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678-05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二十七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周礼(八/)
韩氏(邦奇/)魏氏(挍/)周礼义疏
   未见
 沈懋孝序曰周礼义疏者苑洛韩先生庄渠魏先生
 所手定驾部郎韩君凝甫得其槁挍而传焉叙之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678-0597b.png
 周礼之传旧矣是之者以为周之书疑之者以为汉
 氏之书有缺者补者删正者疏其义而发之者亦各
 一家之说耳如欲用之宜何从请衷以孔子之论孔
 子告鲁公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夫方策者非周礼
 而何又曰吾学周礼今用之灼然有此书矣如有用
 我我其东周梦寐如将见之当时与门人雅言有不
 先执此者乎故其孙伋称经礼曲礼三千三百者非
 周之礼又何称焉后之儒者不溯其源乃欲取古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678-0597c.png
 事施设方今窃尝深思而微哂之夫周公兼三王者
 也公去禹汤未远也文武是其父兄家法也以公才
 敏犹有行之不合思以继日坐以待旦况欲追述周
 礼于三数千年之前求其一一必合而必行之可谓
 不达于论矣孔子曰乐则韶舞此不用周乐明矣郁
 郁文哉取一冕而可焉此不纯用周礼矣故能知周
 公孔子之微意者必有待于准今酌古之才因时设
 教而后可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678-0597d.png
杨民(慎/)周官音诂
  一卷
   存
 慎自序曰周礼渎乱不经之书也前人论之详矣其
 中多奇字古音盖刘歆受学于扬雄其训纂之遗有
 在于是者存而论之固可以补天禄挍文之缺为召
 陵公乘之裨矣其书不用于科举不列于学官幸未
 经学究金根之谬改麻沙俗字之讹刋亦古典之岿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678-0598a.png
 然灵光也顾未有表出之者亦学山一篑之亏乎乃
 手录之为周官音诂一篇
余氏(本/)周礼考误
   未见
马氏(理/)周礼注解
   未见
舒氏(芬/)周礼定本
  十三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678-0598b.png
   存
 芬自序曰夫周礼者周公监夏商之礼而损益之郁
 郁乎其文也仲尼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说殷
 礼宋不足徵也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盖善之也
 又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盖善其制
 作而思见其人也东汉而下是书与仪礼戴记并行
 宋兴大儒辈作表章遗经于此盖阙如也予自弱冠
 即好是书迄今班白惧魄气衰而诵记之不逮也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678-0598c.png
 随所窥测作为五官叙辨五卷六官图释一卷剔伪
 一卷既乃录成正经重加挍订其有逸于他书者取
 而附之错于他官者编而正之仍分六卷总之十有
 三卷题曰周礼定本庶几奉以周旋不负习学之初
 心也若夫进讲经筵请立学官以传弟子则斯文之
 兴厥有会也
季氏(本/)读礼疑图
  六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678-0598d.png
   存
 本自序曰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一缓其二三者之外别无征焉周礼之征
 则不止此盖其书成于战国之士中间多杂邪世之
 制迂儒之谈而非由大本以行达道者也当汉武时
 其书始出众儒共排其非至林孝存则曰末世渎乱
 不验之书何休则曰六国阴谋之书惟刘歆郑玄以
 为周公致太平之迹而朱子深信之亦以为周公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678-0599a.png
 典又以为圣人所作必不曾差又谓周礼一书亦是
 起草未曾得行又谓周公晚年作此小处或未及改
 则以周礼为未定之书也孔子删述六经以正人心
 岂其存未定之礼以惑世乎知周礼之不可通而强
 以一说通之亦近于遁辞矣子故即平日之所疑者
 为图旁引以辨證之而一以孟子为主书凡六卷其
 前三卷疑图具在见礼意焉其后三卷则上叙孟子
 之言以明本原下评历代之事以备参考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678-0599b.png
陈氏(深/)周礼训隽
  十卷
   存
周礼训注
  十八卷
   存
 黄虞稷曰深字子渊长兴人嘉靖乙酉举人任雷州
 府推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678-0599c.png
 深自序曰荀卿有言欲观圣王之迹则于粲然者矣
 后王是也舍后王而道上古是犹舍已之君而事人
 之君也及观孔子之告子张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
 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
 世可知也乃知荀卿之言孔子之意也且夫道莫盛
 于五帝五帝莫盛于唐虞夫子乃近取诸夏殷而损
 益之不视唐虞而视夏殷者以见闻为师也夫高曾
 之事杳而难寻以宗父为之语则子弟不期而自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678-0599d.png
 故高曾之事宗父能道之唐虞者高曾也而夏殷宗
 父也举唐虞则失夏殷举夏殷则见唐虞矣故夏殷
 者吾之前行也周礼周公监夏殷而作也凡其所因
 所损益以治民临诸侯者皆夏殷之遗典也自周公
 六百馀年至孔子而周礼犹在鲁也孔子乃称曰我
 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我欲观殷道是故
 之宋而不足徵也当是时夏殷之礼已不可考而夫
 子欲从周矣不从夏殷而从周者孔子所以法后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678-0600a.png
 也夏殷之礼备于周从周所以从夏殷也春秋孔子
 从周而作也凡其所因所损益以绳当世之诸侯者
 皆周公之遗典也禹合涂山玉帛万国及汤之黜夏
 而诸侯归商者三千禹之诸侯已失其十九周盖千
 八百国而会孟津者止于八百汤之诸侯又失其半
 及春秋而冠带之国仅十有二未几而合为七国卒
 并于秦而周之诸侯尽失矣所失者岂独其诸侯并
 与其治诸侯之法而失之周亡而礼亦亡即周公仲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678-0600b.png
 尼复起不能使之返也岂圣人作礼不知其祸之至
 此与奚而不知也执今之法以御今之人圣人固曰
 如是而宜于治斯已矣固不为后世虑变而为后王
 制变也事未形而意之势未极而先之圣人弗为也
 周之天下可谓极治矣以有周礼也周礼周之圣人
 作也以周之礼治周之天下故其书名曰周礼而非
 世世之礼也有王者起而损益之何世而不周之治
 乎故孔子曰虽百世可知也今去周公二千五百年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678-0600c.png
 而周官之遗意未尝不存乎历世相沿之内循而举
 之有馀师矣今之视周礼犹周之视唐虞也世远而
 莫稽义深而难竟一不当则弊随之其所因其所损
 益当自宗父而得之矣乃有儒者之言曰不封建不
 井田不肉刑终不足以治天下呜呼此如锲舟而求
 剑舟已行矣而剑不可得也
唐氏(枢/)周礼因论
  一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678-0600d.png
   存
罗氏(洪先/)周礼疑
  一卷
   存
王氏(樵/)周官私录
   未见
王氏(圻/)续定周礼全经集注
  十四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678-0601a.png
   存
 黄虞稷曰因柯尚迁之书而重为更定凡五官所载
 有关于工者四十有二则撷而汇之为冬官以考工
 记三十一条附于冬官之后杨鹤许乐善钱龙锡为
 之序
 圻自序曰冬官杂见五官之说所从来远矣自临川
 俞寿翁永嘉王次点倡之而吴公澄丘公葵何公乔
 新柯公尚迁各以己意考司空职事杂在他官者裒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678-0601b.png
 而归之冬官似亦详矣惜其更张太过决择未精如
 改五物为五典并二世妇二环人为一目司士司禄
 实古夏官专职而移属天官诸如此类十有二三而
 司徒一官几成缺典余为此惧复就诸家所去取重
 加订正官序悉依注疏章句仍本圣经其五官所载
 断断乎有关邦土者四十有二则撷而汇之为冬官
 上卷而考工记三十一条又皆造作营缮所系仍附
 于冬官之后列为下卷庶几可称六典全书至于经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678-0601c.png
 文之下系以注释则又全宗郑贾而历代诸儒论说
 各以类附不敢凭臆见而淆圣经也迨明设官分职
 多与周官吻合乃采琼山丘氏所条奏者互见篇末
 俾后之用礼者得有所稽据而取则焉即孔子从周
 之遗意也弱水杨公奉命来按两浙偶阅是编谓足
 以信今而传后因属有司付之制劂氏不惟圻补葺
 微劳藉以表见而俞王丘何诸君子删定之功亦不
 致湮没无闻一何幸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678-0601d.png
何氏(廷矩/)礼意大全
  三卷
   未见
存羊录
  十卷
   未见
 黄虞稷曰廷矩字时振番禺诸生陈公甫弟子二书
 皆本之周礼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678-0602a.png
李氏如(玉/)周礼会注
  十五卷
   存
 黄虞稷曰如玉同安县儒士嘉靖八年遣其子诣阙
 进书诏有司以礼奖之给冠带
柯氏(尚/)迁周礼全经释原
  十四卷(内源流叙论一/卷通论一卷)
   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678-0602b.png
 尚迁自序曰周礼晦蚀于战国毁弃于秦渐出于汉
 惟存五官而补以考工记刘歆传之杜子春训之郑
 众郑玄更相发明圣王之制复见于后世而卒不明
 不行者何哉其不明也简札淆乱司空错于他官未
 之分也封建乡遂井田格于悖说未之正也其不行
 也心与政离既荒其原不明不行固其所也况于假
 而用者王莽误而用之者安石乎汉唐之儒固有以
 为战国阴谋之书又有以为汉儒附会之说则又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678-0602c.png
 为不明而果于非圣矣独程朱大儒洞识圣心之渊
 微断之以为周公遗典而明道横渠又决欲行之以
 复三代有志不就故微辞奥义未及论著君子惜焉
 夫冬官未尝亡也何必购以千金又何为补以考工
 记宋俞廷椿氏始谓冬官不亡散于五官之中作复
 古编以伸其说永嘉王氏临川吴氏清源丘氏椒丘
 何氏咸宗之各于五官之中杂取诸职以补冬官人
 持所见各自为编则周礼虽存纷纭舛错几不可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678-0602d.png
 矣今观遂人以下地官之半实冬官也不知何人次
 于掌节之后而大司空之职举而杂于大司徒之中
 遂起千古不决之疑无乃战国诸侯之所乱乎迁不
 自度乃分遂人以下为冬官而证其序官之同乎六
 十取地官土地之事为大司空之职则冬官复矣又
 以乡遂大夫以下皆无府史胥徒而知其在民之官
 大端既明则封建井田与夫贤能征税之属俱可类
 见矣乃敢集诸儒之训以释之发鄙见以原之庶几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678-0603a.png
 圣人作经以开万世太平者为不亡矣哉嘉靖乙巳
 二月 又曰周礼是周公之遗典也古今相传汉本
 犹在不敢移易至临川俞廷椿氏以为冬官未尝亡
 实杂出于五官之中于是取四十九官以补冬官之
 阙又分大司徒之半以为大司空之职著复古编以
 伸其说嘉熙间永嘉王次点又作周礼订义以补俞
 氏之遗至元泰定间清源丘吉甫又以序官置各职
 之首大加更定名以全书而临川吴氏又于大司徒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678-0603b.png
 补孟子五典于十二教之上并去序官之文始以遂
 人入司空至本朝椒丘何氏又复序官于诸职之前
 以大司乐为司徒之教而司勋司士太史之属皆入
 天官工作之事皆入冬官则略仿我朝制度矣至于
 近时有周礼剔伪之作又于诸职之文逐句删合分
 别真伪夺彼与此矣夫周礼圣王经世大典其诸职
 之文诸官之序亲出于周公之所裁定岂容一毫移
 易哉一坏于诸侯害已之恶遂合冬官于地官使大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678-0603c.png
 典淆阙幸而汉儒传习尚存古本也至宋俞氏再乱
 矣王丘吴何虽各自为书然诸职之文则未尝更也
 至于剔伪图释之书则逐句逐字皆可去取更易矣
 是今之周礼虽存不过古人之事料随人意见皆可
 为书也岂先王经世之典哉愚研精覃思为日既久
 似有得其要领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洗千年之晦
 蚀决诸儒之壅塞是故复遂人以下为冬官而六典
 备考乡遂以下为乡官而位职明发在位之职与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678-0603d.png
 职之位而封建定推师保谏救之教而学校举表宰
 夫乡师遂师肆师士师以下为六十属而三百六十
 之数定取司马法以明井牧之制简稽之法而军制
 复辨九功非九职之税而赋敛之法明以九比为九
 等之稽上中下地有三类而授田征役之施舍审至
 于辨天地分合祀之非以明郊社禘尝之义则质之
 胡氏之论推司乐三宫之制为古云门大韶之乐则
 闻之师说此皆周礼之大纲周公之精意所在后世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678-0604a.png
 所未明者敢竭鄙见作原以发明之其他先儒之论
 有可采如叶氏丘氏李氏郑氏之类能推明大义者
 俱书于所释之后与鄙原相错非敢繁也俾圣经之
 大旨敷畅阐明焉嘉靖丙午
 陆元辅曰晋安柯尚迁撰周礼全经释原前列序二
 篇源流序论一篇六官目问四篇全经纲领十二条
 释原凡例七条及先儒姓氏考天官二卷地官二卷
 春官三卷夏官秋官共三卷冬官一卷末附周礼通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678-0604b.png
 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
 黄虞稷曰尚迁字乔可长乐阳石山人
金氏(瑶/)周礼述注
  六卷
   存
 瑶自序曰周礼周之礼乎曰非也因于殷殷之礼乎
 曰非也因于夏然则夏之礼矣曰虞之伯夷已典礼
 夷之礼又必有所因求其端其天之所秩而性有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678-0604c.png
 乎人之初生也蠢蠢蠕蠕若不见所谓礼者而礼之
 全体大用已含于中盖生不能无性性不能无情情
 不能无亲疏厚薄贵贼而礼从生焉其既也文生焉
 又其既也文盛焉卒至于三百三千而犹莫可已是
 皆情之发有不容已者如是说者谓周尚文非也周
 焉能尚之也质敝而文兴欲不尚之不可得也今观
 之周礼上自王后公孤大夫士而下及众庶莫非人
 也而莫不有礼也大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丧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678-0604d.png
 纪田役燕射献贡頫聘小而交际辞令送迎进止揖
 让登降授受拜答问对莫非事也而莫不有礼也近
 而宫寝殿庭国中四郊都鄙远而六服又远而四裔
 莫非王家所治地也而莫不有礼也广大如天地而
 无所不包周匝如泰和元气流行而无微不被纵横
 曲折不相参涉如春夏秋冬错行而各有所归明著
 易简如日月之悬象造化之显设而人皆可知可从
 大纲正于上万目举于下如乾坤定位而山川人物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678-0605a.png
 鸟兽草木各适其性各足其分而莫知为之者浩乎
 其无畔岸茫乎其无端绪混乎其无渗漏而究其所
 归不外乎立极一言而五典之教乃为之本其他若
 设官职叙礼治兵明刑兴事攘攘籍籍杂然而有事
 者皆所以经纶其间以翼其至者也当是时也君臣
 上下合为一心王畿列国联为一体中国要荒混为
 一家古人谓泰和在成周宇宙间猗与盛哉猗与盛
 哉此孔子所以有郁郁乎文之叹而梦寐见焉卒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678-0605b.png
 得一小试有遗恨也予蚤岁为博士弟子尝剽五经
 之文以资进取而不说于礼记又求之仪礼亦然于
 是索周礼诵之见其首维王建国数句六官不易耸
 然异之曰大圣人之制作固如是其有本乎及省其
 中之所列则见其官有定职事有定制不袭于古而
 亦不悖于古不徇于时而亦不逆于时不溺乎情而
 亦不拂乎情复掩卷叹曰至哉文乎体备文周义正
 辞严非其胸中蕴有天下古今之度者曷足以及此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678-0605c.png
 亟欲叩其门而入而阻于举业未能也晚在林下时
 与诸子姓谭礼事慨然复有志焉检之旧笥仅得汉
 郑氏元吴氏明何氏三疏而二疏大抵袭郑遂沿郑
 疏求之日复一日渐觉有见与郑别者因念曰是不
 可以不存乃随其所见日纪之积十有三载遂成此
 编嗟夫周礼周公为周之书也虽封建郡县井田税
 亩古今不同而大经大法千古一日周礼不列于学
 官何也汉人之附会累之也夫附会而为文正犹剪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678-0605d.png
 裁而为花质与色虽肖而生理必别周礼之文流自
 心胸随物而赋浓淡繁简浑然天成附会之句悉出
 摹窃不乖于体则乖于义不乖于义则乖于情不乖
 于情则乖于辞予虽非作者然而揣摩之久䌷绎之
 深遂觉此礼若自已出而外有所附真如赘疣一经
 吾目便可指摘如之何可以乱周礼方今圣天子在
 上以礼治天下天下方翘首盛周之治瑶不揣僭以
 是编请正于君子倘因是而得使此礼焕然复明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678-0606a.png
 世则岂惟吾道之幸而于国家之治亦未必无小补
 云
 黄虞稷曰瑶字德温休宁人嘉靖中选贡生官广西
 卫经历
王氏(应电/)周礼传
  十卷
   存
 应电自序曰天地之道贞观焉而变易者五行之气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678-0606b.png
 也日月之道贞明焉而往来者所乘之机也帝王之
 道贞一焉而损益者所值之时也故五帝不同礼三
 王不相沿乐而其所以贞夫一者则万古如一日盖
 世有升降治法不与推移也周公之时何时也当殷
 之末造成之多难其忧患也深其防虑也周监于二
 代爰建六官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六官共闻其政六
 职修而天下太和万物咸若今其纲条具在其人存
 则其政举矣至其物必有则事必有司其作止有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678-0606c.png
 其措置有所君臣上下之交泰男女内外之交际礼
 之叙乐之和郁郁乎文前作者莫之先后作者莫之
 继时焉而已后之学礼者我惑焉诵其文不究其用
 泥其名不揆诸道类以当世之弊政而释先王之良
 法知其分不知其合见其异不见其同乃欲析其合
 同而化理者分𨽻以补冬官之缺纷纷臆见人自为
 书至于卤莽求之不得其义妄生诋毁窃其糟粕用
 济其私卒归废弛皆是书之罪人也应电既玩习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678-0606d.png
 年不质之注而质之经久之若有所会通者敬为传
 诂先王制作幸而未坠者有是经在庶乎治有根柢
 得以取衷不失之太远云尔呜呼三百六十属洋洋
 乎广大而精密师其意不师其迹用其意不用其名
 变而通之以尽利非英君硕辅孰能与于此董子有
 言少损周之文用夏之忠百世可知矣乃若天王后
 世子庙朝宫卫之秩君臣同体宇宙一家之情养氏
 治兵敷教治贤之方百职各正六官联事之法密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678-0607a.png
 理财而以义为利详于会考而谨终如始五常并立
 而不遗七教兼陈而不悖是则与天地共为贞观日
 月共为贞明者也徵古验今推旧为新愚所传者不
 在兹乎
 杨豫孙曰明斋王先生受业于魏恭简公尤嗜周礼
 乃以其暇作传壬子秋先生携其书访余神鼍山中
 遂获纵观因以考互诸家之注疏其同异大较相半
 盖先生未尝泥注疏也其最要者六官之相资四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678-0607b.png
 之相辖冬官之不补考工之不录及不会国服诸篇
 宛然睹圣人与其臣民之心相为融液而非有所徇
 至于六饮九谷屋粟夫征之类为时所急者皆能以
 百姓之欲破先儒之争盖先生之学得礼之本刘郑
 之所不能传者惟缺此耳嗟乎礼之不虚行也久矣
 周礼虽在孰得而用之哉今先生汲汲讲求若可运
 掌于旦暮者亦以圣人虽往而其心犹可见也
 罗洪先曰昆山王君明斋病周礼旧注未尽圣人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678-0607c.png
 旨乃更覃研累十数寒暑凡为言三十馀万其间原
 制度之由起究利害之所归因显而遂探其微即细
 而并释其大推五官离合之故黜诸家脱误之疑以
 为百世继周而治者必出于此虽尝称举师说而要
 其是非一断以已甲寅秋挟册南游俾予订正予遭
 多故不暇而君亦播迁戊午夏避暑莲洞始获卒业
 见其言如盘根樛枝附丽宛转镵镂刻绣色理敷纷
 即令白虎诸儒肆其巧辨固莫能煽摇于中而淩驾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678-0607d.png
 其上也予愧固僻时出诘难互有异同或言出旋为
 更易或持竟日不解凡三月而后忘言夫以王君十
 数寒暑之勤而予以三月之勤欲有异同宜在所不
 屑也其能有所订正哉然欲求圣人之旨者即君所
 言固已近矣
 黄虞稷曰应电字昭明昆山人师事魏挍善释经翼
 传者冬官补义天王会通学周礼法治地事宜握机
 经传非周礼辨经传正误其目有七应电又著五经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678-0608a.png
 绎佚不传
周礼图说
  二卷
   存
 应电自序曰古称左图右书凡书所不能言者非图
 无以彰其形图所不能画者亦非书无以尽其意此
 古人所以不偏废也旧尝有周礼图矣如冕服则类
 为男女之形而章服仍不明井邑则类为大方隔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678-0608b.png
 沟洫仍不分然则奚以图为哉作者不自知其非而
 观者亦莫诘其弊皆不考经文之过也予因于经旨
 中言所不能尽者述之如左理原于天文位(阙/)道行
 于地里职方统纪于六官分合立极于都宫朝堂郊
 社宗庙以萃人心闾井伍两以固邦本封土制禄以
 贵贵建学立师以育才命德有冕服车旂讨罪有军
 旅田役复系之以说使治是经者一览而知夫言外
 之意呜呼昔人所载予多不录也今日所载昔皆未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678-0608c.png
 有也观者幸或补其未备云
学周礼法
  一卷
   存
非周礼辨
  一卷
   存
 应电自序曰非周礼者若林孝存何休辈不下数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678-0608d.png
 指摘瑕衅无如胡仁仲辨析精微无如季明德移易
 周礼者若吴幼清俞寿翁王次点辈亦不下数家参
 互演绎集成后出莫如舒国裳以愚观之胡氏谓太
 宰六十属无一官完善其说浅陋未见有的然不可
 破才高之人乍见不领略遂置不复思任意剖决虽
 欲自绝于经何损哉舒氏作序辨图释剔伪继之定
 本夫圣人之书本明也而人自不明各以其意见为
 之更定初若快意似乎可观回视作者精义其谬何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678-0609a.png
 啻千里季氏大旨惟执孟子一书以为权度然孟子
 之学识其大者使之当路则其施为必不泥周家之
 旧章况周礼行乎王国而非侯国之所通行其籍藏
 于六官孟子未尝适周固不得而见其行于侯国者
 诸侯恶其害已而去其籍齐之姜移而为田晋之姬
 移而为魏旧法岂有存者哉愚既取三家之说为之
 辨释因述所以差失之故冠于篇章览者自知所择
 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678-0609b.png
 
 
 
 
 
 
 
 经义考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