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 第 1a 页 WYG0678-04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十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诗(十三/)
洪氏(咨夔/)诗注
   佚
熊氏(刚大/)诗经注解
   佚
卷一百十 第 1b 页 WYG0678-0417b.png
 陆元辅曰建阳熊刚大从蔡渊黄干游为建安教授
 有诗经注解学者称古溪先生
高氏(斯得/)诗肤说
   佚
顾氏(文英/)诗传演说
   佚
 刘克庄曰顾贡士诗传大略如郑夹漈
董氏(鼎/)诗传
卷一百十 第 2a 页 WYG0678-0417c.png
   佚
李氏(彖/)诗讲义
   佚
郑氏(犀/)诗古音辨(犀或作庠/)
  宋志一卷
   佚
刘氏(元刚/)诗演义
   佚
卷一百十 第 2b 页 WYG0678-0417d.png
章氏(叔平/)读诗私记
   佚
 黄震序曰诗自卫宏作小序诸儒往往凭之以说诗
 随其所发理趣虽精而诗之所以作则世远未必知
 其果然否也王雪山郑夹漈始各舍序而言诗朱晦
 庵因夹漈而酌以人情天理之自然而折衷之所以
 开示后学者已明且要东莱吕氏读诗时尝杂记诸
 儒之旧说未及成书公已下世学者以其朱晦庵之
卷一百十 第 3a 页 WYG0678-0418a.png
 说异而与旧传之诸说同也或莫适从临川章君叔
 平因两家之异参诸说之详断以已见名以私记无
 一语随人之后其用功之精勤与谦虚不敢自信之
 意果何如哉余得而读之三叹不忍去手方欲从之
 面请则已拜予祠之命东归矣始志篇端归之尚俟
 后会云
蔡氏(梦说/)诗笺
  八卷
卷一百十 第 3b 页 WYG0678-0418b.png
   佚
 赤城新志蔡梦说字起岩黄岩人从车敬斋游究心
 濂洛之学开门授徒黄超然高志尹方仪皆其弟子
 也所著书多散亡独笺诗八卷藏于家
俞氏(德邻/)佩韦斋辑闻诗说
  一卷
   存
 曹溶曰宋季俞德邻永嘉人著有佩韦斋辑闻中有
卷一百十 第 4a 页 WYG0678-0418c.png
 诗说一十三条
姚氏(隆/)诗解
   佚
 黄渊序曰心动物也诗亦动物也岂可以言语求哉
 惟不说者为上矣夫子弦歌而取三百十有一篇断
 之以思无邪一语即诗论诗他无文字洙泗言诗特
 子贡子夏见于鲁论耳齐鲁毛韩四家出传兴而经
 废矣序文不知果谁所作毛苌于序犹无所与郑康
卷一百十 第 4b 页 WYG0678-0418d.png
 成惟序是信叔世讲师又出入毛郑间跛眇相迓笑
 者孩之虽然语初学者不为诂释彼岂知或大或小
 或博或约或显或晦或抑或扬之妙此野庵诗解所
 以作也是解也参之李迂仲订之张敬夫序之可者
 从之否则正之谓风雅颂皆始于文王谓风关雎鹊
 巢乃应其声谓二雅声有大小非政有大小谓王风
 乃王城之声谓国风无变风二雅无变雅谭诗平易
 如此野庵姚姓隆名赠朝散大夫萧之韶溪人
卷一百十 第 5a 页 WYG0678-0419a.png
黄氏(震/)读诗一得
  一卷
   存
 震自序曰毛诗注释简古郑氏虽以礼说诗于人情
 或不通及多改字之弊然亦多有足以裨毛诗之未
 及者至孔氏疏义出而二家之说遂明本朝伊川与
 欧苏诸公又为发其理趣诗益焕然矣南渡后李迂
 仲集诸家为之辨而去取之南轩东莱止集诸家可
卷一百十 第 5b 页 WYG0678-0419b.png
 取者视李氏为径而东莱之诗记独行岷隐戴氏遂
 为续诗记建昌段氏又用诗记之法为集解华谷严
 氏又用其法为诗缉诸家之要者多在焉此读诗之
 本说也雪山王公质夹漈郑公樵始皆去序而言诗
 与诸家之说不同晦庵先生因郑公之说尽去美刺
 探求古始其说颇惊俗虽东莱不能无疑焉夫诗非
 序莫知其所自作去之千载之下欲一旦尽去自昔
 相传之说别求其说于茫冥之中诚亦难事然其指
卷一百十 第 6a 页 WYG0678-0419c.png
 桑中溱洧为郑卫之音则其辞晓然诸儒安得回护
 而谓之雅音若谓甫田大田诸篇皆非刺诗自今读
 之皆蔼然治世之音若谓成王不敢康之成王为周
 成王则其说实出于国语亦文义之晓然者其馀改
 易固不可一一尽知若其发理之精到措辞之简洁
 读之使人瞭然亦孰有加于晦庵之诗传者哉学者
 当以晦庵诗传为主至其改易古说间有于意未能
 遽晓者则以诸家参之庶乎得之矣
卷一百十 第 6b 页 WYG0678-0419d.png
谢氏(枋得/)诗传注疏
   佚
 陆元辅曰叠山诗传疏发明透畅大全中所采颇多
王氏(拍/)诗可言集
  宋志二十卷
   未见
 方回序曰可言集前后二十卷金华鲁斋王公柏之
 所著也此集专以评诗故曰可言前集取文公文集
卷一百十 第 7a 页 WYG0678-0420a.png
 语录等所论三百五篇之所以作及诗之教之体之
 学而及于骚次取文公所论汉以来至宋及题跋近
 世诸公诗后集各专一类而论其诗者二十三人曰
 濂溪横渠龟山罗豫章李延平徐逸平胡文定致堂
 五峰朱韦斋刘屏山潘默成吕紫微曾文清文公宣
 公成公黄谷城黄勉斋程蒙斋徐毅斋刘篁㟳刘漫
 塘附见者五人曰刘静春曾景建赵昌父方伯谟李
 果斋其第十三卷专取汉唐山夫人房中乐然则其
卷一百十 第 7b 页 WYG0678-0420b.png
 立论可谓严矣文公成公于思无邪各为一说前辈
 谓之未了公案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自古
 及今皆谓作诗者思无邪文公独不谓然论语集注
 谓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
 创人之逸志观此固已为诗之言有善有恶作诗之
 人不皆思无邪矣犹未也文集第七十卷读东莱诗
 记乃有云孔子之称思无邪也以为诗三百篇劝善
 惩恶虽其要归无不出于正然未有若此言之约而
卷一百十 第 8a 页 WYG0678-0420c.png
 尽者尔非以作诗之人所思皆无邪也今考东莱所
 说见桑中诗后谓诗人以无邪之思作之学者当以
 无邪之思读之文公则辨之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
 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二公之说不同如此又雅
 郑二字文公谓桑中溱洧即是郑声卫乐二雅乃雅
 也成公谓桑中溱洧亦是雅声彼桑间濮上已放之
 矣予尝详录二先生异说于思无邪章今鲁斋但纪
 文公之说而不纪成公之说虽引成公读诗记所说
卷一百十 第 8b 页 WYG0678-0420d.png
 十有三条而桑中诗后一条不录无乃以文公之说
 为是耶别见鲁齐诗说则谓今之三百五篇非尽夫
 子之三百五篇 秦法严密诗岂独全窃意删去之
 诗容有存于里巷浮薄之口汉儒病其亡逸槩谓古
 诗取以足数小序又文以他辞而后儒不敢议欲削
 去淫奔之诗三十有二以合圣人放淫之大训予晚
 进未敢遽从窃谓桑中溱洧非淫奔者自为之诗彼
 淫奔者有此事而旁观之人有羞恶之心故形为歌
卷一百十 第 9a 页 WYG0678-0421a.png
 咏以刺讥丑恶若今鄙俚如赚如令连篇累牍形容
 狭邪之语无所不至岂淫者自为之乎旁观者为之
 也文公以淫奔之诗出于淫奔者之口故不惟不信
 小序而大序止乎礼义之言亦致疑焉盖谓桑中溱
 洧等作未尝止乎礼义也予妄意以为采诗观风诗
 亦史也郑卫之淫风盛矣其国岂无君子与好事者
 察见其人情状故从而歌咏之其所以歌咏之盖将
 以扬其恶虽近于戏狎而实亦足以为戒也文公以
卷一百十 第 9b 页 WYG0678-0421b.png
 为淫奔者自为是诗则其人亦至不肖大无耻矣恶
 人之尤也圣人何录焉成公谓诗雅乐也祭祀朝聘
 之所用也桑间濮上之音郑卫之乐也世俗之所用
 也桑中溱洧诸篇作于周道之衰虽已烦趣犹止于
 中声孔子尝欲放郑声岂有删诗示万世乃收郑声
 以备六艺乎此说不为无理而文公则谓郑风卫风
 若干篇即是郑卫大雅小雅若干篇即是雅二南正
 风房中之乐也二雅之正朝廷之乐也商周之颂宗
卷一百十 第 10a 页 WYG0678-0421c.png
 庙之乐也变雅无施于事变特里巷之歌谣耳必曰
 三百篇皆祭祀朝聘之所用则未知桑中溱洧之属
 当以荐何等之鬼神接何等之宾客耶此二说者内
 翰尚书王公应麟与予一商略之矣作诗不皆思无
 邪文公纠成公之说也因是遂辨雅郑二字而及于
 三百篇或用为乐或不用为乐三节不同所以谓之
 未了公案学者不可不细考也予考十家所评诗话
 始于胡苕溪博也终于王鲁斋约也欲学诗者观是
卷一百十 第 10b 页 WYG0678-0421d.png
 足矣
诗辨说(或作诗疑/)
  二卷
   存
 柏自序曰圣人之道以书而传亦以书而晦夫天高
 地下万物散殊皆与道为体然载道之全者莫如书
 既曰以是而传又曰以是而晦何也在昔上古教化
 隆盛学校修明圣人之道流行宣著虽无书可也惟
卷一百十 第 11a 页 WYG0678-0422a.png
 教化有时而衰学校有时而废道之托于人者始不
 得其传然后笔于言存于简册以开后之学者而书
 之功大矣及其专门之学兴而各主其传训詀之义
 作而各是其说或胶于浅陋或骛于高远援据傅会
 穿凿支离诡受以饰私驾古以借重执其词而害于
 意者有之袭其讹而诬其义者有之遂使圣人之道
 反晦蚀残毁卒不得大明于天下故曰以书而晦此
 无他识不足以破其妄力不足以排其非后世任道
卷一百十 第 11b 页 WYG0678-0422b.png
 者之通病也紫阳朱夫子出而推伊洛之精蕴取圣
 经于晦蚀残毁之中专以四书为义理之渊薮于易
 则分还三圣之旧于诗则掇去小序之失此皆千有
 馀年之惑一旦汛扫平荡其功过孟氏远矣然道之
 明晦也皆有其渐盖非一朝夕之积集其成者不能
 无赖于其始则前贤之功有不可废正其大著者不
 能无遗于其小则后学之责有不可辞大抵有探讨
 之实者不能无所疑有是非之见者不容无所辨苟
卷一百十 第 12a 页 WYG0678-0422c.png
 轻于改而不知存古以缺疑固学者之可罪纽于旧
 而不知按理以复古岂先儒所望于后之学者何后
 世徇破裂不完之经以坏明白不磨之理乎予因读
 诗而薄有疑既而思益久而疑益多不揆浅陋作诗
 十辨一曰毛诗辨二曰风雅辨三曰王风辨四曰二
 雅辨五曰赋诗辨六曰豳风辨七曰风序辨八曰鲁
 颂辨九曰诗亡辨十曰经传辨非敢妄拟圣人之经
 也直欲辨后世之经而已
卷一百十 第 12b 页 WYG0678-0422d.png
 成德序曰金华王文宪公于六经四子之书论说最
 富诗则有读诗记十卷诗可言二十卷诗辨说二卷
 见吴礼部正传节录行实中今所传诗疑则行实未
 载卷帙不分绎其辞殆即诗辨说因公于书有书疑
 遂比而同之也古之说诗者率本大小序自晦庵朱
 子去序言诗遂以列国之风多指为男女期会赠答
 之作公师事何文定文定学于黄文肃文肃受业朱
 子之门宜其以郑卫诸诗信为淫奔者所作且疑三
卷一百十 第 13a 页 WYG0678-0423a.png
 百五篇岂尽夫子之旧容或有删去之诗存于闾巷
 之口汉初诸儒各出所记以补其缺佚者又以二南
 各十有一篇两两相配于是削去野有死麇一篇退
 何彼秾矣甘棠于王风其自信之坚过于朱子此则
 汉唐以来群儒莫之敢为者也文定尝语公矣诸经
 既经朱子订定且当谨守不必又多起疑论有欲为
 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昔贤之善诲人如此
    按诗有南有风有雅有颂用之乡人邦国秩
卷一百十 第 13b 页 WYG0678-0423b.png
    然一定而不可紊故一豳也有豳诗有豳雅
    有豳颂鼓钟之诗曰以雅以南论语雅颂各
    得其所南之不可移于风犹风之不可杂于
    雅颂也自朱子专主去序言诗而郑卫之风
    皆指为淫奔之作数传而鲁斋王氏遂删去
    其三十二篇且于二南删去野有死麇一篇
    而退何彼秾矣甘棠于王风夫以孔子之所
    不敢删者鲁斋毅然削之孔子之所不敢变
卷一百十 第 14a 页 WYG0678-0423c.png
    易者鲁斋毅然移之噫亦甚矣世之儒者以
    其渊源出于朱子而不敢议则亦无是非之
    心者也
戴氏(亨/)朱子诗传辨正
   佚
江氏(恺/)诗经讲义
   佚
 徽州府志恺字伯几婺源人贡礼闱宋亡衣齐衰隐
卷一百十 第 14b 页 WYG0678-0423d.png
 居学者称雪江先生
陈氏(深/)清全斋读诗编
   未见
陈氏(晋/)诗讲义
  一卷
   存
陈氏(焕/)诗传微
   佚
卷一百十 第 15a 页 WYG0678-0424a.png
 黄虞稷曰字时可丰城人宋末两预漕荐入元不仕
丘氏(葵/)诗正义(或作口义/)
   佚
俞氏(琰/)弦歌毛诗谱
  一卷
   未见
何氏(逢原/)毛诗通旨
   佚
卷一百十 第 15b 页 WYG0678-0424b.png
 李德恢严州府志逢原字文澜分水人咸淳间官中
 书舍人入元被荐不起
赵氏(德/)诗辨说
  七卷
   阙
 黄虞稷曰德宋宗室入元隐居豫章东湖自号铁峰
 诗辨疑本七卷附录朱氏疑问后者其撮要也
熊氏(禾/)毛诗集疏
卷一百十 第 16a 页 WYG0678-0424c.png
   佚
吴氏(失名/)诗本义补遗
  宋志二卷
   佚
    按王氏困学纪闻载鹤林吴氏论诗曰兴之
    体足以感发人之善心毛氏自关睢而下总
    百十六篇首系之兴风七十小雅四十大雅
    四颂二注曰兴也而比赋不称焉盖谓赋直
卷一百十 第 16b 页 WYG0678-0424d.png
    而兴微比显而兴隐也吴氏未详其名其书
    出于朱子集传之前未审即宋志所载本义
    补遗否也
亡名氏毛诗小疏
  宋志二十卷
   佚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因孔疏为本删取要义辅
 益经注云
卷一百十 第 17a 页 WYG0678-0425a.png
毛诗馀辨
  通志四卷
   佚
毛诗别集正义
  通志一卷
   佚
毛诗释题(崇文目释作解/)
  宋志二十卷
卷一百十 第 17b 页 WYG0678-0425b.png
   佚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篇端总叙诗义次述章旨
 盖近儒之为者与
毛诗正数
  宋志二十卷
   佚
毛诗释篇目疏
  宋志十卷
卷一百十 第 18a 页 WYG0678-0425c.png
   佚
诗疏要义
  宋志一卷
   佚
毛诗玄谈
  宋志一卷
   佚
毛诗章疏
卷一百十 第 18b 页 WYG0678-0425d.png
  宋志三卷(绍兴书目二卷/)
   佚
毛诗通义
  宋志二十卷
   佚
毛郑诗学
  宋志十卷
   佚
卷一百十 第 19a 页 WYG0678-0426a.png
纂图互注毛诗
  二十卷
   存
 陆元辅曰此书不知何人编辑锓刻甚精首之以毛
 诗举要图二十五曰十五国风地理图曰太王胥宇
 图曰宣王考室图曰文武丰镐之图曰春藉田祈社
 稷图曰巡守柴望祭告图曰灵台辟雍之图曰閟宫
 路寝之图曰我将明堂之图曰诸侯泮宫之图曰兵
卷一百十 第 19b 页 WYG0678-0426b.png
 器之图曰周元戌图曰秦小戎图曰有瞽始作乐图
 曰丝衣绎宾尸图曰朝服之图曰后夫人妇人服之
 图曰冠冕弁图曰带佩芾图曰衣裘币帛之图曰祭
 器之图曰乐舞器图曰器物之图曰四诗传校图上
 下各图或引注疏或引礼书详注其下传校图则按
 汉三史而为之者也次之以毛诗篇目每诗题下采
 毛诗首句注之其卷一至终则全录大小序及毛传
 郑笺陆氏释文而采左传三礼有及于诗者为互注
卷一百十 第 20a 页 WYG0678-0426c.png
 又摽诗句之同者为重言诗意之同者为重意盖唐
 宋人帖括之书也
诗义断法
  一卷
   佚
    右见菉竹堂书目
 
 
卷一百十 第 20b 页 WYG0678-0426d.png
 
 
 
 
 
 
 
 经义考卷一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