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 第 1a 页 WYG0678-024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九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二十三/)
陈氏(埴/)禹贡辨
  一卷
   未见
 浙江通志陈埴字器之永嘉人从学朱文公举进士
卷九十四 第 1b 页 WYG0678-0245d.png
 以通直郎致仕学者称潜室先生
李氏(方子/)禹贡解
   未见
 邵武府志李方子字公晦光泽人朱子高弟自号果
 斋嘉定七年进士第三人累官国子录通判辰州宝
 庆二年真德秀袁甫取所著禹贡解以进特授朝奉
 郎
余氏(哲/)禹贡考
卷九十四 第 2a 页 WYG0678-0246a.png
   佚
 闽书哲字若蒙龙溪人任惠浔二州教授差浙西仓
 干上书论韩侂胄改通直郎主管岳祠所著周礼解
 禹贡考春秋地例增释
黄氏(千能/)禹贡图说
   佚
 江西通志黄千能字必强丰城人刻意读书谓皇极
 九畴之统汉儒举以参五事配六极则失之妄作皇
卷九十四 第 2b 页 WYG0678-0246b.png
 极要论又谓古今地理无一定之形神禹疏河之故
 道芜没而难考作禹贡图说
孟氏(先/)禹贡治水图
  宋志一卷
   佚
傅氏(寅/)禹贡集解
  二卷
   存(阙/)
卷九十四 第 3a 页 WYG0678-0246c.png
 乔行简序曰今学之不古若科举之习害之也明经
 记诵固不足以言古然犹近古文词之习兴而义疏
 之学泯矣利所不在谁复睥目视之乎同叔家故贫
 亦以教举子为业乃能取古书天官地志律历权度
 井田兵制分寸零整乘除杪忽之说究观笃考穷日
 夜不愒无是书则多方从人借之月累岁积而其学
 成矣遂取其书事为之图条列诸说而断以已意名
 曰群书百考禹贡说盖其一也夫说禹贡者多家三
卷九十四 第 3b 页 WYG0678-0246d.png
 江莫定其名黑水弗知所入诸如此类甚众余曩得
 同叔此书读之盖跃如也然间有疑而未决者方图
 与之讲切会而一之而同叔亡矣以同叔之用工如
 此其至既勒成一家之言是固不可使之无传也百
 考文多欲锓之板未办姑摭其禹贡说出之庶几留
 意此学将求證于是者有取焉同叔姓傅名寅乌伤
 人也盖晚而徙居与余为同里云
 吕祖俭曰同叔禹贡图考可谓集先儒之大成
卷九十四 第 4a 页 WYG0678-0247a.png
 叶适曰同叔博通古书特有隐趣
 黄溍曰乡先生傅公从说斋唐公质疑问难皆有援
 据可反复说斋喜曰吾益友也及闻其升陑分陕之
 说语门人曰职方舆地尽在同叔腹中矣大愚吕公
 阅其禹贡图考曰是书可谓集先儒之大成矣揭其
 图请申言之而坐诸生以听且曰以所能者教人所
 不能者受教于人理之所在初无彼此先生亦乐为
 之尽亹亹不倦
卷九十四 第 4b 页 WYG0678-0247b.png
 金华志傅寅字同叔义乌人于天文地理明堂封建
 井田律历兵制之属世儒置不讲者靡不穷究订其
 讹谬学者称之曰杏溪先生
易氏(韨/)禹贡疆理记
  一卷
   佚
戴氏(蒙/)禹贡辨
  一卷
卷九十四 第 5a 页 WYG0678-0247c.png
   佚
邹氏(近仁/)禹贡集说
   未见
 陆元辅曰近仁字鲁卿鄱阳人官龙阳丞尝问学于
 杨简著归轩集
王氏(柏/)禹贡图
  一卷
   未见
卷九十四 第 5b 页 WYG0678-0247d.png
    按西亭王孙万卷堂藏书目载之
陈氏(刚/)禹贡手抄
  一卷
   佚
 温州府志刚字公潜平阳县人从胡石塘学隐居教
 授学者称为潜斋先生
林氏(洪/)禹贡节要
  一卷
卷九十四 第 6a 页 WYG0678-0248a.png
   佚
张氏(性善/)禹贡沿革图
   佚
王氏(祎/)禹贡山川名急就章
  一篇
   存
朱氏(右/)禹贡凡例
  一卷
卷九十四 第 6b 页 WYG0678-0248b.png
   存
 右自序曰愚读禹贡而知圣人之书法谨而有辨也
 其载九州山川地理曲折及贡赋封域之事言简义
 密词严意周一字之间含蓄无尽如书山川广平曰
 原下湿曰隰山南曰阳水北曰汭地高曰丘再成曰
 陶高平曰陆潴水曰泽其土色无块曰壤土黏曰埴
 脉起曰坟青黑曰黎玄而疏曰垆其草木少长曰夭
 上竦曰乔繇言其茂条言其长丛生而积曰苞其水
卷九十四 第 7a 页 WYG0678-0248c.png
 道因水入水曰达循行水涯曰沿舟行水上曰浮绝
 水而渡曰逾曰乱大水合小水曰过小水合大水谓
 之入二水势均相入谓之会会而合之一谓之同其
 治功除木曰刋祭山曰旅致功曰绩可种曰艺可治
 曰乂顺其道曰从得其正曰殷经始治之谓之载已
 尽平治谓之既其赋法最薄曰贞杂出曰错其贡赋
 常献曰贡器盛曰篚包裹曰包待命曰锡非一物曰
 错凡例不过四十而千万世之丰功盛德尽在是矣
卷九十四 第 7b 页 WYG0678-0248d.png
 因诠次以便览者
郭氏(馀/)禹贡传注详节
  一卷
   佚
 杨士奇曰禹贡传注详节先友湖州府经历郭
 庆宜先生删节传注为之以便记诵者也先生
 治书尝从前元进士迈养高讲习其授受有自
 云
卷九十四 第 8a 页 WYG0678-0249a.png
 江西通志郭馀字庆宜泰和人洪武中徵授广东按
 察司佥事
葛氏(大纪/)禹贡要略
  一卷
   未见
郑氏(瑶/)禹治水谱
  一卷
   未见
卷九十四 第 8b 页 WYG0678-0249b.png
夏氏(寅/)禹贡详节
  一卷
   未见
 姓谱夏寅字正夫华亭人正统十三年进士历南京
 吏部郎中升江西提学副使终山东右布政使
张氏(吉/)禹贡疑误辨
  一篇
   存
卷九十四 第 9a 页 WYG0678-0249c.png
 杨廉撰碑曰公讳吉字克修馀干人成化辛丑进士
 仕至贵州左布政使
刘氏(龙/)徐氏(缙/)等禹贡注解
   未见
 陆元辅曰明世宗命刘龙徐缙撰进龙字舜卿弘治
 己未进士第三人历礼部尚书谥文安缙字子容吴
 县人弘治乙丑进士历礼部侍郎谥文悯
韩氏(邦奇/)禹贡详略
卷九十四 第 9b 页 WYG0678-0249d.png
  二卷
   存
 邦奇自序曰略者为吾家初学子弟也复讲说者举
 业也详释之者俟其进而有所考也弘治丁巳
 欧思诚后序曰禹贡详节乃苑洛韩公心得之学传
 之家塾者往岁愚承乏朝邑知而求传之公辞曰此
 特以教我子弟者非敢传之人人也嘉靖乙巳春适
 公奉命总理河道于济宁愚复备属东昌获伸前请
卷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0678-0250a.png
 公诺愚归郡寿诸梓俾读是经者本其说以研经义
 考其图以穷源委庶知公用心之勤析理之精有裨
 后学不为小补云
桂氏(萼/)禹迹九州图
  四幅
   未见
 陆元辅曰嘉靖四年十二月吏部桂萼绘禹迹九州
 图以进言古人之学右图左书未尝偏废后世书籍
卷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0678-0250b.png
 繁而图学不传顷者陛下命礼部侍郎刘龙徐缙撰
 成禹贡注解以供览观用意勤矣臣谓禹贡大旨分
 叙九州以经之总叙山川以纬之每州之下奠山川
 猪薮泽而后继之以物土宜定田制经赋法通职贡
 其总序于后则列山川叙原委总成功定封建别限
 制同教化是大禹先后经理之本末也皇上盖将因
 禹贡以考地理之远近见贡赋之难易为施教之次
 第而求所以祗台德先非若经生学士徒为考索记
卷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0678-0250c.png
 问而已臣辄于龙缙取前代方舆形制合今日一统
 地图重为四幅其一别禹九州之限而禹贡𨗳水之
 略书焉其一列山川原委而禹贡田制贡赋之略书
 焉其一载禹贡九州之域其一列禹贡五服之制经
 理分明本末具备皇上诚于清閒之燕一展玩之则
 不烦训诂而所以法象禹贡之意者举在目前矣上
 曰观所绘图具知忠爱以是开发朕学深有裨益因
 命左右揭之御屏以便省览
卷九十四 第 11b 页 WYG0678-0250d.png
郑公(晓/)禹贡图说
  一卷
   存
 子履淳曰家翁禹贡图并著之说分疆界于各州之
 中而贡道以别列山川于诸条之下而州境益明至
 若河表东西荆分南北或地虽小而纪之必备或彼
 州治而此功亦成本诸经文质诸传义更附以昭代
 之地制使观者开卷披玩恍如身历九有
卷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0678-0251a.png
刘氏(天民/)禹贡溯洄
  一卷
   未见
曾氏(于乾/)禹贡简传
  一卷
   佚
 吉安府志曾于乾字思健泰和人邑诸生从罗洪先
 学
卷九十四 第 12b 页 WYG0678-0251b.png
张氏(朝瑞/)禹贡本末
  一卷
   未见
 陆元辅曰朝瑞字凤梧海州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
 鸿胪寺卿
徐氏(常吉/)禹贡注
  三卷
   未见
卷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0678-0251c.png
禹贡辨
  一卷(一云禹贡解一卷/)
   未见
全氏(天叙/)禹贡略
  一卷
   未见
 陆元辅曰天叙号玄州鄞县人万历丙戌进士历官
 少詹事
卷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0678-0251d.png
何氏(櫆/)禹贡解
  一卷
   存
焦氏(竑/)禹贡解
  一卷
   存
戚氏(里贵/)禹贡瑶琨
  一卷
卷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0678-0252a.png
   未见
 蒋方馨曰戚里贵字良父
褚氏(效善/)禹贡详节
  一卷
   未见
陆氏(大礽/)禹贡华末
  一卷
   未见
卷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0678-0252b.png
    按二书载山阴祁氏澹生堂书目
姜氏(逢元/)禹贡详节
  一卷
   存
 沈蕙纕曰姜逄元字(原阙/)馀姚人万历癸丑进士历
 官礼部尚书
茅氏(瑞徵/)禹贡汇疏
  十二卷
卷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0678-0252c.png
 瑞徵自序曰禹贡一书两孔氏注疏原本山川颇得
 其概而三江九江悉属影响至宋蔡氏捃摭诸家之
 说深心订定多出先儒意表然援引證据未能曲畅
 间考苏端明书传意解各殊及参以大全诸儒论著
 问难锋起因从诵读之馀凡关禹贡疑义信手摘录
 爰采群碎汇为全书而益神禹之明德于今犹在天
 壤间也鸿水怀襄禹不辞胼胝起昏垫而登之衽席
 矣而规画封疆物土之宜而布之利曾不遗馀力其
卷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0678-0252d.png
 于量衡贡赋差等正错辨晰主名惟恐经制一淆适
 以起异日无艺之征而贻黎庶无穷之累故其言曰
 底慎财赋圣人逆知后世暴君污吏必有以财赋藉
 口而先事曲为之防计深虑远若此今海内非有九
 年之洪水而濒河流离穿渠转漕无宁岁顷者边鄙
 时警戈矛窃发穷乡方苦加派继以水旱间作每来
 庙堂蒿目之忧使神禹持筹则壤定赋不知当若何
 底慎而尚忍以无名之箕敛重困吾民乎读禹贡者
卷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0678-0253a.png
 详九州之山川则可供聚米之画习漕渠之岐路则
 可啇飞挽之宜察东南之物力则当念杼轴之空考
 甸服之遗制则当兴树艺之利而挈要于底慎财赋
 一语疏解浩繁可以一言以蔽之如必字比句栉执
 今图制疑古山川索碣石左右之端滋黑水梁雍之
 辨三条四列地派胪分两汉九河源流靡订此不离
 经生之耳食亦何益孔蔡之旧闻乎
何氏(模/)禹贡图注
卷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0678-0253b.png
  一卷
   未见
 何光远曰往余搜采国史独儒林一传寥寥乏人国
 初则有赵子常嘉靖中则有熊南沙近见何玄子之
 注易私心服膺以为可与二公接踵者也玄子之弟
 平子作禹贡解上自山海经下逮桑郦经注古今水
 道条分理解如堂观庭如掌见指此亦括地之珠囊
 治水之金镜也昔谢庄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
卷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0678-0253c.png
 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县殊合之
 则宇内为一予每叹之以为绝学今平子殆可以语
 此平子其勉之更与玄子努力遗经兄弟并列儒林
 岂非本朝盛事哉
郑氏(鄤/)禹贡注
  一卷
   存
艾氏(南英/)禹贡图注
卷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0678-0253d.png
  一卷
   存
 南英自序曰禹贡一书古今地理志之祖学者穷经
 将以经世则仰观俯察莫非分内事何可皓首一经
 听其汶汶已也是编内注一遵蔡氏定于功令不可
 易也而又删繁就简者以便童蒙者记诵耳其所删
 有不可废者仍录为外注并诸儒之论精核足与传
 注互相发者亦咸收之以备参考间有订讹释疑皆
卷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0678-0254a.png
 出前儒之旨无敢师心妄用若乃疆域之下形胜表
 里之独详古今都会之孰优以至河道之迁徙转运
 之难易犹若加意焉者非赘也形势要害守国之所
 重而河淮汶济之间又今国家蒿目之秋吾党所不
 可不讲也古人左图右书故萧何入秦取图籍而汉
 业旋定马援聚米为山谷而敌在目中今人徒读书
 而废图譬如欲闻人之言不欲见人之形而谓知其
 人也可乎是图考正特详与经传一字不迕凡脉络
卷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0678-0254b.png
 之纡曲方面之纵横读者开卷瞭然矣语云不出户
 知天下或者亦有于斯欤
王氏(纲振/)禹贡逆志
  一卷
   存
 纲振自序曰大夏侯氏有云诸生欲芥拾青紫宜务
 明经不明不若归耕仆不能掇青紫既自弃诸生又
 退耕无地我求童蒙以告积而成帙将以问世先取
卷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0678-0254c.png
 禹贡孤行昔杜林传古尚书有同郡贾逵为作训既
 又马融作传康成注解而杜遂用显仆诚不能无意
 其人也
张氏(能恭/)禹贡订传
  一卷
   存
 蒋垣曰福宁州人字礼言崇祯庚午乡试第一人
黄氏(翼登/)禹贡注删
卷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0678-0254d.png
  一卷
   存
 沈蕙纕曰黄翼登字学衡晋江人著尚书述解今行
 世者禹贡注删一卷而已有朱廷旦庄奇显二序
蒋氏(之驎/)禹贡注
  一卷
   未见
 黄宗羲曰之驎字龙友鄞县人崇祯戊寅行保举法
卷九十四 第 20a 页 WYG0678-0255a.png
 掌院徐蓼莪以君应诏授顺天儒学训导
高氏(秉蕖/)禹贡通考
  四卷
   未见
 钱金甫曰高秉蕖字甫华亭人崇祯中贡士
孙氏(承泽/)禹贡九州山水考
  三卷
   存
卷九十四 第 20b 页 WYG0678-0255b.png
 承泽自序曰粤稽天地间形势阔大莫过于山水故
 中庸言天地之为物不贰而指山水以实之孟子言
 性而举禹之治水以为證盖山水有原有委有脉有
 络有分有合有性有情而其理无尽也古今山经水
 志搜奇者失之荒唐纪游者但狎其耳目无足取也
 禹贡一篇不独纪载成功造化之功用神圣之弥纶
 俱在焉余反覆读之乃著其总目于前而分考之于
 后夫山之所坟水之所涌水之所奔山之所亘动静
卷九十四 第 21a 页 WYG0678-0255c.png
 相生刚柔互错先儒谓理一分殊一理之妙不于山
 水益见乎 又曰余于丙午之春注洪范成复注禹
 贡至次年中夏三易稿而书成夫禹贡纪成功也实
 与洪范相表里洪范曰水润下禹行其无事以水治
 水也水之性不汨而五行之性俱顺彝伦所以攸叙
 也吾夫子独赞其尽力沟洫何也推禹之心也禹之
 时怀山襄陵不以为天行之数曰由已饥由已溺之
 云尔及水土平沟洫出向之无水不为害者今之无
卷九十四 第 21b 页 WYG0678-0255d.png
 水不为利也运输之政兴焉灌溉之泽普焉千载水
 利之经也读者以是求之禹之功至今在禹之心至
 今在也予所以回环是编经年而不能已也
夏氏(允彝/)禹贡古今合注
  五卷
   存
 陈子龙序曰今天下之大患在于国贫而国之所由
 贫者田功之不治水利之不修也昔者夏后氏随山
卷九十四 第 22a 页 WYG0678-0256a.png
 刋木薄海内外靡不周也而汉司马迁曰禹通九道
 陂九泽度九山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惟是为
 务以是知禹之用功多而防患深者莫黄河若也禹
 贡言治水也而其究曰庶土交正底慎财赋咸则三
 壤成赋中邦言治赋也即禹之自称曰浚畎浍距川
 由是观之禹之所以驱害者在于治江河之大水其
 所以成利者在于治沟洫之小水也自河失故道日
 以横决而冀豫徐兖之区民若履冰而处盖数千百
卷九十四 第 22b 页 WYG0678-0256b.png
 年而靡定也自秦废阡陌而周礼潴防沟遂列浍之
 属荡然无馀即后世陂池塘泺之制其人亡而事亦
 旋废矣故西北之荒芜者半天下至于国家岁费数
 十百万之资漕荆扬之粟以给京师而西北边万馀
 里皆仰灌输于内凡转运所辇商贾所贩自京师而
 东则循滦蓟抵榆关或自直沽走辽碣稍北则牛车
 负载出居庸由龙固以给宣云稍西则自大河以北
 浮漳卫度太行达晋阳又西则浮河入渭或自武牢
卷九十四 第 23a 页 WYG0678-0256c.png
 洛口或南由武关通裒斜道以达关中远转北河西
 至凉部大约三十钟致一石民既恃漕益媮惰不治
 生业此其大患也黄河既已日决而南与淮同兖豫
 之地被祸益烈势惟有纵其所如使还故道而东南
 之漕又必假道于河堤之防之以使之必出于是不
 能免于决而中州徐淮之民病矣绝河而北又竭泉
 源以充会通而东省病矣始也因田功废而恃转运
 既也恃转运而田功益废其初因转运而急治河既
卷九十四 第 23b 页 WYG0678-0256d.png
 也因治河而滞运卒又因转运而河益不治岂非尽
 失古人之意哉今人主之所急莫大于强兵欲强兵
 莫先于富国欲富国莫先于尽地利尽地利莫先于
 治水治水之道古今则有异矣禹之时九州同溢患
 其泛溢而无所归故必先治其大者而后沟浍可成
 田赋可定今也患于隐伏而不为人用其淫溢为灾
 者止黄河耳然西北之田功不立则漕不可省漕不
 可省势不得不用河而河终不可得而治矣故曰今
卷九十四 第 24a 页 WYG0678-0257a.png
 日之治水必先治其小者而后大者可理也夫天下
 之水莫大于江河禹之治河也劳于治江荆扬之田
 赋下于诸州而后世每藉大江以南衣食天下虽曰
 天时岂非人功哉夏子尝愤国家之贫弱思大有以
 振之而方今士大夫袭从容安苟且言及务农任地
 则以为迂远不近情实又或以管商之书儒者不道
 而一旦事急则铸山𣙜商加税鬻爵不复顾其后嗟
 乎禹贡则圣人治天下之书也管商云乎哉观其制
卷九十四 第 24b 页 WYG0678-0257b.png
 州列服任土作贡凡天乔竹石之微骨革齿毛之细
 莫不详贯要其大端不过曰烝民乃粒万邦作乂而
 已今夏子之书引伸触类穷览史传博访公卿山水
 之经郡国之志无不采险要之区泉泽之利无不载
 探奇览胜之迹物产方俗之异无不记皆附见于经
 文之下可谓宏博而核矣夫缙绅先生知今而不知
 古则以为古人之事皆不可行学者狃于诵习不能
 损益以合于时势所以贵于通才也夏子之书备矣
卷九十四 第 25a 页 WYG0678-0257c.png
 予独论其事之最大为当世所急者著于篇使世之
 览者有所本焉
 允彝自序曰余少恫愚每行道路辄迷往来长偕陈
 卧子出入见其留意博询凡水泉之曲折涂径之分
 岐必明晰而后已因念即此是学欲作地理图仿朱
 思本意为之益增其所未备兼为之说而于用兵险
 要水利屯田城池赋税尤加详焉其说闳远非数年
 不能竣先举其大略为禹贡古今合注惟闽粤滇黔
卷九十四 第 25b 页 WYG0678-0257d.png
 未入九州不能赘附馀已包举大都方之注疏大全
 何敢比肩以为用世之助亦庶几云
张氏(睿卿/)禹贡便读
  一卷
   存
朱氏(鹤龄/)禹贡长笺
  十卷
   存
卷九十四 第 26a 页 WYG0678-0258a.png
 鹤龄自序曰记称书教为疏通知远夫推之时务有
 不宜非通也试之异代或不验非远也逖览史籍凡
 职方地理河渠田赋诸书其文皆祖禹贡盖经国鸿
 规莫备于此后之人以为文焉而已即哆口自命专
 门者类亦苟安旧闻弗加深考安望其斟酌曩今坐
 而论作而行卓然称有用之儒哉夫自禹迄今陵谷
 代变山川往迹难以深求幸而汉唐以来诸儒辨论
 各出以及乘志图经约略可据虽其间甲乙牾往
卷九十四 第 26b 页 WYG0678-0258b.png
 往有之然而考今正古析同合异亦存其人若复矜
 一家之言徇千载之惑袭舛成讹曷可殚诘予窃悯
 焉兵火馀生屏居无事爰取注疏大全与百氏之说
 条贯而衷断之大约体宗诂训而旁及史家求为通
 经适用之学所愧身未履乎方州力止凭乎书卷支
 离纰缪敢谓必无惟望博雅君子论定而是正焉嗟
 乎农政不修漕渠日坏转运困而搜括频此世变之
 所以益亟也有能慨然慕古宽平休息以上合于底
卷九十四 第 27a 页 WYG0678-0258c.png
 慎成赋之意庶几宛委遗文犹不至磨灭天壤哉
陆氏敷(树/)禹贡注
  一卷
   存
 陈忱曰字贲庵嘉善人
邵氏(璜/)禹贡通解
  一卷
   存
卷九十四 第 27b 页 WYG0678-0258d.png
 陆葇曰璜字鲁重秀水新塍里人中崇祯壬午乡试
 知大姚县事
严氏(观/)禹贡辑要
  一卷
   未见
 嘉兴县志严观字质人贡生与弟进士勋舍人临并
 负才名称为禾中三严
赵氏(沺/)禹贡新书
卷九十四 第 28a 页 WYG0678-0259a.png
  一卷
   未见
 平湖县志赵沺字天来诸生
胡氏(渭生/)禹贡锥指
  二十卷
   存
罗氏(泌/)三江详證
  一篇
卷九十四 第 28b 页 WYG0678-0259b.png
   存
朱氏(鹤龄/)禹贡三江
  一篇
   存
朱子(熹/)九江彭蠡辨
  一篇
   存
罗氏(泌/)九江详證
卷九十四 第 29a 页 WYG0678-0259c.png
  一篇
   存
薛氏应(旂/)甘誓论
  一篇
   存
同谷子五子之歌诗
  五首
   存
卷九十四 第 29b 页 WYG0678-0259d.png
 何光远曰天复中昭宗播岐时梁太祖与秦王茂贞
 羽檄交驰欲迎车驾何皇后恃其深宠不顾阽危酷
 好游畋放牧于两舍之外践踏苗稼百里飞埃有成
 州同谷山逸人戴一巨笠跨青牛琴袋酒壶俱在牛
 上自称同谷子不显姓名直诣行朝上书两卷论十
 代兴亡之事叙四方理乱之源帝览其书数日减膳
 宣王骠骑赐之酒食同谷子唯吟太康失政之诗何
 皇后虑失恩旨潜令秦王诛之其事未行预已奔去
卷九十四 第 30a 页 WYG0678-0260a.png
 
 
 
 
 
 
 
 
卷九十四 第 30b 页 WYG0678-0260b.png
 
 
 
 
 
 
 
 经义考卷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