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六
卷九十六 第 1a 页 WYG0678-02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九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二十五/)
王氏(安石/)洪范传
  宋志一卷
   存
 安石进洪范表曰臣闻天下之物大小有彝后先有
卷九十六 第 1b 页 WYG0678-0270d.png
 伦序者天之道叙之者人之道天命圣人以叙之而
 圣人必考古成已然后以所尝学措之事业为天下
 利苟非其时道不虚行陛下德义之高术智之明足
 以黜天下之嵬琐而兴其豪杰以图尧禹太平之治
 而朝廷未化海内未服纲纪宪令尚或纷如意者殆
 当考箕子之所述以深发独智趋时应物故也臣尝
 以芜废腐馀之学得备论思劝讲之官擢与大政又
 弥寒暑勋绩不效俛仰甚惭谨取旧所著洪范传删
卷九十六 第 2a 页 WYG0678-0271a.png
 润缮写辄以草芥之微求裕天地 又跋曰古之学
 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
 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
 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
 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
 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
 将善其口耳也孔子没道日以衰熄浸淫至于汉而
卷九十六 第 2b 页 WYG0678-0271b.png
 传注之家作为师则有讲而无应为弟子则有读而
 无问非不欲问也以经之意为尽于此矣吾可无问
 而得也岂特无问又将无思非不欲思也以经之意
 为尽于此矣吾可以无思而得也夫如此使其传注
 者皆已善矣固足以善学者之口耳不足善其心况
 其有不善乎宜其历年以千数而圣人之经卒于不
 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于世也予悲夫洪范者
 武王之所以虚心而问与箕子之所以悉意而言为
卷九十六 第 3a 页 WYG0678-0271c.png
 传注者汨之以至于今冥冥也于是为作传以通其
 意呜呼学者不知古之所以教而蔽于传注之学也
 久矣当其时欲其思之深问之切而后复焉则吾将
 孰待而言耶孔子曰予欲无言然未尝无言也其言
 也盖有不得已焉孟子则天下固以为好辨盖邪说
 暴行作而孔子之道几于熄焉孟子者不如是不足
 与有明也故孟子曰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夫予
 岂乐反古之所以教而重为此哓哓哉其亦不得已
卷九十六 第 3b 页 WYG0678-0271d.png
 焉者也
 晁公武曰王介甫撰以刘向董仲舒伏生明灾异为
 蔽而别著此传以庶徵所谓若者不当训顺当训如
 人君之五事如天之雨晹燠寒风而已大意言天人
 不相干虽有变异不足畏也
 陈善曰洪范金曰从革新义云能从能革而荆公洪
 范传又云金性能从惟革者之所化二义不同
 黄震曰荆公洪范传其字义多足取者
卷九十六 第 4a 页 WYG0678-0272a.png
余氏(焘/)改正洪范
  一卷
   存
 龚明之曰余焘字元辅方舍法欲行上书引成周事
 力赞之因命以官累迁至正郎后复上书改洪范篇
 自王省惟岁至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乃属之四五纪
 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之下谓
 凡九畴皆有衍文惟四五纪无之至于八庶徵之后
卷九十六 第 4b 页 WYG0678-0272b.png
 既言肃时雨若止蒙恒风若意已断矣而又加王省
 惟岁已下之文则近于赘或者是其说然为台諌所
 弹不果施行
孔氏(武仲/)洪范五福论
  一篇
   存
苏氏(辙/)洪范五事说
  一篇
卷九十六 第 5a 页 WYG0678-0272c.png
   存
晁氏(补之/)洪范五行说
  一篇
   存
晁氏(说之/)洪范小传
  一篇
   存
 说之跋曰说之二十年前为洪范之学本诸伏生刘
卷九十六 第 5b 页 WYG0678-0272d.png
 向一行而古今之说不敢遗也为传数千言靖康丙
 午冬遇金兵于睢阳五世图书悉已灰烬宁论洪范
 之传今年戊申冬漂流金陵遇东里好学后生标记
 予传之五行于本书予见之欣然如觏再生之物也
 方抱病于冬至前一日作此小其次序则本泰山姜
 至之论五行则张廷评景发之云
曾氏(致/)洪范传
  通志一卷
卷九十六 第 6a 页 WYG0678-0273a.png
   佚
卢氏(硕/)洪范图章
  一篇
   存
 硕自序曰予以尚书洪范篇书于缣素施于屋壁有
 客睹之而言曰此其所谓君人之大法武王所以继
 三为明盖能尽心于是也苟将诸吾君列乎凤扆之
 右足以兴三代之理予乃条其事为章以奏之
卷九十六 第 6b 页 WYG0678-0273b.png
四先生洪范解要
  六卷
   佚
    按四先生者刘氏彝曾氏巩苏氏辙吕氏吉
    甫也
范氏(浚/)洪范论
  一篇
   存
卷九十六 第 7a 页 WYG0678-0273c.png
陈氏(伯达/)翼范
  宋志一卷
   未见
 王圻曰伯达绍兴中进士
 高层云曰伯达翼范有九图九说
孟氏(先/)尚书洪范五行记
  宋志一卷
   佚
卷九十六 第 7b 页 WYG0678-0273d.png
吴氏(仁杰/)尚书洪范辨图
  宋志一卷
   未见
 王应麟曰仁杰撰洪范辨一卷增立新图辨欧阳修
 苏洵辙所论
郑氏(耕老/)洪范训释
   佚
蔡氏(元定/)洪范解
卷九十六 第 8a 页 WYG0678-0274a.png
  一卷
   未见
郑氏(思孟/)洪范解义
   佚
 闽书思孟字齐卿宁德人受业朱文公之门著洪范
 解义以发明文公皇极辨之蕴
陈氏(埴/)洪范解
  一卷
卷九十六 第 8b 页 WYG0678-0274b.png
   未见
林氏(维屏/)洪范论
  一卷
   未见
赵氏(善湘/)洪范统纪(宋史列传作统论/)
  一卷
   未见
 张萱曰宋开禧间宗室濮园善湘著
卷九十六 第 9a 页 WYG0678-0274c.png
    按叶氏菉竹堂目有之
蔡氏(元鼎/)洪范会元
   佚
 闽书元鼎漳浦人不登宦籍以文自豪所著有中庸
 大学解论语孟子讲义洪范会元
冯氏(去非/)洪范补传
  一卷
   未见
卷九十六 第 9b 页 WYG0678-0274d.png
 姓谱去非都昌人椅之子淳祐初进士
    按叶氏菉竹堂目有之
邹氏(元佐/)洪范福极奥旨
  五卷
   佚
陈氏(刚/)洪范手抄
  一卷
   佚
卷九十六 第 10a 页 WYG0678-0275a.png
刘氏(汉传/)洪范奥旨
   佚
 两浙名贤录刘汉传字习甫上虞人宝祐四年进士
 累迁两浙转运使进司农卿临终书生为宋民死为
 宋鬼之句
胡氏(希是/)洪范考订
   佚
 江西通志胡希是字则翁高安人通诸经元革命后
卷九十六 第 10b 页 WYG0678-0275b.png
 家居著述方严有守一介不苟取予
赵氏(孟頫/)洪范图
  一卷
   未见
 文徵明曰赵文敏公书洪范篇并画箕子武王授受
 之意公以宋之公族仕于维新之朝议者每以为恨
 然武王伐纣箕子为至亲既受其封而复授之以道
 千载之下不以为非然则公独不得引以自盖乎公
卷九十六 第 11a 页 WYG0678-0275c.png
 素精尚书尝为之集注今独书此篇不可谓无意也
胡氏(一中/)定正洪范集说
  一卷
   存
 贡师泰序曰伏羲观马图而画卦神禹因龟书而叙
 畴至我夫子系易乃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
 图书似皆为画卦出而叙畴若无与焉此千岁之下
 辨议纷纭虽更周邵程朱诸大儒之论犹莫知所适
卷九十六 第 11b 页 WYG0678-0275d.png
 从也况九畴之传错出乎五皇极之下蔡氏著书竟
 莫之正是学者不能无惑焉会稽胡君一中深有得
 王文吴三先生之说摭其所长而订正之分经别传
 以传附经自成一书名之曰定正洪范然后义理明
 白脉络贯通而神禹叙畴之义粲然如指诸掌夫龟
 书马图自周程朱子固未尝易置其名今胡君直以
 圆九为图方十为书而画卦者兼取之以分先后天
 其卓然有见者哉虽然神圣有作动与天合使龟龙
卷九十六 第 12a 页 WYG0678-0276a.png
 不出于河洛则卦固画畴固叙也感麟而作春秋观
 兔而知易象变通交互理无不在非深于道者其孰
 能与于斯
 一中自序曰洪范一篇鲁斋王先生本心文先生草
 庐吴先生皆有考定本所见不同互有得失窃因括
 苍鲍氏有定正武成之论以竹简每行十三字而定
 其差推之于范则史氏之序五行初一以下为畴之
 经大禹本文也以河图九数为纲以洛书十数为目
卷九十六 第 12b 页 WYG0678-0276b.png
 一五行以下亦禹所授之章水曰润下以下则箕子
 所释之传也二五事至福极皆然九章皆当析大禹
 之经箕子之传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而八政五纪同
 传五福六极亦然其文则因三先生所定各摭所长
 以正之初非自敢出于臆见以取缪妄僭踰之罪也
 意者竹简每行十三字今详其字数甚严不空一字
 其脱简偶因文义断处而差入今疏于每节之上于
 是作图以明五行之配集注以著九章之旨然亦不
卷九十六 第 13a 页 WYG0678-0276c.png
 敢自是藏之家塾时出而质之同志云 又曰延平
 芹西徐氏道泰著河洛本始集先儒之说定九数为
 河图十数为洛书以正启蒙之误其言曰河图洛书
 皆出于上世伏羲则之以造易因河图对待之位而
 画先天八卦因洛书流行之位而画后天八卦大禹
 复则之以作范以河图九数为体叙九畴之纲以洛
 书十数为用叙九畴之目其叙九功则以河图五行
 水火金木土逆尅之序为六府其治水别州则以洛
卷九十六 第 13b 页 WYG0678-0276d.png
 书水木火土金顺生之序画九州其说具载本始之
 书一中尝为之校正而启蒙之疑积有年一旦涣然
 冰释且与甬东王太古氏所著易说问荅之书若合
 符契盖以天下之理无不同所以合也尝谓图书之
 疑因汉儒洛书止以作范一言之误而启千载之惑
 越上韩明善先生性深以此言为然今因洪范定正
 之文取芹西之说而为之释壹皆萃先儒之论以摭
 其所长而合禹经箕传之旨俾可行于天下所谓为
卷九十六 第 14a 页 WYG0678-0277a.png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初非区区之臆说也
 陈显曾跋曰书经秦火而后出于孔氏之壁藏与伏
 生之所口授故或舛讹相承由汉以来未有更定之
 者会稽胡公允文独因王文吴三先生所定之旨更
 复详考为定正洪范一编其用心可谓详且密矣窃
 尝论之九数之列天之所锡也至理寓焉九畴之目
 禹之所叙也辞以发其理焉绎而广之箕子之所推
卷九十六 第 14b 页 WYG0678-0277b.png
 也致详以究其义焉序而辞者经也绎以详之者传
 也史臣列之始必不紊而编简错乱不能无舛允文
 定而正之非独使学者易于观览而于圣贤之旨无
 复遗憾允文盖有功于洪范者矣公之令子温字尊
 道袭藏惟久不敢失坠今刻之三山郡庠是亦善继
 人之志为可嘉也请仆识其后谨书以归之若夫以
 九为图以十为书则刘牧氏之说允文宗之其必有
 所见矣他日请从尊道示其要领庶相与懋明之
卷九十六 第 15a 页 WYG0678-0277c.png
 黄虞稷曰一中字允文诸暨人元绍兴路录事
谢氏(章/)洪范衍义
   佚
 吴师道后序曰洪范一书有大禹之言有箕子之言
 自为纪传其文甚明而传注者昧焉孔氏以初一曰
 五行止威用六极为禹所第叙而不及其馀中又颇
 有错简先儒或是正一二而未究故读书者不能无
 疑谢氏章作衍义考图数之错综而推极其变萃经
卷九十六 第 15b 页 WYG0678-0277d.png
 说之精要而发明其遗可谓用志于此矣但其开端
 之说引禹谟九功即为九畴谓范为箕子所自陈因
 九功而演者其言曰六府继以三事五行继以五事
 九功继以戒休董威九畴终以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禹列榖于金木水火土之次箕子则专言五行而以
 稼穑归之土之甘三事衍为五事正德衍为三德五
 事八政无非利用厚生之本五纪庶徵莫非五行之
 顺逆至其次序或有差互则若易先后天之不同其
卷九十六 第 16a 页 WYG0678-0278a.png
 言灼有明證若合符契夫以二篇相望于简册之间
 数千百年习而不察谢氏独能举以为说亦异矣窃
 有疑焉神龟负文禹则之而叙以为畴若五行五事
 盖已次第而定每畴之下又条陈其目若一曰水二
 曰火之类皆禹本文自水曰润下而降乃箕子释经
 而为传馀畴皆然惟八政一畴独缺尔且禹谟曰功
 洪范曰畴二字未尝互见谟陈德政教养之事范著
 天道人为之蕴范之体段固大于谟彼所云功者指
卷九十六 第 16b 页 WYG0678-0278b.png
 其成绩而言可言顺而不可言逆可言吉而不可言
 凶若六极者亦可以言功乎戒休董威义主劝督九
 功之事曰休曰威虽与作福作威者类此指君之所
 得为而福极盖有君所不得为而多系于天者矣使
 谢氏而曰禹因九数故功亦以九名而事亦出于范
 互相发则可直以为洪范有数无词大经大法皆出
 于谟是则不深考禹经箕传之过也昔南丰曾氏亦
 尝谓谟言六府则范言五行六府次以三事则五行
卷九十六 第 17a 页 WYG0678-0278c.png
 次以五事九功言戒休董威则九畴言庶徵福极帝
 王治天下其道未尝不同呜呼为是说者非谢氏之
 比矣谢氏其剿以为已说而故异之者与故凡读书
 者必先画句段正文字辨述作而后义理可寻不然
 则虽善其说而考證疏考證疏则乖剌牴牾而不合
 不合则又何足以为善邪吾乡仁山金氏尝深究洪
 范之说而定著经传见于书表注今亦颇行于时愚
 不复述特辨其大旨又使学者知表注之为有功云
卷九十六 第 17b 页 WYG0678-0278d.png
陈氏(樵/)洪范传
  一卷
   未见
田氏(泽/)洪范洛书辨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泽居延人延祐中常德路总管府推官
    按叶氏菉竹堂目有之
卷九十六 第 18a 页 WYG0678-0279a.png
陈氏(希圣/)洪范述
   未见
 
 
 
 
 
 
卷九十六 第 18b 页 WYG0678-0279b.png
 
 
 
 
 
 
 
 经义考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