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六
卷八十六 第 1a 页 WYG0678-01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八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十五/)
许氏(谦/)读书丛说
  六卷
   存
 黄溍曰先生书说时有与蔡氏不能尽合者要归于
卷八十六 第 1b 页 WYG0678-0165b.png
 是而已
 谦自序曰自尧至襄王六十五君尧元年至襄二十
 八年历年一千七百三十四而惟十八君之世有书
 以亡书考之亦惟沃丁太戊仲丁河亶甲祖乙五君
 之世有书十篇耳自此二十三君之外其馀岂无出
 号令纪政事之言盖皆孔子所芟夷者纬书谓孔子
 求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凡三千二百四十篇虽其言
 未必实然有书者不止二十三君则明矣愚尝谓圣
卷八十六 第 2a 页 WYG0678-0165c.png
 人欲纳天下于善无他道焉惟示之观戒而已故孔
 子于春秋严其褒贬之辞使人知所惧于书独存其
 善使人知所法是故春秋之贬辞多而褒甚寡书则
 全去其不善独存其善也虽桀纣管蔡之事犹存于
 篇盖有圣人诛锄其暴虐消弭其祸乱独取乎汤武
 周公之作为非欲徒纪其不善也至于羿浞之篡夏
 幽厉之灭周略不及之观此则圣人之心可见矣
 张枢序曰孔安国始为书传辞义简质至唐孔颖达
卷八十六 第 2b 页 WYG0678-0165d.png
 撰正义以推衍之其后书说浸广见于著录者数十
 百家间有所明而其大要卒不能出夫二家之说焉
 朱子为经于书属之门人蔡氏固尝质疑问难然非
 若易诗之有全书也本朝设科取士并绌众说而专
 用古注书蔡氏犹以朱子故也蔡氏之说或有未备
 仁山先生文安金公于书表注通鉴前编引书语中
 既剖晰而著明之矣先生受学之久闻义之邃独患
 是经之传出于朱子之门人苟一毫之不尽则学者
卷八十六 第 3a 页 WYG0678-0166a.png
 无所折衷乃研精覃思博求其说为之图说以示学
 者使人人易知焉丛说中所引传疏诸家之说或采
 掇其词而易置其次不必尽如旧也盖皆有所裁定
 而毕致其意非徒随文援引而已虽其说之时少异
 于蔡氏而异者所以为同也先生尝诵金先生之言
 曰在吾言之则为忠臣在人言之则为谗贼要归于
 是而已岂不信哉至正六年门人南台监察御史白
 野普花帖睦尔与其僚大梁杨公惠移浙东廉访使
卷八十六 第 3b 页 WYG0678-0166b.png
 锓版以传于是先生所著诗名物钞八篇四书丛说
 十二篇与读书丛说皆刋行先生不幸无位退而求
 之于经不为新奇不求近名卒以救往说之偏得圣
 人之意而会夫大中之归既没而其言立其施于人
 者溥矣
 俞实序曰私以求圣人之意求之愈深而失之愈远
 言之愈广而袭之愈晦此世士之为经者之所同病
 也先生不幸无位退而求之于经不为新奇不为近
卷八十六 第 4a 页 WYG0678-0166c.png
 名卒以救往说之偏得圣人之意而会夫大中之归
 既没而其言立其施于人者溥矣宜其为士所宗为
 时所尚考行易名而令闻长世也先生金华人其讳
 字世系言行本末具今翰林直学士乌阳黄公溍所
 为墓序志铭兹不述
俞氏(元燮/)尚书集传
  十卷
   未见
卷八十六 第 4b 页 WYG0678-0166d.png
或问
  二卷
   未见
 黄虞稷曰元燮居于吴其卒也虞集铭之
 张景春曰元燮字邦亮其先建宁人徙长洲通蔡氏
 传博采群说著集传十卷或问二卷
吴氏(莱/)尚书标说
  六卷
卷八十六 第 5a 页 WYG0678-0167a.png
   未见
元氏(明善/)尚书节文
   佚
 陆元辅曰元明善复初以太子文学事文宗于东宫
 升翰林直学士译尚书节文以进每奏一篇必称善
王氏(充耘/)读书管见
  二卷
   存
卷八十六 第 5b 页 WYG0678-0167b.png
 亡名子序曰书有管见曷为而作也耕野王先生考
 订蔡传而志其所见也先生当前代科目鼎盛时用
 书经登二甲进士第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先生
 弃官养母著书授徒益潜心是经自微辞奥旨名物
 训诂以至山川疆理靡不究竟辨析必公是之从而
 不苟为臆说阿附其用功精深造诣微密岂徒专门
 名家党同伐异者之为哉此其能为蔡氏之忠臣不
 啻苏黄门古史之有功于子长也先生易箦之际书
卷八十六 第 6a 页 WYG0678-0167c.png
 其卷端曰凡为吾徒者须人录一编以的本付吾儿
 其惓惓遗后之意为何如耶先生没未几而元纲板
 荡山棚搆孽世家藏书悉遭焚荡是编赖先生从子
 光荐密置诸复壁中仅免于燬乃以别本订其讹缺
 以付先生之子吉光荐其可谓善学先生之学而不
 失其本者矣先生于四书别有管见若干卷多所发
 明而不获与是编俱存惜哉
 梅鹗曰此书得之西皋王氏写者甚草草而其末尤
卷八十六 第 6b 页 WYG0678-0167d.png
 甚当时恐失其真辄以纸临写一本而以意正若干
 字略可读吁惜吾生之晚不得枢衣于耕野之堂也
 黄虞稷曰充耘字与耕吉水人登元统甲戌进士授
 永州同知以母老弃官归著是书外有四书经疑贯
 通失传
书义主意
  六卷
   存
卷八十六 第 7a 页 WYG0678-0168a.png
 刘景文序曰四代之书蔡氏训诂深得于朱子心传
 之妙宜今日科举之所尚也王君与耕以是经拾巍
 科愚尝购求得其经义主意语虽不离乎传注之中
 而实有得乎传注之外又可谓能发蔡氏之所未言
 者欤是编辑作义要诀于其前附群英书于其后学
 者苟先熟乎经传因是推广而讲明之则于二帝三
 王之道自有以得其蕴矣学优而仕其于致君泽民
 岂小补哉不敢私秘用刻诸梓以广其传云峕至正
卷八十六 第 7b 页 WYG0678-0168b.png
 戊子七月既望
书义矜式
  六卷
   存
 张云章曰宋熙宁四年王安石始更科举法罢诗赋
 以经义论策试士士各占法一经此经义之始其格
 律有破题接题小讲谓之冒子冒子后入官题官题
 下有原题有大讲有馀意亦曰从讲又有原经亦曰
卷八十六 第 8a 页 WYG0678-0168c.png
 考经有结尾承袭既久冗长繁复可厌则不尽拘格
 律然大槩有冒题原题讲题结题此经义定式也充
 耘主张题意率本功令而又自为经义名曰矜式存
 此犹见当时体制充耘名进士是编之出操觚家讵
 不奉为鸿宝哉今虽流传于后孰取而寓目焉
李氏(天篪/)书经疏
   佚
 江西通志李天篪吉水人得刘静修道学之传
卷八十六 第 8b 页 WYG0678-0168d.png
陈氏(悦道/)书义断法
  六卷
   存
 张云章曰此亦科举书以其流传久存之后附作义
 要诀新安倪士毅所辑也
王氏(天与/)尚书纂传
  四十六卷
   存
卷八十六 第 9a 页 WYG0678-0169a.png
 天与自序曰愚少从师取友读尚书审问明辨亦既
 有年追惟百篇之义由伏生传二孔注疏暨数百家
 解释富矣晦庵先生于易于诗皆有训传独于书晚
 年属之蔡九峰二典禹谟亲所订定其贡举私议则
 曰诸经皆以注疏为本书则兼取刘王苏程杨晁叶
 吴韩吕其与门人答问则如林如史如曾如李如陈
 各取其长西山先生读书记纂三十馀篇大学衍义
 讲数十馀条愚尝稽首敬叹曰古今传书者之是非
卷八十六 第 9b 页 WYG0678-0169b.png
 至晦庵先生而遂定晦庵先生折衷传书者之是非
 至西山先生而愈明学者不于二先生乎据将焉据
 乃本二先生遗意作尚书纂传其条例则先二孔氏
 说者崇古也有未当则引诸家说平之有未备则引
 诸家说足之说俱通者并存之间或以臆见按之大
 要期与二先生合而已愚亦安敢以私意见去取哉
 且愚之编此特示儿振耳积日累月而编始就就矣
 未敢自安乙亥冬携是编偕振求是正于集斋彭先
卷八十六 第 10a 页 WYG0678-0169c.png
 生先生首肯增广校定凡若干条往复究竟十四五
 载且怂恿流布以与四方同志共切磋之先生以是
 经擢巍科视富贵如浮云不鄙末学是讲是迪使帝
 王遗书昭如日月愚父子之幸也晦庵西山二先生
 所望于后来者其庶几乎庸是俾振锓之梓云
 刘坦序云梅浦王君立大书纂传成集斋先生为之序而
 又俾余赘一语余于立大十年以长居相邻世相好
 也梅浦籍籍有声场屋一时从之游者膏残馥剩无
卷八十六 第 10b 页 WYG0678-0169d.png
 不意满而猿臂数奇众犹以晚器目之梅浦于是息
 意科举之学研精覃思博采详说纂为此书勤亦至
 矣向使业举子时龙跃虎变未必有暇著述由今而
 观发百篇之奥蕴集四百氏之大成私淑诸人垂训
 来世其视夫收科膴仕甘与草木俱腐者又孰为得
 失也近有善评紫阳谓其山林之日长学问之功深
 辄借斯言挂名传末若其传中大义数十微显阐幽
 有先儒所未到览者宜自得之
卷八十六 第 11a 页 WYG0678-0170a.png
 刘辰翁序曰闻若稽古说三万言又闻书解近年至
 四百家使人茫然孰何不识其所谓得王君纂传如
 远游半天下首路以归如观乐请止不愿更有是可
 嘉也每忆咸淳初诸老荐徐几经筵第一义论人心
 道心以为人心恶几也余叹曰有是哉以其在理欲
 之间也故危槩以为恶则过矣亦何所附丽以为道
 心哉侍御史陈千峰闻吾言是之几以是论去又数
 十年过金陵入明道书院读真西山所为记记首二
卷八十六 第 11b 页 WYG0678-0170b.png
 语则亦几说也盖骇然为之愧悔自失是几亦有所
 本也惧哉以此明民犹有出于金口木舌之外者故
 知食不厌精而脍不厌细君纂传多西山氏已得彼
 复遗此耶或谓君有功于纂择政在此
 彭应龙序曰书繇伏传孔注若疏至近代博矣唐虞
 三代辽哉邈乎上溯三千五百馀年而圣贤心至今
 犹在者书在焉故也书蕴奥难见而庶几可探讨而
 见者诸家说在焉故也如余习读时尤爱巩氏抄东
卷八十六 第 12a 页 WYG0678-0170c.png
 莱说开卷初首引伊川发明钦字义以为理学精微
 当年阐自伊洛后读书者如欲求书旨到亲切的当
 处舍是宜何折衷久之又读紫阳西山二先生所考
 释与所记衍窃知其渊源上出伊洛之正发经义理
 惠淑后学又至矣乎惜其未成全书于百篇或开绎
 之而未竟微言粹旨之别见者世亦莫有能考而会
 之一梅浦王立大专勤力学用工于是经者有年间
 与余言今解者多矣眩于多而莫适为之决择则将
卷八十六 第 12b 页 WYG0678-0170d.png
 焉用为是竭其闻见心思之力考诸众说远摭伏生
 二孔之训诂义疏近据紫阳西山之考释记衍虽其
 说之散在文集语录者靡不会粹于其中而诸家说
 有合而弗畔者一准此类取焉然后由博归约而一
 经大义至是益以彪炳盖尝读之嘉其编摩之力匪
 易足慰余夙昔之所有志而未偿者遂以余初与儿
 曹录前辈说附之及管见一二以备啇确嗟乎百代
 而上世运迹陈而得其说者犹因是获窥圣贤用心
卷八十六 第 13a 页 WYG0678-0171a.png
 之万一可幸也已运会以逝思古人之巍冠讲论事
 付之一慨抑就此书人人玩味无不切已者斯言何
 谓与其藏诸家塾之思孰若广而流布与四方同志
 之士切磋之以无忘往训适有谂梅浦刻诸梓以传
 者意美益甚余复为之怂恿叙其说于帙之初
 崔君举后序曰六经惟书最难读去古既远世人无
 唐虞三代圣贤心胸往往以其褊且薄者揣臆其宽
 大忠厚故非惟文义少通句读亦未易晓自韩昌黎
卷八十六 第 13b 页 WYG0678-0171b.png
 已目盘诰以聱牙近代大儒朱晦庵白首明经独不
 为是完书意者返之于心而亦慨悼于世代人物之
 不可强合也惟场屋之士决得失于一夫承讹习舛
 而无所忌然亦时有先者舜禹授受十六字得徐景
 说演明之立政任准牧三事因陈行之而正释者之
 误特如此自不数数尔余犹及记长老言渡江建太
 学百年间陈徐二上舍始发先儒之不及他如皇极
 二字先儒固已尽发其秘由今逆数不作大中训诂
卷八十六 第 14a 页 WYG0678-0171c.png
 才三四十年尔后来诸儒出新意于笺解之外析精
 理于毫釐之间近则科举废久士无系累荡然失其
 所挟试使口诵本经且不能以句矣吾友梅浦王君
 纂书传晚又得乡先生彭集斋往复考订无复遗憾
 首尾十馀年而后就嗟乎是书盛行为君必执典礼
 命讨为臣必辨货宝鞠谋在朝廷必明目达聪在四
 方必棐彝率乂共工必流必殛马牛必放必归三风
 十愆必具训六卿九牧必阜成其于世道销方来而
卷八十六 第 14b 页 WYG0678-0171d.png
 救已往渊哉百世之泽宜家藏而人诵之也
 子振跋曰帝王之学莫先尚书自训传浩繁蕴义滋
 晦先父皓首穷经潜心纂要书成流布幸际明时大
 德二年宪使鲁山臧公梦解保申台省乃得上闻先
 父遂繇赣州路先贤书院山长授临江路儒学教授
 恩命正隆馀龄忽殒岁月既久字画缺漫遗孤振泣
 抱父书深思圣泽倩工补葺庶几永传钦惟清朝复
 唐虞三代之风先父臣得附伏生夏侯胜之列亦万
卷八十六 第 15a 页 WYG0678-0172a.png
 万幸也
王氏(希旦/)尚书通解
   佚
李氏(恕/)书旁注
   佚
韩氏(信同/)书经讲义(一曰集解/)
   未见
 闽书信同字伯循宁德人受业陈普之门延祐四年
卷八十六 第 15b 页 WYG0678-0172b.png
 应江浙举不合归杜门不出弟子请教屦满户外著
 书经讲义三礼易经旁注
吕氏(椿/)尚书直解
   佚
 闽书椿字之寿晋江人初从丘钓矶学贫隐授徒所
 著有春秋精义诗书直解礼记解
黄氏(镇成/)尚书通考
  十卷
卷八十六 第 16a 页 WYG0678-0172c.png
   存
 镇成自序曰书载二帝三王之政政者心与事之所
 形也是故道德仁圣统于心制作名物达于事内外
 之道合而帝王之政备矣然统乎心者先后古今吻
 合无二达于事者仪章器物因革无存故求帝王之
 心易而考帝王之事难矧后儒稽古不过以周为据
 而秦人灭学周典亦多残缺乃欲以不完之文以徵
 隆古之旧斯益难矣然昔者紫阳夫子之教必语学
卷八十六 第 16b 页 WYG0678-0172d.png
 者以有业次如所谓尧舜典历象日月星辰律度量
 衡五礼六乐禹贡山川洪范九畴之类须一一理会
 令透盖读书穷理即器会通乃学者之当务也余方
 授儿辈以书间或有问不容立答则取关涉考究者
 会萃抄撮或不可言晓者规画为图以示之至众家
 之说有所不通则间述臆见以附于下如旧图旧说
 已备者不复赘出其有未尽则随条辨晰焉岁月积
 累寖成卷帙儿辈乃请次其颠末以便寻考名曰尚
卷八十六 第 17a 页 WYG0678-0173a.png
 书通考窃谓学有本末道无精粗礼乐官名圣人犹
 问则读是经者安得不求其故哉方将就正于博学
 君子然后退授于家俾得格致之助亦庶乎紫阳夫
 子之教云尔
陈氏(师凯/)书蔡传旁通
  六卷
   存
 黄虞稷曰师凯彭蠡人至治辛酉为此书凡传中所
卷八十六 第 17b 页 WYG0678-0173b.png
 引名物度数必详究所出有功蔡传甚大
 师凯自序曰天道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惟
 其有心也故无为而无不为惟其无为而无不为故
 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
 则此二帝三王之所以不能不有书也书既有矣凡
 一动一行一言虽千万世之后则其一动一行一言
 又乌得而备知之此朱蔡师弟子之所以不能不有
 传也传既出矣后之读书将不能究朱子之所传不
卷八十六 第 18a 页 WYG0678-0173c.png
 能领蔡氏之所受又不能如其行辈之所讲明则虽
 有传犹未能备知也此鄱阳董氏之所以有辑录纂
 注也然其辑录特问答之多端纂注又专门之独见
 初学于此苟本传尚未晓晰而乃览博则茫无畔岸
 吾谁适从是董氏所纂乃通本传以后之事殆未可
 由此以通本传也此旁通之所以赘出也嗟夫书之
 有传如堂之阶如室之户未有不由此而可以造其
 地也然传文之中片言之啧只字之隐呻其佔毕之
卷八十六 第 18b 页 WYG0678-0173d.png
 际嗫嚅而龃龉者不为无矣况有所为天文地理律
 历礼乐兵刑龟策河图洛书道德性命官职封建之
 属未可以一言尽也是以旁通之笔不厌琐碎专务
 释传固不能效正义之具举但值片言只字之所当
 寻绎所当考训者必旁搜而备录之期至于通而后
 止俾初学之士对本传于前置旁通于侧或有所未
 了者即转瞩而取之左右庶几微疑易释大义易畅
 乘迎刃之势求指掌之归吾见其有融会贯通之期
卷八十六 第 19a 页 WYG0678-0174a.png
 无嗫嚅龃龉之患矣其言道德性命之际文理已明
 者略为衍说或于名物度数之末无乃太简者则详
 究所出以致弗明弗措之意焉由是以了本传次及
 辑录纂注则先入者定而中不摇权度在我而外不
 惑近可以得诸儒之本旨远可以会朱蔡之授受若
 夫二帝三王之所以为天下道为天下法为天下则
 者则又存乎其人而已虽然愚之所以云云而不避
 僭越者非敢为通人道也为初学小子费师说者设
卷八十六 第 19b 页 WYG0678-0174b.png
 也以謏闻而陈之通人之前宁不诒玉卮无当之诮
 乎姑藏之以俟知者
倪氏(士毅/)尚书作义要诀
  四卷
   存
 赵汸曰先生守身制行不为名高而事亲至孝接物
 以诚非其人不交非其有不取非仁义道德之说尝
 论定于郡先师朱子者不以教人虽大寒暑未尝一
卷八十六 第 20a 页 WYG0678-0174c.png
 日辍其业以嬉终其身人不见疾言遽色是故黟人
 信其言而尊其行倪氏世家休宁先生讳士毅仲弘
 其字其师曰陈寿翁所著书曰四书辑释闽坊购其
 初稿刻之尝别为纂释之例甚精书未脱稿又将以
 次及他经皆未就而卒
    按是书乃元时举子兔园册东山赵氏作仲
    弘改葬志称于他经皆未就度此必书坊伪
    托也
卷八十六 第 20b 页 WYG0678-0174d.png
吴氏(师道/)书杂说
  六卷
   未见
李氏(公凯/)纂集柯山尚书句解
  三卷
   存
    按仲容于诗取东莱吕氏于书则舍吕氏而
    从夏氏盖不偏主一家者
卷八十六 第 21a 页 WYG0678-0175a.png
吴氏(迂/)书编大旨
   未见
吾丘氏(衍/)尚书要略
   未见
周氏(闻孙/)尚书一览
   未见
 吉水县志周闻孙字以立至正辛巳举于乡赴春官
 中乙榜荐入史馆修宋辽金三史时当事多辽金故
卷八十六 第 21b 页 WYG0678-0175b.png
 臣子孙不肯以正统予宋闻孙具疏争之不报遂弃
 职归寻授鳌溪书院山长改贞文书院所著有尚书
 一览河图洛书序说
余氏(日强/)尚书补注
   佚
 杨维桢作碣曰日强字产壮昆山人学通六经百氏
 博贯精析退然不知有馀且善属文根柢六经不淆
 异说所著有尚书补注藏于家
卷八十六 第 22a 页 WYG0678-0175c.png
 黄虞稷曰日强本福建吉田流寓太仓
朱氏(祖义/)尚书句解
  十三卷
   存
 黄虞稷曰祖义字子由庐陵人
马氏(道贯/)尚书疏义
  六卷
   未见
卷八十六 第 22b 页 WYG0678-0175d.png
 黄虞稷曰道贯字德珍金华东阳人师事许谦自号
 一得叟
丘氏(迪/)尚书辨疑
   佚
 姑苏志迪字彦启从熊朋来学著书辨疑
王氏(文泽/)尚书制度图纂
  三卷
   佚
卷八十六 第 23a 页 WYG0678-0176a.png
 松江府志王文泽字伯雨别号梅泉家枫泾迁上海
 咸鱼港累举不第为府学训导卒葬横云山秦裕伯
 铭其墓
韩氏(性/)尚书辨疑
  一卷
   佚
 绍兴府志韩性字明善会稽人魏公琦后辟荐皆不
 就卒赐谥庄节先生
卷八十六 第 23b 页 WYG0678-0176b.png
邹氏(季友/)尚书蔡传音释
  六卷
   存
 黄虞稷曰季友字晋昭鄱阳人书传会选多采用其
 书
卲氏(光祖/)尚书集义
  六卷
   未见
卷八十六 第 24a 页 WYG0678-0176c.png
 张景春曰邵光祖字弘道父宦游来吴因家焉博通
 好古研精经传穷六书之旨张士诚据吴授湖州学
 正不赴遂以布衣终其身
方氏(传/)书蔡氏传考
   佚
陈氏(研/)尚书解
   佚
郑氏(翔/)尚书注
卷八十六 第 24b 页 WYG0678-0176d.png
   佚
方氏(公权/)尚书审是
   佚
黄氏(艾/)尚书讲义
   佚
郑氏(彦明/)尚书说
   佚
方氏(通/)尚书义解
卷八十六 第 25a 页 WYG0678-0177a.png
   佚
黄氏(力行/)书传
   佚
赵氏(杞/)尚书辨疑
   未见
    按叶氏菉竹堂目载之止云一册无卷数
季氏(仁寿/)春谷读书记
   佚
卷八十六 第 25b 页 WYG0678-0177b.png
 括苍汇记季仁寿字山甫龙泉人元末用荐教谕慈
 溪改松阳转婺州教授
 
 
 
 
 
 经义考卷八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