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五
卷七十五 第 1a 页 WYG0678-00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七十五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四/)
周书
  汉志七十一篇(隋唐志十卷/)
   阙
 刘向曰周时诰誓号令也
卷七十五 第 1b 页 WYG0678-0052b.png
 隋志汲冢书似仲尼删书之馀
 颜师古曰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今所存者四十五
 篇
 刘知几曰周书与尚书相类即孔氏刋约百篇之外
 凡为七十一章上自文武下终灵景其有典雅高义
 亦有浅末常说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至若职
 方之言与周官无异时训之说比月令多同斯百王
 之正书五经之别录也
卷七十五 第 2a 页 WYG0678-0053a.png
 晁公武曰晋太康中汲郡与穆天子传同得盖孔子
 删采之馀凡七十篇
 洪迈曰周书今七十篇殊与尚书体不相类所载事
 物亦多过实无所质信唐太宗时远方诸国来朝贡
 者甚众服装诡异颜师古请图以示后作王会图盖
 取诸此汉书所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毋为权首将
 受其咎以为逸周书此亦无之然则非全书也
 李焘曰隋唐经籍艺文志皆称此书得于晋太康中
卷七十五 第 2b 页 WYG0678-0053b.png
 汲郡魏安釐王冢孔晁注解或称十卷或称八卷大
 扺不殊按此则晋以前初未有此也然刘向班固所
 录并著周书七十一篇且谓孔子删削之馀而司马
 迁记武王克殷事盖与此合岂西汉世已得入中秘
 其后稍隐学者不道及盗发冢乃幸复出耶篇目比
 汉但阙一尔必班刘司马所见者也系之汲冢失其
 本矣
 陈振孙曰晋太康中汲郡发魏安釐王冢所得竹简
卷七十五 第 3a 页 WYG0678-0053c.png
 书此其一也凡七十篇叙一篇在其末今京口刋本
 以序散在诸篇盖以仿孔安国尚书相传以为孔子
 删书之馀未必然也文体与古文不类似战国后人
 依仿为之
 王楙曰汲冢书出于魏安釐王墓中其言大率与今
 经史相反如云夏年多于殷益干启位启杀之太甲
 杀伊尹文王杀季历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
 寿百岁幽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
卷七十五 第 3b 页 WYG0678-0053d.png
 共和之类
 丁黼跋曰夫子定书为百篇矣孟子于武成取其二
 三策谓血流漂杵等语近于誇也今所谓汲冢周书
 者类多誇诩之辞且杂以诡谲之说此岂文武周公
 之事而孔孟之所取哉然其间畏天敬民尊贤尚德
 古先圣王之格言遗制尚多有之至于时训明堂记
 礼者之所采录克毁度邑司马迁之所援据是盖有
 不可尽废者晋狼瞫曰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
卷七十五 第 4a 页 WYG0678-0054a.png
 明堂其语今见之篇中此吾夫子未定之书也汉萧
 何云周书云天予不取返受其咎则夫子既定之后
 而书无此语意者其在逸篇乎其后班固艺文志书
 凡九家有周书七十一篇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盖
 孔子所论百篇之馀也以两汉诸人之所纂记推之
 则非始出于汲冢也明矣惜乎后世不复贵重文字
 日就舛讹予始得本于李巽岩家脱误为甚继得陈
 正卿本用相参校修补颇多其间数篇尚有不可句
卷七十五 第 4b 页 WYG0678-0054b.png
 读脱文衍字亦有不容强解者姑且刻之俟求善本
 更加增削庶使流传以为近古之书云嘉定十五年
 夏四月
 刘克庄曰汲冢书十卷七十篇与艺文志周书七十
 一篇合但少一篇晁子止谓其纪录失实李仁甫谓
 书多駮辞按中间所载武王征四方馘亿有十万七
 百七十有九俘三亿万二百三十暴于秦皇汉武矣
 狩擒虎二十(有二/云云)纣囿虽大安得熊罴如是之众又
卷七十五 第 5a 页 WYG0678-0054c.png
 谓凡俘商宝玉亿有百万荒唐夸诞不近人情非止
 于駮而已
 王应麟曰汉艺文志周书七十一篇刘向云周时誓
 诰号令盖孔子所论百篇之馀隋唐志系之汲冢然
 汲冢得竹简书在晋咸宁五年而两汉已有周书矣
 太史公引克殷度邑郑康成注周礼云周书王会备
 焉注仪礼云周书北唐以闾许叔重说文引逸周书
 大翰若翚雉又引豲有爪而不敢以撅马融注论语
卷七十五 第 5b 页 WYG0678-0054d.png
 引周书月令皆在汉世杜元凯解左传时汲冢书未
 出也千里百县辔之柔矣皆以周书为据则此书非
 始出于汲冢也按晋束晰传太康二年汲郡得竹书
 七十五篇其目不言周书(纪云咸宁五年左传后/序云太康元年当考)
 传正义引王隐晋书云竹书七十五卷六十八卷有
 名题七卷不可名题其目录亦无周书然则系周书
 于汲冢则误明矣 又曰周书谥法惟三月既生魄
 周公旦太师望相嗣王发既赋宪受胪于牧之野将
卷七十五 第 6a 页 WYG0678-0055a.png
 葬乃制作谥今所传周书云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
 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葬乃制谥所载不同盖今本
 阙误文心雕龙云赋宪之谥出于此 又曰周书史
 记篇穆王召左史戎夫取遂事之要戒言皮氏华氏
 夏后殷商有虞氏平林质沙三苗扈氏义渠平州林
 氏曲集有巢有郐共工上衡氏南氏有果氏毕程氏
 阳氏榖平阪泉县宗玄都西夏绩阳有洛之亡国名
 多传记所未见 又曰王会曰堂下之右唐公虞公
卷七十五 第 6b 页 WYG0678-0055b.png
 南面立焉堂下之左殷公夏公立焉唐公虞公乐记
 所谓祝陈也殷公夏公乐记所谓把宋也然则郊特
 牲云尊贤不过二代其说非矣
 黄震曰汲冢周书七十篇自度训至小开解凡二十
 三篇皆载文王遇纣事多类兵书而文涩难晓自文
 儆至五权二十三篇载文王薨武王继之代商事其
 文间有明白者或类周诰自成开解至王会解十三
 篇载武王崩周公相成王事间亦有明白者多类周
卷七十五 第 7a 页 WYG0678-0055c.png
 诰自是有蔡公解史记解穆王警戒之书也职方氏
 继之与今周礼之职方氏相类芮良夫解训王暨政
 臣之书也王佩解亦相类自周祝解至铨法解不知
 其所指终之以器服解而器服之名多不可句
 方孝儒曰汲冢周书十卷七十解或谓晋太康中出
 于汲郡魏安釐王冢故曰汲冢以论载周事故曰周
 书宋李焘以汉司马迁刘向尝称之谓晋时始出者
 非也此固是矣刘向谓其书为周书即孔子删定之
卷七十五 第 7b 页 WYG0678-0055d.png
 馀者则非也何者其事有可疑也略举其大者言之
 武王之伐殷诛其君吊其民而已其世俘篇乃曰馘
 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
 百三十夫杀人之多若是虽楚汉之际乱贼之暴不
 若是之酷而谓武王有是乎所诛以亿万计天下尚
 有人乎周公之用人不求备于一人其官人篇乃曰
 醉之以酒以观其恭纵之以色以观其常临之以利
 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以诈术啖人而
卷七十五 第 8a 页 WYG0678-0056a.png
 责人以正虽战国之世纵横权数之徒所不为曾谓
 周公而以此取人乎王者之师禁乱除暴以仁义为
 本其大武篇则曰春违其农夏食其榖秋取其刈冬
 冻其葆不仁孰甚焉其大明篇则曰委以淫乐赂以
 美女不义孰甚焉此后世稍有良心者所不忍为曾
 谓王者之用兵乃若是乎其为文王之言曰利维生
 痛痛维生乐乐维生礼礼维生义义维生仁此稍知
 道者所不言曾谓大王大圣人而为是言乎其文传
卷七十五 第 8b 页 WYG0678-0056b.png
 篇曰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三年之积者霸霸之名起
 于衰世周初未尝有之谓王者不以道德而在乎积
 榖之多是商鞅之徒所不言而以为文王之言可乎
 其他若是者甚众及载武王伐商之事往往谬诞与
 书不合由此观之决非周书谓孔子删定之馀者非
 也其中若谥法周月时训职方之篇又与尔雅月令
 间有合者窃意汉初书亡隐士缙绅之流所伪著以
 为周书而司马迁不察故引而用之刘向因以为古
卷七十五 第 9a 页 WYG0678-0056c.png
 书耳其中芮良夫篇最雅驯其曰后除民害不惟民
 害害民非后惟其雠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敌众
 后其危哉呜呼君子之言三复其篇为之出涕
 周洪谟曰汲冢周书文体浅露词意疏迂无百篇浑
 厚沉雄气象刘向谓是周时誓诰号令孔子删录之
 馀愚则以为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
 贤者识其小者盖周东迁之后史官随王室以东而
 西土逸民私为此书以识周先王之事固非常时左
卷七十五 第 9b 页 WYG0678-0056d.png
 右史之所记者也其最害理者如武王伐商之日纣
 既自燔武王乃射之而击以轻吕斩以黄钺悬诸太
 白之旗二女既缢王又射之而击以轻吕斩以玄钺
 悬诸小白之旗又以先馘入燎于周庙夫商之与周
 非世雠也武王奉行天罚为民除暴其前徒有倒戈
 之势其士女有玄黄之迎而其君又已自燔矣乃击
 其尸枭其首以燔于庙虽伍员执仇于楚不如是之
 惨也而谓武王为之乎昔司马迁之作周纪不取泰
卷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0678-0057a.png
 誓武成之言而乃有取乎其说亦可谓陋矣孟子于
 武成惟取二三策耳使其见此则将何如取之哉又
 王会篇言成周之会四夷贡献异物甚多夫西旅贡
 獒未为奇也而召公犹以为非所当受今乃殚四表
 八荒珍怪之产毕集于庭而是时召公犹在乃无一
 言以及之乎至于篇末又谓成汤命伊尹为四方献
 令使夷戎蛮貊悉以方物致贡此何理也学者以其
 先秦古书而备观览可也若取之以实先王之事则
卷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0678-0057b.png
 不可也
 杨慎序曰晋太康二年汲郡人不(音/彪)准私发魏安釐
 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易经二篇易繇
 阴阳卦二篇下易经一篇公孙段二篇公孙段与邵
 陟论易国语三篇言晋楚事名三篇似尔雅论语又
 似礼记师春一篇琐语十一篇诸国梦卜妖相书也
 梁丘藏一篇先叙魏之世数次言丘藏金玉事缴书
 二篇论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历二篇邹生
卷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0678-0057c.png
 谈天类也穆天子传五篇图诗一篇又杂书十九篇
 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名题漆书皆科斗文字
 多烬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复铨次武帝诏荀勖撰次
 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著作郎束晰得观竹书随疑
 分释皆有义證此晋书武帝纪及荀勖束晰传文也
 又杜预春秋集解后序亦云汲冢古文七十五卷多
 不可训周易及纪年最为分了周易上下篇与今正
 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其纪年起自夏
卷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0678-0057d.png
 殷周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也惟特记晋国起自殇
 叔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编年相次晋灭独纪
 魏事至魏哀王之二十年盖魏国之史记也文大似
 春秋经又称伊尹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
 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令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师春一卷则纯集左氏传卜筮事合此观之汲冢所
 得书虽不可见而其目悉具于此曾无一语及所谓
 周书者也按汉艺文志有逸周书七十一篇以今所
卷七十五 第 12a 页 WYG0678-0058a.png
 谓汲冢周书校之止缺四篇盖汉以来元有此书不
 因发冢始得也李善注文选日月远在晋后而其所
 引亦称逸周书不曰汲冢书也惟宋太宗时修太平
 御览首卷引目始有汲冢周书之名盖当时儒臣求
 汲冢七十五篇而不得遂以逸周书七十一篇充之
 矣晁氏公武陈氏振孙洪氏适高氏似孙黄氏震李
 氏焘吴氏澄周氏洪谟号通知古今者皆未睱深考
 余故述晋书及左传后序文于此则此书也当复其
卷七十五 第 12b 页 WYG0678-0058b.png
 旧名题曰逸周书可也嘉靖壬午八月望日
 郭棐曰古书自六籍外传者盖少矣刘向班固所录
 则有周书七十篇晋太康中盗发汲郡魏安釐王冢
 得之所言皆文武周公及穆宣幽灵之事度训篇曰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正权轻重以极明本末
 以立中武称篇曰美男破老美女破舌淫图破国淫
 巧破时淫乐破正淫言破义大开武篇曰其惟天命
 王其敬命祭公篇汝无以小谋改大作汝无以嬖御
卷七十五 第 13a 页 WYG0678-0058c.png
 士疾大夫卿士汝无以家相辞王室而莫恤于外尚
 以时中乂万国芮良夫篇曰民归于德德则民戴否
 则民雠民至亿兆后一而已寡不胜众后其危哉王
 佩篇曰王者所佩在德德在利民不过在敬施予在
 平心不幸在不闻过福在受諌基在爱民固在亲贤
 至哉斯数言者即壁中书奚加焉谥法解则周公之
 所制时训明堂乃礼记所采王会解博于鸟兽草木
 之名史记解明于治乱兴亡之迹卓有可观他篇盖
卷七十五 第 13b 页 WYG0678-0058d.png
 多誇诩诡谲如利维生痛痛维生哀哀维生礼礼维
 生义义维生仁则非文王之谟也射之三发击之轻
 吕斩之黄钺悬之太白则非武王之烈也六则四守
 五示三极则非周公之训也春违其农秋伐其穑夏
 取其麦冬寒其衣服则非司马之法也世俘解言凡
 憝国九十有九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
 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则嬴秦之暴不酷于此也
 官人解言设之谋以观其智示之难以观其勇烦之
卷七十五 第 14a 页 WYG0678-0059a.png
 事以观其治临之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乐以观其不
 荒醉之酒以观其恭从之色以观其常则仪衍之诈
 不深于此也又奚谬盭若是故或谓战国时纂辑出
 逸民隐士之手然阅其云智勇害上不登于明堂则晋
 狼瞫称之绵绵不绝蔓蔓若何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则苏秦引之夷羊在牧蜚鸿满野则史迁周纪引之
 其书似出春秋战国之前抑周之野史与未可知也
 谓为周之诰誓号令经孔子删定之馀则吾不敢信
卷七十五 第 14b 页 WYG0678-0059b.png
 胡应麟曰逸周书七十篇汉时仅存四十五篇今周
 书十卷其七十篇之目并存而阙程寤秦阴九政九
 开刘法文开保开八繁箕子耆德月令十一篇之文
 所存五十九篇并后序一篇共六十篇盖非完书也
  又曰周书多论纪纲制度叙事之文极少克殷数
 篇外惟王会职方二解皆典则有法而王会杂以怪
 诞之文职方叙述严整过王会其规模体制足以置
 之夏商也 又曰汲冢周书所载克殷度邑等篇
卷七十五 第 15a 页 WYG0678-0059c.png
 采于史迁时训明堂等篇录于礼记盖或仲尼删削
 之馀战国文士缀辑遗亡益以纵横夸诞而成此书
 汉艺文志七十一篇注引刘向云今存者四十五篇
 则当时脱佚几半若子长所采盖存于四十五篇之
 中者而其馀篇至汲冢之发而复完也 又曰周书
 卷首十数篇后序皆以为文王作而本解绝无明据
 且语与书体不合盖战国纂集此书者所作搀入之
 冠于篇首也至大武武称等篇尤为乖谬近于孙吴
卷七十五 第 15b 页 WYG0678-0059d.png
 变诈矣考周官终太子晋实当灵王之世其为周末
 策士之言毋惑也
 刘大谟曰若度训命训常训文酌允文大武等解而
 尽谓之周书可乎若和寤克寤商誓度邑时训明堂
 等解而尽谓之非周书可乎六经而下求其文字近
 古而有裨于性命道德文武政教者恐无以踰于此
 姜士昌曰周书七十一篇自刘歆七略班史艺文志
 已有之而汲冢发自晋太康二年得书七十五篇其
卷七十五 第 16a 页 WYG0678-0060a.png
 目具在无所谓周书此书当仍旧名不得系之汲冢
 其文辞湛深质古出左氏上若酆谋世俘诸篇记武
 王谋伐殷与克殷俘馘甚众往往誇诞不雅驯疑衰
 周战国之士以意参入之然吾观文传柔武和寤大
 聚度邑时训官人王会职方诸篇其陈典常垂法戒
 辨析几微铨叙名物亦有非叔季之主浅闻之士所
 能彷佛者盖文武周公所为政教号令槩见此书固
 不徒以事与辞胜而已也说者谓尚书篹自孔子而
卷七十五 第 16b 页 WYG0678-0060b.png
 此逸书者刘向以为孔子所论之馀若不足存嗟乎
 是书不知当孔子删与否其指诚不得与经并然其
 事则文武周公其文辞则东周以后作者不逮也盖
 不离属辞纪事而道法犹有存者谓尚书百篇而外
 是书无一语足传于经吾犹疑之安得以一二驳辞
 尽疑其为孔子所诎遂寘不复道哉自六艺以下文
 辞最质古者无如是书与周髀穆天子传诸篇而是
 书深远矣
卷七十五 第 17a 页 WYG0678-0060c.png
    按周书篇目七十合以序一篇适如汉志李
    仁父刘后村谓阙其一误也
 
 
 
 
 
 
卷七十五 第 17b 页 WYG0678-0060d.png
 
 
 
 
 
 
 
 经义考卷七十五