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二 第 1a 页 WYG0678-04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十二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诗(十五/)
梁氏(寅/)诗演义
  八卷
   未见
诗考
卷一百十二 第 1b 页 WYG0678-0440b.png
  四卷
   未见
 寅自述曰于诗也因朱子之传演其义而申之谓之
 诗演义
陈氏(谟/)诗经演疏
   未见
朱氏(升/)诗旁注
  八卷
卷一百十二 第 2a 页 WYG0678-0440c.png
   存
汪氏(克宽/)诗集传音义会通
  三十卷
   未见
 危素序曰新安朱子诗传或文义或引證读者时有
 所未通穷乡下邑岂能家贮群书人熟通训故学者
 之患此久矣祁门汪君仲裕甫蚤贡于乡教授宣歙
 间易礼春秋各有著述至于诗传为凡例十有二条
卷一百十二 第 2b 页 WYG0678-0440d.png
 幽探遍索具见成书分为三十卷名曰诗集传音义
 会通其自序则以兴诗成乐之效望于来学盛哉君
 之用心盖其从大父东山受学于饶先生伯舆君之
 学得于吴先生可翁两先生俱鄱人距祁门甚迩君
 年高德卲为士林之蓍龟云
 宋濂序曰汉晋诸儒既造传以释六经唐孔颖达复
 为正义什传而使之明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书遂与
 之兼行盖名物之详理所当明声字之讹理所当正
卷一百十二 第 3a 页 WYG0678-0441a.png
 而议者尚有谓孔之繁芜陆之疏漏者当是时伊洛
 之学未兴则其失有不得不然者矣三百篇之诗自
 子朱子亲为之注其大义固已昭如日星读者于事
 證音义有所未喻辄昧昧而言之譬犹不得其门而
 欲阃奥之入不调其弓而思正鹄之中抑亦难矣前
 乡贡进士汪先生新安人其从大父东山君尝从双
 峰饶子浙得黄文肃公之学文肃则子朱子高第弟
 子也其授受渊源最为亲切故学者多尊事之先生
卷一百十二 第 3b 页 WYG0678-0441b.png
 幼即从之游学遂大进慨然以致君泽民为已任应
 书有司以春秋中前选已而上春官不利叹曰得失
 固命也明诸经以淑后世不犹行已之志哉于是作
 诗集传音义会通若干卷引古今之书凡百馀家疑
 者辨之阙者补之朱子之欲更定而未及者亦从而
 正之稽其用心固欲孔陆无异然而简而弗繁精而
 不疏则有大过于人者矣呜呼自经学湮微其于名
 物之详声字之讹多忽而不讲高谈性命者有不屑
卷一百十二 第 4a 页 WYG0678-0441c.png
 为没溺辞章者有不暇为其视先生为何如哉濂少
 先生七岁应书武林时尝一会之迄今三十馀年先
 生以修元史被召至京师会濂亦来总裁史事于是
 与先生谈经其深诣远到殆非当世之士所可及方
 欲执弟子礼而请业焉而先生飘然东归因为叙其
 书以志歆艳之私先生所著有易传义音考春秋传
 纂疏春秋左传分纪春秋诸传提要经礼补逸周礼
 类要四书音證通鉴纲目考异六书本义等书皆有
卷一百十二 第 4b 页 WYG0678-0441d.png
 益于世非但今所序之书而已因并及之先生名克
 宽字德辅学者尊为环谷先生云
曾氏(坚/)诗疑大鸣录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坚吴江人仕元为礼部员外郎徐达克元
 都坚同学士危素等出谒军门太祖仍命原官后宣
 德初历官云南左布政使
卷一百十二 第 5a 页 WYG0678-0442a.png
    按坚尝序薛毅夫四明洞天丹山图咏集自
    称沧海逸吏临川曾坚序有云余再以使事
    航海出庆元洋盖犹属至正年间事俞邰谓
    是吴江人宣德初尚存度别有所据其书叶
    氏菉竹堂目有之
范氏(祖干/)读诗记
   未见
 金华府志范祖干字景先金华人受业白云许先生
卷一百十二 第 5b 页 WYG0678-0442b.png
 之门太祖帅师下婺辟为咨议以亲老辞乡人称为
 纯孝先生
何氏(淑/)诗义权舆
   未见
朱氏(善/)诗解颐
  四卷
   存
 丁隆题后曰诗经解颐一编先师文渊阁大学士一
卷一百十二 第 6a 页 WYG0678-0442c.png
 斋朱先生之所述也先生得家学之传经籍无不考
 赜至古诗三百篇尤博极其趣每授诸弟子于发明
 肯綮处辄录之时愚亦在门不数年成集俾诵之者
 不待玩诸心而喜形于色先生遂取匡说诗解人颐
 之语以名之其子叔(阙/)既锓诸梓远迩读诗之士往
 往称之不啻良金美玉之重焉比年愚承乏南昌司
 训上下亦莫不重是编之便学者但岁久不能无亥
 豕鲁鱼之难辨于是佥议命工重刋以广其传愚僭
卷一百十二 第 6b 页 WYG0678-0442d.png
 分章析类正其伪误以便观览亦未必无小补云
 杨士奇曰诗解颐四卷国朝文渊阁大学士朱善著
 南昌有刻板余得之兵部侍郎卢渊凡二册卢朱之
 同郡人
 江西通志善字备万号一斋丰城人隐老之子洪武
 初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王氏(袆/)诗草木鸟兽名急就章
  一篇
卷一百十二 第 7a 页 WYG0678-0443a.png
   存
高氏(颐/)诗集传解
  二十卷
   未见
 黄虞稷曰颐福安人洪武中举孝廉任海盐知县
 蒋垣日字应昌福宁州人
张氏(洪/)诗正义
  十五卷
卷一百十二 第 7b 页 WYG0678-0443b.png
   未见
何氏(英/)诗经详释(一作增释/)
   未见
    按是书当即朱公迁疏义增释之
杨氏(禹锡/)诗义
  二卷
   佚
 云南通志杨禹锡太和人洪武间以经明行修辟授
卷一百十二 第 8a 页 WYG0678-0443c.png
 本县学训导
瞿氏(佑/)诗经正葩
   佚
 浙江通志佑字宗吉钱塘人洪武中以荐历仁和临
 安宜阳训导升周府右长史永乐间下诏狱谪戍保
 安洪熙乙巳英国公奏请赦还令主家塾
郑氏(旭/)诗经总旨
  一卷
卷一百十二 第 8b 页 WYG0678-0443d.png
   佚
 黄虞稷曰旭闽县人建文中官儒学训导
彭氏(奇/)诗经主意
   未见
    按奇未详何时人书载叶氏菉竹堂目录
胡氏(广/)等诗集传大全
  二十卷
   存
卷一百十二 第 9a 页 WYG0678-0444a.png
 吴任臣曰诗大全纂修官亦四十二人翰林院学士
 兼左春坊大学士奉政大夫胡广奉政大夫右春坊
 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讲杨荣奉直大夫右春坊右谕
 德兼翰林院侍讲金幼孜翰林院修撰承务郎萧时
 中陈循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周述陈全林志翰林院
 编修承事郎李贞陈景著翰林院检讨从仕郎余学
 夔
刘永清黄寿生陈用陈璲翰林院五经博士迪功
 郎王进翰林院典籍修职佐郎黄约仲翰林院庶吉
卷一百十二 第 9b 页 WYG0678-0444b.png
 士涂顺奉议大夫礼部郎中王羽奉议大夫兵部郎
 中童谟奉训大夫礼部员外郎吴福奉直大夫北京
 刑部员外郎吴嘉静承直郎礼部主事黄裳承德郎
 刑部主事段民承直郎刑部主事洪顺沈升承德郎
 刑部主事章敞杨勉周忱吴绅文林郎广东道监察
 御史陈道潜承事郎大理寺评事王选文林郎太常
 寺博士黄福修职郎太医院御医赵友同迪功佐郎
 北京国子监博士王复原常州府儒学教授廖思敬
卷一百十二 第 10a 页 WYG0678-0444c.png
 蕲州儒学学正傅舟济阳县儒学教谕杜观善化县
 儒学教谕颜敬守常州府儒学训导彭子斐镇江府
 儒学训导留季安按是书止抄袭安成刘瑾通释一
 书仅删去数条而刘本以诗小序𨽻各篇之下是书
 则别为一编若似乎不同者要之当日元未尝纂修
 也
鲁氏(穆/)葩经或问
   未见
卷一百十二 第 10b 页 WYG0678-0444d.png
 陆元辅曰穆天台人永乐丙戌进士累官都察院右
 佥都御史理院事
刘氏(翔/)诗口义
   未见
 黄虞稷曰翔清江人宣德己酉举人官翰林院检讨
范氏(理/)诗经集解
  三十卷(杨守陈志墓云三卷/)
   未见
卷一百十二 第 11a 页 WYG0678-0445a.png
 台州府志范理字道济天台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
 南京吏部左侍郎
王氏(逢/)诗经讲说
  二十卷
   佚
 乐平县志王逢字原夫宣德初荐授富阳学训导寻
 以明经召见放归杜门讲学乡里称曰松岛先生
李氏(贤/)读诗记
卷一百十二 第 11b 页 WYG0678-0445b.png
  一卷
   未见
孙氏(鼎/)诗义集说
  四卷
   未见
 江西通志孙鼎字宜铉庐陆人永乐间领乡荐任松
 江教授擢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政
 黄虞稷曰书成于正统十二年
卷一百十二 第 12a 页 WYG0678-0445c.png
陈氏(济/)诗传通證
   佚
杨氏(守陈/)诗私抄
  四卷
   存
 守陈自序曰诗三百篇皆孔子所录世无异论矣其
 序或谓作于孔子又或以为子夏毛公或以为卫宏
 莫能定也然自汉毛公据序作传而郑康成之笺从
卷一百十二 第 12b 页 WYG0678-0445d.png
 之唐孔祭酒之疏宋吕东莱之读诗记皆从之他儒
 亦莫不尊序如经无敢有议而违者至欧阳文忠苏
 颖滨始皆疑序而嫌传笺各出其所见颖滨则例取
 序之首句尽去其下文而说之文忠则于传笺之善
 者皆从之而其间有悖理咈情者始易之耳独郑夹
 漈深辟传笺之妄尽去序而自为之说或谓其私心
 自是殆于不知而作者晦庵朱夫子博考诸家深探
 古始以为集传多主夹漈之说且断然以序说谬妄
卷一百十二 第 13a 页 WYG0678-0446a.png
 浅拙实汉儒所作不当分冠诸篇因并为一编而详
 论其得失学者莫不信而遵之奋千古之卓见以扫
 百代之陋闻非命世之大儒其孰能与于此哉然其
 主夹漈而与郑卫诸风尽断为淫诗则东莱固尝议
 之其后马氏端临亦尝辨之今虽专门举子尚或有
 疑于此者蒙少从先祖栖芸先生授诗仅闻大旨已
 厌淫诗之繁而疑之矣其后遍考诸家益详味之则
 所疑亦不止此历岁荐久疑犹未能释也今居閒处
卷一百十二 第 13b 页 WYG0678-0446b.png
 静日味诸经因详考各家传注择而抄之以诵习诗
 则专抄集传独于疑未释者或仍从传笺或易以他说
 或写愚见附焉嗟乎序说多谬妄浅拙信有如朱子
 之言者徒以其托名于圣贤故世儒尊而信之历数
 百年之久无敢更者况朱子之道学无愧圣贤何啻
 百世之山斗而其为集传也贯穿古今折衷百氏发
 理精到措辞简明诸家莫有能逮之者而初学小生
 乃敢私窃去取于其间岂非昏愚僭妄之极者哉虽
卷一百十二 第 14a 页 WYG0678-0446c.png
 然自昔儒生治经讲道皆由粗以造精而于前言往
 行亦始多疑而终信者今蒙学未至而轻据言之不
 自知其说之谬甚也俟他日改正焉斯可以验学之
 进矣天顺元年丁丑冬十月
 戚雄曰镜川诗抄于兔罝引墨子曰文王举闳夭泰
 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而西土服此说有据
 王鏊曰诗小序序所以作者之意而或与诗词不应
 自宋以来人多疑之未敢尽屏至朱子一切刮去自
卷一百十二 第 14b 页 WYG0678-0446d.png
 讽其诗而为之说卓哉其为见也视古注亦简切易
 晓可谓有功于三百篇矣但古人作诗必自命题国
 史采之亦必著其所自不然其人去之千古安知微
 意所属使今人为诗不自命题则释之者人人殊不
 知果谁能得作者之心也毛郑泥于小序宛转附会
 多取言外之意朱子不泥小序独味诗之本旨毛郑
 固多失然去古未远其说亦或有自朱子以夫子郑
 声淫之说于郑卫之风多指为淫奔杨文懿公守陈
卷一百十二 第 15a 页 WYG0678-0447a.png
 谓春秋列国大夫会盟多赋诗以见志使皆淫辞焉
 肯引以自况若夫子意在垂戒一二篇足矣何取于
 多若是如风雨鸡鸣丘中有麻之类序以为思贤木
 瓜以为报功采葛以为惧谗青青子衿以为刺学校
 废如此之类姑从其旧未为不可也
 黄佐曰朱子所指淫诗与小序说异者近世四明杨
 氏直以为秦火之后汉儒误收以备三百之数故其
 所著私抄删削而改编之愚谓左传载列国所赋者
卷一百十二 第 15b 页 WYG0678-0447b.png
 诸淫诗具在误收之说岂其然乎
易氏(贵/)诗经直指
  十五卷
   佚
 郭子章曰易贵字天爵吉水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
 辰州知府
黄氏(仲昭/)读毛诗
  一篇
卷一百十二 第 16a 页 WYG0678-0447c.png
   存
李氏(承恩/)诗大义
   未见
程氏(楷/)诗经讲说
  二十卷
   未见
 高佑纪曰考登科录程楷二人一乐平人成化丁未
 进士一合肥人天启乙丑进士诗说未详谁作
卷一百十二 第 16b 页 WYG0678-0447d.png
刘氏(铨/)诗经发钥
   佚
 宁波府志刘铨字世衡慈溪人以贡为丹徒训导
王氏(彦文/)诗传旁通
   未见
 钱金甫曰华亭人号益斋官嘉兴县儒学教谕
丁氏(徵/)诗解
   佚
卷一百十二 第 17a 页 WYG0678-0448a.png
郑氏(满/)诗经讲义
   未见
 浙江新志满字守谦慈溪人弘治壬子举人濮州知
 州
陈氏(凤梧/)毛诗集解
   未见
 凤梧自序曰秦汉以来说诗者四家曰齐鲁韩毛厥
 后三家之说不传而毛氏独著毛之注多近古而郑
卷一百十二 第 17b 页 WYG0678-0448b.png
 康成笺之孔颖达疏之迨宋刘欧王苏及程子张子
 各有诗说而未叶于一至晦庵朱子作为集传固已
 家传人诵无容议矣凤梧尝反覆考究诗之篇什为
 秦汉诸儒所乱往往失其次序如二南多闺门之诗
 而美大夫贤士之篇不宜无别王风宜首列国不当
 居弼鄘之后列国之风注疏明有诸公世次可考而
 先后混淆大小雅各有正变暨商周颂各有世次而
 亦相杂于其中此篇什之不可不正者也至于注释
卷一百十二 第 18a 页 WYG0678-0448c.png
 则集传泥于放郑声之言且过惩小序之失有可因
 者亦辄改之如桑中溱洧诸诗本刺淫也而悉以为
 淫者所作静女木瓜诸诗本咏他事也而亦以为淫
 者所作不无乖于思无邪之旨而亦非所以垂训矣
 此训释之不可不更者也窃不自揆悉据世次考定
 其篇什爰取诸毛氏之注郑氏之笺孔氏之疏稽诸
 朱子之语类参之吕东莱之读诗记严华谷之诗集
 杨镜川之诗抄而间有一得之愚亦附见焉名曰毛
卷一百十二 第 18b 页 WYG0678-0448d.png
 诗集解凡若干卷将以求正于有道也若马番阳之
 论杨镜川之辨及余别著篇叶考定一卷悉具列篇
 端庶以解学诗者之疑云尔
许氏(诰/)诗考
   未见
陆氏(深/)俨山诗微
  二卷(存俨山集中/)
   存
卷一百十二 第 19a 页 WYG0678-0449a.png
 深自序曰深承父兄之训于诗自少诵习中岁业举
 反覆讽咏之馀窃有所疑辄用劄记迨通籍禁林获
 交贤俊间于僚友间稍出一二质之颇有合焉而亦
 未敢遽以为是也今六十年矣虽于经术终身难闻
 而一得之愚不忍自弃聊存藁以示子孙目曰诗微
 其章句篇什多仍乎旧是编也盖欲折衷传序兼采
 众长以明诗人之旨其疑者存焉其阙者后焉而因
 以附见鄙说求为朱子之忠臣而后已呜呼僭妄之
卷一百十二 第 19b 页 WYG0678-0449b.png
 罪安所于逃觕令后世知予之苦心焉尔
    按诗微业有成书公子楫称公携入京师为
    朝士窃去仅存二南弼风而已其于大序疑
    有错简而更正之存俨山集中
张氏(邦奇/)诗说
  一卷
   存
湛氏(若水/)诗釐正
卷一百十二 第 20a 页 WYG0678-0449c.png
  二十卷
   存
 若水自序曰诗何为而釐正也甘泉子曰釐正夫淫
 诗也淫诗不可存于经也此必夫子已删后儒复取
 而杂入焉者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
 者正也夫古之诗皆乐章也奏之乡党焉奏之闺门
 焉奏之邦国焉淫奔之词果可奏之乡党闺门邦国
 乎大不可也此夫子之所以去之独存三百篇也今
卷一百十二 第 20b 页 WYG0678-0449d.png
 乃三百十一篇其十一篇者非夫子所删淫诗好事
 之儒复取而混之为三百十一者乎其釐正小序何
 也曰小序者如今人作诗必先有序于前为某人其
 事尔也诗之大序孔子弟子子夏以夫子之意为之
 其曰国史明乎得失之迹国史谓小史也其时近故
 其记事也切与后之生乎千百年之后而臆计乎千
 百年之前者异矣故论诗者必以小序为正然其中
 有数字后儒杂入者釐而正之使序纯乎古则序正
卷一百十二 第 21a 页 WYG0678-0450a.png
 序正则诗正矣
 
 
 
 
 
 
 
卷一百十二 第 21b 页 WYG0678-0450b.png
 
 
 
 
 
 
 
 经义考卷一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