之重而已丧祭之重民俗
 之厚也民俗厚而后冠昏之礼可行矣噫亲丧固所
 自尽也世降俗浇齐斩且莫之尽况期功乎期功之
 正者且莫之尽况若义若降若加者乎噫安得如先
 生者出而司风俗之柄即是书而躬行之且律天下
 之人尽行之则变浇为淳有不难者矣噫后之人读
 是书而昧于天理者乌足以知先生之心哉先生姓
 车氏讳垓字经臣玉峰先生之委也至元后已卯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0678-0707d.png
 月
 张复跋曰双峰先生内外服制通释余闻其事旧矣
 今始获一睹其发明朱夫子家礼殆无遗蕴岂曰小
 补之哉因思丱角时从玉峰先生于上蔡东湖书院
 引试圣则堂举孟子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章为题
 先生曰此帝尧命契教天下万世以人道之始也余
 对曰朱夫子丧礼一书岂非教天下万世以人道之
 终乎先生喟然曰小子真能以隅反矣双峰先生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0678-0708a.png
 峰先生之委也宜其熟于礼也乌乎微契不能启之
 于前微朱夫子不能成之于后微先生通释又不能
 使后人行著而习察也读先生之书者孝弟之心油
 然如风之于草雷之于蛰岂曰小补之哉时至元后
 庚辰六月
 子瑢跋曰先君成此书未脱稿而更化及奔窜山谷
 竟以疾终家塾悉为煨烬时瑢兄弟尚幼若罔闻知
 洎长有识而手泽无存蚤夜痛心有负先志岁庚午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0678-0708b.png
 春先师栖筠郑先生亡余往吊于先生书房中见内
 外服制通释一书俨然具在惊喜无地栖筠盖先君
 之爱友曾传之于是编写成帙众谓是书有补世教
 瑢不敢私遂锓诸梓与众共之至元后戊寅孟春
 从子惟贤跋曰是书之出可与文公丧礼相表里而
 并行也或曰朱子一代道学之宗其肩可比乎曰不
 然朱子于是书犹君子之射也我伯父双峰于是书
 乃养由基之射也学专而精详而明有补家礼之未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0678-0708c.png
 备有发前贤之未发非谓学问相高也为之图使人
 易见为之释使人易知易见易知亲疏隆杀之等人
 人可得而尽矣必师友讲说云乎有补于治道明矣
 时至元后戊寅仲夏
    按车氏书予所储者阙第八卷以后八书目
    为三殇以次降服应服期而殇者降服大功
    小功应服大功而殇者降服小功缌麻应服
    小功而殇者降服缌麻卷九为深衣疑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0678-0708d.png
叶氏起丧礼会记
   佚
 虞集后序曰先王既远礼乐崩坏秦汉以来诸儒相
 与缀缉所传闻而诵说之使后世犹得稍见绪馀者
 则其功也然其臆说自为牴牾亦不无焉自非真知
 圣人之道不能有所决疑于其间伊洛诸君子出然
 后制作之本盖庶几矣至于朱子将观于会通以行
 其典礼故使门人辑为仪礼经传通解其志固将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0678-0709a.png
 所为也事有弗逮终身念之而所谓家礼者因司马
 氏之说而粗加檃括特未成书而世已传之其门人
 杨氏以其师之遗意为之记注者盖以补其阙也昔
 者戴氏之所记言丧礼者独多而杨氏之书独丧礼
 尤备岂不以人伦之大死生之际而凶礼为最重者
 乎小子不敏窃有意于其遗说之一二然学未足而
 年已迈而亦未获少有发明是以常有感于斯而永
 嘉叶起振卿之来京师出所为丧礼会纪以示余其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0678-0709b.png
 言曰昔服亲之丧也或有不得于心则疑于理有所
 未尽求诸家礼则又见其足以少正于今而疑其未
 备合于古乃博考经传以为此书垂十五年而后成
 振卿时从事府史公退之暇人事尽废毕力于斯故
 其详整如此然犹以为未足又将益考其所未至者
 焉呜呼其志亦可尚矣观振卿之恂恂愿悫严覈坚
 苦悲世俗之衰微求古昔之废坠亦其有见而不能
 自已殆非求知于当时以自衒者也顾不鄙余而俾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0678-0709c.png
 与观焉余将留振卿以共成其志而振卿授温陵幕官
 以出余虽在成均会朝廷多礼文之事亦忽忽不暇故
 略叙梗槩而归温陵之士尚多先代之遗闻乎可以
 参徵而振卿精神不衰益加润色宜必有不止于斯
 者请见于他日尚未晚也
戴氏(石玉/)治亲书
  三卷
   佚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0678-0709d.png
 虞集序曰治亲书者戴君石玉之所编也其意以为
 记礼者有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一曰
 治亲故杂取尔雅仪礼戴氏记及先儒之言而成之
 凡三篇一曰释亲二曰宗法三曰服制而亲亲之道
 备矣品节之礼辨矣予读之而叹曰考之于书帝尧
 则曰以亲九族帝舜则曰察于人伦其命契也亦曰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敬敷五教在宽然则治天下者
 思尽人道以成善治岂有出于此乎今布衣韦带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0678-0710a.png
 士坐诵书史慨然思古圣人为治之道有取于圣经
 贤传著而为书以自见其学其必有见也夫夫大学
 之道其极致在于平天下盖其所讲者如此又何疑
 也夫亲亲之名立内有其序外有其别礼可得而行
 矣名之不立则或昧于一本之立迷于疏戚之辨谬
 于爱敬之节溺于鄙倍狎昵之私此犯上好乱之所
 由起也治亲而首释可谓善矣古者天子有天下诸
 侯有国大夫有家故宗法可得而行焉秦人坏封建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0678-0710b.png
 后世虽复建侯立国不能如王之制故宗法不得行
 而士无田不可以祭则恶在其为宗乎为士者犹然
 况庶人乎是故学者肄其说而传之可也石玉所谓
 君子行其意者庶几得之若夫服制之说今所叙列
 先王之法时君之训先儒之说可谓备矣余窃有慨
 焉丧服者所以著其哀所以称其情也世俗沦降不
 能三年之丧者多矣又何缌小功之足察乎虽然君
 子之为道也亦教之孝弟而已矣五十而慕庶几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0678-0710c.png
 闻大舜之风者焉则其立制也尝欲节其过以勉其
 不及焉则凡石玉之所序者可考而通之以就其可
 行者矣噫论至于此亦不过肄其说而通之云耳不
 亦悲夫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
 在身为人上者不有躬行心得之君子孰能与于此
 哉方今圣明在上人文方兴必有诸侯王大臣能献
 其书以就一王礼乐之盛千数百年之间戴氏复以
 礼显不亦伟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0678-0710d.png
张氏(䇓/)丧服总类
   佚
龚氏(端礼/)五服图解
   未见
周氏(南老/)丧礼举要
   未见
徐氏(骏/)五服集證
  一卷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0678-0711a.png
   存
 骏自序曰丧者凶事也圣人必达之丧而使人尽夫
 送终之诚故制五服以取法于天地阴阳别乎亲疏
 之等俾不相渎乱者故冯鼎元有曰礼莫严于五服
 而五服莫严于父母有父母然后有吾身身其枝也
 终丧之服可不严乎骏不自揣已谨按文公家礼及
 我太祖高皇帝制制孝慈录间亦采摭先儒至当之
 论附以臆见之言为五服问答凡三誊稿始克成编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0678-0711b.png
 名曰五服集證尝以质诸先达咸曰虽裒集众说以
 释其义足可俾为人子者习之以知其尊卑隆杀之
 道而哀痛之心莫不油然以生则五服庶无相渎者
 矣福建士夫书林詹氏读书好礼见而喜曰此五服
 书不可私于已遂慨然捐镪命工锓梓以永其传骏
 深惧舛驳不能尽夫五服之旨僭踰之罪莫可逃乎
 后之君子倘改而正诸则非惟区区之幸抑亦后学
 之幸也时正统三年岁次戊午春二月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0678-0711c.png
姜氏(琏/)丧礼书
   未见
 黄虞稷曰琏字廷器兰溪人天顺庚辰进士历知永
 平赣州二府事
蔡氏(芳/)丧礼酌宜
   未见
 温州府志芳字茂之平阳县人弘治戊午举人官福
 建运副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0678-0711d.png
王氏(廷相/)丧礼论
  一卷
   存
 魏坤曰王氏丧礼论并丧一改葬二嫂叔服三丧中
 祭四服官政五葬北首六迁庙七过期葬八居丧见
 人吊人食人遗人九贫葬十丧未敛服十一居丧服
 食起居十二丧服诸志十三魂帛十四衰制十五风
 水十六丧次十七具载家藏集中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0678-0712a.png
刘氏(绩/)丧服传解
   未见
 绩自序曰汉初高堂生为博士传仪礼十七篇至武
 帝末鲁恭王坏孔子宅得亡仪礼五十六篇字皆篆
 书古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者同其馀三十九
 篇绝无师说在于秘馆先儒以为周公作按记哀公
 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则中晦
 而孔子述之者也独丧服子夏为传岂以通上下兼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0678-0712b.png
 经权难知与汉末郑玄为十七篇注唐贾公彦为疏
 其他皆亡矣宋朱子为通解门人杨复为图至敖继
 公为集说呜呼去周孔数千年习者不知几何人传
 者尚有此数家然皆精不知蕴奥粗并亡制度礼亦
 难言矣我朝太祖有意于是而儒臣近蹈前讹惜哉
 绩承乏吏部弘治甲子太皇太后丧因倡古反吉玄
 端为凶衰服制无汉以后附会说诸大臣从之寻守
 镇江治官三月即归杜门成初志以内外徵不起忘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0678-0712c.png
 饮食宠辱死生加百倍功然后知祢祖上杀子孙下
 杀兄弟旁杀以泽皆五世而斩也天子诸侯绝旁亲
 以其皆臣也公卿大夫降旁亲以其尊不同也为人
 后者女子出嫁降旁亲而正体父母期持重大宗不
 二斩也然庶子不为长子斩宗子不为出母服无父
 则祖亦斩无子则孙亦期诸侯以下男女尊同则仍
 本服公卿以下女出嫁无主则仍本服臣不食禄则
 同民三月君已传位则从服期年从有服而无服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0678-0712d.png
 无服而有服从重而轻从轻而重随时随人取中无
 一定之法乃行经之权也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岂易知哉是故兼前代之制作莫如周公定百王之
 大法莫如孔子是篇师徒述习孔子既不易则今日
 必不可易今日必不可易则后世又安能易哉故绩
 特为训又图以该之使九族有等而不容毫发差使
 五服皆同而但有粗细异一本始乎父子旁亲始乎
 兄弟乱而有条殊而可一简易之道如指掌非妄作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0678-0713a.png
 也正德癸酉秋七月
王氏(廷相/)丧礼备纂
  二卷
   存
毛氏(先舒/)丧礼杂记
  一卷
   存
汪氏(琬/)丧服或问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0678-0713b.png
  一卷
   存
徐氏(乾学/)读礼通考
  一百二十卷
   存
 彝尊序曰礼有五丧祭重矣曲台之记石渠之论议
 于丧礼尤详焉晋人崇尚庄老宜其自放礼法之外
 而于丧礼变除假宁之同异独龂龂辨难若杜预卫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0678-0713c.png
  瓘袁准孔伦陈铨刘逵贺循环济蔡谟刘德明葛洪
  孔衍之徒均有撰述宋齐以降言凶礼者不乏自唐
  徙五礼之名置凶礼第五于时许敬宗李义府上显
  庆新礼以为凶礼非臣子所宜言去国恤一篇自是天
  子凶礼遂阙此柳宗元以不学讪之也迨宋讲学日
  繁而言礼者寡于凶事少专书朱子家礼盛行于民
  间而世之儒者于国恤不复措意其仅存可稽者杜
  氏通典马氏通考已焉呜呼慎终追远之义辍而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0678-0713d.png
  讲斯民德之日归于薄矣刑部尚书昆山徐公居母
  忧读丧礼撰通考一书再期而成寻于休沐之暇浏
  览载籍又增益之凡一百二十卷摭采之博而择之
  也精考据之详而执之有要此天壤间必不可少之
  书也当
孝庄太皇太后崩公时由礼部侍郎迁都察院左都御史
   仍直史馆自初丧至启殡礼无纤钜
天子惟公是咨公斟酌古今之宜附中使入奏悉中条理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0678-0714a.png
  盖公于是书默识于心宜其折衷靡不当上结
主知诚稽古之效矣公归田后开雕是书余因劝公并修
  吉军宾嘉四礼庶成完书公喜剧即编定体例分授
  诸子方事排纂而公逝又二年先以刋完丧礼行世
  彝尊夙承公命作序至是乃书其大略若是书纲要
  公之发凡已详言之后之览者可以见公用力之勤
  也已
 毛氏(奇龄/)丧礼吾说篇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0678-0714b.png
   十卷
    存
  奇龄自序略曰三代之礼至春秋已亡孔子能说夏
  殷礼而杞宋无徵韩宣子聘鲁见易象春秋即叹为
  周礼在鲁夫易象何与于礼秪春秋记事多按典制
  为是非而即以为一代之礼尽在于是然则周礼之
  亡也久矣是以孟子在滕其国不知有三年之丧而
  至于棺椁衣衾厚薄何等即门人如充虞乐正子辈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5a 页 WYG0678-0714c.png
 亦不能为之解也特汉传三礼一录官政而其一则
 但谱士礼又阙轶未备一则散辑诸议礼之文彼我
 参错全然无可为纪要者少时与先仲兄相订纂丧
 祭二礼以正末俗而丁年避雠老以一官还乡里胸
 腹既不足恃而奔走隐匿何能著书往往偶记一礼
 但默会其意以为之说纵不之考据而疑即阙之初
 还里时先辑祭礼通考谱藉以问世而衰疾顿至急
 取丧礼所为说因陋就简缀成帙间较胸臆所未备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5b 页 WYG0678-0714d.png
 者纵或原文难稽多以已意相疏校而一往审慎并
 不敢抄易其辞而变反其义而至于武断则务绝焉
 子不云乎吾学周礼今用之则但从先古所传与习
 俗所误而较论其间是亦夫子吾说之遗意也因编
 缀将讫而题以为篇
宁氏(成/)为人后者三十六难
   未见
 黄虞稷曰衡阳人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6a 页 WYG0678-0715a.png
薛氏(蕙/)为人后解
   存
赵氏(彦肃/)馈食礼图
   未见
 杨复曰严陵赵彦肃尝作特牲少牢二礼图质诸先
 师文公先师喜曰更得冠昏图及堂室制度并考之
 乃为佳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6b 页 WYG0678-0715b.png
 
 
 
 
 
 
 
 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