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一 第 1a 页 WYG0678-04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十一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诗(十四/)
李氏(简/)诗学备忘
  二十四卷
   佚
雷氏(光霆/)诗义指南
卷一百十一 第 1b 页 WYG0678-0427b.png
  十七卷
   佚
 南昌府志光霆字友光宁州人程钜夫尝从受业至
 元间遣使徵之未至而卒学者称龙光先生
胡氏(一桂/)诗传纂疏附录
  八卷
   未见
刘氏(庄孙/)诗传音指补
卷一百十一 第 2a 页 WYG0678-0428a.png
  二十卷
   佚
程氏(直方/)学诗笔记
   未见
胡氏(炳文/)诗集解
   未见
程氏(龙/)诗传释疑
   佚
卷一百十一 第 2b 页 WYG0678-0428b.png
安氏(熙/)诗传精要
   佚
 苏天爵状曰先生讳熙字敬仲姓安氏太原离石人
 也金亡徙山东爱真定风土家焉试中选占儒籍以
 郡博士举贰其学事先生之教人也师道卓然科条
 纤悉皆有法度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
 其讲说也毫分缕晰融会贯通俾学者如亲闻圣人
 之言心开目明释然无疑弟子去来者常至百人宪
卷一百十一 第 3a 页 WYG0678-0428c.png
 司数以其行荐于朝卒无所就不幸以疾卒年四十
 有二有诗传精要统皇极经世书四书精要考异
陈氏(栎/)诗经句解
   未见
 栎自序曰诗部分有三曰风曰雅曰颂所以作风雅
 颂之体亦有三曰赋曰比曰兴诗有六义此之谓也
 风则有十五国风雅则有大小雅颂则三颂也风有
 正有变周南召南正风也弼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
卷一百十一 第 3b 页 WYG0678-0428d.png
 桧曹豳十三国之风变风也雅之大小亦有正有变
 自鹿鸣至菁菁者莪正小雅也自六月至何草不黄
 变小雅也自文王至卷阿正大雅也自民劳至召旻
 变大雅也三颂周颂鲁颂商颂也风风也民俗歌谣
 之诗也雅正也朝廷宴飨朝会乐歌之诗也颂美也
 宗庙祭祀乐歌之诗也直陈其事曰赋以彼喻此曰
 比托物兴辞曰兴六义之略如此而已诗之作或出
 于公卿大夫或出于小夫贱隶或出于妇人女子乃
卷一百十一 第 4a 页 WYG0678-0429a.png
 人声自然之音自古有之康衢之谣是也今见于书
 如舜皋喜起明良之歌即虞诗也五子之歌则夏诗
 也商诗多亡今商颂五篇乃未尽亡者外此风雅二
 颂皆周诗也二南虽国风已有进而为雅之渐见周
 之所以盛王黍离不复为雅乃降而侪于列国之风
 见周之所以衰王诗降为国风而诗亡诗亡而春秋
 作矣以诗为教自古已然舜命夔教胄子曰诗言志
 周礼太师教六诗曰风曰雅曰颂曰赋曰比曰兴是
卷一百十一 第 4b 页 WYG0678-0429b.png
 也孔子删诗为三百篇始列于六经而尤以为教人
 之先务视他经犹谆谆焉曰兴于诗曰诵诗三百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谓子伯鱼曰汝为周南召南矣乎
 他日过庭所闻亦先问学诗乎子所雅言诗亦必在
 书礼之先而提纲絜领教人以读诗之法则曰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盖以诗虽三百篇之多大
 要不出美善刺恶二者读美善之诗可以感发吾之
 善心读刺恶之诗可以惩创吾之逸志皆所以正吾
卷一百十一 第 5a 页 WYG0678-0429c.png
 心而使无邪思者学者识赋比兴之体以读风雅颂
 之诗而一以无邪之思为主焉则诗之一经可学矣
 诗序之作或以为孔子或以为子夏或以为国史皆
 无明文可考惟后汉书儒林传以为卫宏作诗序传
 于后今考小序与诗牴牾臆度傅会缪妄浅陋常多
 有根据而得诗意者恒少其非孔子子夏所作而为
 宏所作明矣诸序本自合为一编至毛氏为诗训传
 始引序入经分置各篇之首不为注文而直作经字
卷一百十一 第 5b 页 WYG0678-0429d.png
 于是读者转相尊信无敢拟议至有不通必为之委
 曲迁就穿凿附合宁使经之本文缭戾破碎不成文
 理而终不敢以小序为出于汉儒也独朱文公诗传
 始去小序别为一编序说之可信者取之其缪妄者
 正之而后学者知小序之非闻正大之旨至矣尽矣
 今述文公之传为句解以授幼学又以序与诗异处
 不便观览乃依毛氏序列各篇之首但高下其行以
 别之庶使序之得失开卷了然而诗之意义易于推
卷一百十一 第 6a 页 WYG0678-0430a.png
 寻云
吴氏(迂/)诗传众说
   佚
李氏(恕/)毛诗音训
  四卷
   未见
毛诗诂训
  四卷
卷一百十一 第 6b 页 WYG0678-0430b.png
   未见
毛诗旁注
   未见
朱氏(近礼/)诗传疏释
   佚
 吴澄跋曰朱子之注经诗传为最善学者之穷经亦
 惟诗为易入旴江朱近礼喜读诗随已所知具疏其
 下或有所释或有所广年未二十而专攻一经志可
卷一百十一 第 7a 页 WYG0678-0430c.png
 尚已
蒋氏(宗简/)诗答
   佚
周氏(闻孙/)学诗舟楫
   佚
刘氏(瑾/)诗传通释
  二十卷
   存
卷一百十一 第 7b 页 WYG0678-0430d.png
 杨士奇曰诗传通释元安成刘瑾辑凡二十卷余家
 所有四册其采录各经传及诸儒所发要义又考求
 世次源流至明且备盖会通之书也
 吉安府志刘瑾安福人肆力治诗其说宗朱子而间
 出其所自得又考正诸国世次作者时世察其源流
 辨其音韵审诗乐之合穷删定之由为诗传通释一
 书能阐发朱子之蕴
 黄虞稷曰瑾字公瑾安城人博通经史隐居不仕其
卷一百十一 第 8a 页 WYG0678-0431a.png
 书宗朱子而录各经传及诸儒所发要义并考其世
 次源流焉
    按刘氏通释永乐中胡广等攘其成书为大
    全惟于原书愚按二字更作安成刘氏而已
梁氏(益/)诗传旁通
  十五卷
   存
 翟思忠序曰夫诗六经中之一经也三百篇一言以
卷一百十一 第 8b 页 WYG0678-0431b.png
 蔽之曰思无邪六义以该之曰风赋比兴雅颂盖其
 言之美恶劝焉惩焉使人各正其性情也自圣人删
 之后分而为四曰齐曰鲁曰韩曰毛校之三代独毛
 与经合学者多宗之故曰毛诗由汉而唐诸大名儒
 有传有笺有疏有注异焉同焉各成一家至于有宋
 文公朱先生为之集传阐圣人之微言指学者之捷
 径上以正国风下以明人伦岂但场屋之资而已哉
 三山梁先生友直号庸斋搰搰于此昧必欲闻懵必
卷一百十一 第 9a 页 WYG0678-0431c.png
 欲解参诸先正问之老宿遇有所得手纂成帙曰诗
 传旁通旁通者引用群经兼辑诗说不泥不僻如易
 六爻发挥旁通周流该贯也用功懋矣淑人多矣呜
 呼先生可谓温柔敦厚深于诗之教者与
 黄虞稷曰益本闽人随父家江阴举江浙乡试其书
 专发明朱子之传
 陆元辅曰梁益字友直其先福州人徙居江阴其教
 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务学徒不远千里从之所著诗
卷一百十一 第 9b 页 WYG0678-0431d.png
 传旁通太平路总管府推官滨州翟思忠为之序而
 西亭王孙授经图遂列思忠诗传旁通于目盖因此
 序而讹也
诗绪馀
   未见
许氏(谦/)诗集传名物钞
  八卷
   存
卷一百十一 第 10a 页 WYG0678-0432a.png
 吴师道序曰白云先生许公益之读四书丛说师道
 既为之序其徒复有请曰先生所论著独诗集传名
 物钞为成书向闻屡以示子而一二说亦厕子名于
 其间子盍有以播其说师道窃惟诗之兴尚矣当周
 盛时在下则有二南之风在上则有雅颂之作周公
 取以列之经幽厉之后风雅俱变夫子于诸国之风
 则删其淫邪于公卿大夫之作则取其可为训戒者
 东迁之后王国并列于国风而于商周之初考其遗
卷一百十一 第 10b 页 WYG0678-0432b.png
 失又得商颂之类至鲁颂则因其所用之乐歌以著
 其实以是合于周公之所取而为三百篇若自卫反
 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则稽周公之经残阙失次者
 尔是诗之为经始定于周公再定于夫子遂为不刊
 之典不幸厄于秦火中可疑者多而诸儒不察由汉
 以来毛郑之学专行历唐至宋一二大儒始略出已
 意然程纯公吕成公犹主序说子朱子灼见其谬汛
 扫廓清本义显白每篇则定其人之作每章则约以
卷一百十一 第 11a 页 WYG0678-0432c.png
 赋比兴之分比叶音韵以复古用吟哦上下不加一
 字之法略释而使人自悟破拘挛发蒙蔀复还温柔
 敦厚平易老成之旧自谓无复遗憾呜呼诗一正于
 夫子而制定再正于朱子而义明朱子之功万世永
 赖此名物钞之所为作也自北山何先生基得勉斋
 黄公渊源之传而鲁斋王先生柏仁山金先生履祥
 授受相承逮公四传有衍无问益大以尊公念朱传
 犹有未备者旁搜博采而多引王金氏附以已见要
卷一百十一 第 11b 页 WYG0678-0432d.png
 皆精义微旨前所未发又以小序及郑氏欧阳氏谱
 世次多舛一从朱子补定正音释考名物度数粲然
 毕具其有功前儒嘉惠后学羽翼朱传于无穷岂特
 小补而已哉然有一事关于诗尤重者不可默而弗
 言王先生尝谓今之三百篇非尽夫子之旧秦火诗
 书同祸书亡缺如此何独诗无一篇之失如素绚唐
 棣狸首辔柔先正等篇何以皆不与而已放之郑声
 何为尚存而不削刘歆言诗始出时一人不能独尽
卷一百十一 第 12a 页 WYG0678-0433a.png
 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盖闻夫子三百篇之
 数而未全则以世俗之流传管弦之滥在者足之而
 不辨其非朱子固尝疑桑中溱洧诸篇用之祀何鬼
 神享何宾客何词之讽何礼义之正不得已则取曾
 氏所以论国策者谓存之而使后世知其非所以放
 之之意金先生屡载于论语考證谓诸儒皆然之师
 道尝举以告公公方遵用全经宜不得而取也今钞
 中二南相配图王先生所定者盖合各十有一篇退
卷一百十一 第 12b 页 WYG0678-0433b.png
 何彼秾矣甘棠于王风而削去野有死麇则公固有
 取于斯矣以公之谨重虑深启夫末流破坏之弊然
 卓然有见寤疑辨惑如王先生之言使淫邪三十馀
 篇悉从屏黜之例岂非千古一快朱子复生必以为
 然也惜斯论未究而公不可作矣姑识于序篇之末
 以俟后之君子究焉
 黄溍曰先生是书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
 儒之未备仍存其逸义旁采远援而以已意终之
卷一百十一 第 13a 页 WYG0678-0433c.png
罗氏(复/)诗集传音释
  二十卷
   存
 黄虞稷曰字中行庐陵人
    按曹氏静惕堂有藏本乃合白云许氏名物
    钞而音释之
朱氏(公迁/)诗传疏义
  二十卷
卷一百十一 第 13b 页 WYG0678-0433d.png
   存
 公迁自序曰说诗之难久矣自孔子说烝民㦤德之
 旨孟子说北山贤劳之意而后世难其人汉儒章句
 训诂详于诗则病甚继之者说愈烦意愈窒辽远乎
 千四百年至明道先生说雄雉二章得孔孟说诗之
 法又数十年得朱子而备焉盖诗主咏歌与文体不
 同辞若重复而意实相承也意则委婉而辞若甚倨
 也是则说诗者之难也朱子取法孔子又取法于孟
卷一百十一 第 14a 页 WYG0678-0434a.png
 子又取法于程子少以虚辞助字发之而其脉络较
 然自明三百篇可以读矣然虚辞助字之间似轻而
 重似汎而切苟有卤莽灭裂之心焉未必不以易而
 视之也是则读诗者又当知其难也诸家自立异者
 不论惟辅氏羽翼传说条理通畅甚有赖焉而多冗
 长不修亦时时有相矛盾者且或传之约者与之俱
 约微者与之俱微犹若未能尽也小子鲁钝肤末何
 足与言间因辅氏说而扩充之剖析传文以达经旨
卷一百十一 第 14b 页 WYG0678-0434b.png
 而于未发者必究其蕴已发者不羡其辞庶几子显
 微阐幽之意而因传求经不难也抑尝从事于斯矣
 持其无敢慢之心坚其欲自得之志语助之声随而
 为之上下也立言之趣从而与之周旋也优游餍饫
 积日累月乃若有默契焉此不敏之资困学之方而
 未敢以为是也夫惟以意逆志者必有大过于兹阅
 而教之则幸矣
 何英后序曰先师松坞先生尝谓野谷洪先生初从
卷一百十一 第 15a 页 WYG0678-0434c.png
 游先正朱氏公迁先生之门受读三百五篇之诗一
 日请说周颂维天之命一章之旨先生于集传下训
 释其义发言外之意瞭然明白复请曰于集传皆得
 如此章以发其所未发以惠天下学者岂非斯文之
 幸与时先生以特恩授校官得正金华郡庠日纂月
 注以成其书名曰诗传疏义黄文献公溍一见深加
 叹赏凡兴体之作语意呼应尤切究心焉然学者悦
 慕虽相传录终亦罕睹永乐乙酉先师宗兄世载游
卷一百十一 第 15b 页 WYG0678-0434d.png
 书林至叶君景达家因阅四书通旨而语及疏义景
 达尚德之士屡致书来请梓传岁丁酉英侍先师馆
 于叶氏广勤堂参校是书旁取诸儒之说节其切要
 者录而附之稿成未就锓刻先生还旆考终正统庚
 申景达书来嘱英曰所传诗传疏义辑录遗其藁数
 卷不存愿为补葺而寿诸梓英窃虑其所遗忘恐成
 湮没况景达欲广惠爱之仁故不揆浅陋敬取先师
 所受馀稿谨录补遗重加增释足成是编名曰诗传
卷一百十一 第 16a 页 WYG0678-0435a.png
 疏义详释发明质诸同门友京兄刘剡以卒先师之
 志狂僭之咎固不可逃庶乎有以表述先正斯文之
 德昭际盛代文明之治尚得与四方诸君子共之是
 所愿也
 江西通志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人学于同郡吴中行
 以遗逸徵授翰林直学士章七上力辞乃出为处州
 学正兵乱徙婺源
 乐平县志公迁以至正辛已领浙江乡试教婺州改
卷一百十一 第 16b 页 WYG0678-0435b.png
 处州尝题其室曰阳明之所学者称阳所先生
李氏(公凯/)毛诗句解
  二十卷
   存
 黄虞稷曰公凯宜春人字仲容其书专取吕氏读诗
 记而檃括之
曹氏(居贞/)诗义发挥
   未见
卷一百十一 第 17a 页 WYG0678-0435c.png
 江西通志曹居贞庐陵人著诗义发挥永乐中修大
 全多采之
焦氏(悦/)诗讲疑
   佚
 苏天爵表墓曰先生姓焦氏讳悦字子和与同郡安
 熙讲说六经之旨伊洛诸儒之训莫不究其精微中
 台御史表其学行可为人师授真定郡学官号其居
 曰兑斋有诗讲疑一编藏于家
卷一百十一 第 17b 页 WYG0678-0435d.png
颜氏(达/)诗经讲说
   未见
 陆元辅曰江陵人
夏氏(泰亨/)诗经音考
   佚
 绍兴府志夏泰亨字叔通会稽人领乡荐官翰林院
 编修
吴氏(师道/)诗杂说
卷一百十一 第 18a 页 WYG0678-0436a.png
  二卷
   未见
卢氏(观/)诗集说
   未见
 黄虞稷曰字彦达昆山人熊之父
杨氏(璲/)诗传名物类考
   未见
 两浙名贤录璲字元度馀姚人注诗传名物类考侍
卷一百十一 第 18b 页 WYG0678-0436b.png
 御史姚黻上于朝历宁海缙云及本州学官
俞氏(远/)诗学管见
   未见
苏氏(天爵/)读诗疑问
  一卷
   存
 天爵自述曰戊辰之冬阅朱子诗集传吕氏读诗记
 偶有所疑辄笔录之盖将就有道而正焉非愿学固
卷一百十一 第 19a 页 WYG0678-0436c.png
 哉高叟之为诗也
吴氏(简/)诗义
   佚
 绍兴府志吴简字仲广吴江人以荐入官历绍兴学
 录
杨氏(舟/)诗经发挥
   佚
 江西通志杨舟字道济吉水人
卷一百十一 第 19b 页 WYG0678-0436d.png
 湖广总志杨舟字梓夫慈利人登进士任茶陵同知
 历迁翰林待制
韩氏(性/)诗音释
  一卷
   佚
 陆元辅曰元慈湖书院山长会稽人韩性明善撰
贡氏(师泰/)诗补注
  二十卷
卷一百十一 第 20a 页 WYG0678-0437a.png
   佚
林氏(泉生/)诗义矜式
  十二卷
   存
 缪泳曰此专为科举而设无足存也
    按泉生行状墓志俱吴海作平生著述秪载
    春秋论断而无诗义矜式一书殆书贾所托
    也
卷一百十一 第 20b 页 WYG0678-0437b.png
秦氏(玉/)诗经纂例
   佚
 杨维桢志墓曰先生讳玉字德卿姓秦氏其先盐城
 人徙居崇明又徙昆之太仓家焉通五经尤邃于诗
 教授乡里二十年既没其徒私谥曰孝友先生
余氏(希声/)诗说
  四卷
   佚
卷一百十一 第 21a 页 WYG0678-0437c.png
 括苍汇记余希声青田人
周氏(鼎/)诗经辨正
   佚
 宋濂志墓曰周鼎字仲恒先世自安成徙庐陵从湜
 溪郭正表游六经有所疑滞纵横扣击惟恐其弗明
 积功既久多超特之见谓诗分正变之说固肇于汉
 儒然而正中有变变中有正不可执一而求况其体
 制音节夐然不侔若虚心玩之策书紊乱瞭然可见
卷一百十一 第 21b 页 WYG0678-0437d.png
 必各从其类然后可辨世道升降之由其诗虽非盛
 时之作其人既贤其书犹近于古必附小大雅之正
 者劝惩之义庶有托焉先王以礼乐化成天下而于
 诗之用见之其效至于协和神人之应非空言比也
 君于六经皆有论著未及完独诗经辨正若干卷藏
 于家
方氏(道睿/)诗记
   佚
卷一百十一 第 22a 页 WYG0678-0438a.png
 两浙名贤录方道睿字以愚淳安人蛟峰先生之曾
 孙登至顺二年进士第授翰林编修官调嘉兴推官
 再调杭州判官引疾归洪武初两被召不赴
朱氏(倬/)诗疑问
  七卷
   存
 刘锦文跋曰诗经疑问朱君孟章所拟以淑人者也
 朱君以明经取科第凡所辨难诚足以发朱子之蕴
卷一百十一 第 22b 页 WYG0678-0438b.png
 而无高叟之固然其间有有问无答者岂真以为疑
 哉在乎学者深思而自得之耳旧本先后无绪今特
 为之论定使旨同而辞小异者因得以互观焉
 成德序曰诗疑问七卷元进士朱倬孟章著朱氏授
 经图焦氏经籍志皆作六卷今本七卷末附南昌赵
 德诗辨说一卷余始得是书称盱黎进士朱倬莫知
 为何如人考之汉书地理志豫章郡下有南城县注
 云县有旴水图经云在县东二百一十步一名建昌
卷一百十一 第 23a 页 WYG0678-0438c.png
 江亦名旴江名胜志云县之东境有新城县立于宋
 绍兴八年就黎滩镇置县因号黎川然后知倬为建
 昌新城人及考近所为建昌志仅于科第中有倬姓
 名载其为遂昌尹而已他无所见也暇读新安文献
 志载明初歙人汪睿仲鲁所为七哀辞盖录元季守
 节服义者七人而倬与焉因得据其辞而考定之辞
 言倬以辛巳领江西乡荐登壬午第考龚艮历代甲
 子编年辛巳为顺帝至正元年壬午其二年而志载
卷一百十一 第 23b 页 WYG0678-0438d.png
 倬以至顺元年登第考至顺为文宗纪元岁在庚午
 仲鲁之交倬当辛卯壬辰间倬自言登第十年壬午
 至辛卯恰如其数则志所云至顺者误也岂以顺帝
 至正二年遂讹而为至顺耶辞言初授某州同知以
 忧家居服阕授文林郎遂安县尹则已为官矣而倬
 之言于仲鲁者曰登科十年未沾寸禄仲鲁哀辞亦
 有十年未禄奚命之屯语殊不可解岂两任皆试职
 故不授禄耶哀辞言壬辰秋寇由开化趋遂安吏卒
卷一百十一 第 24a 页 WYG0678-0439a.png
 逃散倬大书于座有生为元臣死为元鬼语遂坐公
 所以待尽寇焚廨舍乃赴水死遂安为严州属邑壬
 辰为至正十二年考元史是年七月饶徽贼犯昱岭
 关陷杭州路当是其时盖蕲黄馀党由衢而至严者
 也哀辞言后竟无传其事者岂非以邑小职卑时方
 大乱省臣以失陷郡邑自饰不遑遂掩其事而不鸣
 于朝耶哀辞又称其下车兴学诵诗民熙化洽盖倬
 固当时良吏不仅以一死自了者而元史既不为之
卷一百十一 第 24b 页 WYG0678-0439b.png
 立传郡人亦不载其行事于志苟非仲鲁是辞不几
 与荒燐野蔓同尽哉诚可哀也已辞称岁庚寅倬同
 考浙江乡试始识仲鲁于葛元哲家因见仲鲁诗义
 而惜其不遇盖倬以同经阅卷则其著是书无疑其
 为是书也当在未为县尹之前其论经义大抵发朱
 子集传之蕴往往微启其端而不竟其说盖欲使学
 者心思自得不欲遽告以微辞妙义也赵德者故宋
 宗室举进士入元不仕隐居豫章东湖于诸经皆有
卷一百十一 第 25a 页 WYG0678-0439c.png
 辨说诗其一耳嗟嗟倬以义烈著德以高隐称虽无
 经学皆可表见况著述章章若是乎是不可以无传
 也已
 
 
 
 
 
卷一百十一 第 25b 页 WYG0678-0439d.png
 
 
 
 
 
 
 
 经义考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