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五
卷八十五 第 1a 页 WYG0678-015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八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十四/)
王氏(若虚/)尚书义粹
  三卷
   未见
    按是书天一阁万卷堂目均载之
卷八十五 第 1b 页 WYG0678-0154d.png
吕氏(造/)尚书要略
   佚
 王圻曰金哀宗正大间万寿节同知集贤院吕造进
赵氏(孟頫/)书今古文集注
   未见
 孟頫自序曰诗书礼乐春秋皆经孔子删定笔削后
 世尊之以为经以其为天下之大经也秦火之后惟
 易仅全而乐遂无复存诗书礼春秋由汉以来诸儒
卷八十五 第 2a 页 WYG0678-0155a.png
 有意复古殷勤收拾而作伪者出焉在书为尤甚学
 者不察尊伪为真俾得并行于世若张霸之肤陋二
 十四篇亦以为古文尚书小序之舛讹大悖经旨亦
 以为孔子所定嗟夫书之为书二帝三王之道于是
 乎在不幸而至于亡于不幸之中幸而有存者忍使
 伪乱其间耶又幸而觉其伪忍无述焉以明之使天
 下后世常受其欺耶孟頫覈其真而为之集注越二
 十馀年再一订正手录成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
卷八十五 第 2b 页 WYG0678-0155b.png
 言也噫余恐是书之作知之者寡而不知者之众也
 昔子云作法言时无知者曰后世有子云必爱之矣
 庸讵知今之世无与我同志者哉但天下之知我者
 易知书者难也书之为道诚邃矣汉自伏生以下晁
 错倪宽夏侯胜皆专治书而不得其旨孔安国虽为
 之注多惑于伪序而讨论未精蔡邕才堪釐正而其
 说不尽传孔颖达之疏曲畅附会无所折衷至宋朱
 子留心虽久未遑成书蔡沈过谨而失之繁亦为才
卷八十五 第 3a 页 WYG0678-0155c.png
 识之所限金履祥惩之而失于简亦以精力之所拘
 终不若他经之传注审之熟而言之确也昔文中子
 尚续书百五十篇今正书止五十八篇而传注可使
 之不确乎孟頫翻阅考摭自童时今至于白首得意
 处或至终夜不寝嗟乎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书之
 道也一毫之过同于不及安得天下之精一于中者
 而与之语书哉集注始于至元十六年中更作辍成
 于大德元年今又二十馀年矣衰貌颓然不能不自
卷八十五 第 3b 页 WYG0678-0155d.png
 爱也因重辑而为之序
    按是序集中所载系节文今依墨迹录其全
 男雍跋曰先君于六经子史靡不讨究而在书经尤
 为留意自蚤年创草为古今文辨后三入京师而三
 易稿皆谨楷细书毫发不苟及仁宗朝议改隆福宫
 为光天二字以书质之中留一本复辑是册已精而
 益精者也古人以半部论语佐太平吾先君有焉至
 元后己卯
卷八十五 第 4a 页 WYG0678-0156a.png
 杨载曰公治尚书为之注人知其书画不知其文章
 知其文章而不知其经术也
 两浙名贤录赵孟頫字子昂吴兴人宋之宗室也以
 胄监入仕为润州录事参军至元间以荐入朝拜兵
 部侍郎累官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文敏追封魏国公
吴氏(澄/)书经纂言
  四卷
   存
卷八十五 第 4b 页 WYG0678-0156b.png
 澄自序曰书者史之所纪录也从聿从曰者聿古笔
 字以笔画成文字载之简册曰书者谐声伏羲始画
 八卦黄帝时苍颉始制文字凡通文字能书者谓之
 史人君左右有史以书其言动尧舜以前世质事简
 莫可详考孔子断自尧舜以后史所纪录定为虞夏
 商周四代之书初盖百篇遭秦焚灭挟书有禁汉兴
 禁犹未除旧学之士皆已老死文帝时诏求天下能
 治书者惟有济南伏生一人年九十馀遣掌故晁错
卷八十五 第 5a 页 WYG0678-0156c.png
 即其家传授仅得二十八篇武帝时河内女子献伪
 泰誓一篇得附二十八篇之列元成间东莱张霸作
 伪舜典等二十四篇其书不行东晋豫章内史梅赜
 增多伏生书二十五篇又于二十八篇内分出五篇
 共五十八篇上送于官遂与汉儒欧阳氏大小夏侯
 氏三家所治伏生之书并唐初尊信承用命儒臣为
 五十八篇作疏因此大显而三家之书废今澄所注
 止以伏生二十八篇之经为正
卷八十五 第 5b 页 WYG0678-0156d.png
 王袆曰今文多艰涩古文多平易先儒尝深疑之宋
 蔡沈氏集传于每篇各疏今文古文有无既为明白
 而近时吴澄氏又分今文古文各自为书不相肴杂
 尤足以释后世之疑矣
 顾应祥序曰书纂言者元儒草庐吴文正公之所著
 也应祥按察江右时过临川得之藏之箧笥久矣乃
 嘉靖戊申起废再抚南中偶携以随督学宪副胡君
 尧时见而悦之曰滇苦无书盍刻以惠滇士乃命郡
卷八十五 第 6a 页 WYG0678-0157a.png
 文学偕治书诸生正其讹舛属云南守陈君光华刻
 以传焉夫自古帝王之治天下必有史以纪其行事
 必有言以发之号令于是乎有典谟训诰之作唐虞
 以前浑浑噩噩其事简其言可传孔子删书上自唐
 虞下迄三代得百篇秦燔六籍煨烬无馀汉兴除挟
 书令济南伏生始以其所藏者教授齐鲁间文帝求
 治书者伏生老不能行诏太常遣掌故晁错即其家
 受之是谓今文尚书后鲁恭王治宫室壤孔子宅得
卷八十五 第 6b 页 WYG0678-0157b.png
 壁中所藏虞夏商周之书皆科斗文字无有知者博
 士孔安国取伏生之书考论文义而为之传是谓古
 文尚书会巫蛊事未及以闻至东晋豫章内史梅赜
 始奏上列于学官汉魏之间所谓欧阳大小夏侯尚
 书之学皆伏生所授者也伏生书二十九篇内泰誓
 一篇或以为后人所增安国所传析伏生二十八篇
 为三十三篇泰誓为三篇又伏生所无者二十二篇
 并序一篇共五十九篇分为四十六卷但其间出于
卷八十五 第 7a 页 WYG0678-0157c.png
 伏生者皆艰涩难读出于古文者辞反平易故先儒
 往往致疑而文公朱子亦谓不类西汉文字文正公
 是编盖祖朱子之意而断然以二十八篇为伏生之
 旧馀二十五篇则自为卷帙以寘诸后欲使后之学
 者知上古所传之书所可信者惟此焉耳矣然窃有
 疑焉汉艺文志尚书古文经四十六卷颜师古注曰
 孔安国承诏为传经二十九卷注曰即伏生所授者
 史记儒林传伏生书二十九篇教授齐鲁间至隋唐
卷八十五 第 7b 页 WYG0678-0157d.png
 时始以泰誓为河内女子所献或以为武帝时或以
 为宣帝时殆不可考安国之书虽未尝列于学官然
 史称司马迁授书于安国班固以之而入志其私相
 传录增损附会容或有之若槩谓梅赜所增岂其然
 乎又谓梅赜所上书分尧典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
 初无曰若稽古帝舜二十八字以为姚方兴添入今
 观太史公五帝纪于帝尧则曰名放勋帝舜则曰名
 重华恐亦有所自焉噫士生千载之下而欲以残编
卷八十五 第 8a 页 WYG0678-0158a.png
 断简订千载之上之是非盖亦难矣愚因刻是书而
 并以典籍之所见者附于首简盖不自知其僭妄云
齐氏(履谦/)书传详说
   佚
胡氏(一桂/)书说
   佚
程氏(直方/)蔡传辨疑
  一卷
卷八十五 第 8b 页 WYG0678-0158b.png
   未见
陈氏(栎/)书解折衷
   佚
 栎自序曰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楚左史倚相
 亦能读此书盖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是为三坟此三
 皇书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是为五典此
 五帝书也至孔子始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去三坟
 五典所定者二帝三王书凡百篇焉岂三坟五典简
卷八十五 第 9a 页 WYG0678-0158c.png
 编脱落而不可通耶抑孔子所见但始于唐虞耶今
 不可考矣及秦坑焚祸作百篇之书无敢藏者汉孝
 文时闻济南有伏生胜能读之生时年九十馀欲召
 之不能行诏晁错往受生又老不能正言其女传言
 教晁以意属读所得仅二十馀篇尔先是孔子远孙
 有犯秦禁密藏竹简书于其家壁中者至汉景帝子
 鲁共王坏孔子旧宅又于壁中得尚书数十篇皆科
 斗书后世遂目出于孔壁者为古文出于伏生者为
卷八十五 第 9b 页 WYG0678-0158d.png
 今文合古今文共五十八篇即今行于世者是也外
 四十二篇自此时已亡矣篇各有序或曰孔子作然
 序多与经戾非孔子作也自孔壁初藏时已有此序
 百序共为一篇武帝诏孔安国传书安国始分序各
 冠每篇之首即今所谓小序而亡书四十二篇之名
 尚赖小序可见焉三皇五帝之书自孔子时而已失
 二帝三王之书遭嬴秦氏而不全今所存五十八篇
 学者可不知其旨哉书体有六典谟训诰誓命是也
卷八十五 第 10a 页 WYG0678-0159a.png
 今篇名元有此六字者固不待言矣其无此六字如
 太甲咸有一德旅獒无逸立政训体也盘庚西伯戡
 黎微子多士多方君奭周官诰体也胤征誓体也君
 陈君牙吕刑命体也虽其间不无简编之残断字语
 之舛讹然上自尧舜之盛下逮东周之初二千馀年
 之事犹赖此可考焉兼诸经之体多已见于书中舜
 皋之歌五子之歌三百篇祖也周官六卿太平六典
 之纲也洪范之占用二可以见易之用舜典皋谟之
卷八十五 第 10b 页 WYG0678-0159b.png
 五礼可以该礼之名自虞迄周二千年之史笔在焉
 下逮周平王秦穆公正与春秋接矣诸经各得其一
 体而书具诸经之全体治经不尽心于此非知本者
 子幼习此经老矣犹心醉焉诸家之解充栋汗牛喙
 喙心心孰为真的蔡氏受朱子付托惜亲订仅三篇
 朱子说书谓通其可通母强通其难通而蔡氏于难
 通罕阙焉宗师说者固多异之者亦不少予因训子
 遂掇朱子大旨及诸家之得经本意者句释于下异
卷八十五 第 11a 页 WYG0678-0159c.png
 同之说低一字折衷之语录所载及他可采之说与
 夫未尽之蕴皆列于是惟以正大明白为主一毫穿
 凿奇异悉去之噫讲姚姒覈灏噩而至此亦劳矣尔
 小子其尚懋之旧尝述尚书大旨继成书解折衷屡
 欲序之未遑也大德癸卯十二月五日始取大旨略
 改冠于篇端云
 又自述曰予编书解折衷宗朱蔡采诸家附已见大
 略与深山董氏相类第不尽载蔡传于前尔
卷八十五 第 11b 页 WYG0678-0159d.png
尚书集传纂疏
  六卷
   存
 栎自序曰书载帝王之治而治本于道道本于心道
 安在曰在中心安在曰在敬揖让放伐制度详略等
 事虽不同而同于中钦恭寅祗畏慎等字虽不同而
 同于敬求道于心之敬求治于道之中详说反约书
 之大旨不外是矣况诸经全体上下数千百年之治
卷八十五 第 12a 页 WYG0678-0160a.png
 迹二帝三王之渊懿皆在于书稽古者舍是经奚先
 哉孔子所定半已逸遗厥今所存出汉儒口授孔宅
 壁藏错简断编当疑阙者何限自有注解以来三四
 百家朱子晚年始命门人集传之惜所订正三篇而
 止圣朝科举兴行诸经四书一是以朱子为宗书宗
 蔡传固亦宜然栎不揆晚学三十年前时科举未兴
 尝编书解折衷将以羽翼蔡传亡友胡庭芳见而许
 可之又勉以即蔡传而纂疏之遂加博采精究方克
卷八十五 第 12b 页 WYG0678-0160b.png
 成编今谋板行幸遇邢张子禹命工刋刻以与四方
 学者共之
 杨士奇曰书传纂疏六卷分为三册元新安陈栎辑
 栎字寿翁号定宇今读书传者率资此书及董鼎纂
 注吾外氏有书传会通尤详备而今学者多未及见
 余虽见之亦未及录也
刘氏(庄孙/)书传上下篇
  二十卷
卷八十五 第 13a 页 WYG0678-0160c.png
   佚
胡氏(炳文/)书集解
   未见
董氏(鼎/)尚书辑录纂疏
  六卷
   存
 鼎自序曰生民之类必帝王而后治帝王之道必圣
 贤而后行考之古可见矣黄虞远矣苍姬讫矣三代
卷八十五 第 13b 页 WYG0678-0160d.png
 以降有帝王而民不治者圣贤未遇也孔孟继作有
 圣贤而道不行者帝王不用也噫虞夏殷周之盛非
 适然也人事之所致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圣非独善
 也人心之所同也高风遐躅岂遂不可追而及之哉
 孟子言必称尧舜孔子知百世可继周言岂苟乎哉
 事岂虚乎哉盖于百篇之书的然有见而云尔也然
 则是书也惟圣贤能尽之惟圣贤能行之顾其学圣
 贤之学而事帝王之事者何如耳焚灭之而秦亡表
卷八十五 第 14a 页 WYG0678-0161a.png
 章之而汉兴往者可鉴矣惜乎安国之传不无可疑
 而颖达之疏惟详制度二帝三王群圣人之用心独
 决于一夫之见管窥天而蠡测海岂足以得其奥蕴
 哉至宋诸儒数十家而后其说渐备又得文公朱子
 有以折其衷而悉合于古虽集传之功未竟而委之
 门人九峰蔡氏既尝亲订定之则犹其自著也鼎生
 也晚于道未闻赖族兄介轩梦程亲受学于勉斋黄
 氏槃涧董氏故再传而鼎获私淑焉释经绪论多出
卷八十五 第 14b 页 WYG0678-0161b.png
 朱子乃以订定集传为之宗而蒐辑语录于其次又
 增辑诸家之注有相发明者并间缀鄙见于其末庶
 几会粹以成朱子之一经可无参稽互考之劳而有
 统宗会元之极则亦不无小补矣第顾翻阅传注盈
 溢充斥众宝眩瞀遗珠弃玉或所不能免也惟于君
 心王政人才民生之所系诸儒之论可堪警策者摭
 抉不遗阙者补之以备临政愿治之观览固不徒为
 经生学士设噫人皆可为尧舜涂人可以为禹而况
卷八十五 第 15a 页 WYG0678-0161c.png
 聪明首出受天之命奄有四海有能致之资居得致
 之势而又有可致之权可以千古圣贤自期可以四
 代帝王自许而顾乃谦让未遑也哉是书若遇虽书
 之幸实天下万世生民之大幸也至大戊申十二月
 己未序
 子真卿跋曰先世以来多习书经先君子克承家学
 复私淑朱子绪论于蔡氏传尤用力焉大德甲辰命
 真卿从双湖胡先生一桂退斋熊先生禾读易武夷
卷八十五 第 15b 页 WYG0678-0161d.png
 山中因得刋行先君所著孝经大义时欲并刻此书
 真卿归而以请先君乃曰有朱蔡二师在前编集其
 可苟乎吾馀龄暇日尚须校定且谓真卿曰是书将
 盛行吾老矣当不及见传之者汝也及悼弃藐孤之
 三年会圣天子兴贤有诏命习书者惟蔡传是宗斯
 文开运其在兹乎盖先君此书惧其遗也而靡不录
 觉其烦也而欲简是从晚虽重加校定尚欲质之同
 志而未遂真卿仰遵先训求正于当世儒先与先君
卷八十五 第 16a 页 WYG0678-0162a.png
 之旧交如葵初王先生希旦双湖胡先生定宇陈先
 生栎息斋余先生芑舒多得所讨论于朱蔡此书似
 为大备敬寿梓闽坊以广其传非徒不负先君之嘱
 且以钦承明诏尊崇朱学之万一云延祐戊午十月
 朔日
 吴澄序曰自乐经亡而经之行于世者惟五诗礼易
 春秋虽不无阙误而不若书经之甚也朱子尝欲作
 书说弗果门人尝请断书句亦弗果得非读之有所
卷八十五 第 16b 页 WYG0678-0162b.png
 疑而为之不敢易耶订定蔡氏书传仅至百官若帝
 之初而止他篇文义虽承师授而周书洪范以后浸
 觉疏脱师说甚明而不用者有焉岂著述未竟而人
 为增补与抑草稿初成而未及修改与金縢弗辟郑
 非孔是昭昭也既迷于自择而与朱子诗传文集不
 相同然谓鸱鸮取卵破巢比武庚之败管蔡及王室
 则又同于诗传而与上文避居东都之说自相反一
 简之内而前后牴牾如此何哉召洛二诰朱子之说
卷八十五 第 17a 页 WYG0678-0162c.png
 具在而传不祖袭之故切疑洪范以后殆非蔡氏之
 手笔也鄱阳董鼎季亨父治圣人之经学朱子之学
 详稽遗语旁采诸家附于蔡氏各条之左名曰辑录
 纂注有同有异俱有所裨西伯戡黎其国盖在黎阳
 之地而非上党壶关之黎武王伐商兵渡孟津必过
 黎阳先戡黎而后至纣都如齐桓伐楚先溃蔡而遂
 入楚境也辑录引董铢叔重之问谓吴才老以戡黎
 为伐纣时事召诰三月甲子周公用书命庶殷侯甸
卷八十五 第 17b 页 WYG0678-0162d.png
 男邦伯多士篇即其命庶殷之书也而旧注云多士
 作于祀洛次年之三月纂注引陈栎寿翁之说以此
 三月诰商士为周公至洛之年周公居东二说兼存
 不以蔡之从郑为然也略举一二端则季亨父之有
 功书经多矣澄于书经亦尝因先儒所疑而推究其
 所可知往往不能悉与旧说合观所辑纂其间乃有
 与予不异者季亨父笃行信于乡里年六十八而终
 子真卿来游京师出父书以示嘉其穷经有特见而
卷八十五 第 18a 页 WYG0678-0163a.png
 无党同护阙之弊于是为识其卷末
 陈栎曰鄱阳深山董公宗蔡氏书传辑朱子语录增
 诸家注解间以已见发明之
 江西通志董鼎字季亨德兴人
何氏(中/)书传补遗
  十卷
   佚
余氏(芑舒/)读蔡传疑
卷八十五 第 18b 页 WYG0678-0163b.png
  一卷
   佚
书传解
   佚
 姓谱德兴余芑舒潜心程朱之学著有书传解
严氏(瞂/)书说
   佚
 吴澄曰书经惟后晋增多二十五篇之文明白易晓
卷八十五 第 19a 页 WYG0678-0163c.png
 其先汉伏生所传者则诘屈难读章贡严瞂笃志嗜
 经博览深探于书有说略述梗槩如金屑花片虽未
 底浑全然尝鼎一脔已可知矣
张氏(仲实/)尚书讲义
  一卷
   佚
 牟巘序曰讲学所以明理理之不明而辞之徒费虽
 多奚以为伏生书仅二十九篇史称秦恭增其家法
卷八十五 第 19b 页 WYG0678-0163d.png
 至百万馀言亦既多矣论衡又称说尧典篇目二字
 十万言但曰若稽古二三万言就其中尤猥多焉度
 与近世所谓时文大义者复何异班固以为不思多
 闻阙疑而务碎义逃难便词巧说破坏形体不惟切
 中当时之病殆若为时文发也乌乎书出屋壁简脱
 字讹尚难究悉若于分外汎滥牵引重自缠绕辞愈
 繁理愈失终其身无所见可哀已今为讲说者固当
 一洗此陋悉从简要求其坦然明白者庶几圣贤之
卷八十五 第 20a 页 WYG0678-0164a.png
 意或得五六不然亦一时文义耳予倩张仲实在江
 阴时尝为诸生讲尚书其从裒取数(阙/)示予异时吾
 家君高有牟氏章句授业者万人顾予皓首不名一
 艺甚惭无以发之然深喜其不为游词得讲经之法
 盖先考音义名物度数次列诸儒之说辨其是否畅
 其同异大抵随文直解毫分粒析求其至当而一皆
 订之以朱子之说朱子虽不立训传其见于他书散
 于语录者往往采用焉如以克明俊德亲九族平章
卷八十五 第 20b 页 WYG0678-0164b.png
 百姓协和万邦合于大学危微精一执中合于中庸
 善于言圣人矣仲实幼能刻苦力学通于经术徒称
 其诗文未为深知仲实者夫义理无穷学问亦无穷
 所当讲者似未止此尚益勉其未至尽毕馀义成一
 家可也孔安国始注尚书其族兄臧贻书规切固不
 得雷同相私(阙/)有称道览者当自得之
程氏(龙/)书传释疑
   佚
卷八十五 第 21a 页 WYG0678-0164c.png
 
 
 
 
 
 
 
 
卷八十五 第 21b 页 WYG0678-0164d.png
 
 
 
 
 
 
 
 经义考卷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